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宝岛》教学反思
山美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美丽的宝岛》教案

《美丽的宝岛》教案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道台湾省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海峡两岸人民都在盼望台湾能早日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2、知识目标:了解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自然状况;了解台湾的清秀风光及富有物产;探究高山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了解台湾省的严重历史事件。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自然状况,了解台湾的清秀风光及富有物产,探究高山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了解台湾省的严重历史事件。
教学难点:知道台湾省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海峡两岸人民都在盼望台湾能早日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台湾生产的能买到的水果;蓝精灵,小喇叭,小博士,和平鸽的头饰。
2、学生准备:预习资料卡。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柔美抒情的歌曲。
请欣赏(播放视频歌曲《阿里山的姑娘》)师:这首歌曲描述的是哪里的美丽画面呢?生:师:你想全面了解她吗?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美丽的宝岛——台湾。
(板书课题)二、学习过程:活动一:走进台湾1、师:大家想从哪些方面来了解她呢?生:地理位置、自然概况;风光及物产;民俗风情和台湾的巨大历史事件。
师:我们就按照同学们搜集的资料分为四个小分队,即“蓝精灵”分队,来探究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概况;“小喇叭”分队,来探究台湾的风光及物产;“小博士”分队,来探究台湾的民俗风情;“和平鸽”分队,来探究发生在台湾的巨大历史事件。
下面我们就按照这个来从头分组,换位置时要求安静,迅速。
我们看哪个小组做的最佳。
开始!2、汇报展示:小组内探讨交流一下,然后我们再详细了解各个方面的内容。
大家开始吧!(1)、师:首先,我们请“蓝精灵”分队的同学来介绍一下台湾的地理位置及概况。
生:(可指着课件地图来说)台湾位于中国东南海面,面积3.6万平方公里,包括台湾岛、澎湖列岛、绿岛、钓鱼岛、兰屿、彭佳屿,赤尾屿。
《6 美丽的宝岛》教学设计

五上《美丽的宝岛》的教学设计6.美丽的宝岛教学过程一、走进高山族同学们,仔细听这首歌,说的是哪个民族?(课件音乐《高山青》)(高山族)高山族是我国台湾省主要的少数民族,(板书:台湾)你知道台湾省在我国的位置吗?二、曾经的台湾1.台湾地理。
(课件出示:中国的行政地图)观察:从地理位置上看一看,她位于祖国的什么方位?(学生说,师引导台湾省位于祖国的东南边,她东临太平洋,与祖国大陆只隔着这么一条浅浅的台湾海峡,点击课件,台湾海峡出现了一条闪光线条。
台湾省是我国最大的岛屿,也是我们领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板书: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板贴:台湾岛形图于黑板上。
)2.台湾历史。
同学们,台湾自古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上台湾曾两次离开了祖国妈妈的怀抱。
谁知道为什么?(课件出示: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895年日本侵略台湾;第二次是1895年,日本侵略者侵占台湾;)(课件出示: 1945年抗战胜利)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分治,从此,两岸人民无法团聚,只能隔着海峡相望。
)3.虽然,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着,但两岸同胞讲着相同的语言,穿着相同的服饰,祭祀着相同的祖先,庆贺着共有的佳节,就是在这时候,两岸的同胞隔着海峡,只在苦苦着寻找着自己的亲人,我们来看一看,这一则寻找台湾亲的消息。
(课件出示:寻找在台湾的爷爷及其后人爷爷在大陆时的名字:周长吟。
爷爷是在爸爸很小的时候,也就是1949年随国民党去了台湾。
近几年随着奶奶、姑姑们的去世,我们更加想念我们的爷爷。
不知您和台湾的亲人怎样?)同学们,在这个消息中,他爷爷离开了自己的故乡几年了?(学生答:60年了!)这是一个多么漫长的岁月啊!在这60年中,他一次都没有见到过自己的亲人。
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人在寻找着在台湾的亲人。
(课件陆续出示:寻找在台湾的叔叔王幼川……,寻找在台湾的舅父赖大华……寻找在台湾的哥哥魏德乾先生……寻找在台湾的父亲……,)看到这些消息,你仿佛又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说)是啊,那么远在台湾的亲人,他们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啊!让我们听听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爷爷的乡愁。
美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

《美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一、解读理念:1.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课程,课程内容有机整合品德和爱国主义教育,历史文化和国情教育等。
知道台湾的一些地理性、历史性知识,使学生了解台湾,知道它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2.学会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这种能力既有利于本课的学习和问题的解决,更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美丽的宝岛》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爱祖国山和水”中的第三个主题的内容。
