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药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ADC[含参考答案]
2020年药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AAZ[含参考答案]
![2020年药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AAZ[含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867eba9e31433238689341.png)
2020年药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含参考答案]一、问答题1.植物性雌激素的研究进展。
答:1.植物性雌激素来源于各种植物,是具有动物雌激素生物活性的一类化合物。
其结构和功能相似于雌二醇。
2.迄今为止,已发现的植物性雌激素主要有黄酮类、异黄酮类、香豆素类、木脂素类、三萜类、查儿酮类等。
3.植物性雌激素对激素依赖性疾病如乳腺癌、前列腺癌、心血管疾病及骨质疏松等具有广泛的防治作用,并且较少有雌激素样副作用的产生。
2.简述药物基因组学在临床前药理研究中的应用。
答:1.药物基因组学对药物有效或毒性变异的预测试验可以用在新药临床试验中,用以筛选病人。
2.经过药物效应基因突变筛选的受试者,可以加强临床试验的统计学意义,可以用更少的例数完成所需的统计意义,这样可以节约时间和费用。
3.另外,有些新药在没有经过药效相关基因筛选的人群中没有显著疗效,而在经过药效相关基因筛选的人群就有显著疗效。
3.何谓新药?新药研发分为哪三个阶段?答:新药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已上市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增加新适应症亦属新药范围。
新药研发可分为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和上市后药物监测三个阶段。
4.简述基础药理学研究方法和临床药理学研究方法的区别。
答:基础药理学方法以动物为实验对象,研究药物与动物相互作用的规律。
临床药理学方法以人为实验对象,实验对象为健康志愿者或病人,研究药物与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阐明药物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体内过程及新药的临床评价等。
5.罗格列酮的临床研究进展。
答:罗格列酮是治疗糖尿病的新型药物,属于噻唑烷二酮类,通过对二型糖尿病病人的空腹血糖和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均值变化的比较,该药与其他传统抗糖尿病药物如与二甲双胍、磺酰脲类、胰岛素联合用药时,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降糖效果优于单独用药,对只接受过饮食疗法的病人的效果优于接受过其他抗糖尿病药治疗的病人。
6.老年痴呆症的药物治疗。
答:老年痴呆症已成为近年来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
药理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药理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药物的ADME过程中,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转化为其它物质的过程。
以下哪项不是药物代谢的主要方式?A. 水解B. 氧化C. 还原D. 脱羧2. 下列药物中哪种药物具有明显的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A. 抗焦虑药B. 止痛药C. 镇静催眠药D. 抗抑郁药3. 药物传递的主要途径包括血管内、血管外和淋巴途径等。
以下哪种途径是淋巴途径的主要形式?A. 细胞内扩散B. 血管周围扩散C. 血管外膜扩散D. 血管外留置4. 药物治疗中,药物的谱效比表示了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其副作用之间的关系。
以下哪种情况表示谱效比较高?A. 临床治疗效果强,副作用弱B. 临床治疗效果弱,副作用强C. 临床治疗效果强,副作用强D. 临床治疗效果弱,副作用弱5. 药物的微量边缘效应是指在药物用量接近最低有效剂量时,其药效的变动情况。
以下哪种情况属于微量边缘效应?A. 药效持续时间短B. 药效与剂量呈线性关系C. 关键浓度区间窄D. 药效与剂量呈非线性关系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药物吸收的主要途径以及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
答:药物吸收的主要途径包括口服吸收、肌肉注射吸收和静脉注射吸收。
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有药物性质、给药途径、剂型、药物溶解度、血流量以及给药部位的性质等。
2. 请简述药物在体内代谢的主要机制以及药物代谢的影响因素。
答:药物在体内代谢的主要机制包括氧化、还原、水解和脱羧等化学反应。
药物代谢受到酶系统的影响,包括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醛酮还原酶系统以及乙酰化酶系统等。
除此之外,个体差异、年龄、性别以及遗传因素等也会对药物代谢产生影响。
