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夹具设计课程设计
夹具课程设计说明书

夹具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目的现代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是机械类专业学生在学完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等技术基础和专业课理论之后进行的一个实践教学环节。
其目的是巩固和加深理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解决现代实际工艺设计问题的能力。
通过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设计,学生应达到:1、掌握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的能力;2、掌握加工方法及其机床、刀具及切削用量等的选择应用能力;3、掌握机床专用夹具等工艺装备的设计能力;4、学会使用、查阅各种设计资料、手册和国家标准等,以及学会绘制工序图、夹具总装图,标注必要的技术条件等。
本次课程设计内容包括零件的分析,工艺路线的制定,工艺规划设计,某道工序的夹具设计以及该道工序的工序卡,机械加工综合卡片,夹具装配图以及夹具体零件图的绘制等。
工艺设计部分1 零件的工艺分析1.1确定生产类型生产类型为中批生产。
1.2 零件的作用该零件是B6065牛头刨床推动架,是牛头刨床进给机构的中小零件,φ32mm 孔用来安装工作台进给丝杠轴,靠近φ32mm孔左端处一棘轮,在棘轮上方即φ16mm孔装一棘爪,φ16mm孔通过销与杠连接杆,把从电动机传来的旋转运动通过偏心轮杠杆使推动架绕φ32mm轴心线摆动,同时拨动棘轮,带动丝杠转动,实现工作台的自动进给。
1.3 技术条件分析由零件图可知,其材料为HT200,该材料为灰铸铁,具有较高强度,耐磨性,耐热性及减振性,适用于承受较大应力和要求耐磨零件。
由零件图可知,φ32的中心线是主要的设计基准和加工基准。
该零件的主要加工面可分为两组:1.φ32mm孔为中心的加工表面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φ32mm的两个端面及孔和倒角,φ16mm的两个端面及孔和倒角。
2.以φ16mm孔为加工表面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φ16mm的端面和倒角及内孔φ10mm、M8-6H的内螺纹,φ6mm的孔及120°倒角2mm的沟槽。
这两组的加工表面有着一定的位置要求,主要是:1.φ32mm孔内与φ16mm中心线垂直度公差为0.10;2.φ32mm孔端面与φ16mm中心线的距离为12mm。
机床夹具课程设计说明书(完整版)

定位(对称度)= 位置+ 不重=0+0.03=0.03mm
因 定位(对称度)值小于工序位置精度要求的公差值(0.1mm)的 ,故能满足工序加工要求。
4.导引方案设计:
对此方案,我们采用每加工一批工件,只安装调整一次夹具,通过试切数个工件来对刀的,此种方案对导引方案的要求很高,如右图所示:
3.1计算定பைடு நூலகம்误差:
现选取工件上两孔与两定位销的配合均为H7/g6,则圆柱销的直径尺寸为Φ12 mm,菱形销的圆弧部分直径尺寸为Φ27 mm,b=5mm,B=d-3=24mm。圆柱销与菱形销之间的中心距为48±0.03 mm。
工件在夹具中定位产生的定位误差,其值应控制在工件相对尺寸或位置公差的 ~ ,为此需对每一项工序加工要求逐一进行分析。
夹紧力:由于工作状态原因,切削力与夹紧力在空间上是相互垂直的。螺母提供的夹紧力足以夹紧,故无须验算。
6.其它装置设计:
铣床夹具依靠夹具体底面和定向键侧面与机床工作台上平面及T型槽相连接,以保证定位元件对工作台和导轨具有正确的相对位置。为了减小安装时的偏斜角 的误差,安装定向键时应当使它们靠向T型槽的同一侧。
方案二:如下图所示
可以选择孔O1及O2为第二和第三定位基准,通过图中所示的固定式圆柱 销及菱形销实现定位。
经分析,第一种方案以圆柱和V形块组合定位时,要受到外圆加工精度的影响,由于外圆表面系毛坯铸件不能保证工件的加工要求,加上V形块比较薄且夹住工件一边,不易夹紧。所以采用第二种方案,即以孔O1及O2为第二和第三定位基准,对两孔采用固定式圆柱销及菱形销定位,此方案实现了工件的完全定位,无重复定位,方案可取。
机床夹具课程设计说明书1-1终

目录第1章零件的分析 (1)1.1 零件的功用及结构分析 (1)1.2 零件的工艺分析 (2)第2章摇杆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3)2.1 毛坯的选择 (3)2.2 基准的选择 (3)2.3 工艺路线的拟定 (3)2.3.1表面加工方法及加工方案的确定2.3.2加工顺序的确定2.4 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4)2.5 切削用量及工时定额的确定 (5)第3章铣厚度10两侧面工序夹具设计 (8)3.1 任务的提出 (8)3.2 定位方案及定位装置的设计计算 (8)3.2.1定位方案的确定3.2.2定位元件及装置设计3.2.3定位误差的分析计算3.3 对刀或导引元件(装置)设计 (10)3.4 夹紧方案及装置的设计计算 (10)3.4.1夹紧方案的确定3.4.2夹紧力大小的分析计算3.4.3夹紧机构及装置设计3.5 连接元件及夹具体设计 (11)3.6 夹具操作及维护简要说明 (11)第4章铣厚度10两侧面工序夹具虚拟装配 (12)4.1 Pro/E三维零件设计及虚拟装配技术 (12)4.2夹具主要零件虚拟创建 (12)4.3虚拟装配方法、顺序及零件约束确定 (13)4.4夹具组件虚拟装配及其分解................ . (13)参考文献 (15)附录Ⅰ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附录Ⅱ机械加工工序卡致谢 (19)结束语 (20)第1章零件的分析1.1 零件的功用及结构分析课设题目:“摇杆”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铣厚度10两侧面夹具设计零件二维图:零件三维图:题目给定的是车床的摇杆零件。
