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最悠久的17所大学

合集下载

东南大学历史.doc

东南大学历史.doc

第一部分三江师范学堂、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02—1921)1.东南大学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哪一年?东南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学科齐全、名师荟萃的高等学府,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90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

19世纪末,清王朝闭关锁国,积弱积贫,欧美列强的“坚船利炮”一而再、再而三地轰开“天朝大国”之门,同时也轰醒了中国人民救亡图存、变革自强的意识。

“御外侮而欲求强,为求强而欲变革”的呼声日高,“废科举,兴学校”,不拘一格育人才,更成为维新变法的重要举措。

1901年,清廷迫于内外形势,下令各省改书院为学堂。

1902年,两江总督刘坤一上奏“筹备师范学堂折”。

之后,继任两江总督的张之洞于1903年给光绪皇帝呈上了《创办三江师范学堂奏折》。

1903年9月,三江师范学堂正式开学。

开办之初,学堂暂设于总督府署,同时在北极阁前明代国子监旧址兴筑校舍,既为现在的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

三江师范学堂的创建工作,很多都是张之洞亲自运筹规划,因此说张之洞是三江师范学堂的创始人。

2.“三江师范学堂”何时更名为“两江师范学堂”?三江师范学堂从何得名?说法有二:其一曰禹分九州,“东南曰扬州”,“其川三江”,而两江总督所辖之地,即古代扬州之域,“三江”即寓“东南”之意,取名“三江师范学堂”,既不失古风,又与两江总督辖地有所照应。

其二云,两江总督府兼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安徽曾属江南省,“三江”即江苏、安徽、江西三省之简称。

由于当时学堂名称意义不清,因省界等诸多问题常生纠纷,1905年周馥继任两江总督,遂以总督之称“两江”而将校名改为“两江优级师范学堂”。

从三江到两江,学堂的学制、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均无多大变动,三江与两江实为一个学校,只是改换校名而已。

3.三江、两江师范学堂的学科及学制是如何设置的师资情况如何?三江、两江师范学堂设置了以下学科:理化科、农学博物科、历史舆地科、手工画图科。

学制分为:最速成科,一年毕业;速成科,二年毕业;本科,三年毕业;高等师范本科,四年毕业。

考研择校:中国古代史宋史方向学校分析

考研择校:中国古代史宋史方向学校分析

考研择校:中国古代史宋史方向学校分析————————————————————————————————作者: ————————————————————————————————日期:考研择校:中国古代史宋史方向学校分析中国宋史研究的开创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此到建国的那段时期,大致可以作为近代中国宋史研究的开创期。

张荫麟、邓广铭、蒙文通、陈乐素、张家驹等人是宋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到1979年,宋史研究在中国古代史各断代史的研究中,总体上而言是较为落后的。

从1980年开始,宋史研究快速发展,虽大有后来居上之势,但是至今仍有许多领域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严耕望先生在其名著《治史三书》里谈到,宋史是青年史学研究者可大展拳脚的园地。

《治史三书》作于七十年代,三四十年过去了,虽然宋史研究已有很大进展,但是严耕望先生的话在今天大致是不差的。

中国古代史专业宋史方向的学术机构,最大的是中国宋史研究会,研究会秘书处现在挂靠河北大学;另有2010年刚成立的岭南宋史研究会,其秘书处挂靠暨南大学。

本文主要介绍现在招收宋史研究生的院校及导师的情况,稍带介绍该校宋史研究早前的发展状况。

需要说明的是,所介绍的导师,大部分是古代史专业宋史方向的导师,但也有部分导师主攻宋史,不在古代史专业招生,而在别的专业招生,如在历史文献学或专门史等招生。

某学者若是硕导,都会加以说明,若没有说明则默认是博导。

下面介绍宋史院校的分布。

1.北京大学北大的宋史研究由邓广铭先生开创,他是中国宋史研究会的创会会长。

今天北大历史系治宋史的学者有邓小南(邓广铭先生的女儿,宋史研究会现任会长)、张希清(近几年已没招硕士)、赵冬梅(硕导)、刘浦江(专攻辽金史兼及宋史)。

北大的宋史研究主要做政治文化史、政治制度史。

2.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研究宋史的学者有包伟民、李全德、皮庆生。

包伟民,现任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曾在浙大历史系任教多年,2009年秋调入中国人民大学,旋即任人大2010年成立的唐宋史研究中心主任。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学校概况浙江大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全国重点大学,前身求是书院成立于1897年,为中国人自己创办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

