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蜂对蜜蜂的危害性

合集下载

胡蜂应急预案

胡蜂应急预案

胡蜂应急预案
一、胡蜂的危害。

胡蜂是一种具有攻击性的昆虫,当它们感到受到威胁时会发动攻击,其蜇伤会导致疼痛、过敏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对于胡蜂的应急预案十分重要。

二、预防措施。

1. 在户外活动时,尽量避免穿着鲜艳的衣物,因为这会引起胡蜂的攻击。

2. 注意不要靠近胡蜂的巢穴,以免触怒它们。

3. 在野外活动时,携带急救包,并确保包内有抗过敏药物。

三、胡蜂蜇伤的应急处理。

1. 当发现胡蜂蜇伤时,立即离开蜂群所在的区域,避免引起更多的胡蜂攻击。

2. 将被蜇伤的部位用冷水冲洗或敷上冰块,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3. 如果出现过敏反应,立即使用急救包内的抗过敏药物,并立
即就医。

四、胡蜂应急预案。

1. 在户外活动时,应当在固定的地点设置急救箱,并确保箱内
有抗过敏药物。

2. 对于可能出现胡蜂的地方,应当设置标识,提醒人们注意胡
蜂的存在,并避免触碰它们的巢穴。

3. 在发现胡蜂攻击时,应当立即向相关部门报告,并进行紧急
处理。

五、胡蜂的灭除。

1. 如果发现胡蜂的巢穴,应当立即通知专业的灭蜂公司进行处理,切勿私自处理。

2. 在处理胡蜂巢穴时,应当穿着防护服,并确保周围没有其他人员。

3. 处理完胡蜂巢穴后,应当及时清理现场,避免其他胡蜂再次聚集。

总之,对于胡蜂的应急预案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做好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才能有效减少胡蜂蜇伤带来的危害。

蜜蜂的天敌有哪些

蜜蜂的天敌有哪些

蜜蜂的天敌有哪些一、胡蜂。

胡蜂是蜜蜂的捕食性天敌,别称黄蜂、马蜂等,为捕食性蜂类,幼虫以毛毛虫等为主食,成蜂捕食其他小型昆虫,也吃成熟果实或树木的汁液,尤其在夏秋外界食物匮乏时常单独或结队攻击蜂群,一只金环胡蜂在一分钟便可咬死四十只蜜蜂,受攻击的蜂群只能被迫弃巢而逃,而那些来不及逃走的几乎再无生路。

二、蜡螟。

蜡螟是蜜蜂的寄生性天敌,主要以幼虫(巢虫)危害群势较弱的蜂群,在3-4月蜡螟交尾后会潜入蜂箱的缝隙处或箱底蜡屑处产卵,幼虫孵化后会想方设法钻到巢脾上去,进脾后潜伏在巢房的底部蛀食蜡质并将巢脾蛀成隧道状,被害蜂群轻则出现秋衰而影响蜂蜜产量和质量,重者可导致蜂群弃巢逃走而造成损失。

三、蜂螨。

蜂螨是蜜蜂的寄生性天敌,一生均在蜂巢房内繁殖,产卵于未封盖的幼虫房中,繁殖于封盖幼虫房,寄生于幼虫、蛹及成蜂体并吸取血淋巴,受害严重的蜂群各龄期的幼虫或蛹均会出现死亡,巢房封盖不规则,在蜂箱前可见到许多翅不能伸展或残缺不全的幼蜂,工蜂体型变小,雄蜂性功能降低,蜂王寿命缩短。

四、蜻蜓。

蜻蜓是蜜蜂的捕食性天敌,无论成虫还是幼虫均为肉食性,幼虫在水中可以捕食孑孓或其他小型动物,成虫除了能大量捕食蚊子、苍蝇等外,有的还能捕食蝴蝶、飞蛾、蜂类等,对于蜜蜂来说蜻蜓危害最为严重的夏末秋初,尤其是出勤的采集蜂和交尾的处女王此时在穿越密集的“蜻蜓阵”时最容易被蜻蜓捕食。

