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概论考试题

合集下载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集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集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集中国文化概论绪论单选1.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时期、某一国家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 )A.文化现象B.文化事象C.文化思潮D.文化观念2.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通常称为( )A.文化产品B.文化内涵C.文化现象D.文化事象3.文化传统除了延续性的特点外,还具有( )A.规范性B.调和性C.稳定性D.等级性4.下列选项中属于狭义文化产品的是()A生产工具B生产器具C运输工具D典籍5.与英文Culture对议的汉语是()A文学B文章C文化D精神文化6“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出自()A《说苑.指武》B《礼记。

中庸》C《论语.雍也》D《荀子.不苟》7狭义文化又称()A国别文化B人文文化C民族文化D历史文化8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这些产品称为()A广义的文化产品B狭义的文化产品C文化产品D文化内涵9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项,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这种潮流称为()A文化内涵B文化思潮C文化事象D文化观念10学界把一些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人的人文特性称为()A文化内涵B文化现象C文化事象D文化产品11下列属于文化思潮的是()A生产领域中的行业禁忌B中国戏曲的程式化动作C文学史上的建安风骨D清代的考据学多选1.下列关于“文”字的说法正确的有()A.“文”的本义是“错画”,即花纹B.“文”引申为后天形成的品德、修养C.“文”在政治领域里,引申为“文治教化”D.“文”字还有“演化”和“分化”的含义E.中国古代对“文”的认识还反映在对天文和人文的区分2中国文化的又称()A中国文化B华夏文化C炎黄文化D汉文化E国别文化名词解释1.狭义文化2.文化政策3.中国传统文化4广义文化5文化产品6文化内涵7文化想象8文化事象9文化政策简答1.文化被划分为几个层次,两个层次的区别是什么?第一章1.尽管中国历史上的分裂不在少数,时间也不算短,但始终追求的政治观念中的基调是()A.和睦B.统一C.和平D.友好2.古代中国文明的成功依靠的不是战争而是()A.威胁与恐吓B.和亲与共存C.吞并与兼并D.联合与融会3.“书楚语,作楚声”一语说的是()A.中原文化B.齐鲁文化C.巴蜀文化D.屈原文学4.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创建它的古代文明时,首先面临的特点是()A.大地域上自然环境优越B.大地域上社会环境优越()C.大地域上人口构成多族群D.大地域上人口构成较松散5.中国处于世界最大的欧亚大陆的东部,东临浩瀚的()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6.宋代之所以把都城建在平原地区的开封,主要是为了就汴河的()A.水源C.水量D.水利7.青藏高原地区居住于黄河上游河、潢谷地的羌族人,在西汉时被称为()A.西夏B.西戎C.西狄D.西羌8.中国独特的地理条件,制约着它的独特文明形态和()A文化体系B文化内涵C文化结构D文化方向9在世界古代文明中,古埃及和巴比伦文明被毁灭了。

大学中国文化概论考试(试卷编号141)

大学中国文化概论考试(试卷编号141)

大学中国文化概论考试(试卷编号141)1.[单选题]宗法制的核心是()A)男尊女卑,男子继承B)无论长幼,立贤不立长C)嫡长子继承答案:C解析:2.[单选题]佛教中国化之后,____成为中国佛教最为流行的宗派,它充分体现了华夏文化的特征。

A)华严宗B)天台宗C)法相宗D)禅宗答案:D解析:3.[单选题]维吾尔族语属( )A)汉藏语系B)阿尔泰语系C)南亚语系D)南岛语系答案:B解析:4.[单选题]中国文化的创始与奠基,指的是从远古至先秦这一漫长时期中的_______。

A)文化内涵B)文化外延C)文化经历D)文化结果答案:C解析:5.[单选题]中国诗歌形式美的极致是()A)楚辞B)汉赋C)唐代格律诗D)宋词答案:C6.[单选题]佛教的基本教义是()A)“二谛”法B)“四谛”法C)轮回法D)十二因缘答案:B解析:7.[单选题]下列哪一个不是法家的代表人物()A)韩非子B)墨子C)李斯D)商鞅答案:B解析:8.[单选题]文字神赐说的一个典型代表是____。

