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水文理念下流域水资源评价分析

合集下载

2023年流域水生态监测与评价体系

2023年流域水生态监测与评价体系

2023年流域水生态监测与评价体系一、引言2023年流域水生态监测与评价体系,是当前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增长,水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中之一就是水生态环境的恶化和污染。

为了保护水生态环境,建立科学的监测与评价体系至关重要。

二、目前状况在我国,水生态环境的监测与评价工作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目前流域水生态监测主要集中在水质、水量和水生态系统的要素指标上,如COD、氨氮、叶绿素a、生物多样性等。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出水的污染状况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但它们的监测范围比较有限,往往只是局限于水体表面和污染源的周围。

对于流域水生态系统整体的状况,我们还需要建立更加全面和系统的监测与评价体系。

另外,目前一些地方在水生态监测方面的技术力量和设备设施仍然不够完善,导致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存在一定的问题。

三、未来展望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未来流域水生态监测与评价体系需要进行全面升级和完善。

我们应该加大对监测技术和设备的投入,提高水生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我们需要加强对监测数据的分析与应用,探索更加有效的评价方法和技术手段,使监测数据能够更好地指导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决策。

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结合当地的水生态环境特点,制定出更为具体和可操作的监测与评价标准。

四、个人观点从个人角度来看,我认为2023年流域水生态监测与评价体系,应该朝着全面、精细和科学的方向发展。

这不仅仅是为了保护我们当下的水资源环境,更是为了未来子孙后代能够继续享受清洁、优质的水资源。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应该加强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推动流域水生态监测与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

五、结论2023年流域水生态监测与评价体系,对于保护水资源和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需要不断完善和提升监测技术和方法,建立更加全面和科学的监测与评价体系,以期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河流流域生态环境评价

河流流域生态环境评价

河流流域生态环境评价河流流域生态环境是指河流及其周边生态系统的整体状况。

河流流域涵盖了水体、土壤、植被等要素,对环境影响较大。

因此,对河流流域生态环境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河流水质、生物多样性、土地利用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

首先,水质是评价河流流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

水质好坏直接关系到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

水污染是现代社会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河流流域水质主要受到工业废水、农业农药和城市污水的影响。

对河流水质进行评价要考虑水体中的营养盐含量、有机物质含量、重金属污染等指标。

评价结果可以通过比较水质监测数据和国家标准来进行判断。

除了水质,生物多样性也是评价河流流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类的丰富度。

河流流域的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

水生生物包括鱼类、水生植物和浮游生物等,陆生生物包括鸟类、哺乳动物和昆虫等。

评价河流流域生物多样性可以通过生物调查和生物种类统计分析等方法。

通过观察河流流域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来评估生物多样性。

此外,土地利用也对河流流域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土地利用是指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包括农业用地、林地、城市用地等。

评价河流流域土地利用可以通过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进行。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的土地利用数据,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分析和统计。

通过评价土地利用,可以了解到不同用地类型对河流流域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评价河流流域生态环境还可以从其他角度进行,如空气质量、景观格局、生态服务功能等。

空气质量与河流流域的生态环境相关,工业排放和交通尾气等存在空气污染物,通过比较各类污染物含量可以评价河流流域的空气质量。

景观格局评价主要研究景观的空间结构和地形特征,通过景观格局评价可以了解到河流流域的景观复杂程度和破碎程度。

生态服务功能评价主要研究生态系统对人类的服务价值,通过评价河流流域的生态服务功能可以了解到河流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生态水文模型在流域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生态水文模型在流域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生态水文模型在流域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一、引言现代化社会的迅速发展,使得水资源的缺乏成为了严峻的全球性问题。

而流域水资源是重要的一项资源,是各种人类活动的基础。

流域水资源管理需要综合考虑流域内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而生态水文模型是流域水资源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二、生态水文模型生态水文模型,就是对水文循环和生态系统之间关系建立的复杂模型。

该模型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水文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且可以对各种干扰因素进行预测、评估和管理。

生态水文模型综合考虑了流域土地利用、水循环、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和灾害预防等因素,对流域内的水流、水质、土壤侵蚀、低洼地积水等问题进行了科学分析和预测。

它不仅能够为流域水资源的保护、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还可为决策者提供可靠的指导意见。

