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212型气体比热容比的测定)实验讲义
气体比热容比的测定实验报告

气体比热容比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气体在不同温度下的比热容,探究气体比热容与温度的关系,以及验证气体比热容比的理论值。
二、实验原理。
气体的比热容是指单位质量的气体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而气体的比热容比则是指在等压条件下,单位质量的气体温度升高1摄氏度时所吸收的热量与单位质量的气体温度升高1摄氏度时所释放的热量之比。
根据热力学理论,理想气体的比热容比为7/5,而实际气体的比热容比略有偏差。
三、实验仪器与药材。
1. 恒压热容器。
2. 气体压力计。
3. 温度计。
4. 气体瓶。
5. 气体。
6. 夹管。
四、实验步骤。
1. 将气体灌入恒压热容器中,并记录初始压力和温度。
2. 通过加热或冷却,使气体温度升高或降低一定数值,记录气体的最终压力和温度。
3.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气体在不同温度下的比热容,并绘制气体比热容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4.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气体的比热容比,并与理论值进行对比分析。
五、实验数据与分析。
通过实验测得气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压力和温度数据,计算得到气体的比热容及比热容比。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气体的比热容逐渐增大,但比热容比与理论值存在一定偏差,可能受到实际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六、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气体比热容与温度的关系,同时也发现了气体比热容比与理论值之间的偏差。
这些偏差可能是由于实际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气体分子的量子效应等因素导致的。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七、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需注意操作规范,确保实验安全。
2. 实验数据的记录和计算要准确无误,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仪器进行清洁和维护,以便下次实验使用。
八、参考文献。
1. 《物理化学实验指导》。
2. 《热力学原理》。
以上即为本次实验的实验报告,希望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验有所帮助。
气体比热容比测定实验原理

气体比热容比测定实验原理气体比热容比是指在恒压条件下,单位质量的气体在吸收或释放相同热量时的温度变化。
测定气体比热容比的实验原理是基于绝热过程和恒压过程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详细介绍气体比热容比测定实验的原理和步骤。
实验原理: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中,P表示气体的压强,V表示气体的体积,n表示气体的物质量,R为气体常数,T表示气体的温度。
在绝热过程中,没有热量的交换,因此可以得到以下方程:P1V1^γ = P2V2^γ其中,γ为气体的绝热指数,表示分子在绝热过程中对外界做功的能力。
对于单原子理想气体,其绝热指数γ为5/3;对于双原子理想气体,如氮气、氧气等,其γ为7/5。
在恒压过程中,热量的交换可以发生,此时可以得到以下方程:P1V1/T1 = P2V2/T2将两个方程联立,可以得到:T2/T1 = (V2/V1)^(γ-1)由上述方程可知,当气体的体积比V2/V1以及绝热指数γ-1已知时,可以通过测量温度变化来计算比热容比T2/T1。
实验步骤:1. 将实验装置中的气体充分排空,保证装置内没有杂质。
2. 将装置封闭,固定压力计和温度计。
3. 在恒压条件下,将气体体积从初始状态V1变为最终状态V2,记录下初始温度T1和最终温度T2。
4. 根据已知的V2/V1和γ-1的值,计算出比热容比T2/T1。
5. 重复实验多次,取平均值,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装置应保持密封,以防止外界气体的干扰。
2. 测量温度时应注意温度计的准确度和灵敏度。