A)“河图洛书说”B)“仓颉造字说”C)“敬惜字纸”D)“百寿图”答案:A解析:9.[单选题]汉代的_______是中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A)《皇帝内经》B)《本草纲目》C)《神农本草经》D)《伤寒论》答案:A解析:10.[单选题]中国文化从传统走向近代的历程,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层面的文化变革,以下不正确是()。

A)物质层面B)制度层面C)价值层面D)观念层面答案:C解析:A)本草纲目B)黄帝内经,C)新修本草D)神农本草经答案:D解析:12.[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对“朔”的解释正确的是()A)日、月黄道经度相同的时刻B)日、月经度相同的时刻C)日、月黄道纬度相同的时刻D)日、月纬度相同的时刻答案:A解析:13.[单选题]董仲舒学说的特点是以( )思想为中心A)儒学B)法家C)道家D)墨家答案:A解析:14.[单选题]下列不属于南方私家园林的建筑特点的是()A)精致清幽B)曲折奇巧C)恢宏庄严D)色彩淡雅答案:C解析:15.[单选题]以下哪个特征不是种过戏曲的基本特征( )A)大众化B)规范性C)高度综合性D)娱乐性答案:C解析:16.[单选题]孟子被后人尊称为( )解析:17.[单选题]经国务院批准同意,自2011年起,每年的______为“中国旅游日”。

中国文化概论考试题目

中国文化概论考试题目

中国文化概论考试题目一、是非题(共12题,每题2分)1. 中国的“酒文化”最主要关注的内容是我国数千年来酿酒工艺的衍变。

(错)2. 伏羲又称为“炎帝”,与黄帝一同被后世尊为中国民族的始祖。

(错)3. 黄河流域的“河姆渡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代重要的早期人类文化区。

(错)4. “经史子集”当中,道家的经典《庄子》属于“经”的范围。

(错)5. 战国时代的战争形式类似于体育竞技,按照一定的礼仪规则列阵交战,一般一场战役历时仅数日,伤亡较少。

(错)6. 春秋时代战争频繁,经常出现数十万人死亡的惨烈战役。

(错)7. 秦始皇曾派人出使西域,使统一的中华帝国受到周围国家的尊敬(错)。

8. 曹操提出“唯才是举”的选才制度,是对两汉察举制度的巩固。

(错)9.“锦衣卫”是清朝创立的特务机关。

(错)10. 明成组朱棣做了两件事:迁都北京、废除丞相。

(错)11. 宋朝外战不利,丢失了“燕云十六州”。

(错)12. 我国的科举考试历时1300年,始终以“八股文”为考试形式,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错)13.“反者道之动”是《荀子》的核心概念。

(错)14. 魏晋玄学的兴盛是国家统一、民族富强的盛世景象。

(错)15. 两晋时期文学的主流文体是散文。

(错)16.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因此在“经史子集”的分类当中,这部书应当属于“集”部。

(错)17. 唐伯虎被称为“唐解元”,说明他在乡试中获得了第一名。

(对)18. 赵云字子龙,名与字意义相关。

(对)19. 国子监是明清相当于国立大学的教育机构。

(对)20. “连坐法”是秦国的商鞅提出的。

(对)21. 中唐时期,大文学家韩愈、柳宗元发起了“古文运动”,提倡“文以载道”,反对空洞无物。

(对)22. 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对)23. 秦始皇是有历史记载的第一个上泰山封禅的皇帝。

(对)24. 韩愈提出“道统说”,意图复兴儒学。

(对)二、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4分)1. 下面哪一项与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后果无关?(A )A.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的相继失败B.外战不利,最终北宋亡于异族之手C.国家内部长期安定统一,经济发达D.根除了藩镇军阀割据的局面2. 儒家理想中的一国之君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理想人格?(B )A.无为而治B.内圣外王C.称霸天下D.铁面无私3. 儒家的“内圣外王”指的是怎样的君主?(D )A.什么也不干涉,让百姓按照自然法则生活的君主B.制定法律,并且严格依法治国的君主C.秦始皇、汉武帝那样有大作为,改变历史的君主D.以上三项都不对4.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完整版)中国文化概论第一套试卷

