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工程地质环境评价的系统分析

合集下载

矿山工程地质灾害治理及生态环境修复对策分析

矿山工程地质灾害治理及生态环境修复对策分析

矿山工程地质灾害治理及生态环境修复对策分析摘要:本论文探讨了矿山工程地质灾害治理及生态环境修复的对策。

矿山工程地质灾害对环境和社会带来巨大威胁,因此治理和修复至关重要。

首先,本文概述了地质灾害的定义、分类,及其成因和危害。

其次,针对治理,提出了预防措施和灾害应急响应策略,强调监测系统和绿色开采技术的应用。

对于生态环境修复,包括生态评估、植被恢复、水土保持、水体净化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方案设计。

最后,强调了修复效果的监测和评估。

关键词:矿山工程;地质灾害治理;生态环境修复引言矿山工程地质灾害与环境破坏一直是全球性问题,对可持续发展构成严峻挑战。

本论文旨在深入研究矿山工程地质灾害的治理和生态环境修复对策,旨在提供针对这一问题的综合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将介绍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及危害,为问题的深入理解奠定基础。

接着,通过探讨预防措施、灾害应急响应策略以及生态修复方案,探讨解决方案的具体实施。

最后,我们将强调修复效果的监测和评估,以确保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一)矿山工程地质灾害的定义和分类矿山工程地质灾害是矿山开采和相关工程活动中的不可忽视问题,可划分为自然因素引发和人为因素引发两大类。

自然因素包括地质构造、地质条件、气候、地下水位等,它们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

人为因素包括采矿方式、施工方式、排水和爆破操作等,这些因素也可能加剧地质灾害的风险。

根据性质和规模,这些灾害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滑坡、崩塌、地震、岩爆、涌水等不同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特定的特征和危害。

(二)矿山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分析矿山工程地质灾害通常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地震可能导致滑坡,而高度密集的采矿活动可能诱发岩爆。

因此,对地质灾害成因的深入分析至关重要。

这包括研究地质条件、地下水位、地质构造、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以及采矿活动、施工操作、排水策略等人为因素。

只有全面了解这些成因,才能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治理措施,降低地质灾害的风险。

(三)矿山工程地质灾害的危害及影响矿山工程地质灾害对矿山生产、人员安全、环境保护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的危害和影响。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治理分析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治理分析

224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治理分析杨国华(山东黄金矿业(莱州)有限公司焦家金矿,山东 莱州 261400)摘 要:当前社会处于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以及生态问题解决相矛盾的时期,矿产资源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在大力开发矿产资源尤其是煤炭资源的同时,导致矿山所在区域的生态被破坏,环境被污染,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

因此,在发展经济大力开采矿产资源的同时需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和生态平衡问题的解决 。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环境保护;治理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1)08-0224-2 收稿日期:2021-04作者简介:杨国华,男,生于1986年,汉族,山东菏泽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矿山地质、水文地质。

1 矿山地质灾害特点相较于常规意义上的地质灾害,在矿山环境下地质灾害的危害及复杂程度均有较大提升。

一方面是危害程度显著提高,随着矿山开采区域的扩大,使得更多的地区发生有矿山地质灾害,对开采区地质带来较大破坏,而且废弃矿山治理较为困难,会有大量的尾矿、废渣等有待处理,不仅危及土地空间资源安全,而且矿山地质灾害隐患有着长远的影响与危害;另一方面时灾害类型呈现多样性特点,如今,较为典型的地质灾害问题为地表塌陷、岩爆、井下突水等,然而考虑到矿山类别的复杂性,当进行实际开采时,会因各类开采问题而引发矿山地质的各类隐患问题,也就使地质灾害呈现出不同的内容,严重妨碍灾害防控及治理工作的实施,为此,矿山企业需明确各类地质灾害的特点,方能为前期勘查及后续治理提供较为准确的方向。

2 矿山典型地质灾害类型2.1 岩土变化所引发地质灾害在进行矿山开采中,所产生的直接影响便是岩土形态的改变,进而可能诱发地质灾害问题,具体表现为矿山区域地表塌陷、边坡滑坡等,而且有的岩爆灾害的发生同样与岩土变化有所关联。

