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黄海海战知识点(2018版)
黄海海战

吃一堑
在历时近5小时的黄海海战中,日军指挥处置有方,战术运用得当,充分发挥 了第一游击队航速高和舰炮射速快的优势,运用灵活的战术,始终掌握了战 场主动权,损失较少,只有5艘战舰受伤,伤亡仅290人。 北洋舰队的战场指挥严重失误,丁汝昌采取了极其不利于发挥机动与火力优 势的阵法与战法,且交战不久即失去了对全舰队的统一战场指挥,加之弹药 不充足,因此舰队损失重大。 联合舰队采用单纵阵有良好协调性。 北洋海军各舰舰首向敌,因对准不同的军舰,出现阵形紊乱导致各自为战的 局面。 各国海军得出结论,海战中最重要的是阵型的整齐与协调;纵阵比横阵更适 合发扬火力。
2013-8-26
长一智
2013-8-26
北洋水师主要将领有: 丁汝昌 -- 水师提督 (自尽) 刘步蟾 -- 右翼总兵,定远号管带 (自尽) 林泰曾 -- 左翼总兵,镇远号管带 (自尽) 邓世昌 -- 中军中副将,致远号管带 (战死) 叶祖圭 -- 中军右副将,靖远号管带 (战死) 方伯谦 -- 中军左副将,济远号管带 (处死) 林永升 -- 左翼左营副将,经远号管带 (战死) 邱宝仁 -- 右翼左营副将,来远号管带 (革职) 黄建勋 -- 左翼右营副将,超远号管带 (战死) 林履中 -- 右翼右营副将,杨威号管带 (战死) 杨用霖 -- 左翼中营游击,原镇远号帮带,林泰曾自尽后接任管带 (自尽)
2013-8-26
第三阶段 战争结束
定远、镇远虽被敌舰五艘团团包围,并无惧色,它们“誓死抵御,不稍退 避”。定远舰管带刘步蟾表现尤为出色,“作战果敢,指挥灵活。行船时刻 变换,敌炮不能取准”。 镇远管带林泰曾、大副杨用霖指挥镇远舰“奋击突进,操纵自在”,始终与 定远保持着互相依恃的犄角骈列阵形,与敌军五舰周旋,在林泰曾、杨用霖 指挥下,镇远“开炮极为灵捷,标下各弁兵亦皆恪遵号令,虽日弹所至,火 势东奔西窜,而施救得力,据在镇远参加战斗的美人马吉芬记载:镇远“十 二吋巨炮炮手某,正于瞄准之际,忽来敌弹一发,炮手头颅,逐为之掠夺爆 碎,头骨片片飞扬,波及附近炮员,而(其他)炮手等毫无惊惧,即将炮手尸 体移开,另以一人处补照准,赓续射击。镇远炮术长幼弟某,来舰访兄,因 战机迫切,未即离舰,遂应兄劝,配备于露炮塔上服务,热心勇猛,毫无惧 色。战斗中,炮术长身负重伤,扶入舱中,弟向乃兄略事安慰,仍归原处服 务。是役,该炮塔人员,除乃弟外,无不伤亡”。就这样,定远、镇远在敌 强我弱的极困难条件下,继续“与倭各舰相搏,历一时许,巨炮均经受伤。 定远只有三炮,镇远只有两炮,尚能施放”。同时“火焚数次”,但广大爱 国官兵一面救火,一面抵敌,始终不懈。
江苏专用2018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二近代第5讲西方列强入侵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课件人民版

知识点一
1.背景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资本主义
(1)国际原料产地。 (2)国内: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 国力渐衰 , 清 王 朝 腐 朽落后,内部危机严重。 2.概况:主要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结果 (1)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 南京条约 》 (1842 年 ) , 中国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江苏卷五年命题统计┃
考点范围 两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与 八国联军侵华 考查角度 (2014· 江苏单科,5)鸦片战争的背景和结果 (2015· 江苏单科,22)甲午战争的过程、结果和影响 (2016· 江苏单科,6)《天朝田亩制度》体现的思想独特性 (2015· 江苏单科,6)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及其原因 (2012· 江苏单科,6)辛亥革命的影响 (2015· 江苏单科,9)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及其影响 题型与分值 选择题,3分 非选择题,13 分 选择题,3分 选择题,3分 选择题,3分 选择题,3分
选择题,3分
第5讲 西方列强入侵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 斗争
江苏考试说明 1. 两次鸦片战争: (1) 鸦片战争与中英《南
京条约》; (2) 第二次鸦片战争。 2. 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 军侵华:(1)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2)台湾人民反 割台斗争;(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撤废之日,我国国权,亦永无恢复之 时矣。 史料三 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其意义日减,鸦片战 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
使命。中国的近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1.史料一信息“机会”与“强迫中国接受”说明禁烟运动并不是 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反映了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目 的在于打开中国市场。 2.史料二信息“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撤废之日”,反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讲义

日军占领平壤。
黄海 战役
平壤 战役
丰岛 海战
黄海战役(中国丧失黄海制海权)
时间:1894年9月17日
作战双方:北洋舰队—— 联合舰队
中国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 结果:李鸿章命令北洋舰队躲入威 海卫港内,不许巡海迎敌。 日本取得黄海海域制海权。
辽东 战役
黄海 战役
2.指图讲述战争的主要过程
丰岛 海战
丰岛海战(甲午战争爆发的标志性事件)
1894年7月25日,日本舰队在牙山口外丰岛海 面袭击中国的军舰“济远”、“广乙”和运 兵船“高升”号等,不宣而战。
“济远”号
“广乙”号
平壤 战役
第 一 阶 段
丰岛 海战
时间:1894年7月-9月
平壤战 清军战略:“先定守局,再图进取” 役(战火
B、②③④