三、生态水文模型在流域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1.流域水循环分析生态水文模型可以通过对水文循环系统进行分析,研究区域水文循环机制与规律,为解决流域内的水资源管理问题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通过分析流域内的降雨、蒸发、径流、地下水补给等过程和水文分区,可以揭示流域内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为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区域防洪和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2.土地利用变化影响分析生态水文模型可以对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水资源效益、水环境质量、土地退化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

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水资源、土壤侵蚀、土地覆盖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以为制订流域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为优化流域土地利用结构提供参考。

3.水资源评价和管理生态水文模型可以为流域内水资源的评价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流域内主要水资源的定量分析,比如地下水、地表水和水库水情况等,可以为制定流域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为实现全面合理利用水资源提供技术支持。

四、结论在流域水资源管理中,生态水文模型应用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它能够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对水循环系统和生态系统之间的作用机制进行科学分析和预测,为流域水资源保护、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国家水生态文明市评价指标体系

国家水生态文明市评价指标体系

国家水生态文明市评价指标体系国家水生态文明市评价指标体系是对一个市的水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管理工作进行评估的指标体系。

该指标体系的设计目的是评价市的水资源利用状况、水环境质量和水生态保护工作,促进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改进和提高,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

一、水资源利用状况评价指标:1.水资源总量:评估市的水资源总量,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总量。

2.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评价市的水资源利用的高效性和可持续性。

3.水资源利用结构:评估市的水资源利用结构,包括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等。

4.水资源平衡:评价市的水资源供需平衡情况,包括水资源补给、消耗、流失等。

5.水资源分布均衡性:评估市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分布情况,是否存在水资源不均衡的情况。

二、水环境质量评价指标:1.水质综合评价:评估市的水体的综合水质情况,包括水体的富营养化、有机物污染、重金属污染等。

2.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评估市的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包括水生态承载能力、生物多样性等。

3.水环境污染物排放:评估市的工业、农业和生活排放的污染物,包括化学物质、有机物等。

4.水环境保护措施:评估市的水环境保护措施,包括水体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等。

5.水环境突发事件应对能力:评估市的应对水环境突发事件(如水灾、水污染事故等)的能力。

三、水生态保护工作评价指标:1.水生态保护区建设情况:评估市的水生态保护区建设情况,包括保护区的规模、类型、管理措施等。

2.水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情况:评估市的水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情况,包括湿地修复、河流治理等。

3.水资源保护政策和法规:评估市的水资源保护政策和法规的完善程度和执行情况。

4.水资源管理机构建设:评估市的水资源管理机构的建设情况,包括机构的设置和职责等。

5.水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评估市的水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工作,包括宣传活动的开展和覆盖范围等。

四、综合评价指标:1.水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市的水资源利用状况、水环境质量和水生态保护工作的综合情况。

流域水生态风险评价及管理对策

流域水生态风险评价及管理对策

流域水生态风险评价及管理对策水生态风险评价与管理对策是对流域水体及其生态过程评价保护推进和管理措施设计的相关综合性研究。

它不仅可以为降低流域水体污染风险和重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决策依据,而且还可以加强对受到污染的水体的重建和重视,充分发挥水循环系统的生态功能,保护和满足其生态系统的运行需要,充分发挥水生态的赋能作用。

1、评价水体污染风险水体污染是流域生态环境受到最严重破坏的一种状况。

首先综合分析各种污染源,如非点污染源、农村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生活污水、技术改造污水等,逐步形成全面的水体污染风险模型,从而了解流域水体中不同污染源的污染动态、污染状况、污染水质标准、污染类别和污染程度,用于识别并分析流域水体污染的发生变化,以改善流域水质。

2、评估流域水资源利用风险水资源利用风险主要反映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

根据流域水质状况、水利工程的利用情况,以及人类对水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定量评估,形成水资源人为结构和水体污染状况,以便深入研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其生态风险的变化情况,为提高流域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及利用模式选择和确定提供科学依据。

1、加强污染源控制流域水体污染源的控制是减少流域污染状况有效地解决方法之一。

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健全制度关系,科学制定污染防治法规;严格实施污染防治管理制度,加强污染源排放的管理Supervision;重视污染源预防和治理,推进污染源的更替和清洁技术的应用;对突发环境紧急污染等事件应及时采取措施,有效地防治污染。

