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 教学设计1

合集下载

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 教案

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 教案
启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探索和思考能力
设计思路说明
本节讲解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的知识,主要从生活中的材料,并结合二氧化碳的性质出发,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对比分析和归纳能力。
【板书】酸性氧化物:
【提问】含有二氧化硅的玻璃试剂瓶能否保存氢氟酸?
【解释】二氧化硅会与氢氟酸发生反应,可用氢氟酸腐蚀玻璃做纪念品。
【板书】特性:与氢氟酸反应
【思考】硅酸如何制备?能否用制备碳酸的方法制备硅酸?二氧化硅除了上述的用途外还有哪些用途?
【讨论】生活中常见的SiO2产品。
【观察】氢氧化钠可能会跟二氧化硅反应。
【讨论】从碳和硅的共性猜测NaOH和SiO2反应后的生成物。
【回答】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回答】不能
学生课后查阅资料
联系实际生活,回顾旧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观察试剂瓶,引起视觉冲突,提高观察能力。
对比原子结构示意图,发现共性,增强对比和归纳能力。
回顾旧知,加深认识,增强对比和归纳能力。
联系生活,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相联系
片段
题目
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
重点展示技能类型
讲解
学科内容学习目标学科内容:来自氧化硅的化学性质学习目标:
理解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能说出二氧化硅的用途。
通过联系生活的例子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构建知识网络,学习二氧化硅的性质。
知道二氧化硅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技能训练
讲解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师行为
预设学生行为
教学设计意图
30s
2min
3min
30s
【回顾旧知】我们简单学习了二氧化硅,请同学们说出二氧化硅的用途有哪些?

《二氧化硅》教案

《二氧化硅》教案

《二氧化硅》教案《二氧化硅》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硅在自然界中的含量、存在、用途。

2.了解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掌握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这一规律培养学生学习物质的思维。

2.通过二氧化硅与金刚石结构的的比较,二氧化硅与二氧化碳最外层电子排布的比较让学生认识到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规律。

(三)态度情感价值观:1.让学生认识到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这一规律。

2.通过对二氧化硅用途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二氧化硅性质教学难点:二氧化硅的性质教学过程[来源:Z 。

xx。

k.Co m]【板书】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第一课时--—二氧化硅一、硅的存在(1)含量(2)存在形式【讲解】这节课我们学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中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硅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硅在地壳中的含量为26.3%,仅次于氧。

硅的化合物构成了地壳中大部分的岩石、沙子和土壤,约占地壳质量的90%以上。

【问题1】请画出硅和碳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单质硅的化学性质有什么结构特点?【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14 82 4 +6 42碳和硅一样,最外层4个电子,其原子既不易失去也不易得到电子,主要形成四价的化合物,化学性质很稳定。

【问题2】回忆碳在自然界存在形态,联想硅的存在,硅元素以什么形态存在于自然界?【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从初中的学习我们知道碳能以多种碳的单质存在于自然界中。

但硅全是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自然界没有游离态的硅。

因为硅是一种亲氧元素,主要以二氧化硅及硅酸盐的形式存在于地壳的各种矿物和岩石里。

【板书】二、二氧化硅的结构及用途【教师活动】展示二氧化硅的晶体结构。

【讲解】二氧化硅存在形态有结晶型和无定型。

结晶态二氧化硅是由硅和氧按1:2的比例缩组成的立体网状结构的晶体,独立一个单元结构出来就是一个硅和四个氧相连,同时一个氧与两个硅相连,硅在中心,四个氧4个在顶角,形成了四面体结构,故硅和氧的原子个数比为1:2。

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一、教学目标1.了解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包括其与酸、碱和金属的反应特点;2.掌握二氧化硅的一些典型反应方程式;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二、教学准备实验器材:石英砂、稀盐酸、氢氧化钠、锌片、石英玻璃试管、酒精灯等;教学素材:有关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的相关资料。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教师介绍二氧化硅的基本性质,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二氧化硅在自然界中的常见存在方式。

步骤二:实验观察1.实验一:二氧化硅与酸的反应将石英砂加入石英玻璃试管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用酒精灯加热观察。

实验现象:石英砂慢慢溶解,产生气泡。

实验解释:二氧化硅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硅溶液和盐。

2.实验二:二氧化硅与碱的反应将石英砂加入石英玻璃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用酒精灯加热观察。

实验现象:石英砂慢慢溶解,产生气泡。

实验解释:二氧化硅与碱反应生成硅酸盐溶液和水。

3.实验三:二氧化硅与金属的反应将锌片粉末撒在石英砂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

实验现象:锌粉开始起火燃烧,并生成白色烟雾。

实验解释:二氧化硅与金属反应生成二氧化硅和金属氧化物。

步骤三:反思与讨论让学生思考以上的实验现象,并与实验解释进行对应。

引导学生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步骤四:总结归纳教师总结并归纳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

