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HY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HY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推动下,中国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市场逐步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关键,已由节约原材料的“第一利润源泉”,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二利润源泉”,转向建立高效物流系统的“第三利润源泉”,“第三方物流”的出现迎合了企业的需要。本文以大连HY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为例,探讨中小型传统物流企业在物流行业内部竞争日趋激烈、外部市场要求日益提高、自身资源缺乏等情况下,如何发展现代第三方物流。

本文从HY公司现状和制约其发展第三方物流的瓶颈入手,结合国内外第三方物流发展趋势和模式,通过科学分析、评价HY公司的经营环境与资源,就其物流观念落后、网络建设存在差距、物流渠道不畅、物流服务功能不全、物流人才匮乏、管理方式存在差距等方面的问题,提出更新经营观念、适应现代物流发展、改善基础设施、尽快建成信息网络平台、整合资源、畅通物流渠道、强化增值服务、发展战略同盟关系、重视物流人才培养、实施人才战略,以及借鉴先进物流企业开展第三方物流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的对策,帮助HY公司加快实现向现代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的步伐,快速做强做大。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第三方物流;对策

Abstract

In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information under the impetus of China's economy is facing an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y for development, the market gradually from a seller's market to a buyer's market transition. With the growing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key competitive advantage, has been the saving of raw materials, "the first source of profits" to improve labor productivity, "the second source of profit" and to establish an efficient logistics system, "the third source of profits" , "Third-party logistics" to meet the emerging needs of the enterprise. In this paper, HY Dalian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Co., Ltd. as an example, the logistics of the traditional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fierce internal and external market demands increasing, their own lack of resources, and other circumstances, how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third-party logistics.

This article HY companies from restricting their development status and third-party logistics bottlenecks start at home and abroad third-party logistics development trends and patterns, through scientific analysis, evaluation HY company's operating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the concept behind its logistics, network construction there is a gap , Poor logistics channels, logistics services dysfunction, logistics personnel shortages, there is a gap, and other management aspects of the proposed updated concept of operations,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logistics, improving infrastructure, information network platform built as soon as possible,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logistics channels open And strengthen value-added services, the development of a strategic alliance relations and to logistics personnel training, implementing strategies, and draw on advanced logistics enterprises to develop third-party logistics management experience, raise the level of management measures to help the company to speed up the HY third-party logistics enterprises to a modern transformation The pace, quickly expand.

Key words:smes ;Third-party logistics;Countermeasures

目录

第1章第三方物流理论概述 (1)

1.1 第三方物流的概念 (1)

1.2 第三方物流的兴起 (1)

1.3 第三方物流的特征 (2)

1.4 第三方物流的优势 (3)

第2章国内外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 (5)

2.1 美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 (5)

2.2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 (6)

第3章HY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发展现状 (9)

3.1 HY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公司简介 (9)

3.2 HY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发展现状 (9)

3.2.1 HY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优势分析 (10)

3.2.2 HY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存在的问题 (12)

第4章HY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发展对策研究 (17)

4.1 更新经营理念,适应现代物流发展 (17)

4.2 改善基础设施,尽快建成信息网络平台 (19)

4.3 整合资源,畅通物流渠道 (20)

4.4 强化增值服务,发展战略同盟关系 (21)

4.5 重视物流人才培养,实施人才战略 (23)

4.6 借鉴先进经验,提高管理水平 (24)

第5章结论 (27)

参考文献 (28)

致谢 (29)

附录 (30)

第1章第三方物流理论概述

1.1第三方物流的概念

所谓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是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第三方物流是以满足顾客的需求为目标,把制造、运输、销售等市场情况统一起来考虑的一种战略措施,追求的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与服务水平进而增强企业竞争力。现代社会对物流的要求可以用“7R”来总结,即以最少的成本,在正确的时间(right time)、正确的地点(right location)、正确的条件(right condition)、将正确的数量(right quantity)、正确的商品(righ t goods)、以正确的价格(right price)送到正确的顾客(right customer)手中。随着社会大生产的扩大和专业化分工的深化,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应运而生。

1.2第三方物流的兴起

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TPL)是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物流管理委员会首先提出的,是相对“第一方”发货人和“第二方”收货人而言的,他通过与第一方或第二方的合作来提供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它不拥有商品,不参与商品的买卖,而是为客户提供以合同为约束、以结盟为基础的、系列化、个性化、信息化的物流代理服务。因此,又称为合同物流(Contract Logistics)、外包物流(Outsourcing Logistics)(外包,outsourcing,指依据服务协议,将某项目服务的持续管理责任转嫁给第三者执行)。在中国2001年公布的《物流术语标准》中,将第三方物流定义为:“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

近年来,第三方物流业在我国发展迅速,物流市场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有其成长动因:一是先行物流企业的示范作用。物流产业是继物质资源、人力资源之后可供挖掘的“第三利润源”。二是大量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后的需求。外资进入中国投资办企业,多数愿意选择高度专业化、服务水平高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来做自己的物流。三是应对加入WTO的需要。加入WTO后,从形式上看,我们对外资放开的批发、零售、特许经营等方面,实质上我们放开的是整个流通领域。面临巨大的、全方位的国际市场竞争,竞争的方式将由单个企业对单个企业的竞争

变成产业链与产业链、供应链与供应链、需求链与需求链之间的竞争。要形成强有力的链条,其核心是整个链条对市场的快速响应能力,而快速响应能力的核心则是加快物流的速度。四是电子商务发展的挑战。1999年开始兴起的电子商务热,不到两年就急剧冷却,人们原以为主要障碍是“信息瓶颈”,但在实践中,惟一不可能短时间越过的只有“物流瓶颈”,没有迅捷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电子商务就没有任何意义。五是无库存零售商和JIT生产的出现大大增加了物流服务的市场需求。

1.3 第三方物流的特征

1.关系契约化。第三方物流是通过契约的形式来规范物流企业和货主企业之间关系的。物流企业根据契约规定的要求,提供多功能甚至全方位一体化的物流服务,并以契约来管理所有提供的物流服务活动及过程。第三方物流发展物流联盟也是通过契约的形式来明确各物流联盟参加者之间责、权、利相互关系的。

2.服务个性化。不同的货主企业存在不同的物流服务需求,第三方物流需要根据不同货主企业在其企业形象、业务流程、产品特征、顾客需求特征、竞争需要等方面的不同要求,提供针对性强的个性化物流服务和增值服务。从事第三方物流的物流企业也因为市场竞争、物流资源、物流能力的影响需要形成核心业务,不断强化所提供物流服务的个性化和特色化,以增强物流市场竞争能力。

3.功能专业化。第三方物流所提供的是专业的物流服务。从物流设计、物流操作过程、物流技术工具、物流设施到物流管理,必须体现专门化和专业水平。这既是货主企业的需要,也是第三方物流自身发展的基本要求。

4.管理系统化。第三方物流应具有系统的物流功能,是第三方物流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要求,第三方物流需要建立现代管理系统才能满足运行和发展的基本要求。

5.信息网络化。信息技术是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基础。信息技术实现了数据的快速、准确传递,提高了仓库管理、装卸运输、采购、订货、配送发运、订单处理的自动化水平,使订货、仓储、运输、流通加工实现一体化;企业可以更方便地使用信息技术与物流企业进行交流和协作,企业之间的协调和合作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同时,物流管理软件的飞速发展使混杂在其他业务中的物流活动的成本能被精确计算出来,还能有效管理物流渠道中的商流,这就使企业有可能把原来在内部完成的作业交由物流公司运作。与一般的物流运作方式相比,第三方物流整合了多个物流功能,能使货主企业集中精力专注于生产与经营,减少雇佣人员并节省在物流方面的开支.