对于塌陷灾害而言,其产生的的直接原因为岩土形体的变化,但更深层的原因在于矿山开采的盲目性,通常是在未能进行有效勘查的基础上,便实际开展各类开采作业,而且相关灾害防护及治理措施也不到位。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矿山地质环境调查1 定义矿山地质环境是指矿床及其周围地区矿业活动影响到的岩石圈部分(岩石、矿石、土壤、地下水及地质作用和现象),与大气、水、生物圈之间相互联系(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环境系统。

1.1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是指矿业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所产生的地质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2 总则2.1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是实施省(自治区)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的技术工作依据。

2.2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是针对生产矿山和闭坑矿山环境保护服务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为矿山环境整治、矿山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规划提供基础资料,为制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则提供科学依据。

2.3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要求基本查明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遇到和诱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与破坏,摸清底数,做出现状评价、预测分析。

2.4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区范围不能局限于矿山用地面积之内,应将矿业活动影响范围作为调查区范围。

2.4.1 矿产资源重点开发区范围应包括区域地质单元和影响的流域。

2.4.2 矿区地质环境调查区范围应根据矿区矿业活动对周围地质环境的整体影响确定其范围。

2.4.3 单个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区范围应根据矿山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破坏确定其范围。

2.5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任务:2.5.1 调查矿山地区社会经济概况和矿业活动。

2.5.2 调查研究矿区地质环境条件及其特征。

2.5.3 查明矿山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其影响与危害。

2.5.4 调查、总结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恢复治理的经验与教训。

2.5.5 对矿山地质环境作出综合评价,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建议。

2.5.6 建立矿山地质环境信息系统。

3 工作程序:工作程序框图4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4.1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内容:包括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概况、矿山基本情况及远景规划、矿山(区)地质环境条件、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与破坏、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生态系统恢复治理等。

矿山施工中的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与设计

矿山施工中的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与设计

矿山施工中的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与设计在矿山施工过程中,水文地质条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它不仅关系到施工的安全与效率,还对矿山的长期稳定运营有着深远影响。

因此,对矿山施工中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是确保矿山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

一、水文地质条件对矿山施工的影响(一)地下水对矿山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地下水的存在会改变矿山边坡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降低其强度和稳定性。

在地下水的长期作用下,边坡岩体可能发生软化、泥化等现象,导致抗剪强度下降。

此外,地下水的渗流还会产生动水压力,增加边坡的下滑力,从而引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给矿山施工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二)地下水对矿坑涌水的影响矿坑涌水是矿山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如果对水文地质条件了解不足,未能准确预测矿坑涌水量,可能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突然涌水,淹没坑道,损坏设备,甚至危及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同时,大量的矿坑涌水还会增加排水成本,影响矿山的经济效益。

(三)地下水对矿山开采方法选择的影响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适合不同的开采方法。

例如,在地下水丰富的地区,采用露天开采可能会导致边坡失稳和涌水问题,此时可能需要选择地下开采方法,并采取有效的防水、治水措施。

反之,在水文地质条件相对简单的地区,露天开采则可能更为经济、高效。

二、矿山施工中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内容(一)含水层与隔水层的分布特征查明含水层的类型、厚度、岩性、渗透性、富水性等参数,以及隔水层的厚度、岩性、隔水性等特征。

这有助于评估地下水的储存和运移规律,为预测矿坑涌水量提供基础数据。

(二)地下水的类型与补径排条件确定地下水的类型,如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等,并研究其补给来源、径流途径和排泄方式。

了解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有助于分析地下水的动态变化规律,为制定合理的治水方案提供依据。

(三)地下水的水位与水压监测地下水的水位变化,掌握其在不同季节、不同开采阶段的动态特征。

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技术及要点分析

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技术及要点分析

184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技术及要点分析孙 燕(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有限责任公司),甘肃 兰州 730020)摘 要:在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中,矿产资源是非常重要的物质基础,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人们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是矿产资源的开采对环境发展造成破坏,矿山地质环境修复变得更加凸显。

根据相关会议报告明确指出,在社会发展中要树立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注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的治理,构建起美丽新中国。

