苏格拉底哲学思想
简述苏格拉底的内容

简述苏格拉底的内容苏格拉底(Socrates)是古希腊哲学家,他的思想和方法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生活在公元前469年至399年之间,是柏拉图(Plato)的老师。
苏格拉底的主要思想是关于人类智慧和道德的探讨。
他认为知识是智慧的基础,而无知是人类的根本问题。
苏格拉底强调自知之道,认为人们应该通过不断的自我反省来寻找真理。
他相信每个人内心都有真理的种子,只需通过提问和对话的方式来激发。
苏格拉底以他的对话方法而闻名,这种方法被称为“苏格拉底式对话”。
他经常与他人进行对话,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导对方思考并揭示他们的无知。
苏格拉底并不是为了向别人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而是希望通过对话的过程让人们发现他们自己的无知,并激发他们追求真理的欲望。
苏格拉底的对话通常以他提出的特定问题开始,然后他会通过追问和引导对方的回答来揭示问题的复杂性和对方思维的局限性。
他经常强调对于一个问题的真正了解是通过逻辑思考和自我反省来获得的。
苏格拉底的对话并不是为了给出确切的答案,而是鼓励人们思考和质疑现有的观点。
苏格拉底的哲学方法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许多人认为他的对话方法是对传统价值观和信仰的挑战。
最终,苏格拉底被控犯有亵渎罪和腐蚀年轻人的罪名,并被判处死刑。
然而,他的思想和方法在后来的哲学家中继续发展,并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而言之,苏格拉底是一位对知识、智慧和道德进行深入思考的哲学家。
他通过对话和追问的方法鼓励人们自我反省和质疑,以寻找真理和提高自己的智慧。
他的思想和方法对西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激励着后来的哲学家继续探索人类的智慧和道德问题。
人物苏格拉底的哲学智慧

人物苏格拉底的哲学智慧一、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探索真理的对话之道人物苏格拉底被誉为西方哲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开创了以对话为基础的哲学思考方法。
苏格拉底的思想智慧对后世影响深远,他不断追问、怀疑和探索真理,致力于引导人们思考并寻求智慧与美德之道。
1.1 纯粹美德与知识苏格拉底的主要关注点是追求纯粹美德和知识。
他相信所有邪恶行为都源于无知,只有通过获取正确的知识才能消除恶,并实现心灵净化与道德提升。
在《斐多篇》中,苏格拉底重新定义了智慧与美德之间的关系:真正具备智慧的人将自动做出正确而善良的选择。
1.2 反思自省与深入对话苏格拉底认为自省和深入对话是获得智慧和确定真理最有效的方法。
他尽其所能挑战并让他人质疑自身观点,呼吁每个人都应该审视自己内心的信仰和价值观。
苏格拉底经常采用假设性问题,进一步剖析问题的本质,帮助人们超越表面的认知,更深入地理解生活的意义。
1.3 知识无涯与谦逊在苏格拉底看来,知识是无止境的。
他自称是“知之不多”,并承认自己对于真理的追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与此同时,苏格拉底教诲他人不要获得那些不能带来真正智慧和美德提升的肤浅知识。
这种谦虚态度让他成为一个公认的哲学家典范。
二、尼采视角下的苏格拉底智慧:探寻力量与反思困局2.1 苏格拉底式审问与权力关系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以其激进而颠覆性的哲学著述而闻名,他对苏格拉底也持有特殊观点。
相较于传统观念中以苏格拉底审问智慧为崇高行为,尼采坚持这种审问实际上是权力游戏中的一种策略。
他认为苏格拉底对社会和权力的挑战导致了他被定罪并处以死刑。
2.2 反哲学与力量哲学尼采进一步批判道理论的基石,质疑哲学思考本身。
他将苏格拉底式的质询视为削弱人类力量的方式,认为这种思维方式消解了个体发现新真理和展示独立性的能力。
尼采主张接纳生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重视肉体、感知和情感,并呼吁通过追求意志力量来超越问题和困境。
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是什么

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是什么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是西方哲学唯心主义发展的奠基人,那么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是什么?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是什么,希望对你有帮助!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是什么首先,苏格拉底认为一种心灵的转向。
