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北京城十大王府

合集下载

帝都十大天花板级四合院

帝都十大天花板级四合院

帝都十大天花板级四合院论起豪宅,哪座建筑能比皇族贵胄的住宅好呢?在北京,除了豪宅之中的王者故宫之外,其他的便是坐落于市中心的那些王府四合院了。

这些王府四合院占地面积很广,设计很豪华,足可以称得上是史上最豪华的宅院了。

恭王府这个总占地面积达6万平方米,位于北京前海西街的大规模清代王府,曾先后居住者乾隆时期权臣和珅、嘉庆皇帝弟弟永璘和恭亲王奕欣,目前这个拥有30多处各类建筑群落、共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的住宅经历了清王朝鼎盛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故有了“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

恭王府可以说是北京最贵四合院建筑群,礼王府这处最早是崇祯皇帝外戚周奎私宅的住宅,明代是崇祯皇帝的外戚周奎的私宅,清朝入关进驻北京之后,此府后为清太祖努尔哈赤嫡次子爱新觉罗·代善所有,代善被封为和硕礼亲王,世袭罔替,因此该府邸为礼亲王府。

这处占地面积达30公顷的王府UI然经过火灾后被毁,但被重修后依然是北京顶级四合院建筑群。

礼亲王府规模宏大,占地约30公顷,重门叠户,院落深邃,是一座北京顶级四合院建筑群。

解放后礼王府改为民政部办公场所,现为国务院事务管理局使用。

雍亲王府雍亲王府是康熙皇帝在此建造的府邸,赐予四子爱新觉罗胤禛,称雍亲王府。

现在为藏传佛教寺庙,称雍和宫。

醇亲王府这处位于北京西城区后海北沿44号的大规模清代王府,曾在此居住过康熙大学士纳兰明珠、成哲亲王永瑆和醇亲王奕譞,是经历着清王朝鼎盛至衰亡的历史进程,目前这个由多个四合院组成的近4万平方米的王府,分别由多个四合院组成,后为二层后罩楼,其西部的花园,还是北京宋庆龄同志故居。

纪晓岚故居位于现北京市珠市口西大街241号,这座房子最初的主人是雍正年间的权臣、岳飞第二十一代孙岳钟琪,但纪晓岚在此宅中前后共居住过60余年,也是在此宅离世的,因此以纪晓岚故居命名。

纪晓岚故居为清式砖木结构,属于两进四合院的建筑格局,故宅中旧物有前院的藤萝,后院的海棠,均为纪晓岚亲手栽种的。

北京城中八大铁帽子王的王府 您去过几处

北京城中八大铁帽子王的王府 您去过几处

北京城中八大铁帽子王的王府您去过几处北京城中八大铁帽子王的王府,您去过几处?在清代众多的亲王、郡王中,最为显赫的当属“八大铁帽子王”。

其王位可以世袭罔替,也就是说,这些王的子孙每一代都有一个人袭封为王,这是清代分封的最高赏赐。

由于清朝采取“封而不建”的办法,各位王只有接受爵位,没有封土可言。

王府就建在北京城内,产权属于朝廷,王爷也只是“暂居”,也就是说皇帝哪天不高兴了把王府给收了,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礼王府现在所在地址是西黄城根南街7号、9号。

除了少量建筑留存但也改头换面外,整个王府布局已失去昔日恢宏的气派。

首位礼亲王是努尔哈赤的二儿子代善,因战功卓著被封为和硕礼亲王。

不过这座王府并非最初的礼亲王代善之府,代善所居的老礼王府在西四南大街缸瓦市,也就是现在的定亲王府。

康熙年间,代善之孙杰书袭封后择址新建的王府后,原先王府就归定亲王所有。

之后礼亲王府被烧毁,不得不重新修建。

不过到了民国时期,随着清朝的灭亡,王府命运也日渐衰落。

民国后,礼王后人将府园售与华北文法学院作为校舍。

目前,除中路保存较完好外,西路园亭已大部拆除新建,残存屋宇很少,原貌已无从考察;东路院落也大部改建,面目皆非。

现为国务院事务管理局使用。

郑亲王府位于西单大木仓胡同北侧。

最早的郑亲王济尔哈朗是努尔哈赤同母弟舒尔哈齐的第六子。

从小由努尔哈赤抚养,并追随努尔哈赤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郑亲王。

该府建于清顺治年间,当年的郑亲王府全部面积为八十余亩,房屋900余间,府建成后,历代袭王均有所修缮和扩建,最大的一次是第八袭次袭王德沛对府西部花园的扩建,还有引池叠石、饶有幽致的花园,并将花园命名为''惠园'',是京师王邸花园中的最佳者。