3. 实验过程中应控制好气体的体积变化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
4. 为了提高结果的准确性,可以采用多次实验并取平均值。
实验应用:测定气体比热容比的实验方法可以应用于研究气体的热力学性质,如气体的内能和焓的变化等。
通过测量气体的温度变化,可以得到气体对热量的吸收或释放能力,从而研究气体的热传导性质和热力学过程。
总结:通过测定气体比热容比的实验原理和步骤,可以得到气体在绝热过程和恒压过程下的温度变化关系。
(完整)气体比热容比测量

实验气体比热容比测量气体的比热容比又称气体的绝热指数,是一个重要的热力学常数,气体比热容比的测量是物理学的基本测量之一,它属于量热学的范围。
本实验根据热力学原理,分别用扩散硅压力传感器和电流型集成温度传感器测量空气的压强和温度,从而测量空气的绝热指数。
[实验目的]1. 用新型扩散硅压力传感器测空气的压强,用电流型集成温度传感器测空气的温度变化;从而测量空气的绝热指数;2、观测热力学现象掌握空气的绝热指数的一种测量方法;3.了解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精确测量气体压强和温度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仪器]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储气瓶、数字电压表、稳压电源等。
[实验原理]一、压力传感器与温度传感器传感器是利用某种效应将一被测量变换成易于测量的量(通常为电学量)的器件。
其种类繁多,应用广泛。
按能量变换的功能可分为:物理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磁传感器、压电传感器等)和化学传感器(包括气体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离子传感器)。
根据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不同,一般又分为物性型传感器(利用一些材料的物理特性的变化来实现检测)和结构型传感器(利用弹性管、双金属片、电感、电容器等结构元件进行测量)两种。
1、扩散硅压力传感器半导体材料(如单晶硅)因受力而产生应变时,由于载流子的浓度和迁移率的变化而导致电阻率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压阻效应。
压力传感器就是利用半导体压阻效应制成的。
图1 扩散硅压力传感器在硅膜片表面扩散一个四端元件,由于硅是各向异性材料,十字形四端应变片应设置在剪切应力最大的位置和剪切压阻系数最大的方向上。
在四端应变片的一个方向上加电流源或电压源,当有剪切应力作用时,将会产生一个垂直电流方向的电场变化,引起该方向的电位分布发生变化,从而在该方向的两端可以得到由被测压力引起的输出电压(见图1)。
扩散硅压力传感器具有体积小、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等优点。
2、电流型集成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是利用金属、半导体材料(硅、砷化镓等)的热敏特性及PN结的正向压降随温度变化的特性而制成的。
气体比热容的测定实验报告

气体比热容的测定实验报告气体比热容的测定实验报告引言:气体比热容是研究气体热力学性质的重要参数之一。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气体在不同条件下的温度变化和压强变化,来确定气体的比热容。
通过实验,可以深入了解气体的热力学性质以及热传导的规律。
实验原理:实验中使用的是恒压热容计法。
在恒定压强下,通过加热或冷却气体,使其温度发生变化,然后测量温度变化量和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从而计算出气体的比热容。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将热容计放置在恒温水槽中,使其与水槽内的水温达到平衡。
2. 实验装置设置:将恒温水槽连接至恒温水源,确保水温的稳定。
3. 实验开始:将待测气体充入热容计中,并调整恒温水槽中的水温,使其与热容计内气体的初始温度相同。
4. 加热:通过电炉加热热容计,使气体温度升高。
同时,使用温度计记录气体的温度变化。
5. 记录数据:在加热过程中,记录下气体温度的变化,并测量所吸收的热量。
6. 冷却:关闭电炉,使热容计冷却。
同样地,记录气体温度的变化,并测量所释放的热量。
7.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气体的比热容。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绘制出气体温度与吸收/释放的热量之间的关系曲线。
通过曲线的斜率,我们可以计算出气体的比热容。