(完整版)中国文化概论第一套试卷

中国文化概论第一套试卷总分:100考试时间:100分钟A、化学B、文学C、化解D、改易2、谈到“文化”,人们常常引用“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此语出自(答题答案:D)A、《论语》B、《易》C、《荀子》D、《礼记》3、文化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这里的“文化”指的是(答题答案:A)A、广义的文化B、狭义的文化C、民族文化D、历史文化4、狭义的文化又称(答题答案:B)A、.历史文化B、小文化C、民族文化D、制度文化5、“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指的是(答题答案:B)A、自然现象和规律B、人伦社会规律C、人体花纹D、人的文化水平6、中国处于世界最大的欧亚大陆的东部,东临浩翰的(答题答案:C)A、大西洋B、印度洋C、太平洋D、北冰洋7、在人类漫长的早期,可以把地理环境主要当作(答题答案:A)A、自然环境B、经济环境C、人文环境D、社会文化环境8、越是早期,人类文化的创造越是受制于它的(答题答案:C)A、气候条件B、经济条件C、地理条件D、国际条件9、下列民族中,从境外迁入中国的民族是(答题答案:B)A、鲜卑族B、塔塔尔族C、匈奴D、满族10、清朝最终奠定了今天中国疆域基础的时间是(答题答案:C)A、康熙十四年B、雍正五年C、乾隆二十四年D、道光六年11、中国大部分地区属于(答题答案:D)A、亚热带气候B、高原气候C、海洋气候D、温带气候12、唐朝在安史之乱后设立的了州以上的一级政区是(答题答案:C)A、路B、布使政司C、方镇(又称道)D、行中书省13、最能体现中原华夏民族试图把农耕区围护起来的防御心态的工程是(答题答案:B)A、大运河B、万里长城C、都江堰D、十三陵14、中国古代土地私有化进程开始于(答题答案:C)A、商代B、西周C、东周以降D、战国时代15、中国古代统治者进行海外贸易的主要目的是(答题答案:D)A、获得经济利益B、得到海外奇珍异宝C、满足民众的生活需求D、在政治上夸示于海外16、唐代中叶以后专制国家对土地私有权的干预逐渐减弱,出现的新的租佃关系是(答题答案:C)A、均田制B、雇工制C、契约制D、依附型17、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布局导致商业对政府的(答题答案:B)A、独立性B、依赖性C、寄生性D、对抗性A、中华文化B、汉文化C、民族文化D、华夏文化2、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包括(答题答案:ABCD)A、文化典籍B、科技工艺C、语言文字D、文学艺术3、文化的结构四层次包括(答题答案:ABDE)A、制度文化层B、物态文化层C、社会意识层D、行为文化层E、心态文化层4、文化的重要属性包括(答题答案:AC)A、国度性B、阶级性C、民族性D、民间性5、传统文化具有以下一些特性(答题答案:ABCD)A、历史性B、遗传性C、同一性D、变异性E、6、下列选项中属于狭义文化产品的是(答题答案:BC)A、生产工具B、雕塑C、书籍D、筷子E、衣物7、下列民族中,曾建立过统治中原地区的政权的有(答题答案:ABDE)A、契丹B、女真C、回族D、鲜卑族E、羌族8、曾统治过整个中国的少数民族是(答题答案:CE)A、匈奴B、女真C、蒙古D、朝鲜族E、满族9、中国历史上规模和影响最大的人口南迁是(答题答案:ABE)A、西晋末永嘉之乱后B、唐安史之乱后C、清代中叶D、明朝初年E、北宋末靖康之乱后10、中国地形、地貌变化比较明显的有(答题答案:ABCD)A、湖泊的发育和消亡B、水道和水系的变迁C、沙漠变迁D、海陆变迁11、下列关于中国政区的说法,正确的是(答题答案:ABCD)A、秦汉实行郡县制B、元朝设行省C、清初设18省D、东汉末形成了州——郡——县三级制12、下列关于中国人口问题的表述,正确的有(答题答案:ABD)A、西北人口稀疏B、东南人口稠密C、人口占世界人口三分之一D、人口分布很不均衡13、下列关于中国的地形、地貌的表述,正确的有(答题答案:ABD)A、高原和丘陵总面积的65%B、盆地占19%C、超过8000米的山峰12座D、平原占总面积的12%14、春秋战国时期,与促进农耕经济联系在一起的改革有(答题答案:ABC)A、管仲的“相地而衰征”B、李悝的“尽地力之教”C、商鞅的“重农固本”D、吴起“厉甲兵”15、被称为中国古代中原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精妙结晶的是(答题答案:CD)A、汉唐的丝绸之路B、昭君出塞C、万里长城D、战国时赵武灵王“胡服骑射”16、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答题答案:ABC)A、多元成分结构造B、持续发展C、既早熟而又不成熟D、具有极大的承受力17、中国的农耕经济中除农业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有(答题答案:BC)A、土地产业B、手工业C、商业D、蚕桑业A、是B、否2、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是上层文化精华的荟萃。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题-21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题-21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题-21(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7,分数:60.00)1.“文化”一词中,“化”的本义是______(分数:2.00)A.化学B.文学C.化解D.改易√解析:[解析] “化”的本义是改易,这种改易既包括从无到有的“造化”,也包括宇宙生成以后的“演化”和“分化”。

