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物品供应服务及改进

合集下载

供应室持续质量改进制度及措施(3篇)

供应室持续质量改进制度及措施(3篇)

供应室持续质量改进制度及措施1、消毒供应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严格执行《供应室质量管理追溯、召回制度》。

2、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通知使用科室停止使用,并召回上次监测合格以来尚未使用的所有灭菌物品。

同时应书面报告护理部,同时说明召回的原因。

3、护理部应通知使用科室对已使用该期间无菌物品的病人进行密切观察,同时给使用病人建立档案。

4、检查灭菌过程的各个环节,查找灭菌失败的可能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后,重新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该灭菌器方可正常使用。

5、消毒供应中心应对该事件的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并向护理部汇报。

超声室质量控制持续改进措施1自查:日常工作中,根据指控活动的八项指标约束自己的诊疗过程,结合工作实际,发现自身不足,及时改正。

2互查平时我们科一个检查室都是两位医师,一个做检查,另一个打报告,打报告的医师在完成正常工作之于就可以对做检查的医师进行督查尤其是着重自己或他人曾经犯错的环节,予以重点观察,对不足之处及时提醒,同事之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报告前发前曾设一道关卡,防患于未然.3质控员查:质控员按照质控方案定期开展质控活动,注意资料整理。

4科主任查。

定期指控至少____%质控员指控过的报告;不定期抽查任意医师、任意报告、任意环节,发现问题根据是否为质控员曾经发现的问题给予不同方式的处理。

消毒供应中心持续质量改进制度1、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定期对照《消毒技术规范》及《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强制性卫生行业标准》进行综合性质量检查。

2、检查小组根据供应室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落实并完善。

并按制定的标准实施质量检查,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作为持续质量改进的重点。

3、针对消毒隔离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持续质量改进,使消毒隔离制度落到实处。

4、对医院和上级部门在各项检查中找出的问题和提出的意见,及时进行分析和整改,并将改进措施和处理情况上报主管部门。

5、科室人员在下收下送过程中,向使用无菌物品的科室,收集质量反馈意见,报护士长或质量管理小组成员及时解决或协调相关问题,并向相关科室通报反馈意见的处理结果,并做好记录。

供应室无菌物品收发流程中的问题和对策

供应室无菌物品收发流程中的问题和对策

和 职 业 礼 仪 , 促 使 用 文 明 礼 貌 用语 , 励 下 收 下送 人 员 主 动 督 鼓
与 临床 护 士 交 流 , 临床 科 室 提 出的 问题 实行 首 问 负责 制 [ 每 对 4 1 ;
季度进行病房 满意度调 查, 对病房提 出的意见及 时进行反馈和 改进 , 并将 调查结果 与年终考核挂钩。
1 存在 的问题及原 因分析
1 供 应 室人 员与 临床 护 士 缺 乏 有 效 沟 通 临 床 护 士 忙 . 1
于病房工作 , 对供 应室工作 流程 了解不 够 , 易错 过 申领 无茵物
品 的规 定 时 间 , 得 下 收 下送 工 作 处 于等 待 的 被 动 状 态 , 致 使 导 下送 工作 耽 搁 延 误 ; 分 临床 护 士 未 能及 时 准备 好待 回 收 的 污 部
供应 室应将 本科 的工
送的无 菌物品和 回收 的污 染物品 , 专
作流程 时间安排情况告知 临床科 室, 协商发放无茵物品的最佳 时间并 达成一致 ,并主 动承担起督 促病房护 士 申领物品 的工 作, 以便发放 工作按 时顺利进行 ; 因临床护 士未准备好待 置换
的 污 染 物 品 而 与 工 人 产 生 口角 时 , 士应 用缓 和 的语 气将 各 自 护
人 专车专门路 线 , 士发放无 菌物品 , 护
工 人 收 取 污 染物 品 。 种 方 式有 效 地 降低 了无 菌 物 品 的 污 染及 这
交叉感 染的机会 , 但在 实际运用 中仍发 现一些 问题 , 对 问题 现
原 因及 对策 作 一 分 析 。
的工作职责说 明 , 用有效 的沟通技巧 , 运 避免矛盾激化 ; 对下收 下送物品, 要求在有 临床护士的情 况下共 同清点 , 双方签名 , 做 到科室人 员不在场 不回收 , 不发放物 [ 科 室 内学习沟通技巧 3 1 ;

