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的水文和水系特征(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河流第一课教案

初中地理河流第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河流的基本概念、类型及分布特点。
2. 使学生掌握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水位、流量、含沙量、径流量等。
3. 培养学生对河流地理环境的探究兴趣,提高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河流的基本概念:河流的定义、形成原因及类型。
2. 我国河流的分布特点:地理分布、流域面积、水系结构。
3. 河流的水文特征:水位、流量、含沙量、径流量。
4. 探究活动:分析我国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影响因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河流的分布特点及水文特征。
2. 教学难点:河流水文特征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图片、地图、视频等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我国主要河流为例,分析其水文特征。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河流地理环境的特点。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播放歌曲《黄河大合唱》,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河流。
接着提问:你们知道我国的哪些河流?它们分布在哪里?有什么特点?2. 新课讲授(1)河流的基本概念介绍河流的定义、形成原因及类型。
让学生了解河流是地表水流动的主要形式,是由地形、气候、植被等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2)我国河流的分布特点展示我国河流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河流的地理分布、流域面积、水系结构等特点。
总结我国河流分布的特点,如:河流众多、流域面积广泛、水系结构复杂等。
(3)河流的水文特征介绍水位、流量、含沙量、径流量等水文特征的概念。
分析我国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3. 探究活动分组讨论我国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影响因素。
每组选择一条河流,分析其水位、流量、含沙量、径流量等特征,并探讨影响这些特征的因素。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我国河流的分布特点及水文特征。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河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六、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河流的水文和水系特征(教学设计)

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及成因恩施高中卢江坤【学情分析】在高二年《区域地理》的相关章节中讲解过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及成因。
但是在之后的考试中发现,学生们容易混淆河流水文、水系特征,以至于得分偏低。
为此,有必要把河流的水文水系作为一个专题,重新复习一遍。
【教材分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及成因,目前的高中教材还未对其进行专门的归纳与整理。
但是,这部分内容又是高考的“常客”。
不管是全国卷还是各省自主命题的高考卷,往往都以世界的某区域为平台,考查学生“对该区域中某一条河流或者河流某河段的水文特征及成因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因此,在高三第一轮复习中,我们有必要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全面、深入的复习、讲解,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识记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的主要组成要素;2.理解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的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3.学会如何描述河流水文、水系特征,训练答题的规范性。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学生掌握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的影响因素2.通过提问,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3.以多年高考试题为例,让学生学会区分并分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并训练其答题的规范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以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作为切入口,学生认识到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2.通过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的影响,学生们意识到“人类活动是把双刃剑”。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的影响因素;2.学会如何描述河流水文、水系特征,训练答题的规范性。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活动教学法【教学用具】电子课件(PPT)、学案【教学过程】[课堂导入]①08年全国Ⅰ卷36题(2)说明G河水量丰富的原因②09年福建文综37题(2)描述H河中下游的水文特征③10年福建文综37题(1)指出尼日尔河从P点到Q点河段的水量变化趋势,并分析其自然原因。
连续3年地理高考综合题都涉及“河流水文特征”,这足以让我们对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引起重视。
《河流的水文与水系特征》教案

《河流的水文与水系特征》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说出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的主要组成要素。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文字材料,归纳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的组成要素,学会处理地理信息的方法。
通过阅读地形图、气候资料图,分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的影响因素,学会阅读地理图表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地形、气候对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的影响,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通过学习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的影响,形成辩证的思维,树立科学的环境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的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分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的影响因素。
三、教学过程
四、教学设计说明:
考虑到学生区域地理知识的基础不扎实,在教学中降低学习难度,先明确水文、水系特征的含义,要求学生能够判断描述尼罗河特征属于水文特征或水系特征。
同样,影响水文、水系特征的因素如气候、地形、植被等,要求学生能够结合气候、地形对河流特征进行关联性表述。
除了水库对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的影响外,分组讨论人类通过改造“地形”、“植被”、“径流”对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的影响,将河流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联系起来,学生对于河流与人类的关系的认识得以提升,树立人与河流和谐发展的观念。
初中中国地理河流教案