2.“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这句话出自于哪部儒家经典?______(分数:2.00)A.《书》B.《礼》C.《易》√D.《春秋》解析:[解析] “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这句话出自《易·贲卦》。

3.中国古代观察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出发点是______(分数:2.00)A.礼义B.道德C.人文√D.科学解析:[解析] 《礼记·中庸》说:“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这说明,中国古代观察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出发点是人文。

4.在中国典籍中,“文化”合成的最早典籍是______(分数:2.00)A.《说苑·指武》√B.《礼记·中庸》C.《荀子·不苟》D.《易·系辞》解析:[解析] 在中国典籍中,“文化”合成的最早典籍是——《说苑·指武》:“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5.与英文Culture对译的汉语是______(分数:2.00)A.文学B.文章C.文化√D.精神文明解析:[解析] Culture与文化一词为同义语,学术界经常把它与Culture对译。

6.“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出自______(分数:2.00)A.《说苑·指武》√B.《礼记·中庸》C.《论语·雍也》D.《荀子·不苟》解析:[解析] 在中国典籍中,“文化”很早就已合成——《说苑·指武》:“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中国文化概论期末考试试题

中国文化概论期末考试试题

中国文化概论期末考试试题(经修改,以下显示答案均为正确答案)1、《五帝本纪》中五帝的文献材料贴合于哪一段? (3.00分).旧石器时代 B.五代十国时期 C.汉景帝时期D.√新石器文化晚期2、分封体制下的君民关系是什么? (3.00分)A.√君民同体关系 B.舟与水 C.上与下的绝对服从 D.征服与被征服3、关于乡射礼说法不正确的是? (3.00分)BA.国人举行 B.野人举行 C.定期举行 D.造就国人团结4、中国古代的贵族对自己手下的民众是恩威并施,给民众以恩惠,是因为中国的什么意识?(3.00分)BA.民本 B.人本 C.家族 D.人道5、宋末管理边疆少数民族实行什么制度? (3.00分)BA.郡县 B.羁縻 C.督察 D.州府6、下面不属于儒家“仁”的含义的? (3.00分)CA.爱人 B.克己复礼 C.兼爱 D.君子的事7、关于墨家说法不正确的是? (3.00分)AA.游说 B.非乐 C.兼爱 D.非攻8、中国权力的两股势力中,底层的是? (3.00分)A.小农 B.王权 C.军人 D.商户9、文人治国的最高宗旨是什么? (3.00分)A.教化论 B.礼乐 C.和平 D.官僚10、分封制下的君民关系是 (3.00分)A.征服与被征服 B.平等.舟和水的关系D√.军民同体的关系11、大蒐礼什么时候举行的比较频繁 (3.00分)A.耕种 B.祭祀 C.战后 D.战前12、关于大蒐礼说法错误的是 (3.00分)A.只有贵族有资格参加 B.是一种集体军事训练 C.√是我国戏剧的早期萌芽 D.带有原始民主色彩13、周代的国人指的是 (3.00分)A.周人 B.住在城里的人 C.士阶层 D.贵族阶层14、羁縻制度是一种什么制度 (3.00分)A.政治制度 B.经济制度.民族制度 D.军事制度15、周代较早的文献中,小人指的是 (3.00分)A.小孩 B.奸诈之人 C .不在位的人D.社会底层的人16、韩非认为君主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形象 (3.00分)A.威严 B.亲民 C.和蔼D.√神秘17、对于汉代同姓诸侯王说法正确的是 (3.00分)A.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 B.有外交权 C.有军权 D.被推恩令瓦解18、三省六部的三省不包括 (3.00分)A.尚书 B.监察省 C.门下省 D.中书省19、宋代枢密使分走的相权是 (3.00分)A.兵权 B.财权 C.监察权 D.执行权20、《中国文化概论》的主讲人是? (3.00分)A.李山 B.吕艺 C.叶林 D.石磊判断题(40分)1、周文王想到了天地精神,之前殷商关注的祖宗概念。

