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2016)1402《铁路桥梁地段牵引供电电缆敷设图》

合集下载

铁道供电:单元小结

铁道供电:单元小结

AT所(自耦变压器站)主接线
电气主接线规则
电气主接线图用国标图形文字符号画出,主接线一般用单线图表示,供安装使用的主接线图还应在 主要电气设备图形旁标明其规格型号
牵引变电所内倒闸作业的主要内容:1倒换电源
2倒换主变压器
3断路器的退出、投入

牵引变电所内倒闸作业遵守的原则:1不影响系统功率穿越;2不中断向牵引负荷供电
铁道供电
单元小结
电气主接线
牵引变电所(包括开闭所、分区所)的电气主接线是指由隔离开关、互感器、避雷器、断路器、主变压器、母线、电缆等高压一 次电气设备,按一定顺序连接的用于表示接受和分配电能的电路。
主接线图:表明一次电气设备互相连接关系和工作原理的电气接线图
内桥式接线
桥式接线(通过式牵引变电所110kV侧)
闸刀,后合接地刀
THANK YOU
牵引变电所内倒闸作业的安全操作步骤:1 明确主接线正常运行时两回电源的供电状况及主接线中各开关的通断情况 2 停电时,先停负荷,后停电源;送电时,先送电源,后送负荷 3 隔离开关与断路器串联时,应先合后分 4隔离开关与断路器并联时,应先分后合 5 隔离开关带接地闸刀时,送电时先断接地闸刀,后合主闸刀,停电时先断主
牵引变电所110kV侧电气主接线
外桥式接线 线路分支接线/双T接线(分接式牵引变电所)
单母线接线(中心牵引变电所)
电气主接线
27.5kV或55kV侧电气主接线
牵引变电所27.5kV或55kV侧主接线 (馈线方式不同)
开闭所主接线
分区所主接线
馈线断路器100%备用的接线 馈线断路器50%备用的接线 带有旁路断路器和旁路母线的接线

牵引供电系统简介PPT课件

牵引供电系统简介PPT课件
• 牵引变电所
拓扑结构三相不对称; 变压器接线特殊。
.
牵引供电系统主要技术问题
• 电压水平 • 无功功率 • 负序电流 • 谐波 • 通信干扰
电气化铁道的供电要求 • 安全可靠供电 • 保证供电质量 • 降低投资和运营费用 • 提高电磁兼容水平
.
.
目前多采用分散式供电
内桥接线
外桥接线
双T接线 .
单母线分段
1.3 牵引变电所向牵引网的供电
• 单线
电 分 相
SS1
SP
SS2
单 边 供 电
SS1
SS2
双 边 供 电
.
复线
SS1
SP
单边分开供电
SS1
SP
单边并联供电
SS1
SP
单边全并联供电
.
SS1
SS2
双边纽结供电Βιβλιοθήκη 1.4 牵引网向电力机车的供电
.
(3)带负馈线的直接供电方式
F T
Us
I
R
• 防干扰效果不如BT供电方式; • 牵引网阻抗界于直接供电方式和BT供电方式之间; • 目前应用比较广泛。
.
(4)自耦变压器供电方式(AT方式)
自耦变压器 Auto-transformer
T
Us
R
F
• 防干扰效果与BT方式相当 • 牵引网阻抗小,输送容量大,供电臂长(可达40~50km) • 结构复杂,投资大,维护费用高
• 变电所两侧的牵引网区段被称作供电臂。 • 变电所的主要设备
牵引变压器(有多种接线方式) 断路器(SF6、真空、少油、油断路器),隔离开关 避雷器、避雷针 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 二次设备(控制、保护、测量、计量、监视和电源设备) 无功补偿装置、调压装置