5、《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 阶段,是因为( ) A、反映了帝国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和分割世界的要求 B、意味着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 C、表明清政府已经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表明中国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完全形成
6、《马关条约》签订后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其实质是( )
)
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 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影响深远。
4、甲午中日战争所产生的影响和后果有(
①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③加速了民主革命的进程 A、①②③
)
②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钓野心
④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形式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018年高考中国近代史讲解提纲

反映帝国主义资本输出愿望的是() 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是()
返回
(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侵华背景
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②资本输出即对外投资达到空前规模 允许日本在口岸投资设厂 ③列强对外侵略形成瓜分世界趋势 列强在华抢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甲午战争 ④西方国家通过武力战争胁迫它国满 足通商投资需求 三国干涉还辽和日俄战争 ⑤日俄资本主义改革与展开远东争夺
台独派认为中国语言所传承的文化是保守 的、腐朽的,而日本人带进来现代文化,所以 学习日语是让台湾现代化,便感谢日本人在台 湾推行的国语教育。本来日本据台初期在台北 芝山岩开办“国语传习所”,当时台湾人还有 反日情绪,有六个教日语的日本人被杀掉,后 来日本给他们建了纪念碑。光复以后,那个碑 被毁掉,但这几年居然被台北市政府恢复起来 了。这几年台湾一直在强化怀念日据时代,马 英九还带头纪念为了增加台湾农业生产以贡献 日本的嘉南大圳和乌山头水库设计建造者八田 与一。这是“自我皇民化”,比日本殖民者在 二战期间推行的皇民化更有效。
例8.近代中国小说《侠客谈》,书 中主人公便夫子自道:“余入商界四年, 余所得实不鲜。商之勤勉胜士,商之活 动胜士,商之言行相近胜士,商之取财 胜士,余所去士而投商者为此也。” 根 据小说人物语言描写,可以断定小说创 作的社会背景应该是
甲午中日战争
二、关于战争背景
(一)关于列强在华经济形势的侵略
①开放沿海沿江口岸 ①洋货涌入 商品输出 ③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农产品 (纳入市场) ④非法开办工厂 ⑤西方国家狼狈为奸 ①深入富庶地区河港 资本输出 ②纷纷修建铁路 ③掠夺矿产资源和劳动力 (最终形成) ④合法投资设厂 ⑤西方国家瓜分+冲突+矛盾
2、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①各阶层的救亡运动 (1)政治方面 ②清政府的自救运动 ③台湾人民反割台运动 ①清政府放宽设厂限制 ②清政府由抑商到鼓励 (2)经济方面 ③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 ④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军事方面 湘军淮军衰落到北洋军崛起 (4)国际关系干涉还辽
2018近代史纲要考题

2018近代史纲要考题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单项选择题l.在封建社会,中国封建政府实行的阻碍商品经济发展的政策是(C)A.闭关锁国B.高利贷C.重农抑商D.重商抑农2.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A)A.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C.国家统一和各民族经济文化紧密联系D.结构稳定、延续,发展缓慢、迟滞3.中国封建社会宗法等级制度的核心是(C)A.夫权B.父权C.宗族家长制D.君权4.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的核心是(D)A.法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儒家思想5.1842年,中英间签署的关于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的条约是(B)C.《虎门条约》D.《黄埔条约》6.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之后,其对中国殖民剥削的主要形式是(B)A.商品输出B.资本输出C.垄断商品倾销市场D.掠夺廉价劳动力7.在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是(A) A.封建自然经济B.产品经济C.商品经济D.市场经济8.在中国近代史上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是(B)A.严复B.魏源C.林则徐D.龚自珍9.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B)A.虎门销烟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C.大沽口阻击战D.太平天国农民战争10.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条约是(C)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天津条约》D.《辛丑条约》11.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的不平等条约是(C)C.《南京条约》D.《辛且条约》12.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注意世界形势,向西方学习,纷纷翻译外国报刊、书籍,其中叙述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的专著是(A)A.《四洲志》B.