1.4 第三方物流的优势

第三方物流自20世纪80年代在欧美等工业发达国家出现以来,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企业的青睐而得到迅猛发展,被誉为企业发展的“加速器”和21世纪“黄金产业”,成为新兴的经济增长点。原因在于,第三方物流能够帮助客户获得诸如利润、价格、供应速度、服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及新技术的采用等潜在优势。

1.降低成本。生产经营企业考虑把物流业务运作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一大驱动力就是降低成本。生产经营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以支付服务费用的形式获得服务,而不需要自己内部维持运输设备、仓库等物流基础设施和人员来满足这些需求。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通过其自身广泛的结点网络实施共同配送,或者可以从运输商那里大批量购买运输能力,然后集中配载不同客户的货物,大幅度地降低单位运输成本;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利用自身的信息系统和专业技术,可帮助客户提高单证处理效率,加强库存管理控制,从而减少单证处理费用,降低存货水平,削减存储成本等等。

2.完善服务。物流能力是企业服务的一大内容,会帮助企业提高顾客服务水平和质量。第三方物流企业利用自身先进的信息网络系统,能够加快对顾客订货的反应能力,加快订单处理,缩短从订货到交货的时间,进行门对门运输,实现货物的快速交付,提高顾客满意度;此外,还可加强对在途货物的监控,及时发现处理配送过程中的意外事故,保证订货及时、安全送达目的地;第三方物流企业还可帮助生产经营企业完成产品的售后服务,送货上门,退货处理,废品回收等,保证为顾客提供稳定、可靠的高水平服务。

3.规避风险。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帮外包企业转移两大风险:一是投资的风险,非物流企业对于物流设施的需求往往是有限或被动的,因此将物流业务外包出去,可以免去物流设施、设备及运作等巨大投资风险;二是存货的风险,企业由于自身配送、管理能力有限,为防止缺货或能够快速交货,往往采取高水平库存的策略,如果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输、配送网络,通过其管理控制能力,可以提高顾客响应速度,加快存货的流动周转,从而减少内部的安全库存量,降低企业的资金风险,或者把这种风险分散一部分给第三方物流企业来共同承担。

4.提升竞争力。在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的时代,生产经营企业不可能面面俱到,任何企业都要面临自身资源有限的问题,因此,对于那些并非以物流为核心业务的企业而言,将物流运作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来承担,有助于使企业专注于自身的核心能力,提高竞争力。

5.第三方物流在供应链管理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供应链是指产品的生

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企业、批发商、零售商、最终用户以及其他用户等所组成的网络体系。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则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物流、资金流、商流和信息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虽然整条供应链是相互联系的,但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是相对独立的,都有自己的灵活性,因此,供应链又具有相对不稳定性。由于供应链上各企业都围绕盈利这个共同的目标,所以主干供应链又相对稳定。所有商家都在不断地进行开发潜在客户、巩固新客户、稳固老客户的运作,就使得整条供应链变得复杂化、管理难度加大。第三方物流融入供应链后不但降低了整条供应链的成本,提高了整条供应链的竞争力,解决了供应链中各客户间的企业物流、信息流等方面的问题。还创造提高了企业的美誉度,这使得第三方物流无形中成为企业及整条供应链中的另一种核心竞争力。因此,通过第三方物流自身的优势,可以把原本复杂的供应链变得简明化,还可对整条供应链起到很好的协调作用,最终使供应链走向稳定化,供应链管理走向有序化。

第2章国内外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

全世界的第三方物流市场具有潜力大、渐进性和高增长率的特征。这种状况使第三方物流业拥有大量服务提供者,大多数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是以传统的“类物流”业为起点而发展起来的,如空运、海运的货运代理和企业内的物流部等,他们根据顾客的不同需要,通过提供各具特色的服务取得成功,研究其发展特点,归纳其成功经验,是进行HY第三方物流发展背景研究和技术参照,对HY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可以起到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2.1美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

从整体角度来考察美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可以看出第三方物流虽然只是服务产业,但是市场潜力十分巨大。近20年来,美国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很快。市场规模由1996年的308亿美元上升到2002年的650亿美元,但仍只占物流服务支出6900亿美元的9.3%,增长潜力巨大。根据最近的抽样调查,在过去两年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客户物流成本平均下降了11.8%,物流资产下降了24.6%,订货周期从7.1天下降到3.9天,库存总量下降了8.2%。表明美国第三方物流的作用已从单纯的降低客户物流成本转变为多方面提升客户价值。美国的第三方物流已从提供运输、仓储等功能性服务向提供咨询、信息和管理服务延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与客户结成双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1.美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现状分析

美国东北大学的罗伯特·李伯教授2001年对美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现状调查:美国一些大型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2000年的年收益范围从1.14亿美元至64亿美元,平均年收益是11.8亿美元,而1997年、1998年、1999年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的平均年收益分别是5.45亿美元、6.1亿美元和10.52亿美元, 2000年的营收成长部分有5%-80%是由新客户所贡献,平均新客户贡献度约有51%。此外,这些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高营业额是来自于其所提的仓储服务(平均成长82%)、运输服务(平均成长29%)、特殊国际服务以及货物运送(平均成长16%)、第四方物流服务以及逆向物流和整合的供应链管理。

2.美国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程度

同样据美国东北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世界财富500强企业中83%与第三方物

流企业有业务往来,其中60%拥有多家合作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而乔治亚技术研究所与管理顾问及IT咨询公司捷安永对全球1000家企业的调查结果也表明,在全球物流起步最早,实力最强,技术领先的美国有40%的企业将其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

3.美国第三方物流新特点

美国的第三方物流服务特别强调时效性,一经承诺便不能更改。如果确是不可抗力因素导致货物不能如期抵达,就要事先通过客服及时与顾客沟通并商谈解决问题的办法。其服务品质是要经过量化的,通过详细的数据表现出来,所以制造商愿意与之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美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很重视提供物流增值服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要满足日益增长的顾客需求,只是努力提供现有服务项目是不够的。要不断地从包装到储存,从回收到维修扩大服务范围。对顾客而言,从财务报表就可以看出扩大服务加快现金的周转。因此,改善财政与金融服务成了美国第三方物流公司近年业务拓展的新方向。其中一项运费支付处理业务,即首先审核确认票据无误,再支付款项。简单来说,就是由第三方物流公司处理并支付承运人的票据。另一项新兴的保理业务,即在信用销售的情况下,保理商为“卖方”提供商业资信调查、信用风险担保、贸易融资、应收帐款管理及追收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为扩大物流业务的服务范围,战略收购的风潮席卷了美国的一些第三方物流企业。