在以前,古希腊的很多智者对于伦理的研究仅仅停留在感性的阶段,但是苏格拉底通过把哲学的研究转向自我,即所谓的把哲学引到人间,苏格拉底认为自然是变化无常的,所以从自然学到的知识也是不可靠的,或者说是不确定的,所以苏格拉底希望把人与自然分成两个独立的部分。
苏格拉底创造了“灵魂不灭说”。
在这之前就有了如此的说法,但是之前的人对灵魂的了解较为模糊,并没有具体化或细化。
但苏格拉底把灵魂看成一种与物质拥有一种本质不同的实体,人的死亡,不过是这种实体的分散罢了,并没有消失。
苏格拉底还寻求事物的普遍定义。
苏格拉底反对相对主义,他认为真理只有一个,但是对事物的意见确实随着实践与地点的变化而变化的。
苏格拉底还认为“善”是一切事物最终的原因,这些想法的确立为以后的唯心主义的建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他还发明助产术,他对于知识的传授不是靠灌输,而是采用一种反问的方式,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循序渐进的反问,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和无知。
苏格拉底的政治思想是什么苏格拉底说过:如果我从政,我早就会因此死定了。
所以虽然苏格拉底并没有走上政治道路,但是并不表示苏格拉底政治思想消极,相反苏格拉底有他独特的政治见解,有人称他为“民主社会里的政治哲学家”。
苏格拉底政治思想出现的原因也与苏格拉底所处在的那个时代有关,在伯利克里离去后的那几十年里,古希腊变成了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政治混乱不堪,军事政权今日在这个人的手上,明日那个人已经成为阶下之囚。
“美德即是知识”的观点表明苏格拉底和中国的孔子相似,他们都是在把道德水平看的相当重要,尤其是作为执政者。
他认为治理国家的人应该要掌握治理国家的知识,应该要注重教育。
苏格拉底认为如果国人们有了非常好的道德修养,那么就肯定会有非常好的政治,那么国家也会因此而安定有序。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引言: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之一,被誉为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之一。
他提倡通过对自己的思考来了解自己,并通过不断的探索和质疑来寻找真理。
苏格拉底的这一思想对于现代人来说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苏格拉底的认识自己的理念,并探索如何应用这一理念来提高个人的成长和幸福。
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可以总结为“认识自己”。
他相信每个人内心都有真理的种子,只有通过深入的思考和探索才能将其发掘出来。
苏格拉底经常与人们对话,通过提问来引导对方思考,帮助他们发现自己内心的真理。
他不断质疑他人的观点和信念,以求达到更高层次的认识。
为什么认识自己如此重要?认识自己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潜力和优点,还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和克服自己的弱点和局限性。
当我们真正了解自己、接纳自己的时候,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并取得更好的成绩。
此外,认识自己还能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因为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并更好地与他人沟通。
如何认识自己:1.自省:自省是认识自己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反思自己的行为、思想和情绪来了解自己。
为此,我们可以定期审视过去的行为和决策,分析它们的结果以及造成这些结果的原因。
只有先了解自己的过去,我们才能更好地规划未来。
2.面对挑战:挑战是认识自己的重要机会。
当我们面临困难和挫折时,我们相对脆弱的一面可能显露出来。
通过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弱点和局限性,并采取积极的行动来改进自己。
3.听取他人的意见:他人的意见和反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
我们可以寻求亲朋好友、同事、导师等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和了解自己。
4.积极参与社群:社群是了解自己的另一个重要途径。
通过参与社群活动,我们可以与他人互动,并通过他人的反应和反馈来了解自己。
此外,社群还可以为我们提供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5.保持学习态度:认识自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我们应该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寻找机会学习新的东西,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与柏拉图的对话篇章