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气体的比热容存在差异,这是由于气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不同所致。
此外,实验还可以进一步探究气体比热容与温度的关系。
通过在不同温度下测量气体的比热容,我们可以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气体的比热容会略微增加。
这是因为高温下,气体分子的热运动更加剧烈,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从而导致比热容的增加。
实验误差与改进: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误差。
例如,由于实验设备的不完善或操作不当,会导致温度测量的误差。
此外,气体的压强变化也可能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进而影响到比热容的测量结果。
为了减小误差,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首先,使用更精确的温度计来测量气体的温度变化。
气体比热容的实验原理

气体比热容的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
气体比热容的实验原理基于热平衡原理。
当一个气体在恒定压力下加热或冷却时,其温度的变化与吸收或释放的热量成正比。
根据热力学原理,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气体比热容:
Cp = ΔQ / (m · ΔT)
其中,Cp表示气体在恒定压力下的比热容,ΔQ表示吸收或释放的热量,m表示气体的质量,ΔT表示气体温度的变化。
该实验一般通过加热一个封闭的气体容器,并测量气体温度的变化来确定气体比热容。
在实验开始前,首先在容器中注入一定质量的气体,并确保气体与容器达到热平衡。
然后,在恒定的压力下,加热容器内的气体,使其温度上升。
同时,记录加热过程中所输入的热量,通常通过电加热器或火焰等来源提供热量。
在加热过程中,需要对气体的温度进行定期测量。
可以使用温度计或其他温度测量设备来测量气体的温度。
通过记录不同温度下气体的温度,可以获得气体吸收的热量和温度变化量。
结合所知的气体的质量,就可以计算出气体比热容。
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通常会进行多次实验,并取平均值。
此外,确保气体与容器的热平衡非常重要,可采取措施,如使用绝热材料包裹容器,以减小热量的损失。
通过实验测量气体的比热容,可以更好地了解气体的热性质,也对材料选择和能量转换过程中的热损失进行评估和优化提供参考。
(整理)气体比热容比测量

气体比热容比的确定气体的定压摩尔热容C p,m 与定容摩尔热容C v,m 之比VmPmC C v =为气体的比热容比,也叫泊松比。
它在热力学过程特别是绝热过程(const pV m v =)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参量。
通过对v 的测定,能对绝热过程中的泊松方程(const pV m v =)和泊松比v 进一步理解。
一、试验目的1.了解用共振法测量气体比热容比的原理; 2.掌握比热容比的测量方法; 3.加深对共振现象的理解;4.进一步理解绝热过程的泊松方程(const pV m v =)和泊松比ν的含义。
二、仪器设备ν测定仪、游标卡尺、物力天平、气压计。
三、试验原理 泊松比 VmPm C C v =(8-1)理想气体有R iC vm 2=(8-2 ) R i R C C Vm pm22+=+= (8-3 )式中 R ——摩尔气体常数,R=8.31J/mol ·K;i ——气体分子的自由度。
单原子分子i=3;双原子分子i=5;多原子分子i=6。
将(8-2 )和(8-3 )式代入(8-1 )式,得ν=(i+2)/i (8-4)由此可见,理想气体的比热容比ν,仅仅与气体分子的自由度i 有关。
对单原子分子的气体,ν=5/3=1.67,对双原子分子的气体,ν=7/5=1.40,对多原子分子气体,ν=8/6=1.33。
现在假设有一个容器,内装待测气体,由一个质量为m 的活塞将其与外界隔绝,且与外界处于平衡状态。
外界的压强为ρ0,气体长为l 0,活塞截面积为S 。
此时气柱的体积为S l V 00=。
建立坐标,如图8-1所示,当活塞产生一个小位移时,气柱体积变为 S x l V )(00-=如果这是一个绝热过程,则有 c o n s t pV v =即 v v v S x l p S l p )()(000-= 化简得 vl x p p --=)1(00 由于x 是小位移,故x/ l 0<<1。
热学实验2 气体比热容比的测定

实验二 气体比热容比C P /C V 的测定比热容是物性的重要参量,在研究物质结构、确定相变,鉴定物质纯度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热机的效率、声波在气体中的传播特性都与气体的比热容比有关,气体比热容比是指气体的定压比热容与定容比热容的比值。