园后为雏凤楼,楼前有水池。

其后即内宫门楼,后有高丈余的瀑布,琅然可听瀑布之声。

可惜今已无遗迹可寻。

清王朝灭亡后,郑王府的命运从此走了下坡路,这些王公贵族依然过着养尊处优、坐吃山空的日子。

回顾清王朝帝都北京城的“十大王府”;品皇家历史,读历史渊源

回顾清王朝帝都北京城的“十大王府”;品皇家历史,读历史渊源

回顾清王朝帝都北京城的“十大王府”;品皇家历史,读历史渊源”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和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城市。

作为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的帝都,它荟萃了元、明、清以来的中华历史文化。

'王府'是封建社会等级最高的贵族府邸;更重要的作用是连接宫廷和平民之间的桥梁。

北京市现存王府多为清朝遗存,而清朝官衔等级分明,因此王府又分为亲王府、郡王府、贝勒府、贝子府等等;头条读史一起来看品读今天的北京”十大王府“的历史文化。

一、恭王府恭王府是清朝王府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曾先后作为和珅、清高宗乾隆帝第十七子永璘的宅邸。

1851年恭亲王奕訢成为宅子的主人,恭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王府占地约3.1万平方米,分为中、东、西三路建筑,由严格的轴线贯穿着的、多进四合院落组成。

府邸不仅宽大,而且建筑也是最高规制。

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因此才有“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

二、郑亲王府郑亲王府创建于清代进关之初,是清朝开国元勋清太祖努尔哈赤的侄子济尔哈朗封邸。

一九二五年作为中国大学校址,郑王府现为国家教育部。

王府坐北朝南,布局自东而西分三部分;这里最为著名的是它的花园“惠园”,是京师王府花园中的天花板。

三、醇亲王府淳亲王府为康熙帝七子淳亲王允佑的府宅,允佑于雍正元年晋封淳亲王;此府是受封郡王后建成的。

咸丰十年,醇王府成为英国使馆。

现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四、豫亲王府豫亲王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五子多铎。

多铎1636年,被封为豫亲王,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此后世代绵延有13个王承袭豫亲王爵位。

随着清王朝的倒台,豫亲王的铁帽子王爵也走到了尽头;为了维持家族庞大的开销,1916年末,有近300年历史的豫王府被卖给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