五、蜘蛛。

蜘蛛是蜜蜂的捕食性天敌,尤其是结网性蜘蛛如园蛛等,结网性蜘蛛能结网捕食昆虫,依靠网上丝的震动和张力确定食物在网上的位置,捕食对象极为丰富,如蚊子、苍蝇、蝶类、蛾类、蜂类等,若有一张巨大的蜘蛛网结在蜂巢附近是极具威胁的,过往蜜蜂稍不留神便会陷入“空中陷阱”而成为蜘蛛的盘中餐。

六、蚂蚁。

蚂蚁是蜜蜂的干扰性天敌,虽然不至于使蜂蜜受到致命性侵害,但蚂蚁会从蜂箱缝隙或巢门进入蜂箱,取食蜂群储备的蜂蜜、花粉等,从而干扰蜂群的正常活动,更麻烦的是一但一只蚂蚁得手便会返回蚁巢召集成群结队的小伙伴前来盗取蜂蜜,对强群来说可能危害并不严重,然而对于弱群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胡蜂的危害与防治

胡蜂的危害与防治

胡蜂的危害与防治
胡蜂是一类营巢的社会性昆虫。

胡蜂(老百姓也叫马蜂、大黄蜂、虎头蜂)属杂食性昆虫,主要捕食其他昆虫,甚至还捕食异种胡蜂。

胡蜂在我国分布很广,有30余种。

它对蜜蜂的危害从盛夏到深秋,特别是进入秋季以后,胡蜂群已发展到了鼎盛,随着自然界的其它昆虫减少,就会出现成群的胡蜂围绕蜂场捕食蜜蜂的现象。

胡蜂危害蜜蜂的防除方法:
1、扑打法:每日早晚人员守卫在蜂场,发现来犯胡蜂立即用拍子打死。

此法在胡蜂危害初期,来犯胡蜂不多时效果明显。

2、诱杀法:使用小口大肚饮料瓶(容积1000ml以上的效果更好)灌入1/4~1/5的发酵蜜糖水挂在蜂场周围约1.5米高处,引诱胡蜂采食蜜糖时溺死在蜜糖水里。

3、捣毁巢穴法:捕捉来犯胡蜂,以细线拴住其腰部,另一头栓一片羽毛,放其归巢,从而跟踪寻找到胡蜂巢,晚上用火烧或投毒的办法将胡蜂全巢捣毁。

4、“毁巢灵”灭胡蜂法:将捕捉的胡蜂胸部背板敷涂上“毁巢灵”药物,再放其带药归巢,污染全巢,毒死同伙。

此法对营巢在人员不易到达地点的胡蜂巢最为有效。

蜜蜂的敌害——胡蜂

蜜蜂的敌害——胡蜂

蜜蜂的敌害——胡蜂胡蜂的生活习性总的来说,胡蜂属于益虫,因它们捕食多种害虫。

防治胡蜂危害,只捕杀蜜蜂周边的胡蜂种群就行了,过度消灭胡蜂会使害虫大爆发,影响农林业的。

胡蜂paper wasp 亦称纸巢黄蜂膜翅目(Hymenoptera)胡蜂科(Vespidae)胡蜂属(Polistes)昆虫的统称。

分布全世界。

令人见而生畏。

长约16公厘,触角、翅和跗节橘黄色;体乌黑发亮,有黄条纹和成对的斑点。

螫人很疼,但毒性不如常见的大胡蜂(大胡蜂属〔Vespa〕)和小胡蜂(小胡蜂属〔Vespula〕)。

蜂窝是纸作的,由蜂王收集的木浆制成。

一个蜂窝内有100个幼虫室,用短柄连接在牢固的悬垂物上。

膜翅目细腰亚目针尾部的1总科,蜂家族的一员。