本文展开对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技术的分析,阐述在实际工作开展中使用到的相关技术,并为工作开展提供专业化发展建议,为今后的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技术工作开展提供更具价值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矿山环境;地质修复技术;要点分析中图分类号:X1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3)20-0184-3Analysis of Mining Environmental Geological Restoration Technology and Key PointsSUN Yan(The Second Geological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Institute of Gansu Provincial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Gansu Hydrogeological Engineering Geological Survey Institute Co., Ltd),Lanzhou 730020,China)Abstract: In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mineral resources are a very important material basis.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people's demand for mineral resources is increasing. However, the mining of mineral resources has caused damag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mine environmental geological restoration has become more prominent. According to the report of the relevant meeting, it is clearly pointed out that in social development, we should establish the development concept that green waters and green mountains are golden mountains and silver mountains, pay attention to the overall management of the landscape, forest, farmland, lake and grass system, and build a beautiful new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ine environmental geological remediation technology, expounds the relevant technologies used in the actual work, and provide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for the work, and provides more valuable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future work of mine environmental geological remediation technology.Keywords: mine environment; Geological remediation technology; Key points analysis收稿日期:2023-08作者简介:孙燕,女,生于1992年,汉族,甘肃会宁人,本科,水工环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生态环保、水工环勘察。

矿山建设中的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与对策

矿山建设中的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与对策

矿山建设中的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与对策在矿山建设的过程中,水文地质条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它不仅直接影响着矿山的开采安全和生产效率,还关系到矿山的长期稳定发展。

因此,对矿山建设中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矿山建设中水文地质条件的重要性水文地质条件在矿山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它影响着矿山的开采方案。

如果矿区存在丰富的地下水,且水压较大,那么在开采过程中就可能出现突水、涌水等事故,这将严重威胁矿工的生命安全,并对矿山设备和矿产资源造成巨大的损失。

因此,在制定开采方案时,必须充分考虑水文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开采方法和工艺,以避免水害的发生。

其次,水文地质条件还会影响矿山的工程建设。

例如,在建设矿山的井筒、巷道等工程时,如果地下水丰富,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排水和防水措施,否则会导致工程施工困难,甚至出现坍塌等事故。

此外,地下水的化学性质也可能对矿山工程的建筑材料产生腐蚀作用,从而影响工程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最后,水文地质条件还与矿山的环境保护密切相关。

矿山开采过程中排放的废水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将会对周边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污染,破坏生态环境。

因此,了解水文地质条件,有助于制定合理的废水处理方案,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二、矿山建设中常见的水文地质问题1、地下水涌水地下水涌水是矿山建设中常见的水文地质问题之一。

当矿山开采过程中揭露了富含地下水的含水层或断裂带时,地下水会在压力作用下涌入矿井,造成涌水事故。

涌水的水量和水压取决于含水层的富水性、补给条件以及开采活动对含水层的破坏程度。

2、地下水突水地下水突水是一种更为严重的水文地质灾害。

它通常是由于开采活动破坏了隔水层,导致含水层中的高压地下水瞬间涌入矿井,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突水事故往往具有突发性、水量大、破坏性强等特点,对矿山的安全生产构成极大威胁。

3、含水层水位下降在矿山开采过程中,由于长期大量抽取地下水,可能会导致含水层水位下降。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

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戴 昕摘要:矿山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保障的重要物质资源,因此,我国矿山资源开发利用活动非常频繁,每年都会有新矿山项目开始投入建设,也有很多开采中的矿山资源枯竭,加上社会经济对矿产资源总的需求量是逐年上涨的,且矿产资源价格也越来越高,为满足市场需求和采矿企业经济效益实现,更多矿山项目都加大开采力度,导致很多矿山项目还没有到开发期,就已经出现资源枯竭现象。

但是,这种频繁的采矿活动,导致生态系统日益失衡,各类地质灾害频繁,矿区周边土地无法从事农业生产,甚至有的矿区周边居民疾病增加,这些问题的出现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每年都会拿出大批财政资金开展矿山治理项目,从而保障矿山开采区域的生态环境恢复。

因此,应当重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解决对策,以此提升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质量。

本文通过研究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分析当前治理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增强治理效果的对策。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问题分析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本身是一项基础产业,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大作用。