中国文化概论历年的全部试题(有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历年的全部试题(有答案)

2011年10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称作(C)A.文化思潮B.文化传统C.文化观念D.文化现象2.中国广大的东部地区处在季风气候区内,四季分明,降雨量呈明显的季节性,故其灾害性气候也不少,旱灾特重,其次是(C)A.地质灾害等B.沙尘暴灾害等C.洪涝灾害等D.风灾等3.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南宋中期到元代中期,我国气候进入(D)A.第一个温暖期B.第二个温暖期C.第三个温暖期D.第四个温暖期4.分裂与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两大现象,其占主导倾向的追求是(D)A.和睦B.团结C.和平D.统一5.旧石器时代的特征是打制石器的使用,当时还没有(D)A.原始采集业B.原始捕捞业C.原始狩猎业D.农业6.中国“家天下”的历史开始于(C)A.三皇时代B.五帝时代C.夏代D.商代7.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更像学者、牧师,而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更像(D)A.教师B.官吏C.说客D.辩士8.中国历史上,南方的水稻生产上升至高居粮食作物产量的全国第一位是在(C)A.唐朝B.北宋C.南宋D.元朝9.七巧板运用的原理是古算中的(A)A.出入相补原理B.等差原理C.中国剩余定理D.秦王暗点兵10.我国古代医学诊断技术“四诊”指望、闻、问和(D)A.查B.验C.测D.切11.我国的造纸术传入欧洲是在(C)A.公元6世纪B.公元8世纪C.公元l2世纪D.公元16世纪12.中国古代,开创考选官员的制度,而且确立了儒家思想在选官制度中的支配地位的朝代是(B)A.周代B.汉代C.隋代D.唐代13.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结构具有独特的东方文化特色,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原则与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相结合,使得中国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是(C)A.选举政治B.世袭政治C.伦理政治D.文官政治l4.完整的宗法制度出现于(C)A.五帝时期B.夏朝C.周代D.春秋时期15.君主专制制度之下,古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是(D)A.宗族祭祀与祖先崇拜B.军事征伐与发展农业C.祖先崇拜与发展农业D.宗族祭祀与军事征伐16.中国素称“礼义之邦”,把礼的重要作用说成是“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的经典是(A)A.《左传》B.《周礼》C.《论语》D.《孟子》17.下列典籍中,运用类比思维最多的是(D)A.《周礼》B.《庄子》C.《周易》D.《诗经》l8.下列观念中,造成中国文化中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主义倾向的观念是(B)A.知行合一B.天人合一C.重义轻利D.文以载道19.倡导道教于鹤鸣山(今四川崇庆境内),因入道须出五斗米,故称“五斗米道”。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化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题,每⼩题1分,共2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个是符合题⽬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分。

