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核心的需求 再强,也得要软件支持
软件工程中的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

软件工程中的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在当今数字化时代,软件工程作为信息技术领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发展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软件工程的不断演进过程中,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始终是两个关键的驱动因素,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塑造着软件行业的未来。
技术创新是软件工程发展的源动力。
新的编程语言、开发框架、算法和工具的出现,不断为软件开发带来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质量。
例如,云计算技术的兴起使得软件开发不再局限于本地硬件资源,开发者可以轻松地获取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从而能够处理更复杂的任务。
容器技术如 Docker 的出现,让软件的部署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大大减少了环境配置的复杂性和出错的可能性。
而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在软件工程中的应用,更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自动化测试、代码自动生成、智能代码审查等领域都因为这些技术的融入而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通过对大量代码和数据的学习,人工智能能够帮助开发者更快地发现潜在的问题,提高代码的质量和可维护性。
然而,技术创新并非孤立存在,它必须紧密围绕市场需求展开。
市场需求是技术创新的导向标,只有满足市场需求的技术创新才能真正具有价值和生命力。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用户对于软件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
他们不仅关注软件的功能,还对软件的用户体验、安全性、稳定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移动应用为例,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用户对于移动应用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
为了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使用需求,开发者需要不断创新技术,提高应用的响应速度、优化界面设计、降低能耗。
同时,随着用户对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软件开发过程中必须加强安全技术的创新,采用加密技术、身份验证机制等手段来保障用户的信息安全。
另一方面,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推动软件工程的技术创新向跨平台、融合化的方向发展。
如今,一个软件往往需要在多种操作系统、多种设备上运行,这就要求开发者掌握跨平台开发技术,以降低开发成本、提高开发效率。
多核处理器

多核处理器多核处理器是指在一枚处理器中集成两个或多个完整的计算引擎(内核)。
多核技术的开发源于工程师们认识到,仅仅提高单核芯片的速度会产生过多热量且无法带来相应的性能改善,先前的处理器产品就是如此。
他们认识到,在先前产品中以那种速率,处理器产生的热量很快会超过太阳表面。
即便是没有热量问题,其性价比也令人难以接受,速度稍快的处理器价格要高很多。
最新新闻中国发布全球首款全系统多核高精度导航定位芯片全球首款全系统多核高精度导航定位系统级芯片,13日在第六届中国卫星[2.10% 资金研报]学术年会期间对外发布。
专家表示,这意味着国产芯片不仅具备国际竞争力,还从“跟踪者”跃升为“引领者”。