本实验将介绍一种较新颖的测量气体比热容比的方法。
【实验目的】1.了解气体比热容比的测量原理;2.学习用振动法测定空气的定压比热容与定容比热容之比。
【实验仪器】1.DH4602气体比热容比测定仪2.螺旋测微计3.物理天平4.气泵【实验原理】气体的定压比热容CP 与定容比热容C V 之比V P C /C =γ。
在描述理想气体的绝热过程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测定的方法有好多种。
本实验采用振动法来测量,即通过测定物体在特定容器中的振动周期来计算γ值。
实验基本装置如图1所示,振动物体小球的直径比玻璃管直径仅小0.01~0.02mm 。
它能在此精密的玻璃管中上下移动,在瓶子的壁上有一小口C ,通过气泵上的一根细管相接,可以把气体注入到烧瓶中。
小钢球A 的质量为m ,半径为r (直径为d ),当瓶子内压力P 满足下面条件时小钢球A 处于力平衡状态。
这时20r mg P P π+=,式中P 0为大气压力。
为了补偿由于空气阻尼引起振动小刚球A 振幅的衰减,通过气体注入口C 不间断通入一个小气压的气流,在精密玻璃管B 的中央开设有一个小孔。
当振动小刚球A 处于小孔下方的半个振动周期时,通入气体使容器的内压力增大,引起小刚球A 向上移动,而当小刚球A 处于小孔上方的半个振动周期时,容器内的膨胀气体将通过小孔流出,使小刚球下沉。
以后重复上述过程,只要适当控制注入气体的流量,小刚球A 能在玻璃管B 小孔的上下作简谐振动,振动周期可利用光电计时装置来测得。
若小刚球偏离平衡位置一个较小距离x ,则容器内的压力变化dP 、体积变化x r dV 2π=,由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小刚球的运动方程为:)(222r S S d P dtx d m π== (1) 因小刚球振动过程相当快,故可以将其看作是绝热过程,绝热方程)(为常数C C PV =γ(2) 由(2)式求导得: Vx r P dP 2γπ-= (3) 将(3)式代入(1)式得小钢球做简谐振动方程04222=+x mV P r dtx d γπ 则角频率为:TmV P r πγπω242== (4) 由(4)式得: 424264Pr 4Pd T mV T mV ==γ (5) 式中各量均可方便测得,因而可算出γ值。
气体比热容比的测定实验报告

气体比热容比的测定实验报告气体比热容比的测定实验报告引言:气体比热容比是描述气体在不同温度下热量变化的重要物理量。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气体的压强和体积随温度的变化,来确定气体的比热容比。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气体的热力学性质,并验证理论公式。
实验原理: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当气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压强和体积成正比,即P1V1=P2V2。
根据理论公式,气体比热容比γ=Cp/Cv,其中Cp为定压比热容,Cv为定容比热容。
通过测量气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压强和体积,可以计算出气体的比热容比γ。
实验器材:1. 气体采样器2. 温度计3. 压力计4. 水浴5. 计时器6. 数据记录表实验步骤:1. 将气体采样器连接到压力计和温度计上,确保连接处密封。
2. 将气体采样器放入水浴中,使其温度保持恒定。
3. 记录气体采样器的初始压强和体积。
4. 将气体采样器放入不同温度的水浴中,等待一段时间,使气体温度均匀分布。
5. 记录不同温度下气体采样器的压强和体积。
6.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不同温度下气体的比热容比γ。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计算出了不同温度下气体的比热容比γ。
通过绘制γ与温度的关系曲线,我们可以观察到气体比热容比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当温度较低时,气体的比热容比γ较接近1。
随着温度的升高,气体的比热容比逐渐增大,最终趋于无穷大。
这与理论预期相符合,因为在高温下,气体分子的运动更加剧烈,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影响较小,故气体的比热容比接近于无穷大。
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 气体采样器的密封性可能存在漏气现象,导致压强和体积的测量不准确。