体壁坚厚,光滑少毛,静止时前翅纵折,具强螫针的蜂类。

本总科昆虫通称胡蜂,俗名黄蜂。

全世界约有1.5万种,已知5000种以上。

中国记载200种。

为捕食性蜂类。

成虫体多呈黑、黄、棕三色相间,或为单一色。

具大小不同的刻点或光滑。

茸毛一般较短。

足较长。

翅发达,飞翔迅速。

静止时前翅纵折,覆盖身体背面。

口器发达,上颚较粗壮。

雄蜂腹部7节,无螫针。

雌蜂腹部6节,末端有由产卵器形成的螫针,上连毒囊,分泌毒液,毒力较强。

蛹为离蛹,黄白色,颜色随龄期而加深。

头、胸、腹分明,主要器官均明显可见。

很多蜾蠃以蛹越冬。

幼虫梭形,白色,无足。

体分13节。

蜾蠃类幼虫在亲代成蜂构筑的封闭巢内,以亲代贮存的被麻醉的其他昆虫为食。

其他类胡蜂的幼虫在巢中由成蜂饲喂嚼烂的其他类昆虫,幼虫食后常分泌一种成蜂喜食的液体。

在幼虫消化道的中肠端部,由围食膜形成一个封闭囊,不与排泄孔相通。

排泄物贮在此囊中,于体内呈游离状。

化蛹以后,此囊干硬变黑,随蜕皮一起脱去。

卵常呈椭圆形,白色,光滑,在每个巢室中有1枚,其基部有一丝质柄固着,直至孵出幼虫。

因此,蜂巢巢口虽然向下,但巢内幼虫并不脱巢落下。

胡蜂是控制松毛虫、棉铃虫等农林虫害的高手胡蜂为有社会性行为的昆虫类群。

胡蜂的危害及防治_周熹

胡蜂的危害及防治_周熹

胡蜂的危害及防治福建省宁化县农业局(365400)周熹夏秋季在山区养蜂,常遇到各种敌害,胡蜂可推为第一大敌害。

笔者曾在本县济村乡长坊村亲眼目睹大胡蜂攻击一中蜂群的状况,5只大胡蜂在中蜂群周围盘旋,寻找攻击目标,时而捕食归巢的工蜂,时而逼近巢门,企图攻入箱内。

而中蜂也群集巢门口,严阵以待,振翅示威抗击。

但胡蜂还是占了上风,它不仅严重扰乱了蜂群正常的采集与育虫,而且该群蜂尸满地,最终被胡蜂攻入而举群逃亡。

因此,山区要发展养蜂,必须加强对胡蜂的防治。

一、胡蜂的种类及危害情况胡蜂属于胡蜂科(V espidae)胡蜂属(Vesp a L in-naeus),种类很多,宁化县常见的有三种:墨胸胡蜂(Vesp a nigr ithor ax Buysson)、金环胡蜂(Vesp a man-dar inia Smith)和黑盾胡蜂(V esp a bicolor Fabr icius),当地人分别俗称油箩蜂、土地蜂和黄蜂。

11黑胸胡蜂:营巢于高大的树干上或树洞里,巢大如竹笼。

蜂体长25毫米左右,头、胸背板黑色,腹部深黑色,间有金黄色的环带。

夏秋,它们常鼓翅悬空守候在蜂箱前方,拦劫采集回巢的蜜蜂,将捕获蜜蜂掳到附近树枝上啮食其蜜囊中的贮蜜,把蜜蜂肌体带回巢哺喂幼虫,甚至还会冲入蜂箱劫食,使蜂群被迫逃亡。

