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古文

合集下载

初二语文上册古文翻译知识点

初二语文上册古文翻译知识点

初二语文上册古文翻译知识点
初二语文上册古文翻译知识点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雾气凝结成的冰花(在白雪的辉映下)弥漫着白气,天空与云层与远山与湖水,上上下下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上的影子,只有长堤一抹,湖心亭一点,以及我乘坐的小舟一叶,以及舟中的两三粒有影罢了。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土地平坦开阔,房舍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于外人间隔。

(他们)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退房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往来。

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6、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渔人)出来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处处作了记号。

7、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乐声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拖累身心。

8、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隐没在手卷下的衣褶里。

9、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10、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人们憎恨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出力的行为,却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8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有哪些篇目

8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有哪些篇目

8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有哪些篇目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文言文有:《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核舟记》、《大道之行也》、《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观潮》和《湖心亭看雪》。

每个地区课本的版本不同,文言文也存在差异。

1、《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

此文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2、《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

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

3、《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4、《核舟记》是明朝文学家魏学洢创作的一篇说明文。

此文细致地描写了一件微雕工艺品——“核舟”的形象,其构思精巧,形象逼真,反映了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卓越成就,表达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以及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的高度赞扬。

5、《大道之行也》是出自西汉礼学家戴圣编著的《礼记》中的一篇散文。

此文是为阐明儒家思想中“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古人追求的“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模式。

此文首先概括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其次阐释了“大同”社会的理想模式;最后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进一步阐释“大同”。

全文节奏分明、变化有致、不拘一格,读来启人深思,鼓舞人心。

6、《三峡》是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创作的一篇散文。

此文是一篇明丽清新的山水散文,其记述了长江三峡的雄伟险峻,描绘出三峡各具特色的四季风光,展现出了长江万里图中一帧挺拔隽秀的水墨山水画。

全文结构严谨,布局巧妙,浑然一体,其用语言简意赅,描写则情景交融,生动传神。

拓展资料:三峡郦道元原文展示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古文及诗词

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古文及诗词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shě)船,从口入。

初极狭(xiá),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huò)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sh 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zhòng)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tiáo),并怡(yí)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suì)与外人间(jiàn)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wèi)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

余(yú)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qiǎn)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一个以捕鱼为业的人。

(有一天)他沿着溪流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其它的树。

(这里的)花草鲜艳美丽,飘落的花瓣繁多而纷乱。

他(对桃花林的景色)十分诧异。

继续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出现一座山。

山上有个小洞口,看到(洞里)隐隐约约有点光亮。

(渔人)于是下船,从洞口进入。

起初,洞非常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八年级上语文古诗词

八年级上语文古诗词

八年级上语文古诗词野望[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渔家傲[宋]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龟虽寿[汉]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赠从弟(其二)[东汉]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浣溪沙[北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语文版初二必背古文诗词、名句大全

语文版初二必背古文诗词、名句大全

语文版八年级必背古诗文八年级上册:一、古诗词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唐”)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中表达诗人为天下人忧的诗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2、《过故人庄》(孟浩然“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诗中以重阳节还来相聚写出友情之深的句子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3、《游山西村》(陆游“南宋”)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诗中表达诗人初时疑窦丛生,后又豁然开朗的人生境界的句子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渔家傲》(范仲淹“北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诗中诗人自抒胸怀,慨叹功业未立和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的诗句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5、《浣溪沙》(苏轼“北宋”)(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兰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词中与“花有重开是,人无再少时”意思相反的句子是: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6、《观刈麦》(白居易“唐”)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初二必背古诗文篇目

初二必背古诗文篇目

初二背诵古诗词篇目1、七律长征毛泽东一九三五年十月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春望杜甫(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泊秦淮杜牧(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宋)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5、过零丁洋文天祥(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吧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

6、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7、已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8、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0、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1、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2、别云间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13、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全部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全部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全部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情感。

八年级上册中,涵盖了许多经典的古诗词作品。

以下是八年级上册古诗词的全部内容。

第一单元:咏雪课文一:《夜泊牛渚怀古》---杜牧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课文二:《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第二单元:楚辞名篇课文一:《九歌·湛夜》---屈原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舒窈矫兮,劳心悄兮。

课文二:《离骚·欲将沈骚》---屈原游阳鲜则已,抱璞贵而贱。

洞庭泽既平,史册阖庶几。

第三单元:唐诗风华课文一:《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课文二:《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第四单元:宋词佳作课文一:《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课文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第五单元:诗经的世界课文一:《采莲曲》---佚名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课文二:《小雅·采蘩》---佚名采蘩采蘩,采蘩有若。