2、充分发挥水生态功能将改善流域水体的质量和重建水生态系统结合起来,提高水生态可持续性,是解决流域水生态风险的重要原则。

加强流域水体质量改善,不断改善水环境质量;建立构建流域水生态可持续发展管理机制,制定流域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可持续性管理政策,加强流域水质的科学监测;重视保护流域水生态,加强水体生态保护,如水利工程建设应选择合理的开发模式、技术方案,适度利用环境修复技术等,以确保水生态系统可持续运行。

河流水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河流水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河流水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河流是自然界中重要的水资源体系之一,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对河流水域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价,有助于保护和修复河流生态系统,改善环境质量。

本文将对河流水域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介绍,并分析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河流水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的意义河流水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是通过对河流生态系统进行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估,以获取对水域生态健康状况的全面了解。

它能够提供科学依据,评估水域生态质量,为相关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并指导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通过综合评价,可以找出影响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为改善河流环境质量提供技术支持。

二、河流水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的方法1. 指标体系建立河流水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的第一步是建立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应包括水质、生物多样性、水生态功能等方面的指标,以全面反映水域生态环境的状况。

例如,水质指标可以包括溶解氧、氨氮、总磷等参数;生物多样性指标可以包括底栖动物丰富度、鱼类种类多样性等指标。

2. 数据采集与处理在进行综合评价前,需要对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

包括水质、沉积物、底栖生物等多个方面的数据,可以通过实地采样和现场测试等方式获取。

同时,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还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如数据的平均值计算、数据的标准化处理等。

3. 综合评价方法选择根据指标体系和数据处理结果,可以选择合适的综合评价方法进行分析。

常用的方法包括加权法、综合指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

这些方法能够将各项指标加权综合,得出综合评价结果,并可通过结果的等级划分,评估水域生态环境的优劣程度。

三、河流水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的应用河流水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评价结果,可以揭示出河流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为环境保护部门提供科学参考和决策支持。

同时,评价结果也可以作为制定生态修复和治理措施的依据,帮助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状态。

水资源开发利用水文及生态效应浅析

水资源开发利用水文及生态效应浅析

水资源开发利用水文及生态效应浅析摘要:为了解决伊犁河水资源开发问题,通过整理生态效应数据和水域水文数据,总结伊犁河上游流域和下游流域的水资源开发特点。

数据整理结果显示,下游水资源开发对流域的整体影响最大。

关键词:水文效应;生态效应;利用率;水资源开发利用伊犁河是一条跨境河流,是新疆的主要水资源。

河流水资源上游和下游开发需要保持一致,否则会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境内河流位于流域上游,该部分水资源利用率较低,而位于下游的哈萨克斯坦水资源开发程度较高,两部分水资源开发程度相差较多'为了保证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需通过分析上游和下游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从水文效应和生态效应两个角度给出合理判断[3]。

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遥感技术的出现,为该方面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

本文尝试利用这些技术,收集近些年伊犁河流域水资源开发状况信息,展开全面分析。

1伊犁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1.1流域概况伊犁河流域总面积为1.512x10skm2,中国境内分布占据比例较小,约为1/3。

该流域沿东西方向分布,地势差较大。

其中,东部地势更高一些,由于该部分地区属于山区,降雨量偏多。

伊犁河的主要源头为特克斯河,发源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汗腾格里主峰北坡,流经中国与喀什河、巩乃斯河等汇集到一起,而后流人哈萨克斯坦。

河流的最终汇集地为巴喀什湖,中间经过卡普恰盖水库,各支流水资源流经伊犁河三角洲,收稿日期:2022-01-11作者简介:张志斌,1987年生,男,甘肃永昌人,2014年毕业于南昌工程学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工程师。

进人汇集地。

据统计,巴喀什湖的大部分水资源来自伊犁河,伊犁河水资源占比高达79.4%。

1.2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按照水资源开发用途的不同,可将开发利用的水资源划分为4种类型,分别是盐碱地耗水、农作物耗水、人工生态耗水、天然生态耗水。

对2020年伊犁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耗水数据进行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基于水生态功能分区的流域水环境评价指南

基于水生态功能分区的流域水环境评价指南

基于水生态功能分区的流域水环境评价指南流域水环境评价是指通过对流域内水环境质量进行全面、系统和科学评价,了解水体的水质状况、水生态状况和水资源利用情况,从而为水环境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其中,水生态功能分区是流域水环境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用于评估流域内不同水生态区域的功能状态和水环境质量。

