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弟子规》心得范文四则

合集下载

弟子规学习心得体会(共4篇)

弟子规学习心得体会(共4篇)

弟子规学习心得体会〔共4篇〕弟子规学习心得体会篇1这个学期,我们去二中听取了教师给我们讲解的讲座,获益匪浅。

通过诵读和学习,方知道《弟子规》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宝典,粗浅易懂的文字却蕴含着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对于我们成年人如何经营我们的幸福人生、创造和谐的家庭有着重要的意义。

所谓“弟子”就是学生,活到老,学到老,做圣人的学生。

“规”是什么意思?就是大丈夫的见解、圣人的见解,是做人的标准。

“入那么孝、出那么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那么以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

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学习、去感悟,就会明白许多的道理,为人处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准绳,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在过去孩童都懂得的道理,我们现代人又有几人能知晓呢?我记得我的父亲对我们的教育是严而宽,用餐时长辈不上桌,晚辈绝不可以动筷子,“长者先,幼者后”有好吃的长辈先尝。

在我们做子女的心中就扎下了“孝”的根。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我们姐弟之间也非常友爱,所以,家庭非常和睦。

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很感性趣,也先后读过有关传统文化的一些书籍,觉得里面的东西很好,但如今看来当时理解得只不过是其中的皮毛而已。

直至我们学校推行《弟子规》的学习以来,我才有幸听到教师讲《弟子规》,明白《弟子规》是非常的细化,是孔孟之学和大乘佛法的契合点。

儒家讲的“仁”与佛家讲的“慈”是息息相通的。

听过教师讲《弟子规》,我才明白自己的过失是如此之多。

但是,我能有时机开场学习中国圣贤的学问对我来说毕竟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了。

“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万事开头难,有了开场,可以步步精进,就可以接近或到达圣与贤的德行和智慧了。

我很感恩师父和教师,感恩古代先贤的慈悲和智慧。

要报佛恩、报师恩,唯有认真学习《弟子规》并学以致用,用《弟子规》来标准言行,指导生活和学习,培养自己孝亲尊师、温和谦逊的品德,以恭敬的心、谦卑的态度、彬彬有礼的行为,来对待一切人、事、物,不断提升自己的品行修养,效劳于一切,奉献自己有限的力量。

弟子规心得体会通用15篇

弟子规心得体会通用15篇

弟子规心得体会通用15篇弟子规心得体会1记得我第一次见《弟子规》的时候,就被它那古朴典雅而精致的表面而吸引。

在上六年级时,我爸爸给我买了本《弟子规》是一本儿童读物。

而且都加了解释和图画,非常漂亮亲切。

我记得看见《弟子规》上面的第一段话是:"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这句话使我感慨万千,像一个古圣贤师在教诲我一样;清澈的小溪湍湍流入我的心田。

一本《弟子规》能指导我们如何正确的做人、待人、处事、待物,是教导我们生活、学习应有的礼仪与道德的老师。

如果我们能严格遵守《弟子规》的话,坚持一年;我相信我们身上的坏毛病,一定会改掉一些,甚至全部改掉;如果学会了《弟子规》我相信你一定成为一个文学雅士。

《弟子规》篇幅不长,总共1080个字,分五个部分。

具体列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和规范。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做人要讲信用、讲仁义、讲道德,也就是做人要厚道,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要亲近有仁德的人,并向他学习,这些都是我们必做的事,如果还有多余的时间,不要浪费光阴,要抓紧时间精力去学习技艺等其他有益的知识学问。

读《弟子规》要用我们的'心地去感悟,《弟子规》的每一句都是我们每个人心性的流露,"父母呼,应勿缓"虽然只是对父母一个恭敬的行为,但是心中要时时刻刻对父母保持孝敬!我认为《弟子规》确实是指导我们日常生活、学习的一本好书,时常能把自己的言行举止用《弟子规》进行观照,反省自己的过失并能改正,假以时日,相信自己会有很大的进步!弟子规心得体会2通过近一年来车站组织学习《弟子规》,我们非常荣幸地接受了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有了深刻的人生感悟。

《弟子规》让我们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观念,养成不错的习惯。

《弟子规》是传承儒家经典文化的文学作品。

从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方面阐述。

《弟子规》读后感心得体会(10篇)