初中中国地理河流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掌握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表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我国河流资源的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关爱环境的素养。
教学重点:1. 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2. 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1. 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规律。
2. 学生对实际情况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地图、图表等教学资料。
2. 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地图,找出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
2. 提问:同学们对我国河流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我国河流的知识。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讲解内容包括:a. 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等主要河流的来源、流经地区和注入的海洋。
b. 各河流的水文特征,如流域面积、全长、年径流量等。
c. 影响河流分布和特点的因素,如地形、气候、植被等。
2. 分析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分析内容包括:a. 河流的水位、流量、含沙量、结冰期等水文特征。
b. 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规律,如季节性、年际变化等。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以长江为例,分析其水文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分析内容包括:a. 长江的来源、流经地区和注入的海洋。
b. 长江的水文特征,如流域面积、全长、年径流量等。
c. 长江水文特征的变化规律,如季节性、年际变化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其他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2. 提醒学生关注河流资源的保护,关爱环境。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根据课堂所学,绘制我国主要河流分布图。
2. 分析我国内流河和外流河的分布特征,并结合实际情况,举例说明其影响因素。
八年级地理《河流》教案

八年级地理《河流》教案八年级地理《河流》教案1教学重点1、主要河流和湖泊的水文特征。
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难点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手段录像机、投影仪、投影片、景观图片。
课时安排二课时板书设计第三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一、内流区和外流区1、概念:内流河、外流河2、内流区、外流区二、外流河的水文特征1、我国外流河水文的共同特征及成因2、我国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及原因三、内流河的水文特征1、我国内流河水文的共同特征及成因2、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四、京杭运河1、起止点、长度2、经过的省市、沟通的水系3、历史上和现在的作用:五、湖泊概况1、湖泊的分类2、湖泊的分布青藏高原湖区东部平原湖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国人民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气候条件,一个地区的降水量发生变化,江河、湖泊的水量也会随其改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五章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板书〕第五章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启发提问〕说出你所知道的河流、湖泊的名称,并说出河流、湖泊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的不利影响。
〔教师总结〕出示表1:中国河流、湖泊的数量。
我国是一个河流、湖泊众多的国家,为了更好的了解我国河流、湖泊的分布状况和利用状况,这一章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河流和湖泊,首先我们来学习第一节――河流和湖泊。
〔板书〕第一节河流和湖泊让学生看中国水系图,查找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
〔启发提问〕这些大河各注入哪个海洋,河流流向与地势有什么关系?查找塔里木河、弱水河。
〔启发提问〕这两条河流最终流到哪里?〔教师总结〕我们把这些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
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内流河。
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出示投影片〕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板书〕一、内流区和外流区1.概念:内流河、外流河2.内流区、外流区〔转折过渡〕设问:内流区和外流区是如何划分的呢?〔板书〕3.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划分及分布让学生看我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复合投影片。
《河流》八年级地理教案优秀3篇

《河流》八年级地理教案优秀3篇《河流》八年级地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黄河的源流概况,以及各河段的水文特征,知道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
2.了解黄河在水能及灌溉方面的巨大作用,以及黄河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意义。
3.了解黄河的开发利用状况、现存问题及治理黄河的关键。
4.通过对黄河水害成因及治理黄河措施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新中国以来治理黄河的成就,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5.通过对“黄河”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一是黄河哺育了华夏儿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被誉为“母亲河”;二是千百年来,黄河又给中华民族带来过深重灾难,是世界上公认的最难治理的河流,从而培养学生辨证的思想方法。
6.进一步树立正确协调人地关系的思想及可持续发展中“区际公平”的意识。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大致可以分为四部分,包括“黄河的源流概况”、“黄河之利”、“黄河之害”和“黄河的治理”。
其中“母亲河的奉献”这一框题就是介绍黄河为我国经济建设、自然景观及文明起源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利用黄河上游丰富的水能资源来发电;第二,对上游地区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的灌溉,塑造了“塞上江南”;第三,塑造了华北平原;第四,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的忧患”主要是以人地协调的思想,分析黄河泛滥的原因并简单介绍了我国治理黄泛区的成就,这些知识可以归纳成以下示意图:应该指出的是,黄河还有两个“忧患”,即断流问题和凌汛问题,这两个问题目前显得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前者。
教材把断流问题作为“读一读”来处理的。
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这两个问题,加深对黄河问题的认识。
对于凌汛,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以下几点:一是凌汛发生的地点(自低纬向高纬流动的、处在温带地区的河段)、发生的时间(秋末冬初或冬末春初)、造成的危害及目前解决的办法。
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考虑黄河有没有其他的忧患,例如水污染问题等,要让学生认识到,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影响,黄河的问题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帮助他们树立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意识。
初中我国的河流教案