4.美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

当然,美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存在着自己的问题。随着第三方物流业的趋于成熟,客户对其服务也越来越挑剔。在客户看来,不少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最大缺陷是透明度不高,凡是托运人所要求的,包括服务商现有能力根本做不到的业务,第三方物流商统统包揽下来,结果往往让托运人失望和不满;一些第三方物流商积极扩大经营范围,却不能灵活提供服务,无论托运人规模、要求和条件如何,一律同一标准对待,显得刻板僵硬;此外,目前只有50%的相对大型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拥有可以正常运转和功能齐全的信息技术网络设备。

2.2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

1、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的发展状况

20世纪90年代中期,第三方物流的概念开始传到我国,它是运输、仓储等基础服务行业的一个重要发展。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企业改革的深入,企业自我约束机制增强,外购物流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大。特别是随着外资企

业的进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对物流重要性的认识逐渐深化,视其为“第三利润源泉”,对专业化、多功能的第三方物流需求日渐增加。我国较早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是传统仓储和运输企业转型而来的,如上海友谊集团物流有限公司是由原上海商业储运公司经过分离和改制后组建的,20世纪90年代初便为国际上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公司——联合利华提供专业物流服务,业务由最初的仓储和运输服务,发展到今天的提供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反馈等多功能个性化服务,双方建立了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1993年成立的中远集团,1995年对陆上货运企业进行整合,成立了中远国际货运有限公司,建立起全国统一的货运网络,2001年又通过合资方式,与广东科龙公司、无锡小天鹅公司成立安泰达物流公司。中国目前与物流相关的年总支出有19000亿人民币,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0%左右,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潜力很大。但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处于发展初期,2001年的市场规模在400亿人民币以上。70%的物流服务提供商在过去的三年中,年均业务增幅都高于30%。整个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2000年至2005年的年增长率将达到25%。中国仓储协会调查了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的外包物流主要集中在市内配送、单纯仓储和干线运输。其中生产企业的外包物流中,单纯仓储占21%、干线运输36%、市内配送28%、包装4%:商业企业的外包物流中,单纯仓储占37%干线运输21%、市内配送43%、包装14%。而且,生产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数量通常有2—10家,商业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数量一般在10家以上,可见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外包物流主要以“分包”为主,即将不同功能的业务分别委托给不同的企业,这从物流供给的角度看,第三方物流企业为用户提供服务的比重不大。

2、我国第三方物流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外包物流主要以“分包”为主,从物流供给的角度看,第三方物流企业为用户提供服务的比重不大。

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存在以下问题:

物流观念落后,自办物流现象突出。由于对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泉”的错误认识和受“大而全”、“小而全”的观念影响,很多生产或商业企业既怕失去对采购和销售的控制权,又怕额外利润被别的企业赚去,都自建物流系统,不愿向外寻求物流服务。

整个第三方物流市场还相当分散,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小,条块分割严重。长期以来,由于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物流企业形成多元化的物流格局,除了新兴的外资和民营企业外,大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是计划经济时期商业、物资、粮食、运输等部门储运企业转型而来。企业缺乏整合,集约化经营优势不明显,规模效益难以实现。

论国际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审批稿

论国际物流现状及发展 趋势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论我国国际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国际物流业已成为国际间商业贸易的一种重要实现方式和必要手段,我国作为世界进出口贸易大国,国际物流方面的相关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国际物流业发展的趋势有所改善。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物流业总体规模快速增长,物流服务水平显着提高,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为进一步加快发展中国物流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国际物流、现状、发展趋势 一.我国国际物流发展历史历程 从计划经济下的“储运”到改革开放中的“物流”,物流跟随中国经济发展的沿革完成了数次角色的转变。1979年,由当时国家物资总局局长李开信和副总局长余啸谷同志带团出席了日本国际物流会议,首次把“物流”概念引入国内,紧接着开展了一系列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物流”第一次走进中国;1984年8月,国家计委柳随年副主任担任会长的“中国物流研究会”成立,成立大会收到李鹏总理的祝词,这是我国第一个以物流学科名字作为全国性学术组织名称的突破了部门界限的学术性组织,出现第一个学术组织; 1989年4月,中国物资经济学会在北京承办第八届国际物流会议,21个国家的代表团与会。这是我国第一次在国内召开国际性的物流会议;1992年,李鹏总理在全国人大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立为企业服务的原材料配送中心”。这是在我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到“配送”这种现代物流的形态;1994年,我国第一个民间资本创建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宝供物流公司在广州成立,并成功地承担美国宝洁公司产品在中国大陆的分销物流;1999年11月,由中国航务周刊承办,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与世界银行联合主办,邀集中国与物流相关主要部门和领域,在北京联合召开“现代物流发展国际研讨会”。 中国的物流来还在不断的进步,做大做强,当然这还有待于从事一线物流企业的共同努力。 二我国国际物流的发展主要特征

国际物流中的国际货运代理--德国货代联盟发展模式分析

实训三:第三章国际物流中的国际货运代理--德国货代联盟发展模式分析 实训目的: 1.学教材中第三章相关理论知识; 2.了解国际货代、货代联盟及相关知识等; 3.熟悉网络调研,提高信息检索能力。 实训要求: 1.学教材关于国际货代相关知识; 2.网络调研关于国际货代、国际货代联盟相关资料; 3.详读案例; 4.依照案例分析思考题,完成案例分析报告; 5.每组完成电子实训报告,下次课上交。 案例分析依照以下内容,完成电子实训报告一份。 1.什么是国际货运代理? 国际货运代理(International freight forwarding agent)是指国际货运代理组织接受进出口货物收货人、发货人的委托,以委托人或自己的名义,为委托人办理国际货物运输及相关业务,并收取劳务报酬的经济活动。 2.国际货运代理有哪些种类? (一)以委托人性质分类 a)货主的代理 b)承运人的代理 (二)以委托代理人数量分类 a)独家代理 b)普通代理 (三)以授予代理人权限范围分类 a)全权代理 b)一般代理 (四)以委托办理的事项分类 a)综合代理 b)专项代理 (五)以代理人层次为标准分类 a)总代理 b)分代理 (六)以运输方式为标准分类 a)水运代理 b)空运代理 c)陆运代理 d)联运代理 (七)以代理业务的内容为准分类 a)国际货物综合代理 b)国际船舶代理