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全国高等院校调整时,曾被分为多所单科性学校,其中在杭的四所学校,即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于1998年9月重新合并,组建为今日的浙江大学。

经过一百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基础坚实、实力雄厚,特色鲜明,居于国内一流水平,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研究型、综合型大学,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计划”建设的若干所重点大学之一。

现任校长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人工智能专家潘云鹤教授。

学校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浙江省杭州市。

其北依苏沪,东接甬港,南联闽粤,是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城市。

学校设玉泉、西溪、华家池、湖滨、之江、紫金港等6个校区,占地面积5.33平方公里,分布于杭州市区不同方位。

校园依山傍水,环境幽雅,花木繁茂,碧草如茵,景色宜人,与西湖美景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浙江大学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以严谨的“求是”学风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以执著的科学创新精神创造出了丰硕成果,蜚声海内外,曾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

竺可桢、马寅初、卢嘉锡、苏步青、钱三强、王淦昌、贝时璋、陈建功、钱令希、谈家桢、谷超豪、郑晓沧、梁守盘、夏承焘、姜亮夫、李政道、吴健雄、路甬祥等著名学者都曾在校工作或学习。

浙江大学校友中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有140余人,其中在浙大就学者就有80余人。

浙江大学的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十一大门类。

学校现有110个本科专业,39个博士后流动站,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8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64个,另有临床医学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以及法律硕士(JM)、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硕士、体育硕士、农业推广硕士、风景园林硕士、兽医硕士、公共卫生硕士、工程硕士、建筑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1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宋史院校分布——中国古代史宋史方向学校选择建议

宋史院校分布——中国古代史宋史方向学校选择建议

宋史院校分布——中国古代史宋史方向学校选择建议康默发表于 2012-5-11 21:21:59中国宋史研究的开创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此到建国的那段时期,大致可以作为近代中国宋史研究的开创期。

张荫麟、邓广铭、蒙文通、陈乐素、张家驹等人是宋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到1979年,宋史研究在中国古代史各断代史的研究中,总体上而言是较为落后的。

从1980年开始,宋史研究快速发展,虽大有后来居上之势,但是至今仍有许多领域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严耕望先生在其名著《治史三书》里谈到,宋史是青年史学研究者可大展拳脚的园地。

《治史三书》作于七十年代,三四十年过去了,虽然宋史研究已有很大进展,但是严耕望先生的话在今天大致是不差的。

中国古代史专业宋史方向的学术机构,最大的是中国宋史研究会,研究会秘书处现在挂靠河北大学;另有2010年刚成立的岭南宋史研究会,其秘书处挂靠暨南大学。

本文主要介绍现在招收宋史研究生的院校及导师的情况,稍带介绍该校宋史研究早前的发展状况。

需要说明的是,所介绍的导师,大部分是古代史专业宋史方向的导师,但也有部分导师主攻宋史,不在古代史专业招生,而在别的专业招生,如在历史文献学或专门史等招生。

某学者若是硕导,都会加以说明,若没有说明则默认是博导。

下面介绍宋史院校的分布。

1.北京大学北大的宋史研究由邓广铭先生开创,他是中国宋史研究会的创会会长。

今天北大历史系治宋史的学者有邓小南(邓广铭先生的女儿,宋史研究会现任会长)、张希清(近几年已没招硕士)、赵冬梅(硕导)、刘浦江(专攻辽金史兼及宋史)。

北大的宋史研究主要做政治文化史、政治制度史。

2.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研究宋史的学者有包伟民、李全德、皮庆生。

包伟民,现任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曾在浙大历史系任教多年,2009年秋调入中国人民大学,旋即任人大2010年成立的唐宋史研究中心主任。

包伟民学术专长在于宋代社会经济史。

本科和硕士均就读于杭州大学(今浙江大学),硕士期间师从徐规先生,后北上北京大学,投入邓广铭先生门下攻读宋史获博士学位。

中国十大名校

中国十大名校

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校门北京大学创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发源地,也是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和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担任了先锋角色。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大学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建设的新时期,并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两所大学之一。

