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推断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学案
文言实词含义推断学案

把握规律巧解实词——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学习目标】1、掌握准确把握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2、学会知识迁移,提高解题能力。
【学习重难点】掌握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学习方法】运用多媒体,讲练议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检测:推断下列加点实词的含义,并说明你的推断方法。
【第一组】①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②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③金就砺.则利。
()推断方法:【第二组】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②秦王方还.柱走。
()③卒.起不意。
()推断方法:【第三组】①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②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③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推断方法:【第四组】①将军身披坚.执锐.。
()②范增数目.项王。
()③左右欲刃.相如。
()推断方法:【第五组】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②相如因持璧却.立。
()③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推断方法:二、课堂迁移练习:解释下列加点实词的含义,并说明你所运用的推断方法【第一组】①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
()②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③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
()【第二组】①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②众皆伏.泰之义。
()③或至涂.而反。
()【第三组】①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
()②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
()③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第四组】①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②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
()③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
()【第五组】①素.与郭善,登门造访。
()②城之不拔.者二耳。
()③孙膑期.曰:“暮见火举而齐发。
”()三、综合演练:综合运用各种推断方法,翻译下面文言语段薛潭学讴①薛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教案

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
2. 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能正确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含义。
3. 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够独立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实词推断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方法准确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实词推断的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句,引导学生学会推断。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文言文阅读材料。
2. 课件:教学PPT。
3. 练习题:设计一些含有未知实词含义的文言文句子,供学生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复习已学的文言实词知识1.2 提问:在学习过程中,你们遇到了哪些难以理解的文言实词?2. 讲解文言实词推断方法2.1 方法一:语境分析法2.1.1 解释:根据句子中的其他词语和语境来推断未知实词的含义。
2.1.2 例句:分析典型例句,引导学生理解方法。
2.2 方法二:词性分析法2.2.1 解释:根据实词的词性及其在句子中的作用来推断其含义。
2.2.2 例句:分析典型例句,引导学生理解方法。
2.3 方法三:语法分析法2.3.1 解释:根据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来推断未知实词的含义。
2.3.2 例句:分析典型例句,引导学生理解方法。
2.4 方法四:成语印证法2.4.1 解释:利用成语中的实词含义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含义。
2.4.2 例句:分析典型例句,引导学生理解方法。
2.5 方法五:课文迁移法2.5.1 解释:利用已学过的课文中的实词含义来推断未知实词的含义。
2.5.2 例句:分析典型例句,引导学生理解方法。
3. 课堂练习3.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2 提醒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善于运用这些方法来推断未知实词的含义。
4.3 鼓励学生课后多阅读文言文,提高阅读能力。
六、教学拓展1. 介绍一些常用的文言实词推断技巧,如:对称推断法、联想推断法、对比推断法等。
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教案)