c)报关代理 d)报检代理 e)报验代理 3.国际货运代理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国际货运代理企业通晓国际贸易环节,精通各种运输业务,熟悉有关法律、法规,业务关系广泛,信息来源准确、及时,与各种承运人、仓储经营人、保险人、港口、机场、车站、堆场、银行等相关企业,海关、商检、卫检、动植检、进出口管制等有关政府部门存在着密切的业务关系,不论对于进出口货物的收、发货人,还是对于承运人和港口、机场、车站、仓库经营人都有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不仅可以促进国际贸易和国际运输事业发展,而且可以为国家创造外汇来源,对于本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都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a)组织协调作用 b)专业服务作用 c)沟通控制作用 d)咨询顾问作用 e)降低成本作用 f)资金融通作用 4.国际物流运作过程中,国际货运代理需承担哪些责任和风险? (1)国际货运代理人作为代理人的(法律)责任 1)因不履行职责给委托人造成损失的赔偿责任 2)因自身过错给委托人造成损失的赔偿责任 3)与第三人串通损害委托人利益的,与第三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4)明知委托事项违法仍予代理的,与委托人承担连带责任 5)擅自将委托事项转委托他人代理的责任,应对转委托的行为向委托人承担责任 6)从事无权代理行为,如果事后委托人不予追认,对委托人不发生效力,应由货代自行承担责任 (2)国际货运代理作为当事人的责任货代作为当事人,在为客户提供服务时,是以本人的名义承担责任的独立合同人,要承担合同项下的责任。他不仅对其本身和雇员的过失负责,还应对其履行国际货运代理合同而雇佣的承运人、分货运代理的行为或不行为负责,所承担的责任风险无疑要大的多 5.面前国际上主要的国际货代行业组织有哪些?其主要宗旨是什么?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宗旨: a)促进国际货币合作,促进国际贸易的扩大与平衡发展,以提高和维持高水平就业和实际收 入,以及开发会员国的生产资源。 b)促进汇率的稳定,避免竞争性货币贬值。 c)协助建立会员国经常性交易的多边支付制度,并消除外汇管制。 d)向会员国提供资金,帮助其纠正国际收支失衡。 (2)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CIFA) 宗旨: a)协助政府部门加强对我国国际货代行业的管理; b)维护国际货代业的经营秩序; c)推动会员企业间的横向交流与合作; d)依法维护本行业利益; e)保护会员企业的合法权益;

第三方物流—21世纪国际物流发展的新趋势

第三方物流—21世纪国际物流发展的新趋势 第三方物流—21世纪国际物流发展的新趋势 第三方物流—21世纪国际物流发展的新趋势 2007-01-30 交通运输论文 在过去几十年中,物流对企业在市场上能否取胜的决定作用变得越来越明显。从本质上说,企业在市场上的表现主要是由产品的质量、价格以及产品的供给三个因素决定,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对企业的竞争能力都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而这三个因素都分别直接受到物流的影响。世界经济将在纵向上对工业、供应商、顾客、贸易和物流公司进行重新分工,介人生产以及销售环节的物流公司的出现将是物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三方物流给供应链各参与者带来了很多好处和方便,因而受到了极大的欢迎,市场潜力巨大,必将成为下一世纪物流业的主流,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一、物流的基本概念物流一词源于英语的“Logistics”,原意是军事后勤保障,二次大战后,物流的概念被广泛运用于经济领域。1962年,美国的杜拉克在“经济领域的黑暗大陆”一文中,首次明确提出了物流领域的机遇与挑战。根据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为:“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对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起始地到消费地的有效流动与存储的计划、实施与控制的过程”。该定义具体突出了物流的四个关键组成部分:实质流动、实质存储、信息流动和管理协调。由于物流过程是物质产品从供应者到顾客之间复杂的空间流转过程,涉及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现代物流管理包含的内容已越来越广泛。物流实际上是对供给链中的产品在各供给链参与者之间进行管理,包括流通中的(运输中的)和非流通中的(库存的),通过供应链管理对整个渠道的产品和信息实行增加值流动管理,以便获取最大的运作效率和效益。二、第三方物流及其市场现状第三方物流是在物流渠道中由中间商提供的服务,中间商以合同的形式在一定期限内,提供

物流案例:国际物流未来的发展趋势

国际物流未来的发展趋势 观察今天国际物流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那就是席卷世界的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最重要趋势,其他趋势不能不受到这一趋势的影响和制约。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资源配置已从一个工厂、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扩展到整个世界。国际物流通过现代运输手段和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物流效率,在国际贸易和全球资源配置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作为新崛起产业,国际物流正越来越引起人们对它的关注和重视。经济全球化为国际物流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国际物流是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货物跨越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一种物流运作方式。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当前国际物流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1.国际贸易的急剧扩大,为国际物流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贸易高速增长,规模急剧扩大。2000年至2007年,世界货物贸易的年均增长率5.5%,两倍于同期世界产出的增长,2007年国际贸易总额高达28.1万亿美元,货物贸易量增长了7.5%,比同期世界GDP增速3.5%高一倍以上。世界总出口额占世界GDP的比重,1980年仅为21.79%,2001年上升到24.67%,2007年达到34.6%,6年内比重上升了10个百分点,是过去21年增幅的3.4倍多。全球国际贸易的货物流程,90%是由海上运输来完成的。据联合国贸发组织(UNCTAD)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显示,2006年全球海运总量达到了惊人的74亿吨,平均每天有2000多万吨货物在海上流动着,比2005年增长了4.3%。2007年,全球的商船总吨位已超过10亿载重吨,比上年增加了8.6%。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上涨行情,突破了11000点大关,比2006年底的4400点上涨了250%。随着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各国的贸易依存度也不断上升。2001~2007年,世界贸易依存度从48.4%提高到69.5%,其中出口依存度从24.1%提高到34.6%。同期发达经济体的贸易依存度由46%提高到56.5%,发展中经济体由57.6%提高到73.4%。世界贸易依存度的大幅度上升,表明了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世界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也表明了以国际贸易为基础的国际货物流动在世界范围内更加波澜壮阔地加快推进。 2.国际产业的重新分工布局,为国际物流发展提供了广泛的服务

影响国际物流发展的因素分析

影响国际物流发展的因 素分析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影响国际物流发展的因素分析国际物流是现代物流国际化发展的重要领域,与国内物流相比,它具有市场的广阔性、国际性、复杂性、高风险性及运输方式组合的多样性等特点。国际物流已经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建设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成为当今经济竞争中的一个焦点,研究影响国际物流发展的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一、影响国际物流发展的积极因素 (1)经济全球化给国际物流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前景。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融合。全球贸易的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增加、跨国公司的国际渗透,再加上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金融创新和80年代以来的全球经济自由化浪潮,这些因素的协力作用最终形成了经济全球化格局。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越来越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资源配置过程开始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进行,这就构成了物流国际化的重要基础。世界各大跨国集团公司为了维护企业自身的市场份额和经济利益,在世界范围内开展了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呈现出了当今国际贸易和货物运输的新特征,并最终导致了物流业的国际化趋势。特别是在以国际互联网为基础的电子商务的推动下,物流活动就更加呈现出了跨国性的特点。 (2)经济增长。自二战以来,在许多工业化国家中,厂商的收入和利润每年都在增长,而这种增长势头是因为有了市场准入的改善、产品种类的扩展、国内地域的扩大、作业效率的提高,以及高出生率所导致的市场规模扩大等综合因素。而现如今,主要工业化国家的人口增长率已基