2000年4月3日,北京大学与原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北京大学。

现有155个博士点、177个硕士点、86个本科专业,以及涵盖139个专业的29个博士后流动站。

北京大学有中国科学院院士4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8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8人,1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20个研究所和研究中心。

拥有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院士及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数量均居全国高校之首。

国际地位:一直被国内外公认为“中国最高学府”的北大,一直在国际上被看做中国大学的代表。

北大出国人数也是中国大学中最多的。

北大的理科生一直是出国的主体,北大的理科是中国最强的,在国际上也颇有影响。

近年来,北大文科学生也越来越受国外高校的青睐。

北大学生出国档次一直是最高的,比如Harvard 招收中国学生,大部分都招北大学生。

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校门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

发展初期,虽然渗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但学校十分重视研究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

以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为代表的清华学者,主张中西兼容、文理渗透、古今贯通,对清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过1952年大陆国家高等教育的院系调整,清华成为一所多科性的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

清华人钱学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赵九章研究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被称为中国卫星的功臣;华凤祥被称为中国近代航空事业的先行者;梁守盘是中国火箭的奠基人,他们都为中国跻身航空科技贡献了智慧和心力,大陆引以自豪的“两弹一星”,清华人真是功不可没。

武书连2023年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名出炉(最新)

武书连2023年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名出炉(最新)

武书连2023年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名出炉(最新)武书连2023年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名出炉(最新)武书连2023年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名出炉!清华浙大北大居前三!武书连排名,是以武术大师武书连作为命名基础的一种排名机制。

武书连排行榜主要围绕”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两个一级指标展开排名计算。

武书连2023年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名出炉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组长武书连主持的《2023中国大学评价》课题,于2023年5月结题,评价范围是全国811所普通本科高校。

主要评价指标有:综合实力、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个学科门类,757个本科专业;中国大学择校顺序,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本科毕业生升学率、新生质量;教师平均学术水平、教师绩效、论文引用胜者等。

一、《2023中国大学评价》指标变动相较上年,2023评价指标有如下变动。

(一)提高原创成果权重武书连2021年12月28日和2022年11月10日发布的当年世界大学胜者排名,揭示了排名在前的大学对科学发展的引领作用。

胜者排名本质是国家原创成果排名,以跟踪性研究和模仿性研究为主的大学不能进入胜者排名前列。

位于大学胜者排名头部的国家,拥有对排名在后国家科学和技术的全方位优势。

故将上年胜者排名得分占科学研究权重,从2.45%提高到25%。

(二)排除本校论文自引鉴于一些大学论文自引率提高,为防止因本校论文自引产生评价失真,自本年度起排除本校论文自引。

本校论文自引指本校任一机构之间的论文相互引用,包括附属医院。

二、2023择校顺序排名清华北大南大前三名2023中国大学择校顺序排名前10名依次是:第1名清华大学,第2名北京大学,第3名南京大学,第4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5名宁波诺丁汉大学,第6名上海交通大学,第7名中国人民大学,第8名复旦大学,第9名南方科技大学,第10名华中科技大学。

北大、清华等17高校借书排行榜

北大、清华等17高校借书排行榜

北大、清华等17高校借书排行榜展开全文注:17所高校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广东财经大学、湖南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东南大学以及河南大学。