《地理大全》C.《康孝酋纪行》D.《瀛环志略》13.1860年洗劫和烧毁圆明园的侵略军是(C)A.日本侵略军B.英国侵略军C.英法联军D.八国联军14.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的管带邓世昌所指挥的军舰是(C)A.定远号B.镇远号C.致远号D.经远号15.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其中以长江流域为其势力范围的国家是(A)A.英国B.法国C.美国D.俄国16.在中国近代史上规定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工厂的条约是(D)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天津条约》D.《马关条约》17.在中国近代史上最先规定关税制的不平等条约是(A)A.《南京条约》B.《望厦条约》C.《天津条约》D.《黄埔条约》18.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使馆区和北京至大沽、山海关一线“留兵驻守”的条约是(D)A.《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天津条约》D.《辛丑条约》19.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基本形成的是(D)A.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B.中法战争和中法《天津条约》的签订C.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20.清政府与美国侵略者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C)A.《黄埔条约》B.《广州条约》C.《望厦条约》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21.1895年,中日间签订的中国割让台湾及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的条约是(D)A.《辛丑条约》B.《北京条约》C.《天津条约》D《马关条约》22.从中国攫取了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获利最大的国家是(C)A.英国B.法国C.俄国D.日本23.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A)A.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B.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C.中国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24.在1885年中法战争中,取得镇南关大捷的清朝将领是(B)A.刘铭传B.冯子材C.关天培D.邓世昌25.下列哪个国家掌握中国海关管理权长达40余年(A)A.英国B.美国C.法国D.德国26.西方侵略者在中国建立的第一个租界是在(B)A.广州B.上海C.南京D.天津27.近代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B)A.日本B.美国C.德国D.英国28.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B)A.魏源B.林则徐C.严复D.康有为29.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是(A)A.要把中国变成自己的殖民地B.要把中国变成自己的半殖民地C.为了传播文明D.为了使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30.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标志是(A)A.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文艺复兴运动C.法国大革命D.美国独立革命3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A)A.军事侵略B.政治控制C.经济掠夺D.文化渗透32.制造旅顺大屠杀的国家是(C)A.英国B.俄国C.日本D.美国33.提出振兴中华口号的是(C)A.康有为B.严复C.孙中山D.梁启超34.中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C)A.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B.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C.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D.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35.1887年,葡萄牙胁迫清政府签订的允许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的条约是(A)A.《中葡友好通商条约》B.《五口通商条约》C.《望厦条约》D.《黄埔条约》36.1894年11月,日军制造的连续4天大屠杀,造成2万中国居民死亡的惨案是(A)A.旅顺大屠杀惨案B.江东六一十四屯惨案C.火烧圆明园D.庄王府杀害义和团团民惨案37.1900年,俄国军队侵入中国东北制造的惨案是(B)A.旅顺大屠杀惨案B.江东六十四屯惨案C.火烧圆明园D.庄王府杀害义和团团民惨案38.1899年,因列强不满山东巡抚镇压义和团不力,清政府另派去进行镇压的官员是(D)A.曾国藩B.李鸿章C.毓贤D.袁世凯39.1860年,《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是(B)A.南京B.天津C.汉口D.镇江40.1860年,《北京条约》开放的陆路商埠是(A)A.伊犁和喀什噶尔B.淡水和琼州C.汉口和九江D镇江和南京41.1841年战死虎门的广东水师提督是(D)A.陈化成B.海龄C.左宝贵D.关天培42.1842年,在镇江战场战死的满族副都统是(D)A.乐善B史荣椿C.毓贤D.海龄(二)多项选择题1.在中国封建社会,经济上的主要特征是(ABCD)A.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B.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是基本经济结构C.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常常结合在一起D.无地或少地的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交纳高额地租2.中国封建社会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突出的是(ABC)A.