21金环胡蜂:常在土洞或坟穴中营巢,蜂体比墨胸胡蜂肥大,体长30~40毫米,头部棕褐色,中胸背板褐色,腹部棕褐色,并杂有黄色的环带。

此蜂性极凶猛,食量大,上颚发达锐利,能咬开木巢门,大肆地残杀蜜蜂。

它们常结伙攻占蜂群巢门口,连续咬杀守卫蜜蜂数十至数百只,经常咬坏巢门,攻入巢内,洗劫一空。

蜜蜂伤亡惨重,最终弃巢逃亡。

31黑盾胡蜂:喜欢在屋檐下营巢,巢较小,蜂体也较前两种蜂小,体长15~20毫米,几乎全身黄色,腹面尤其黄,中胸背板黑色,腹节间有黑色环节。

它飞行敏捷,能在花间追击蜜蜂,也常在蜂群上空劫杀归巢的采集蜂。

二、胡蜂的主要生活习性胡蜂过着社会性的群居生活。

胡蜂的防治方法

胡蜂的防治方法

蜜蜂杂志(月刊)JOURNAL OF BEE (Monthly )NO.82020Aug.收稿日期:2020-06-15基金项目:重庆市技术创新与应用示范(cstc2019jscx-lyjsAX0006,cstc2018jscx-msyb0279),国家现代农业(蜜蜂)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44-SYZ14)摘要:胡蜂是山地中蜂的主要敌害之一,对蜜蜂的危害主要表现为捕食蜜蜂成虫和幼虫,严重者造成全群毁灭或飞逃。

为减少胡蜂对蜂群的危害,概述了胡蜂的生物学特性、对蜂群的危害及胡蜂的防治方法,以期对养蜂生产进行指导。

关键词:胡蜂;蜜蜂;危害;防治方法中图分类号:S89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139(2020)08-0016-021胡蜂的生物学特性胡蜂俗称大黄蜂,属膜翅目昆虫,是养蜂业最主要的敌害之一,在世界上分布广泛。

胡蜂有14个种和19个变种。

依品种不同身体长度为20~40mm 。

在我国南方山区,自然界中野生的胡蜂因气温的差别一年中可繁殖4~6代,春、夏、秋三季繁殖,冬季多为越冬状态。

胡蜂的营巢因属种不同而有差异。

它们分别选择在适宜的大树枝杆上、树洞、岩洞、土洞里筑巢。

如墨胸胡蜂、黑盾胡蜂、黑尾胡蜂是在树干上筑巢;金环胡蜂则在土洞里筑巢。

胡蜂巢大的直径达60cm 。

胡蜂同蜜蜂类似,大部分营社会性群居生活,多营巢于树洞、树枝及屋檐下。

一群胡蜂有蜂王、工蜂和雄蜂,可多只蜂王同巢共存。

胡蜂蜂王在秋季交尾受精后进入越冬期,第二年3~4月开始觅食、营巢和产卵。

胡蜂蜂王寿命1年以上。

雄性胡蜂多出现在当年最后一代,与新蜂王交配后很快死亡。

胡蜂通常在气温达到12~13℃时开始出巢活动,16~18℃时筑巢,秋后气温降至6~10℃时越冬。

胡蜂一般在早晚、阴天或雨后活动,在春季中午气温高时活动最勤,而在夏季中午炎热,常暂停活动,晚间归巢停止活动。

胡蜂属杂食性昆虫,主要以肉食性为主。

喜食甜性物质,成虫会采食花蜜。

胡蜂的危害和生物学特性

胡蜂的危害和生物学特性

胡蜂的危害和生物学特性胡蜂是蜜蜂的重要敌害,特别是在山区、丘陵地区养蜂,外勤蜂常遭受胡蜂为害,受胡蜂为害严重的蜂群弃巢飞逃。

在我国农区胡蜂约有l00多种,为害蜜蜂的胡蜂主要有大胡蜂、小胡蜂、蜂狼、金环胡蜂、墨胸胡蜂和黄蜂。

危害情况大胡蜂体大而凶猛,危害蜜蜂的时间集中在8—10月,在蜜粉源缺乏时,大胡蜂除在空中追逐捕食蜜蜂外,还在蜂场巢门前等候,捕食进出的工蜂,并将嚼碎的蜂尸残渣弃置于巢门处。

