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村环境污染与防治

合集下载

黑龙江省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黑龙江省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黑龙江省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黑龙江省是我国农业大省之一,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一直是一个长期而又紧迫的任务。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如土地退化、水体污染、空气污染等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需要对黑龙江省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一、问题分析1.土地退化严重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农业占据了其大部分土地资源。

长期以来,农民为了谋生,大量进行了过度耕种和过度开垦,导致土地的退化严重,土地肥力下降,水土流失严重,土地面积逐渐减少。

2.水体污染问题随着农村工业的发展和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农村水体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化肥农药残留、养殖业的废水排放等,都成为了污染水体的重要原因。

这导致了水质下降,水资源的利用受限,对农民和周围居民的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

3.空气污染在农村地区,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以及农村小作坊的排放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空气污染。

特别是在秋冬季节,废气排放增多,农村地区的空气质量急剧下降,对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当前黑龙江省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面临的严峻挑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对策分析1.加强土地保护对于土地退化严重的问题,可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治理。

首先是要加大对农业生产中过度施用化肥农药的监督力度,鼓励农民采用生态农业的方式进行生产,并开展土壤修复工程,采取耕作制度的改革,增加耕地轮作制度,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还应加大对土地承包管理的力度,完善土地承包制度,限制土地的大规模流转。

2.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为了解决水体污染的问题,农村地区应该加强化肥农药的使用管理,建立健全的农业生态系统,提倡生态农业,推行有机农业。

减少对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减少农业对水资源的污染。

也要加大对农村废水排放的治理力度,完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加强对农村水体的监管,减少农村污水直排河道、湖泊和水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黑龙江省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黑龙江省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黑龙江省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一直是关乎全省农村经济和人民群众生活的大事。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农村人口流动加剧,农村生态环境面临诸多问题,需要得到有效的治理。

本文将从黑龙江省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分析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1.污染问题突出黑龙江省农村地区存在严重的水体污染问题。

农村地区存在大量散养畜禽,养殖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导致水体受到严重污染。

化肥、农药和农作物秸秆燃烧所产生的氮、磷等污染物也加重了水域的富营养化问题。

2.土壤质量下降农村地区土壤质量下降也是一个突出问题。

长期过度施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土壤污染,大面积的水土流失也使得部分地区土壤贫瘠严重,土地利用效率低下。

3.生态系统破坏农村地区存在大量的砍伐行为,乱采滥挖导致植被退化,生态系统破坏严重。

许多地方还存在乱砍滥伐、乱垦滥草、滥用留用地等现象,严重危害农村生态环境。

4.资源浪费严重农村地区存在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如传统耕作劳动力浪费大,机械化水平低下,农田面积不断扩大,耕地却难以维持,大量土地资源被浪费。

1.加强环境治理法规制度建设应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制度的完善,完善农业生态补贴制度,推动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

配套实施完善的立法机制,规范和约束农村生产经营行为,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法令得到严格执行。

2.加强农村环境监测和数据统计应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的监测和数据统计,加大对农村环境的资源设施投入,提升环境质量,采取科学有效措施来解决农村污染问题,加强农村环境的保护。

3.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应当着力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在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压力的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加大对环保型高效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推动农村经济的绿色发展。

4.加强环境意识教育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相对较低,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形成人人参与、共同维护农村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黑龙江省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黑龙江省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黑龙江省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近年来,随着工农业快速发展,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黑龙江省作为我国的重
要粮食产地,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更加复杂。

以下是黑龙江省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问
题及对策分析。

一、问题分析
1. 污染治理不到位:黑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未得到有效治理,造成了水体富营
养化等问题。

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也导致了土壤污染。

2. 生态系统破坏:农村生态林、湿地的破坏威胁到了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也影响了
土地的生产力。

3. 能源消耗过大:目前农村地区主要使用传统能源,如煤、柴油等,这些能源的使
用对环境的影响较大。

4. 资源浪费问题:农村资源利用率不高,大量的农作物、畜禽养殖等资源被浪费。

二、对策分析
1. 污染治理方面:加强农村污水治理,修建污水处理设施,实现生态环境净化。


于化肥农药的使用,要推广有机农业,鼓励使用生物有机肥料和绿色农药。

2. 生态系统保护方面:加强农村生态山林、湿地等重点保护区的保护力度,严格管
理并加强监督。

3. 能源方面:加强农村新能源的推广,鼓励农村地区使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
等新型绿色能源。