本稳定,并且,传统的营销战略已无力再支持大多数厂商的收入和赢利持续增长。另一方面,在经济增长率下降的同时,由于新技术的开发,制造业和物流业的生产率开始提高,造成了生产能力的过剩。这种环境对企业的直接意义是,通过经济全球化向其他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扩展可以使其增加收入和利润。但是,这种扩展需要把全球化制造与全球化营销能力综合起来,并通过综合物流的支持来开辟新的业务地点。于是,对发展和利润的追求便成为促使企业踊跃加入经济全球化这一历史潮流的根本动力。 (3)供应链观念。过去,企业主要致力于寻找企业内部如何降低采购成本和制造费用的手段,因此在制定物流资源和产品来源的决策时,与其他渠道成员发生的费用往往被忽略。如今,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发展各种渠道的重要性。企业发现,它们可以利用外部资源承担范围很广的物流活动以减少资金配置。它们愿意与全球化供应商一起发展联盟,因为这些全球化供应商能够以合理的成本在诸如国际联合运输和转运、国际运输、物流单证以及便利作业等方面提供专门知识和物流服务。 (4)区域化。开辟新市场以维持增长的需要,是鼓励企业在国外寻找客户的主要动力。为促进地区贸易和保护贸易伙伴免遭外部的竞争,各国纷纷开始通过条约方式使合伙形式组织化。当今的世界正在演化成为三大贸易区域:欧洲、北美和环太平洋地区。虽然各区域并不限制与其他地区的贸易,但它们的协定却在强烈地鼓励和促进区域内贸易。这些地区通过降低关税、缩减海关所要求的通关货运单证,以及支持公共运输

国际物流发展对国际贸易的积极影响

一、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1.国际贸易是国际物流产生、发展的前提与根本 国际贸易是多个具有各自经济利益的关税区,也就是国家、地区间的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存在着范围广、地域大的特点,这就需要国际物流来实现商品在国际间的转移。如果没有国际化的物流设施和技术支持,商品无法在国家间进行移动,国际贸易也就无法完成。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世界范围的社会化大生产对物流提出了迫切需求,作为为国际贸易服务的国际物流,必须与国际贸易的发展相适应,必须最大限度地打破国界和地域的限制,向着无国界物流和信息化物流方向发展。只有物流做到了反应敏捷、协同沟通能力强和零时差,及时了解客户需求和商品信息,及时、准确、优质地将产品和服务递交到客户手中,才能使物流作业真正地满足客户的需要,真正发挥其工具和桥梁的作用。 2.高效畅通的国际物流是国际贸易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证 在当今世界经济形势下,国际物流就是要充分调动和利用国际化的物流网络、设施和技术,以最低的费用和最小的风险,精准高效地将货物从某国的供方运到另一国的需方,实现货物在国际的流动与交换,在优化配置世界资源的基础上,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提高。国际贸易实现、发展的过程离不开国际物流。 国际物流的终极目标是为国际贸易服务,通过物流设施、技术、水平的发展,改善国际贸易环境,为国际贸易提供更多更好地便利条件,使国际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高效畅通的物流体系也成了推动国际贸易进一步发展的有力保证。现代物流对提高产、供、销、运的整体经济效益、推动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国际物流技术的发展,货物运输效率提高、交付货物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提高,有效提高了国际贸易的效率,满足了消费者的需要,为国际贸易不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国际贸易促进国际物流发展 以为国际贸易活动服务为目标的国际物流,实质就是国际贸易活动的一部分。因此,国际物流得以产生的前提就是国际贸易的存在。没有国际贸易的存在,也就没有了商品的国际转移,也就不需要运输,国际物流也就没有产生的可能。同时,国际物流作为国际贸易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必须与国际贸易发展相适应,满足国际贸易发展需求。滞后的国际物流,会阻碍和制约国际贸易发展水平。因此,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必然会推动国际物流的发展和创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加之交通运输、信息技术以及跨国公司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货物、信息和服务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交换越发广泛和频繁,国际化的物流成为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发展需求。同时,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类需求层次的不断提高,带动了贸易量的增长和商品种类的丰富,使国家贸易获得了长足发展。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结构的变化对国际物流的质量、效率、安全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国际物流必须向着国际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来适应国际贸易结构和商品流通形式的变革。

产品市场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产品市场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产品技术水平 产品市场占有率分析 年来,我国电感器工业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然而,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吸引了大量投资者进入,我国电感器企业的竞争环境正在发生急剧变化,随着对外开放和各地招商引资步伐的加快,巨大的市场需求也吸引着国外企业的进入。 年来,随着智能手机、智能家电、车载电子等领域的异军突起,电感器行业迎来新的发展巅峰期。根据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信息中心《2011年中国电子元件产业集萃》披露,到2015年电感器销售额将增长至190亿元。 电感器如此庞大的市场前景令人心动不已,而对于广大的磁性元器件企业来说,要想抢占市场占有率,选择高性能磁芯材料成为关注的焦点之一。由于受电感器小型化的发展需要所限,磁芯材料需要具备有较高的磁导率、低的矫顽力、高的电阻率等。目前常用的磁芯材料有硅钢、铁氧体、非晶合金、超微晶、精密合金、磁粉芯等,由于不同磁性材料所做出来的磁芯不同,电感性能也各不相同,市场竞争力也就有了云泥之别。如何衡量每种材料的优缺点,为不同电感器选择性能最高的原材料,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是所有工程师追求的目标。 主要是你们的磁通量做的好,磁芯材质好 高频电感器需求和产能日涨 在高频电子设备中,印制电路板上一段特殊形状的铜皮也可以构成一个电感器,通常把这种电感器称为印制电感或微带线。在智能系列产品的接受度和使用度大幅提高的现代社会,高频电感器的产能也随之高涨。 日前,日本村田制作所将扩大用于智能手机及平板终端等小型通信产品的高频电感器的产能,这一计划的实施主要是为了应对市场需求的扩大。另外,该公司还打算从2012年10月开始在冈山村田制作所生产面向大众消费市场的0603尺寸电感器产品。由此,两工厂的合计产能将提高至2011年10月的约4.6倍、2012年4月的约1.8倍。这一被扩大生产规模的高频电感器采用名为“厚膜印刷方式”的自主技术生产。该技术通过采用厚膜胶的光刻方式形成微细布线图案,可实现小型化及高Q值。 在工业电子和数据系统中,负载点电源的需求量大增,为大功率、小尺寸的电感带来了发展机遇。据了解,TDK的电感器销售额同比增长了27%,带动了TDK整体业务的增长。而这种增长在TDK分销商的销售业绩中得到了印证,小型电感器的市场需求量在不断增长,加上电感器生产厂商不断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这些都为小型电感器提供了成长空间。因此,在现货市场上,小型电感产品的市场份额呈现上升态势。 随着电子产品小型化的发展,电感器的体积已减小到物理极限。未来电感器的发展方向是集成化,电感器将与其它分立器件一起组合成复杂模块,为客户提供便于使用的完整系统。技术未突破前仍以小型化分立器件为主,要实现集成化还有一段距离。小型化将会是大部分电子设备的方向,我们已经看到了触屏手机、液晶电视、平板电脑的轻薄化趋势,因此,电感器作为电路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件,轻薄小型、高效集成是必然走向。然而,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以及原材料成本限制下,集成化的实现恐怕还需要一定的时日。

