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
人口容量课件-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02
社会经济 科技发展水平
03
人均消费水平
(1)自然资源与环境承载力
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依赖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资源丰富程度与环境承载力成正相关。 通常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承载力作为估算某个区域资源环 境承载力的依据。 ■例如,水资源是估算我国西北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依据。
木桶效应
我们知道,当一个木桶的桶底 面积确定后,木桶能装多少水,并 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 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就是所谓 的“短板效应”。
木桶效应与区域环境承载力
1. 假如各块木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 “短板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 道理:由于资源之间的不可替代性,承载力最 小的资源成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瓶颈。
某地区或国家的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将取决于数量 最少的自然资源的数量。
2. 如果要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可以通过 哪些途径解决自然资源“短板”问题? 途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现和开发新的资 源、通过贸易获取其他地方的资源、提升保护 环境的意识等。
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呢?
一、区域环境承载力
1、概念 指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资 概 念 源环境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
最大人口数量(警戒值)
影响 因素
•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通常以环境人口容量来衡量。
人口数量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系
结论:人口数量一旦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环境就会遭受破坏而失去平衡,
5.提高该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可行性措施有( )
①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②加大对外开放程度
③发展科学技术
④推行对外扩张政策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课堂练习
新疆各区域环境承载力存在巨大差异,其中准噶尔 盆地南部最高,塔里木盆地南部最低。分析准噶尔 盆地南部环境承载力最高的原因。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人口合理容量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人口合理容量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人口合理容量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1世界人口的“J”形曲线增长被称之为人口的指数增长。
2自然资源(必须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存在于自然界中可直接利用的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
3自然资源的分类:一(1)矿产资源:它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进行现代化生产和提高生活水平的物质基础。
(2)水资源:淡水储量只占世界总水量的2.535左右,而可利用的淡水储量只占淡水储量的0.03%左右。
(3)土地资源:1人均土地拥有量大幅下降,使土地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2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使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面积正在显著缩小。
我国土地的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4)森林资源(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防风固沙的作用):森林的大面积毁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耕地沙化速度加快,大气污染程度加深,气候反常事件增多。
二无限性资源(一定时间内超越技术水平以上的)和有限性资源有限性资源又包括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即可再生但需要一定的时间)若过度开发,可再生资源有可能变为不可再生资源。
(注:科技开发水平决定开发资源的数量文化消费水平决定消耗资源的数量) 4人口容量是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
5人口合理容量则是指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
(即最佳人口数量)注:重点阅读P14页,区分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及环境承载力的含义,了解三者的联系即人口容量的三个特点(临界性,相对性和警戒性) 6人口容量(最高人口数量)的影响因素:(1)与自然资源储量(首要因素)成正比(2)与科学技术水平成正比(3)与地区开放程度成正比(4)与人类的文化生活消费水平成反比7分析地区人口容量需要考虑的因素:(1)气候的两要素气温影响农作物的热量,降水影响其水分(2)地形(3)经济,科技水平和开放程度(一般不提及文化消费水平) 我国西部地区人口容量低的原因:(1)气候干旱,水源缺乏且多高原山地地形,耕底面积小(2)深居内陆,对外开放程度低(3)经济和科技水平低,人口受教育水平低,对人口容量有明显的制约作用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容量高的原因:(1)自然条件优越,农业资源状况良好(2)科技水平高,经济发达,人口受教育水平高(3)地区开放程度高我国南部地区人口容量高的原因:(1)气候适宜,热量降雨多,农作物成熟快(2)经济科技水平高。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优质课件(共49张PPT)

文化消费水平
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资源 科技发展水平
正相关
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负相关
科技发 展水平
文化生 活消费 水平
决定
开发
数量
资源
环境人 口容量
最主要 的因素
决定
消耗
数量
思考:
假如各块桶板代表 不同的资源种类,那 么“木桶效应”揭示 了什么道理?
他们从渔民变成了农民:开始注重养鸡,鸡成 了主要的蛋白来源;他们种植甘薯、芋、甘蔗, 但是产量越来越低,因为森林的消失造成了水 土流失,在风吹雨打日晒之下,土壤变得越来 越贫瘠。人们普遍处于饥饿之中,吃他们所能 找到的任何东西,还包括岛上最大的动物:人。 为了补充蛋白质他们开始吃人肉。原来颇为复 杂的社会结构崩溃了,整个社会处于战乱之中。 在1700 年左右,历经饥饿、混乱,岛上的人口 只剩下了两千人左右。在19世纪70年代幸存的 拉帕努伊人纷纷搬到塔希提岛,到1877年,由 于种种原因岛上人口只剩下了111人。
乡村正在 转变,属 过渡型
小结:
历史轨迹 一、人口增长 衡量指标
原因
“J”形曲线 人口自然增长率 生产力发展水平
3.你是否完全认同马尔萨斯的观点。如果按照 马尔萨斯的观点,将会有什么结果?