4. 资源利用方面:加强资源管理,加强储存、转化和利用,提高农产品资源利用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黑龙江省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着众多的问题,但通过加强治理措施及与
国内外相关机构的合作,可以有效地促进黑龙江省的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12.29•【字号】黑政规〔2021〕19号•【施行日期】2021.12.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黑政规〔2021〕19号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属单位:现将《黑龙江省“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2021年12月29日黑龙江省“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土壤、地下水和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建设美丽龙江的重要内容。

“十四五”时期是黑龙江省实现2035年全面建成“生态强省”远景目标的第一个关键五年,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切实加强土壤、地下水和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保护好利用好稀缺珍贵的黑土资源,助力美丽龙江建设,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时期取得成效与存在问题(一)主要成效。

“十三五”期间,全省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土壤污染防治法和水污染防治法,强力推进“土十条”“水十条”,取得积极成效。

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并总体优良,耕地优先保护类占比达到99.87%,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分别达到92%和100%,高质量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

地下水环境质量优于“水十条”17.8%的总体考核目标要求。

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攻坚战行动计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完成全省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初步查明了全省耕地土壤污染底数及分布特征,初步掌握了全省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中的污染地块分布及其环境风险状况。

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优先保护类2.386亿亩、安全利用类29.82万亩、严格管控类2318.18亩。

黑龙江省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黑龙江省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黑龙江省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黑龙江省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许多问题,包括严重的生态污染、缺乏有效的政策保护、不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缺乏相关法规和农村居民环保意识淡薄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生态保护政策体系,完善农村生态补偿机制,加强农村环境法规建设,并提升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

只有通过综合措施的实施,才能有效改善黑龙江省农村的生态环境现状,保护好宝贵的自然资源,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关键词】黑龙江省、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污染、保护政策、生态补偿、法规、环保意识、监管力度、政策体系、环保意识提升1. 引言1.1 黑龙江省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现状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大省,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黑龙江省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农田面积减少、水体污染、空气质量下降等问题日益突出。

缺乏有效的生态保护政策,导致一些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和治理。

农村生态补偿机制不完善,农民对生态环境的贡献得不到合理的回报,导致环保意识不足。

缺乏农村环境保护法规的监管,一些农村地区存在环境污染行为难以规范。

农村居民环保意识淡薄,不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从而导致一些环境问题的加剧。

黑龙江省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面临着诸多挑战。

2. 正文2.1 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严重是黑龙江省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农村工业化、农药农药化肥的广泛使用和养殖业的膨胀,农村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农村污水、固体废弃物排放不当,导致水体污染严重,一些农村地区的水质已经无法直接饮用或用于灌溉。

农村农药化肥过度使用导致土壤污染,影响农产品质量和土地生态系统平衡。

农村养殖业的发展也带来了养殖废弃物排放、兽医药物残留等问题,对周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解决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严重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农村环境监管力度,建立健全污染物排放监测和治理机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监督和处罚力度。

黑龙江省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黑龙江省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黑龙江省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着诸多问题。

本文从黑龙江省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出发,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并进一步给出了具体的措施。

通过对黑龙江省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问题的分析与研究,本文最后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能够为黑龙江省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发展。

【关键词】黑龙江省,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问题分析,对策建议,具体措施,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黑龙江省作为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一直是该地区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生态环境问题日趋突出。

农村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生态资源枯竭等问题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黑龙江省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农田面积减少、土地退化严重、水源污染严重、生态资源过度开发等方面。

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传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较为薄弱,很多地区存在乱排污、乱堆放垃圾等现象,加剧了农村环境的恶化。

为了解决黑龙江省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需要制定有效的对策和具体措施,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促进当地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黑龙江省农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未来留下更好的环境遗产。

2. 正文2.1 黑龙江省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分析黑龙江省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如下: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农村生态环境的状况对当地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黑龙江省农村生态环境存在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农田灌溉用水中含有大量化肥和农药残留物,导致地下水和水源的污染。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不完善,直接排放到河流和湖泊中,造成水体污染严重。

黑龙江省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黑龙江省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黑龙江省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黑龙江省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农业大省,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对于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村的生态环境质量。