(行业分析)物流快递行业的发展分析

物流快递行业的发展分析 快递行业的发展法则市场空白酝酿新生行业。如果不是六、七十年代,美国货运传递的松散,耽搁了弗雷德·史密斯FredSmith的飞机配件使用,就不会出现纵横于世界上空的白色FedEx;如果不是当时美国海运无法满足往来加州及夏威夷的运输需要,三位美国人Dalsey、Hillblom及Lynn就不会在旧金山市创立驰骋全球的橙黄色DHL,还有略带皇家气质的UPS和绅士的TNT国际快递公司,是这四家国际快递巨头引领了全球快递行业的发展,让远隔万里的商务往来,亲情传递不再是难题。 快递作为市场的产物,一方面,他的发展推动市场的成熟壮大,另一方面,他必然受到市场的制约,如一国的邮政体制和政策,限制着快递业务的范围和模式;进出口贸易的开放和发展程度,限制着快递业务的件量和空间;国家的基础设施,决定着快递传输的时间和运力;以及影响快递业务的成本因素,如国际油价变动等;还有来自快递业务自身的特质影响,即可利用的工作天数,他们直接影响快递业务的盈利水平,所以要想在快递行业中有所作为,势必应遵循快递行业的基本法则,适者发展。 国家邮政体制和政策 邮政世界近年来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变革,通讯和网络技术把这个一直受保护的行业置于与传真、银行自动柜员机和电子邮件进行激烈竞争的环境中,传统邮

政的运作缺乏市场竞争机制,难以对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反应,在与私营公司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为了争夺市场,改善邮政财务状况,各国邮政纷纷建立新的邮政与政府关系,实行企业化运作,据万国邮联的不完全统计,全世界邮政进行企业化改革的已占190个成员国的70%以上。 在德国和荷兰,政府大力支持使本国邮政发展成为全世界通信方面的顶级运行商。政府称’对邮政有利的也就是对国民经济有利的’,鼓励和帮助本国邮政在技术和国际化方面控制局面。芬兰、新西兰和瑞典所采用的以市场为基础的方案是取消邮政垄断,迫使相关运行商去适应竞争的环境。中国邮政作为保证国家政令通达的主要手段,仍属于国家机构,一直受到政策保护,随着中国加入WTO,邮政保护趋向削弱,其中物流业在2005年年底全面向外资开放,就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另外,将在2006年6月提交全国人大审议的《反垄断法》(草案),提出为包括电子商务、商业网点、直销、特许经营等,提供公平竞争的法律环境。但诚然,邮政不会在短期内成为单纯的完全竞争市场,政策垄断还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 加拿大邮政专营权的范围是:寄往加拿大境内的重量不高于500克的信函的收寄、运输和投递服务。邮政普遍服务的业务可以得到其他业务的交叉补贴。除专营业务之外的其他邮政业务已经全部向国内外开放,其中无址广告邮件、报刊发行、物品配送等业务所面临的竞争最为激烈。中国《邮政法》修改稿第七稿第十条规定,“信件的寄递由邮政企业专营;国际信件的速递业务和单件重量在350克以上的国内信件速递业务除外”。这一规定将使中国民营快递公司境遇极

耐克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分析

耐克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分析拥有市场比拥有工厂更为重要,而拥有市场的唯一办法就是拥有占统治地位的品牌。 ————拉里·赖特 全球最大的运动产品制造商Nike最新一季的获利上升10%,超出先前市场的预测,而在大中华市场的营收与获利也都呈现明显成长,未来订单成长率更是全球之冠,显示大中华市场已经成为Nike在海外最重要的营收成长来源,Nike在中国运动产品市场的龙头地位在短期内很难改变。 根据Nike的财报,今年6~8月的全球单季营收达到44.68亿美元,其中大中华市场营收为4.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上升11%,而大中华市场虽然只占整体Nike品牌营收的10.29%,但从今年9月到2011年1月的预计出货总额来看,大中华市场大幅上升25%,位居Nike各销售地区成长率的第1名。 Nike在财报中强调,中国市场无论在短期与长期表现上,都具有强劲的成长潜力,而篮球运动相关的产品销量在中国持续高速成长,Kobe系列产品更在零售市场上持续痛宰对手。 中国市场研究集团总经理Shaun Rein认为,中国与其它新兴市场占据Nike将近65%的海外营收,也是未来5年内最重要的获利增长来源,而且Nike在中国的销售据点已经从原本的上海、北京等地,逐渐深入扩张到东莞、苏州等二、三线城市市场,显示出Nike对中国市场的重视。 据了解,Nike与李宁是目前中国运动产品品牌前两名,但2009年Nike在中国市场的营收成长率只有21%,低于李宁的25.4%,而且Nike在一线市场与高端产品的销售成长已

经出现明显减缓,不得不调整产品策略,宣布在明年将中国的产品价格下调15%、推出平价销售策略,试图打入李宁深耕已久的二、三线市场。 目前Nike球鞋在中国市场的零售价约为每双500~1,000元人民币(下同),但中国本地品牌则相对便宜20%~50%,就算在降价15%之后,Nike在售价上仍然处于劣势。 分析师认为,Nike最大的优势就是品牌形象与极高的品牌忠诚度,这是其它低价产品难以匹敌的地方。 然而,随着中国自主品牌的不断做强做大以及其他国际知名品牌在中国的进驻,使得中 国这个市场的竞争压力日渐增大。而且随着近期耐克自身的一系列负面新闻的影响,势必会 对它的品牌造成一系列不良影响。我们再看到耐克不断成功的同时,也须正视其背后的隐忧。 未来耐克的发展应做好以下几点; (1) 产品市场经营策略以市场营销为核心 市场营销的核心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塑造和强化驰名品牌;第二个方面,随着现代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增加和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因此要注重产品研发,不断的扩大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大科学研发的力度,这也是一个现代企业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第三个方面,市场供过于求的现象日趋突出,使得产品促销具有鲜明个性, 能够传播企业理念的定位策略。 (2) 坚持产品开发与技术创新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只有坚持科技投入,开发出具有自己核心技术的被市场认同的产品,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耐克公司优秀的科技人才不断地为耐克研发出

国际物流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国际物流运输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经贸系08--9 李晓凤 0840331

国际物流运输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国际物流业已成为国际间商业贸易的一种重要实现方式和必要手段,我国作为世界进出口贸易大国,国际物流方面的相关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本文通过对国际物流基本概念和我国国际物流现状的描述,分析了今后我国国际物流发展的趋势。 所谓国际物流,是国内物流的延伸和进一步拓展,是跨越国界的、流通范围扩大了的“物的流通”,是实现货物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间的物理性移动而发生的国际贸易活动。国际物流从本质上看是按照国际分工协作的原则,依照国际惯例,利用国际化的物流网络、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实现货物在国际间的流动和交换,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资源优化配置。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现代国际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国际间贸易实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理念,已经被广泛认为是降低物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方利润源泉的实现方式,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面对着巨大的国际市场,如何充分利用我国现有资源,确定国际物流发展战略和方向,这都对我国国际物流的质量、效益、安全性和经济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一、我国国际物流现状 1、我国国际物流的基本情况 国际物流业发展的环境有所改善。各级政府统筹规划中央政府有关部门包括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交通部、外经贸部等,从不同角度关注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积极研究制定有关政策,并对其统筹规划。在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积极运作和全国标准化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与推动下,设立的全国物流技术标准委员会和全国物流信息标准委员会,及其设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中国编码中心的秘书处,共同启动建立了全国统一的物流标准体系,同时在科技部的领导下,完成了物流标准化课题的重大研究,这是我国物流标准化建设的重大突破,有利于与国际先进的发展水平接轨。 国际物流需求增长迅速。国内外物流发展的经验表明,物流的发展水平与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和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GDP年均增长迅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物流也处于快速增长期,据统计,自1991年至2009年,全社会物流总值年均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大大高于同期GDP的年均增长速度,物流增加值年均增长11%。社会物流总值是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物流服务送达最终用户的全部商品的价值总量,它反映了物流服务的总需求与总供给,物流增加值则是一定时期内以货币表现的物流服务成果,反映了物流的需求水平。由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社会物流总值与物流增加值的增长构成了强大的物流需求市场。