环境的限制性
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正相关
科技发展水平 正相关 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负相关
科技发展 水平
文化和生活 消费水平
决定开 发数量
决定消 耗数量
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
浅析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人口容量三者的区别

浅析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人口容量三者的区别浅析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人口容量三者得区不教材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得内容教学,同学们较难理解,也较容易混淆得是上述三个相关概念.本人结合教学中得一些体会,浅析如下:人口容量:指在一定得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得最高人口数量.它强调得是一个地区得资源环境所承载得最大人口数量,即极限人口.我国人口容量应该操纵在16亿左右,但目前13亿人口已使我国得许多资源以及一些地点得环境不堪重负.今后必须接着实行打算生育和环境爱护.人口合理容量:指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得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得人口数量.要紧从资源及社会、经济和消费水平等角度,在维持较高生存标准得情况下,确定地球供养得最大人口数.体现人口“进展”层面上得意义.强调人口与资源、环境、社会进展得协调统一.能容纳得人口数量小.论文联盟考虑现有得生活消费水平,参照可预见得生产、生活得进展,并考虑资源和消费水平得变化来估算以后得人口数,是一个“适宜”数量.其妨碍因素是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共同作用.强调在保证合理健康得生活水平条件下和能促进可持续进展前提下得适度人口,即最佳人口.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得共同点,由于制约因素不确定,历史时期不确定,因此两者都具有不确定性,但在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不变得情况下,都具有相对确定性.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得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得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得大小.WcOm要紧是从自然资源(耕地、淡水等)承载能力得角度,确定地球可供养得最大人口数.强调地球生态系统供养人口得自然基础,体现人口生物学上得“生存”,是一个警戒值.能容纳得人口数最大,仅从自然资源得角度估算,环境承载力是生物生理性得人口容量,把人均消费水平压到最低生存标准,是估算得最大人口数量.其妨碍因素是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举例: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得木板假如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得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得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得)图”,回答1-2题.1、以某地得四类要素测得得各自所能供养得人口数量分不为:8000、10000、6000、4500,则该地得环境人口容量为()a8000 b10000 c6000 d45002、本世纪初中国得人口数量(用a表示),中国得合理人口容量(用b表示),中国得环境人口容量(用c表示)三者得关系,正确得是:a.a﹤b﹤c b.c﹤b﹤ac.b﹤a﹤c d.a﹤c﹤b解析:1d;木桶得短板决定木桶得容量;2c;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得国家,目前人口总量差不多超过了合理得界限,但还未达到我国环境人口容量那个极大值.通过上述对相关概念得进一步阐释,同学们就不难区分了,并还能了解到它们之间得区不、联系、共同点等.再用典型例题来关心巩固,更有助于提高同学们得灵活运用和应试能力了.。
浅析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人口容量三者的区别

浅析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人口容量三者的区别作者:陆光明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47期教材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的内容教学,同学们较难理解,也较容易混淆的是上述三个相关概念。
本人结合教学中的一些体会,浅析如下:人口容量: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
它强调的是一个地区的资源环境所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即极限人口。
我国人口容量应该控制在16亿左右,但目前13亿人口已使我国的许多资源以及一些地方的环境不堪重负。
今后必须继续实行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
人口合理容量:指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
主要从资源及社会、经济和消费水平等角度,在维持较高生存标准的情况下,确定地球供养的最大人口数。
体现人口“发展”层面上的意义。
强调人口与资源、环境、社会发展的协调统一。
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小。
考虑现有的生活消费水平,参照可预见的生产、生活的发展,并考虑资源和消费水平的变化来估算未来的人口数,是一个“适宜”数量。
其影响因素是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共同作用。
强调在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条件下和能促进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适度人口,即最佳人口。