...详情内容来自中文名多核处理器定义集成两个或多个完整的计算引擎第一颗通用型微处理器4004技术优势采用了线程级并行编程目录1技术发展2发展历程3技术优势4技术瓶颈5技术原理6技术关键▪核结构研究▪程序执行模型▪Cache设计▪核间通信技术▪总线设计▪操作系统设计▪低功耗设计▪存储器墙▪可靠性及安全性设计7技术意义8技术种类9技术应用10应用11英特尔1技术发展256线程的CPU256线程的CPU英特尔工程师们开发了多核芯片,使之满足“横向扩展”(而非“纵向扩充”)方法,从而提高性能。
该架构实现了“分治法”战略。
通过划分任务,线程应用能够充分利用多个执行内核,并可在特定的时间内执行更多任务。
多核处理器是单枚芯片(也称为“硅核”),能够直接插入单一的处理器插槽中,但操作系统会利用所有相关的资源,将每个执行内核作为分立的逻辑处理器。
通过在两个执行内核之间划分任务,多核处理器可在特定的时钟周期内执行更多任务。
多核架构能够使软件更出色地运行,并创建一个促进未来的软件编写更趋完善的架构。
尽管认真的软件厂商还在探索全新的软件并发处理模式,但是,随着向多核处理器的移植,现有软件无需被修改就可支持多核平台。
操作系统专为充分利用多个处理器而设计,且无需修改就可运行。
关键核心技术清单及支撑文件

关键核心技术清单及支撑文件一、总体要求以“科技支撑引领全省重点产业发展”为目标,紧扣新材料、数字经济、绿色能源、先进装备制造、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现代食品与特色消费品及生物医药七大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明确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向,凝练重大科技任务,创新重大科技项目组织方式,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扎实推进攻关行动,解决一批制约我省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为推动新时代云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行动目标聚焦重点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需求,通过实施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应用示范,支撑我省重点产业迈向中高端。
到2025年,力争突破关键核心技术400项以上,开发新产品(新材料)及新装备400个以上。
其中,在电子信息材料、稀贵金属材料等领域突破“卡脖子”技术30项以上;在智能工厂、智慧农业等领域形成10个以上技术集成及应用示范;在清洁能源领域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和前沿技术20项以上;在物流装备、高原农机装备等领域开发先进装备20个以上;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领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100项以上,开发重点新产品100个以上;在生物技术药、现代中药、化学药领域突破前沿和共性关键技术20项以上。
三、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需求(一)新材料产业聚焦“先进基础材料”、“战略新材料”、“前沿新材料”及“绿色综合利用”四大方向,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大力推动全省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先进基础材料。
重点支持高性能低成本硅锗储能材料、电子锡焊料、微电子封装用高性能导电胶材料研发,开发一批面向电子信息产业应用并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先进产品;重点支持高性能铝铜钛锌材料精深加工,推动部分技术或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力推动传统有色金属材料产业链向下游中高端应用领域延伸。
战略新材料。
以战略新材料研发为导向,持续推进稀贵金属材料基因工程。
技术创新经典案例

产业技术创新经典案例案例1:曼哈顿计划主题:目标明确,集中财力物力,创新突破。
案例:1939-1940年,为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德国、前苏联、日本、法国、英国等国都在研究核裂变,并想制造原子弹。
1941年12月6日,美国政府和军界正式大量拨款研制原子弹,并制定了“曼哈顿计划”。