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与柏拉图的对话篇章概述苏格拉底(Socrates)和柏拉图(Plato)是古代希腊哲学家中最具影响力的两位人物。
他们的对话和思想深刻地影响了整个西方哲学传统,并对后世思想家产生了重要的启发和影响。
本文将介绍苏格拉底的主要哲学思想,并探讨苏格拉底与柏拉图之间的对话篇章。
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1.知识与无知苏格拉底对自己并没有展示出过多知识,相反,他坚信人们内心都存在着无知。
他认为真正智慧的人是那些能意识到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并且努力寻求真理。
2.慎独和审问苏格拉底强调个体内省、自我反省以及批判性思维。
他鼓励人们质疑传统观点,审视自己的信念,并通过艰难而富有启发性的对话来揭示真理。
3.美德与道德苏格拉底相信人们的行为是受到他们对善和美善的追求的驱使。
他认为道德价值是可以被理性找出的,通过探索真理和反思自己来实现心智的净化。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之间的对话篇章在苏格拉底逝世后,他最杰出学生之一柏拉图继承了苏格拉底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了更加系统和完整的理论框架。
1.《对话录》柏拉图写了许多以苏格拉底为主角的对话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包括《国家》,《茶津铭文》等。
2.形而上学柏拉图从苏格拉底得到启发,提出了哲学中著名的“理念”概念。
他认为世界上所有事物都有其本质存在于理念境界中。
这种哲学观点深刻地影响了西方哲学。
3.政治哲学在《国家》一书中,柏拉图探讨了关于合理政治组织及个体与社会关系等问题。
他建议通过完善法律和教育实现一个正义而有序的社会结构。
结论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是古代希腊哲学的重要代表,他们的哲学思想提出了一种独特而重要的理性探索方法。
通过慎独、审问、对话以及追求真理和道德美善,他们对后世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并成为西方思想传统的基石。
正因如此,掌握并理解他们的思想对于深入理解西方文化与人类思维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主张

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主张苏格拉底哲学在于其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他主张研究的重点是人本身和社会,开创了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在西方人的生活领域竖立起一座真善美的理想宫殿。
虽然这是唯心主义的追求,却显示了人类在精神上的勇敢探索。
从此人自身成为哲学研究的中心,希腊哲学开始迈向一个新的高峰。
(一)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反对智者的相对主义,指出客观真理就是存有的,追求真理无法外求而要返求于己,研究自我。
苏格拉底哲学的重大意义是他就是第一次真正在哲学意义上辨认出了自我。
阐明了人无法真正重新认识自我就无法较好的重新认识世界这一深刻内涵。
因此,古罗马时期知名思想家西塞罗说道:“苏格拉底就是第一个把哲学从天上拉到了人间。
”“重新认识你自己”就是德尔菲太阳神庙门楣上的一句铭言。
苏格拉底把它做为自己哲学的左右铭。
“重新认识人自己”对苏格拉底来说存有两重含义:一就是他指出,人无法徒劳的回去研究自然,把握住自然就是神的职责,人的智慧在神面前就是毫无价值的,人就可以重新认识人自己。
二、在苏格拉底认为,重新认识人自己就是重新认识心灵的内在原则(德性),即为重新认识人自己的本性,也就是人的理性,也即为我晓得什么、我须要什么、我能够搞什么。
“那些认识自己的人知道什么对自己合适,能够分辨自己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而且由于自己懂得的事情,就得到了自己需要的东西,从繁荣昌盛;不做自己不懂得的事情就不至于犯错误,从而避免祸患。
苏格拉底的认识论实际上就是压低理性,并宣称他的非常大能量,因此,“重新认识你自己”在欧洲思想史上存有关键的意义。
(二)知识即美德苏格拉底时代的希腊城邦,智者学派的思想比较兴盛,人们都钱财无节制的个人民主自由和个人享用,导致社会公德缺位,世风日下,道德败坏。
于是,苏格拉底已经开始对这种现象提出批评,期望扩建城邦公德,挽回日益衰败的城邦制度。
倡导人必须具有幸福的道德(德性),“神把德性平均分配给每个人,并使人人都具备德性,但是说道人人都存有德性,并非指现实的具有,而潜在的具有。
苏格拉底的主要思想

苏格拉底的主要思想
1.苏格拉底主张心灵的转向,把哲学的研究重点从对自然界的研究转到对于人本身的研究上来,这样使得人与自然严格的得以区分开来,成为一个不同于自然界的实体。
2.苏格拉底还强调灵魂不灭说。
虽然之前的哲学家就已经对此有研究,但是研究的模糊,到了苏格拉底的时候,他才明确的把灵魂与物质区分开来,强调这两者有着本质的不同。