引导学生总结出二氧化硅与酸、碱和金属反应的规律。

四、教学延伸将学生分成小组,设计一个小型实验,研究并展示二氧化硅与其他物质的反应特点。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不同的物质进行实验,并总结实验结果和现象。

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培养探索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五、教学评估1.课堂讨论环节中对学生思考的问题进行提问,评判学生的回答是否准确和合理。

2.实验过程中对学生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和实验结果的观察进行评价。

3.小组展示实验结果时对学生的总结和分析进行评估。

六、教学反思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加深了学生对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二氧化硅的教案

二氧化硅的教案

二氧化硅的教案教案标题:探究二氧化硅的性质和用途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2. 掌握二氧化硅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2. 难点:二氧化硅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二氧化硅的实物或图片,引发学生对二氧化硅的兴趣,提出引导性问题,如“二氧化硅有哪些常见的应用?它的性质是怎样的?”2. 讲解:介绍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包括其化学成分、晶体结构、熔点、沸点等基本特性。

3.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二氧化硅的制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二氧化硅的认识。

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二氧化硅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如玻璃制造、硅片制备等。

5. 总结:对二氧化硅的性质和用途进行总结,强调其重要性和广泛应用领域。

四、教学手段1. 实物展示:二氧化硅样品、玻璃制品等。

2. 实验器材:二氧化硅制备实验所需的器材和药品。

3. 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进行讲解和展示。

五、教学评价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二氧化硅制备实验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结果和结论。

2. 口头提问:随堂进行提问,考察学生对二氧化硅性质和用途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讨论表达能力和对二氧化硅的认识水平进行评价。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二氧化硅的性质和用途,培养了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和工作结合起来,增强他们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氧化硅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二氧化硅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硅”教学设计教材: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角--硅》教学对象:高一学生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角--硅》,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的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课标对其的要求是:了解二氧化硅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本节课主要围绕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及用途展开教学,明确二氧化硅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推理能力且已在初中学习了碳及碳的化合物的基本知识,在高中又学了氧化还原反应等原理知识。

学生已具备一些化学常识,对光导纤维、水晶、玛瑙、沙子等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有所了解。

在此基础上,从三个不同角度,通过对比碳的化合物知识及联系生活实例,学生能较容易掌握本堂课知识。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二氧化硅的存在及分布、知道二氧化硅的用途,掌握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2.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从三个角度及对比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推理二氧化硅的性质;能根据二氧化硅的结构,解释一些二氧化硅的用途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二氧化硅的用途,体会其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化学是一门有用的科学;通过对二氧化硅结构的学习,学习“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性质。

教学重点: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从多角度认识物质的思维方法;物质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学科思想教学难点:二氧化硅的结构,高沸点制低沸点教学方法:讲授法、比较法、提问引导教学手段:多媒体、黑板、教学流程设计复习旧知,图片引入11利用教材, 初步介绍结合结构, 分析性质11三个角度, 解析化性1设计意图:复习上节课要点,图片导课,建立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引起学生注意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二氧化硅,知道其存在形态,体会二氧化硅给环境带来的美感设计意图:通过二氧化硅的结构与金刚石的结构及日常熟悉的沙子来归纳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从三个角度,通过二氧化硅与二氧化碳的比较,分析推理二氧化硅具有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对比思维,推理,从多角度考虑问题的思维能力设计意图:告诉给学生一些二氧化硅的用途以及“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的化学思维方法、教学过程设计同学们的知识迁移能力很好,从物质分类角度分析了,下面我们从什么方面来分析呢?从我们这学期才学的一种反应类型来看,想一想会是什么?[板书]:1. 与碱反应:SiQ + 2NaOH=NaSiQ + H2O 2. 与碱性氧化物高温SiQ + CaO CaSiO [讲述]:就是我们才学的氧化还原反应。

二氧化硅 教案

二氧化硅 教案

二氧化硅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二氧化硅的性质与应用教学目标:1. 了解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2. 掌握制备二氧化硅的实验方法;3. 了解二氧化硅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2. 制备二氧化硅的实验方法。

教学难点:1. 二氧化硅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室设备和试剂:石英砂、氢氧化钠溶液、盐酸、试管、酒精灯等;2. 幻灯片或教学视频:展示二氧化硅的应用领域。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化学元素的基本概念,并提问:你们知道二氧化硅是什么吗?它有哪些性质?2. 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二氧化硅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幻灯片或教学视频,向学生展示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包括其化学式、分子结构、熔点、沸点等。

2. 结合实例,解释二氧化硅的硬度、抗压性和耐高温性等特点。

实验演示与操作(30分钟)1. 将石英砂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搅拌,加热至高温,生成二氧化硅。

2. 通过实验演示,展示二氧化硅的制备过程,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结果。

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二氧化硅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有哪些应用?2. 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进行总结,并补充其他应用领域。