国际快递巨头压力下中国快递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国际快递巨头压力下中国快递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摘要:本文重点探讨了国际快递巨头压力下中国快递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从而揭示中国快递行业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国际快递;快递巨头;仓储成本 随着世界快递巨头涌入中国,中国幼稚的快递业能够还能顺利的成长,成为了我们业内人士应当考虑的主要问题。中国快递企业要想不在世界快递巨头的冲击下消失,就必须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提升其抗风险的能力,提升其业务水准,进而,才能够在庞大的中国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一、中国快递业发展的现状 (1)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目前来看中国快递行业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国家邮政局去年统计的数据表明,全国整体快递企业去年累计完成68亿件货物,同比增长了58%,整体收入累计完成1500亿元,同比增长了45%,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快递行业正处于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随着我国贸易和电子商务的不断推进和发展,预计在未来的几年内,中国快递行业业务数量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2)异地主导,东强西弱。如今在我国快递市场呈现了细分化,其中同城、异地、国际成为了快递市场的三大细分,在这三大细分市场之中,异地所占有的份额最

大,其收入占我国快递总收入的60%以上,业务量占我国快递总业务的70%以上。于此同时,在中国快递业务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明显的地域分化,总体来看,我国快递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相对较弱。(3)电商推动,助力发展。随着世界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以及我国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改变了人们的购物习惯,具不完全统计我国如今的网民总数已经达到了6.3亿,网购使用率高达42%,随着网购业务的发展,快递往往成为了人们和商家首选的一种运输方式,同时,网购用户的多元化需求,也促进了快递业的发展和繁荣。(4)国际快递巨头,增加在我国的部署。在我国本土快递企业发展之前,国际快递巨头企业就已经开始迈向了中国市场,起初这些世界巨头企业都是通过收购在华合作伙伴为名,逐渐占据了中国市场,随着我国反垄断法律的颁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发展过程,但是之后国际快递巨头企业却增加了其品牌维护的投入,高水准的服务和大量资金的优势,依然赢得了不少的中国市场,同时也正逐渐增强其在中国的战略部署。 二、国际快递巨头压力下中国快递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行业盈利能力较低。随着中国快递企业的不断兴起,中国快递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同等服务水平的前提下,迫使大多数企业选择降低价格来增加自身的业务量,这就导致中国本土快递企业的盈利能力与国际快递巨

金融行业市场分析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金融行业市场分析及发展 前景分析报告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2016-2022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市场分析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

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市场中的假象经常误导管理者对行业发展全局的判断和把握。一个全面竞争的时代,不但要了解自己现状,还要了解对手动向,更需要将整个行业系统的运行规律了然于胸。 行业研究报告的构成 一般来说,行业研究报告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五方面:

行业研究的目的及主要任务 行业研究是进行资源整合的前提和基础。 对企业而言,发展战略的制定通常由三部分构成:外部的行业研究、内部的企业资源评估以及基于两者之上的战略制定和设计。 行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面和点的关系,行业的规模和发展趋势决定了企业的成长空间;企业的发展永远必须遵循行业的经营特征和规律。 行业研究的主要任务: 解释行业本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分析影响行业的各种因素以及判断对行业影响的力度 预测并引导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判断行业投资价值 揭示行业投资风险 为投资者提供依据

2016-2022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市场分析及发展前景分 析报告 【出版日期】2015年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格】纸介版:7000元电子版:7200元纸介+电子:7500元 【链接】 报告摘要及目录 报告目录: 第一章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综述 11 第一节互联网金融行业概述 11 一、行业定义 11 二、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11 (一)成本低 11 (二)效率高 12 (三)覆盖广 12 (四)发展快 12 (五)管理弱 12 (六)风险大 12 第二节互联网金融三大核心要素 13 第三节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 13 一、第三方支付 13

国际物流业发展分析报告(doc 13个)3

国外物流市场运作模式及其启示 一、物流服务商的基本类型 1、专门服务提供商(Focused Service Provider) 专门服务提供商提供标准的运输或仓储服务给各个行业的用户,通常以资产为基础。那些没有感到市场压力或没有准备好整合或改变供应链结构的企业可以使用专门服务提供商,以解决功能性问题。 根据其核心业务情况,这类企业主要包括: ●基于仓储服务的服务商(Warehouse-Based),如EXEL、USCO、 TIBBET&BRITTAN● ●基于运输服务的服务商(Carrier-Based),如MAERSK、APL、RYDER● ●基于货运代理的服务商(Brokerage/Forwarder-Based),如BAX、MASA、 AEI、EMERY、SCHENKER● ●●基于包裹递送的服务商(Package Carriers),如UPS、FEDEX、TNT ●基于信息服务的服务商(Information-Based),如ACCENTURE、IBM● 2、解决方案提供商(Solution Deliverer) 解决方案提供商大都由传统的专门服务提供商通过拓展业务范围、增加服务内容而形成,或者是传统的专门服务提供商的无资产运营的一体化物流分支机构,主要通过技术手段为客户提供智能化的运输、分拨和仓储解决方案,通过增加分装、拣选和贴标签等功能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20世纪70年代,这种新型的物流服务形式在美国逐步形成,被称之为第三方物流(3PL),以物流服务的提供方、需求方以及最终客户三方共赢为特征。解决方案提供商以某些行业为专门服务对象,对行业知识有着深入的了解,拥有丰富的行业服务经验。他们可以自己管理一些专门服务提供商,作为解决方案的一部分。 以美国联合包裹公司(UPS)的发展历史为例。公司成立于1907年,初期以公路运输为主,至1975年完成全美国所有地区的陆面运输服务。至1978年,受