为以后的唯心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苏格拉底还寻求事物的普遍定义,苏格拉底反对相对主义,认为事物的真理只有一个。
但是对于事物的见解却不是唯一的,因为这会随着时间与地点的改变而改变。
4.苏格拉底还强调了善的重要性,认为善是一切事物的根因,这些观点为后来的唯心主义奠定了基础。
在教育方面,苏格拉底不提倡对学生进行灌输,更多的是采用辩论的方式,这同样为后来的辩论法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5.苏格拉底认为一切知识,均从疑难中产生,愈求进步疑难愈多,疑难愈多进步愈大。
苏格拉底承认他自己本来没有知识,而他又要教授别人知识。
这个矛盾,他是这样解决的:这些知识并不是由他灌输给人的,而是人们原来已经具有的。
苏格拉底认为:哲学家的定义应该是热爱智慧的人,而不是有智慧的人,后人称苏格拉底的哲学为“伦理哲学”。
他为哲学研究开创
了一个新的领域,使哲学“从天上回到了人间”,在哲学史上具有伟大的意义。
苏格拉底解读

苏格拉底解读苏格拉底(约公元前470年-公元前399年),是古希腊的哲学家,通常被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思想和教学方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格拉底没有留下任何书面作品,我们对他的了解主要来自他的学生,尤其是柏拉图的著作。
一、苏格拉底的主要思想:1. 苏格拉底式问答法(Socratic Method):●这是一种引导式的对话方法,通过提问促使人们对自己的观点和信念进行深思和反省。
●目的是通过不断的询问和挑战,揭示深层的真理和智慧。
2. 知识即德行:●苏格拉底认为,真正的知识会自然而然地导致正确的行动。
如果人们知道什么是善,他们就会去做善事。
●这一观点强调了理性和道德的紧密联系。
3. 不断的自我审视:●他的名言“未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过”,强调了自我反省的重要性。
●通过不断地审视和质疑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人可以达到更高的精神和道德水平。
4. 普遍定义的追求:●苏格拉底试图找到诸如“正义”、“勇气”、“善”等概念的普遍定义。
●这种对普遍性真理的追求,为后来的哲学思想打下了基础。
二、苏格拉底的影响:1.对西方哲学的影响:苏格拉底对西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通过他的学生柏拉图和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
2.道德哲学的奠基人:他的思想在伦理学和道德哲学领域具有重要地位。
3.教育方法的先驱:苏格拉底式问答法至今仍被视为一种有效的教学和辩论方法。
苏格拉底的生活和死亡(他因不敬神灵和腐蚀雅典青年的罪名而被判处死刑)也成为了他哲学思想的一部分,体现了他对真理和道德的坚持。
他的生平和思想在柏拉图的《阿波罗吉亚》等作品中有着详细的记录和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格拉底|哲学思想苏格拉底素描像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9—公元前399),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一位个性鲜明、从古至今被人毁誉不一的著名历史人物。
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更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苏格拉底|生平经历。
公元前469年出生于希腊雅典一个普通公民的家庭,伯里克利统治的雅典黄金时期,出身贫寒,父亲是一名雕刻师,母亲为助产士。
苏格拉底生就扁平的鼻子,肥厚的嘴唇,凸出的眼睛,笨拙而矮小的身体。
他容貌平凡,语言朴实,却具有神圣的思想。
他出生在希波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时刻,成长在伯里克利的盛世,当时正值智者从全希腊各地云集雅典,给民主制度雅典带来了许多新知和自由论辩的新风尚的时期。
年轻的苏格拉底曾向著名的智者普罗泰哥拉和普罗第柯等人求教,讨论各种重要的社会人事和哲学的问题。
又曾从女智者狄俄蒂玛受业。
自称有“灵迹”伴随,预示以何事不当为,终身信奉。
亦受奥尔斐秘教及毕达哥拉斯派的影响。
苏格拉底一生过着艰苦的生活。
无论严寒酷暑,他都穿着一件普通的单衣,经常不穿鞋,对吃饭也不讲究。
但他似乎没有注意到这些,只是专心致志地做学问。
生平事例,成就思想,均由其弟子记录。
青少年时代,苏格拉底曾跟父亲学过雕刻手艺。
后来他熟读荷马史诗及其他著名诗人的作品,靠自学成了一名很有学问的人。
他以传授知识为生,30多岁时做了一名不取报酬也不设馆的社会道德教师。
苏格拉底把自己看作神赐给雅典人的一个礼物、一个使者,任务就是整天到处找人谈话,讨论问题,探求对人最有用的真理和智慧。