本文将就黑龙江省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1. 水土流失严重黑龙江省多山地、多河流,其土壤易遭受水土流失的影响。

长期以来,农民为了增加耕地面积,盲目砍伐林木,不合理利用山坡地和河流附近的土地,导致土地退化,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

水土流失不仅影响了土地的肥力和产出,更加剧了水资源的逐渐枯竭,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了重大危害。

2. 农村垃圾处理不当农村地区缺乏科学的垃圾处理方式,乱堆乱放、焚烧现象普遍存在。

一些农村地区没有垃圾处理设施,废弃物随意丢弃,不仅影响了周围环境的整洁和美观,也造成了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

3. 农村化学农药使用量大为了获取丰收的农作物,农民过度依赖化学农药和化肥,导致土壤、水体和农作物受到污染,危害了农村生态环境的健康。

4. 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随着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农村畜牧业发展迅猛,养殖场的粪便和废水处理不当,导致周围环境遭受了污染,危害了农村居民的生活健康。

5. 农田面源污染严重长期以来,农村地区没有合理使用肥料、农药和畜禽粪便的措施,使得面源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这些农业生产废弃物随意排放,污染了土地和水源。

二、对策分析1. 加强水土流失治理针对黑龙江省水土流失问题严重的实际情况,应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加大宣传力度,号召农民科学种植,保护植被,合理规划耕地,加强水土保持设施建设,降低水土流失的程度。

2. 完善垃圾处理设施建立健全农村垃圾处理体系,加强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推广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方式,加大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垃圾处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

3. 促进绿色农业发展积极引导农民科学施肥、科学种植,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推广有机农业种植,倡导绿色农业生产方式,并加大对农村绿色农业技术的宣传和推广力度。

黑龙江省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黑龙江省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黑龙江省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问题一直是该省农村发展的重要议题。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加快,黑龙江省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土壤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对全省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一、问题分析1. 土壤污染严重长期以来,黑龙江省农村对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导致土壤污染严重。

大量农药、化肥的残留使土壤肥力下降,甚至出现土壤酸化、盐碱化现象。

这些对土壤造成的伤害不仅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了负面影响,也直接危害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2. 农业面源污染严重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和新型农药的大量使用,黑龙江省农村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农田灌溉水中的化肥、农药等残留物质会随着水流进入河流、湖泊,造成水体的污染。

大量农业废弃物、生活垃圾没有得到有效处理,也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3. 生态系统退化随着农田的扩大和粮食生产的增加,黑龙江省农村的湿地、森林等生态系统受到了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退化。

湿地的减少使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减弱,森林的砍伐更是加剧了水土流失和生态平衡失调的问题。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1. 发展模式单一长期以来,黑龙江省农村以粮食生产为主导,发展模式单一,农业技术水平相对滞后,且缺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2. 农村管理体制不完善农村管理体制中的公共服务体系相对薄弱,缺乏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环境的有效监管和管理。

3. 农民生产观念落后部分农民对农业生产的依赖程度高,缺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意识,容易出现过度使用农药、化肥等行为。

三、对策建议1. 优化农业结构,推动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要通过政策引导,优化农业结构,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推动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减少对化肥、农药等的依赖。

2. 完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健全农村环保监测网络,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监测预警系统,提高对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2卷第7期2007年7月环境科学与管理ENV I R O N M ENTAL SC I ENCE AND M ANAGE M ENT Vol 132No 17July 2007收稿日期:2007-03-09作者简介:李庆华(1962-),女,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科研、监测工作。