它位于车床上的变速结构中,用来换挡,使主轴的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工作,从而获得所需要的速度和扭矩的作用。
零件上的φ12H7孔与操作机构连接,φ20H7孔则是用于与控制齿轮所在的轴相配合。
通过φ12H7孔所受的力拨动φ20H7孔这端的齿轮变速达到所需的作用。
摇杆零件图样的视图正确、完整、统一,尺寸、公差及技术要求齐全,完全表达清楚了此零件的机构特点。
车床夹具课程设计

车床夹具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车床夹具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功能,掌握其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2. 学生能够描述车床夹具在机械加工中的重要性,了解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3. 学生掌握车床夹具的安装、调整及使用方法,了解相关安全操作规程。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车床加工中常见的夹紧问题;2. 学生能够根据加工需求,合理选择和使用车床夹具,提高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3. 学生能够运用车床夹具进行简单的零件加工,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加工领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相关知识的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使他们认识到车床夹具在加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使他们能够在实际操作中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技术课程,结合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和动手能力,对实际操作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操作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车床夹具概述- 夹具的定义、分类及其在机械加工中的作用;- 车床夹具的组成、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
2. 车床夹具的类型与选用- 常见车床夹具的类型及适用范围;- 根据加工需求选择合适的车床夹具;- 夹具的安装、调整及使用方法。
3. 车床夹具的应用实例- 分析典型零件加工中夹具的应用;- 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了解夹具在加工过程中的作用;- 夹具使用注意事项及安全操作规程。
4. 车床夹具操作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熟悉夹具的使用;- 培养学生根据加工要求,合理选择和安装夹具的能力;- 提高学生运用夹具进行加工的效率和质量。
机床夹具的课程设计

机床夹具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机床夹具的基本概念、分类及作用;2. 掌握机床夹具的组成、结构及其工作原理;3. 了解机床夹具在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应用及选用原则。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机床夹具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2. 提高学生运用机床夹具进行工件加工的操作能力;3. 培养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开展讨论等方式,解决机床夹具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床夹具在制造业中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机床夹具的相关知识,提高操作技能。
学生处于本科阶段,具有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主。
课程目标分解:1. 知识目标:通过课堂讲授、自主学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机床夹具的基本知识;2. 技能目标:通过实验、实训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床夹具概述- 机床夹具的定义、分类及作用- 机床夹具的发展历程及趋势2. 机床夹具的组成与结构- 夹具的主体结构及其功能- 常用夹具元件的类型及作用- 夹具的连接与调整方式3. 机床夹具的工作原理- 夹紧力产生及传递机制- 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与导向- 夹具对加工精度的影响4. 机床夹具的应用与选用- 夹具在各类机床上的应用实例- 夹具选用的原则与方法- 夹具使用中的注意事项5. 机床夹具实训- 实训项目一:认识常见机床夹具及元件- 实训项目二:机床夹具的拆装与调整- 实训项目三:机床夹具的使用操作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机床夹具概述第二周:机床夹具的组成与结构第三周:机床夹具的工作原理第四周:机床夹具的应用与选用第五周:机床夹具实训(含三个实训项目)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本教学内容与教材《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中关于机床夹具的章节内容密切相关,涵盖了机床夹具的基本概念、结构、工作原理、应用及实训等方面,确保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夹具设计课程设计大纲