美国人拆除了王府全部建筑,请中美两国的专家设计,修造了中西合璧的协和医学院及附属医院。

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协和医院。

北京的八座清朝蒙古王府—卓王府及末代卓王

北京的八座清朝蒙古王府—卓王府及末代卓王

北京的八座清朝蒙古王府—卓王府及末代卓王卓王府即科左中旗的卓哩克图亲王王府,坐落在北京东城区什锦花园原19、21号院。

第一代亲王乌克善是达尔罕亲王满珠习礼和孝庄文皇后布木布泰的长兄。

他身材魁梧,英勇善战,多次带领科左中旗蒙古骑兵出征,帮助清王朝打天下。

在绰尔曼城,乌克善率兵大败林丹汗,在大同、上方堡、宣府大败明朝守军,在杀虎口亲自擒获明朝外藩大臣,在索伦擒获叛将噶尔珠塞特尔、哈拉柱,为大清王朝立下赫赫战功。

乌克善是大清王朝在崇德元年(1636)首封的亲王,也是科左中旗的第一个亲王,比满珠习礼受封达尔罕亲王早23年。

卓哩克图亲王传了十六代,七、八、九、十、十一代卓哩克图亲王都担任过哲里木盟盟长。

卓王府与北京城里的清宗室王府比较,规制略小些,但也有正殿、配殿、寝殿、后罩房等。

第十五代卓哩克图亲色旺端鲁布(1908年承袭)、第十六代卓哩克图亲贺喜业勒吐莫尔根均在此居住过。

北京人不解蒙语,把卓王府称为“赵王府”,“赵”是“卓”的音变。

1932年,贺喜业勒吐莫尔根去日本留学,把王府卖给了直系军阀吴佩孚。

1939年,决不事敌的吴佩孚被日本牙医害死,停灵49天,什锦花园的住户不用做饭,磕过三个头就可以到吴家吃饭,并且中餐、西餐、清真饭菜俱全。

吴佩孚死后,伪蒙古军政府军长李守信以40万银元买下卓王府。

后来,国民党军统局长戴笠、国民党国防部保密局长郑介民也曾一度搬住此府。

从卓王府住过的这些显赫人物,就足以想见它当时的奢华和气派。

现今,这里有北京饮食服务总公司宿舍和国家计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等单位。

说起卓里克图亲王的家世,自然是十分显赫,卓里克图亲王与达尔罕王是清外藩蒙古各盟旗贵族中地位最高的两为王爷。

不同的是,达尔罕亲王是科尔沁左翼中旗管旗札萨克、哲里木盟盟长,卓里克图亲王是无实权的散王,他们的祖父莽古思,是成吉思汗的二弟、科尔沁部先祖哈布图·哈萨尔的第十八世孙,科尔沁左翼中旗的始祖。

1593年,莽古斯与其弟明安、洪格尔一起跟随科尔沁部酋长奥巴参与“九部联军讨伐努尔哈赤”战役。

北京的恭王府简介

北京的恭王府简介

北京的恭王府简介
恭王府,位于北京西城区柳荫街,是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也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王府。

恭王府前身为和珅府,又
名“和孝公主府”,是清朝公主的府邸。

和珅是乾隆年间的大臣,他于1790年被封为郡王,后世称和亲王。

1771年他被封为和硕
恭亲王。

1812年他被赐死。

他的府邸被称为“和邸”。

由于府内
有一口水井,又称“恭井”。

恭王府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

府邸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有1万平方米,其中花园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

恭王府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文物价值而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府邸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由和珅府、嘉乐堂、嘉荫
堂和轩、多宝楼等建筑组成,设计布局严格遵循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圆地方”的观念,融合了汉民族传统和满族传统文化特点,
具有浓郁的中国北方少数民族风格。

府邸整体布局严谨而又错落
有致;建筑色彩绚丽而又不失素雅;装饰华丽而又不失典雅。

—— 1 —1 —。

暗藏北京城中的十大神秘王府

暗藏北京城中的十大神秘王府

暗藏北京城中的十大神秘王府文/胡巍巍图/郝坚北京在清朝时期留下大量王府,有的已经保护起来不为人知更不许进去参观,有的呢已经挪作别用,或餐厅或机关单位,不管怎样,很多王府风景都很气派!快来跟小北看看吧!棍贝子府——如今积水潭医院(新街口分院)积水潭医院前身棍贝子府,位于新街口东街北侧。

又称诚亲王(允祉)新府。

此府民国时期犹存。

20世纪50年代改建北京积水潭医院,目前棍贝子府就隐藏在积水潭医院。

先为诚亲王新府,即贝子弘景府。

嘉庆年间,又赐给仁宗四女——庄静公主,又称“四公主府”。

关于为何棍贝子府叫做“棍贝子府”还是有点儿典故的,光绪六年(1880年),庄静重孙棍布扎贝袭贝子爵,成为此府的末代府主,也就是说因为主人名字叫做“棍布扎贝”,他的爵位又是“贝子”,所以王府就叫做“棍贝子府”。

地址:西城区新街口东街31号豫亲王府——协和医学院协和医学院前身是“豫亲王府”,位于东城区帅府园东口。

豫亲王始王为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五子多铎。

多铎秉性刚毅,能征惯战。

此后世代绵延有13个王承袭豫亲王爵位。

据说拆除豫王府的时候,曾经挖出大量历代豫亲王藏于地下应急用的金银财宝,协和医院也正是用了这些大量的财宝,购置了最先进的医疗设备,为成为中国最好的大型综合医院奠定基础。

