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计算机网络常用应用层协议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报告

引言概述: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网络体系结构、通信协议、数据传输技术、网络安全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探讨和实验,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领域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在接下来的正文中,将依次介绍网络体系结构、通信协议、数据传输技术、网络安全以及实验结果与分析。

正文内容:1.网络体系结构1.1OSI参考模型详细介绍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七层网络体系结构,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1.2TCP/IP协议栈分析TCP/IP协议栈的四层结构,包括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并对各层的功能和特点进行详细介绍。

2.通信协议2.1TCP/IP协议阐述TCP/IP协议的基本原理、工作方式以及常见的应用场景,包括TCP(传输控制协议)和IP(互联网协议)。

2.3DNS协议解释DNS协议在网络中的作用,包括域名解析、域名查询等功能。

3.数据传输技术3.1传输层协议详细阐述传输层协议的特点和功能,包括面向连接的TCP协议和无连接的UDP协议。

3.2终端设备讨论终端设备的种类和特点,包括计算机、方式、平板等,并介绍它们在数据传输中的作用。

4.网络安全4.1加密与解密技术分析加密与解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包括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等方法。

4.2防火墙介绍防火墙的原理和功能,包括包过滤、状态检测等方法,以及常见的防火墙产品和解决方案。

4.3DDOS攻击分析DDOS攻击的原理和危害,并介绍一些应对DDOS攻击的方法和技术。

5.实验结果与分析5.1实验目的和方法简要介绍实验的目的和方法。

5.2实验数据统计和分析实验所获得的数据,包括网络延迟、带宽利用率等指标。

5.3结果讨论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结果讨论,分析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技术。

我们通过介绍网络体系结构、通信协议、数据传输技术以及网络安全等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

计算机网络-实验5应用层smtp协议分析

计算机网络-实验5应用层smtp协议分析

实验5 应用层SMTP协议分析一、实验目的1、学习CMailServer邮件服务软件和Outlook Express客户端软件的基本配置与使用,分析SMTP及POP3协议报文格式和SMTP及POP3协议的工作过程。

二、实验工具软件简介为了观察到邮件发送的全部过程,需要在本地计算机上配置邮件服务器和客户代理。

在这里我们使用CMailServer服务器软件配置本地邮件服务器,使用Windows XP自带的Outlook Express作为客户代理。

(1)CMailServer(2)Outlook Express三、实验内容和步骤电子邮件相关协议分析实验(1)CMailServer邮件服务器配置(2)在初次进入CMailServer后,系统只提供Admin系统管理帐户,需要配置后才能使用。

就本次实验而言,我们只要完成服务器设置和帐户设置,就可以进行实验了。

首先,选择菜单:工具-服务器设置,打开图5.52所示对话框,完成如下设置:服务:选择为局域网邮件服务器;取消允许ESMTP、邮件代理和作为NT服务运行的选择;邮箱域名设置为:单域名,并指定。

由于实验网络并没有接入外部网络,因此这里可以由学生自己定义,例如。

而后,选择菜单:账号-新建账号打开图5.53所示对话框,完成新账号设置。

账号指定为:test1;密码设置为:111;姓名指定为:Test;在完成上述配置后,PC1就可以提供实验所需的电子邮件服务了,新建的账号邮箱为:**************。

同学在实验时,要求设置域名为:班号.cn、账号为自己的名字拼音缩写、密码为自己的学号、姓名为自己的真实姓名。

(3)Outlook Express客户端配置打开Outlook Express,点击“工具”,然后选“帐户”,打开图5.54所示对话框。

单击添加,选择邮件,进入Internet连接向导。

以上例,显示名:输入用户的姓名;电子邮件地址输入**************.;接收邮件服务器和发送邮件服务器设置为PC1的IP地址;帐户名和密码输入test1和111,直到完成。

网络层协议分析实验报告

网络层协议分析实验报告

1、网络层协议分析1.A 数据包捕获分析部分1.A.1、实验目的1)、了解ICMP 协议报文类型及作用。

2)、理解IP协议报文类型和格式。

3)、分析ARP 协议的报文格式,理解ARP 协议的解析过程。

1.A.2、实验内容介绍1)、ICMP协议分析实验执行ping 和tracert 命令,分别截获报文,分析截获的ICMP 报文类型和ICMP 报文格式,理解ICMP 协议的作用。

2)、IP协议分析实验使用Ping 命令在两台计算机之间发送数据报,用Wireshark 截获数据报,分析IP 数据报的格式,理解IP V4 地址的编址方法,加深对IP 协议的理解。