《弟子规》读后感心得体会(10篇)

《弟子规》读后感心得体会(10篇)《弟子规》这本书是少儿诵读经典之一,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读物。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弟子规》读后感心得体会精选(10篇),欢迎大家阅读。

《弟子规》读后感心得体会篇1暑假里,我读了《弟子规》。

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因为这本书告诉了我许多道理: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其次,在平时说话时要谨慎,不要随意乱说,要讲信用,说到做到。

再次,和他人相处时要平等待人,有爱心,与品德好的人交朋友,并学习他的优点和长处。

最后,在做到了以上这些后,就可以认真学习书本上的科学文化知识了。

以前我也明白许多做人处事的道理,但没有把它们系统化。

原来“弟子”也有“规”啊!读《弟子规》,让我感触最深的有两句话:一句是“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一句是“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它的意思是: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恭敬敬的将父母的话听到心里。

当我们犯了错,父母责备时,我们应当顺从的听父母的教诲并且承担自己所犯下的过失,不可以顶撞父母,使他们伤心。

以前我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好,虽然也知道这方面的道理,但就是做不到,经常顶撞父母,惹父母生气,我今后坚决要改正,做个听父母话的好孩子。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它的意思是:如果父母疼爱子女,子女能孝顺父母,那是极其自然的事,这样的孝顺又有什么困难呢?如果父母讨厌子女,子女却还能用心尽孝,那才是难能可贵的,是有贤德的体现呀!这方面在以前我还真做不到。

以前只要父母一批评自己,哪怕是自己错了,心里也会想:父母现在对我不好,长大后我也不对父母好。

看来我是大错而特错了,今后我一定改正,做个孝顺父母长辈的好孩子。

这就是我初读《弟子规》后学到的道理和感想,写出来与大家共同交流。

《弟子规》读后感心得体会篇2我认为,《弟子规》是一部十分科学的书,它把全书分成几部分,在《总叙》里提出:“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古人云:“百善孝当先”所以自然将“孝”放在首位,这一部分对父母的分析透彻,可以说把孝说道了方方面面,且并不像众所认为的“封建孝道”如——“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指明虽然重孝,但不可舍理求孝。

弟子规心得体会4篇

弟子规心得体会4篇

弟子规心得体会4篇初次接触《第子规》,认为和儿时背的《三经》一样,不过是儿童的启蒙教育而已,因此很是不以为然。

听完某位名家的幸福人生讲座之后,才知道这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宝典,浅显易懂的文蕴却含着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对于我们成年人如何经营我们的幸福人生,和谐的家庭有着重要的意义。

所谓“弟子”就是学生,活到老,学到老,做圣人的学生。

“规”是什么意思?就是规范、道理,做人应尽的道理,做人应尽的规范。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

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学习、去感悟,就会明白许多的道理,为人处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准绳,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在过去孩童都懂得的道理,我们现代人又有几人能知晓呢?父亲早年读过几年私塾,对我们的教育是严而宽,用餐时长辈不上桌,晚辈绝不可以动筷子,“长者先,幼者后”,有好吃的长辈先尝。

所以,在我们的人生理念中,长辈就是太阳,我们是星星,永远围绕着太阳转。

父亲老家在农村,生活非常贫困,爷爷奶奶生病时,母亲把家中所有的积蓄和每月工资,全部拿出来给老人治病,而父母只好借债过日子。

父母从没有刻意要求我们姐弟孝顺他们,而我们如今对父母都很孝顺,耳渲目染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来说是刻骨铭心的。

早年虽然读过《三经》、《道德经》,但读而不知其意,听了幸福人生讲座以后,才恍然大悟,《弟子规》是十善的细化,是孔孟之学和大乘佛法的契合点。

儒家讲的“仁”与佛家讲的“慈”是息息相通的。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是以五戒十善来检验约束自己的言行,然而五戒十善比较概括,具体运用到生活中有点不知所以然,所以常常犯小恶却不能觉察,时常因为工作忙碌而忽视了别人的感受,话说出口不是很柔和,“怡无色,柔无声”没有做到,和同事讨论问题,意见不统一,语调会不知不觉就提高了八度,“言语忍,忿自泯”没有落实,学习《弟子规》后才发觉自己的缺点竟然有这么多。

弟子规的阅读心得体会(精选8篇)