供应室院感自查问题及整改措施记录

供应室院感自查问题及整改措施记录

供应室院感自查问题及整改措施记录一、前言供应室作为医院内承担医疗器械、物品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的重要部门,其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医院感染的防控效果。

为了进一步提高供应室的工作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我们对供应室进行了全面的院感自查,并针对发现的问题制定了相应的整改措施。

二、自查情况(一)布局与流程方面1、部分区域划分不够清晰,如去污区与检查包装及灭菌区之间的缓冲区设置不合理。

2、物品传递通道存在交叉,容易导致污染。

(二)设备设施方面1、部分清洗设备老化,清洗效果不佳。

2、灭菌设备的监测装置有时出现故障,影响灭菌效果的准确判断。

(三)人员管理方面1、个别工作人员对院感防控知识掌握不熟练,操作不规范。

2、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存在未严格执行手卫生的情况。

(四)物品管理方面1、无菌物品存放环境的温湿度控制有时不符合要求。

2、部分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的存放和使用存在不规范现象。

(五)消毒灭菌质量监测方面1、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的频率未达到标准要求。

2、监测记录不够完整、准确。

三、整改措施(一)布局与流程优化1、重新规划区域划分,合理设置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之间的缓冲区,明确各区的功能和界限。

2、调整物品传递通道,避免交叉污染,确保物品流动的单向性和合理性。

(二)设备设施更新与维护1、及时更换老化的清洗设备,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和良好的清洗效果。

2、安排专人负责灭菌设备的监测和维护,定期对监测装置进行校准和维修,保证灭菌效果的准确判断。

(三)加强人员培训与管理1、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参加院感防控知识培训,包括消毒灭菌技术、无菌操作规范、手卫生等内容,并进行考核,确保人人掌握。

2、加强对工作人员操作过程的监督,严格要求其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对违反操作规范的行为及时进行纠正和处理。

(四)规范物品管理1、安装温湿度监测设备,实时监控无菌物品存放环境的温湿度,并做好记录。

当温湿度不符合要求时,及时采取相应的调节措施。

供应室院感自查问题及整改措施记录

供应室院感自查问题及整改措施记录

供应室院感自查问题及整改措施记录在医疗服务体系中,供应室承担着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等重要任务,其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安全和患者的健康。

为了加强供应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我们对供应室进行了全面的院感自查,并针对发现的问题制定了相应的整改措施。

以下是本次自查问题及整改措施的详细记录。

一、自查情况(一)环境布局与设施设备1、供应室的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之间的实际物理屏障不够严密,存在交叉污染的风险。

2、部分地面和墙面有破损、裂缝,清洁和消毒不彻底,容易滋生细菌和真菌。

3、部分设备老化,如灭菌器的压力表和安全阀未及时校准,影响灭菌效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二)人员管理1、部分工作人员对院感防控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操作流程不够规范,例如在回收污染器械时未严格按照防护要求佩戴手套和口罩。

2、工作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有待提高,存在洗手不彻底、未按时进行手消毒的情况。

(三)清洗消毒与灭菌工作1、对器械的清洗质量把控不够严格,部分器械存在血迹、污渍残留。

2、消毒灭菌方法选择不当,部分不耐高温的器械采用了高温灭菌方式,导致器械损坏。

3、灭菌物品的包装材料不符合要求,部分包装材料透气性差,影响灭菌效果。

(四)无菌物品管理1、无菌物品存放区的温湿度控制不符合标准,温度过高或湿度较大,可能影响无菌物品的质量。

2、无菌物品的发放和使用记录不完整,无法追溯无菌物品的流向和使用情况。

二、整改措施(一)环境布局与设施设备的整改1、对供应室的区域划分进行重新调整,增加物理屏障的密封性,确保各区之间的气流不交叉。

2、及时修复地面和墙面的破损、裂缝,加强日常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定期进行环境监测。