豫亲王府除去门口的两个卧狮、老豫亲王府府门外摆设外,已无其他遗迹可寻,但值得一说的是,现存的这对卧狮是北京清代所有王府门前唯一一对卧狮。

协和医学院最初是由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捐资建成,因为原址是“豫亲王府”,洛克菲勒又是经营石油生意,于是那时人们很幽默地称协和医学院“油王府”。

地址:东城区帅府园东口醇亲王府(北府)——今宋庆龄故居西部为王府花园,1949年后,进行了整治,是宋庆龄在京的住所。

北府也是本市保存最完好的王府之一。

属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这里之所以能够成为宋庆龄女士的故居,还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周恩来总理受党和政府委托,筹建宋庆龄同志在北京的住宅,于1961年将这座王府花园整饬,并在原有建筑迤西接建了一座两层小楼,筑成了一座优雅安适的庭院。

北京王爷府景点介绍

北京王爷府景点介绍

北京王爷府景点介绍
北京的王爷府景点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著名的王爷府:
恭王府:恭王府是现存最完整的一座王府,原为和珅的私宅,后被赐给恭亲王。

它既有江南园林风格,又有北方园艺特色。

府邸分为前中后三部分,后罩楼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部分,长180多米,是王府中轴线上最长的楼,楼内有“99间半房子”,是和珅藏宝的地方。

后罩楼的后墙上有44个什锦窗,每个窗子的形状都不同,这是因为和珅藏宝数量数不胜数,他根据窗户的形状来对应宝物的种类。

克勤郡王府:这是清廷封给岳托后人的三处府邸之一,也是规模最大的一处。

东与罗科铎第三子诺尼的贝勒府相邻。

淳亲王府:这是康熙帝七子淳亲王允佑的府邸,允祐于雍正元年晋封淳亲王。

此府是受封郡王后建成的。

礼亲王府:原是明代崇祯皇帝外戚周奎的宅第,后来代善所有。

大殿门下部雕有云龙,工艺为明代手法。

王府分三路,中路有正门、二道门、银安殿、穿堂门、神殿、后罩楼等;西部是花园,亭台楼阁错落有致;东部是王爷和其家人休息的房间。

此外,还有庆王府、醇亲王府等也是北京的著名王爷府。

这些王府现在大部分都是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内部设有博物馆或展览,供游客了解清朝的历史和文化。

古代王府院落名字

古代王府院落名字

古代王府院落名字1、恭王府景区恭王府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AAAAA级景区,为清代规模比较大的一座王府,曾先后作为和珅、永璘的宅邸。

1851年恭亲王奕欣成为宅子的主人,恭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

恭王府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故有了“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

2、郑王府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为清代规模较大的一座王府,曾作为钟郡王奕诒的宅邸。

清军入关,定鼎燕京。

世祖以此第赐其从叔郑亲王济尔哈朗。

郑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

清室覆亡后,府邸的产权曾归属西什库天主教堂和中国大学;郑王府今为国家教育部址,中国教育基金会所在地。

3、醇亲王府醇王府国家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清代规模较大的一座王府,曾先后作为纳兰明珠、永瑆的宅邸。

1872年醇亲王奕譞成为宅子的主人,醇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

醇王府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醇王府分中东西三路,分别由多个四合院组成,后为二层后罩楼。

中路的3座建筑是府邸的主体,一是大殿,二是后殿,三是延楼。

4、礼王府礼王府位于西黄城根南街7号、9号。

明代是崇祯皇帝的外戚周奎的私宅。

王府规模宏大,占地广阔,重门叠户,院落深邃。

北京有句老话说的是,“礼王府房,豫王府墙”,就是说礼王府的房子多,豫王府的院墙高。

由此不难看出礼王府的规格,在北京诸多王府里面的等级之高。

礼王府南起大酱房胡同,北至颁赏胡同,占地约30公顷。

5、庆亲王府庆亲王府西城区定阜街3号。

为清末再封庆亲王奕劻的王邸,庆王府当是在光绪十年(1884)晋封庆郡王后按王府规制改建,始称王府。

王府建筑分3大部分。

中央是主要殿堂,现只余后寝1座。

东部亦已改建。

现只西部尚基本保存完整。

西部是王府的生活居住区,有三组并排的院落。

原厅堂均有名称,悬有匾额。

有一座二层楼,俗称梳妆楼或绣楼,现存三组院落,各有大门出入。

中央是主要殿堂,现只余后寝1座。

东部亦已改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盘点北京城十大王府北京作为六朝古都、五朝帝都,历史文化悠久!老北京人有句话:“京城里最不缺的就是王府,但凡你去城市中心逛一逛,稍微一打听,不多远的地方肯定就有一处王府遗址。

