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欲以强力外宣为国“正名”

合集下载

普京6000字战争檄文

普京6000字战争檄文

普京6000字战争檄文2月23日是俄罗斯祖国保卫者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向克里姆林宫墙附近的无名战士墓敬献了花圈。

2月24日一早,克里姆林宫发出了普京演讲。

这也相当于是对乌克兰的战争缴文了。

普京发言称:今天(2月24日),我再次认为有必要回顾顿巴斯发生的悲剧事件和俄罗斯自身的关键安全问题。

从我在2月21日的讲话开始。

我们我们谈论的是什么让我们特别关注和焦虑,那些年复一年、一步一步地由西方不负责任的政客粗暴和毫不客气地制造出来的根本威胁与我们的国家有关。

我的意思是北约集团向东扩张,使其军事基础设施更接近俄罗斯边境。

众所周知,30年来,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与主要的北约国家就欧洲平等和不可分割的安全原则达成协议。

在回应我们的提议时,我们不断地面临着愤世嫉俗的欺骗和谎言,或者试图施压和勒索的企图,而与此同时,北大西洋联盟尽管有我们的抗议和担忧,但仍在稳步扩大。

战争机器正在移动,我再说一遍,它正在接近我们的边界。

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切?这种站在自己的排他性、绝对正确性和放任性的立场上的放肆说话方式是从哪里来的?对我们的利益和绝对正当要求的轻蔑、不屑一顾的态度从何而来?答案很清楚,一切都清楚明了。

苏联在上世纪80年代末衰弱,然后彻底解体。

当时发生的整个过程对我们今天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训;它令人信服地表明,权力和意志的瘫痪是走向彻底退化和遗忘的第一步。

一旦我们对自己失去信心一段时间,就这样,世界上的力量平衡就被打破了。

这导致以前的条约和协定不再有效。

说服和请求无济于事。

一切不适合霸权、掌权者的东西,都被宣布为过时、过时、不必要的。

反之亦然:似乎对他们有益的一切都被呈现为终极真理,不惜一切代价,粗鲁地,通过一切手段推动。

持不同政见者的膝盖被打破。

我现在所说的不仅涉及俄罗斯,也不仅涉及我们。

这适用于整个国际关系体系,有时甚至适用于美国盟友本身。

苏联解体后,世界的重新划分实际上开始了,当时形成的国际法准则——以及关键的、基本的准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被采纳并在很大程度上巩固了其结果——开始干涉那些宣称自己是冷战胜利者的人。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4届高三第一次大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4届高三第一次大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4届高三第一次大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于今年7月1日起施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部集中阐述我国对外工作大政方针、原则立场和制度体系,对我国发展对外关系作出总体规定的基础性涉外法律。

而且中国是目前第一个有对外关系法的国家,因此这个立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中国颁布对外关系法,既是在新的形势和国际环境下的自我完善,更是对旧范式的超越。

通过一整部完整法律,确定了中国发展、中国外交的和平性质,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性质,以及开放性质,以往还没有其他哪个国家这么做过。

这是对美西方渲染的“中国威胁论”最强有力的驳斥。

打破了“国强必霸”逻辑的中国,开创出了新的对外交往模式,具有世界性意义。

中国越强大,对世界和平与稳定的贡献就越大。

只要是跟中国正常打交道的国家,都不难从对外关系法中感受到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善意和担当。

与此同时,这部法律还给当下受逆全球化浪潮和地区热点冲突影响的全球治理体系提供了难能可贵的稳定性。

比如,对外关系法明确了国家善意履行有关国际条约和协定规定的义务,还明确了国家采取措施执行联合国安理会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七章作出的具有约束力的制裁决议和相关措施。