3. 请简述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过程以及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
答: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过程包括血浆蛋白结合、组织细胞透过以及血脑屏障等。
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有药物的脂溶性、药物在血浆中与蛋白结合的能力以及药物在体内的解离和离子化程度等。
2020年药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HG[含参考答案]
![2020年药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HG[含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cfe86f2f60ddccda38a0ee.png)
2020年药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含参考答案]一、问答题1.简述细菌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机制的近代解说。
答:⑴产生抗菌药物灭活酶:细菌可产生β-内酰胺酶,氯霉素乙酰转移酶等。
这些酶都可催化相应的药物分解而灭活,失去抗菌作用。
⑵细菌外膜的通透性改变阻止药物进入菌体抵达靶位。
⑶青霉素结合蛋白的改变:青霉素结合蛋白是细菌细胞膜上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靶位蛋白,其结合量及亲和力降低,使细菌产生耐药性,细菌改变靶蛋白的亲和力也产生耐药。
⑷改变药物传递通道:减少抗菌药物的摄入。
以上各点尚具有相互促进或制约的关系。
2.简述药物基因组学在临床前药理研究中的应用。
答:1.药物基因组学对药物有效或毒性变异的预测试验可以用在新药临床试验中,用以筛选病人。
2.经过药物效应基因突变筛选的受试者,可以加强临床试验的统计学意义,可以用更少的例数完成所需的统计意义,这样可以节约时间和费用。
3.另外,有些新药在没有经过药效相关基因筛选的人群中没有显著疗效,而在经过药效相关基因筛选的人群就有显著疗效。
3.简述丙咪嗪的临床新用途。
答:丙咪嗪为三环类抗抑郁药,主要用于各种类型的抑郁症的治疗,口服吸收效果好,2~8小时血浓度达高峰。
临床报道用该药治疗3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炎疼痛的病人,病程6个月至11年,均用过2种以上的非甾体抗炎类药而疼痛不缓解。
经口服本药每次25mg,每日3次,见效后继续服1~2周,结果25例在服药后3天内疼痛消失,4例在4~7天内消失,仅1例疼痛减轻,效果颇佳。
还可用于小儿遗尿症。
4.简述新药临床试验的分期及意义。
答:1.Ⅰ期: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
观察人体对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动学,为制订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2.Ⅱ期,治疗作用的初步评价阶段,观察对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为Ⅲ期研究设计和给药方案确定提供依据。
3.Ⅲ期,扩大临床试验阶段(批准试生产后进行),进一步验证治疗作用和安全性,评价利益风险关系,最终为获批提供充分依据。
2020年药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RC[含参考答案]
![2020年药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RC[含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b707e81ed9ad51f11df215.png)
2020年药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含参考答案]一、问答题1.简述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的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答:1.胃肠道不良反应:如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出血和溃疡等,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2.皮肤反应:如皮疹、剥脱性皮炎等;3.肾脏损害:包括急性肾衰、尿潴留、急性间质性肾炎、肾乳头坏死等。
4.肝脏损伤:轻者为转氨酶升高,重者可致肝细胞变性坏死;5.其他:如心血管、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等。
2.简述药物基因组学与个体化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答:近年来,倡导合理用药、个体化用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已成为医师和患者共同追求的目标。
药物基因组学作为一个新兴领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依据。
研究表明,药物总的药理学作用并不是单基因性状,而是由编码参与多种药物代谢途径、药物处置和药物效应的多种蛋白的若干基因决定的。