电力牵引供电系统

电力牵引供电系统
有下述主要几种。 环形供电 见图2,为电力系统将牵引变电所 联成环形网,优点是供电可靠性好,当任一输 电线或电源故障时都不影响牵引变电所的正常 供电。但因牵引变电所一次侧进出线多及开关
多,继电保护复杂,会使成本增加。
• 双侧供电 电源来自电力系统的两个地区变 电所,给铁路供电的输电线是联络这两个 地区变电所的道路。根据可靠性的要求及 实际情况,双侧供电可分为图3的双路输电 线和单路输电线两种类型。但不论哪种类 型,各路输电线的容量应不小于相关牵引 变电所容量之和。单路输电线方式一次侧 进出开关少,投资也少,供电可靠性不及 双路方式,但一输电线或一电源分别故障 仍不会导致牵引变电所失电。
牵引变电所
接触网
• 接触网是一种悬挂在电气化铁道钢轨上方 并和轨顶保持一定距离的链型或单导线的 输电网。电力机车的受电弓和接触网滑动 接触取得电能。
馈电线
• 馈电线是联接牵引变电所和接触网的导线。 它把牵引变电所变换完备的牵引用电能输 送给接触网。馈电线大都采用大截面的钢 芯铝绞线。
轨道
复线环状供电方式
• 牵引变电所同侧的上、下行牵引网由同相 牵引母线供电,在供电臂末端将上、下行 牵引网联通,可构成环状供电方式
• 复线牵引网环状供电方式
复线全并联供电方式
• 每隔数百米将上、下行接触网进行死连接, 便于充分利用接触网导线截面的供电方式
• 这种方式的网内电压降和电能损失较小, 但上、下行牵引网在电气上无法分开,发 生短路事故时的影响范围较大。
• 习惯上将馈电线、接触网、钢轨、回流线 统称为牵引网。
分区亭(SP)
• 分区亭设于两个牵引变电所的中间,可使相邻的 接触网供电区段(同一供电臂的上、下行或两相邻 变电所的两供电臂)

《铁路牵引供电设备设施单元划分、编码暂行规范》运供设备函〔2016〕343号

《铁路牵引供电设备设施单元划分、编码暂行规范》运供设备函〔2016〕343号

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输局运供设备函〔2016〕343号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输局关于印发<铁路牵引供电设备设施单元划分、编码暂行规范》的通知各铁路局,各铁路公司:为了规范和统一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大数据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标准,特制定《铁路牵引供电设备设施单元划分、编码暂行规范》,现将暂行规范印发给你们,请各单位参照执行。

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输局2016年9月20日铁路牵引供电设备设施单元划分、编码规范(暂行)运输局供电部2016年9月本规范包括铁路接触网、牵引变电设备设施单元的划分、单元识别码及参数的编码规则。

铁路接触网设备、牵引变电设施单元(以下简称单元)是分别根据接触网、牵引变电设备设施特点、结合维护管理特点,划分为四个系统类别,包含接触网一杆一档系统类别、牵引变电一台一档系统类别、供电安全检测监测系统(6C系统)类别和问题库系统类别。

本规范以各系统类别中各接触网和牵引变电设备设施种类、参数要素、6C系统装置类别、检测监测项目、问题库缺陷或故障类型等为编码对象。

单元编码用于单元身份识别,在全路范围内不重复,编码与设备设施一一对应。

单元参数通过设置单元关键参数项目和格式以规范的格式来描述单元的主要特性。

接触网一杆一档系统、供电安全检测监测系统(6C系统)和问题库系统以接触网支柱和吊柱为基本单元,根据支柱和吊柱上附属的接触网设备设施参数特征、各6C装置检测监测项目的参数特征和问题库内各问题参数或缺陷类型进行编码。

牵引变电设备一台一档系统是以1座牵引变电所和1台设备(或1套装置)为基本单位,根据单台设备(或单套装置)上附属的参数特征、检修、运行、试验以及6C装置检测监测项目的参数特征和问题库内各问题参数或缺陷类型进行编码。

本规范单元划分、关键参数的设置主要依据接触网一杆一档系统技术要求、供电安全检测监测系统(6C系统)维修管理办法、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和牵引变电所运行检修规则。

单元关键参数及其数据主要来源于接触网一杆一档系统、牵引供电设备履历簿系统、供电安全检测监测系统(6C系统)等。

《铁路综合接地系统》(通号(2016)9301)

《铁路综合接地系统》(通号(2016)9301)