以下榜单中的书,你看过多少呢?这个榜单,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高校学生的阅读偏好情况,大家猜猜,哪本书可以排第一?(文末获取电子书)北京大学1、《论美国的民主》2、《俄罗斯解密档案选编中苏关系》3、《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1949年10月-1966年5月》4、《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5、《明朝那些事儿》6、《世界文明史》7、《续资治通鉴长编》8、《激荡三十年》9、《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思维的大变革》10、《货币战争》清华大学1、《理想国》2、《红楼梦》3、《人间词话》4、《西方哲学史》5、《围城》6、《乡土中国》7、《百年孤独》8、《平凡的世界》9、《追风筝的人》10、《三体》中国人民大学1、《盗墓笔记》2、《经济学原理》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4、《藏地密码》5、《平凡的世界》6、《资本论》7、《活着》8、《国际经济学理论与政策》9、《货币战争》10、《鲁迅注译编年全集》山东大学1、《明朝那些事儿》2、《藏地密码追寻藏传佛教千年历史》3、《你好,旧时光》4、《冰与火之歌卷一权力的游戏》5、《盗墓笔记》6、《藏地密码:一部关于西藏的百科全书式小说》7、《福尔摩斯探案全集》8、《平凡的世界》9、《冰与火之歌卷三冰雨的风暴》10、《固态化学》武汉大学1、《神雕侠侣》2、《平凡的世界》3、《读库》4、《明朝那些事儿》5、《盗墓笔记》6、《藏地秘密》7、《知日》8、《新周刊年度佳作》9、《绝代双骄》10、《张爱玲典藏全集》浙江大学1、《平凡的世界》2、《我执》3、《万历十五年》4、《常识》5、《狼图腾》6、《心理学与生活》7、《牛奶可乐经济学2 (行为经济学版)》8、《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9、《国富论》10、《天龙八部》中山大学1、《明朝那些事儿》2、《盗墓笔记》3、《藏地密码》4、《冰与火之歌》5、《追风筝的人》6、《三体》7、《深夜食堂》8、《天龙八部》9、《蒋勋说红楼梦》10、《读库》南开大学1、《基督山伯爵》2、《东方快车谋杀案第2版》3、《传播美学导论》4、《组织传播:平衡创造性和约束》5、《平凡的世界》6、《白马山庄杀人事件》7、《光学原理:光的传播、干涉和衍射的电磁理论》8、《悲惨世界》9、《冰与火之歌卷一权力的游戏》10、《天下第一诡术:鬼谷子智慧》天津大学1、《基督山伯爵》2、《盗墓笔记》3、《全职高手》4、《银河帝国》5、《天龙八部》6、《大秦帝国》7、《藏地密码》8、《明朝那些事儿》9、《1984》10、《战国纵横:鬼谷子的局》天津科技大学1、《平凡的世界》2、《秘密》3、《半生缘》4、《高等数学题全解指南》5、《目送》6、《人生》7、《大秦帝国》8、《生物化学上、下册》9、《蒋勋说红楼梦》10、《1988:我想和这世界谈谈》天津外国语大学1、《盗墓笔记》2、《平凡的世界》3、《围城》4、《青山七惠小说集》5、《白夜行》6、《变身》7、《明朝那些事儿》8、《十一字杀人》9、《海边的卡夫卡》10、《分身》广东财经大学1、《盗墓笔记》2、《何以笙箫默》3、《沙漏》4、《且听风吟》5、《女心理师》6、《小王子》7、《十一字杀人》8、《嫌疑人X的献身》9、《活着》10、《恋空上下》湖南工业大学1、《嫌疑人X的献身》2、《小王子》3、《孩子,你慢慢来》4、《偷影子的人》5、《人生》6、《明朝那些事儿》7、《你是最好的自己》8、《许三观卖血记》9、《幸福了吗?》10、《活着》西南财经大学1、《毛泽东选集, 第二卷》2、《北洋军阀史话》3、《管理会计》4、《财务会计理论》5、《玉台新咏笺注》6、《经济博弈论》7、《公司理财》8、《伟大的博弈:华尔街金融帝国的崛起》9、《1984动物农场》东南大学1、《平凡的世界》2、《明朝那些事儿》3、《苏菲的世界》4、《大学物理》5、《做最好的自己》6、《狼图腾》7、《穆斯林的葬礼》8、《MFC程序设计轻松入门》9、《盗墓笔记》10、《活着》河南大学1、《源氏物语》2、《色、戒》3、《大秦帝国》4、《红楼梦》5、《乡土中国生育制度》6、《挪威的森林》7、《围城》8、《日本精彩推理小说选》9、《呼啸山庄》10、《羊脂球》华南理工大学1、《平凡的世界》2、《白银时代》3、《 C++PrimerPlus》4、《等一个人咖啡》5、《尼罗河上的惨案》6、《白夜行》7、《MATLAB7.0 从入门到精通》8、《十宗罪》9、《明朝那些事儿》10、《C++程序设计》。

中国大学发展历史

中国大学发展历史

中国重点建设大学发展史一、全国重点大学历史沿革:1954年全国性重点大学(6所)1954年10月,高教部在《关于重点高等学校和专家工作范围的决议》中,指定以下6所学校为全国重点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医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