本课目的在于通过小组合作、分享资料等形式,探究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概况、风光、物产资源等。
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培养热爱祖国宝岛的情感。
学情分析:虽然台湾与福建省仅一水之隔,但它至今还没有与祖国统一。
大部分学生的现实生活与本文内容相距甚远,学生对台湾知之甚少。
基于五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查阅资料的能力,因此,课前布置学生查阅资料,能促进他们对台湾的了解。
三、教学目标:1.感受台湾的美丽和富饶,激发出对宝岛的热爱之情。
2.初步掌握搜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3.知道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教学重点:感受台湾的美丽与富饶,热爱宝岛。
教学难点:知道台湾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
四、教学方法:谈话、探究、合作、活动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小组学习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学习单、课前资料收集教学过程:五、教学流程活动一:观看视频,导新课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好吗?(暂停播放)你们知道这是哪儿吗?你们去过台湾吗?(没去过)我猜,大家一定和我一样,对台湾充满了好奇。
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
板贴:台湾(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视频介绍,对台湾有一个大体上的感知。
)活动二:台湾地理,我知道 1.观看视频,了解台湾地理知识。
师:台湾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认真地看视频。
(播放视频)师评价:同学们看得好认真啊!谁来说说你都了解到台湾哪些相关信息?生1:我知道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与福建省隔海相望。
山美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美丽的宝岛》教学设计及反思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走遍中国6.美丽的宝岛【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概况、风光及物产、民俗风情、重要历史事件。
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能独立搜集并整理与台湾有关的资料。
通过阅读资料、小组交流能提取并表达出与台湾有关的信息。
2.过程和方法目标:获得怎样了解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等的方法。
提高小组合作、搜集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欣赏感受台湾的优美风光、民俗风情。
感受台湾人民盼望回归的心情,懂得两岸早日统一是人民的共同心愿。
领略祖国的魅力、感受祖国的伟大、增强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台湾相关知识的学习认识到台湾的美丽和富饶,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爱国情操。
难点: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概况、风光及物产、民俗风情、重要历史事件,并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分小组搜集整理有关台湾地理自然概况、特产风光、民俗风清、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喜欢听歌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歌曲,听听歌曲唱的是我国哪个地区的景色。
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师:同学们说说歌曲唱的是哪个地区的景色?生:阿里山师:对,是阿里山。
充满风情的阿里山位于我国的宝岛台湾。
那里还有迷人的日月潭,有丰富的物产,有热情的高山族同胞,同学们想不想去看一看?生:想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宝岛,去领略那里秀美的风光,感受她沧桑的历史,探寻那里丰富的宝藏!瞧,宝岛之行的游船正缓缓向大家驶来,第一站的导游要迫不及待的为大家介绍呢。
生1:大家好!我是宝岛之行第一站的导游马鲁叶,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是台湾的地理概况。
(幻灯片3.4的内容)根据导游介绍,师生交流。
二、探究交流,深切感受师:接下来几站的导游将从同学们当中选出,大家需要分组搜集资料,然后小组交流,合作准备好介绍词。
山美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美丽的宝岛》教学设计

山美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美丽的宝岛》教学设计《美丽的宝岛》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山美版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美丽的宝岛》二、教学目标:1、了解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自然概况及高山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
2、了解台湾省的重要历史事件。
3、知道台湾省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三、教学重点:了解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自然概况、风光、物产资源和风俗人情。