君权B.父权C.夫权D.子权3.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定,中国以下主权开始受到破坏(ABCD)A.领土主权B.领海主权C.司法主权D.关税主权4.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纷纷划分势力范围,其中有(ABCD)A.山东成为德国的势力范围B.长江流域成为英国的势力范围C.福建成为日本的势力范围D.滇、粤、桂成为法国的势力范围5.鸦片战争后,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有(ABC)A.林则徐组织编译《四洲志》B.魏源提出“师夷长技”的思想C.郑观应提出“商战”、设立议院,实行“君民共主”等主张D.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6.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是(BD)A.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出现财政危机B.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C.中国人的身体和精神遭到前所未有的毒害D.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7.随着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出现了新兴阶级,它们是(CD)A.地主阶级B.农民阶级C.工人阶级D.资产阶级8.近代中国社会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AC)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B.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D.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9.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的两大历史任务是(AD)A.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B.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C.反抗封建主义的压迫D.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10.19世纪40年代,西方殖民者通过哪些手段,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BCD)A.军事侵略B.政治控制C.经济掠夺D.文化渗透11.19世纪五六十年代,沙皇俄国通过一系列条约侵吞我国领土144万多平方公里,这些条约是(ABC)A.《中俄瑷珲条约》B.《中俄北京条约》C.《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D.《改订伊犁条约》12.甲午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开始以资本输出为主,资本输出的主要方式有(ABCD)A.在中国投资开设工厂B.在中国增设银行C.投资修筑铁路,控制交通事业D.夺取矿权13.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赤裸裸的文化侵略,主要表现在(ABCD)A.建立教堂,派遣大批传教士到中国传教B.包庇教徒不法行为,强迫中国教民抛弃传统礼俗C.创办中外文报刊,为帝国主义侵略进行辩护D.宣扬“种族优劣论”,制造侵略有理的舆论14.近代中国资产阶级(BD)A.是在手工业工场比较发达的基础上,由手工业工场主和包买商转化而来B.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影响和刺激下,主要由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和官僚投资新式企业转化而来C.是近代中国社会先进的革命的阶级D.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15.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经济上具有以下特点(AC)A.帝国主义势力控制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B.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被消灭C.中国经济发展极不平衡D.新兴的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并在中国经济中具有显然的优势16.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政治上具有以下特点(ABCD)A.帝国主义势力逐渐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B.中国封建势力成为帝国主义压迫和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C.中国虽然维持着独立国家和政府的名义,但是在实际上已经丧失大部分主权D.中国处于各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17.1840年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是(ABCD)A.割让香港岛B.赔款2100万银元C.开放五口通商D.协定关税18.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获得了在中国建立租界的特权,租界的设立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及领土完整。
高考历史必修一第4单元总结

高考历史必修一第4单元总结用一个大圆圈所学到的知识,但是圆圈之外是那末多的空缺,对我来说就意味着无知。
因而可知,我感到不懂的地方还大得很呢。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历史必修一第4单元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历史必修一第4单元1第10课鸦片战争一、鸦片战争(1840-1842)1、爆发的原因:根本原因:为了开拓中国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直接原因:虎门销烟(1839年林则徐)2、经过:1840-18423、结果:1842年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内容:a割香港岛 c.赔款2100万银元b.五口通商(广厦福宁上) d.协定关税(ps:b、d反映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南京条约附件: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租赁土地房屋。