1942年费米(E.Fermi)在芝加哥的研究小组建造的反应堆取得成功,这是人类首次控制住了从原子核释放出来的能量,为制造原子弹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
1942年,美国建造了研制原子弹的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并任命物理学家奥本海默(J.R.Oppenheimer)为实验室主任。
计划先后解决了几个重要的工程技术问题:1.燃料使用的效率问题—利用反射层提高效率;2.起爆问题--采用内德迈耶的“内爆”法。
3.铀的提纯问题。
铀235的天然含量很低,因此采用从铀238中分离的办法,成本很高。
后来发现钚239也是一种良好的裂变材料,钚是铀238嬗变来的,因此,将分离铀235剩下的大量铀238制造钚。
1943年8月,玻尔到了洛斯阿拉莫斯。
1945年7月16日,美国“三一计划”――首次原子弹爆炸成功,威力巨大。
点评:美国在短短不到四年里,就成功试制了原子弹,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大批最优秀的欧洲科学家由于受到希特勒的迫害,逃亡美国,使美国拥有最强大的科学家阵容,二是美国政府迫于战争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曼哈顿计划”耗资20亿美元;投入人力50多万人,其中科研人员15万;占用了全国近三分之一的电力。
“曼哈顿计划”的目标明确——制造原子弹。
对于带有应用目标的计划,必须目标明确。
案例2:化工工业的创新主题:以科学为基础,以市场竞争为动力,产生重大创新。
案例:化学工业常常被称为是第一个以科学为基础的工业。
从最初的与纺织行业结合紧密的无机化学的发展,到首先是煤焦油派生物到石油化工的有机化学工业的发展,再到20世纪30年代通过对大分子结构的基础研究而导致碳氢化合物化学的重大突破,大量的创新迅速出现了:聚苯乙烯、有机玻璃、PVC、聚乙烯、合成橡胶、尼龙和所有的人造纤维。
电脑处理器i3和i7的区别有哪些

电脑处理器i3和i7的区别有哪些酷睿i3和i7性能差多少应该有很多人不是很清楚吧,可能还有用户对于酷睿这两款电脑处理器还不是很清楚。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处理器i3和i7的区别大吗,希望你们喜欢。
睿i3和i7性能相差的数据i3和i7的主要区别:i3双核四线程。
不支持睿频。
i7四核八线程,支持睿频。
1,酷睿i3可看作是酷睿i5的进一步精简版,将有32nm工艺版本(研发代号为Clarkdale,基于Westmere架构)这种版本。
2,酷睿i7可看作是酷睿i5的进一步扩展版,四核模拟八核心(即八线程) 功耗大性能强。
主要参数对比如下:i3和i7的区别仔细从规格上分析一下。
默认情况下,目前主流台式SNB/IVB核心,I3为2C4T(2核心4线程),I5为4C4T,I7为4C8T。
主频方面默认情况下差距也就是零点二零点三的区别。
所以理论性能上,整体性能I7比I3高一倍多一点(主频和睿频的因素,I3没有睿频自动超频能力而I5/I7有),而I5则因为没有超线程技术,所以性能比I7在8个以上线程高负载的情况下低20-30%。
笔记本主流SNB/IVB核心,I3 m和I5 m都为2C4T,区别主要在I5主频高一些也而且有睿频.I7 m则是货真价实的4C8T,整体性能比I5 m 高一倍.特例就是台式机的K系,支持随意调节倍频(其他I5和I7只能向上超4个倍频),以一般2500K和2550K超频到4.5GHz为例,这个频率的I5足以秒杀默认状态下的I7.另外I7超线程技术的优势在应用中不容易表现出来.比I5多出的4线程经常没有任何作用,比如在几乎所有单机游戏时.这种情况下I7多出的超线程技术反而变成了累赘,导致I7的单机游戏性能还不如I5.但是有的时候超线程技术能完全发挥作用造成巨大提升,比如渲染和压片.I5 和I7之间怎么选择需要根据用途决定.这就是intel的定位策略.酷睿i3/i5/i7处理器的区别自从Intel推出酷睿系列处理器以来,i3、i5、i7处理器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这是商品很流行的一种根据级别定位命名的方式,即数字越大,代表相应产品价格越贵、性能越好。
日常IT项目管理过程的四个关键控制点

据调查,只有37%的IT项⽬在计划时间内完成,42%的在预算内完成。
IT项⽬成功率不⾼的根源在于,IT项⽬管理是项系统⼯程,不仅需要项⽬经理个⼈具备⼀定的组织、决策、沟通、业务、技术能⼒,更需要运⽤多种⼿段对项⽬的时间、成本、质量和风险进⾏严格控制。