2. 气体温度在不同位置可能存在差异,影响了温度的均匀分布。
3. 实验过程中,水浴的温度变化可能不够稳定,导致气体的温度变化不准确。
为减小误差,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 确保气体采样器的连接处密封良好,避免气体泄漏。
2. 使用更加精确的温度计,提高温度测量的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B212型气体比热容比测定仪)实验讲义气体比热容比的测定比热容是物质的重要参量,在研究物质结构、确定相变、鉴定物质纯度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将介绍一种较新颖的测量气体比热容的方法。
【实验目的】测定空气分子的定压比热容与定容比热容之比γ值。
【实验原理】气体的定压比热容P C 与定容比热容V C 之比V P C /C =γ,在热力学过程特别是绝热过程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测定的方法有好多种。
这里介绍一种较新颖的方法,通过测定物体在特定容器中的振动周期来计算γ值。
实验基本装置如图1所示,振动物体小球D 的直径比玻璃諧振腔E 直径仅小mm 02.0~01.0 。
它能在此精密的玻璃諧振腔E 中上下移动,在储气瓶A 的壁上有一充气孔B ,并插入一根细管,通过它各种气体可以注入到储气瓶A 中。
钢球D 的质量为m ,半径为 r (直径为d ),当瓶子内压力P 满足下面条件时,钢球D 处于力平衡状态,这时2L m gP P r π⋅=+⋅,式中L P 为大气压强 。
为了补偿由于空气阻尼引起振动物体D 振幅的衰减,通过B 管不断注入一个小气压的气流,在精密玻璃諧振腔E 的中央开设有一个小孔C 。
当振动物体A 处于小孔下方的半个振动周期时,注入气体使储气瓶A 内压力增大,引起物体D 向上移动,而当物体D 处于小孔上方的半个振动周期时,容器内的气体将通过小孔流出,使储气瓶A 内压力减小从而使物体D 下沉。
以后重复上述过程,只要适当控制注入气体的流量,物体D 能在玻璃諧振腔E 的小孔C 上下作简谐振动,振动周期可利用光电计时装置来测得。
若物体偏离平衡位置一个较小距离dx ,则容器内的压力变化dp ,物体的运动方程为:......word...专业技术行业资料............范文范例学习参考指导.......222 d xm r dp dtπ= (1) 因为物体振动过程相当快,所以可以看作绝热过程,绝热方程 :PV γ=常数 (2)将(2)式求导数得出:p dV dp Vγ=-,2dV r dx π= (3) 将(3)式代入(1)式得:22420d x r p dx dt mVπγ+= 此式即为熟知的简谐振动方程,它的解为:242r p mVTπγπω==2424464mV mVT pr T pdγ== (4) 式中各量均可方便测得,因而可算出γ值。
由气体运动论可以知道,γ值与气体分子的自由度有关,对单原子气体(如氩气)只有三个平均自由度,双原子气体(如氢气)除上述3个平均自由度外还有2个转动自由度。
对多原子气体,则具有3个转动自由度,比热容比γ与自由度f 的关系为f2f +=γ 。
根据理论公式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 ,该数据与测试环境温度无关。
单原子气体(Ar ,He ) 3f = 67.1=γ双原子气体(2N ,2H ,2O ) 5f = 40.1=γ 多原子气体(2CO ,4CH ) 6f = 33.1=γ本实验装置主要由玻璃制成,而且对玻璃管(钢球简谐振动腔)的要求特别高,振动物体不锈钢球的直径为mm 00.14,仅比玻璃管内径小mm 01.0左右,玻璃管内壁有灰尘微粒都可能引起不锈钢球不能正常振动,因此振动物体(不锈钢球)表面不允许擦伤,管内必须保持洁净。
不锈钢球静止时停留在玻璃管的下方(用弹簧托住)。
若要将其取出,只需在它振动时,用手指将玻璃管壁上的小孔堵住,稍稍加大气体流量不锈钢球便会上浮到管子上方开口处,用手可以方便地取出,也可以将玻璃管从储气瓶II 上取下,将不锈钢球倒出来。
振动周期采用可预置测量次数的数字计时仪,采用重复多次测量。
振动物体直径采用螺旋测微计测出,质量用物理天平称量,储气瓶II 容积由实验室给出,大气压力由气压表自行读出,并换算成国际单位制Pa (2m /N )。
注: )m /N 10013.1m m Hg 760(25⨯=。
【实验仪器】FB212型气体比热容比测定仪一套。
其结构和连接方式见图2:2【实验内容】1.实验仪器的调整:(1)将空压机、储气瓶用橡皮管连接好,装有钢球的玻璃管插入球形储气瓶。
将光电接收装置利用方形连接块固定在立杆上,固定位置于空芯玻璃管的小孔附近。
本实验仪提供的空压机是二路独立的,一般情况下,只需要采用单通道供气,(注意,另一路敞开,不能堵住)。
在碰到一路气量不足时,可以用三通把二路出口并联使用,但此时要注意把气泵的调节开关逆时针调小一些,避免气压太大把钢球冲出。