初中我国的河流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河流的基本特点,包括河流的分布、类型及水文特征。
2. 使学生掌握我国主要河流的名称和分布情况,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教育学生爱护水资源,保护河流生态环境。
教学重点:1. 我国主要河流的名称和分布情况。
2. 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
教学难点:1. 我国河流的分布规律及水文特征。
2. 环保意识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地图。
3. 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课件展示我国河流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河流的美丽景色。
2. 提问:你们知道我国的河流有哪些特点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我国河流的相关知识。
二、新课讲授1. 河流的分布a. 展示我国河流分布图,让学生观察并总结我国河流的分布特点。
b. 讲解我国河流的分布规律,如从西向东流、南北走向等。
c. 介绍我国主要河流的名称和分布情况,如长江、黄河、珠江等。
2. 河流的类型a. 讲解河流的分类,如内流河、外流河、山区河流、平原河流等。
b. 分析不同类型河流的特点和分布规律。
3. 河流的水文特征a. 讲解河流的水文特征,如流量、流速、汛期等。
b. 分析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如长江的水量丰富、黄河的流量季节性变化大等。
4. 保护水资源a. 讲解水资源的保护意义,如保障河流生态平衡、满足人类需求等。
b. 教育学生爱护水资源,从自身做起,减少水资源浪费。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河流,并标注其分布情况。
2. 分析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让学生举例说明。
四、总结与反思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我国河流的认识。
2. 强调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提醒学生时刻关注和爱护水资源。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河流的分布、水文特征及保护情况。
2. 开展水资源保护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展示地图、课堂练习等形式,使学生了解了我国河流的基本特点、分布情况和水文特征。
《河流的水文与水系特征》教案