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共同点,由于制约因素不确定,历史时期不确定,因此两者都具有不确定性,但在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都具有相对确定性。
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主要是从自然资源(耕地、淡水等)承载能力的角度,确定地球可供养的最大人口数。
强调地球生态系统供养人口的自然基础,体现人口生物学上的“生存”,是一个警戒值。
能容纳的人口数最大,仅从自然资源的角度估算,环境承载力是生物生理性的人口容量,把人均消费水平压到最低生存标准,是估算的最大人口数量。
其影响因素是自然资源、生态环境。
1.2人口的合理容量

思考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环境人口容量强调的是一个地区的资源环境所 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口)
人口合理容量强调在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 条件下和能促进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适宜人口 数量;(最佳人口)
一般来说: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
1.下表中反映人口合理容量的数据是 ( ) A.25万 B.30万 C.35万 D.45万
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 板共同决定的。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 量就被短板所限制。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 “限制因素”(或称“短板效应”)。若要使此木桶盛 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才成。人们把这 一规律总结为“木桶原理”。如图1-19,据此回答8、9 题。
人口受教育水平(正比) 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地区开放程度(正比) 地区开放程度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生活消费水平(反比)
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3、制约环境人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量的首要因素是( ) A.资源 B.科技水平 A C.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D.生活消费水平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 量。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当时的学者汪士铎惊 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 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而今天的中 国,不但养活了13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 提高了许多。据此回答3~4题。 C 4.以上材料表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是( ) A.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B.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 C.科技发展水平 D.蕴藏的资源数量 5.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必须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 其主要意义在于( ) A.限制高消费现象的产生 B.规划农业生产的发展规模 C.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 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C
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解读

第二节 第二节
人口合理容量
环境的限制性 人口数量不能超过环境供应资源的能力,也不能超 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这就是环境的限制性。
环境
物 质 能 量
人 类
废 弃 物
环境
为什么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正面临着淡水资源不足的危机?
淡水资源紧缺,污染浪费严重
地球的流水“账” 70.8%:地球上水覆盖的面积。 2.5%:全球水资源中可饮用的淡水比例。 0.26%:人类能利用的江河湖泊及地下水占淡水总量的比例。 65%:约65%的水资源集中在不到10个国家,而约占世界人口总数 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却严重缺水。 11亿:目前全球有11亿人生活缺水。 死亡数百万人:联合国调查显示,全世界有数百万人死于饮水不洁 所引起的疾病。
世界人口的增长
有关科学家预测, 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控 制人口增长,2025年世 界人口将达85亿,2050 年94亿,2100年108亿, 2600年630亿,除南极 洲外,地球的陆地都将 挤满人。
100
30
14
13
12
人口数量持续上升,增长速率越来越 快。20世纪以来人口急剧增长。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人口的消费水平
环 境 人 口 容 量 的 影 响 因 素
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科技发展水平 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人 口 容 量 的 评 估
着眼点(估计依据) 乐观论 悲观论 中间论 尚未被开发利用的;未探知和未发现的 领域 当前人口增长和资源利用加速;由此引 发多种问题