文章编号:1673-1212(2007)07-0058-03黑龙江省农村环境污染与防治李庆华,李兴隆,耿峰(黑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56)摘 要:黑龙江省同全国一样,虽然农村经济发展很快,但传统粗放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许多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本文根据统计数据和现状调查,揭示了黑龙江省农村环境污染情况,分析了造成污染的原因,提出了保护农村环境,防治污染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污染;成因;防治中图分类号:X517文献标识码:AThe Polluti on and Preventi on of Envir on ment in Heil ongjiangL i Q inghua,L i Xingl ong,Geng Feng(Heil ongjiang Acade my of Envir on ment Science,Harbin 150056,China )Abstract:Heil ongjiang p r ovince like the rest of all the country,although the rap id econom ic devel opment in countryside are 2as,the traditi onal extensive rural econo m ic devel opment model has not been funda mentally changed,a l ot of envir on mental p r ob 2le m 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 r om inent .I n this article,according t o statistics dates and the investigati ons of p resent situati on,the author p r omulgates the polluti on situati on of countryside of Heil ongjiang,analyses the reas ons that creating polluti on and p r o 2poses several suggesti ons about p r otecting countryside envir on ment and p reventing polluti on .Key words:countryside;polluti on;reas on;p reventi on1 农村环境污染现状1.1 由于不科学操作,排放了大量污染物和废弃物,造成了生态环境污染1.1.1 农药对农村环境的污染在农药使用量方面,1990年,黑龙江全省农药使用量为1.3万吨;2000年为2.8万吨;2002年为3.6万吨;2004年为4.8万吨;2005年为5.2万吨,其中除草剂4.1万吨、杀虫剂4900吨、杀菌剂1900吨、种衣剂3000吨。

农药商品量比2004年增加8%、除草剂增加10.8%、杀虫剂增加20.5%,农药施用量呈上升趋势。

在农药使用强度方面,广大的农村农药使用强度都接近和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标准,如绥化市农药使用强度为3.0公斤/公顷,齐齐哈尔市农药使用强度为4.0公斤/公顷,单位耕地面积农药施用强度平均每年增长6.7%。

1.1.2 化肥对农村环境的污染在化肥使用量方面,2000年,全省化肥使用量(实物量)为14418万吨;2004年为327.0万吨;2005年为305.0万吨,比2004年增加1.97%,化肥使用量呈现上升趋势,说明全省土地对化肥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

在化肥施用强度方面,1990年,全省化肥使用量为118.2公斤/公顷;2000年为126.4公斤/公顷;2002年为136.4公斤/公顷;2004年为145.2公斤/公顷。

2005年农垦系统施用化肥量(折纯)为14410公斤/公顷,而农村化肥施用强度都高于农垦系统,例如,哈尔滨市施用化肥量(折纯)为162.4公斤/公顷,全年施用化肥量(折纯)为27.6万吨,平均利用率37%,每年约有17.4万吨化肥流失。

此外,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已经使水环境污染从常规的点源污染向面源与点源结合的复合污染转变,成为重要的水环境污染源。

1.1.3 农膜对农村环境的污染随着农膜使用技术的推广,农膜使用量也呈现出上升的趋势,1990年全省农膜使用量为3.1万吨;2000年为5.3万吨;2005年为5.6万吨。

例如齐齐哈尔市农膜使用量平均每年增长11.7%,使用・85・农膜的耕地平均每年增长10.2%,单位面积农膜使用量平均每年增长0.8%,农膜使用量增长的另一个特点是棚膜使用量巨增。

1990年,全省地膜回收率为78%;2000年为85%;2005年为88%,农膜回收量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但有近10%以上的农膜难以回收而丢弃在农田里,并残留在土壤中,因其难已分解,而造成长期的、不断的累集效应,不但污染了环境,也直接影响到土壤的通透性和作物生长,影响到农业可持续发展,大量残留的农膜已成为农村环境新的污染源。

1.1.4 秸秆污染情况近年来,随着全省粮食产量的增加,秸秆产量也迅速增加。

从秸秆综合利用情况看,秸秆气化技术和农村能源利用方式开始受到各地重视,例如秸秆转化肥料、饲料、建筑材料、实用菌材料、燃料等,秸秆综合利用率不断提高。

2005年,全省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4505.33万亩,比2004年提高了6.8%。

从秸秆污染情况看,仍有一些秸秆被堆放在村头路边,或者堆放在农田里,不但侵占了耕地,也妨碍了交通,甚至影响到农村的环境,也有些秸秆在农田被直接烧掉,这不仅污染了大气环境,还会造成秸秆烧过的土壤有机质下降,同时又浪费了宝贵的资源。

1.2 由于建设和环境管理滞后,造成了人居环境的污染1.2.1 污水排放对环境污染情况总体看,全省所有的小城镇和农村居民点几乎都没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大部分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都未加任何处理而直接排放到周边的环境中,造成了对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