拓展学习(10分钟)1. 布置学生课后作业:通过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二氧化硅在电子行业、建筑材料、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并撰写一份简短的报告。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培养其实验操作和科学观察的能力;3. 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动力。

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教学方案(设计) 【教材分析】在学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对二氧化硅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对下面更深入学习其化学性质提供了帮助,有利于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

除此之外,硅元素与碳元素在同一主族,其化学性质相似,所以,可以通过回忆初中所学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来学习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

这样有利于降低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难度,学生的学习负担比较轻,有利于学习积极性的保护和培养。

【学生情况分析】一、学生心理情况有关研究表明:中学生在初中与高中两个不同阶段,由于年龄特点、生理素质、生活环境、后天教育等方面的差异,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点。

而高一年级又处于这两个阶段的过度时期,这个时期的心理变化会使学生遇到的学习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在学习中仍处于被动状态初中学生受小学保姆型教育的影响,大多数情况下,常常把教师视为权威,在教育活动中自觉不自觉的扮演着被动的客体身份,容易受到老师说服教育的感染,习惯依赖“拐杖”蹒跚学步。

刚上高一,大部分学生虽然自我意识加强,但还是适应了中学疏导型教育方式,在学习中仍处于被动状态,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

2、教学方法的不适应初到高一新集体,面对一个个新老师,他们会慢慢发现相对于初中的老师,高中的老师更偏向引导学生去学习新的知识,鼓励学生学会归纳总结,用新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而刚开始时有些同学会发现自己跟不上老师的讲课进度,也不向老师请教,很容易产生急躁的情绪,时间长了甚至会排斥该老师该学科。

3、学习任务与学习方法之间的不协调随着目标的转移,相应地学习任务也增加了许多,同学们可能都感觉到现在比初三时还要累,几乎天天都在做作业仍做不完许多资料,严重感到压力太大。

同时,随着学习阶段的提高和老师的改变,相应地学习方法也应该随之改变,但学生仍然按照初中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就导致了学习方法的不适应。

二、针对这些学生主要遇到的问题,我们可以采用:1、从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含二氧化硅的物质(如:水晶)开始,来学习硅的重要化合物,降低了认识难度。

二氧化硅 教案

二氧化硅 教案

二氧化硅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二氧化硅的性质与应用教案目标:1. 了解二氧化硅的基本性质和结构特点;2. 掌握二氧化硅的制备方法;3. 了解二氧化硅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教案步骤与内容:引入:1. 引导学生回忆有关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识,如化学式、分子结构等;2.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二氧化硅是什么吗?它有哪些特点?在生活和工业中有什么应用?探索二氧化硅的性质:1. 讲解二氧化硅的化学式和分子结构;2. 展示二氧化硅的性质,如无色、无味、无毒等;3. 进行实验:将二氧化硅与水、酸、碱等物质反应,观察其反应情况并记录;4.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

探索二氧化硅的制备方法:1. 介绍二氧化硅的制备方法,如矿石熔炼、化学合成等;2. 进行实验:选择一种制备方法,演示制备二氧化硅的过程,并解释反应原理;3.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不同制备方法的优缺点。

了解二氧化硅的应用: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研究二氧化硅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2. 每个小组汇报研究结果,介绍二氧化硅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如建筑材料、光纤通信、玻璃制品等;3.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二氧化硅应用的优势和局限性。

总结与评价:1. 总结二氧化硅的基本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2. 回顾学生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收获,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3.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教学资源与评价方法:1. 实验器材和化学品;2. 课件或展示板;3. 小组讨论记录表;4. 学生的实验记录和小组汇报;5. 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表现。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二氧化硅相关的实验研究,拓展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工业企业或实验室,让他们亲身体验二氧化硅的应用;3. 引导学生进行二氧化硅相关的科学项目研究,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必修1(人教版)
第四章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二氧化硅和硅酸之
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
姓名:王蓉
学号:20121106250
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班级:12级材料化学
教学过程设计
(1) 教学流程图
(2)学生活动开放性措施
a)看看家里或身边有没有到刻花纹的镜子或者奖杯等
b)课前预习CO2的性质并完成预习表格,归纳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c)查阅生活中到处可见的玻璃的制备的主要方程式,留作下节课一起
和同学们分享。

(3)教学过程描述
O Na +CaO
+CaO
【教学板书】
+C
教学反思
(1)温故而知新。

由于碳和硅都属于碳族元素,所以结构上的相似性必然会使他们的性质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故可以通过对比的方法来探究
硅的性质,就像本节课所讲述的二氧化硅的性质可以与二氧化碳的性
质相对比得来。

加深印象,便于记忆。

(2)将化学与生活联系,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从生活中的小事引发学生思考,比如说从同学
们是否想过奖杯上的字是怎么刻上去的,这样一来,大家都想知道答
案,因此注意力会集中起来,有利于他们的学习。

(3)注重学习方法的掌握,比如说:类比、归纳学习法。

一栏)
附表:(学生课前填写CO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