弟子规的阅读心得体会(精选8篇)

弟子规的阅读心得体会(精选8篇)弟子规的阅读心得体会篇1暑假里我阅读了《弟子规》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告诉我们对待长辈要懂得尊重、孝顺和感恩,对待朋友要懂得谦让、包容。

对待师长要懂得感恩。

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入则孝篇中的一句话“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需静听;父母责,须顺承;看到这些话时,我感到非常惭愧。

平时在家里时我总是和父母顶嘴,为自己找很多理由辩解,把他们气得火冒三丈。

今后我一定虚心接受父母的教诲。

又从“亲有疾,药先尝;昼夜待,不离床;这句话中让我回想起,每次我生病时,妈妈总是日夜不停的照顾我,而每次妈妈生病我却是自顾自的上床睡觉。

我不禁想到一句话“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如果我对自己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以我要学会怎样孝敬父母。

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我想不仅是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它我受益无穷,是所有人为人处事的典范,我们一起来学习。

弟子规的阅读心得体会篇2李毓秀的《弟子规》是仿《三字经》体例,三言成语,名句叠韵的形式为古代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敬师规范,由《论语》《孟子》《礼记》《孝经》和朱熹语录编纂而成,今天读来仍然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当今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和古代的社会环境不能同日而语,读《弟子规》我想在现实和传统之间有没有一个承继关系?中国有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讲得最多是一个“育人”的问题,所谓至乐莫如育人,怎样教育人,怎样增加修养,做一个完善的人?这是我们应从传统中继承和发扬的。

在物质丰富、科技发展的现实环境下,很多人在精神上已没有依托,往往在纷繁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失去了指导原则,而在《弟子规》中所提到的做人的总纲“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教诲,以此成为做人的原则,那么我们在工作和学习时,就能加深自己的修养,在物质社会的时代不迷失,不动摇,时时保持清醒,和谐和同事之间、领导之间、亲人之间、朋友之间以及陌生人之间的关系,进而和谐整个社会成员的关系,那么共建和谐社会就不会是一句空话。

学习弟子规心得(通用24篇)

学习弟子规心得(通用24篇)

学习弟子规心得学习弟子规心得(通用24篇)学习弟子规心得篇1通过这几天培训对《弟子规》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

其中有些道理很简单,但就是没有真正去体会其中的道理。

只有在认认真真地学习了《弟子规》之后才真正的懂得它所蕴含的道理。

《弟子规》不但使我增长了智慧,而且还震撼了我的心灵,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深有感悟。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做人要懂得感恩。

对一个人而言,首先我们最应该报答的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正因为如此,所以《弟子规》总叙下来紧接着就是以《入则孝》为开篇。

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为儿女应当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们却有很多没有做到。

比如经常会把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回家,面对父母的唠叨,觉得很烦;有时对父母的牢骚,不能很好的给予劝慰,甚至置之不理等等。

想想自己平日里对父母的关心太少,而父母对我们的关心却是无微不至,我们身在福中不知福呀!父母对我们的爱胜过一切,只是我们没有好好地珍惜,这份永恒的无私的爱。

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感慨万千。

通过这一次《弟子规》的学习,让我真正懂得做人必须学会感恩的道理。

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加倍努力,细心地关心体贴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给日夜操劳的父母带来幸福的生活,能让他们过上一个幸福美满的生活,也算是作为子女应当给父母一个小小的报答吧。

二、做人做事要有恭敬之心。

做人要谦虚,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

俗话说“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谦虚是一种美德。

在为人处世上有时候爱争强好胜,骄傲自满。

想一想骄傲自满有时真的给自己带来了很多伤害,也让自己落后于别人一大截。

通过学习《弟子规》让我认识到恭敬和谦虚的重要性,遇事谦虚谨慎,多向他人请教,虚心学习,让自己不断地进步。

第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

《弟子规》教人向善,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

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

学习《弟子规》心得感悟作文范文10篇

学习《弟子规》心得感悟作文范文10篇

学习《弟子规》心得感悟作文范文10篇《弟子规》也是学习中国文史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字一句,易学易记,文中穿插了相关文史知识、成语典故。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弟子规》心得感悟作文范文10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学习《弟子规》心得感悟范文一《弟子规》让我在快乐中感情得到了提高,也懂得更多的做人的道理。