在农村工业废水处理方面,各类造纸厂、塑料厂、化工厂、粮食加工厂以及小酒坊、小粉坊、小豆腐坊等,都存在规模较小、工艺相对落后、能源消耗高、各类污染物排放量大、治理能力较弱、治理设施不完善,甚至没有任何处理设施等问题,并且大多数企业也没有按照环保要求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对污染设施的建设也没有按照“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管理制度做。

上述情况表明,虽然全省小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现代化进程发展较快,但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监管能力仍落后于经济和城镇化水平的现象并没有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改善。

1.2.2 垃圾排放对环境污染情况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农村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不断增加,垃圾成份不断变化,并且越来越复杂,甚至还有工业垃圾,使农村生活垃圾中的有毒、有害、难于降解的有机物质和重金属迅速增加。

由于多数农村受经济条件所限,即没有建垃圾存放点,也没有建垃圾中转站,更没有建垃圾无害化处理场。

到目前为止,大部分都采用露天堆放,或在村里村外、道路两旁、田边地头、水塘沟渠等处无序堆放,随意丢弃,有些地方经过日积月累,垃圾越堆越多。

更为严重的是,垃圾在腐烂的过程中,由于发酵和雨水的淋溶、冲刷,会产生各种复杂的、有害的、高浓度的垃圾渗滤液,这种渗滤液含有大量有机物和重金属,会对周围地表水、地下水及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1.3 在大力发展畜禽养殖过程中,粗放式经营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1.3.1 规模化养殖场粪便污染防治情况全省大部分的规模养殖户、养殖场都没有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内部环境管理粗放,缺乏干湿分离等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对规模化养殖的畜禽粪便污染的环境管理还处在起步阶段。

由于规模化养殖污染物排放强度很大,并不低于某些工业企业,所以污染危害程度更加严重,不仅会造成地表水的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也会造成地下水污染和大气的恶臭污染,畜禽粪便中所含病原体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1.3.2 散养畜禽粪便污染防治情况目前全省农村畜禽养殖方式仍以农户散养、放养为主,是原始的、粗放的养殖方法。

畜禽产生的粪便随意堆放,村头、路边堆满了粪便,出现了许多粪便围村的现象,绝大多数畜禽粪便在积、存、送等过程中,极易造成大量的流失,特别是雨季到来时,没有采取防治措施的粪便会长时间浸泡在水中,一部分会渗入到地下,污染地下水,一部分会随雨水流入附近河流、湖、库、泡中,造成地表水有机污染。

1.4 全省农村环境污染特点和趋势分析从污染成因上看,主要是人类因素造成的环境污染,即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和超量使用;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和污水排放等。

从污染对象和污染类型上看,主要有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和农产品残留三大类型。

大气污染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并不明显。

从全省农业污染区域分布特征上看,城市周边近郊和蔬菜区重于农区;水田区重于旱田区;经济作物区重于粮食产区;种养业生产结构单一区重于非单一区;河流下游区重于上游区。

农业面源污染呈逐年加重趋势,有些地方的地表水环境容量已经饱和,并且超出了生态自我修复能力。

从全省农村环境质量上看,黑龙江省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却越来越突・95・出,农村环境质量不断下降。

2 农村环境污染成因2.1 农村环境管理体系不健全中国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建立在城市和重点源污染防治上的,对农业和农村的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重视不够,在环境管理体制上出现了“真空”现象。

这一点在全省农业环境保护方面也明显地反映出来,主要表现在环境立法缺位,农村环境管理机构匮乏,环境保护职责权限分割,缺少行业部门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多头管理,没有形成合力。

2.2 财政渠道资金来源少黑龙江省对农村基础设施和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投资很少,广大农村财政收入又很少,特别是欠发达地区面积较大,贫困县较多,乡镇财政窘迫,村级集体经济薄弱,财政资金非常紧张,很难对农村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投入过多资金,甚至用于农村环境监管方面的资金也无法得到。

资金问题已严重阻碍了全省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和污染防治工程的建设。

2.3 缺少相应的优惠政策国家对农村的污染治理、资源综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农村环境整治、生态农业建设等方面目前没有制定出相应的优惠政策,如信贷政策、各种免税政策、排污费返还政策、收费政策、以及政府奖励政策等,导致了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市场机制在短期内难以建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