3、对老化的设备进行更新或维修,定期校准灭菌器的压力表和安全阀,并建立设备维护档案,记录设备的运行和维护情况。

(二)人员管理的整改1、加强对工作人员的院感防控知识培训,定期组织考核,确保其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和操作流程。

无菌物品供应服务工作改进与评价

无菌物品供应服务工作改进与评价

无菌物品供应服务工作改进与评价摘要】目的为临床提供优质、安全、高效的无菌物品。

方法实施弹性排班、改进工作方法、责任到人。

结果临床科室满意,领导满意,无菌物品按时返回给临床各科。

结论工作是人在做,方法需要及时改进。

【关键词】无菌物品供应服务改进评价【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9-0367-02从2007年8月份起,我们医院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逐步集中在供应室处理,在WS 310.1—2009对供应室“应采取集中管理的方式,对所有需要消毒或灭菌后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由CSSD回收、集中清洗、消毒、灭菌和供应”[1]后,全院临床各科的医疗复用器械、物品得到了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

由于集中管理前大部分医疗复用器械、物品由临床科室保管、供应,集中管理后,由于在处理流程上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动,复用器械、用品在供应室周转时间较长,特别是一些比较常用器械、用品的供给,常常会因不够用而急;另外,精密器械、外来器械及腔镜的增加,使我们供应室的工作量大大增加。

同时,我院作为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2]活动示范单位,护理部更是严格要求供应室人员尽最大的努力为临床提供安全、优质的无菌物品供应服务。

为解决无菌物品供应问题,供应室护士长在护理部的指导下,通过实行弹性排班、调整班次工作内容,并实行专人负责制。

这样,各类腔镜的清洗过程得到保证,同时全院无菌物品的下送得以实施,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具体如下。

1 现状1.1 部分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1.2 下午五点钟后灭菌的无菌物品大部分不能及时送回临床科室。

1.3 部分科室人员取无菌物品时不规范。

1.4 下送大批量无菌物品所需时间长,人员安排紧张。

2 分析及改进2.1 强化服务意识,转变思想观念,改进工作方法组织全科人员认真学习卫生部关于《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六项行业标准中的三项强制性标准及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的实施等相关法律法规,科室护士长组织实施,通过实践,不断改进工作方法。

一次性无菌物品管理制度范文

一次性无菌物品管理制度范文

一次性无菌物品管理制度范文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和管理医疗机构中一次性无菌物品的使用和处理,以确保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

所有工作人员都应严格遵守本制度的规定。

一、物品采购管理要求1. 医疗机构应确保所采购的一次性无菌物品符合相关标准。

2. 一次性无菌物品的采购应由专门负责采购的单位或人员进行,采购程序必须规范,采购文件应完整记录。

3. 一次性无菌物品的供应商应具备相关资质,且必须进行定期评估,评估结果需记录。

4. 在采购过程中,应注意物品的包装完整性,避免任何损坏或污染的情况。

二、物品接收和验收要求1. 物品接收人员必须对接收到的物品进行验收,并在验收记录中进行详细记录。

2. 对于包装有损坏或者有任何异常情况的物品,应立即向供应商报告,并进行退换。

3. 验收时应检查物品标识、批号、生产日期等信息的正确性与可靠性。

三、物品存储管理要求1. 一次性无菌物品应存放在干燥、通风、洁净、无毒的专用储存室内。

2. 存储室内应保持整洁,定期进行清理和消毒。

3. 应制定物品存储的分类管理制度,不同种类的物品应分别存放。

4. 存放一次性无菌物品的储存架和柜台应定期进行检查,如发现任何损坏或污染情况,应及时更换和清洁。

四、物品使用管理要求1. 使用一次性无菌物品前,必须进行查验,确认物品的完整性和无菌性。

2. 使用时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不得随意更改。

3. 使用过程中如发现任何异常情况或出现问题,应立即上报,并进行相关处理。

4. 使用完毕的一次性无菌物品,应按规定进行正确的分类和处理。

五、物品处理管理要求1. 一次性无菌物品的处理应按照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进行,严禁将其混入普通垃圾。