4、影响: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a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经济关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社会矛盾:由单一的阶级矛盾向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转变;d.革命任务:由反封建变为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任务;e.思想文化:由闭关自守盲目自大,转变为开始向西方学习。
)5.中国战败的原因①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专制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②客观: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③主观:清王朝腐朽落后,军备废弛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58-1860) 英法火烧圆明园1.原因: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直接原因:修约要求被拒。
2.结果:1858年《天津条约》:①十口通商;②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③允许外国商人到中国内地经商,游历和传教;④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1860年《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ps:各条约详细内容看课本+美俄趁火打劫)3、影响:①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4.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重视科技创新发展生产力;要有忧患意识,与时俱进的精神高考历史必修一第4单元2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一:运动过程(1851-1864)1.开始标志:1851金田起义。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231

(三)如果日本海军在海上战场失败,制海权落 入中国海军之手,日军则全部撤回本土设防,准备 全力抵御中国军队对日本的进攻行动。
日本大本营认为,“中国有优势的海军”, 因此,陆军主力在直隶平原“决战的结局首 先要取决于海战的胜败”,即取决于日本海 军能否首先在海上战场歼灭中国海军主力, 掌握渤海与黄海的制海权,从而保证安全输 送其陆军主力在渤海湾内登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爱国主义。 2增强海洋意识。 3立志自立自强、勤奋进取。
日本大本营的作战计划:
(一)如果日本海军在海战中获胜并掌握了预定 海区的制海权,则立即输送其陆军主力兵团进入渤 海湾登陆,在直隶平原与中国军队决战;
(二)如果海战平分秋色,日本海军不能掌握制 海权,则整个亚太地区的地缘环境中,战 略价值非常突出,台湾海峡有东方的直布罗 陀之称,北有琉球群岛,可通往日本,起着 联系日本本土的作用,南有巴士海峡,与菲 律宾隔海相望,是极为重要的国际航道。从 地缘政治上看,台湾是辐射亚洲特别是东亚 地区最为理想的战略支点。1994年,时任美 国海军部部长的詹姆斯.福雷斯特尔就曾说过: 台湾是未来太平洋最关键之处,谁控制了台 湾,谁就控制了亚洲大陆整个沿海。
黄海海战与反割台斗争
衡水二中 刘鑫
学海导航
【知识与能力】 1 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典型事迹:黄 海
海战和反割台斗争; 2 概括斗争分为政府官兵抵抗和人民自发两类; 3 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 角色扮演:切身体会爱国官兵的爱国精神。 2 归纳组织:锻炼语言组织能力。 3 对比分析:总结出海战失败原因。
高中历史必修课第五分册备课笔记6课 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讨论:你如何理解《马关条约条约》(1895.4)
1、时间、地点、人物:1895.4;李鸿章与伊藤博文;马关 2、内容 (1)朝鲜主权:承认日本控制朝鲜 (2)领土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3)赔款:白银2亿两 (4)通商口岸: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5)设厂权:通商口岸设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 3、国际反应:三国干涉还辽(德、法、俄) 4、影响 (1)造成巨大灾难,加深半殖民地化程度,阻碍中国现代化进程 (2)战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第6课 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1894—1895)
一、黄海海战
1、甲午战争的原因 (1)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力增强(根本原因) (2)朝鲜“东学党”起义(直接原因) 2、甲午战争的过程(战役) (1)丰岛、牙山之战(1894.7) (2)平壤之战(1894.9) (3)黄海海战(1894.9) (4)辽东半岛之战(1894.10) (5)威海卫之战(1895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黄海海战知识点(2018版)
什么是黄海海战
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
部海域进行的战役规模的海战。
亦称中日甲午海战、大东沟海战。
黄海海战的意义是什么
没有任何积极的意义,失败告终,严禁出港作战,最后导致全军覆没。
标志着的失败。
如果有什么积极意义的话就是的勇敢作战精神,但是领导无能。
上层昏庸导致了在战舰占有优势的情况下被日本击败。
性质就是反帝反侵略的战斗。
日本当时经过已经算资本主义国家了。
中曰甲午战争有什么历史意义
甲午战争失败标志着清朝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