本文将介绍基于水生态功能分区的流域水环境评价指南。

一、水生态功能分区水生态功能分区是根据不同水域的生态环境特征和功能要求,将流域划分为具有不同水生态功能的区域。

常用的水生态功能类型包括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生态修复区、生产供水区和生态用水区等。

1.生态保护区生态保护区是对水生态系统具有特殊保护意义和重要性的区域。

在生态保护区内,不得进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和人类活动,以保护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2.水源涵养区水源涵养区是为供给地表水或地下水的重要水域。

在水源涵养区内,应采取措施保护水源地的水质和水量,防止污染和过度开发,保持水源涵养功能的完整性。

3.生态修复区生态修复区是具有一定生态修复潜力的水域。

在生态修复区内,应进行适当的生态修复措施,使水体的生态环境状况得到改善。

4.生产供水区生产供水区是为满足农业、工业和居民生活等用水需求的区域。

在生产供水区内,应合理规划和管理用水,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水体的水质和生态环境。

5.生态用水区生态用水区是为保护水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需要而划定的区域。

在生态用水区内,应合理利用和配置水资源,保证水生态系统的生态需水量,促进水生态系统的自然更新和功能提升。

1.数据采集和处理对流域内各水生态功能区的相关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和处理。

包括水质监测数据、水生态监测数据、用水量统计数据等。

同时,还需要采集地形地貌数据、土地利用数据等流域基础数据。

2.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建立基于水生态功能分区的水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

根据不同功能区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水质指标和水生态指标,并建立相应的评价模型和计算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水文理念下流域水资源评价分析
发表时间:2019-08-29T16:53:03.500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11期作者:张保刚张宽宽苏军歌
[导读] 更能加大保护力度,更好地了解人类活动对水资源造成的影响程度,更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黄河水利委员会郑州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夹河滩水文站河南郑州 450044
摘要:基于生态水文理念,水资源评价对象产生了极大变化,从传统径流水水资源逐渐转变为以降水为整体的水资源方向。

為客观、合理地评价水资源,本文以某流域水资源为研究对象,运用生态水文理念,对生态水文学理念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此实现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且以水资源评价现存问题为出发点,阐述了水资源评价法,以期全面了解我国水资源情况,缓解水资源压力,实现我国水资源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生态水文理念;流域水资源;评价方法
引言
作为一个多功能生态系统因子,水是生态、环境与社会的重要构成部分。

我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地域辽阔,然而却面临着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局面,水资源不足将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用水带来极大的影响,甚至危害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促使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已经充分意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观,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在水资源短缺的背景下,如何实现水资源持续、健康发展,如何充分发挥水资源的应用价值,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展开水资源调查、评价极为重要,不仅能够充分掌握水资源的现状,也是开展各项水资源工程项目的基础条件,是保障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据。

基于生态水文学理论,人们提出了新的理念对水资源进行客观、全面地评价。

1 生态水文学理念分析
在波兰2017年举办的国际生态水文学大会中,强调旨在探索融合循环经济理念和基于自然生态系统的解决方案,推进全球气候变化下的国际生态水文学研究与实践。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在发展,环境在恶化,水资源作为生态环境的重要一员,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截止2018年底,我国大坝水库数量超过10万座,超过92%的河流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

于社会经济而言,开发河流、利用河流,为其提供了能源、水源,但与此同时,也给河流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建成水库大坝之后,在自然状态下,将会改变河流的流量、水质等,甚至会出现地区生态退化现象。

为此,在河流开发前期,必须具备充分的生态水文论证,避免影响流域生态环境,为此,河流开发统筹规划必须立足于生态水文学。

作为一门水文学和生态学交叉的新兴发展学科,生态水文学是UNESCO国家水文计划当前与今后20年的重要学科发展方向。

其研究方向为地球上水与生态系统间的相互作用。

在两者相互作用的整个环节,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诸多改变,主要发生于河流、草地等水体或陆地生态系统内。

基于生态水文学理念进行流域水资源评价、研究更具科学性、合理性。

2 目前水资源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一元静态认知模式
人类活动必将引发环境变化,若仍选择还原法,则逐步增大还原比例,使得在河流流域径流量内还原量占据主导地位,这种情况下,将与还原的初衷相背离,同时,还原比例的增高,必然会对还原精度造成一定影响,为此,这种条件下,还原方法根本不能将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真实反映出来。

