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面对日益严重严重的少子化问题

合集下载

台湾多所顶尖大学将合并 超13高校将被裁撤

台湾多所顶尖大学将合并 超13高校将被裁撤

这几年来台湾高校多,生存不易,主要是缺生源,生育率下降、少子化连带影响学校招不到足够学生。

很多台湾高校由于经费不足,已经陷入苦撑中。

去年6月份台湾教育部门称计划未来5年将台湾162所高校裁撤到100所以内,高校撤并的规模超过1/3,引起了很多媒体极大的关注。

只是很多人未曾料到的是,在台湾的这股猛烈的高校裁撤合并潮中,顶尖高校亦不能幸免。

据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台湾政治大学于昨日上午发表声明,台湾科技大学、政治大学将同步展开校际与校内的充分沟通,希望逐步打造台湾首屈一指、国际一流人文社会学术与创新科技研发融合新典范,宣告了台湾科技大学与台湾政治大学这两所台湾名校的合并也正式搬上了日程。

而在此之前,台湾另外两所名校台湾交通大学和阳明大学的合并已经先行了一步,事实上台湾交通大学与阳明大学两校的合并案,早在2001年两校就曾共同签署“合并意愿书”,一起推动合校为“台湾阳明交通大学”。

但是直到2015年12月,台湾交大校务会议才通过合校备忘录,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教育部门表态说,盼交大、阳明和师生充分沟通,能往前看,积极谋求合并。

而除了台湾科技大学、台湾政治大学的合并,台湾交通大学和阳明大学的合并已经搬上日程外,台湾清华大学和国立新竹教育大学的合并意向已经提交台湾教育部门,高雄第一科大及高雄海科大合并案也经两校校务会议通过,屏东教育大学及屏东商业技术学院,成大与台南艺术大学、台东大学和台东专科学校合并案等也已经开始进入评估讨论阶段了,另外多年前未能合并成功的台湾大学与台北教育大学的合并也重新搬上了日程。

台湾2014学年度大学考试入学录取率95.73%,创近5年来的新高。

大学招生不满的情况也是近3年来最严重的,显示台湾教育界已面临少子化的严重冲击。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台湾实施教育改革推动“广设大学”政策后,全台大专院校从58所,吹气泡似地扩增为目前的162所,大学录取率也从之前的长期低于30%一发不可收拾地跃升至目前的接近百分之百。

少子化冲击!台湾昔日万人小学如今仅剩500人

少子化冲击!台湾昔日万人小学如今仅剩500人
冈此 向劳 工 硒 申诉 。雇 主在劳 资 协调 过程 中推 说不 懂法 令 , 愿意 支付 积欠 的新 资 。
部 分 条文 ,埘 虐待 杀害 动 物 者加 刑 责 ,条 文 明 定宰 杀 、故 意伤 售 或 使 动物 遭 受 伤 害 ,敛 动物 肢 体 严重 残 缺 戎 重要 器 助 能 丧失 将 处 2年 以 有 期 徒 刑或 拘 役,) 丰 处2 0 7 以上 2 0 0万 元以 下的 金 。 此 次 二 读 , 也将 禁吃 猫 、狗 l 太 J 人 法 ,条 文 明 定 , 贩 卖 、购 买 、 食川 或持 有犬 、猫 的 屠 体 、 内脏 或 含有 其 成分 的食 品 , 【 可处 新 台币 5万 元以 卜2 5万 元以 F的 罚金 ,并公 布 姓名 、照 片及违 法 事实 。
台 “ 立 法 院 ”院 会 4月 1 l 3通 过 “ 1 动 物 保护 法 ”
台雇主欠外籍劳工加班 费数万 被 申诉后全给 零 钱
据 台媒报 道 , 近1 3, 台湾 国 际 积欠 外籍 劳工加 班 费 ,被 申诉后 才 答应给 付 ,
据 台湾 “ I f I L ' - 社”报 道 ,台 局 法 机构 4月 1 1 日三 读通 过 ,对虐 杀 动物 者 加 重 删 r j ,未 来可 处 2年 以 下 的 有期 徙 刑或 拘 役 ,且 最 高 呵 制歉 2 0 0万 元 ( 新 台 币 ,下 同 ) ;『 r i 】 时也 明定 禁止吃 猫 与狗肉 ,违者 最 高 口 r 处2 5万 , t  ̄ l l ; J 罚款 。
陈 秀莲将 此事 发布 网上 ,『 i i = 】 友对雇 主一 片挞 伐 。
2l
上 乍 育 率 最 高的 地 之 ,但 2 0 0 5年生 育率 开 始 下 滑 ,