群势较弱的蜂群,巢门较大时,胡蜂可成批攻入,蜂群被迫弃巢迁逃或被毁灭。

小胡蜂体小,行动敏捷,捕捉蜜蜂较大胡蜂灵巧。

小胡蜂攻击巢门口的工蜂时,以俯冲形式捕捉,守卫工蜂摆尾发出信号,招引大批工蜂涌出,聚集巢门前,严阵以待。

小胡蜂由于行动敏捷,捕捉1个工蜂后即飞往树枝上,吃后又飞回继续攻击。

因此,在巢门外守卫的工蜂没有能力对其群起而攻之,只有当个别小胡蜂钻入蜂群内或落入巢脾上时,大量蜜蜂包围胡蜂螯咬致死。

小胡蜂直接捕食的蜜蜂数量虽然不多,但由于干扰破坏蜂群的正常采集活动,给养蜂生产造成一定损失。

生物学特性胡蜂与蜜蜂都是营群居性生活的社会性昆虫,群体由蜂王、工蜂和雄蜂组成,与蜜蜂不同之处是一群胡蜂中多只蜂王可同巢。

据39蜂疗网调查胡蜂在秋季交尾受精后便进入越冬期,翌年3—4月开始产卵繁殖。

1.蜂王越冬后的蜂王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和补充营养后,各自寻找避风向阳的场所营巢,边筑巢边产卵,一般产20粒卵,当第一代工蜂羽化并参加内外勤活动后,蜂王产下第二代卵,一般产95—150粒卵。

胡蜂蜂王卵巢管仅有12—16条,是意大利蜂蜂王的4%,可是胡蜂蜂玉可多王同巢,弥补了产卵量少的缺陷。

2.雄蜂是由第三代工蜂中未经交尾受精的工蜂产的卵发育而成。

它们可与同巢或异巢的工蜂交尾,交尾后不久死亡。

雄蜂最多时,可占工蜂总数的20%。

3.工蜂从事饲喂、清巢、保温、筑巢、捕猎食物、采集、彻敌和护巢等活动。

工蜂有卵巢管10—12条,发育较均匀。

工蜂性情凶狠,螯针明显,排毒量大.攻击力强。

防金环胡蜂危害中蜂巢门的应用

防金环胡蜂危害中蜂巢门的应用

26APICULTURE OF CHINA防金环胡蜂危害中蜂巢门的应用杨敬 易正花 潘明兴 潘成文│文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都匀558022危害蜜蜂的胡蜂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主要有墨胸胡蜂、黑盾胡锋等飞行灵活的中等体型胡蜂,这类胡蜂由于体型小,容易被蜜蜂群体抱团包围捂热至死,因此不敢停落于蜂箱巢门口与蜜蜂正面冲突,主要在蜂箱巢门前0.2~0.3m 蜜蜂飞行路线上悬停飞行,拦截回巢蜜蜂叼住飞到附近肢解吃掉蜜囊。

第二类为黑尾胡蜂、金环胡蜂等大体型胡蜂,其中危害为严重的是金环胡蜂。

这类胡蜂体型硕大笨重,战斗力强悍,一旦发现蜂箱则爬行于蜂箱巢门口寻找进入蜂箱的通道,常在巢门口大肆残杀出勤蜂甚至咬坏巢门攻入巢内,大肆啃咬导致蜜蜂伤亡惨重,最终弃巢逃亡[1]。

据福建农学院蜂学系王建鼎[2]等初步统计福建省夏、秋季节由于胡蜂的捕杀,通常损失外勤蜂 20%~30%,严重的山区养蜂场可达50%以上,更甚者全场受害,滴蜜无收,给中蜂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国内外广大养蜂者都渴求根除胡蜂危害的好办法,在中蜂养殖过程中人们致力于研究金环胡蜂的防治。

传统的防治方法主要为人工扑打、放蜂标跟踪或放毒毒杀等方式剿灭金环胡蜂,耗费大量的人力与时间,同时给环境带来污染,不利于生态食物链的平衡。

本文将以金环胡蜂为例阐述一种无害的防大型胡蜂的巢门设计与应用,解决中蜂养殖胡蜂危害的同时保护金环胡蜂,让其为森林和农作物虫害防治及医药研究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防金环胡蜂危害巢门应用目的与意义1.金环胡蜂的生物学特性、在生物链的价值及对蜜蜂的危害(1)金环胡蜂的生物学特性金环胡蜂(学名:Vespa manderinia )俗称大虎头蜂、地雷子等,为母系社会性群居昆虫,常在土洞、树洞或坟穴中营巢,一个蜂群有1只专职产卵的蜂王和其后代一起生活,成虫体长30~40mm,头部棕褐色,中胸背板褐色,腹部棕褐色,并杂有黄色的环带。