对外关系法旗帜鲜明地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坚定地捍卫国际公平正义。

一些美西方舆论对中国的对外关系法感到紧张,甚至试图在第一时间抹黑它,这也是不奇怪的。

这首先是美国长期滥用法律行为的自我投射。

数十年来,华盛顿无数次以所谓国内法对他国搞“长臂管辖”,将国际法和国际准则踩在脚下,对其他国家大搞非法单边制裁或者恐吓胁迫,许多国家深受其害。

现在他们看到中国出台了这么一部法律,自然会下意识地担心中国会不会用同样的手段“报复”美国。

当然,中国的对外关系法出台的确有一个背景,那就是美国对中国的无理打压越来越过分。

普京俄语发言稿中俄

普京俄语发言稿中俄

普京俄语发言稿中俄尊敬的各位国际友人,女士们,先生们:很高兴能有机会与大家见面。

作为俄罗斯的总统,我很荣幸能代表我的国家向世界发表一次重要讲话。

首先,我要表示对各位国际友人长期以来对俄罗斯的支持和友好关怀表示衷心感谢。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变革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多的合作、理解和尊重,来共同应对全球性的问题和挑战。

俄罗斯一向视国际关系为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我们坚信,只有通过坚定的信念和务实的合作,才能为世界带来更多的和平、稳定和繁荣。

因此,我们将继续在国际舞台上发挥建设性作用,致力于推动多边合作和解决全球性问题。

在国际政治领域,俄罗斯一贯主张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支持多边主义、建立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秩序。

我们始终坚持各国主权平等和不干涉内政原则,尊重各国自主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

我们致力于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国际热点问题,为推动共同发展和繁荣而努力。

在国际经济领域,俄罗斯将继续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加强与各国的经贸合作,推动全球经济的平衡和协调发展。

我们将坚定支持自由贸易和开放型经济,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多合作机遇和共同利益。

在国际安全领域,俄罗斯将继续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我们将继续参与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组织跨国犯罪行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行动。

我们愿意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努力构建以合作共赢为基础的国际安全体系,为全球和平与安全作出更大的贡献。

在国际发展领域,俄罗斯将继续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我们将继续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力度,帮助它们提高自身发展能力,推动全球发展合作。

我们将继续参与解决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粮食安全、健康卫生等领域,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最后,我要强调,俄罗斯将继续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秉持着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实现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努力和贡献。

谢谢大家。

祝愿各位国际友人在今后的日子里幸福安康、一切顺利。

再次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友情。

普京演讲全文

普京演讲全文

以下为留俄青年学者高原、糜绪洋为观察者网独家翻译普京演讲全文:中午好,尊敬的联邦委员会成员们,杜马议员们:中午好,克里米亚共和国和塞瓦斯托波尔的代表们:是的,他们在这裡,和我们的俄罗斯公民们在一起。

(掌声)尊敬的朋友们,我们今天聚在这裡,为的是解决一个性命攸关的问题,一个对我们来说有历史意义的问题。

3月16日,在克里米亚举行了全民公决,此次公决完全符合民主程序和国际法规则。

参与公决的有82%的居民,其中超过96%的选民支持克里米亚併入俄罗斯,这个数字非常具有说服力。

要想知道为什麽要进行公决,只需要瞭解一下克里米亚的历史,要知道从过去到现在,克里米亚对俄罗斯意味著什麽,俄罗斯对克里米亚又意味著什麽。

克里米亚渗透著我们共同的历史与骄傲。

这裡坐落著古老的古希腊城市克森尼索,正是在这裡弗拉基米尔大公接受了洗礼,使得俄罗斯成为一个东正教国家。

它的这一精神遗产奠定了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共同文化、价值观与文明基础,注定使得我们三国的人民结合在一起。

在克里米亚有俄罗斯士兵的墓地,凭借这些士兵的英勇作战,俄罗斯在1783年将克里米亚收入自己的领土。

这裡有塞瓦斯托波尔,传说之城,伟大的命运之城,堡垒之城,是俄罗斯黑海舰队的故乡。

在克里米亚有巴拉克拉瓦和刻赤,马拉霍夫古墓和萨布恩山。

这裡的每一个地方对我们来说都是神圣的,是俄罗斯军队荣耀与勇气的象徵。

克里米亚是独一无二的多民族文化混合体。

在这一点上,克里米亚与大俄罗斯非常相似,在几个世纪中,这裡没有一个民族彻底消失。

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克里米亚鞑靼人与其他民族的代表在克里米亚的土地上生活、工作,都保持了自己的风格、传统、语言和信仰。