如何提⾼IT项⽬的成功率呢? 关键控制点⼀项⽬的时间控制 ⾸先,要明确项⽬期望值,做好需求调研,围绕企业的核⼼业务流程,制定切实可⾏的项⽬⽬标,这个⽬标万不可贪⼤求全,⾯⾯俱到,⽬的是满⾜核⼼业务流程需求,与核⼼业务流程关系不⼤或者毫⽆关系的内容,缓建或根本不建,将业务期望聚焦在更容易把控和量化的⽬标上来。
项⽬实施完全围绕该期望进⾏,这也是项⽬实施中最重要的⼀点。
其次,信息化项⽬是需要多部门、多环节充分协作的系统⼯程,任何部门和环节的时间延误,都会导致整个项⽬实施周期的延长。
因此,对影响项⽬进度的“短板”环节,进⾏着⼒攻坚,促进其与项⽬的其它环节步调⼀致,协同共进,能够有效保障项⽬的实施周期。
再次,信息化项⽬往往周期较长,因此需要针对项⽬的实施阶段制定“⽇清⽇⾼(?)”的项⽬时间保障机制,保证项⽬每⼀天都有明确的⽬标,才能对项⽬的进度进⾏有效掌控。
最后,由于信息化项⽬涉及⾯较⼴,参与⼈数众多,⼈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对项⽬的把握也各不相同,因此在项⽬开始前需对参与项⽬的⼈员甚⾄⾼层管理⼈员,进⾏项⽬普及性培训,在项⽬进⾏中进⾏相关的项⽬培训……俗话说,磨⼑不误砍柴⼯,提⾼每⼀位参与⼈员的项⽬能⼒才能有效提⾼项⽬实施的效率,从⽽保障项⽬的实施周期。
关键控制点⼆项⽬的成本控制 ⾸先,信息化项⽬是IT技术在企业业务的应⽤,其开发和实施都建⽴在业务部门提出的项⽬需求之上。
然⽽,由于项⽬开发和实施的时间较长,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在系统开发完毕后,业务需求却已经改变,致使项⽬不得不重新进⾏开发。
形成影响项⽬成本的主要因素。
产⽣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项⽬⼩组前期调研不够深⼊,没有全⾯掌握业务部门的真正需求和需求的发展⽅向,另⼀⽅⾯是因为随着项⽬的深⼊,业务部门对项⽬在业务中的应⽤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产品效率五个标准
一、熟练使用生产力工具什么是生产力工具?简单来说,就是专门帮助用户更快、更高效完成工作的软件,比如文字编辑、图片处理、视频剪辑等等。
作为产品经理,也有一堆工作中常用的软件需要掌握。
PRD输出:最常用的就是word,在mac平台对应则是page,还有一些人会用OmniOutliner等文字处理软件,同时mou等markdowm工具也深受推崇;原型设计:产品必备Axure,更轻便灵活的mockplus,同时还有深受好评的sketch能够快速产生高保真原型;流程图:微软老牌软件Office Visio ,还有mac平台上功能强大的OmniGraffle,还有ProcessOn等在线制图平台也十几受欢迎;思维整理:常见的有mindmanager、xmind等,还有mac平台非常美观的mindnode;软件的很多高级功能我们或许很少用到,但是对于那些常用的操作一定要熟练掌握,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精力专注于产品设计等核心工作,而不是浪费在工具的调试。
同时也要注意工具是用来帮助我们更好的思考和表达,不要一味追求酷炫的表现形式,也不要局限于形式。
另外,我们也要明白软件的强大并不是在于功能丰富,而是它在既定的设计逻辑下支持多样的使用场景。
所以当我们判读一个软件是否足够优秀,是否得心应手时,要先找到自己清晰的使用逻辑和场景,然后持之以恒的用下去,才会逐渐发现这些生产力工具对我们工作效率带来的提升。
二、学会提炼通用的模块或内容产品经理是一个创意型的工作岗位,所以那些重复性的机型动作基本上大部分都是在降低我们的工作效率,在工作中,我们要学会将那些通用的模块提炼出来,从而可以通过不断快速的复用来提高工作效率。
我们最常用到的就是各种模板,比如RPD的Word模板,统一确定好文档包含的各项内容,以及各级标题等样式,这样在我们下次写文档时直接填充主干内容即可;再比如Xmind思维导图或Visio流程图等,设计出一套或多套自己喜欢的风格样式,以后每次需要时直接套用即可。
如何选择合适的操作系统
如何选择合适的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核心软件,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资源的使用。
在市场上有着各种各样的操作系统可供选择,包括Windows、macOS、Linux等。
如何选择合适的操作系统是许多用户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如何根据个人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操作系统。