2.2 集总式评价
分区集总式评价是现行水资源评价的主要方法,这种评价法存有一定缺陷,如分区内水文参数、自然地理条件的空间差异性等考虑不到位。

这种评价法下得到的计算值根本无法真实反映分区内水资源的形成过程与空间分异特征,仅能表示一个分区平均的概念。

2.3 时间尺度局限
水文要素变化与时间尺度密切相连,时间段不同,则表现出现的水文要素也存在极大差异性。

目前,常通过年系列、多年平均值等进行水资源评价,从而了解水资源量的变化趋势,但这种评价方式,时间较长,未涉及以月、日为变化的数据,于水资源合理规划影响较大。

3 河流流域概况
某河流流域地处中国北部,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流域面积可达21.9k㎡,径流量年均16.2亿m3,是我国极为重要的水源地。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此流域也得到了极大开发,与此同时,还严重损害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主要问题如表1所示。

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缓解水资源使用压力,基于生态水文理念,相关部门针对当前水资源评价问题,提出了河流流域评价的新思路、新方法,以期合理配置流域内的水资源,推进流域水资源持续、健康发展。

4 基于生态水文理念的流域水资源评价分析
现行水资源评价中,自然环境下的生态过程变化和生态格局分布均可通过生态水文理论进行分析与研究。

为合理配置流域内的水资源,笔者从生态水文学角度出发,旨在将生态环境充分纳入到水资源评价过程,实现科学利用水资源,以此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圈,多生物多样性实施最佳保护,在寻求经济效益的过程中,还能保护生态环境。

5 基于生态水文理念的流域水资源评价优化策略
(1)更新传统水资源评价模型,统筹地下水与地表径流间的关系。

当前,地下水、地表径流分离问题突出,笔者认为,可通过下述方法进行解决。

第一,对两者间的关系进行充分思考,构建二元评价模型,合理梳理两者关系,保证评价的科学性;第二,根据双向评定方法,了解各种类型水资源间的关联性,全面统筹两者间的影响作用,掌握水资源变化趋势。

(2)以全面、详实的基础数据为前提,建立完整的水资源时间评价系统。

水资源评价涉及内容较多,关乎多个行业、多个领域发展,为此,必须保证水资源评价系统完整、可行,这种情况下,必须以全面、详实的水资源评价数据為依托,通过整理、汇总大量基础数据,做好水资源配置规划工作。

根据具体时间尺度,绘制水资源规律图,掌握水资源变化规律。

同时,根据差积曲线,对年均降雨量等因素进
行研究。

降雨量计算时,需对各个分区近年来的各类降雨数据进行分析,如平均降水量、不同频率降水量等,随后再进行整个区域降水量的计算,从而保证水资源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

(3)关注水资源分布规律,合理选择水资源评价方法。

针对水资源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一般可选用集总式分析法,要求始终坚持正确的生态水文理念,时刻关注水资源分布规律,了解及掌握水资源分布的影响因子与水文要素,合理选择水资源评价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评价数据真实、有效;评价结果准确、客观,真正接近水资源的演变过程,动态地反映出水资源的变化情况及空间特征。

从而更好地进行水资源评价,更好地进行水资源规划,实现水资源持续、健康发展。

(4)建立水资源评价系统,还原真正参数。

“一元-静态型”评价模式,对人类活动影响研究较少,利用还原程序获取的水资源变化情况,不会准确地反映对水资源的影响状况。

为此,可通过“二元演化”模型,建立水资源评价系统。

这种评价体系,需合理应用“二元动态型”水循环理论,持续、连续更新还原参数,通过合理的还原模式,将水资源变化情况真实再现,这种评价系统不仅能够掌握水资源当前变化规律,还能对未来时段内水资源的变化趋势进行合理地预测。

6 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新技术、新工艺被广泛应用于水资源评价,水资源评价方法越来越多,尤其是RS、GRS、GIS等技术的应用,使得流域水资源评价变的更为便捷化、精确化,同时还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将生态水文理念融入到水资源环境保护工作中,更能加大保护力度,更好地了解人类活动对水资源造成的影响程度,更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建云,宋晓猛,王国庆,贺瑞敏,王小军.变化环境下城市水文学的发展与挑战——I.城市水文效应[J].水科学进展,2014(04):594-605.
[2] 陈竹青,夏冬,陈尧.关于淮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管理的探讨[J].治淮,2016(11):23-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