顺便说一下,在克里米亚半岛今天的220万居民中,有近150万的俄罗斯人,35万以俄语为母语的乌克兰人,还有29-30万克里米亚鞑靼人,公投已经表明,这些人中相当一部分期望加入俄罗斯。

是的,曾经有过一段时间,克里米亚鞑靼人受到了非常残酷地对待,就像苏联的其他民族一样。

俄罗斯普京发言稿全文阅读

俄罗斯普京发言稿全文阅读

俄罗斯普京发言稿全文阅读
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和各位朋友们:
大家好!感谢各位出席今天的会议,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发表讲话。

我想借此机会,简要谈一谈俄罗斯国内的发展情况以及我们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

首先,我要说的是俄罗斯国内的发展。

近年来,俄罗斯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我们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改革,推动了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同时,我们加强了政府与企业的合作,为企业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环境。

这些举措的结果是,俄罗斯的经济增长率稳定在一个较高水平,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在俄罗斯外交方面,我们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秉持着互利共赢的原则与其他国家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我们在国际事务中积极发挥着建设性的作用,推动解决地区和全球性的问题。

同时,我们也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并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当然,俄罗斯还面临许多挑战。

我们仍然需要努力加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促进人民的福祉。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愿意倾听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并与各国共同努力,共同应对全球性的挑战。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俄罗斯作为一个大国,将继续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我们将坚持均衡外交政策,推动国际事务的多边解决方式,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沟通,共同构建一个更
加美好的世界。

感谢大家的聆听!祝愿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普京说话,全世界都在听!

普京说话,全世界都在听!

普京说话,全世界都在听!“普京说话,全世界都在听”这十个字,是俄罗斯传媒以头版、头条、挂头牌发表的文章题目。

鹤鸣九天,气势如虹,昂藏跋扈之意可掬。

普京说过的话很多。

有两句话,说得斩钉截铁、石破天惊:第一句话:“领土问题没有谈判,只有战争。

”第二句话:“若俄领土遭侵犯,将首先动用核武。

”两句话,四个关键词:领土、谈判、核武、战争。

坐言起行。

2000年,普京当选为俄罗斯总统后,立即发动了第二次车臣战争。

他动用大量现代化重武器,反复对车臣进行毁灭性轰炸,战事惨烈。

平民伤亡数量超过闹独立的武装分子。

血肉狼藉之余,终得全胜。

这场战争,和其后发生的车臣独立武装对俄罗斯、莫斯科的多起恐怖主义袭击,都曾惊动世界。

2008年8月,格鲁吉亚和俄罗斯为争夺南奥塞梯的控制权,爆发战争。

焦土瓦砾,历时十天。

格军15人死、1469人伤、4人失踪;俄军74人死、171人伤、19人失踪;约1600南奥塞梯平民死亡;又是一片血肉狼藉。

俄罗斯全胜,领土扩大了一点点。

在这十天里,有多少平民家破人亡,没有统计数字,也没有谈判与核武,只有领土和战争。

2014年3月,俄罗斯武装便衣突然袭击乌克兰,兵不血刃,一举占领了克里米亚的乌方边防哨所。

这一回合,没有谈判与核武,却有不算战争的战争。

八个字:出其不意,兵不厌诈。

这事还没有完,精彩的,还在后头。

以克里米亚俄罗斯族裔居民为主力,立即组织了井然有序的公民投票,决定脱离乌克兰,加入俄罗斯。

公投结果一出来,两三天内,公投方和俄国就撇开乌克兰,双方签署“入俄”条约,普京亲自出面签字,俄罗斯国家杜马通过、批准;又一天,普京签署“总统命令”,予以确认;并立即发给克里米亚居民们如假包换的俄罗斯护照。