路基专业 桥梁专业 隧道专业
2016.10 2016.10 2016.10
轨道专业 结构专业 电力专业
2016.10 2016.10 2016.10
接触网专业 通信专业 信息专业
2016.10 2016.10 2016.10
声屏障专业
2016.10
设计
图号 通号(2016)9301-02
铁 路 综合接地系统
通号(2016)9301-28 电缆槽设于路肩的路堤、土质及软质岩路堑地段综合接地 通号(2016)9301-29 通号(2016)9301-30 电缆槽设于路肩的硬质岩路堑地段、涵洞地段综合接地 电缆槽设于坡脚的路堤地段综合接地
通号(2016)9301-31 电缆槽设于坡脚硬质岩、土质及软质岩路堑地段综合接地 通号(2016)9301-32 通号(2016)9301-33 通号(2016)9301-34 通号(2016)9301-35 通号(2016)9301-36 通号(2016)9301-37 通号(2016)9301-38 通号(2016)9301-39 通号(2016)9301-40 通号(2016)9301-41 通号(2016)9301-42 通号(2016)9301-43 路基与桥梁过渡段综合接地 路基与隧道过渡段综合接地 路基整体式预制混凝土声屏障综合接地 路基插板式金属声屏障综合接地 无中间站台车站综合接地 有中间站台车站综合接地 不带边沟站台墙综合接地 带边沟站台墙综合接地 高架站台及无柱雨棚综合接地 高架站台及有柱雨棚综合接地 双块式无砟轨道综合接地 I型板式无砟轨道综合接地
院总工程师 专业工程师 集团总工程师

图 号 图 名 页次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备注 修订 修订 修订 修订 修订 修订 修订 修订 新增 新增 修订 修订 修订 修订 修订 修订 修订 修订 新增 新增 修订 修订 通号(2016)9301-22 通号(2016)9301-23 通号(2016)9301-24 通号(2016)9301-25 通号(2016)9301-26 通号(2016)9301-27 III、IV、V级围岩隧道接地体接地 隧道二次衬砌综合接地 全封闭衬砌隧道接地体接地 隧道洞室综合接地 隧道斜切式明洞综合接地 路基电缆槽及接触网支柱基础接地

《铁路综合接地系统》(通号(2016)9301)

《铁路综合接地系统》(通号(2016)9301)

(2)横向连接线:路基地段每500m计列1根,长度按线路路基实际宽度确定。 (3)分支引接线:每个接触网支柱计列1根;电力及通信信号槽侧壁的接地端子处每500m两 侧分别计列1根;每个跨线桥处计列4根;每跨T梁计列2根;桥梁、隧道与路基过渡段计列2根; 每个区间路基电缆井(不含过渡段,需接地的房屋地网附近)计列2根;450m站台(不含高架站 台)计列10根,550m站台(不含高架站台)计列12根。 (4)L形连接件:每个接触网支柱基础和T梁上的每根分支引接线分别计列1个;桥梁、隧道 与路基过渡段计列2个;450m站台(不含高架站台)计列15个,550m站台(不含高架站台)计 列18个。 (5)C形压接件:贯通地线接续处,每正线公里计列4个;贯通地线横向连接处,每正线公 里计列4个;每根分支引接线处计列2个。 (6)综合接地系统测量:每正线公里计列4处。 2.路基 (1)路基型接地端子:电力及通信信号槽侧壁每500m两侧分别计列1个;每个跨线桥处计 列4个;桥梁、隧道与路基过渡段计列2个;区间路基电缆井(不含过渡段,需接地的房屋地网 附近)侧壁计列2个。 (2)贯通地线物理隔离防护:桥梁、隧道与路基过渡段电缆井计列1根阻燃绝缘尼龙12套管 和2个防护管卡具;桥梁、隧道与路基过渡段计列M20水泥砂浆。 (3)区间路基地段贯通地线、横向连接线、分支引接线预埋的开槽、回填、防护人工工作 量,计列数量同路基段长度。 3.桥梁 (1)桥隧型接地端子:箱梁每个水中桥墩计列2个,非水中桥墩计列3个;T梁每个桥墩计 列4个;每个桥台计列2个;每个跨线桥计列8+(4Xn+4)个(n表示跨梁数量,以下同);每跨梁体 计列8个。 (2)L形连接件:每跨梁(含桥台)计列2个。 (3)不锈钢连接线:箱梁每个桥墩(含桥台)计列2根;T梁每个桥墩计列4根;每个跨线 桥计列6+2Xn根。 (4)阻燃绝缘尼龙12套管:每跨梁(含桥台)计列2根。

管道电缆的敷设

管道电缆的敷设
●全塑电缆的重量轻,但接续费用较高,要注意选择合理的布放方法 (可连续布放两个人孔段),尽量减少接头数量。电缆在人孔里应按规 定排列和绑扎,做到整齐有序、不交错、不相压。
习题
●管道电缆敷设前应做哪些准备工作? 管孔的选用原则是什么?
●简述管道电缆敷设方法和要求?
THANKS