1.⼈类⽂化发展过程中呈现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通常称为( )A.⽂化产品B.⽂化内涵C.⽂化现象D.⽂化事象2.南北朝时出现在历史记载中,到唐代变得相当强⼤,与唐代和平交流居多,且主要居住在今西藏地区的民族是( )A.羌B.吐蕃C.鲜卑D.回纥3.“书楚语,作楚声”⼀语说的是( )A.中原⽂化B.齐鲁⽂化C.巴蜀⽂化D.屈原⽂学4.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创建它的古代⽂明时,⾸先⾯临的特点是( )A.⼤地域上⾃然环境优越B.⼤地域上社会环境优越C.⼤地域上⼈⼝构成多族群D.⼤地域上⼈⼝构成较松散5.红⼭⽂化的神庙和祭祀遗址,实际上维系着附近相当⼤地区⼈群的( )A.社会⽣活B.精神⽣活C.物质⽣活D.家庭⽣活6.夏作为我国第⼀代王朝,历时近( )A.七百年B.六百五⼗年C.六百年D.五百年7.重农主义是为保护⼩农⽽打击⼯商业的⼀种( )A.政治观念B.经济观念C.国家观念D.⽂化观念8.我国市商贸易有⼀定的发展,并已开始使⽤货币是在( )A.夏朝时期B.商周时期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9.古算中的“韩信点兵”就是现代数学中的( )6A.⼀次同余式组解法B.⼆次同余式组解法C.三次同余式组解法D.⾼次同余式组解法10.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药学百科全书是( )A.《神农本草经》B.《伤寒杂病论》C.《素问》D.《本草纲⽬》11.我国造纸术传到中东阿拉伯国家是在( )A.公元2世纪B.公元6世纪C.公元8世纪D.公元12世纪12.在宗法制度之下,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基本单位是( )A.宗族B.家庭C.什伍⾥甲D.个⼈13.科举制建⽴与全⾯推⾏的时代是( )A.明代B.宋代C.汉代D.隋唐14.《诗·⼩雅·北⼭》云:“溥天之下,莫⾮王⼟,率⼟之滨,莫⾮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提到了收族现象,指的是大族为了扩张人口收小族作为自己的子族。

()
1.0分
我的答案:√
2
马克思认为中国的政权、土地、农民三者之间是直接对立的。

()
1.0分
我的答案:√
3
汉代的四大宰相指的是萧何、曹参、邴吉、魏相。

()
1.0分
我的答案:√
4
汉代继承了秦代的官僚制度。

()
1.0分
我的答案:√
5
自唐宋以后,选拔人才考试的重点是诗词歌,自北宋以后,考试形式转变为八股文。

()1.0分
我的答案:√
6
西周早期原始民主没有欧洲那样发展为古典的民主,很大的原因是民众。

()
1.0分
我的答案:√
7
春秋时期的弭兵运动是一种和平运动,使得晋楚两大集团关系缓和,得以暂时维持和平。

()
1.0分
我的答案:√
8
“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这里的君子指的是在位者。