它长养了我的智慧,震撼着我的心灵。

我常常在想,如果我早点知道这些道理,也许我人生际遇会大不相同。

《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最先体现在一个“孝”字上。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些都是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做不到。

以前我觉得父母爱子女都是非常自然的事,身在福中不知福,无法体会父母的辛苦和委屈。

弟子规里说:“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父母辛苦供养我读书,而我有时却不能如他们所愿,让他们非常失望;父母委婉的建议,我不但不听,还会觉得烦,有时甚至故意做些让父母生气的事。

学了《弟子规》才知道,家庭、事业和身体的好坏,不只是自己一个人的事,要想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我以后一定会孝敬父母。

《弟子规》还让我们知道在平时的一些小事上,在人前人后,在独处时都要持恭敬的态度,恭敬才会成为一个人流露的品质。

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真正做到对人恭敬。

作为学生的我,知道了一个很好的道理:要在日常生活中要作到孝敬长辈。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

爱周围的每一个人。

爱这个世界。

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会变成和谐的世界。

学习《弟子规》心得感悟范文二学校给每一个学生发了一本国学经典的书,其中有一部分的内容是《弟子规》。

于是我做完作业有时间时就会和妈妈坐在沙发上一起读,妈妈还为我解说意思呢!妈妈常说,学习《弟子规》对我们很有帮助,它教育了我们在生活上、学习上很多做人的道理。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范文5篇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范文5篇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范文5篇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一般分为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教学体会,读后感,观后感。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范文5篇,欢迎阅读参考!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1)初次接触《第子规》,认为和儿时背的《三字经》一样,不过是儿童的启蒙教育而已,因此很是不以为然。

听完某位名家的幸福人生讲座之后,才知道这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宝典,浅显易懂的文字蕴却含着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对于我们成年人如何经营我们的幸福人生,和谐的家庭有着重要的意义。

所谓“弟子”就是学生,活到老,学到老,做圣人的学生。

“规”是什么意思?就是规范、道理,做人应尽的道理,做人应尽的规范。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

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学习、去感悟,就会明白许多的道理,为人处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准绳,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在过去孩童都懂得的道理,我们现代人又有几人能知晓呢?父亲早年读过几年私塾,对我们的教育是严而宽,用餐时长辈不上桌,晚辈绝不可以动筷子,“长者先,幼者后”,有好吃的长辈先尝。

所以,在我们的人生理念中,长辈就是太阳,我们是星星,永远围绕着太阳转。

父亲老家在农村,生活非常贫困,爷爷奶奶生病时,母亲把家中所有的积蓄和每月工资,全部拿出来给老人治病,而父母只好借债过日子。

父母从没有刻意要求我们姐弟孝顺他们,而我们如今对父母都很孝顺,耳渲目染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来说是刻骨铭心的。

早年虽然读过《三字经》、《道德经》,但读而不知其意,听了幸福人生讲座以后,才恍然大悟,《弟子规》是十善的细化,是孔孟之学和大乘佛法的契合点。

儒家讲的“仁”与佛家讲的“慈”是息息相通的。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是以五戒十善来检验约束自己的言行,然而五戒十善比较概括,具体运用到生活中有点不知所以然,所以常常犯小恶却不能觉察,时常因为工作忙碌而忽视了别人的感受,话说出口不是很柔和,“怡无色,柔无声”没有做到,和同事讨论问题,意见不统一,语调会不知不觉就提高了八度,“言语忍,忿自泯”没有落实,学习《弟子规》后才发觉自己的缺点竟然有这么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弟子规》心得范文四则学习《弟子规》心得范文四则提要: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凝聚着儒家千年处世哲学与生存智慧。

首先要懂得在家要孝顺父母,不让父母担心。

当父母有病痛时
更多精品:总结
学习《弟子规》心得范文四则
学习《弟子规》心得1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

”>中的第二部分”入则孝”就说了要孝顺父母,”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就道出了怎样孝顺父母。