1959年颁布的全国重点高校(16所)1959年5月1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高等学校中指定一批重点学校的决定》,指定以下16所高校为全国重点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医学院(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第一医学院(2000年并入复旦大学)、西安通大学。

8月28日又增加的4所全国重点高校: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第4军医大学、军事通讯工程学院。

1960年10月22日,中央决定在原来20所(16+4)重点大学的基础上,再增加44所重点大学:(16+4+44)1、文理(苏式综合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山东海洋学院(理科)、兰州大学、2、工科:大连工学院、东北工学院、南京工学院、华南工学院、华中工学院、重庆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3、专门性大学:北京石油学院、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邮电学院、北京钢铁学院、北京矿业学院、北京铁道学院、北京化工学院、唐山铁道学院、吉林工业大学、大连海运学院、华东水利学院、华东化工学院、华东纺织工学院、同济大学、武汉水电学院、中南矿冶学院、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北京农机化学院、北京林学院、北京中医学院、中山医学院、北京外国语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北京政法学院、北京对外贸易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北京体育学院1963年9月12日,教育部通知增加3所重点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上海外国语学院1963年10月24日,教育部通知增加1所重点大学:南京农学院*至此,全国重点高校共68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最悠久的17所大学
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紧密相关,今日诸多著名大学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们有的诞生于战火纷飞的民国,有的诞生于腐朽黑暗的晚清,更有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宋代。

1、湖南大学
湖南大学,学校办学起源于宋太祖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创建的岳麓书院,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变迁,始终保持着文化教育的连续性。

1903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定名湖南大学。

2、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溯源于清朝末期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于1913年由国民政府建立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于1928年定名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首批国立综合大学之一,湖北第一所高等学府。

3、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前身为北洋大学,创办于1895年10月2日,至今已有110年的历史。

1951年经院系调整更名为天津大学。

4、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由教育部和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其前身为创办于1896年的南洋公学。

5、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其前身是1896年创建于上海的南洋公学,1921年改称交通大学,1956年国务院决定交通大学内迁西安,1959年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并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

6、四川大学
原四川大学起始于1896年创办的四川中西学堂;原成都科学技术大学1954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建立的成都工学院发展而来。

7、浙江大学
浙大前身求是书院成立于1897年,1901年起曾几度易名并一度停办;1927年在原校址成立国立第三中山大学(由浙江公立工业专门学校和浙江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改组为第三中山大学工学院和劳农学院);1928年4月1日改名为浙江大学。

8、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创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

也是中国在近代史上正式设立的第一所大学。

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

9、清华大学
北京清华大学前身是清华学堂,成立于1911年,当初是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

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5 年设立大学部,同年开办研究院(国学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

10、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创建于1901年,是我国历史上最悠久的著名大学之一,历经山东大学堂、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等历史发展时期,迁徙分合、春华秋实,成为中国现代大学教育的重要发祥地和文化科教的重镇。

11、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学校的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08年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独立设校。

1912年改名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1923年
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

1931年、1952年北平女子师范大学、辅仁大学先后并入北京师范大学。

12、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百年名校,现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其前身系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此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若干阶段,1950年更名为南京大学。

13、东南大学
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的东南大学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

1921年经近代著名教育家郭秉文先生竭力倡导,以南京等师范学校为基础正式建立东南大学,成为当时国内仅有的两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之一。

14、山西大学
1902年5月8日山西大学堂正式开办,与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北洋大学堂(天津大学)一道开创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新纪元。

15、西北工业大学
位于西安市的西北大学肇始于1902年的陕西大学堂,1912年始称西北大学,1923年8月改称国立西北大学。

1937年抗战爆发后,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等内迁来陕,组成国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更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9年8月复称国立西北大学。

16、暨南大学
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学府,是中国第一所招收外国留学生的大学学校的前身是1906年清政府创立于南京的暨南学堂。

后迁至上海,1927年更名为国立暨南大学。

17、同济大学
上海同济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

创建于1907年,早期为德国医生在上海创办的德文医学堂,取名“同济”意蕴合作共济。

1912年增设工学堂,1923年被批准改名为大学,1927年正式定为国立同济大学。

想了解更多高考方面的咨询,请关注【恒想高考咨询微信公众账号:hnhxjy】,里面每天发布高考志愿讲座、高中生涯规划、高中学习方法、高考情绪管理、高校招生等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