夹具设计课程设计大纲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夹具设计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提高设计能力,并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相关工艺流程和标准。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夹具设计,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对工程实践的热爱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夹具设计基本原理:介绍夹具设计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
2.夹具设计方法:详细讲解夹具设计的步骤、关键技术和注意事项。
3.夹具设计实践: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进行夹具设计练习,提高设计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1.讲授法:讲解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夹具设计的具体应用和技巧。
3.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实际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权威、实用的夹具设计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和教学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配置齐全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相结合: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小组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考试:安排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夹具设计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教学,确保学生系统地掌握夹具设计知识。
2.教学时间:合理安排课堂时间,保证教学内容的充分讲解和实践操作。
夹具课程设计

夹具课程设计夹具是机械加工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可以固定工件,使其在加工过程中保持稳定,从而保证加工精度和质量。
因此,夹具的设计和制造是机械加工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为了培养具有夹具设计和制造能力的人才,许多高校开设了夹具课程。
本文将介绍夹具课程的设计和教学内容。
一、课程设计夹具课程的设计应该紧密结合实际应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具体来说,夹具课程的设计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知识夹具课程的基础知识包括夹具的定义、分类、结构、原理、性能、选择和应用等方面。
学生应该掌握夹具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了解夹具的结构和原理,掌握夹具的性能和选择方法,以及掌握夹具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2.夹具设计夹具设计是夹具课程的重点内容。
学生应该学习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夹具设计的流程和步骤,了解夹具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同时,学生还应该学习夹具的CAD设计和CAM 加工技术,掌握夹具设计和制造的数字化技术。
3.夹具制造夹具制造是夹具课程的实践环节。
学生应该学习夹具制造的基本工艺和方法,掌握夹具制造的流程和步骤,了解夹具制造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同时,学生还应该学习夹具的加工工艺和加工设备,掌握夹具制造的数字化技术。
4.夹具检测夹具检测是夹具课程的重要环节。
学生应该学习夹具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夹具检测的流程和步骤,了解夹具检测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同时,学生还应该学习夹具的测量技术和检测设备,掌握夹具检测的数字化技术。
二、教学内容夹具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具体来说,夹具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论讲解夹具课程的理论讲解应该注重夹具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夹具的结构和原理,夹具的性能和选择方法,夹具设计和制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夹具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等方面。