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教案)教学园地11-05 2357: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教案)教学目标培养推断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的水平。
教学内容与步骤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的关键是读懂原文,准确地把握文意,而能读懂原文的最重要的条件是能正确理解文中实词的意义。
鉴于此,掌握一些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方法,对学好文言文和应试都大有裨益。
一、例题:1、贫民虽平价不能籴。
2、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祉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
解析:会意字,上为“入”,下为“米”,整合可知。
解答:籴——买进粮食联想:粜——卖出粮食启示:汉字的形旁与字义有关再如:(1)用“贝”字作偏旁的字:购例:穷饿无聊,追购又急﹙购悬赏捉拿﹚结论用“贝”作偏旁的字大都与“钱财”有关⑵用“ 糸”作偏旁的字缢绡缒例句① 自缢于庭树《孔雀东南飞》②一曲红绡不知数《琵琶行》③夜缒而出,见秦伯《烛之武退秦师》结论用“糸”作偏旁的字大都与“绳索、丝织品”有关。
⑶.用“王”作偏旁的字:瑾瑜璐例句:①.何故怀瑾握瑜《屈原列传》﹙瑾、瑜美玉,此处比喻美好品格﹚②.被明月兮佩宝璐《涉江》﹙璐美玉﹚结论用“ 王”作偏旁的字大都与美玉有关。
补充:部分偏旁与字义的关系:“钅(金)、木、氵(水)、(火)、土”——与五行有关;“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与兵器有关;“马、牛、羊、豕、犭、鸟、虫”——与动物有关;“辶(走)、彳(行)、(心)、(言)”——与人的行为有关。
其它:禾----五谷、皿----器具、宀----房舍、冖----笼罩、求----毛皮、歹----死亡、月----肉、页----首、目-----眼、尸 ----身体、隹(zhuī)----鸟雀 ......二、例题:①金就砺则利②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③生而眇者不识日解析:从字形入手①“砺”,“石”旁。
推断它可能与一种“石”有关,据上下词意“金”和“利”可知,“砺”:“磨刀石”。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准确理解文言文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3. 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升文言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文实词推断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准确理解。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讲解实词推断方法。
2. 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词的含义。
3. 运用练习法,巩固所学实词推断方法。
四、教学准备1. 准备文言文实词推断的相关案例。
2. 准备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及课后巩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文言文实词推断的重要性。
2. 讲解实词推断方法:a. 语境分析法:根据句子结构和上下文来推断实词意义。
b. 语法分析法:根据词在句子中的语法位置来推断实词意义。
c. 邻字帮助法:通过邻近字的含义来推断实词意义。
d. 成语联想法:运用成语中的实词意义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意义。
4.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答练习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实词推断方法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要注意语境、语法、邻字和成语的运用。
6. 课后作业: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实词推断方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词推断方法、分析实例和课堂练习,让学生初步掌握了文言文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词的含义,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要加强练习,使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方法,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六、教学拓展1. 引入古代文化知识:讲解古代职官、地理、习俗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实词。
2. 介绍古代诗词:通过学习古代诗词,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提高文言文素养。
七、教学实践1. 安排文言文阅读课:让学生阅读篇幅较长的文言文,运用所学实词推断方法,理解文章内容。
2. 组织文言文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言文表达能力。
八、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文言实词意义推断方法(学案)

文言实词意义推断方法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掌握一些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方法,对学好文言文和应试都大有裨益。
一、根据汉字的造字法推断。
中国文字是表意文字,其意义可以通过造字法来推知。
象形字、会意字,靠得是意会;至于形声字,其形旁也表意,其意义自然可以推知。
例如:(1)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史记·管晏列传》)(2)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韩非子·和氏》)(3)虽身死家破,要领不属,手足异处,不难为也。
(《韩非子·说疑》)二、根据对称规则推断。
古人行文,好用整齐的句式,讲究对称。
上下文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其意义往往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
我们可根据这一规律来推断词义。
例如:(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涉江》)(2)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谏太宗十思疏》)(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4)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逍遥游》)三、根据词的语法地位推断。
即审查该实词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确定其词性,以此来推断其意义。
例如:(1)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左传·宣公二年》)(2)遭父丧有疾,使婢丸药。
(《册府元龟》)(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赤壁赋》)(4)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
(《三国志》)四、联想成语推断。
现代汉语中的成语大量源自古诗文,有许多词语的文言意义在成语中保留了下来。
在判断文言实词的含义时,可借助成语来推断其意义。
例如:(1)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涉江》)(2)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史记·屈原列传》)(3)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六国论》)(4)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谏太宗十思疏》)五、联想课文推断。
高考文言文的阅读试题,选文在课外,但往往考查的词语在课文中已经学过。
如果我们能够联想到在课文中已学过的同样或类似的词语,通过辨析迁移,往往能茅塞顿开,得到正确答案。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实词词义推断导学案

掌握技巧巧译实词——文言实词词义推断【学习目标】掌握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能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准确推断实词词义。
积累文言知识,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沉“着”(采用推断方法解释加粗划线字):(一)例:1.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
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
其狗不知,迎而吠之。
杨布怒,将击之。
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列子•说符》思考:(1)“素”和“缁”是什么意思?(2)你是用什么巧妙方法推断出来的?(二)试一试:1.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今闻购樊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荆轲刺秦王》2.吴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
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2022年新高考Ⅱ卷《东观汉记》卷十)方法总结:二、落“实”(采用推断方法解释加粗划线字):(一)例:例1: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论》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荆轲刺秦王》例2:①一曲红绡不知数。
《琵琶行》②自缢于庭树。
《孔雀东南飞》③夜缒而出,见秦伯。
《烛之武退秦师》(二)试一试:赇,密使左右试赂之。
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民部尚书裴矩谏曰:“为吏受赂,罪诚当死。
(2021年新高考1卷)2.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2021年新高考2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2020年新高考1卷)方法总结:三、得“月”(采用推断方法解释加粗划线字):(一)例: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屈原列传》))2.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过秦论》)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五代史伶官传序》)4.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文言实词推断教案