()
1.0分
我的答案:√
9
英国贵族阶层通过资产阶级化得以保存,直到今天依然存在。

()
1.0分
我的答案:√
10
北狄是古代对少数民族的统称。

()
1.0分
我的答案:×
11
分封制度需要和王朝结成一个整体,才能长期的生存。

()
1.0分
我的答案:√
12
远古时期,环太平洋地区的文化带是相似的。

()
1.0分
我的答案:√
13
《曲礼》规定对待家长要无犯无隐。

()
1.0分
我的答案:×
14
周公辅政期间以洛阳为精神中心,建立了东都。

()1.0分
我的答案:√
15
西周对殷商遗民采取的是绥靖政策。

()
1.0分
我的答案:√
16
唐代对异族实行羁縻制度,这种制度实质上是一种自治。

()1.0分
我的答案:√
17
西周时期中华民族完成了融合。

()
1.0分
我的答案:√
18
微子启封到宋的史实,体现了蛮昧的宗教观念却引发出人道的政治现实。

()1.0分
我的答案:√
19
《尧典》中记载了两件大事,一是治理洪水,二是天文历法。

()
1.0分
我的答案:√
20
先秦时期哲学上的天人合一表现为《周易》的哲学和儒家的心性之学。

()1.0分
我的答案:√
21
儒家教化论强调教先于刑。

()
1.0分
我的答案:√
22
陶寺遗址的发现印证了《尧典》的文献记载。

()
1.0分
我的答案:√
23
欧洲艺术史上的洛可可艺术阶段深受东方影响。

()
1.0分
我的答案:√
24
先秦时期诞生的天下观念是家天下。

()
1.0分
我的答案:√
25
《大武》是西周初年创作的大型乐舞,描写了武王伐纣的重大历史事件。

()1.0分
我的答案:√
26
汉代的县官分为赤、望、紧、上、中、下几个等级。

()
1.0分
我的答案:×
27
彝族的历法是一年十个月,每月三十六天。

()
1.0分
我的答案:√
28
古时候中国人的太阳崇拜本质上是追求时令。

()
1.0分
我的答案:√
29
礼乐文明综合了殷商以来的习惯,把它提升起来,表达一种社会的精神理念,强调和谐、谦让,提倡干净。

()
1.0分
我的答案:√
30
三省六部制的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
1.0分
我的答案:√
31
人性善恶之辨是佛学与儒家学派都十分关注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
1.0分
我的答案:×
32
汉武帝实行推恩制。

()
1.0分
我的答案:√
33
礼乐是提倡锦标主义的。

()
我的答案:×
34
西周时期,土著人被称为野人,野人的礼俗被称之为夷礼。

()
1.0分
我的答案:√
35
殷商饕餮纹很可能是继承并发展了良渚文化。

()
1.0分
我的答案:√
36
西周王朝通过分封制建构了统一的政治体。

()
1.0分
我的答案:√
37
郡县制在汉代只有郡、县两级,发展到明清演变为五级,造成了官员冗员问题。

()0.0分
我的答案:× 正确为√
38
古代百姓与官方交流的主要事件是交税和打官司。

()
1.0分
我的答案:√
天下观念首先要有一个中心,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置异族关系。

()
1.0分
我的答案:√
40
中国的封建势力是由血缘分封形成的宗法制,而欧洲的封建势力则是利益约束形成的。

()
1.0分
我的答案:√
41
道德律是一种自由律。

()
1.0分
我的答案:√
42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中庸》谈人性是与动物相比较而言的。

()1.0分
我的答案:√
43
西周时期保持了原始的民主色彩,大蒐礼是突出的民主表现形式。

()
1.0分
我的答案:√
44
人的性格可以说是一种文化产品。

()
1.0分
我的答案:√
45
周祭制度指的是殷人以翌、祭、洅、劦、彡五种祭奠对祖先轮番地周而复始地进行祭祀的制度。

()
1.0分
我的答案:√
46
商鞅的重农主义在中国影响深远。

()
1.0分
我的答案:√
47
阿基里斯之踵指的是一个比较圆满的事物之中存在着一个不大却很危险的漏洞。

()1.0分
我的答案:√
48
随着家天下的到来,族群的凝聚从服凑变为杀伐、征服。

()
1.0分
我的答案:√
49
血缘关系被人为的拉长以后,极其明显的效果就是开始作为一种军事力量去弹压地区的反叛倾向。

()
1.0分
我的答案:√
50
礼乐文明是一种尊重人情的文化体系。

()
1.0分
我的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