国际物流的发展历程与阶段

国际物流的发展历程与阶段 国际物流,就是组织货物在国际间的合理流动,也就是发生在不同国家之间的物流。国际物流的实质是按国际分工协作的原则,依照国际惯例,利用国际化的物流网络、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实现货物在国际间的流动与交换,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资源优化配置。 国际物流的总目标是为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服务,即选择最佳的方式与路径,以最低的费用和最小的风险,保质、保量、适时地将货物从某国的供方运到另一国的需方。国际物流是为跨国经营和对外贸易服务,使各国物流系统相互“接轨”,因而与国内物流系统相比,具有国际性、复杂性和风险性等特点。 国际物流活动随着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的发展而发展。国际物流活动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及历程。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这一阶段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建立了配送中心,广泛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管理,出现了立体无人仓库,一些国家建立了本国的物流标准化体系等等。物流系统的改善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物流活动已经超出了一国范围,但物流国际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 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和国际经济往来的日益扩大,物流国际化趋势开始成为世界性的共同问题。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教授波索克斯认为,进入80年代,美国经济已经失去了兴旺发展的势头,陷入长期倒退的危机之中。因此,必须强调改善国际性物流管理,降低产品成本,并且要改善服务,扩大销售,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得胜利。与此同时,日本正处于成熟的经济发展期,以贸易立国,要实现与其对外贸易相适应的物流国际化,并采取了建立物流信息网络,加强物流全面质量管理等一系列措施,提高物流国际化的效率。这一阶段物流国际化的趋势局限在美、日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这一阶段国际物流的概念和重要性已为各国政府和外贸部门所普遍接受。贸易伙伴遍布全球,必然要求物流国际化,即物流设施国际化、物流技术国际化、物流服务国际化、货物运输国际化、包装国际化和流通加工国际化等等。世界各国广泛开展国际物流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大胆探索。人们已经形成共识:只有广泛开展国际物流合作,才能促进世界经济繁荣,物流无国界 历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间的经济交往才越来越扩展。越来越活

项目的市场前景及市场现状调查分析

项目的市场前景及市场现状分析自助洗车项目的背景和必要性 一、欧美国家及台日韩与国内洗车现状 国外:在欧美西方发达国家中汽车相当普及,1/5,其中轿车高达2亿辆,平均每1. 1人拥有1辆。经统计,洗车店却不到2炼身体方式。 国内:年底,全国共有各类汽车1.6亿多辆,私家车近13均每家洗车店每年要洗2万多辆私家车。传统1亿吨。 以北300万辆。由此可见,中国汽车天洗一次车,1年洗车70-100次车计算,全年我国3万余家,平均下来一家店1年要洗2100辆车,可是很少有洗车店能日洗100辆。所以,自助洗车机应需而生。传统洗车行业与自助洗车机相对比,自助洗车机优势更明显。 传统洗车行业的缺点是: 1、费时,效率低下 2 、堵人,人等车——现代洗车业最真实的洗车工往往一冲了事,不能完全清洁车辆。没有完备的服务是洗车业最常为人诟病的一点。 3、前期投资大、运营成本高、环保测评行业门槛高 从事洗车业大多需要一个店面,而其洗车设备的价格也很高。除此之外还必须雇佣大量员工,否则无法正常运营。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地价超高的情况下,许多投资者无力承担高昂的店铺租金及设备费与人工费。前期投资大,运营成本高,行业设置门槛高——成为限制洗车业发展的三大瓶颈。 4、洗车方式不灵活,客户流失严重

洗车业的方式极不灵活,比如下午刚洗完车,结果晚上下雨了,一身泥泞的车子要想再洗一次,就又要去一趟洗车店,还必须掏同样多的钱,这无疑让许多车主无法接受,直接造成了很多车主宁愿自己用刷子刷一下也不愿再去洗一次,大量的客户因此而流失。 5、洗车不便捷 洗车不便捷—洗车业的又一大弊端。洗车得去4S店或洗车店,这让许多有车一族觉得很不方便,毕竟要开车去,既费时又费油。特别是到4S店清洗,你上班工作没时间,等你下班去4S店也关自家门口就能满足自己洗车愿望。 洗车此,造成了中国洗车市场的巨大空白。 自助洗车项目优势 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 其一、便捷 20—30分钟队。不需再与别人“分享”洗车10, 效率高。自助洗车机的最大优点! IC 自动温控系统 自动管理系统 其四、方式灵活,客户选择余地大 刚美容过的爱车淋雨了?没关系。不必再花大价钱去美容店在做一次。自助洗车机帮你搞定!车子内部有点脏可外部很干净?没关系,不

我国国际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国际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摘要中国加入WTO对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外经贸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融入经济全球化,将是进入中国的企业所需面临的问题。本论文在研究我国国际物流发展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国际物流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国际最新的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国际物流现状问题对策

引言 我国从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在同一年从日本引进物流这一概念。经过很长时间的探索,到了本世纪,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我国的物流业有了飞快的发展。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分成三次飞跃:第一是我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成立,物流基础工作的全面展开;第二次是加入WTO,对我国物流业的全面冲击;第三是“十一五”规划,物流产业地位的全方位确立。观察今天国际物流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那就是席卷世界的经济全球化。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资源配置已从一个工厂、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扩展到整个世界。国际物流通过现代运输手段和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物流效率,在国际贸易和全球资源配置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作为新崛起产业,国际物流正越来越引起人们对它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对我国发展国际物流的必要性、我国国际物流发展现状及趋势以及如何更好的发展我国国际物流来进行分析。

我国国际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发展国际物流是开展国际贸易的必要条件,是国际贸易对物流提出的新的要求,可见其必要性是非常突出的。随着改革开放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我国国际物流业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传统体制的影响,基础设施的不完善,管理技术水平以及服务质量等方面的落后,我国物流业的综合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只有加快国际物流业的发展才能跟上国际贸易发展的步伐,才能适应世界经济竞争发展的需要。 1.国际物流概述 1.1.国际物流的含义 所谓国际物流(International Logistics),主要是指国际贸易物流,也就是说在不同国家之间展开的商务活动中,与商品移动相关的运输、配送、储存、保管、装卸、流通加工及信息管理活动,使商品在国际之间进行合理的流动。具体地说,是指当生产和消费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独立进行时,为了克服生产与消费问的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而进行的物理性移动的一项国际贸易或国际交流活动,从而完成国际商品交易的目的,即卖方交付单证、货物和收取货款,买方接受单证、支付货款和收取货物。 1.2.国际物流的特点 与国内物流相比,国际物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物流环境存在差异。国际物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各国物流环境的差异,尤其是物流软环境的差异。不同国家的不同物流适用法律使国际物流的复杂性远高于一国的国内物流,甚至会阻断国际物流;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会造成国际物流处于不同科技条件的支撑下,甚至有些地区根本无法应用某些技术而迫使国际物流全系统水平的下降;不同国家不同标准也造成国际间“接轨”的困难,因而使国际物流系统难以建立;不同国家的风俗人文也使国际物流受到很大局限。由于物流环境的差异就迫使一个国际物流系统需要在几个不同法律、人文、习俗、语言、科技、设施的环境下运行,无疑会大大增加物流的难度和系统的复杂性。 (2)物流系统的范围广。方才已谈到,物流本身的功能要素、系统与外界的沟通就已是很复杂的,国际物流再在这复杂系统上增加不同国家的要素,这不仅是地域的广阔和空间的广阔,而且所涉及的内外因素更多,所需的时间更长,广阔范围带来的直接后果是难度和复杂性增加,风险增大。 当然,也正是因为如此,国际物流一旦溶入现代化系统技术之后,其效果才比以前更显著。例如,开通某个“大陆桥”之后,国际物流速度会成倍提高,效益显著增加,就说明了这一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