因此他的一生大部分是在室外度过的,喜欢在市场、运动场、街头等公众场合与各方面的人谈论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什么是虔诚?什么是民主?什么是美德?什么是勇气?什么是真理?以及你的工作是什么?你有什么知识和技能?你是不是政治家?如果是,关于统治你学会了什么?你是不是教师?在教育无知的人之前你怎样征服自己的无知?等等。
贯穿这些讨论的主题就是引导人们认识:在这些对于人至关重要的问题上,其实人是非常无知的,因此人们需要通过批判的研讨去寻求什么是真正的正义和善,达到改造灵魂和拯救城邦的目的。
苏格拉底说:“我的母亲是个助产婆,我要追随她的脚步,我是个精神上的助产士,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
”他还把自己比作一只牛虻,是神赐给雅典的礼物。
神把他赐给雅典的目的,是要用这只牛虻来刺激这个国家,因为雅典好像一匹骏马,但由于肥大懒惰变得迟钝昏睡了,所以很需要有一只牛虻紧紧地叮着它,随时随地责备它、劝说它,使它能从昏睡中惊醒而焕发出精神。
苏格拉底把批评雅典看作神给他的神圣使命,这种使命感和由此而来的思考探索,便成为他生活与哲学实践的宗旨。
他知道自己这样做会使许多人十分恼怒,要踩死这只牛虻,但神给自己的使命不可违,故冒死不辞。
40岁左右,他成了雅典的远近闻名的人物。
他在雅典和当时的许多智者辩论哲学问题,主要是关于伦理道德以及教育政治方面的问题,被认为是当时最有智慧的人。
苏格拉底的学说具有神秘主义色彩。
他认为,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神是世界的主宰。
他反对研究自然界,认为那是亵渎神灵的。
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
他把哲学定义为“爱智慧”,他的一个重要观点是:自己知道自己无知。
许多有钱人家和穷人家的子弟常常聚集在他周围,向他请教,苏格拉底却常说:“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
”他结论说:“只有神才是智慧的,他的答复是要指明人的智慧是没有什么价值的或者全无价值的,神并不是在说苏格拉底,他仅仅是用我的名字作为说明,像是在说,人们啊,惟有像苏格拉底那样知道自己的智慧实际上是毫无价值的人,才是最有智慧的人。
”他以自己的无知而自豪,并认为人人都应承认自己的无知。
作为公民,他曾三次参军作战,当过重装步兵,在战争中表现得顽强勇敢,并不止一次在战斗中救助受了伤的士兵。
此外,他还曾在雅典公民大会中担任过陪审官。
然而,在雅典恢复奴隶主民主制后,苏格拉底被控,以藐视传统宗教、引进新神、败坏青年和反对民主等罪名被判处死刑。
他拒绝了朋友和学生要他乞求赦免和外出逃亡的建议,饮下毒酒自杀而死,终年70岁。
苏格拉底确实主张了一个新神,他是道德善、智慧真的源泉:宇宙理性的神。
这个宇宙理性神是苏格拉底的哲学追求—-真正的善—-的终极根据,人能有知识,是因为人得到了神的特别关爱,被赋予了神性的一部分,因而有了灵魂,有了爱智的心灵和理智。
但是人应当明白,你所具有的那点灵魂同神的智慧是无法比拟的。
所以这个新的理性神的观念和关于人当“自知无知”的教导,就成了激发和推动人追求真知与批判不真不善、伪真伪善的强大力量。
苏格拉底热爱雅典城邦,他更不容许最神圣的理想有丝毫的被亵渎,因此,他毅然选择死亡。
他并非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但他更注重自己的灵魂,他相信神无处不在,无所不能,万事万物都是神有意识有目的的巧妙的安排。
他没有背叛神,既然如此,死亡也就是神对他的召唤,他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也许人们笑他,笑他天真,笑他顽固,执迷不悟,但是惟有那些真正洞察了他内心世界的人,才会为他的智慧与忠诚所折服:智慧使他看到并一直紧紧关注着的众人未曾察觉的美德,忠诚的是于他自己热爱的城邦,于他一生遵从的法律,于他永恒不变的理想追求。
在苏格拉底一案中,一方是追求真理、舍身取义的伟大哲人,另一方则是以民主自由为标榜、被视为民主政治源头的雅典城邦。
孰是孰非,谁善谁恶,不那么泾渭分明,感情上的取舍则成为一种痛苦的折磨,因而其悲剧色彩愈加彰显。
苏格拉底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都有一大批狂热的崇拜者和一大批激烈的反对者。
他一生没留下任何著作,他的行为和学说,主要是通过他的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著作中的记载流传下来。
关于苏格拉底的生平和学说,由于从古代以来就有各种不同的记载和说法,一直是学术界讨论最多的一个问题。
但他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在欧洲文化史上,他一直被看作是为追求真理而死的圣人,几乎与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所占的地位相同。
哲学史家往往把他作为古希腊哲学发展史的分水岭,将他之前的哲学称为前苏格拉底哲学。
他以一种对哲学的崭新理解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纪元,更以其灵魂转世与净化的基本思想,给柏拉图以极其深刻巨大的影响,并通过他们一直影响到希腊化罗马时代乃至后世的西方哲学。
+苏格拉底|哲学思想。