迅雷不及掩耳,生米煮成熟饭了。

当时,全世界没有任何国家、任何政要,其思维运作能跟上这一连串,环环相扣的阳谋运作速度:占领哨所――公投――条约――法律――杜马批准――总统命令――发放俄罗斯护照……,遑论磋商、遑论对策?乌克兰傻呆了。

新时代对俄元首外交的话语修辞艺术

新时代对俄元首外交的话语修辞艺术

新时代对俄元首外交的话语修辞艺术作者:张珂来源:《对外传播》2020年第01期党的十八大以来,“元首外交”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全新引领方式。

元首外交即通过国家元首或者政府首脑,直接出面以多种方式参与和处理对外事务的外交活动,作为“国际交往的最高形态,有着其他交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和战略价值”。

①截至2019年6月,作为国家元首的习近平主席自2013年以来8次访问俄罗斯,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双边和多边场合会晤近30次,开创当代国际关系中元首外交新高度,开启了中俄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新时代。

在中俄元首外交的政治实践场域中,元首的话语修辞作为外交场合重要的“点睛”部分,成为两国之间政治理念传递、国际友好关系构建、国家形象塑造、领袖个人魅力释放的重要途径。

习近平主席在对俄元首外交中的话语修辞艺术,树立了元首对外传播、跨文化交流的典范。

(一)多场合、公开、持续地用明确清晰的语言阐明中国元首对俄外交战略思想。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李兴教授认为,由于元首是国家最高公务职位,其外交活動具有权威性、合法性、垂范性,往往起着战略引导作用。

②在外交出访的国际媒体聚焦时刻公开讲话、发表演讲,是各国元首释放政治信号、外交政策的重要渠道。

俄罗斯作为横跨亚欧的大国、中国的邻邦、金砖国家、“一带一路”的重要合作者,是习近平主席大国外交、周边外交、发展中国家外交“三合一统筹”外交思想的重要体现。

对此,作为国家元首,习近平主席高度定位,并主动通过外交活动向国际社会释放信号,在多种场合公开持续地用明晰的语言进行“互文式”阐释。

2013年3月,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出访便选择俄罗斯,他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指出,“中俄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组双边关系,更是最好的一组大国关系。

一个高水平、强有力的中俄关系,不仅符合中俄双方利益,也是维护国际战略平衡和世界和平稳定的重要保障”。

③此后,诸如“中俄互为最主要、最重要的战略协作伙伴”“中俄树立了大国、邻国关系的典范”和“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等铿锵有力的字句又不断进行对外宣布,用政治和外交语言清晰地表达出对中俄关系的高度重视,明晰地引领两国关系的国际定位,展示了在外交场合元首语言独具的高度“战略引领”艺术。

美俄言语交锋的“艺术”

美俄言语交锋的“艺术”

关注/F ocus 海外传真美国总统拜登3月17日接受美国广播公司采访时称,俄领导层要为俄方企图干涉美国选举“付出代价”。

当记者发问拜登是否认为普京是“杀手”时,拜登答曰:“是的,我同意。

”这样简单明了的回答,虽然没有解释其中的因果逻辑,但建立起了“普京”与“杀手”的联系,给听众留下广阔的遐想空间。

普京的回应更加耐人寻味:“我们总是在他人身上看到自身品质,并认为他和我们是一类人。

”他同时表示,自己会对拜登说“祝你健康”作为回应,“我这样说并没有讽刺或玩笑的意思。

”普京并没有直接承认或者否认拜登的言论,而是另辟蹊径,戳了对方健康状况的痛点。

普京的回应被认为机敏巧妙,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避开了对手的命题,不着痕迹地把争议焦点转到了对美国总统健康及美国政局稳定的担忧上。