图3—57 电缆网套与转环装置
电缆牵引端示意图
牵引电缆过程中,要求牵引速度均匀缓慢,尽可能避免间断顿挫。牵 引的另一端用牵引机牵引,管孔出口处及人孔上口处均应垫以铜口,以防 止电缆擦伤,如图3—58所示。
图布放方法
图3—59 管道电缆双向布放方法
管道电缆引上
检查时可采用安全矿灯。人孔盖打开后,把矿灯 悬入人孔底部,如灯焰正常点燃,则说明人孔内无有 害气体。如灯焰减弱,伸长或熄灭,说明人孔内存在 有害气体,必须进行人孔通风工作。
人孔自然通风
图3—53 人孔自然通风
3.4.3 清刷管道和人孔
无论是新建或旧有管道,敷设电缆前,均应对管孔和人孔进行清刷, 以便电缆能顺利穿放。清刷管道时,应先用竹片或塑料管穿通。竹片之 间用1.5mm直径的铁线逐段扎接,竹片青面朝下,后—片叠加在前一片 的上面,这样可以减少穿通时的阻力。
3.4.4 布放管道电缆
图3—56 管道电缆的敷设
电缆网套与转环装置
当两人孔间为直线管道时,电缆应从坡度较高处往低处穿放,若为弯道时, 应从离弯曲处较远的一端穿入。引上电缆应从地下端穿放,在人孔口边缘 顺电缆放入的地方应垫以麻包或草垫,管孔口还应安放喇叭形铜口,以免 擦伤电缆护套。牵引电缆前,将电缆网套套在电缆端部并用铁线扎紧。牵 引用的钢丝绳与电缆网套的连接处加接一个铁转环,以防止钢丝绳扭转时 电缆也随着扭转而受损,如图3—57所示。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doc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doc

5.1一般规定5.1.1接触网工程施工前应按设计文件对支柱杆位进行定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纵向测量应以正线钢轨为依据,从设计规定的起测点或1号、2号道岔开始。

杆位因地形、地物需调整跨距以避让时,跨距调整幅度为设计跨距的-2~+1m,调整后的距距不得大于设计允许最大跨距;2 站场横向测量中,同组软横跨支柱、硬横梁支柱中心的连线应与正线中心线垂直;3 隧道口的起测点,为隧道口顶部水平线与线路中心线的交点;对隧道悬挂点、定位点测量定位时,遇有隧道伸缩缝,不同断面接缝,石缝或明显渗水、漏水的地方应避开;悬挂点跨距可在+1~-2m的范围内调整,但调整后的跨距不得大于设计允许值。

4 桥支柱垂直线路中心线应吻合墩台中心线。

5.1.2基坑开挖前施工单位应进行基坑坑形设计,并按其施工。

坑形设计应包含拉线锚板坑。

基坑开挖后,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与设计、监理联系,共同确认变更,施工应严格执行变更设计。

5.1.3混凝土搅拌和灌注以及直埋基础的回填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严格掌握水灰比和配合比。

2 在厚大无筋或稀疏配筋的结构中灌注混凝土时,填入片石的数量,不应大于混凝土结构体积的25%。

3 混凝土各种配料的拌和要均匀,灌注混凝土时,宜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断,对不掺外加剂的混凝土间歇时间不宜超过2h。

基础的灌注应水平分层进行,逐层捣实。

杯形基础应连续浇制,一次成形。

4 基础回填土,每回填0.3m厚的土层夯实一次。

5 按设计规定横卧板和底板,横卧板应密贴支柱,不得有空隙及夹土。

5.1.4杯形基础连续浇筑,一次成形。

同一组硬横跨的两个基础,先浇筑完一个,再以该基础基准,检查、校核相对应的另一个基坑位置,确认无误后再浇筑。

5.1.5 承力索、接触线宜采用恒张力架设,承力索张力2~3kN,接触线张力3~4 kN。

新建接触网在架设后应进行超拉或其他措施以克服新线蠕变引起的初伸长。

超拉完毕后,方可进行悬挂安装。

5.1.6支柱装配计算,用原始数据的测量应在附加悬挂架设完成后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