要研究苏格拉底的哲学信仰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由于他完全没有留下半点自己的著作,我们只能从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记载中加以探索,然而他们两人的记载又往往是互相矛盾的,因此对于何者的记载更接近真相一直是争论的话题。
有些人认为苏格拉底其实没有任何特定的信仰,而是只会加以盘问每种信仰;在《理想国》中他发表的冗长理论其实是柏拉图的想法。
有些人认为他其实没有半点自己的信仰和理论,但对此又有许多争论,因为要从记载中区分柏拉图和苏格拉底两人的概念相当的困难,同时要解释他们的概念又更为困难。
也因此,要从柏拉图和色诺芬等人的记载中寻找苏格拉底的理念并不简单——必须留意这些理念很可能不是苏格拉底本人所提出的,而可能更接近于这些记载者自己的看法。
从对话录里得到的证据显示苏格拉底只有两个导师:文法家普罗迪科斯(Prodicus)、以及一名女祭司狄奥提玛(Diotima),狄奥提玛教导了苏格拉底有关爱的知识。
一些对话录也显示出苏格拉底曾受到了当时的思想家如巴门尼德和阿那克萨哥拉的影响,历史记载通常也将这两人视为是苏格拉底的导师。
古典历史学者John Burnet主张苏格拉底的主要导师是阿那克萨哥拉派的学者阿基劳斯(Archelaus),有关阿基劳斯的记载其实也是苏格拉底自己的理论。
而Eric A.Havelock则认为苏格拉底与阿那克萨哥拉派的关系证明了他与柏拉图的哲学理念差异。
在苏格拉底以前,希腊的哲学主要研究宇宙的本源是什么,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等问题,后人称之为“自然哲学”。
苏格拉底认为再研究这些问题对拯救国家没有什么现实意义。
出于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他转而研究人类本身,即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怯懦;什么是诚实,什么是虚伪;什么是智慧,知识是怎样得来的;什么是国家,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等等。
后人称苏格拉底的哲学为“伦理哲学”。
他为哲学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使哲学“从天上回到了人间”,在哲学史上具有伟大的意义。
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心灵的转向从智者开始,古希腊哲学由注重对自然本身的研究转变到注重对社会伦理和人的研究。
但他们只停留在感性的阶段,只能得出相对主义的结论。
到苏格拉底才根本改变了这种状况。
苏格拉底要求作“心灵的转向”,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即后来人们所常说的,将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
他认为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
苏格拉底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研究自我。
他的名言是认识你自己。
从苏格拉底开始,自我和自然明显地区别开来;人不再仅仅是自然的一部分,而是和自然不同的另一种独特的实体。
灵魂不灭说苏格拉底关于灵魂的学说,进一步使精神和物质的分化更加明朗起来。
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早已有灵魂不灭的说法,已经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对立的萌芽。
但在他以前的哲学家对于灵魂的看法还比较模糊,有的还将灵魂看成是最精细的物质,因而,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界限还不明确。
到苏格拉底才明确地将灵魂看成是与物质有本质不同的精神实体。
在苏格拉底看来,事物的产生与灭亡,不过是某种东西的聚合和分散。
他将精神和物质这样明确对立起来,成为西方哲学史上唯心主义哲学的奠基人。
寻求事物的普遍定义据亚里士多德记载,苏格拉底放弃了对自然世界的研究,想在伦理问题上求得普遍真理,开始为事物寻求定义。
他反对智者们的相对主义,认为“意见”可以有各种各样,“真理”却只能有一个;“意见”可以随各人以及其他条件而变化,“真理”却是永恒的,不变的。
在柏拉图早期对话中,讨论的主题几乎都是如何为伦理道德下定义的问题。
苏格拉底所追求的,是要求认识“美自身”、“正义自身”,这是美和正义的普遍定义,是真正的知识,也就是柏拉图所说的“美的理念”、“正义的理念”。
这是西方哲学史上“理念论”的最初形式。
苏格拉底还进一步指出,自然界的因果系列是无穷无尽的,如果哲学只去寻求这种因果,就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最终原因。
他认为事物的最终原因是“善”,这就是事物的目的性。
他以目的论代替了对事物因果关系的研究,为以后的唯心主义哲学开辟了道路。
助产术和揭露矛盾的辩证法苏格拉底认为一切知识,均从疑难中产生,愈求进步疑难愈多,疑难愈多进步愈大。
苏格拉底承认他自己本来没有知识,而他又要教授别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