此番话语交锋一度“刷屏”,引发国际热议,新一轮美俄外交斗争持续发酵。

国际舞台上的言语交锋是一门“艺术”。

长期以来,国际政要尤其是大国政要的言论极易成为舆论焦点,甚至成为影响国际大事的重要因子。

“框架”和“隐喻”美国认知语言学家乔治·莱考夫提出的“框架”和“隐喻”,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外交沟通中的“艺术”。

莱考夫认为,框架是话语与叙事的结构,能够提供预设,左右人们对问题的看法,高明的语美俄言语交锋的“艺术”尹继武 姜静雅人民周刊/ 2021年第8期言艺术,往往通过在话语中构建框架以塑造听众的世界观,激活听众认知中的潜在观念。

话语的框定会在不断重复中增强影响力。

并且,提出框架的一方具有主导权优势。

莱考夫曾让学生做“别想那头大象”的练习,结果没人能成功。

“大象”这个词唤醒了人们头脑中的框架,因而无论承认还是否定,练习行为都在加深框架本身。

这种情况下,被动卷入对方设置的框架进行思考和辩论的人,实际上加深了对“大象”的印象。

这样的案例在美国政坛曾经上演过。

前总统尼克松在面临“水门事件”指控时,通过电视演说向民众解释“我不是骗子”,反而将观众带入“骗子”的框架,很多人更笃信他在辩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欲以强力外宣为国“正名” 俄罗斯总统普京9日签署命令,撤销两家已有半个多世纪历史的老牌媒体机构——俄新社和“俄罗斯之声”广播电台,将其重组为“今日俄罗斯”国际新闻通讯社。这是迄今为止俄罗斯对国有媒体实施的“最大手笔”改组。 尽管外界对个中内幕猜测颇多,但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这是普京加强媒体管控、争夺国际话语权的举动。 俄社会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叶夫谢耶夫对《环球时报》记者说,“重组国有媒体在一定程度上是克里姆林宫与反对派、西方国家舆论阵地争夺战的结果,也是保守派的胜利”。 对于从世纪之交主政俄罗斯时就尝试从西方媒体手中夺回话语权的普京来说,这注定是一场持久战,而这次改组应当说是一个新起点。 “反俄媒体的老巢被摧毁了” 普京大幅改组国有媒体,在俄罗斯国内外引发猜测。俄新网9日援引克里姆林宫办公厅主任谢尔盖·伊万诺夫的话说,重组命令“旨在达到两个主要目的。第一,更加合理地使用国家拨给国家新闻资源的预算资金。第二,提高国际媒体的工作效率。”伊万诺夫说:“俄罗斯推行独立政策,坚决捍卫本国利益,向世界解释这一点并不容易,但能做也需要这样做。” 不过,不少分析认为此次改组牵涉内部斗争。俄连塔网9日称,俄新社规模大,发展水平高,可这次被改组的偏偏是俄新社,而不是俄塔社,令人匪夷所思。“莫斯科回声”电台称,俄新社经常越过克里姆林宫能够接受的界限,报道一些反普京示威的相关信息,并直播对反对派领导人的审判过程。消息人士表示,俄新社社长米罗纽克早就遭到压力。支持普京的电视节目主持人马克西姆·舍夫琴科则在个人社交网站上直言:“反俄媒体的老巢被摧毁了。”俄《生意人报》10日称,政治学家阿列克谢·马卡尔金认为,在推进现代化思想、俄美关系重启、俄罗斯进入世界主流社会时,需要俄新社这个政府的自由主义堡垒,但现在已经不需要了。“改组决定可能和克里姆林宫派系之争有关,自由主义色彩的俄新社社长米罗纽克成为斗争牺牲品”,英国路透社援引政治分析家帕威尔·萨林的话说。 引起关注的还有新机构“今日俄罗斯”的负责人基谢廖夫。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形容说,“普京下令成立一个由因仇外观点而知名的克里姆林宫拥护者领导的全新大通讯社”;美国《纽约每日新闻》称,新机构的负责人是以反同性恋倾向著称的保守派媒体人,此人是普京的铁杆支持者。据俄罗斯“政治”网站12日报道,基谢廖夫在苏联时代曾从事对挪威与波兰广播,与德国、日本等国电视台有过合作,后来转战“国内”。