” 这么说当然有点夸张的成分,但也足见王府数量的众多。

今儿咱们就来盘点一下北京城十大王府。

一、恭王府恭王府位于西城区柳荫街,是清代最大的一座王府,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故有“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

恭王府不但规模宏大、位置优越、而且布局讲究、极其奢华。

总占地约6万平方米的恭王府,本是乾隆宠臣和珅的宅邸。

当时红极一时的和珅看中了什刹海附近这块“月牙河绕宅如龙蟠,西山远望如虎踞”的风水宝地,斥巨资打造了这座宅子,据说房屋的梁柱都是金丝楠的,如今每一根儿柱子就价值连城,整个儿宅子得值多少钱?和珅死后,嘉庆的同母弟永璘“爱和府不爱江山”:皇位不跟你争,和珅的宅子得归我。

清朝后期,此地又成了恭亲王奕訢的家,恭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

府邸和花园两部分组成了庞大的建筑群,有各式建筑景观30多处,格局讲究,气派非凡;加上悠久的历史,而且恭王府有三绝:西洋门,大戏楼,还有康熙御笔、号称天下第一福的福字碑。

二、雍亲王府雍亲王府位于北城安定门里,即现在的雍和宫。

清初这里是太监官房,康熙时建府,赐予四子爱新觉罗胤禛,称雍亲王府。

雍正登基后改为行宫、称雍和宫;乾隆九年改雍和宫为喇嘛庙。

皇帝登基前住过的地方或出生地被称为“潜龙邸”或“龙潜福地”,由于乾隆也是在这儿出生的,一座王府出了两位皇帝,所以雍和宫才是“正宗”潜龙邸。

加上雍正死后在这儿停灵,所以雍和宫的主殿才能与故宫一样使用黄色琉璃瓦顶。

这也是清朝中后期全国规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

同时您要知道,雍和宫虽然也占地六万多平方米,拥有房屋六百余间(按说比恭王府大,但它现在已经不叫王府了),但这只是原雍亲王府规模的一半儿;因为雍正即位后,将府邸的一半改为黄教上院,另一半作为行宫,后行宫为火所焚,如今的雍和宫是上院改的。

雍和宫也有三绝:五百罗汉山、檀木大佛和楠木佛龛。

三、醇亲王府醇亲王府有两处,南府在西城太平湖洞里,原是荣亲王府;北府在后海北沿,是清代规模较大的一座王府,曾先后作为纳兰明珠、永瑆的宅邸。

1872年醇亲王奕譞成为宅子的主人,醇王府的名称也是由此得来。

醇亲王府曾出过两个皇帝,一个是在南府出生的奕譞的儿子光绪皇帝,另一个是在北府出生的奕譞的孙子宣统皇帝。

光绪皇帝和宣统皇帝是清王朝最后的两个皇帝,可以说醇亲王府见证了大清王朝的结束。

新中国成立后,南府改作他用,即如今的中央音乐学院;而北府则分成两部分,府邸是国家宗教事务局,花园是宋庆龄故居。

四、礼王府礼王府位于西黄城根南街7号、9号,明代曾是崇祯皇帝外戚周奎的私宅。

清朝入关进驻北京之后,此地为礼亲王、清太祖次子、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代善所有!此处却并非最初的代善居所,而是其孙杰书袭爵后择址新建的(最初的礼王府在哪儿还真不清楚),时称康亲王府;直到清乾隆四十三年,杰书曾孙永恩袭爵,恢复封号礼亲王,这里才真正成为礼王府。