因此,依据病人基因组特征优化给药方案,真正做到因人而异,“量体裁衣”,实现由“对症下药”到“对人下药”,即给药方案个体化,才能取得高效、安全、经济的最佳治疗效果。
3.简述基础药理学研究方法和临床药理学研究方法的区别。
答:基础药理学方法以动物为实验对象,研究药物与动物相互作用的规律。
临床药理学方法以人为实验对象,实验对象为健康志愿者或病人,研究药物与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阐明药物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体内过程及新药的临床评价等。
4.简述丙咪嗪的临床新用途。
答:丙咪嗪为三环类抗抑郁药,主要用于各种类型的抑郁症的治疗,口服吸收效果好,2~8小时血浓度达高峰。
临床报道用该药治疗3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炎疼痛的病人,病程6个月至11年,均用过2种以上的非甾体抗炎类药而疼痛不缓解。
经口服本药每次25mg,每日3次,见效后继续服1~2周,结果25例在服药后3天内疼痛消失,4例在4~7天内消失,仅1例疼痛减轻,效果颇佳。
还可用于小儿遗尿症。
5.简述药物流行病学的研究范畴。
答:1.科学发现用药人群中的药品不良反应,保证用药安全。
2020年药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AIW[含参考答案]
![2020年药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AIW[含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b6bafecaaedd3383c4d3c8.png)
2020年药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含参考答案]一、问答题1.WHO提出的合理用药标准是什么?答:WHO早在70年代便提出合理用药标准,主要内容是:“用适宜的药物,在适宜的时间,以公众能支付的价格保证药品供应,正确地调配处方,在正确的剂量、用药间隔、用药日数下使用药物,确保药物质量安全有效”。
30多年来,合理用药观点已广泛被接受,开展了大量研究,采取了许多措施。
2.简要举例说明性别对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影响。
答:妇女可因激素水平影响生理功能,使药物在吸收、蛋白结合率、分布容积及代谢方面与男性有所不同。
雌激素与各种酶或受体的相互作用还可能减弱或增强配伍药物的作用,甚至是副作用。
比如研究发现,妇女在月经周期的中期对阿司匹林的吸收最慢,表明激素对吸收的影响。
试验表明,心梗后的病人使用普奈洛尔80mg,用药5次后,妇女的血药浓度明显高于男性。
3.简述灯盏花素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药理作用。
答:灯盏花素能抑制血小板活化、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纤溶活性和抑制内凝血系统,改善脑微循环障碍和供血不通,增加脑血流量,有效预防血栓形成,灯盏花素还可以抗氧化自由基、抗钙内流、抑制脑缺血海马神经元延迟性死亡和防止脑缺血神经元调节,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临床上用于治疗脑梗死、脑动脉缺血性眩晕、中风后遗症及血管性痴呆。
4.简述中医药在病毒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答:病毒感染属于中医学中“疫毒”、“瘟疫”范畴,中医防治病毒感染性疾病主要通过阻断病毒的繁殖过程中的某一环节而直接抑制病毒、促进机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在病毒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比较广泛。
临床观察和实验室研究也表明中医药确有优势,研究和开发新的抗病毒感染性疾病的中药有着广泛的前景。
目前,国内抗病毒中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毒、疱疹病毒等的治疗和预防方面,目前已从中筛选出一批抗病毒中药。
5.简述水杨酸类药物作用机制。
答:水杨酸类药物作用机制:1.解热作用机制: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前列腺素E(PGE)的合成。
2020年药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ADN[含参考答案]
![2020年药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ADN[含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615bc66529647d272852b2.png)
2020年药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含参考答案]一、问答题1.简述色甘酸钠治疗哮喘的机制研究进展。
答:1.该药在接触抗原之前用药,能稳定肥大细胞膜,可以防止I型变态反应所致的哮喘,在运动负荷前用药可以防止运动诱发的哮喘;2.该药无松弛气管平滑肌的作用,不能对抗组织胺、白三烯等过敏介质收缩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亦无抗炎作用;对抗原-抗体结合无影响,也不抑制抗体的生成。
3.色甘酸钠对外源性哮喘疗效佳,但对内源性哮喘疗效较差;对运动性哮喘的疗效较满意,预先用药几乎可防止全部病例发作。