一个国家的人口控制的最终警戒线为(A)
A、环境人口容量 B、人口合理容量 C、人口占据空间 D、每平方千米200人
地理湘教版高一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_第一章_第二节_人口合理容量_word版含解析

庖丁巧解牛知识·巧学一、“人口爆炸”1.“人口爆炸”的概念“人口爆炸”指人口剧增,通常是指数式增长,给环境带来压力。
人口学家用来描述20世纪出现的世界人口出生率大大超过世界人口死亡率的情况。
2.人口膨胀的三大原因(1)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居民的计划生育要求得不到满足。
目前发展中国家至少有1.2亿已婚妇女和相当一大批未婚育龄妇女,她们迫切希望有更多、更先进、更方便的手段来控制生育,却无法得到良好的计划生育服务。
据估计,在今后50年里,由这一原因而导致的人口增长将占新增人口的1/3。
(2)很多国家的家庭由于受传统观念、宗教势力和经济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希望有一个或保持一个大家庭。
据估计,今后50年里因为这一原因而多增加的人口约占20%。
(3)育龄妇女的绝对数很高。
近年来,人们普遍有一种误解,不少人只从统计数字中看到全球人口的增长率已经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2.2%下降到现在的1.4%,妇女的平均生育人数也从20世纪50年代的5个孩子减少到约3个孩子,却不知由于现在全球的总人口已大大多于以前,育龄妇女绝对数很高,世界总人口的绝对增长数也很高。
3.人口的指数增长从历史发展来看,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但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不同。
世界人口的“J”形曲线增长称为人口的指数增长。
这种增长在开始时数量比较小,但很快就会急剧膨胀。
显然,人口如此爆炸式的增长决不能长时期持续下去,如图1-9所示。
图1-9知识拓展马尔萨斯人口学说马尔萨斯并不认为人口以几何级数增长、为人类提供衣食来源的动植物以算术级数增长是一个一般规律。
相反,他反复指出,如果从抽象可能来看,一切生物,不仅包括人类,同时也包括动植物,都具有以几何级数增长的内在趋势;而如果从实际可能来看,人类不可能以几何级数增长而只能以算术级数增长。
马尔萨斯在《人口原理》一书中提到“人口将按1、2、4、8、16、32、64、128、256、512这样的比率增加,而生活资料将按1、2、3、4、5、6、7、8、9、10这样的比率增加”,但马尔萨斯同时也强调人类对自身繁衍进行“抑制”的极端必要性;尽管生物的繁衍具有以几何级数增长的内在趋势,但“因空间与营养的缺乏而受到抑制”,这一趋势实际上仅仅是一种不可实现的可能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正确叙述是 (
C)
A.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人们估计的环境人
口容量应该是基本相同的
B.人口合理容量就是环境人口容量
C.确定什么样的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
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D.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科技
小结
一、人口爆炸 二、环境的限制性
人类与土地资源 人类与矿产资源 人类与淡水资源 人类与森林资源
你同意哪一派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着眼点(估计依据) 乐观论 悲观论 中间论 尚未被开发利用的;未探知和未发现的 领域
主要论点
容量无限
当前人口增长和资源利用加速;由此引 发多种问题
人多为患
介于悲观论与乐观论之间,多数学者认为未来全球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
阅读表格:我国各地区的土地 活动 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 1992年,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 的农业自然资源生产潜力进行了深入研究,分 别计算出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 密度。 1. 我国最多可承载多少人口? 16.248亿 2. 试分析我国东部、西部地区以及南方、 北方地区,它们的环境人口承载力各有什么特 点?
D
B
三、人口的合理容量
思考以下问题(时间5分钟)
1、理解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环境承载力 的概念 2、人口容量有哪三个特点?你是怎样理解的? 3、地球上能够容纳多少人,你同意下列哪一流 派的观点呢?能说说理由吗?
自主学习三:阅读教材P13-14,完成学案三,
人口容量的特点
=人口合理容量 实际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
农药、化肥用量增加 人均耕地减少 工矿规模扩大 植被破坏
土壤污染加剧
土壤荒漠化
水土流失
土壤肥力下降
耕地总面积减少
粮食产量下降
(时间6分钟) 1、同学们能否按照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在它们之间加上箭头? 2、那么人口增长与矿产资源、水资源、以及森林资源方面又有什 么样的因果联系呢?你们能否用也用箭头来表示呢? 3、完成学案二
二、环境的限制性
自主学习二:阅读教材P11表格,思考以下问题:
(时间3分钟)
1、同学们还记得自然资源的概念吗?请你说一说。 2、根据表格,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有人说,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山水风光也
可以当作自然资源。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减少的关系
人口增长
人均耕地减少 粮食需求量加大 城市膨胀 建设用地增加 开垦新耕地
学以致用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自然资源 的种类、数量、规模、范围都在不断变 化。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多,人类开发资 源的数量越来越大,种类越来越齐全, 甚至用现代科技研制出一些能源的替代 品,但仍有许多资源短缺、枯竭。根据 材料,回答4~6题。 4.下列物质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C ) A.铁矿、塑料 B.石油、农田 C.原始森林、地下水 D.煤炭、化肥