(2)接通空压机电源,缓慢调节空压机上的调节旋钮,数分钟后,待储气瓶内注入一定压力的气体后,玻璃管中的钢球浮起离开弹簧,向管子上方移动,此时适当调节进气的大小,使钢球在玻璃管中以小孔为中心上下振动,即维持简谐振动状态。
2.振动周期测量:接通213FB A 型数显计数计时毫秒仪的电源,把光电接收装置与毫秒仪连接。
合上毫秒仪电源开关,预置测量次数为50次(N 次)(可根据实验需要从99~1次任意设置),设置计数次数时,可分别按“置数”键的十位或个位按钮进行调节,(具体操作参看附录),设置完成后自动保持设置值,(直到再次改变设置为止)。
在不锈钢球正常振动的情况下,按“执行”键,毫秒仪即开始计时,每计量一个周期,周期显示数值逐1递减 ,直到递减为0时,计时结束,毫秒仪显示出累计50个(N 个)周期的时间。
(毫秒仪计时范围:m s 1,s 999.99~0分辨率。
)重复以上测量5次,将数据记录到表2中。
3.其它物理量的测量:用螺旋测微计和物理天平分别测出钢球的直径d 和质量m ,其中直径重复测量5次。
注:(1)装有钢球的玻璃管上端有一黑色护套,防止实验时气流过大时,导致钢球冲出。
如需测钢球的质量可先拔出护套,取出钢球,待测量完毕,钢球放入后,重新装好护套。
(2)若不能启动计时或不能停止计时,可能原因是光电门位置放置不正确,造成钢球上下振动时未能挡光,如果因外界光线过强,影响光电门的正常逻辑关系,可拉上窗帘适当遮光,......word...专业技术行业资料............范文范例学习参考指导.......问题即可解决。
(3)本实验仪器容器的容积由制造厂提供。
(每台仪器上有标注)。
【数据与结果】1. 求钢珠质量、直径及其不确定度:平均值:5m 54321=不确定度:m ∆= 结果: kg 10m 3m -⨯∆±平均值:5d d d d d d 54321++++=不确定度:d ∆=结果: (m m ) d d ∆±2.求算钢球振动周期T :钢球振动周期:NT ii =周期平均值:T T T T T T 54321++++=不确定度:T ∆=结果: )S (T T ∆±43.在忽略储气瓶II 体积V 和大气压P 测量误差的情况下估算空气的比热容及其不确定度 γ∆±γ【思考题】1.注入气体流量的多少对小球的运动情况有没有影响?2.在实际问题中,物体振动过程并不是十分理想的绝热过程,这时测得的值比实际值大还是小?为什么?【附录】FB213A 型数显计时计数毫秒仪使用说明1、FB213A 计时仪内设单片机芯片,经适当编程,具有计时、计数、存储和查询功能。
可用于单摆、气垫导轨、马达转速测量、生产线产品计数、产品厚度测量、车辆运动速度测量及体育比赛计时等诸多与计时相关的实验。
2、该仪器通用性强,可以与多种传感器连接,用不同的传感器控制毫秒仪的启动和停止,从而适应不同实验条件下计时的需要。
3、仪器有三种工作方式:周期1方式、周期2方式和计数方式,在三种方式下均有存贮和查询功能。
在周期1和周期2方式下,按“执行”键,“执行”工作指示亮,当测量启动时灯光闪烁,表示毫秒仪在工作。
在每个周期结束时,显示并存贮该周期对应的时间值,在预设周期数执行完后,显示并存贮总时间值,然后退出执行状态。
4、毫秒仪在计时状态下的量程可根据实验需要进行切换:,s 999.99分辨率ms 1,,s 9999.9分辨率ms 1.0,由仪器面板“量程”按钮进行转换。
“计时”指示灯亮,左窗口数码管熄灭,仪器进入 “计时”功能状态;5、周期1、周期2与计数功能由面板“功能”按钮转换,周期1测量的是摆动周期,周期2测量的是旋转周期,工作时周期指示灯亮,仪器面板左窗口二位数码管同时点亮,仪器进入“周期1”计时功能:在此功能下,可预置测量周期个数:根据实验需要周期设置范围从99~1个,周期数由左窗口显示。
周期显示数随计数进程逐次递减,当显示数到达1以后接着就返回到设置数值,此时计数停止。
6、在周期2工作状态时,周期指示灯和计时指示灯都熄灭,测量方式同“周期1”。
7、在周期1或周期2方式下完成实验后,逐次按“查询”键,则依次显示出各周期对应的时间值,在最后周期显示出总时间值,在预设周期完后,则停止查询。
在计时方式下,逐次按“查询”键,则依次显示出各周期对应的时间值,一共可存20次的值。
8、周期1、周期2共用存贮空间,即存贮的数据为最近一次在周期1或周期2得到的数据。
......word...专业技术行业资料......9、在周期1或周期2方式下查询时,按“量程”键显示各周期计时的平均值。
10、按“复位”键,除了预设周期值恢复原设置,时间显示清零之外,还有退出查询的功能。
记住查询完后一定要按“复位”键退出查询。
11、周期方式或计数方式在执行中,均可按“复位”键退出执行。
12、断电后保留已执行的预设周期数,各周期对应的时间值以及总时间值以及最后一次完成的工作状态(周期1或周期2或计时三种方式之一)。
开机后自动恢复预设周期数及上次关机时的工作状态。
13、计数方式时,光电门1和光电门2均可控制启动与停止,由先后顺序决定。
14、同时按“复位”和“功能”键5秒钟以上,则存贮的周期值与计时值全部清零,但仍然保留FB213A型数显计时计数毫秒仪的前后面板功能说明:......范文范例学习参考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