2.简述铬与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答:铬(Cr)是地壳元素之一,也是动物及人类必需的微量元素,其生物化学作用主要是通过形成葡萄糖耐量因子(glucosetolerancefactor,GTF)或其他有机铬化合物,作为胰岛素(insulin,INS)的辅助因子在糖、脂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此外,铬还参与核酸分子结构完整性的维持和基因表达的调理过程。
糖尿病患者多低铬,对其试行补铬可改善糖脂代谢,减轻胰岛素(INS)抵抗。
铬有望作为改善INS抵抗、防治T2DM的胰岛素“增敏剂”而应用于临床。
3.简述灯盏花素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药理作用。
答:灯盏花素能抑制血小板活化、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纤溶活性和抑制内凝血系统,改善脑微循环障碍和供血不通,增加脑血流量,有效预防血栓形成,灯盏花素还可以抗氧化自由基、抗钙内流、抑制脑缺血海马神经元延迟性死亡和防止脑缺血神经元调节,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临床上用于治疗脑梗死、脑动脉缺血性眩晕、中风后遗症及血管性痴呆。
4.简述碳酸锂的临床新用途。
答:碳酸锂可以抑制脑内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并促进其再摄取,因而具有抗躁狂作用,主要用于躁狂症。
其新用途有:1.防治粒细胞减少症,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
2.急性菌痢、腹泻,治疗贪食症。
3.甲状腺功能亢进。
4.月经过多、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5.简述中医药在病毒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2020年药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QD[含参考答案]
![2020年药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QD[含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56516789e314332396893a7.png)
2020年药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含参考答案]一、问答题1.简述纤维蛋白溶解药(溶栓药)治疗的用药原则。
答: 1.力争尽早用药:血栓溶解程度与血栓形成时间有关,新鲜血栓易于溶解。
而且,由于血栓堵塞血管,组织供血中断时间过长将造成细胞不可逆的损伤,乃至死亡。
2.首次应用一般采用大剂量:这是因为溶栓药进入血循环后必须先中和体内可能存在的抗体和抗纤溶物质,然后才能发挥其溶栓作用。
3.溶栓药与抗栓药的联合应用:为加速溶栓和减少再闭塞,在应用溶栓药时常并用抗栓药,已成为溶栓治疗常规。
2.简述抗生素的不合理用药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主要体现在:1.抗生素使用的指征不强或根本无用药指征,实际上存在很大的滥用和浪费现象。
2.不顾患者的生理、病理、免疫状态等情况而用药,有些老年人年愈古稀竟将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头孢菌素等轮番使用,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3.不合理联合使用抗生素,抗生素滥用以及不适当联合应用的结果,不仅浪费药物和金钱,而且增加了抗菌素的副作用及细菌的耐药性。
3.简述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答:药物作用的选择性是指在一定的剂量下,药物对不同组织器官作用的差异性。
这种选择性决定药物引起机体产生效应的范围。
选择性强的药物作用范围窄,选择性差的药物作用广泛。
药理效应选择性强的药物临床应用时针对性强,无关的效应相对较少。
4.简述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答:所谓药物作用的两重性,即药物一方面可改变机体的生理生化过程,有利于治病,称治疗效应。
另一方面可引起生理生化过程紊乱或结构改变等危害机体的不良反应。
危害机体的不良反应包括:毒性反应、副作用、继发性作用、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等。
11.简述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答:药物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是动因。
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
功能提高称为兴奋,功能降低称为抑制。
5.何谓先导化合物?答:在新药研究创新阶段,要确定大量合成的有机化合物或分离提纯天然产物有效成分,在有效的病理模型上进行随机筛选,从而发现具有进一步开发价值的化合物。
2020年药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ADS[含参考答案]
![2020年药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ADS[含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8c740bec3a87c24128c40a.png)