一、了解不同操作系统的特点和适用场景不同操作系统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适用场景,了解这些特点和场景对于选择合适的操作系统至关重要。
1. Windows操作系统Windows操作系统是目前最为流行的操作系统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和丰富的软件支持。
适用于大多数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特别是对于需要使用Microsoft Office及其他Windows专属软件的用户而言,Windows操作系统是不二之选。
2. macOS操作系统macOS操作系统是苹果公司的专有操作系统,它为苹果电脑提供了出色的性能和用户体验。
macOS操作系统适用于对系统安全性和稳定性有较高要求的用户,以及许多专业人士和创意领域的工作者。
3. Linux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是开源的操作系统,具有高度的可定制性和稳定性。
它适用于对自由度和系统控制有较高要求的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
同时,Linux也在云计算和服务器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考虑硬件需求和兼容性在选择操作系统时,还需要考虑硬件需求和兼容性。
不同操作系统对硬件的要求是不同的,因此要确保所选择的操作系统与自己的计算机硬件兼容。
1. Windows操作系统Windows操作系统对硬件的兼容性很广,适用于大部分个人电脑和笔记本电脑。
但是,较新版本的Windows可能对一些老旧的硬件设备不再提供支持,因此在选择Windows时,需确保硬件设备满足最低的系统要求。
2. macOS操作系统macOS操作系统只能在苹果电脑上运行,因此选择macOS前要确保计算机是苹果设备。
同时,在升级macOS版本时,也需要注意硬件设备是否与新版本兼容。
多核CPU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多核CPU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如何发挥多核CPU的性能09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班2009118231樊如霞多核CPU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如何发挥多核CPU的性能取代过去的单一中央处理器,计算机目前正在步入多核时代。
尽管这项技术对我们而言并不是新鲜事物,但这是这种类型的体系架构首次大规模运用于商用个人电脑和服务器市场。
这场变革将影响到每位计算机用户。
多核技术的触角已经深入到服务器,笔记本电脑甚至游戏机控制台领域。
从最终用户的角度来看,这种变革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程序设计者们发现要实现多核设计的性能也是一项充满挑战的艰巨任务,特别是现在还没有一劳永逸的办法和自动化技术能适应多核系统上运行的现行软件。
多核CPU就是基板上集成有多个单核CPU,早期PD双核需要北桥来控制分配任务,核心之间存在抢二级缓存的情况,后期酷睿自己集成了任务分配系统,再搭配操作系统就能真正同时开工,2个核心同时处理2“份”任务,速度快了,万一1个核心死机,起码另一个U还可以继续处理关机、关闭软件等任务。
与单核处理器相比,多核处理器在体系结构、软件、功耗和安全性设计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也蕴含着巨大的潜能。
CMP和SMT一样,致力于发掘计算的粗粒度并行性。
CMP可以看做是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在芯片容量足够大时,就可以将大规模并行处理机结构中的SMP (对称多处理机)或DSM(分布共享处理机)节点集成到同一芯片内,各个处理器并行执行不同的线程或进程。
在基于SMP结构的单芯片多处理机中,处理器之间通过片外Cache或者是片外的共享存储器来进行通信。
而基于DSM结构的单芯片多处理器中,处理器间通过连接分布式存储器的片内高速交叉开关网络进行通信。
由于SMP和DSM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技术了,CMP结构设计比较容易,只是后端设计和芯片制造工艺的要求较高而已。
正因为这样,CMP成为了最先被应用于商用CPU 的“未来”高性能处理器结构。