矿产资源利用过程中都是需要通过采矿活动实现的,会产生诸多地质环境问题,给矿山开采区域及周边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及经济损失,也会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为保障矿山地质环境稳定,我国全面落实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实现矿山地质环境生态恢复,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投入巨大的财政资金对以往资源型城市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无责任主体矿山和国有矿山遗留的地质环境问题进行治理。

在国家财政资金的陆续投入中,审计部门加大对治理过程的监察力度,发现整个治理过程存在诸多问题,直接影响到矿山治理效果不达标,甚至生态环境问题依旧存在。

如,缺乏有效前期准备工作、缺乏合理设计、未能保障工程质量等问题,直接影响到矿山治理项目难以成功,浪费了诸多国家财政资金。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完成主要工作量表
插表1
项目名称
单位
工作量
备注
1/5000工程地质线路调查
Km
20
生产井工程地质调查
Km
3
地质环境调查点

15
其中裂隙测量点6处,灾害点9处
流量测量

3
照相点

30
调查访问

5
(一)地形地貌
评估区地貌类型属浅—中切割的中山区,受长期构造和强烈剥蚀作用,山势陡峭,沟壑深切,植被发育。总体呈北东高南西低,中间为西冲沟凹地。海拔标高在870~1159.3m,最大相对高差290m。地形坡度一般25°~40°,局部形成70°~90°的陡壁或孤立的悬崖。
2~70
4100
Zbd、Zbdn
1、地层位移明显,有断层面及构造角砾
2、对矿层中段、东段影响大
F18
南岭磷矿东侧边界

235~260°/69~85°
5~40
2200
Zbd、Zbdn
1、地层位移明显,有断层面及构造角砾
2、对矿层有影响
主要裂隙特征一览表
表2-2
编号
产状
倾向/倾角
线密度
(条/m)
隙宽
(cm)
隙面特征与充填情况
性质
备注
第一组(L1)
210°~215°/80°~90°
4~9
地表微张向深部闭合
平直,无充填
剪裂隙
第二组(L2)
115°~125°/75~90°
3~8
地表微张向深部闭合
平直,无充填
剪裂隙
2、地震
挽近期以来,区域内曾发生过不同程度的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升降运动,且具继承性的特点。在鄂西山区范围,第四纪以来,主要表现为间歇性、不均匀性和强烈抬升的“掀斜式”运动(西部快,东部慢)。地震地质背景总体上显示为弱震频繁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山工程地质环境评价的系统分析
摘要:本文叙述了针对矿山工程的地质环境评价的定义、作用,对于矿山开发建设工程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系统体系加以阐述,对于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划分指标单元进行了论述,进一步总结出了矿山工程地质环境评价的方法和步骤。

关键词:矿山工程地质环境评价
我国的矿产资源储量丰富、矿产种类齐全。

已发现矿产一百七十余种,具备资源储量的占到一百六十种左右,有二十多种矿产资源储量在世界排名中居前。

但是因为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有许多不尽合理这处,使得矿产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且造成程度深浅不一的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件的发生。

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把矿山工程的地质环境评价纳入到系统的轨道中来,科学分析,严格管理,以期为我国的资源利用与资源保护提供一个可靠的保障。

1 矿山工程地质环境评价的相关概念
我们在矿山工程的建设过程当中,要同时考虑到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地质环境对矿山工程的制约,另一个是矿山工程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这两个侧面互为影响互为补充。

它们之间是一个因素种类多、层次复杂、阶段研究复杂的关系。

(1)矿山工程是指以矿产资源作为基础,于矿山进行资源开采的工
程技术。

具体有:地面工程,包括矿用机械设施设备,例如选厂、卷扬机、井塔、压风机和通风机等等。

地下工程则包括有井巷、硐室工程,再加上一部分安装工程。

(2)地质环境是自然环境中的一种,由水圈、岩石圈同大气圈组成。

人类与其它的生物都依赖地质环境才得以生存发展,有一个良好的地质环境,对于矿山工程来讲,尤为重要。

这里所讲的矿山工程的地质环境,有它特定的意义,它包括了一定量的工程系统,还有一定量的岩土地质系统,另外,把自然与社会的相关背景综合考虑到地质环境中去,也是矿山工程地质环境评价应当要做的工作。

(3)系统分析是把系统整体的效益当作工作目标,把找寻解决特定问题的最佳策略当作重点的一种分析方法,系统分析的主要内容有:确定目标、分析背景、分析系统结构、评价状态以及管理实施。