2020年药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含参考答案]一、问答题1.简述青霉素类抗生素用量加大出现的不良反应。
答:(1)中枢症状,引起肌肉阵挛、抽搐、昏迷等称为“青霉素脑病”;鞘内或脑室内注入青霉素类,引发脑膜刺激症或神经根刺激症出现颈项强直、头痛、呕吐、感觉过敏、背及下肢痛等症状;大剂量可致高热、惊厥、昏迷、尿潴留、呼吸和循环衰竭;有的可致新生儿颅内压升高。
(2)连续应用几天可引起低钾血症,致精神不振、乏力、腹胀、心悸等;也可无症状。
心电图检查可见有关异常,尚有窦性心动过速、室性早博、房性早博、血气分析异常及代谢性碱中毒等。
2.简述人用疫苗佐剂的研究进展。
答:人用疫苗佐剂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除铝盐目前仍是唯一广泛使用的人用疫苗佐剂,还包括:⑴微生物来源佐剂,如完全费氏佐剂;⑵微粒型佐剂,如脂质体,ISCOMS;⑶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如PLGA;⑷乳剂,如MF-59;⑸合成佐剂,如CPG序列等。
3.简述阿斯匹林临床新用途。
答:阿司匹林在临床治疗上的新用途有:1、用于动脉硬化症、冠心病、脑血管和其它栓塞性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2、阿司匹林可用作男性避孕药,还可用于治疗痛经。
3、阿司匹林可以减轻肿瘤引起的胃肠道症状,还具有抗肿瘤转移作用。
4、其他如用阿司匹林治疗腹泻、胆道蛔虫、婴儿动脉导管未闭等。
4.简述水杨酸类药物作用机制。
答:水杨酸类药物作用机制:1.解热作用机制: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前列腺素E(PGE)的合成。
2.镇痛和抗炎机制:(1)外周抑制PGE,借以抑制5-HT等;稳定溶酶体膜,减少炎性介质;(2)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皮层下感觉神经传递。
5.简述当归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答:药理作用包括:(1)抗血栓、改善血液流变学、改善血液循环作用;(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如心脏抑制作用、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改善冠脉循环作用;(3)对平滑肌的作用:如缓解血管平滑肌痉挛,抑制肠、子宫平滑肌,松弛气管平滑肌;(4)抗炎、镇痛、清除氧自由基;(5)降血脂、增强免疫功能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药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含参考答案]
一、问答题
1.简述抗病毒药的研究进展。
答:迄今开发的抗疱疹病毒的抗病毒剂中大多数是核苷类似物。
其中一些也有副作用,包括用药物后直接出现或损伤细胞DNA后出现的副作用。
阿昔洛韦较安全,但其生物利用度较低,伐昔洛韦开创了核苷类似物的新篇章。
它是阿昔洛韦的L-缬氨酸酯,在体内能迅速转化成阿昔洛韦。
未来治疗疱疹病毒仍需这类核苷类似物。
目前尚需努力开发具有分子寻靶功能及更具有安全性的新药。
2.简述卡介苗作为免疫增强剂的新用途及临床应用。
答:卡介苗是用毒性很低的结核菌所制成的,以预防结核病的活菌苗免疫抑制剂。
近年来用于临床作为多种疾病的治疗取得满意疗效:⑴治疗慢性气管炎、慢性荨麻疹。
⑵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性角膜炎、扁平疣。
⑶治疗原发肾小球肾炎、表浅性膀胱移行细胞癌。
3.罗格列酮的临床研究进展。
答:罗格列酮是治疗糖尿病的新型药物,属于噻唑烷二酮类,通过对二型糖尿病病人的空腹血糖和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均值变化的比较,该药与其他传统抗糖尿病药物如与二甲双胍、磺酰脲类、胰岛素联合用药时,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降糖效果优于单独用药,对只接受过饮食疗法的病人的效果优于接受过其他抗糖尿病药治疗的病人。
4.老年痴呆症的药物治疗。
答:老年痴呆症已成为近年来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
随着对老年痴呆症的不断研究和综合治疗,治疗老年痴呆症药物品种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
老年痴呆症(阿尔茨海默病AD)的药物治疗。
(1)胆碱酯酶抑制剂(CHEI):他克林、多奈哌齐等。
(2)M1受体激动剂:SR-46659A。
(3)神经营养因子:脑活素、血活素(爱维治)。
5.简述黄酮类化合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答:1.精神调节作用,包括抗抑郁作用:抗焦虑作用,治疗精神分裂;2.对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3.中枢神经抑制作用;4.镇痛作用,改善记忆作用,对神经内分泌具有调节作用。
6.简述药物流行病学的研究范畴。
答:1.科学发现用药人群中的药品不良反应,保证用药安全。
2.为药品临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合理用药。
3.建立用药人群数据库,是药品上市后的管理监测规范和实用,提高药物警戒工作的质量,有助于减少药物不良事件(ADE)。
4.通过对ADR因果关系的了解和判断,有助于改进医师的处方决策,提高处方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