虽然多核能利用集成度提高带来的诸多好处,让芯片的性能成倍地增加,但很明显的是原来系统级的一些问题便引入到了处理器内部。
Office2024LTSC专业增强版
Office2024LTSC专业增强版xx年xx月xx日目录•引言•安装与配置•核心功能介绍•高级功能应用•常见问题解决方案•总结与展望01引言Office2024LTSC概述Office2024LTSC是微软公司推出的一款长期服务版本(Long-Term ServicingChannel)的办公软件套件。
该版本在继承Office系列软件强大功能的基础上,针对企业和专业用户的需求进行了全面优化和升级。
Office2024LTSC提供了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OneNote、Outlook等在内的一系列应用程序,满足日常办公的各种需求。
高效的性能经过优化和升级,Office2024LTSC 专业增强版在启动速度、文件处理速度和网络传输速度等方面都有显著提升。
丰富的功能专业增强版在标准版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高级功能和工具,如高级数据分析、宏编程支持、多语言界面等。
强大的协作能力支持实时协同编辑和在线会议功能,方便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安全性保障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和策略,确保用户数据和隐私的安全,如数据加密、权限管理等。
高度可定制性提供丰富的自定义选项和插件支持,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对软件进行个性化设置和扩展。
专业增强版特点与优势02安装与配置Windows 10或更高版本,64位系统。
操作系统系统要求1.6 GHz 或更快,双核处理器。
处理器4 GB RAM ;2 GB RAM(32位)。
内存1280 x 768屏幕分辨率。
显示器4.0 GB 可用磁盘空间。
硬盘空间支持DirectX 9的图形处理器。
图形1.下载Office2024LTSC专业增强版安装程序。
2.双击安装程序,开始安装过程。
3.阅读并同意软件许可协议。
0102044. 选择安装位置(默认安装在C盘)。
5. 选择安装组件,可以选择安装Word、Excel、PowerPoint等应用程序。
6. 等待安装程序完成安装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核心的需求再强,也得要软件支持
不管几核心,要软件搭配才能发挥全部实力
理论上来说,当计算机中采用了n个处理器之后,应该不需要改变任何的状态,就可以得到比单个处理器还快n倍的效能,不过,事实上要有如此的变化,就得需要软件大力支持。
你现在所使用的计算机中,各种的软件包括操作系统、绘图软件、影片播放、文书作业等等的一切,都是由程序设计师依照使用者的需求,以及目前的硬件架构逻辑来进行撰写。
但是几乎都是以「一颗处理器」的逻辑来设计程序,在双核心甚至于多核心时代来临后,许多软件对于这样的新硬件无法完全兼容或是优化。
老旧程序,只支持单核心
虽然目前许多操作系统,对于双核心或是多核心等都已经开始支持,但并不意味「所有」软件,对这样的处理器都有同样的支持度。
从过去的测试与使用经验来看,无论是Intel或是AMD的多核心处
理器,相较于自家的单核心处理器之下,在老旧的多媒体、游戏、文书作业软件中,使用多核心处理器后,都没有「大幅度」的执行速度提升,有些软件甚至会发生软件执行速度减慢的情况,原因是这些软件内部,还都是使用「单线程」的逻辑概念来设计的,所谓的单线程,你也可以视为它只支持单核心处理器的软件,因此在这些单线程程序在运作时,就算使用的是双核心处理器,在实际运作时,也只有一颗核心会替这套软件执行工作,另一颗处理器核心则有可能会处在闲置的状态。
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双核或是多核心实际上是没有意义的,反而还增加了消费者的购买成本。
多任务使用环境得需多核心
目前多核心处理器可发挥最大效益的地方,就是在服务器或工作站中,因为这些平台上所运行的程序,都是以「多线程」方式来撰写,例如工作站要利用3D绘图软件进行动画后制处理,软件就会充分
利用工作站内的资源,例如处理器、显示适配器、内存等,因此多核心便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因为这时候的执行速度将会受到处理器的速度以及核心数量的影响。
使用一般计算机平台的用户也不必灰心,随着双核心、多核心处理器的普及程度来看,日后支持多线程的应用程序也会愈来愈多,像是目前的的Office文书作业、Firefox浏览器等应用程序。