台湾高等教育现状的理性思考

台湾高等教育现状的理性思考

台湾高等教育现状的理性思考作者:刘婷婷王洁来源:《亚太教育》2016年第13期摘要:台湾高等教育近几年,在少子化、市场化、自由化、国际化的冲击之下,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

本文首先举出当前台湾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相关问题,其次提出可行的具体改善策略。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育问题;高教改善策略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5-0094-01一、台湾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1.大专院校数量激增,高等教育资源受排挤且不足台湾自1994年教改大游行提出「广设高中大学」之诉求以来,大学之数量激增,从1990年之127所,到2013年已增加到162所(教育部,2013)。

台湾高等教育在量的大幅提升中,却未能有效地规划供需及规模,不仅让资源过度分散,也未能提升学术的竞争力,使得台湾要拥有国际一流大学变得困难。

2.高等教育人口仅剩一半,规模太小,经营困难近几年,台湾少子化严重,人口递减已逐步影响高等教育的生存。

2010年出生的人口数为16余万人,将于2028年就读大专院校;仅有目前2014年(1996 年出生32余万人)的学生人数的二分之一。

在少子化的冲击下,台湾高等教育学生人数将逐年递减,这是让人忧心的问题,届时学校学生人数不足,将会迫使学校、科系选择退场或是转型。

因此,台湾高等教育必须妥善运用学校资源,正视资源具有整体及不可分割的特性,让学校经营维持适当就学人数以寻得最适的规模经济,如此才能充分发挥资源的效用[1]。

因此未来高等教育在规模缩小的过程中,大专院校如何开创出学校特色,又如何汰除或整并类似科系,甚至是并校、转型等问题,都是必须应对的。

3.高等教育未能培育优质的公民素养台湾要民主深化、经济转型,须依赖高等教育培育出具有民主与法治精神的公民。

目前为提升良好的公民素养及实践公民责任,在各大学院校中,以通识教育课程的名义来开设公民教育,期待以此类课程来培育公民素养、提升公民意识,甚至建构公民社会[2]。

应对当前两岸关系的思考

应对当前两岸关系的思考

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坚持和平发展,有助于推动两岸关系向着和平、稳定、繁荣的方向发展。
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趋势
政治关系逐渐改善
随着两岸民间交流的增加,政治关系 将逐渐改善,两岸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也将得到加强。
经济合作更加紧密
两岸经济互补性强,未来经济合作将 更加紧密,共同推动经济发展。
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随着两岸民间交流的加强,文化交流 将日益频繁,促进两岸文化融合。
创新金融合作模式
创新金融合作模式,推动两岸金融市 场互联互通,提高金融风险防范能力 。
文化包容与传承
弘扬中华文化
加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推动两岸文化交流与融合 ,增进两岸同胞的文化认同 。
促进教育交流
加强两岸教育交流,推动两 岸高等教育合作,培养更多 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
加强媒体互动
加强两岸媒体间的互动与合 作,传播真实信息,增进两 岸民众对彼此的了解与信任 。
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前提下,积极推动 两岸政治体制改革,实现两岸共同发展。
经济互利与共赢
深化经贸合作
加强两岸经贸领域的合作,推动贸易自 由化、投资便利化,实现互利共赢。
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积极推动两岸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 程,加强与东南亚等地区的经济合作
,共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加强产业协同发展
加强两岸产业协同发展,推动产业链 深度融合,提升两岸产业竞争力。
03
应对策略与建议
政治协商与对话
坚持“九二共识”与一个 中国原则
推动两岸高层互动
建立常态化协商机制
推进两岸政治体制改革
在政治协商与对话中,应始终坚持“九二 共识”与一个中国原则,这是两岸关系和 平发展的基础。