2. 应建立一套完整的物品处理流程,明确人员责任和工作流程。

3. 物品处理区域应设有专门的垃圾桶和垃圾袋,确保容纳量和防漏性能。

4. 物品处理区域应定期清理和消毒,确保无菌无尘。

六、物品质量追溯管理要求1. 医疗机构应实施物品质量追溯制度,建立物品使用档案。

病区无菌物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病区无菌物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病区无菌物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目的:本文将对病区无菌物品管理中的常见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以确保临床安全。

方法:对病区无菌物品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整合出病区无菌物品管理中常见的问题,通过共同探讨制定了相关的对措来解决此类问题。

结果:病区无菌物品管理人员需严格按照无菌物品管理制度,同时结合临床无菌物品使用情况及时调整无菌物品种类、基数、数量,严格执行先到先用,使病区无菌物品管理规范化,结论:在调查期间,我病区没有出现由于使用无菌物品而引起的医院感染。

规范病区无菌物品管理可确保临床无菌使用物品安全,防范医疗护理风险,保证患者安全。

【关键词】无菌物品管理;问题;措施;规范化【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4-0346-02(卫生部令第27号)消毒管理办法规定: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要求;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应当一人一用一灭菌;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要求[1]。

为保证医疗护理安全,进一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于2014年1-4月对病区的无菌物品管理情况进行详细的现状调查和原因分析,并制定规范化的无菌物品管理制度。

现将无菌物品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措施报告如下。

1.病区无菌物品管理存在的问题1.1 无菌物品数量、种类多,过期物品无及时清理职责分工不明确,无责任到人,检查者走形式,未使用物品过期无处理等问题。

另外摆放物品时,同类物品分多个地方放置会存在清理死角。

有效期书写不统一,同样会影响清理者清理物品。

随着新进物品的不断更新及病区的发展,各病区所需的物品种类和需求也在改变。

由于新领物品尚无统一标示,接物者存在随意放置情况,不方便物品管理。

领取物品不一定适合临床使用或是领取过多,导致积压。

1.2 医护人员先到先用意识不够强有些同事为了取物的方便快捷,并未遵守先到先用,近期失效的物品先用的原则。

供应室无菌间无菌物品再污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供应室无菌间无菌物品再污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供应室无菌间无菌物品再污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1无菌间工作中存在的隐患及原因分析1.1不符合前期处理规范的物品进入无菌间:对工作中各个环节潜在的不安全隐患认识不足,未严格执行回收物品各环节的技术操作规程:(1)洗涤过程如清洗方法选择不当、清洗不彻底造成清洗不良,影响灭菌效果;(2)包装过程如包装材料选择不当,包布未严格执行一用一洗一消毒,导致蒸汽穿透不良影响灭菌效果;(3)灭菌过程如拟灭菌物品摆放不正确、物品装载过多、灭菌器操作不当等影响灭菌效果。

以上原因均能影响物品的灭菌质量而导致不符合无菌要求的物品进入无菌间。

1.2无菌间内无菌物品再污染的原因1.2.1环境质量不达标:无菌间的空气、物体表面等细菌数不符合医院环境微生物学监测标准,温、湿度超标均可造成无菌物品再污染。

1.2.2工作责任心不强:供应室人员工作不严谨,责任心不强,经验不足,对无菌物品的转运、清点、保存未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均可增加无菌物品再污染的机会。