但各位读者可别觉得你不需要多核心处理器,实际上像是「开启浏览器上网」这个小动作,这样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有许多工作在背后默默的执行,浏览网页时还牵涉到Flash、多媒体播放、Java程序的运作、安全性认证等等,所以你说你不需要多核心的计算机,但你执行的软体可能不这么认为。
目前大部分的知名绘图软件,都是使用同样的软件核心去做不断的强化,因此会看到某些较为老旧版本的软件是不支持一颗以上的处理器,而随后推出的新版本则开始慢慢支持,这就是厂商们发现愈来愈多人使
用双核心与多核心,才立刻进行程序的修改。
图中可以看到Adobe Premiere Pro CS3,对于双核心处理器的支持度,但目前仍未写上支持多核心。
处理器厂商的协助支持
从Intel这份简报来看,不论是多媒体创作、影音处理、电子表格或是游
戏等等,都可以支持多核心处理器。
其实,这也意味着处理器厂商也花
操作系统分配软件工作量
虽然目前常用的软件,像是文件压缩、游戏软件等没有支持多线程,因此它们用利用单核心或多核心来执行时没什么效能上的分别,不过我们的操作系统却是支持的,因此,我们若使用多核心处理器时,在同时执行多个单线程软件后,这时的操作系统会把每一个单线程的指令分派给多个核心,使运作的软件可以加快执行速度。
例如,你正在执行一个需要耗费许多时间才能压缩完成的档案,还可以一边看DVD影片,一边进行
系统扫毒的动作,这个时候支持多核心的操作系统,就是在替你分派工作量给闲置的核心来执行,如此一来便可以快速地完成所有的工作量。
游戏也迫切需要多核心
不知道各位是否玩过世纪帝国之类的实时战略游戏?简单的描述,这是一种让多个玩家可以同时进行的游戏,而每一位玩家所操控的国家里,都有各自的单位要玩家自行操控,假设一共有8个国家,而每一个国家有200个单位,并且同时在进行各自的工作,所以整个游戏中共有1600个单位同时间
在移动,再加上每一个单位都具有独立的人工智能,因此对于计算机会有着非常庞大的工作量等待着被执行、计算,此时多核心处理器的优势就会展现出来。
因此,现在已有许多厂商在开发游戏时,已经不再是针对单核心或是双核心来设计,而是「多核心」的思考方向来进行,使得游戏中的各种表现可以发挥到极致,也让程序设计师不必再顾虑处理器的使用率,这是因为能够支持多核心的游戏引擎已成为游戏设计的关键技术,程序设计师能让游戏中特定部分的程序代码,例如物理模拟与人工智能,分配至多个处理器核心中来计算。
因此我们相信在
2007年底,大量支持多核心的游戏会「涌现」出来,使得多核心处理器的优势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发挥。
更新软件支持多核心一途
许多厂商所推出的软件或游戏,都是一直使用旧有的软件核心来不断推出下一代,这是因为重新撰写一套程序得花费不少时间和金钱,因此这些厂商就会推出所谓的「更新档」来让自己的软件能够支持现有的双核心或是多核心,虽然这些厂商声称更新文件可以使自己的软件完全对应双核心或多核心,但实际上在效能方面是无法完全发挥真正实力,所以像是近两年来的厂商们,几乎都开始默默的进行程序大幅度的改写或是重新撰写,以避免日后被其它竞争对手发现,在多核心的平台上居然只有单核心的效能。
当然,像是Intel或AMD这类的处理器大厂,都会与软件业者
进行合作开发,例如可以让日后的游戏,在物理仿真、人工智能、角色动画、以及实景模拟,能够充份发挥多核心处理器与多线程的优势,所以若你现在正在使用双核心或是多核心的处理器,请注意你的软件是否已经推出相关支持的更新档。
2008年将会看到16核心
在今年九月的IDF(Intel Developer Forum,Intel开发者论坛)上,Intel展示了一颗八核心的Nehalem处理器,不过从画面上来看,为什么一共有16个呢?这是因为该处理器还内建了Hyper-Threading技术,可以使一颗实体核心利用空闲的资源,使得成为了具有两核心的效能,因此从画面上看起来的16核在购买软件前可先上网查看该软件是否支持多核心处理器。
像
CyberLink推出的PowerDirector威力导演6,就强调使用双核心架构处理器时,可以加快影片的制作速度。
心,实际上只有8颗真实核心。
游戏支持多核心更顺畅
在旧金山所举办的GDC(Game Developers Conference游戏开发者会议)
中,多许多厂商展示了支持多核心的新计算机游戏,这些游戏都可以充
份使用多核心处理器的优势,大幅提高计算机的运算性能,让游戏可以
更顺畅执行。
其中还展示了GasPowered Games公司所推出的的最高指挥
官(Supreme Commander)实时战略游戏,它可以完全兼容目前的多核心
处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