此蜂性情极为凶猛,食量大,成虫喜食蜂蜜,熟透的梨、苹果等多汁水果汁液和树汁,在繁殖季节大量捕杀昆虫、啃食新鲜动物尸体等嚼烂哺育幼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蜂对蜜蜂的危害性
胡蜂,俗称大黄蜂,属胡蜂科(Vespidae)。

胡蜂的种类与特征:
1.金环胡蜂:成虫雌蜂体长30~40毫米。

头部橘黄色至褐色,中胸背板黑褐色,腹部背腹板呈褐色与褐色相间。

上颚近三角形,橘黄色.端部处呈黑色。

雄蜂体长约34毫米,体呈褐色,常有褐色斑。

2.墨胸胡蜂:成虫雌蜂体长约20毫米.头部呈棕色,胸部均呈黑色,翅呈棕色.腹部1~3节背板均为黑色,5、6节背板均呈暗棕色,上额红棕色,端部齿呈黑包雄蜂较小、。

3.黑盾胡蜂:成虫雌蜂体长约2l毫米。

头部呈鲜黄色,中胸背板呈黄色,翅为褐色,腹部背腹板呈黄色,并在其二侧均有一个褐色小班。

上颚鲜黄色雄蜂体长24毫米,唇基部具有不明显突起的两个齿。

4.基胡蜂:成虫雌蜂体长19~27毫米。

头部浅褐色。

中胸背板黑色,小盾片褐色。

腹部除第二节黄色外,其余均为黑色。

上颚黑褐色,端部4个齿。

5.黑尾胡蜂:成虫雌蜂体长24~36毫米。

头部橘黄色。

前胸与中胸持板均呈黑色,小盾片浅褐色。

腹部第1、2节背板褐黄、第3至6节背腹板呈黑色。

上额褐色,粗壮近三角形,端部齿黑色。

6.黄腰胡蜂:成虫雄蜂体长20~25毫米。

头部深褐色。

中胸背板黑色,小盾片深褐色。

腹部除第1、2节背板黄色外,第3至6节背腹板均为黑色。

上颚黑褐色。

雄蜂体长25毫米。

头胸黑褐色。

据39蜂疗网调查发现胡蜂不仅是我国蜜蜂的大敌害,也是世界养蜂业最主要敌害之一。

胡蜂在我国南方各省为夏、秋季蜜蜂的凶恶敌害。

沿海地区8~9月危害严重,山区在9~l0月最为猖獗。

常年蜜蜂经越夏度秋,损失外勤蜂达20%~30%,严重年景,倾场受害,蜜蜂举群逃亡。

早在罗马时期,人们就描述过胡蜂捕杀蜜蜂。

胡蜂体大凶猛,可随意在野外或蜂巢前袭击蜜蜂。

在某些情况下,胡蜂还可进入蜂箱,危害蜜蜂的幼虫和蛹。

在捕食中,胡蜂只取食蜜蜂的胸部,咬掉其头部和腹部,带着蜜蜂的胸躯飞回自己蜂巢,用以哺育幼虫。

据李铁生在《中国农区胡蜂》中记载,胡蜂属有14种和19个变种。

在我国福建,捕杀蜜蜂的胡蜂主要有6~8种。

常见的有金环胡蜂Vespa mandarinia Smith),分布于中国、日本、法国和东南亚地区。

黑盾胡蜂(VespabicolorFabricius),分布于中国、越南、印度和法国。

墨胸胡蜂(Vespa velutina nigrithorax Buysson),分布于中国、印度、锡金、印度尼西亚。

基胡蜂(Vespa basalis Smitb),分布于中国和东南亚各国,黑尾胡蜂(Vespa ducalis Smith),分布于中国、法国、日本、印度和尼泊尔,黄腰胡蜂(Vespa affinis L.),分布于中国与东南亚各国。

其中以前三种捕杀蜜蜂最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