未见君子,憔悴如也。

第六单元:唐诗之美课文一:《送元二使安西》---王之涣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课文二:《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第七单元:古文观止课文一:《阿房宫赋》---杜牧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课文二:《春秋》---左丘明前出师表,后骖乘矣。

千里冯唐,千里翰海。

以上便是八年级上册古诗词的全部内容。

这些古诗词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古代文人的思想和情感,也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词,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和发展,同时也能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初中八年级文言文大全必背

初中八年级文言文大全必背

初中八年级文言文大全必背一、古文观止1.《大风歌》——《楚辞》“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烟惨惨,雨濛濛,黄鹤楼,烟笼波。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滕王阁序》——王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论语》大全学而:“三光者,以追先王之迹;五常者,以立圣人之道。

”4.《庄子》大全逍遥游:“且夫天地之无不持也,万物之无不载也,而不顺之者,唯人乎!”5.《红楼梦》大全“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6.《三国演义》大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二、唐诗宋词1.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3.苏轼《赤壁赋》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泡汤,三杯酒,十年生死两茫茫。

4.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5.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三、文言文1.《孟子·公孙丑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2.《论语·里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3.《红楼梦·第五十回》从来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4.《资治通鉴·唐纪五十七》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5.《庄子·天下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6.《庄子·齐物论》大块朵颐,俯仰无愧于心。

以上就是初中八年级文言文大全必背的一些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八年级(上)文言文诗歌期末总复习《晏子使楚》一、解释文中下列词语的意义1.方(将要) 2.坐(犯罪) 3.徒(只) 4.固(本来)二、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酒酣(hān)诣王(yì)曷为(hã)为枳(zhǐ)非所与熙(xī)反取病焉(yān)三、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A.齐人固善盗乎B.缚者曷为者也 C.圣人非所与熙也D.系向牛头充炭直四、写出下列句中加线词的古今意义。

1.谓左右曰古义:指近侍今义:左和右两方面2.其实味不同古义:它的果实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含转折)。

3.寡人反取病焉古义:辱今义:疾病。

五、下列句子中与“何以也”句式相同的是(B)A.晏婴,齐之习辞者也B.缚者曷为者也 C.圣人非所与熙也D.为其来也六、一词多义:楚王闻之(代词,这件事)为其来也(相当于“于”)之齐之习辞者也(助词,的)为何为者也(做)生于淮北则为枳(结出)七、本文说明晏子是怎样的一个人?根据课文分析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1.解释文段中加线的词语。

习辞:能言善辩,长于辞令。

何以:用什么办法。

何坐:犯了什么罪。

避席:离开座位。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D)A.缚者曷为者也B.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C.路转溪头忽见D.寡人反取病焉3.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目的是想说明什么?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盗,一来到楚国就偷盗,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人喜欢偷盗。

反击“齐国人本来就喜欢偷盗”的发难。

4.把“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当他到来的时候,请让我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

《人琴俱亡》练习题一、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1×10)子猷.yïu 病笃.dǔ索舆.yù奔.丧bēn 好.琴hào掷.琴zhì恸.绝tîng 亦卒.zǘ不调.tiïo 了.不悲liǒo二、解释加点字(1×25)俱.病笃.都(病)重而.子敬先亡表承接。

不译此.已丧矣.这语气助词,“了”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即“以何”为什么都,总,竟便索舆...来奔丧于是,就要轿子便径.入坐灵床上直往弦既.不调.已经协调掷.地云投掷,扔人琴俱.亡都因恸绝良....久于是,就痛苦,极度悲哀气息中止,死亡很月余亦卒..也死语.时了.不悲动词,说话完全子敬素好..琴向来,一向喜欢三、填空(1×7)1、本文选自《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的笔记小说。

作者刘义庆,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的文学家。

2、这则故事写了子猷对弟弟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弟弟深厚的情谊。

四、画出下列句子的停顿(1×8)1、因/恸绝良久2、月余/亦卒3、子敬/素好琴4、便/径入坐灵床上5、便/索舆来奔丧6、此/已丧矣7、何以/都不闻消息8、都/不哭五、翻译下列句子(2×7)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

2、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

3、语时了不悲。

说话时完全不悲伤。

4、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

5、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

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

6、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

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

7、因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

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六、你能结合下面句子补出省略的词语吗?(1×3)1、何以都不闻(子敬)消息?2、(子猷)便径入坐灵床上。