的失败,取得的近代化成果化为乌有,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
割地赔款,主权沦丧,便利列强对出资本,掀起瓜分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
甲午战争直接导致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自发反抗侵略的斗争高涨,如义和团运动。
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
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而日本称日清战争,西方国家称第一次中日战争。
黄海海战中国为何失败
一是指挥失当。
二是有的将领贪生怕死,临阵脱逃。
三是炮弹不足,质量不好。
四是军事技术水平低下。
1、若建立邓世昌纪念馆而收集文物,准备打捞“致远舰”,你认为应该到哪里打捞(D)
A、丰岛海域
B、威海卫海域
C、旅顺海域
D、大东沟海域
2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B)
①左宗棠收复x疆
②邓世昌抗击日军
③林则徐虎门销烟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①③②
3、“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这幅挽联哀悼的是黄海大战中牺牲的民族英雄(B)
A、林则徐
B、邓世昌
C、岳飞
D、关天培
4、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不平等条约是(C)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5、1895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
”该对联反映了哪个条约签订后的情形(C)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中日《马关条约》是继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来,对中国造成最严重危害的不平等条约之一。
前者内容与后者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允许列强在中国(D)
A、开埠通商
B、索取赔款
C、割占土地
D、开办工厂
7、全国人大十届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有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台湾爱国诗人丘逢甲的诗句:“春悉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诗中的“往事”和“割台湾”与哪一条约有关(C)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近代中国被迫与列强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其中19世纪90年代与19世纪40年代的不平等条约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D)
A、割占中国领土的面积扩大
B、开放的通商口岸深入内地
C、索取中国赔款的数额加大
D、列强获得对华资本输出的特权
9、老王一家人在1890年为了谋求生路到重庆做生意,8年后他们会遇到下列那种情况(D)
A、老大听人议论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的事情
B、老王在《申报》上看到太平军痛打华尔的一则消息
C、老二从西部回来告诉家人俄国侵占中国西北部7
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
D、老三在一家本工厂打工
10、以下事件和1895年《马关条约》有因果关系的是(C)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北伐战争
11、康有为在诗中写道:“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锚轩(古代使臣乘坐的一利轻车)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
”该诗中的“议和”与下列哪一条约的签订有关(C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2、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唯一提到的一个中国人是工茂荫(清朝户部侍郎),他币制改革在1854年受到申斥。
这件事的背景不可能是(A)
①马克思理论传入中国,促使币制改革
②鸦片大量倾销,导致白银外流
③镇压农民起义,军费开支浩大
④通商口岸日本开设工厂,政府收入锐减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3、《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该条约中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D)
A、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增辟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14、与1842年的《南京条约》相比,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阶段列强侵华的新特点,这主要体现在(D)
A、割地赔款
B、开埠通商
C、协定关税
D、设立工厂
15、据《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统计,1894年前的50多年间,外商在华共创办企业103家,到1913年,外资企业增加到300余家。
外商企业骤增的主要原因是(B )
A、鸦片战争爆发
B、《马关条约》签订
C、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D、《辛丑条约》签订
16、小明同学学习了“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内容后,整理的笔记中不正确的是(A)
A、林则徐——《海国图志》
B、左宗棠——收复新疆
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日本——割占台湾
本栏目给各位考生提供的黄海海战知识点大家一定要牢牢的记住,这些知识点常常会出现在考试题中。
随后,我们还会为各位高考生提供更多备考资料,有兴趣的考生请提前关注高考历史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