1.2.3执行无菌物品贮藏发放的不规范操作: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有章不循。

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未及时更衣换鞋、戴口罩进入无菌间。

无菌物品存放柜未按规定放置,无菌物品摆放顺序不正确,转运无菌物品工具不合要求,均可造成无菌物品再次污染的机会。

2管理对策2.1杜绝不符合前期处理规范的物品进入无菌间,强化质量意识,对潜在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采取预防措施,做到预见性管理,加强环节质量控制和质量监测。

遵守标准化作业流程,规范清洗程序、严格包装程序、加强消毒员培训,保证灭菌质量。

严格按照医院消毒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操作,对初洗、精洗、包装、灭菌等环节的工作质量加强监控措施。

现代消毒供应室以工作过程质量零缺陷的高标准作为质量管理的最新标准。

科室质量监督员在护士长的带领下定期对各类无菌物品进行灭菌效果监测,并有登记制度,保证灭菌物品的质量合格率达100%。

按照无菌物品的卸载原则进行操作,无菌包消毒标记脱落、湿包、破损、无菌物品接触地面或散开、化学指示卡变色不均匀等应视为污染,杜绝进入无菌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需 的物 品 。 1 . 3 5 、 6 、 7层分 设 3 个 无 菌 物 品存放 问 , 5层 为总 存 放 问 , 6 、 7 层
2 改进后 无 菌物 品供应 模式
2 . 1从 2 0 1 1 年开 始 我们 针对 上 述 问题进 行 无菌 物 品供 应服 务 方 面的 改进 , 首 先 加大 了器 械基 数 的配 置 , 这 样 即使 器 械及 其 他所 需 的 物 品清 洗 、 灭菌 的循 环周 期 长 , 也 可 以避免 因器 械 短缺 而无 法保证 连 台手术 的进行 。 2 . 2在6 层和7 层 无 菌 物 品存 放 间 各设 1 名 无 菌 物 品间 管 理人 员, 负 责本 楼层 的无 菌物 品管 理等 工作 。
2 0 1 4年 1 月 1 2日收 稿
3 . 1 6 、 7 层无 菌物 品存 放 间无菌 物 品放 置有 序 ,空 气质 量及 温湿 度 均 由专人 每 日监测 管理 , 保证 了无 菌 物品存 放 环境 安全 。 3 . 2 各 层无 菌物 品取 用均 需 在管 理人 员 处登 记 , 管理 人 员依 据登 记 记 录进行 监督 , 避免 了单 包小 件无 菌 物品 丢失 。 3 . 3 各 层无 菌物 品存 放 间的 管理 人员 定 期检 查无 菌 物 品 , 避 免 了 无 菌物 品存 在污 染及 超过有 效 期地 可 能性 。 3 . 4 6 、 7 层无 菌物 品存 放 间管理人 员及时巡 查手术 间 , 了解手 术进 展 ,对 所需无 菌物 品可及 时有 效地 与 5 层无 菌物 品存放 间管 理人 员 沟通 , 做 到有物早 准备 , 无物 早沟通 , 保证 了手术 的顺利进 行。 3 . 5 6 、 7 层 管 理人 员 在 管 理无 菌 物 品做 好 无 菌 物 品 的 供应 服 务 的同时 还负 责手 术 问其他 工作 , 使手 术 室的人 力 资源 得 到最 大化
2 0 1 4年 5月
6 5
无菌物品供应服务及改进
刘晓卉