由于代善是开国元勋,功劳太大、地位太高,因此礼王府的级别也非其他王府可比,不但占地广阔,而且规模雄伟。

原礼王府南起如今的大酱房胡同,北至颁赏胡同,占地约30公顷(一公顷1000平方米,多大您自己算得了)。

宅子共分三路,院落深邃、重门叠户是礼王府的一大特点,堪称“广厦万间”,因此老北京流传一句话叫“礼王府的房”。

时至今日,礼王府大部分为国务院事务管理局使用;中路主体建筑大多保存,东路北部有几个院落尚存,西路大部分建筑已拆除,总体保存还算可以,只是不像恭王府一样对外开放。

五、豫王府“礼王府的房、豫王府的墙”,这是老北京流传的一句话,意思是礼王府房多,而豫王府的墙高。

豫王指的是努尔哈赤十五子多铎,和礼王代善同父异母,也是清朝“从龙入关”的开国元勋、同为八大铁帽子王之一,所以豫王府的级别并不比礼王府低多少,也是清初最大的王府建筑之一。

豫王府位于东城区帅府园东口,与礼王府一样也分三路,房子也不少,只是院墙比一般王府都高。

这是因为豫王多铎是多尔衮的亲弟弟,多尔衮与顺治的“恩怨情仇”,想必大家也都知道;多尔衮死后,多铎受到牵连被降了爵位,直到乾隆年间给多尔衮平了反,其后人才恢复豫亲王爵位。

当时乾隆喜欢下棋,总去找第四代豫王对弈,互有胜负,乾隆对他也自有赏罚;结果有一回打平了,乾隆说:“这回不赏你,也不罚你,朕准许你把府墙加高三尺!”小豫王很高兴,以为这是对恢复豫亲王爵位后的恩赏,因为府墙的高低也是级别的象征。

其实他不明白,皇帝对他们家还是不放心,加高围墙实际上是把他禁锢得更严实了,告诉他:别以为恢复了爵位就得意忘形。

豫王府虽然早就“不存在”了,但有个地方大名鼎鼎“北京协和医院”,那就是豫王府改的。

六、睿亲王府这位睿亲王对清朝来说可了不得了,可以说是“功高盖主”啊!他就是努尔哈赤第十四子,清朝开国第一位真正的“皇帝”,被顺治称为皇父摄政王的多尔衮。

多尔衮的睿亲王府离皇宫非常近,就在故宫东边儿的南池子大街68号。

此地原是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为他的爱孙朱瞻基建的皇太孙宫,称为洪庆宫,也叫东苑;朱瞻基继位后对东苑进行大规模的扩建,改称南内、南城、或南宫;满清入关时,带兵打破北京城的、正是多尔衮,后来南宫经过改建,就成了他的睿亲王府,由于他是摄政王,大权独揽,所以那时候最“热闹”的不是紫禁城,而是这儿,因为群臣奏事不去皇宫,都来睿王府;多尔衮死后,睿亲王府没人住了(他也没有继承人)。

康熙三十三年,皇帝下旨将睿亲王府改建成玛哈噶喇庙,乾隆二十年重新修葺扩建,并赐名普渡寺。

民国时期,普渡寺改为小学,解放后成了居民区、拆毁严重,近年来随着腾退和修缮,部分建筑恢复了样貌、并对外开放。

北京税务博物馆就曾开在普渡寺、也就是曾经的睿亲王府里。

七、庆亲王府庆亲王府位于西城区定阜街3号,是清末再封庆亲王奕劻的府邸。

清末时,奕劻是王公中的首富,曾经独揽朝政。

此处原是道光朝大学士琦善的宅第,后因琦善擅许割让香港获罪,被逮捕查办并籍没家产。

咸丰初年,奕劻迁到闲置的原琦善宅,当时他的爵位是辅国将军。

光绪十年,奕劻晋封为庆郡王,按王府规制对住宅进行了改建,此宅才改称王府;10年后,奕劻又晋庆亲王,又过14年,更得到世袭罔替的恩赏,成了清朝第十二位铁帽子王!王府建筑分3大部分:中央是主要殿堂,现只余后寝1座;东部也已改建;现只西部尚基本保存完整。