1、计算世界人口
每增加10亿所用 的时间。 2、分析1830年以 来世界人口的增 长趋势。
1830
1930
60(亿人)
J
50 40 30 20 10
1960 1974 19871999(年)
马尔萨斯的人口学说(3分钟) 人口数量按1,2,4,8……等比数列增加; 生活资料按1,2,3,4……等差数列增加。 在两个世纪以内,人口与生活资料的比例将会是 256:9;在三个世纪以内,将会是4096:13。 人口繁殖力与土地生产力这两个力,显然是不平 衡的,而大自然法则,却必须使其结构趋于平衡。 下列两种观点,你赞成哪一种? 请用自己的话来说明。 观点一:荒谬至极,毫无意义。 观点二:值得人们关注。
5.关于人类与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类的生产、生活资料都来源于自然资源 B.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进步不受资源的限制 C.人类社会进步、人口急剧增长,自然资源也急剧增加 D.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 人均资源消耗量也与日俱增 6.我国人口数量逐年递增,人口与资源矛盾突出,解决 这一矛盾的对策是 ( ) A.逐年降低人口增长数量和减少资源的使用量 B.控制人口增长速度和数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切实 保护耕地资源 C.发展科技,开发一切可利用资源 D.围海、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
新闻播报
中新网(2011年)10月31 日电:据外电报道,世界将在 本月31日迎来第70亿人口, 而在31日凌晨,将成为象征 性的全球第70亿名成员之一 的婴儿在菲律宾降生。 丹妮卡•卡马乔在媒体聚光灯的环绕下,于31日零点前2分钟在 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一家医院降生。她将成为全球范围内几名被宣布 成为象征性的世界第70亿人口的婴儿之一。联合国高级官员前往菲 律宾接见了这个小婴儿及其父母,并送给丹妮卡一个小蛋糕作为礼 物。 菲律宾卫生部长欧纳表示,世界第70亿人口的降生为菲律宾带 来审视人口问题的契机。据悉,菲律宾目前是世界上位居第12位的 人口大国,拥有9490万人口。中国和印度依然占据前两个席位。不 过印度人口预计将在2025年超过中国。
学以致用
近100多年来,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 需时间越来越短,回答1~2题。 1.世界人口急剧膨胀,这说明了 ( A ) A.世界人口增长过快,地球上将会出现 “人口爆炸” B.是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必然结果 C.人口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是相适应的 D.人口快速增长对于发展中国家是必要的
2.近年来,世界人口增长的曲线呈现( A ) A.“J”型 B.“S”型 C.“V”型 D.“N”型 3.20世纪以来,人口增长快速的原因是( C ) A.私有制经济的发展 B.土地面积空前扩展 C.对灾害和疾病防御能力提高 D.人口增长地区不平衡
实际人口数量
基本协调 协调被破坏
人口容量的特点
面积 台湾岛 海南岛
人口
3.6万平方公里 2300万 3.4万平方公里 750万
人口容量 是不同的
不同历史时期; 不同地区; 不同自然条件; 不同科学技术水平。
人口容量的特点
警戒线
人口容量(最大值) 人口合理容量
应该以人口容量为最终警戒线, 人口数量要低于人口容量。
第二节
人口合理容量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黑龙江鸡西实验中学:刘忠民
学习目标
1、了解人口爆炸的事实。
2、了解地球的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
容量的概念以及人口容量的特点。 3、理解资源、环境对人口的限制性。
4、理解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一、人口爆炸
自主学习一:阅读课文有关内容,完成学案一,
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2分钟)
森林资源
水土流失加剧 人类的 度加快
大气污染程度加深
气候反常事件增多
人类 生存 环境 恶化
环 境
的
限
制
性
1.人类必须从环境中获取各种资 源, 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资源
2.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
3.资源的大量消耗会导致环境 问题,最终影响人类的生存
“J”形曲线
自然资源的概念的演变
三、人口的合理容量
人口容量 人口的合理容量 环境承载力 人口容量的特点
临界性、相对性和警戒性 人口容量的限制因素 资源、科技、生活消费水平、对 外开放程度
练 习
(练习册P13)
谢 谢
矿产资源
人口 增加 科技 发展 矿产资 源大量 消耗
人类对各种 矿产资源的 需求量不断 增长
不可再 生资源
某些重要 矿产资源 正在迅速 减少甚至 趋于枯竭
水资源
人类能直接利用的淡 水资源所占比重很小
人类对淡水的需求量 越来越大 人类对淡水资源的不 合理利用 愈演愈烈的水体污染
淡水资源的 短缺,正日 益严重地困 扰着人类的 生存和发展
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
自 然 资 源
◇两片草原,一片水源好,生长茂盛, 另一片一般,能承载的牛羊数量不同。 ◇日本国土狭小,与云南相近,资源 匮乏,但人口接近1.3亿,但还在鼓励 探 生育。而云南省人口是日本的1/3。 究
◇2005年,美国人均消费石油25桶( 中国1桶半),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4 倍,全球人口按美国的消费水平,全球 石油储量仅够使用不足8年。
科技发展水平
地区开放程度
人们的文化和 生活消费水平
学以致用
7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口容量特点的是 ( D) A .临界性 B .相对性 C .警戒性 D .规律性 8.可导致环境人口容量降低的因素有( C ) A.科技水平提高 B.环境质量相对稳定 C.资源过度使用,利用率低下 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