台湾少子化对社会的影响及相关对策

台湾少子化对社会的影响及相关对策
2 007 20 08 20 09 2O1 0 2011 201 2
1 3 1 4 5 3 1 4 1 1 4 0 1 4 2 6 6 9
1 3 50 4l 1 5 488 6 11 7 0 99 1 38 81 9 1 65 3 27 1 43 38 4
2 . 7 7 2 . 7 5 2 . 8 3
2. 55 2. 43 2. 48 2. 51 2. 46 2. 41
资料来 源 : 台湾 “ 内政 部” 台湾 人 口统计年 刊
2 、 民众 未来婚 育 态度 的转 变。 根据 “ 行政 院 ” 国
民健康局历年家庭与生育系列调查 : 1 9 7 0 年 《 台湾 地区第五次家庭与生育力调查》 、 1 9 9 8 年《 台湾地区 妇 女婚 姻与 家庭 调查研 究 》 及2 0 0 8年 《 家 庭 与生育 率调 查研 究 》 等 调 查 结果 显 示 , 妇 女平 均 希 望 生育 子女数正在逐年下降 , 1 9 7 0 年2 2 — 3 9岁有偶妇女 平均希望生育子女数为 2 . 8 人 ,到 1 9 9 8 年将 为 2 人, 虽然 2 2 — 3 9 岁有偶妇女的希望生育子女数都维 持在 替代率 水平 左 右 , 但 希望 生 育 1 个及 不 想生 育
均结 婚 年 龄分 别 为 2 9 . 5岁 、 3 1 . 9岁 ,分 别 增加 5 . 5 同期高 等教育 ( 1 8 — 2 1 岁) 学 龄人 口数 从 1 5 5万人 降
岁及 4 . 3 岁 ,晚婚 的直 接后 果 是导致 生 育年 龄 的延 至 1 2 8万人 , 出现严 重 的 招生 不 足现 象 。对 中小学
2 8
资料来 源 : 台湾“ 内政 部” 《 台湾人 口统 计年看》

台湾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

台湾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

台湾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作者:杨川林来源:《世界教育信息》2015年第22期摘 ; 要:当前,台湾的大学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少子化浪潮来袭、全球性的产业竞争、教育产业日渐成型、终身学习蔚然成风等都影响着台湾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

文章旨在探讨台湾地区有关高等教育的政策、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以及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大学;全球化;高等教育;教育产业化近年来,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已与过去精英教育时代“僧多粥少”的境况大不相同。

2014年,大学入学指定科目考试录取率高达99.1%。

2015年,虽有最低录取标准的限制,但录取率仍很高。

如果没有最低录取标准的限制,百分之百的大学录取率亦有可能。

在以下几项重要高等教育政策主导之下,如今台湾已成为世界大学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1]一、促进大学蓬勃发展的重要政策(一)鼓励筹设私立专科学校为使台湾经济由劳动密集产业为主的形态转型为技术密集型产业,20世纪60年代在大力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之后,政府鼓励私人设立专科学校。

一时之间,台湾私立专科学校的筹设蔚起。

20世纪70年代,因私人创办者财力不足、私立学校管理制度不健全、新设私立专科学校弊病丛生等,台湾政府全面冻结私立学校的创设。

鉴于社会对于高等教育的期盼,在创建私立学校被冻结了十几年之后,台湾于1985 年公布了《开放新设私立学校处理要点》,再度允许民间筹设工学院、医学院、技术学院、二专及五专学校。

此后,制定《鼓励新设私立学校处理要点》,推出各项鼓励措施[2],包括设立校用地变更的协调机制,承租公有土地的协调机制,校舍建筑经费可以通过贷款方式筹措,对在尚未设置大专院校的县市设置大专院校者发放一定的开办费、相关教学补助等。