3)、IP 数据报分片实验我们已经从前边的实验中看到,IP 报文要交给数据链路层封装后才能发送。

理想情况下,每个IP 报文正好能放在同一个物理帧中发送。

但在实际应用中,每种网络技术所支持的最大帧长各不相同。

例如:以太网的帧中最多可容纳1500 字节的数据,这个上限被称为物理网络的最大传输单元(MTU,MaxiumTransfer Unit)。

TCP/IP 协议在发送IP 数据报文时,一般选择一个合适的初始长度。

当这个报文要从一个MTU 大的子网发送到一个MTU 小的网络时,IP 协议就把这个报文的数据部分分割成能被目的子网所容纳的较小数据分片,组成较小的报文发送。

每个较小的报文被称为一个分片(Fragment)。

每个分片都有一个IP 报文头,分片后的数据报的IP 报头和原始IP 报头除分片偏移、MF 标志位和校验字段不同外,其他都一样。

重组是分片的逆过程,分片只有到达目的主机时才进行重组。

当目的主机收到IP 报文时,根据其片偏移和标志MF 位判断其是否一个分片。

若MF 为0,片偏移为0,则表明它是一个完整的报文;否则,则表明它是一个分片。

当一个报文的全部分片都到达目的主机时,IP 就根据报头中的标识符和片偏移将它们重新组成一个完整的报文交给上层协议处理。

网络层协议实验报告(3篇)

网络层协议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网络层协议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掌握IP协议、ARP协议和RIP协议的基本原理和配置方法;3. 通过实验验证网络层协议在实际网络中的应用。

二、实验环境1. 实验设备:一台安装有Cisco Packet Tracer软件的PC机;2. 实验软件:Cisco Packet Tracer 7.3.1模拟器;3. 实验拓扑:实验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三台路由器(R1、R2、R3)和三台主机(H1、H2、H3)。

图1 实验拓扑结构图三、实验内容1. IP协议分析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IP协议的基本原理和配置方法。

(2)实验步骤:① 在R1、R2、R3上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② 在H1、H2、H3上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③ 使用Ping命令测试H1与H2、H3之间的连通性;④ 分析实验结果,验证IP协议在网络层的作用。

(3)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验证了IP协议在网络层中实现数据包的传输和路由功能。

当H1与H2、H3之间进行通信时,数据包会按照IP地址进行路由,最终到达目标主机。

2. ARP协议分析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ARP协议的基本原理和配置方法。

(2)实验步骤:① 在R1、R2、R3上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② 在H1、H2、H3上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③ 在H1上配置MAC地址与IP地址的静态映射;④ 使用Ping命令测试H1与H2、H3之间的连通性;⑤ 分析实验结果,验证ARP协议在网络层的作用。

(3)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验证了ARP协议在网络层中实现IP地址与MAC地址的映射功能。

当H1与H2、H3之间进行通信时,数据包会通过ARP协议获取目标主机的MAC地址,从而实现数据包的传输。

3. RIP协议分析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RIP协议的基本原理和配置方法。

(2)实验步骤:① 在R1、R2、R3上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② 在R1、R2、R3上配置RIP协议,使其相互通告路由信息;③ 在H1、H2、H3上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④ 使用Ping命令测试H1与H2、H3之间的连通性;⑤ 分析实验结果,验证RIP协议在网络层的作用。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3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3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3一、实验目的本次计算机网络实验 3 的主要目的是深入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中的相关技术和概念,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增强对网络通信原理、协议分析以及网络配置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进行,使用的设备包括计算机、网络交换机、路由器等。

操作系统为 Windows 10,实验中使用的软件工具包括 Wireshark 网络协议分析工具、Cisco Packet Tracer 网络模拟软件等。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一)网络拓扑结构的搭建使用 Cisco Packet Tracer 软件,构建一个包含多个子网的复杂网络拓扑结构。

在这个拓扑结构中,包括了不同类型的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并配置了相应的 IP 地址和子网掩码。

(二)网络协议分析启动 Wireshark 工具,捕获网络中的数据包。

通过对捕获到的数据包进行分析,了解常见的网络协议,如 TCP、IP、UDP 等的格式和工作原理。

观察数据包中的源地址、目的地址、协议类型、端口号等关键信息,并分析它们在网络通信中的作用。

(三)网络配置与管理在实际的网络环境中,对计算机的网络参数进行配置,包括 IP 地址、子网掩码、网关、DNS 服务器等。

通过命令行工具(如 Windows 中的 ipconfig 命令)查看和验证配置的正确性。

(四)网络故障排查与解决设置一些网络故障,如 IP 地址冲突、网络连接中断等,然后通过相关的工具和技术手段进行故障排查和解决。

学习使用 ping 命令、tracert 命令等网络诊断工具,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一)网络拓扑结构搭建结果成功构建了包含多个子网的网络拓扑结构,各个设备之间能够正常通信。

通过查看设备的状态指示灯和配置信息,验证了网络连接的正确性。

(二)网络协议分析结果通过 Wireshark 捕获到的数据包,清晰地看到了 TCP 三次握手的过程,以及 IP 数据包的分片和重组。

计算机网络协议配置与常用网络命令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协议配置与常用网络命令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协议配置与常用网络命令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协议配置与常用网络命令实验报告篇一: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命令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学院:经济学院学号:姓名:实验名称: WinXP 环境下网络设置及常用网络命令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掌握WinXP环境下网络设置的方法;2、 3、掌握无线路由器的配置方法。