此外,我们需要注意,所谓的地质结构并非一成不变,随着工程的调控与进展,再加之环境大背景的改变,原有的矿山工程地质环境是会随之发生改变的。

至于改变的方向对于矿山工程本身是有利还是不利,要看工程地质环境系统协调工作做得怎么样。

2 确立系统目标、分析系统结构
(1)从矿山开发利用将带来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矿山工程建
设的目的等因素,来对系统目标确立工作加以考量。

系统目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确立:1)矿山采场边坡稳定性;2)合理利用附属工程场址;3)适宜的地基承载力;4)地势平坦、交通与供水便利;5)地基、边坡与环境处理简单。

以上的目标有的从安全角度、有的从经济角度、有的从社会影响解度,分别对系统目标提出了要求。

在实际工作中,要分出轻重缓急,一一加以重视。

(2)要确定各子系统之间的适应能力,稳定原有基础,对纰漏加以补充。

工程地质的环境系统一般有三个子系统所组成:1、矿山开发工程,它行使了系统的主要职能,承担了其主要的功能。

2、岩土地质,包括有岩土成分、岩土地质边界以及岩土结构等。

3、大环境,与地质环境的概念类似,包括水系统、植被系统和大气系统。

3 系统趋势以及可协调性分析
(1)分析系统趋势,目的是为了对子系统给出一个状态的预测。

比如,从以往工程的地质问题中出现的滑坡、岩土风化等现象,来对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的相互影响进行展望,在预测过程当中,要把岩土系统边界、稳定性以及强度等因素都要考虑进去。

(2)可办调性指的是环境、岩土地质与矿山工程三个子系统之间
的互相接纳与适应,还有矿山工程经济指标和运营安全之间的调节。

系统的可协调能力越强,矿山工程的地质环境评价系统的总目标也越容易实现。

(3)岩土的边界以坡度、高度、平坦度分布曲线来进行表示,高程越低越便于利用,二十度以内的发生重大灾害的几率非常小。

岩土的强度用承载力的分布来表示,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岩土的承载力都是合格的,强度作用不必重点考虑。

岩土的稳定性趋势用稳定性系数来表示,这里可以反映出地下水对于系统的影响。

4 管理与实施的系统分析
我们不但要把矿山工程地质环境作为一个系统进行评份分析,同时更要把整个矿山工程地质环境开发作为完备的系统进行考量。

如果要想保证矿山工程地质环境合理的开发利用,作好系统管理势在必行,在这里,我们要借鉴外部的先进经验,其主要内容有:设置行政管理机构,建立管理制度,对管理职责加以明确;设置专业的信息系统,及时进行信息的反馈与沟通;设置专业的监测系统,进行有效监测工作;进行相关的宣传普及工作。

在具体的管理方面,首先要进行系统协调。

对于协调性弱,或者协调程度不够的子系统,要及时进行信息反馈,采取必要的措施,调整规划与设计。

协调措施举例如下:1)地表水径流处理。

2)岩质边坡处理。

3)改善采矿方法或者采矿程序。

5 评价发展趋势
矿山工程地质环境评价会涉及到地质学、生态学等领域,有比较强的综合性。

矿山工程地质环境评价工作会得到更多的关注与重视,以后,开展研究工作的方向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
(1)矿山的评价工作进一步完善。

不同矿山工程的地质环境,其中的问题不同,目前尚没有形成有针对性的评价指标体系。

怎么样确立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指标并对量化分级这些指标,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研究。

(2)充分把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分析功用发挥出来,让评价结果在能表达出矿山工程地质环境优劣的同时,还要反映出空间上的变化规律。

6 结语
一个系统的地质环境评价体系对于矿山工程的有效利用与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一定要做好这方面的调查研究工作,拿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来应对经济发展对于矿山工程日益增加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陆新元.环境应急响应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
[2] 汪志国,曹勤.浅谈水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J].中国环境监测,2008,24.
[3] 王思敬.重大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J].矿业科技.2007,6.
[4] 张人权,靳孟贵.略论地质环境系统.[J].地球科学,2009,8.
[5] 崔政权.系统工程地质导论[M].水利出版社,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