自此,台湾私立学校的创设又进入一个高潮。

(二)租用公营事业土地筹设私立学校台湾地区地少人多,筹措创设学校资金尚非难事,土地取得才是大问题。

早期,设立学院需有15公顷土地,专科学校亦需10公顷土地,寻觅学校用地大为不易。

深化两岸教育交流与合作是双赢之举

维普资讯
深化 两岸教 育交 流与合 作是双赢之举
王 涛 ( 福建社科院文献中心 3 ̄0) 5 1
近年来 , 随着岛内生育率 的降低 , 大专 院校 重。由于缺额多 ,出现了一些考生只要填对志 的大幅增加 , 台湾高校生源严重不足 , 岛内大学 愿 , 零分也能上大学的现象 , 这一事件在台湾社 出现惨淡经营的情景 , 的已经是求生若 渴, 有 而 会引起轰动, 并造成极其恶劣 的影响。 大学高录 吸引大陆优秀学子赴台就读将有助于两岸高校 取率背后所隐藏的隐忧 , 已成为台湾社会 、 媒体 “ 供需 互补 ” 2o 。 0 7年 4月 , 国家教育 部再 次提 出 广泛关注的热点 。 岛内一些教职人员表示 , 大学 欢迎 台湾高校来大陆招生 ,进一步促进两岸教 普 及 化 , 世界 趋 势 , 是 但考 零 分 也 可 能 上大 学 , 育合作与交流。台湾学界也多次呼吁, 要求 当局 却是世界罕见 。台湾《 工商时报》 刊载社论批评 , 正视 民众的意愿与需求 ,开放 台湾高校到大陆 大学 教 育 办到 这 种地 步 , 以说 是 台湾 的耻 辱 , 可 招生 , 以解决 台湾高等教育资源过剩的危机。 但 但是 , 会让 问题演变到今天这样的窘境 , 实须深 在陈水扁执政的八年中 ,台湾 当局以政治意识 究其 原 因 。 形态主导教育 , 其在以政治眼光考量的情况下 , 随着台湾少子化现象的 日益严重 ,近年来 拒不承认大陆学历 ,禁止 台湾高校从大陆进行 台湾的大学录取率一直呈上升趋势 ,高教改革 招 生 , 在 大 陆就读 的 台湾学 生造 成极 大 困扰 , 施 行 前 的 19 给 9 6年 , 台 湾 大 学 录 取 率 仅 为 阻碍了台湾高校的进一步发展空间 ,也给两岸 4 . %,04年其录取率 已超过 8%, 6 4 2o 2 7 出现“ 近 交 流的深 入发 展设 置 了种 种障 碍 。 9 %的高 中生” 三科总分 6 多分就能上榜人 0 和“ 0 岛 内教 育资 源供大 于求 大学” 的现象。从 20 05年的 8. %, 2o 年 9 8 到 06 0 台湾 地 区 2 0 年度 大学指 定科 目考试 8 9 . %, 0 8学 07 3 各校 系仅 空 出 2 9个 缺 额 , 次创 下 纪 再 月 8日发 榜 , 学招 生 委员 会 联合 会 宣布 , 年 录。 0 7 大 今 2o 年考生录取率快速激增到 9 . 高升 6 %, 3 可登记志愿人数共 9 84 ,完成登记 志愿人 学率和大专 院校数量的急速增长 ,造成生源素 09 人 数共 8 8 1 ,录取人数 84 9 ,录取率达 质降低 、 34 人 10 人 招生数量不足 的问题 日渐突 出, 在几乎 9 . 创下 自 15 年实行高考 以来 的最高纪 人人有大学上的情况下 ,大学筛选人 才的功能 71 %, 94 录。 已不复存在。 随岛内人 口出生率的持续下降 , 伴 近 年 来 台 湾 地 区大 学 录 取 分 数 年 年 创 新 形 成 强 烈 的剪 刀差 ,令 不 少学 校 面 临招 不到 学 低 , 去 年 1 可 上 大 学 , 年 出现 加 权 总 分 生 而被 迫 关 门 、 师 大批 失 业 的危机 , 岛 内教 继 8分 今 教 在 76 就可 上 立 德 大学 资 源环 境 学 系 ,还原 后 育资源严重供大于求的情况下 ,大学之间的竞 . 9分 平均每科仅 0 6 . 分。其 中未足额录取校系高达 争更 加激 烈 。 9 2 2校 15系 , 0 总计 4 8 名 缺额 。包 括兴 国管 理 78 追 根究 柢 , 天 台湾大 学 教育 的沈疴 , 教 今 是 学院 招生不足 1 成、致远管理学院录取生只达 育政策大幅松绑的后遗症 。回顾 1 多年前台湾 0

浅谈当前两岸关系的主要问题以及两岸发展的新形势

浅谈当前两岸关系的主要问题以及如何认识两岸发展的新形势浅谈当前的两岸关系关键词:两岸关系、面临问题、新形势、发展、合作、摘要:两岸关系历经风雨坎坷,即使如今,也面临诸多问题.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论文分析了两岸关系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所述问题,罗列出了当前两岸关系发展的契机,促使两岸关系更加和谐友好的发展。

在中国飞速发展的时代,两岸关系已经有所改善,但是改善的时间还不长。

两岸之间仍有不少尚未解决的固有矛盾和分歧,又不断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

我们高兴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但仍有一部分台湾民众对大陆缺乏了解,还有一部分台湾民众尚不适应两岸关系的全面改善。