二、实验环境WinXP、命令提示符(基于DOS环境)三、实验步骤及结果1详细的TCP/IP协议设置。

以太网适配器本地连接:连接特定的 DNS 后缀 . . . . . . . :描述. . . . . . . . . . . . . . . : Broadcom NetLink (TM) Gigabit Ethernet 物理地址. . . . . . . . . . . . . : 60-EB-69-B4-78-9D DHCP 已启用 . . . . . . . . . . . : 是自动配置已启用. . . . . . . . . . : 是本地链接IPv6 地址. . . . . . . . :fe80::2d16:143:1688:84b4%12(首选)IPv4 地址 . . . . . . . . . . . . : (首选)子网掩码 . . . . . . . . . . . . :获得租约的时间 . . . . . . . . . : XX年5月11日 19:19:09租约过期的时间 . . . . . . . . . : XX年5月12日 0:19:(来自: 小龙文档网:计算机网络协议配置与常用网络命令实验报告)09默认网关. . . . . . . . . . . . . :DHCP 服务器 . . . . . . . . . . . :DHCPv6 IAID . . . . . . . . . . . : 258009961DHCPv6 客户端DUID . . . . . . . : 00-01-00-01-1D-93-EB-F8-60-EB-69-B4-78-9DDNS 服务器 . . . . . . . . . . . :1TCPIP 上的 NetBIOS . . . . . . . : 已启用由上图可以查看、理解本机的本地连接配置、详细的TCP/IP协议设置。

网络协议实验报告讲解

网络协议实验报告讲解

网络协议实验报告讲解引言在计算机网络中,网络协议是指计算机网络中各个实体进行通信、交换数据时所遵循的规则和约定。

网络协议的设计和实现对于网络的性能和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本次实验我们进行了网络协议的实验,并在此基础上撰写了本篇实验报告,旨在通过讲解实验内容和结果,对网络协议的相关知识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探讨。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对网络协议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具体实验目标如下:1. 理解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和主要作用;2. 学习使用网络协议进行数据通信和交换;3. 掌握网络协议的实验操作和设计。

实验环境本次实验环境如下: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软件工具:Wireshark、Ping、Traceroute等。

实验过程本次实验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TCP/IP协议、DNS协议和HTTP 协议。

下面将对每个部分进行详细讲解。

1. TCP/IP协议TCP/IP协议是互联网中最重要的一种网络协议,它采用分层结构,包括了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传输层。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主要关注传输层的TCP协议和UDP协议。

(略去部分内容)2. DNS协议DNS(Domain Name System)协议是互联网中的一种应用层协议,它的主要作用是将域名解析为IP地址,实现域名和IP地址之间的转换。

本次实验我们使用Wireshark工具进行DNS报文的捕获和分析。

(略去部分内容)3. HTTP协议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协议是一种用于传输超文本的应用层协议,它是Web应用中最重要的一种协议。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Wireshark工具对HTTP请求和响应进行捕获和分析。

(略去部分内容)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捕获了大量的网络数据包,并使用Wireshark 工具进行了分析。

通过对各个协议的数据包进行解析和比较,我们得出了以下几点实验结果和分析:1. TCP与UDP的区别从实验结果来看,TCP协议和UDP协议在传输方式、可靠性和效率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引言: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连接了各种设备和系统,实现了信息的传输和共享。

在计算机网络实验中,我们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了解了网络通信原理、协议和技术。

本篇实验报告将对我们进行的计算机网络实验进行总结和分析,以及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实验一:网络拓扑结构在本实验中,我们学习了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包括总线型、星型、环型和网状型等。

通过搭建不同拓扑结构的网络,我们深入理解了各种结构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例如,总线型拓扑结构简单易懂,但容易出现单点故障;而星型拓扑结构可靠性较高,但需要大量的物理连接。

实验二:网络协议分析在本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常见的网络协议,如TCP/IP、HTTP和FTP等。

通过抓包和分析网络数据包,我们了解了协议的工作原理和通信过程。

例如,TCP/IP协议是互联网的核心协议,它通过IP地址和端口号实现了可靠的数据传输;HTTP协议是应用层协议,用于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输超文本。

实验三:网络安全与防护在本实验中,我们学习了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攻击手段,如DDoS、SQL注入和跨站脚本等。

通过搭建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我们学会了如何保护网络安全。

例如,防火墙可以通过过滤规则,控制网络流量的进出;入侵检测系统可以监测网络中的异常行为,并及时作出响应。

实验四:无线网络实践在本实验中,我们学习了无线网络的工作原理和配置方法。

通过配置无线路由器和接入点,我们实现了无线网络的搭建和连接。

例如,无线网络使用无线电波进行通信,需要设置SSID和密码来保护网络安全;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受到信号强度和障碍物的影响,需要合理布置设备位置。

实验五:网络性能测试在本实验中,我们学习了网络性能测试的方法和工具。

通过使用ping、traceroute和iperf等工具,我们测试了网络的延迟、丢包率和带宽等性能指标。

例如,ping命令可以测试网络的延迟和丢包情况;iperf命令可以测试网络的带宽和吞吐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