同时,理论讲解应该结合实际应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实验操作夹具课程的实验操作应该注重夹具的CAD设计和CAM加工技术,夹具制造的基本工艺和方法,夹具的加工工艺和加工设备,夹具的测量技术和检测设备等方面。
夹具设计课程设计

目录1.设计任务书1.1.概述1.2.设计的要求1.3.设计题目2.加工零件的简介2.1.加工的零件图2.2.加工零件的结构特点3.零件加工方案的选择3.1.零件的工艺分析3.2.工艺方案的确定3.2.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3.2.2、基面的选择3.2.3..制定工艺路线3.2.4、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3.2.5、确立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4.零件夹具方案的选择4.1拟定定位方案和选择定位元件4.1.1.拟定定位方案4.1.2选择定位元件4.2.确定夹具类型5.夹紧方案的确定5.1.夹紧方案的选择5.2.夹紧力的估算6.夹具的结构设计7.夹具的使用说明8.设计小结参考文献1.设计任务书1.1概述在现代制造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机床夹具无论在传统机床上还是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上,仍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工艺装备。
通过机床夹具设计,不仅可养综合运用已学知识的能力而且可以得到工程设计的初步训练。
1.2.设计的要求1.运用已学过的机床夹具设计及有关课程的理论知识以及生产实习中所获得的实际只是,根据被加工零件的要求,设计既经济合理又能保证加工质量的夹具。
2.培养结构设计能力,掌握结构设计的方法和步骤3.学会使用各种手册、图册、设计表格,规范等各种标准技术资料,能够做到熟练运用机械制造技术课程中的基本理论,正确的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加工基准的选择、定位、夹紧、加工方法选择以及合理安排工艺路线,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
4.?进一步培养机械制图、分析计算、结构设计、编写技术文件等基本技能。
1.3.设计题目题目:“拔叉(CA6140)”的夹具设计内容:铣直径为40mm上端面的立式铣床夹具设计(1)零件图 1张(2)夹具总装图 1张(3)夹具主要零件图若干张(每个零件一张图)(4)课程设计说明书 1份2.加工零件的简介2.1.加工的零件图2.2.加工零件的作用及结构特点题所给的是CA6140车床上的拨叉,它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挡作用,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工作,获得所需的速度和扭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床夹具设计课程设计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机床夹具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课题名称: 机床夹具设计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13机械一班姓名:阮吴祥学号:指导老师:张秀香2017年 1月目录一、机床夹具课程设计任务书 (1)二、机床夹具课程设计说明书 (2)1.对加工件进行工艺分析 (2)2.定位方案设计 (2)3.导引方案设计 (4)4.夹紧方案设计 (5)5.夹具体设计 (6)6.其它装置设计 (6)7.技术条件制定 (6)8.夹具工作原理(操作)简介 (6)9.设计心得 (7)三、参考文献 (8)四、附录 (9)一、机床夹具课程设计任务书二、机床夹具课程设计说明书1、对加工件进行工艺分析:零件名称为通孔套,为铸件,本工序铣削加工直径22mm的孔,设计手动钻绞孔专用夹具。
工件已加工过的孔径为φ22mm,厚度为50mm。
在加工槽时,槽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不是很高,由铣削直接加工就可以达到要求,其中槽的宽度由刀具的尺寸保证,槽的深度尺寸和位置精度由设计的夹具来保证。
槽的位置包括如下两方面要求:加工槽的宽度为12mm,且两个侧面相对于中心面A对称度;加工槽的深度为30±。
2、定位方案设计:根据加工孔两侧面相对于中心面对称要求,需要限制工件X方向转动自由度、Y方向转动自由度和Z方向转动自由度;根据加工孔宽度和深度要求,需要限制工件X方向移动自由度和Z方向移动自由度。
但考虑到加工时工件定位的稳定性,可以将六个自由度全部限制。
工件相对中心面对称,要实现加工孔两侧面相对中心面对称的要求,且根据基准重合的原则应选A面作为定位基准,但A面实际不存在,故可选工件的两侧面M或N的任一面作为定位基准,限制三个不定自由度,此为第一定位基准。
方案一:孔O2及O1为第二和第三定位基准,通过固定圆柱销及V 形块实现定位;方案一方案二:选择孔O1及O2为第二和第三定位基准,通过固定式圆柱销及菱形销实现定位。
经分析,第一种方案以圆柱和V 形块组合定位时,要受到外圆加工精度的影响,由于外圆表面系毛坯铸件不能保证工件的精度要求,加上V 形块比较薄且夹住工件一边,不易夹紧。
所以采用第二种方案,即以孔O1及O2为第二和第三定位基准,对两孔采用固定式圆柱销及菱形销定位,此方案实现了工件的完全定位,无重复定位,方案可取。
、计算定位误差:圆柱销与菱形销之间的中心距2/Ld d L δ±圆柱销的直径的基本尺寸应等于与之配合的工件孔的最小极限尺寸,其公差带一般取g6或h7。
故圆柱销尺寸取φ10g69mm(φ10005.0014.0--)mm菱形销的圆弧部分直径尺寸为Φ26046.0057.0--mm ,b=5mm,B=d-4=22mm 。
工件在夹具中定位产生的定位误差,其值应控制在工件相对尺寸或位置公差的31~51,为此需对每一项工序加工要求逐一进行分析。