基谢廖夫深得普京赏识,与谢尔盖·伊万诺夫关系密切,三人同为列宁格勒大学(现为圣彼得堡大学)校友。基谢廖夫以公开反对同性恋、批评美国和俄国内的反对派著称。 不过,在分析家看来,一切都可归结到普京加强媒体控制、扩大对外宣传、塑造俄海外形象上来。用《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的话说,改组媒体的命令可能表明,克里姆林宫决定再度重视其巨大的全球媒体资源,并让这些资源为国家的政策目标服务。 普京整改媒体十余年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对外关系研究室主任郑羽16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俄罗斯改组国有媒体,跟普京的治国理念有很大关系。对内而言,近几次杜马选举、总统选举,反对派声音有所扩大,普京希望舆论能跟政府保持一致;对外而言,普京希望扩大俄官方声音,回击西方批评言论。俄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康德拉季耶夫也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早在2000年,普京就将‘在国外树立一个积极的俄罗斯形象’确立为俄外交政策的优先方向,整合新闻机构是加强软实力建设、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必要举措”。 事实上,普京一上台即整肃媒体。从2000年5月起,普京采取一系列强制措施,先后摧毁著名媒体大亨古辛斯基和别列佐夫斯基的传媒帝国。与此同时,俄政府大力收回传媒控制权,重点扶持国有媒体。2002年10月,鉴于美国“自由电台”对俄公民进行广播时一直坚持“偏见性”和“选择性”,普京签署总统令,废除叶利钦时期向该电台提供优惠政策的93号总统令。此前一年,俄国家杜马通过《大众传媒法》修正案,规定传媒机构中外资占股不得超过50%。 普京这么做是有原因的。苏联解体后,媒体自由化、股份化和私有化,一度使国家控制媒体的局面在俄罗斯不复存在,短短五六年,俄国家力量几乎被赶出大众媒体的前沿阵地。在叶利钦时代,俄罗斯获得了“民主”之名,但“贫穷”也成为一个国际性标签,加上西方媒体对俄罗斯社会问题的大量选择性报道,俄罗斯的国际形象充满污点。2007年接受《时代》专访时,普京曾说,“我认为有人刻意捏造出某种‘俄罗斯形象’”。2000年上台后,普京试图“复兴”俄罗斯,但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如“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事件、车臣战争,俄国内媒体与西方舆论遥相呼应。 为打破西方的话语权,俄罗斯还积极利用英文媒体塑造国家形象。《基督教科学箴言报》9日报道称,过去10年,克里姆林宫不断加强公关攻势,出版新的外文刊物,推出新的外语广播节目,以对新闻事件做出与外国媒体不同的报道。据了解,这方面比较有名的是英文平面媒体《圣彼得堡时报》。经过十几年发展,该报已成为外国人获取俄内部消息的重要来源。 更显著的例子是“今日俄罗斯”电视台(RT)。RT是由俄政府全额资助的国际新闻电视台,2005年12月10日首次播放节目,用俄语、英语、阿拉伯语和西班牙语进行24小时连续播放。按该台首任总编辑玛加丽塔·西蒙尼扬的话说,创办RT的目的是为了向世界呈现一个“没有偏见的俄罗斯国家形象”。俄军事观察网今年3月17日报道称,8年前莫斯科想搞一个对抗BBC和CNN的国际电视台,它成功了。如今,RT与能源出口和武器贸易一同成为俄最有效的外交工具。此外,俄联邦政府机关报《俄罗斯报》也有专门的“焦点新闻外的俄罗斯”(RBTH)国际项目组,在世界多地以当地语言报道俄罗斯,其在中国内地发行的专刊即为与《环球时报》合作的“透视俄罗斯”。 当然,俄罗斯外宣的手段并不单一。