3、(子猷)月余亦卒。

七、问答:1、说说成语“人琴俱亡”的含义。

(2)睹物思人,悼念死者2、说出几个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

(2)一往情深口若悬河望梅止渴等3、你能默写出最能表现子猷哀悼弟弟与自己生死相隔的悲叹句吗?(2)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4、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于子敬的兄弟之情?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不调”说明了什么?(4)“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了不悲”“都不哭”“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子敬,子敬,人琴俱亡”“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不调”既是写实际情况,也包含了“人琴俱亡”的凄凉。

5、子猷死亡的原因是什么?(2)因为生病和悲痛6、如何理解子猷的“了不悲”,“都不哭”?(3)自知自己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就将和弟弟又在九泉之下相见了。

对子敬的死,子猷早已有准备,因为“王子猷、子敬俱病笃”7、找出文中子猷的语言并分析其表达作用?(2)“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子敬子敬,人琴俱亡”表现了对弟弟的关心和痛失弟弟的悲伤。

8、文中表现子猷一心挂系弟弟的三个动词索、径、掷(3)9、课文开头写子猷“了不悲”,“都不哭”可后来为什么又“因恸绝良久”?(3)子猷先前之所以“不悲”“不哭”是因为他自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又将和弟弟在九泉之下相见了。

但后来发现琴因主人亡而音调不调了,琴随人亡了,睹物思人,触景生情,内心的悲痛无法排解,所以才“掷琴”并“恸绝良久”10、课文写了子猷独特的悼念方式,独特在哪里?(2)“不悲”“不哭”,“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11、收集写手足之情的诗句和谚语(4)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谚语:“酒肉面前知己假,患难之中兄弟真”“千金难买兄弟情”12、读了《人琴俱亡》这则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你能说出《世说新语》中的其他故事吗?(4)《管宁割席》《陈太丘与友期》《周处》《小石潭记》练习题一、给加线的字注音篁(huáng)竹卷(juǎn)石底(dǐ)以出为坻(chí) 佁(yǐ) 然不动寂寥(liáo)无人翕(xī)忽幽邃(suì) 犬牙差(cī)互二、填空(1)柳宗元,字子厚,唐代人,号称“唐宋八大家之一”,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中最有成就的作品。

(2)《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抒情议论,是属于散文的范畴。

(3)文章顺着寻找发现欣赏的线索展开,行文如画。

写石,突出了一个奇字;写水,突出了一个清字;写林木,刻画出一个翠字。

三、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B)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B、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

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洌”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D、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

四、(1)解释句子中加线的实词。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缠绕)(不齐)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愣住的样子)(轻快敏捷)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静悄悄)(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2)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环如鸣佩环玉环四面竹树环合环绕清水尤清冽清凉以其境过清凄凉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不可知其源可以明灭可见可以不可久居能够(3)翻译下面的句子。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阳光向下一直照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过去,(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长蛇爬行那样弯曲,有的地方露出来,有的地方被掩没了,隐隐约约可以看得出。

五、阅读理解。

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1) 佁然不动愣住的样子 (2) 俶尔远逝忽然(3) 悄怆幽邃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 (4) 以其境过清因为2、翻译句子(1) 全石以为底(潭)由整块的石头形成潭底(2)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向下一直照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3、第2、3、4段文字依次写出了潭中景物、小溪源头和潭中气氛。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么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凄清寂静寂寞忧伤5、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下列问题(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小石潭的全貌怎样的?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水尤清冽(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一、给加线的字注音解衣欲睡(jiě)(yù)欣然(xīn)起行(xíng)念无与乐者(lâ)亦未寝(qǐn)藻荇(zǎo)(xìng)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字词1.欣然起行(愉快地,高兴地)2.水中藻荇交横(交叉错杂)3.如吾两人者耳(相当于“罢了”)4.月色入户(指单扇的门)5.盖竹柏影也(相当于“原来是”)6.但少闲人(只)7.遂至承天寺(于是)8.庭下如积水空明(清澈透明)三、填空本文选自《东坡志林》,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朝代)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三人同为唐宋八大家之列。

苏轼死后谥号文忠。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下列加点双音节词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B)A、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B、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洞明澈)C、水中藻荇交横..(纵横交错)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清闲的人)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C)A、相与步于.中庭/所欲有甚于.生者B、盖.竹柏影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C、欣然.起行/所以然.者何D、念无与乐者./陈胜者.,阳城人也3、选出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C)A、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4、解释下列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色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