西部是王府的生活居住区,有三组并排的院落。

最后是一座二层楼,俗称梳妆楼或绣楼。

现存三组院落,各有大门出入。

1949年后,京津卫戍区司令部设此。

现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不对外开放。

淳亲王指的是康熙第七子淳亲王允佑,他的府宅位于东城区东交民巷正义路西侧五号院。

允祐于雍正元年晋封淳亲王,此府是他在受封郡王时建成的,升级之后有所增建。

原府邸街门面临御河(也称玉河),其建筑布局分为三路,中路是宫殿式绿琉璃瓦顶建筑,前为宫门五间,大殿五间,后为院落和配房。

咸丰十年,王府被洋人占了,成为英国使馆,所以最后面的楼房是英式的,为英使馆占用时期所建。

如今的淳亲王府保存相对完好,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不过在公安部院内,无法进去参观。

孚郡王指的是咸丰皇帝的九弟:奕譓,受封时他才六岁。

此地原为怡亲王府,不过是二代怡亲王府。

第一代怡亲王是与雍正关系最亲密的十三弟胤祥,因为康熙在位时“九子夺嫡”,只有胤祥支持胤禛。

雍正登基后封胤祥为怡亲王,并在今王府井新东安商场东侧为他建怡亲王府,胤祥病重将死时,雍正亲去探视,但未及见到最后一面。

胤祥死后,雍正为他举办了隆重的葬礼,并将怡亲王府改建为贤良寺。

后来,胤祥之子弘晓继承王位、做了第二任怡亲王,雍正又为他在朝阳门内大街另建了一座规模颇大的新王府。

再后来,咸丰死后慈禧掌权,强令位居“八大顾命大臣”之首的第六任怡亲王、胤祥裔孙载垣自缢,并剥夺了他的王位和王府。

之后不久就赐给了奕譓,始称孚郡王府,因奕譓是道光帝第九子,故俗称“九爷府”。

孚王府最大的特点是有着纵九横七63颗门钉的大门,以及门口比天安门前的那对还要高大的石狮子。

孚王府位于朝阳门内大街路北137号,坐北朝南,分东、中、西三路,中路有银安殿,左右各有配楼,后殿,后寝,后罩楼。

西路跨院为王府生活居住区,东路院是府库、厨厩及执事侍从住所。

王府布局结构严谨规范,保存较为完好,只是门口挂着很多单位的牌子,并不接受参观(那个挂牌的门口挺大,但那并非王府正门)。

十、涛贝勒府有人会问了,这不是座贝勒府吗?跟王府差着行市呢?其实不然,这的确是座王府。

涛贝勒指的是爱新觉罗.载涛。

对于晚清名臣来说,载涛虽不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那样有名儿,但也是有一号的人物,他曾留学法国索米骑兵学校,专修骑兵作战科目,清廷新设禁卫军时,他是专司训练禁卫军大臣;赴英国做过专使大臣,当过蒙古镶黄旗都统;清廷覆灭后在张勋复辟时做过禁卫军司令,1918年被徐世昌任命为将军,1931年被国民政府聘为国难会议会员;建国后曾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部马政局顾问等职务。

涛贝勒府在柳荫街27号,原是康熙第十五子允禑的宅子,允禑的爵位是愉恪郡王,道光年间又作为钟郡王奕诒的府邸,所以这里先是愉郡王府、后叫钟郡王府。

载涛就是奕诒手中继承的府邸,然而他并非奕诒之后,而是奕譞的第七子,只因奕诒早丧、无子,过继过来的。

载涛也是那时承袭的贝勒爵位(奕诒的爵位不是世袭罔替,所以不能袭郡王爵),15岁的载涛迁居郡王府后,从此改称涛贝勒府。

其实后来载涛也加封了郡王爵位,只不过人们习惯了叫他涛贝勒,所以涛贝勒府的称呼才保留至今。

1925年,载涛迫于生计将贝勒府租给罗马教廷天主教会,作为创办公教大学的校舍,1927年更名辅仁大学;1929年,载涛把府南马圈和花园前空地出售,建起了辅仁大学主楼,府北部改为辅仁大学附中,也就是北京十三中的前身。

如今的涛贝勒府主体建筑尚存,还有古建约1000平米,《霸王别姬》、《阳光灿烂的日子》、《宋氏三姐妹》等多部影视作品都曾在此取过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