两岸关系稳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在政治上,台湾是多党制,其中民进党的实力不容小视,他们极力要求搞一中一台;军事上,两岸军事互信机制基本不存在;文化上,部分台湾民众由于民进党的误导而缺乏一个中国的意识;学术上,两岸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观点分歧很大。

所有矛盾中,民进党和台联的台独立场和举动是两岸关系的最主要问题或障碍。

“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一天得不到彻底和有效遏制,台海局势就一天难以从根本上稳定下来,两岸关系就会始终受到干扰和破坏,甚至面临停滞和倒退的风险。

除此之外,两岸关系的主要问题分为以下三点:一:两岸在一些重大敏感议题上存在结构性矛盾。

目前,两岸互信较弱,两岸关系的敌对性质也没有根本改变.两岸在推进政治谈判、签订和平协议的目标、内容、时程安排存在较大分歧.尤其是,两岸在台当局政治定位、台湾国际空间、军事互信等敏感议题上存在重大矛盾和分歧,如果不能解决,或解决不好,有可能压缩两岸政治谈判空间,影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建构。

二:美、日“以台制华"战略的破坏力不容低估。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趋势难以遏制、难以逆转,加之中国综合实力、国际影响显著提升,美日经济衰退等原因,美日“乐见”两岸在经济和事务性层面展开良性互动、通过对话“降低紧张”.但出于遏阻中国崛起的战略需要,美日对两岸在政治、安全与军事层面发展关系保持谨慎与疑虑的态度,仍以提升对台军售质量、支持台湾扩大国际空间、抛出“台湾地位未定论"、支持民进党“台独”势力等为杠杆和筹码,插手台海局势,挑拨两岸关系,防止两岸关系发展“过热”、“过快”。

台湾经济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是什么

台湾经济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是什么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台湾经济亦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阐述台湾经济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中英文摘要本文将探讨台湾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国际和国内两个角度分别分析。

台湾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需要迎接多样化的挑战,并在机遇中成长发展。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aiwan's economy is facing, from both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perspectives. In the contex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aiwan needs to face various challenges and grow and develop in opportunities.关键词台湾经济,全球化,机遇,挑战,对策Taiwan's economy, globalization, opportunity, challenge, strategy小标题一、国际形势下的挑战二、国内环境面临的挑战三、应对台湾经济挑战的对策建议正文一、国际形势下的挑战当前的全球化趋势,给台湾带来了挑战。

首先,包括中国大陆在内的南亚和东亚的竞争力正在不断提升,这与台湾在制造业及半导体行业的应用领域处于相近的位置。

其次,台湾经济的外部依赖程度过高,如出口市场遇到大国贸易保护政策的阻碍和市场规模的降低,将对台湾经济带来直接的负面影响。

最后,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正在加速,如果台湾不能及时适应,也将会失去相应的市场机会。

二、国内环境面临的挑战台湾国内环境的挑战比较分散,但仍严重影响其经济发展。

首先,面临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的双重压力,使得劳动力红利逐渐减弱,制约了台湾经济的竞争力。

其次,产业结构的单一性较高,当华为、小米等中国企业逐渐崛起时,相关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

人口“少子化”问题的国际比较与分析——以日、韩、中国台湾为例

社会治理109东亚地区进入21世纪人口生育率急剧下降,中国港澳台地区、新加坡、韩国的总和生育率均降至不足1.1,为世界最低水平,东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不愿生育的地区。

日本是东亚最早步入少子化的国家,也是最早开始应对少子化的国家,生育率出现回升迹象。

韩国和中国台湾(以下简称台湾)的超低生育率持续时间更长,也更难摆脱困境。

关于人口少子化和低生育率的研究已经很多,本文试从文化决定论的角度来分析日韩台出现低生育率差异的原因。

一、超低生育率在全世界蔓延所谓超低生育率(lowest low fertility )是指总和生育率低于1.3的现象,远远低于保证人口更替水平2.1。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北欧国家在发达国家中生育率率先迅速下降,特别是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和德语国家,其次是其他西北欧国家。

80年代,北欧的生育率并没有如经典人口转变理论所预期的那样停留在更替水平附近,而是出现了新一轮的下降。

荷兰学者Van de Kaa提出“欧洲第二次人口转变理论”,从价值观的世俗化、个人主义化角度来进行解释。

根据这一理论,20世纪上半叶发达国家的第一次人口转变体现的是“孩子为王”的利他主义和家庭主义价值观,20世纪后半叶的第二次人口转变反映了“以伴侣(父母)为中心”的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价值观。