文言实词推断教案教案标题:文言实词推断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文言实词的概念和特点。
2. 学会运用上下文信息推断文言实词的意思。
3. 提高学生的文言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文言实词的相关教材和例句。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文言实词的概念和特点,并与学生共同探讨实词在文言文中的重要性。
二、讲解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10分钟)1. 教师通过示范,解释上下文信息对于推断文言实词意思的重要性。
2. 教师提供一些文言实词的例句,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信息推断实词的意思。
三、合作学习(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文言实词进行推断。
2. 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分析上下文信息,推断实词的意思,并记录下推断的过程和结果。
四、展示和讨论(10分钟)1. 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推断过程和结果。
2. 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提供反馈和建议。
五、巩固练习(10分钟)1. 学生个人完成一些文言实词的推断练习题。
2. 学生互相交换答案,进行讨论和纠正。
六、拓展延伸(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一段文言文,尝试推断其中的实词意思。
2. 学生将推断的结果写下并与他人分享。
七、总结和评价(5分钟)1. 教师总结文言实词推断的方法和技巧。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思考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在日常阅读中多注意文言实词的使用,并尝试推断其意思。
2. 学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文言实词的例子和用法。
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于文言实词推断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和推断结果可以作为评价学生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的依据。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教案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语境推断词语含义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常见文言实词的识别与理解。
2. 语境推断词语含义的方法。
3. 练习与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提高阅读能力。
2. 难点:学会通过语境推断词语含义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及用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语境中词语的含义。
3. 练习法: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文言文阅读篇目。
2. 教具:多媒体设备。
3. 参考资料:文言实词词典、相关学术资料。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言实词,巩固记忆。
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二、讲解常见文言实词(15分钟)1. 举例讲解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和含义。
2. 强调重点词语,提醒学生注意。
三、语境推断词语含义(15分钟)1. 提供几个含有重点词语的文言文段落。
2. 引导学生通过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
3. 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四、练习与巩固(15分钟)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校对答案,讲解错误原因。
3. 针对学生错误,进行针对性辅导。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
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拓展文言文阅读范围。
3.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常见文言实词、语境推断词语含义、练习与巩固等环节,提高了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六、教学案例分析1. 选取几个含有重点文言实词的文言文段落。
2. 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尝试推断出词语的含义。
3. 分析推断过程中的难点和困惑,共同讨论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借推断理解实词
学习目标
探究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几种推断方法,培养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准确推测实词词义的能力。
重点
掌握实词含义的推断方法
难点
根据上下文准确推测实词词义
学习内容及过程
学习札记
学习内容及过程
学习札记
【我来总结】
一、解释加点词,并总结推断的方法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 )
2、卒然临之而不惊( )
22、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乃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
23、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 与东宫相准。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 )
方法总结:
1、我对考纲的理解:
2、我可以做的准备是:
译文:
(2)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译文:
4、命一个考查实词词义的选择题。
4、今天我的收获是:
. .
(7)知商州宋孝孙谓之曰( ) (8)今孟德其中无所顾( )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获如志 如:随顺;实现。B.凡猛兽类能识人气 类:大抵;大都。
C.德自分死矣分:意料;料想。D.张公安道适知秦州 适:往;到。
3.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1)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
【注释】①神勇:禁军神武营,平时戍守京师,有边警时戍边。②禁军:北宋正规军。原指皇帝亲兵。北宋削藩,收境内甲兵,集中京师,名为禁军。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以其衣易一刀十饼()(2)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
(3)然遇猛兽者数矣()(4)逡巡弭耳而去()
(5)吐利胀懑无所不至( ) (6)而其色见于面颜( )
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知商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张公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也。
13、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
14、将军身披坚执锐( )
15、带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16、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方法总结:
17、丰则贵籴,歉则贱粜()
18、抚军亦厚赉成名。( )
19、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伶官传序》( )
20、可以独飨白粲( )方法总结:
21、高俭字士廉,渤海人。少有器局,颇涉文史。大业中,为治礼郎。士廉妹先适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生子无忌及女。( )
3、我的目标是:
【我来练手】
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①。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山,德出其妻,以其子与人,而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②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唯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而去。试之前后如一。”
3、崔家顾人刺我,请以闻。( )
4、傲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
5、昌宗从旁趣说北( )
9、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
10、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
11、通五经,贯六艺( )
12、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方法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