四、教学难点:了解发生在台湾的重要历史事件,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五、教学准备:1、分小组搜集整理有关台湾地理自然概况、特点、风光、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微视频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喜欢听歌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歌曲吧。
(播放一段画面优美、歌声动听的视频,给学生创设一种情境,展现台湾的美丽风光。
)问:刚才我们从歌中知道阿里山在哪里?(引出主题——台湾)师:充满风情的阿里山在我国的宝岛台湾。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宝岛台湾,去领略那里秀美的风光、感受她沧桑的历史、探寻那里丰富的宝藏吧!(二)探究交流,深切感受1、走进台湾。
过渡:那么这么美丽富饶的地方位于哪儿呢?请听“地理概况”小组的介绍。
(生交流介绍台湾的地理位置、面积、气候、地形等。
)师显示生带来的台湾省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量一量、算一算:台湾到底隔大陆多远?根据算出来的结果,你想到了什么?(生:跟大陆很近等)师小结:同学们,大约100万年以前台湾岛与祖国大陆是相连的,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才分离开,因此无论从地形的变化还是从80%的台湾人的老家都在福建这一信息,我们都可以知道台湾自古以来就与祖国大陆渊源相连,它永远是我们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风光这边独好“风光物产”组交流介绍并展示台湾风光:阿里山、日月潭、玉山等地的景色,及台湾物产。
师:还有一段优美的风景片,让我们一饱眼福。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 美丽的宝岛-全国获奖

鲁美2001课标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美丽的宝岛田家庵区第十六小学尹海霞【教材分析】《美丽的宝岛》是鲁美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走遍中国》中的内容。
课文整合了台湾的地理概况、台湾风景物产、台湾人的社会生活、台湾的历史等教学内容,综合了地理、历史和品德方面的内容,融合了热爱祖国宝岛台湾,渴盼台湾回归祖国怀抱的情感教育,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
【学情分析】台湾距离五年级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在五年级的学生经验世界的台湾只会有浅显的印象,所以自主地收集、整理台湾有关的信息尤为重要。
课外收集整理信息需要与课内交流汇报、教师相机引导结合,才能逐渐让台湾的印象丰满、鲜活起来,才能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设计思路】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放孔明灯到观看台湾人放天灯的习俗,轻松有趣地导入课题,接着,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交流汇报、游戏拼盘、魔术表演、图片影像资料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探究台湾的概况,感受台湾的美丽与富饶,初步了解台湾的历史,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让学生在交流与体验中体会台湾为什么被称作“宝岛”,初步产生热爱台湾、希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教学目标】1.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风土人情。
2.了解台湾优美的风景、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对台湾的热爱、向往之情。
3.初步了解台湾的历史,知道台湾自古就是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人民同根同源,渴望统一。
【教学重难点】1.了解台湾的美丽与富饶。
2.使学生知道台湾与祖国大陆同根同源,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课前准备】让学生收集关于台湾景色及物产方面的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以学生放孔明灯为话题引出台湾人放天灯的习俗。
视频出示台湾群众集中放天灯的壮观景象。
2.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二、感知台湾的地理概况1.台湾的位置。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6.美丽的宝岛2教学设计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6.美丽的宝岛2教学设计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课题6.美丽的宝岛时间第六周地点教室课时量2第2课时活动目标1、回顾历史,让学生懂得台湾这块宝地的地理位置重要及历史上外国屡次侵略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2、感受诗歌《乡愁》,体会两岸人民迫切希望统一的心情。
3、联系生活,谈谈自己学习本课的感受。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有关台湾历史的视频或图片资料。
学生准备自己搜集的台湾文人故事或描写台湾人民生活的故事。
活动过程基本环节设计目的教师指导活动学生活动调整一、谈话导入:我们上节课了解了台湾的地理位置和物产,那么你对它的历史了解多少呢?二、难忘的记忆。
布置学习任务,激发学习热情引导“历史文化组”同学交流有关台湾的历史事件。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然而,300多年前,台湾被荷兰占领,台湾人民曾经遭受残酷的殖民统治。
今天,让我们回顾历史,干受台湾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引导学生交流不同历史时期台湾的名称、与祖国的关系,介绍从清朝末年到新中国成立时期台湾的灾难,台湾人民英勇反抗的故事,从而引导学生感受台湾人民的英勇无畏。
学生认真倾听老师的导语,可以自由发言说说自己以前了解的有关台湾历史的知识。
故事会:学生讲述台湾人民同殖民者英勇斗争的故事。
三、陶冶情操,开展朗诵活动。