同居、非婚生育、离婚的增加等一连串的家庭东亚地区特别是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都面临相当严峻人口少子化问题,但与韩台依然保持超低生育率水平相比,日本出生率有所回升,摆脱超低生育水平。

低生育率的出现是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后现代社会与缓慢变化的家庭体系矛盾的结果,社会文化和家庭模式的不同造成日韩台生育率变化趋势的差异。

家庭中的两性不平等得不到改善,韩台的低生育率应该还将持续很长时间。

人口“少子化”问题的国际比较与分析——以日、韩、中国台湾为例郑亚楠变化都是个人主义的影响,生育率下降到人口更替水平以下也是其影响之一。

进入90年代,南欧、东欧和前苏联国家的总和生育率降到1.3甚至更低,陷入了“低生育率陷阱(low fertility trap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灣面對日益嚴重嚴重的少 子化問題
目錄
1.什麼是少子化 2.少子化原因-1 3.少子化原因-2 4.少子化原因-3 5.台灣生育率圖 6. 『高齡化 』對少子化也有影響?! 7.台灣少子化現況 8.即將推行的人口政策白皮書 9.心得感想 10.參考資料
什麼是少子化?
少子化是指生育率下降,造成幼年人口逐漸減少的 經濟發展等各方面都會產生重大影響。如果新 一代增加的速度遠低於上一代自然死亡的速度,更 會造成人口不足,所以少子化是許多國家
台灣少子化現況
根據經建會的資料,台灣去年出生的嬰兒數只有約20萬,再 創生育率的新低數字,經建會指出,如果生育率無法提升, 預估最遲在15年內,台灣將正式進入人口負成長時代。 因為少子化所帶來的重大影響,並不會馬上顯現,因此多數 人對於少子化的數據並未有深刻的感受;但換個方式來說, 現在是約7個工作者扶養1個退休者,20年後則是3.3個工作 者扶養1個退休者,40年後,則是1.6個工作者扶養1個退休 者,而且65歲以上的人口將佔總人口的四成,屆時每位工作 者將承受沉重的經濟與扶養壓力。
少子化原因
晚婚及不婚率增加
節育觀念普及
育兒成本昂貴
生活壓力導致生育意願低落或不孕 人生規劃以生活品質與享樂優先 育兒觀念著重於教育品質
晚婚及不婚率原因-1
女性越來越獨立 很多女生現在是不需要男人就可以獨立起來 那為什麼要結婚綁住自己? 而且女生越來越獨立,相對的擇偶條件越開 越高
晚婚及不婚率原因-2
參考資料
奇摩知識家 /question/que stion?qid=1008070804674 /question/que stion?qid=1008082006873
謝謝觀賞
台灣生育率圖
6 5 4 3 2 1 0 1960 1980 2000 2001 2002 台灣
『高齡化 』對少子化也有影響?!
單然有,人口老化,或謂人口老齡化、人口 高齡化,是指某地區某段時間內總人口中老 年人口比例增長的動態過程,多見於發達國 家,特別是歐洲國家。由於計劃生育的影響, 中國目前也已經是一個老齡化社會,在2004 年底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為7.6%。
物價 現在一個家庭要負擔的開銷越來越大 如果再加上小孩的教育費等等 真的不是一份薪水可以解決的 很多家庭就會先存夠錢再生小孩 但是等到錢真的夠了 年紀也越來越大 高齡生產風險又多 誰願背負?
晚婚及不婚率原因-3
未婚媽媽
很多情侶都還未結婚就已經有過性 倘若女方不小心懷孕 而男方不願意娶的狀況下 多半選擇墮胎 墮胎對女孩子很傷 傷身體傷心靈 很多女生就此不願意再懷小孩
即將推行的人口政策白皮書
透過公共政策的支持,來維持一定的生育率 是可以期待的,就以北歐來說,雖然其婦女 參與勞動的比例高,但其生育率並未因此而 下降,其關鍵就是公共政策積極介入,以滿 足育兒者對工作與家庭的需求。
心得感想
我覺得現在未婚媽媽實在太多了,不過懷孕 了就因該生下來,不要亂吃藥呀還有墮胎雖 然合法,但是好好要誕生的小寶寶就被毀滅 了看了真失望。 我們人類就是愛享受雖然生小寶寶很累但是 為了人口的平衡不要顧著享受也要為了下一 代著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