但是,在看>之前,我却不懂得孝顺父母。

有一次,妈妈上了一天班,非常疲惫。

刚回到家中,就睡在了床上。

然后让我给她倒一杯水。

而我却看书入了迷,嘴上敷衍着,可却没什么行动。

直到妈妈愤怒地叫了一声:“你到底倒不倒?!”我才不情愿地去倒了一杯水,嘴里还嘟囔着:“倒就倒吗。

”事后,爸爸和妈妈批评了我,我忽然间感到很惭愧,感到无地自容。

父母为我们可以倾其所有,可我却连一杯水也不肯为他们倒,这件事令我羞愧难当,惭愧至今。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这句话很好理解,自己身体受伤,亲友们就会为自己担忧,就可以算是不孝了。

古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就是这个意思。

而道德如果受损的话,人们不但会取笑自己,还会笑自己的父母教子无方,父母脸上也无光,从而又是不孝了。

学习《弟子规》心得2
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凝聚着儒家千年处世哲学与生存智慧。

首先要懂得在家要孝顺父母,不让父母担心。

当父母有病痛时,我们要细心照顾。

父母教育我们时,我们要仔细聆听,努力学习,考出好成绩。

让父母为自己的孩子感到骄傲。

其次,我懂得了与人相处时,要以礼相待,互相学习,共同进取。

最后,我懂得了要严格要求自己上进,做一个有理想,有文化,有知识,知恩图报的人。

初读弟子规这本书时,感到没意思,这简直是中国古代学生课本里最枯燥的一本(至少我最初是这样认为),而且,这么早以前的书,能对我有什么用呢?但是随着背诵《弟子规》时的两件不足挂齿的小事,却改变我对它的看法。

记得刚背完“入则孝”这章,一次,妈妈喊我,我没有答应,妈妈便学着电视里古代先生教书使得腔调背诵道:“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我忙接嘴:“父母教,需敬听,父母责,需顺承!知道啦!”
还有一次晚上睡觉前,妈妈到我床上给我念书,看到我脱下的衣服“随床乱顿”——引用这个创新词汇,是因为妈妈又开始背弟子规:“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可是瞧你床上,“顿”了一堆!”我听了哈哈大笑,当然,笑的时候把衣服收拾好叠放到床边了。

我想,在背弟子规之前,爸爸妈妈也总是要求我,大人喊要答应,衣服不乱放等,只是妈妈一用《弟子规》里的话警告我,我就觉得古代的小朋友都是被这样要求的,看来应该做到啊!后来,我背诵《弟子规》的兴趣更高了,也慢慢的改掉了一些生活中的坏毛病,真
是受益匪浅!
学习《弟子规》心得3
“凡是人皆需爱天同覆地同载”这是《弟子规》其中的一段。

弟子就是学生,规就是规范。

星期一的早晨,任校长在晨会上要求我们背诵和学习《弟子规》。

小的时候,我读过《三字经》,里面的内容至今还记忆犹新。

我感觉《弟子规》里的内容和《三字经》里的内容大同小异。

《三子经》是用小故事,小典故来说明一个道理。

《弟子规》是学生们应遵守的规范。

马老师让我们背诵“泛爱众”一课,泛爱就是博爱,就是与朋友在一起相处,要讲平等博爱。

马老师说,这里的每一句话都是一个道理,要仔细去读,用心去理解。

刚开始背《弟子规》时,感觉很吃力,每一句话单独背能背过,连起来背时总背不过,妈妈说,如果你先把每句话的意思理解了,再背就好背了。

我按照妈妈说的方法先读每一句话的解释。

再去背,不仅背过了,而且知道了每句话的道理和意思。

《弟子规》虽然是古人写的,年代离我们很遥远,但其中所说所讲的不正是我们这些生活在现代生活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所缺少的吗?
学习《弟子规》心得4
《弟子规》,它是一本能使我们进步,教会我们如何做人,提高自身修养的诗歌,它十分押韵而且简洁,深受人们的喜爱。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


这句话是在叫我们要对父母体贴。

“冬则温,夏则凊。

”这句话还有个小故事。

二十四孝的黄香(香九龄),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实在值得我们学习。

后句意思是: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

下午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

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那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

平时起居作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父母把我们带到了这个美丽的世界上,辛辛苦苦把
我们养大,让我们吃穿不愁,在窗明几净的学校里学习知识,难道我们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吗?我们不应该为他们分担一些家务吗?那么从现在开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吧!
我从《弟子规》中学到了许多,尤其是做人,孝敬父母。

大家一齐来和我学习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