关键词 : 无 菌物 品 ; 供应; 服务 ; 改进 中图分 类号 : R 1 9 7 . 3 2 3 文献 标识 码 : B 文章 编 号 : 1 0 0 6 — 0 9 7 9 ( 2 0 1 4 ) 1 4 — 0 0 6 5 — 0 l 我 院是 陕 北一 所 集 医疗 、 教学 、 科 研 为一 体 的发 展 中综 合 医 1 . 2 . 6 无 菌物 品存 放 间空 气质 量必 须 达 到 5 c f u / m 3 , 温 度 必须 小 于 院, 2 0 0 9年新 门诊 大楼 投 入使 用 ,新建 的术 室符 合 建设 标 准 , 并 2 4 " ( 2 , 湿度 必须 小 于 7 0 %。5层无 菌物 品存 放 问 因有 专 人管 理 故 根 据本 院实 际情 况附带 一小型供 应 中心 ,主要 负责 手术 室所有 重 可达 到要求 , 而6 、 7 层 无菌 物 品存放 间则 无法 保证 。
3 改 进模式 后 的效 果
为辅 助存 放 间 , 根据 楼层 手术 设置 , 固定一定 的无 菌 物 品基 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每
日定 时补 充 。
1 . 2 无菌 物品 供应 服 务旧模式 存 在 的问题 1 . 2 . 1 6 、 7 层 无菌 物 品间无 人 管理 , 物品取 用 混乱 。 1 . 2 . 2 手 术 问巡 回护 士使 用 完 单 包 物 品不 及 时 与 供 应 服 务 中心 沟通 , 造成 连 台手 术无法 按 时进行 l 。
护 理研 究 , 2 0 0 7 , 2 8: 1 3 0 — 1 3 1 .
中药房 中药饮片管理现状及对策探讨
陈 飞
摘 要: 目的 : 分析研 究 中药房 中药饮 片管 理的 问题 、 现 状 以及 解决 策略 。方法 : 选择 2 0 1 0 年1 1 月~ 2 0 1 3 年1 月我 院 中药房 共 1 0 1 -  ̄ t , 次不 合格 中药饮 片作 为研 究对 象 , 探 讨其 原 因 。结果 : 导 致 中药房 中药饮 片 不合格 的主要 原 因有 : 药房人 员职 业素 质偏 低 、 采 购 渠道 欠规
1 . 2 _ 3 未 用 的无 菌 物 品放 置于 手 术 间未 按 时 返 回无 菌 物 品存 放 间, 导 致超 过使 用有 效期 。 的利用 。 1 . 2 _ 4 单包 物 品l 天 l 中间管 理环 节缺 失而 造成 经常 丢失 。 参 考文 献 1 . 2 . 5 存 在 被再 污 染 的无 菌物 品 流入 6 、 7层 无菌 物 品 存 放 间 的 【 1 】 孙艳华, 霍燕, 吴岳 华 . 探 讨 沟 通在 无 菌物 品质 量 管理 中 的作 用 可能I 2 1 。 『 J 1 . 中华 医院感 染 学杂 志 , 2 0 1 1 , 2 0 ( 8 ) : 1 6 2 9 — 1 6 3 0 . [ 2 】 柏艳芳, 黄 细霞, 李 凤娇 , 等. 手 术 室无 菌物 品 管理 方 法探 讨 f J 1 . 陕西 省延安 市延安 大学 附属 医院( 7 1 6 0 0 0 )
复使用 物 品的清洗 、 消毒 、 打包和 灭菌工 作 。手术室 设在 门诊大 楼 5 、 6 , 7 层, 5 层 是办公 区和供应 中心 , 6 、 7 层是 手术 间及辅助 用房 。 我科 供应 中心 布局 流程 按照 新 的消毒 供应 规 范标 准建 设 , 可 分为 3 个 区域 , 即去 污 区 、 清 洁打包 区及 无 菌区 。 无菌 区负 责所 有 无 菌物 品的 管理及 供应 。现就供 应服 务模 式介 绍如 下 : 1 原无 菌物 品供 应服 务的 旧模 式 1 . 1 2 0 0 9年初 期到 2 0 1 0 年 无菌 区物 品供 应服 务均 由供 应服 务 中 心 的工作 人员 完成 。 工 作流 程为 : 当 日根据 次 日手术 通知 单 , 2名 工作 人 员从 5层通 过无 菌梯 向 6 、 7 层 补充 无 菌物 品 。 1 . 2 6 、 7层 手术 器 械 护 士 自行 从 无 菌 物 品存 放 间 准 备 次 日手 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