除了打造媒体,俄领导人如梅德韦杰夫和普京曾分别在英国《金融时报》、美国《纽约时报》等西方主流媒体发表文章,就一些重大问题阐述俄方立场。俄罗斯还同美国凯旋先驱公关等国际知名公关机构密切合作。有舆论认为,普京在2007年被《时代》周刊选为年度人物就是这些公关公司的成果。此外,俄罗斯通过开展国际交流、举办论坛等方式引导国外智库和舆论制造者,俄罗斯建立的“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个。 俄媒对西方将更强硬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彼得罗夫斯基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俄几大国有媒体中,“俄罗斯之声”作为老牌广播电台,拥有丰富的对外传播经验;俄新社每年邀请国内外专家和知名人士召开新闻发布会达1500多场;RT电视台作为俄外宣的主要窗口,目前在全球100多个国家拥有6.3亿观众,2010年成功跻身美国最受欢迎外国电视频道,并已成为视频网站youtube历史上首个点击量过百万的电视新闻频道。据悉,鉴于RT的成功,俄政府今年为该电视台拨款112亿卢布(约合21亿元人民币)。 应该说,俄罗斯在外宣方面是有所作为的。谢尔盖·伊万诺夫在向外界解释普京改组国有媒体决定时说,向世界解释俄罗斯的政策并不容易,“我们在这方面有一定的成绩,也存在某些困难”。在很多人看来,这个“成绩”自然是指RT电视台的成功,该台的最新动作是将美国家喻户晓的电视访谈主播拉里·金纳入麾下。不过,整体看,俄罗斯同西方的舆论战一直落下风。 俄罗斯在舆论战中受到冲击最突出的一例是5年前的俄格冲突。俄虽然打赢了战争,但在舆论上备受指责,西方媒体几乎一边倒地谴责俄罗斯。俄罗斯媒体被迫应战。俄新社曾组织公开的圆桌研讨会,讨论西方媒体的报道失实问题,但没有一家西方主流媒体与会。 俄《莫斯科共青团员报》10日称,俄罗斯与多数西方国家存在矛盾。因此,需要将俄罗斯领导人的立场准确无误地传达给西方民众。但目前俄罗斯的新闻力量还达不到这一点。例如俄罗斯在叙利亚问题宣传上就一直处于下风。西方一直试图通过围绕叙利亚的信息战来贬损俄罗斯。据俄《导报》10日报道,去年年初,在新一届总统大选前,普京在一篇竞选纲领性文章中承认,政府在提升国家形象领域作为不大,俄罗斯媒体的国际影响力相对有限。可以说,普京的话是对外宣成效不佳的承认。因此,俄国内也有舆论认为,在与本国国家政策、价值观完全不符的西方国家,进行再多外宣投入也没用。 中国学者郑羽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俄罗斯的总体国际影响力实际处于下降趋势,因为国际能源格局变化对俄罗斯影响很大,俄经济实力实际是在倒退。近期俄积极在国际事务上发声,比如在乌克兰阻击欧盟,在伊朗、叙利亚问题上发挥作用等,也是试图让外界看到其仍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郑羽认为,普京实施加强外宣等政策,有助于他带领俄罗斯渡过困难时期。 对于俄罗斯接下来的对外宣传趋势,俄社会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叶夫谢耶夫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这次是保守派的胜利,自由派之列的俄新社负责人靠边站,将有利于俄国媒体对西方示强。俄独立政治分析师帕维尔也预计,俄国有媒体今后的报道将对西方“更强硬”。不过,将在争议中上任的基谢廖夫表示,他的任务是恢复世界对俄作为世界大国的公正态度。据报道,普京12日做国情咨文报告时明确提出,俄罗斯虽不称霸但要成为“世界领袖”。不管怎样,从“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的成功,到“今日俄罗斯”通讯社的成立,俄软实力的舆论攻坚势必令人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