三、共同的心愿四、江山如此多娇五、总结拓展1、浓浓血肉情2、新闻发布会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增强民族自豪感。
激情导行,立志为国作贡献。
教师和学生一起交流海峡两岸人民血脉相连的故事。
1、针对台湾当局一些人要搞台独,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见解,使学生明白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民盼团圆,国家盼统一,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2、指导学生读剪报,有关台湾最近政治形式的分析。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江山如此多娇,下一站,你想去哪儿参观呢?把你最想去的地方向同学们推荐一下。
《美丽的宝岛台湾》教案(范文)

《美丽的宝岛台湾》教案(范文)第一篇:《美丽的宝岛台湾》教案(范文)美丽的宝岛台湾教学目标:1、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台湾问题的由来,知道台湾的美丽富饶是人们千百年来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
2、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了解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台湾问题解决,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教学重点:台湾与祖国大陆有地缘、血缘关系,是祖国大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课前准备:师生收集与台湾有关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谈话揭题。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好的地方。
请猜一猜:轮廓状如芭蕉叶,叶柄朝南尖朝北。
西太平洋枢纽带,看着版图猜一猜。
对,今天让我们走进台湾,去进一步的了解美丽的宝岛——台湾。
(读题)二、学习了解台湾。
(一)、台湾在哪里教师出示祖国地图,学生从地图上找到台湾,看看与祖国哪个省最近?然后用尺量一量(两地的距离,根据比例尺算一算实际距离。
)师:台湾本来跟祖国大陆是一体的,为什么现在分开了呢?请同学们阅读11页文字,了解台湾岛的形成。
(二)、台湾的美丽与富饶师:台湾岛是什么样儿的呢?1、(课件或者指导学生看书),让学生欣赏富饶的台湾,美丽的台湾。
2、学生谈看后的感受。
3、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资料。
4、教师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尤其是对于台湾的富饶,老师应把台湾的别称一个个说出来,学生根据名字说出理由。
如:米仓、东方粮库、水果之乡、森林之海、东方盐库、兰花王国、蝴蝶王国、鱼仓等。
对于台湾的美丽,老师建议学生当小导游,带领大家游一游台湾岛。
领略台湾的“山高、林密、瀑多、岸奇”等。
5、老师小结。
(三)、台湾的美丽与富饶是人们千百年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师:我们惊叹宝岛台湾的美丽与富饶,这可是人们千百年来开发经营的结果。
台湾的早期开发,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融汇着我们民族的精神。
在中国的史籍记载中,台湾在战国时代称为“岛夷”,前后汉和三国时代称“东鲲”、“夷洲”,隋、唐以后称“流求”,明万历年间正式在公文上使用“台湾”的名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丽的宝岛》教学反思
本课有三个主题:1、美丽的宝岛 2、根脉相连 3、祖国要统一。
本课内容包括地理、历史等多领域丰富的知识,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台湾的美丽与富饶,了解有关台湾开发的知识,清楚地知道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初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为后面主题的教学内容作铺垫。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重点探究第一个主题《美丽的宝岛》。
针对本课的特点,我主要采取“资料展示交流”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以师生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为出发点,以学生的交流与体验为活动主线。
教学中,通过让学生猜中国省市名称,轻松地引入台湾这个主题,接着,通过师生各种资料的展示(图片、文字、课件)引导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探究台湾的概况,感受台湾的美丽与富饶,了解、台湾开发的知识,学生在交流与体验中体会台湾为什么被称做“宝岛”,并初步产生热爱台湾、希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搭建“探究台湾”的平台,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展示他们探究新知的成果。
在教学中,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1、学生对搜集的资料不熟。
虽然我对学生搜集、预习都做了要求,但要求不够明确,学生只搜集,缺少整理、熟悉的环节。
导致学
生交流文字资料时,常有读错、读的不连贯的现象。
读不好,自然影响交流的效果。
2、教师的教学设计有不少缺陷,造成学生不能积极地探究新知,课堂氛围不浓。
如:有关台湾开发与被侵略的知识,只用文字介绍显得有些苍白,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若教师准备得更充分些,运用视频、声频文件向学生展示,既会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又会震撼学生的心。
3、教师的语言组织不够严谨,还缺乏感染力。
教师平时应该再严格要求自己,教学语言尽量要科学、准确、精炼,富有感染力。
4、老师本身对台湾的有关知识了解得不是很充实,课堂内容也就显得单一些。
总之,今后在品德学科教学中更要乐于学习,努力实践,善于反思,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