2.1.1、对加工孔深尺寸A 进行分析(1)基准不重合误差加工孔的深度尺寸的工序基准为工件小孔外圆面的上母线,定位基准为圆柱销中心线,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不重合。
外圆R 08.0014-mm,则B ∆=(2)基准位移误差加工孔的深度尺寸与两定位孔连心线平行,孔的直径为φ22H7mm ,销的直径为φ22005.0014.0--mm ,根据《机床夹具设计》表1-7==∆max 1X Y +=D ∆=B ∆+Y ∆ =+=因D ∆值小于工序尺寸公差值()的31,故能满足工序加工要求。
2.1.2、对加工孔两侧面对中心面A 对称度进行分析(1)基准不重合误差加工孔的位置精度—对称度的工序基准是中心面A ,定位基准为第一基面,加工零件厚度26±,则B ∆=(2)基准位移误差加工孔的位置精度—对称度的工序基准是中心面A ,而定位基准为第一基准平面,这里忽略基准的位移误差。
D ∆=B ∆+Y ∆=0+=因D ∆值小于工序位置精度要求的公差值()的31,故能满足工序加工要求。
3、导引方案设计:对此方案,我们采用每加工一批工件,只安装调整一次夹具,通过试切数个工件来对刀的,此种方案对导引方案的要求很高。
我们要保证的第一个精度是孔的宽度12mm 关于工件厚度方向上的对称中心的对称性如,第二个精度为槽的深度即尺寸30±。
所以对导引元件初步设计方案为一个方形的块,用于安装在夹具体上。
正确的安装方法见夹具装配图。
对刀时,铣刀不能与对刀快的工作表面直接接触,以避免损坏切削刃或造成对刀快过早磨损,应通过塞尺矫正相对位置。
4、夹紧方案设计:对此工件的铣削加工,我们所采用的是一面和两个定位销的原理,而且我们拟定采用的是手动夹紧,为了节约成本,我们采用一个压块,一个螺母对其压紧,夹紧方案的初步确定如右图所示(局部图):根据工件上大孔的尺寸、菱形销、螺杆的尺寸大小,我们选用M10的压紧螺母,对压块的尺寸我们拟定为厚度5mm ,直径为30mm 。
计算切削力刀具:高速钢直齿三面刃铣刀。
D=80mm. Z=18=2448N 校核定位销:2F F A r σπ== 根据公式:2012/)(ϕϕαtg r d tg L Q W '+''+•=可知直径为10mm 的螺杆和M10的螺母能满足夹紧力的要求。
夹紧力:由于工作状态原因,切削力与夹紧力在空间上是相互垂直的。
螺母提供的夹紧力足以夹紧,故无须验算。
5、夹具体设计:在夹具体设计方面,我们采用了一个直角块,来进行大体上的定位,而且要设置导引装置的安装位置,夹具体通过安装在夹具体上的定向键进而与铣床的工作台连接,从而实现对夹具的固定。
夹具体安装基面形式用两端接触,基面稳定性可靠。
此夹具在有加强筋的情况下,具有足够的刚度与强度,安放稳定,工艺性好,实用安全。
6、其它装置设计:铣床夹具依靠夹具体底面和定向键侧面与机床工作台上平面及T型槽相连接,以保证定位元件对工作台和导轨具有正确的相对位置。
为了减小安装时的偏斜角β∆的误差,安装定向键时应当使它们靠向T型槽的同一侧。
对定向键的设计方案如右图所示(局部图):对定向键的直角部分都倒2×45°的倒角,在夹具体与定向键的连接部分中的直角开出凹槽,如图中的小凹槽。
定向键与夹具体采用螺钉连接,至于定向键的大小要根据铣床工作台是具体情况而定,在此我们就不对定向键的尺寸大小进行说明。
7、技术条件制定:1、定位元件圆柱销和菱形销相对于夹具底平面的平行度公差为;2、夹具上与短销凸肩接触的垂直面相对于夹具底平面的垂直度公差在全长上为。
8、夹具工作原理(操作)简介:对此夹具各个零件的装配关系见下图,下面我们来分析与说明它的工件原理:短销通过夹具体上的孔、本身的螺栓、螺母与夹具体紧紧连接。
菱形销也是通过同样的方法与夹具体连接而得到固定,菱形销上设置一长螺纹用于压紧螺母对工件的夹紧。
在夹具体的底平面上安装定位键用于与铣床工件台面的连接与定位。
加工工件时,只要把压紧螺母、压块卸下,即可把工件套上去。
利用一面二孔进行定位,当工件套上去后,先装入压块,再用压紧螺母进行夹紧。
这时铣刀在导引装置的引导下对待加工工件进行加工,并且在导引装置的作用下完成铣床对工件的铣槽工序。
本夹具操作简单,省时省力,装卸工件时只需靠压板紧定螺栓的松紧即可轻松实现。
9.设计心得:两周的课程设计结束了,在这次的课程设计中不仅检验了我所学习的知识,也培养了我如何去把握一件事情,如何去做一件事情,又如何完成一件事情。
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
我今天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这次夹具设计,我在多方面都有所提高。
这次设计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巩固与扩充了所学的内容,掌握机床夹具具设计的方法和步骤,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动手能力也有了提高。
在此感谢我们的老师.,老师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这次设计的每个实验细节和每个数据,都离不开老师您的细心指导。
而您开朗的个性和宽容的态度,帮助我能够很顺利的完成了这次课程设计。
同时感谢对我帮助过的同学们,谢谢你们对我的帮助和支持,让我感受到同学的友谊。
由于本人的设计能力有限,在设计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恳请老师们多多指教,我十分乐意接受你们的批评与指正,本人将万分感谢。
三、参考文献(1)《机床夹具设计手册》王光斗、王春福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1980年(2)《机床夹具设计》林正焕、陈本通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 1987年(3)《机床夹具设计》肖继德、陈宁平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年(4)《机床夹具图册》侯放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年四、附录1.零件图3、零件图3D图(1)夹具体(2)菱形销(3)圆柱销(4)螺母(5)垫片(6)压块(7)直角对刀快(8)定位键(9)螺钉4、菱形销2D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