《河流的水文与水系特征》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说出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的主要组成要素。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文字材料,归纳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的组成要素,学会处理地理信息的方法。
通过阅读地形图、气候资料图,分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的影响因素,学会阅读地理图表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地形、气候对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的影响,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通过学习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的影响,形成辩证的思维,树立科学的环境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的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分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的影响因素。
三、教学过程
四、教学设计说明:
考虑到学生区域地理知识的基础不扎实,在教学中降低学习难度,先明确水文、水系特征的含义,要求学生能够判断描述尼罗河特征属于水文特征或水系特征。
同样,影响水文、水系特征的因素如气候、地形、植被等,要求学生能够结合气候、地形对河流特征进行关联性表述。
除了水库对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的影响外,分组讨论人类通过改造“地形”、“植被”、“径流”对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的影响,将河流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联系起来,学生对于河流与人类的关系的认识得以提升,树立人与河流和谐发展的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及成因
恩施高中卢江坤
【学情分析】
在高二年《区域地理》的相关章节中讲解过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及成因。
但是在之后的考试中发现,学生们容易混淆河流水文、水系特征,以至于得分偏低。
为此,有必要把河流的水文水系作为一个专题,重新复习一遍。
【教材分析】
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及成因,目前的高中教材还未对其进行专门的归纳与整理。
但是,这部分内容又是高考的“常客”。
不管是全国卷还是各省自主命题的高考卷,往往都以世界的某区域为平台,考查学生“对该区域中某一条河流或者河流某河段的水文特征及成因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因此,在高三第一轮复习中,我们有必要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全面、深入的复习、讲解,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识记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的主要组成要素;
2.理解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的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3.学会如何描述河流水文、水系特征,训练答题的规范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分析,学生掌握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的影响因素
2.通过提问,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
3.以多年高考试题为例,让学生学会区分并分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并训练其答题的规范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作为切入口,学生认识到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
2.通过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的影响,学生们意识到“人类活动是把双刃剑”。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的影响因素;
2.学会如何描述河流水文、水系特征,训练答题的规范性。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活动教学法
【教学用具】电子课件(PPT)、学案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①08年全国Ⅰ卷36题(2)说明G河水量丰富的原因
②09年福建文综37题(2)描述H河中下游的水文特征
③10年福建文综37题(1)指出尼日尔河从P点到Q点河段的水量变化趋势,并分析其自然原因。
连续3年地理高考综合题都涉及“河流水文特征”,这足以让我们对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引起重视。
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气候、地形、植被、土壤是如何影响河流特征。
【三个高考案例】
【08年全国1卷】36.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2)请分析该河流水量丰富的原因。
(8分)
答案:流域位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流域大部分为盆地,支流多,集水面积广。
【09年福建卷】37.(37分)结合材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9中的主要国家是拉丁美洲经济一体化集团的重要成员国。
甲国为拉丁美洲人均GDP较高的国家,与中国有良好的贸易关系,2006年8月双方签订了农田灌溉系统建设、矿产品开采、机电生产等多项协议。
(2)描述H河中下游的水文特征。
(10分)
答案:水量丰富;水位季节变化大;无结冰期;含沙最小;水流平缓。
【10年福建卷】37、读图19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古马里是13世纪~16世纪期间西非草原上繁荣的贸易帝国。
下图示意该区域的地理环境。
(1)指出尼日尔河从P点到Q点河段的水量变化趋势,并分析其自然原因。
(10分)
①变化趋势:水量减少。
②自然原因:该河段所处区域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流经半干旱、干旱地区);少支流汇入;河水下渗严重。
【知识小结】
一、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河流水文特征主要有流量(水量)、水位变化、汛期、流速、含沙量、结冰期、凌汛、航运、水能等。
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因为气候决定着流量(水量)、水位变化、汛期、结冰期和水能。
【分小组展开活动】
【2009安徽高考】34.根据材料和图10,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10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1.4%;1月平均气温-12℃,7月平均气温24.6℃。
(1)简述流经A地河流的水文特征。
(8分)
【答案】(1)河流流量季节变化较大,有春汛和夏汛,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小。
【2014江苏高考】35、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巢湖位于安徽省中部,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近年来,巢湖的水环境日趋恶化,下面是巢湖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巢湖流域河流的主要水文特征。
(8分)
答案: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总量大,河流径流量大;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导致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汛期主要在夏季,汛期较长,且无结冰期;流经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流流速较慢。
水文特征在高考中最长见,那么水系特征我们如何分析呢?
【知识结构讲授】
二、河流水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河流水系特征主要有河流的流向、流程、水系形状、流域面积、河网密度(支流数量)、河床纵比降。
影响河流水系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因为地形决定着河流的流向、流域面积、水系形状和河道状况。
【自由活动】
36.读意大利波河流域图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波河流域图
材料二:波河是意大利最大的河流,水量充沛,常发生大洪水,流域面积约为7.5万平方千米,流域内水能资源丰富。
该河流中下游流经著名的波河大平原(该平原西部和北部接高大连绵的阿尔卑斯山脉,南临亚平宁山脉),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多在其一些支流上游兴建水利工程。
波河中下游含沙量高,河道蜿蜒曲折,极易淤塞,现在河口三角洲每年新增土地约81公顷。
(2)简述波河流域的水系特征。
(8分)
干流较长,自西向东流;支流众多,基本呈南北对称分布;流域面积较大;干、支流河床比降大。
35.2015安徽卷(34分)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9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
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盆地中。
盆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
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4.7℃。
巴音布鲁克湿地内有国家级天鹅自然保护区,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天鹅。
湿地周围草场广阔,是传统的畜牧业区。
20世纪中后期,出现过牧现象。
同时,每年都有大量的畜群进入自然保护区,严重干扰了天鹅的生存与繁殖。
(1)描述图示区域河流干流流向。
(4分)
答案:(自源头)由东向西流经小尤尔都斯盆地,至巴音布鲁克附近向南流入大尤尔都斯盆地,然后再向东南流出本区。
【总结】
三、知识应用提升
【课后练习】
2015高考浙江卷36.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
(30分)
材料一图1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图2为图1中甲地气候统计图和河流水位年变化图。
图3为图1中乙地的气候统计图。
图1中丙地广泛栽植可作为优良造纸原料的辐射松,生产纸浆出口。
材料二我国新疆吐鲁番出产的甜瓜深受市场欢迎。
某企业欲在乙地开辟海外甜瓜生产基地,开拓国际市场。
(1)简述甲地河流水位特征,并分析成因。
(12分)
[板书设计]
一、河流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二、河流水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三、知识应用提升
注意:题干中行为动词的解析
1.描述、简述、说明等不需要分析原因,直接得出结论即可。
2.简析、分析、论述等一定要分析原因,然后得出结论。
【教学反思】
该堂课对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及成因做了一次完整的复习与讲解,对学生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起到一定的作用。
由于时间关系,个别知识点还未讲解透彻。
之后,将继续采取案例与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训练学生分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的能力,达成学生在解答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的题目时胸有成竹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