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普外科预防伤口感染的措施探讨
外科手术术后伤口感染预防

外科手术术后伤口感染预防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行为,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但术后伤口感染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
术后伤口感染是指在手术后,伤口发生感染的状况。
这种感染可能导致伤口愈合延迟,增加病人疼痛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延长住院时间。
为预防术后伤口感染,医疗机构和患者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一、医疗机构预防术后伤口感染的措施1. 外科手术准备医疗机构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准备外科手术。
首先,手术室应该保持洁净和无菌。
手术人员应穿戴干净的手术服,并进行适当的手部消毒。
此外,术前应对手术区域进行适当的皮肤准备,包括对皮肤进行清洁和消毒。
2. 患者术前准备在手术前,医疗机构应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术前准备。
这包括清洁患者的皮肤,避免伤口周围的皮肤被感染。
如果患者有感染性疾病,如皮肤感染或泌尿道感染,医疗机构应在手术前进行适当的治疗。
3. 术中感染控制在手术过程中,医疗机构应该采取措施来控制术中的感染。
医护人员应遵守洗手和戴手套的规定,减少细菌传播的风险。
此外,手术室应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为手术提供良好的环境。
4. 术后感染监测手术后,医疗机构应对患者进行感染监测。
这包括观察伤口是否出现红肿、渗液等症状,以及定期进行病原微生物的培养。
如果发现感染征象,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二、患者预防术后伤口感染的措施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患者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经常洗手,尤其是在接触伤口前后。
使用肥皂和温水洗手,至少持续20秒,并充分冲洗和擦干双手。
如果患者的手脏或沾有血液或其他体液,应进行适当的清洁。
2. 注意伤口护理患者应正确进行伤口护理,以保持伤口清洁和干燥。
根据医生或护士的指导,患者可以使用适当的方式清洁伤口,如使用盐水或无菌生理盐水。
同时,患者应定期更换敷料,以防止细菌生长。
3. 避免浸泡及外部污染患者应避免伤口浸泡在水中,比如在游泳池或浴缸中。
此外,在患者回家后,应注意避免污染伤口,如避免接触尘土、灰尘和动物宠物等。
基层医院普外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

基层医院普外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目的分析基层医院普外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预防措施。
方法选取我院在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5例切口感染患者,作为实验组(A组),同时选取同期我院外科术后无切口感染的3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B组),对这两组患者的普外手术切口感染因素进行分析,同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结果手术切口感染因素为:患者的手术时间、年龄、所患疾病、切口的长度;这些因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病原菌检测出22株革兰阴性菌,12株革兰阳性菌,6株真菌。
结论临床医治上,医生应当依据患者的具体病症实施有效的手术治疗,做好消毒感染的工作;一旦发现术后切口感染,应当立刻采取防治的措施,将危险降到最低点,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标签:术后切口感染;基层医院;预防措施本文选取我院在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5例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研究对象。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5例切口感染患者,作为实验组(A组),年龄主要集中在8~71岁,平均30.2岁;其中男22例,女13例,男女比例为22:13。
同时选取同期我院外科术后无切口感染的3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B组),年龄主要集中在6~78岁,平均33.2岁;其中男20例,女15例,男女比例为4:3。
1.2方法判断术后切口感染的标准。
本院采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实施诊断,内容包括:①术后切口出现红肿、热痛以及脓性的分泌物;②切口较深的部位流出脓液,或者在穿刺时抽出脓液;③术后切口自然的开裂,或者医生在打开切口后发现有脓性分泌物,并且患者的体温超过38℃;④依据组织病理学,发现术后的切口有感染的证据[1]。
1.3统计学方法文中相关数据均是使用SPSS17.0软件来详细分析统计的,同时为加强可信度,本文的计量的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同时本文中的每组之间的数据的比较也使用t来进行检验,文中的实验中数据均为使用的平均值。
医院感染预防的关键措施手术切口感染防控

医院感染预防的关键措施手术切口感染防控医院感染预防的关键措施:手术切口感染防控手术切口感染是目前医院感染的主要类型之一,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有效防控手术切口感染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院感染预防的关键措施,特别是手术切口感染的防控措施。
一、严格执行手卫生标准手卫生是医院感染预防的基础,对于遏制手术切口感染具有极大的重要性。
医护人员在手术前、手术过程中和手术后都必须进行正确的手卫生操作,包括洗手、戴手套等。
另外,医务人员还应定期接受手卫生培训和考核,以确保操作规范,并形成正确的手卫生习惯。
二、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无菌操作是手术切口感染防控的核心内容。
医务人员应穿戴干净、无菌的手术衣、手术帽、口罩和手术手套等防护用品,确保手术器械和手术区域洁净。
手术器械应进行完全消毒,以避免手术中的交叉感染。
此外,医护人员还应规范手术间的空气质量,并确保手术室的清洁与消毒。
三、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滥用是导致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使用抗生素,并按指南规定的剂量和疗程进行给药。
在手术过程中,应注意抗生素的适时给药,以确保其在手术切口感染易发期内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
四、提高患者自我防护意识手术切口感染的防控不仅仅依赖于医务人员的工作,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同样重要。
医务人员应向患者和家属进行相关教育,详细介绍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措施,并告知患者术后的注意事项,如合理护理伤口、定期更换敷料等。
合理引导患者主动参与手术切口感染的防控,将对预防手术切口感染产生积极影响。
五、建立有效的质控体系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手术切口感染防控质控体系,明确相关工作的责任和流程。
通过制定标准操作规范、定期开展感染监测、建立感染事件报告和处理机制等措施,加强对手术切口感染的监督和控制。
医院还应加强质量管理,不断改进工作,提高防控手术切口感染的水平。
结语手术切口感染是医院内感染的一种严重情况,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健康威胁。
浅谈基层医院普外手术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浅谈基层医院普外手术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目的文章主要探讨进行过普外科手术造成切口感染的原因和相应的处理措施,目的在于降低造成切口感染。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实行普外科手术之后造成切口感染最主要的原因和相应的处理措施。
结果实施普通外科手术之后造成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和患者的年龄以及糖尿病,还有肥胖以及手术时间等等都有着直接的关系。
结论针对有可能造成患者切口感染的原因进行筛查,并且通过有效的完善手术之前的检验目的在于降低手术中的切口长度,并且通过提升手术过程中的熟练程度等最大限度减少切口感染的可能。
标签: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原因;对策手术之后出现切口感染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外科手术并发症,发生切口感染的概率为9.64%~21.38%。
造成切口感染的具体原因非常多。
本文主要通过针对某院实行了普通外科手术之后的患者出现切口感染情况作出回顾性分析,重点研究当前发生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找寻真正有效地的解决办法。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此次进行回顾性分析的资料来自2013年山西某基层医院383例进行过普通外科手术的患者,其中男患者為201例,女患者为182例,年龄分别从4~80岁,平均40岁。
实行I类切口清洁的案例达到85例,主要是甲状腺切除手术以及乳腺癌切除手术。
实行II类切口清洁的患者一共达到190例,主要进行的是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进行III类切口清洁的患者人数达到108例,主要进行的是急性淮剧穿孔性阑尾炎。
并且在这些案例中,手术之前为肥胖的案例有26例,另外长期吸烟的有38例,而手术之后有糖尿病的达到24例,还有慢性支气管炎以及肺气肿的达到19例。
所有案例的手术时间均为30min~5h。
1.2诊断标准以国家卫生部在2001年颁发的全新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当中明确了对切口感染的全新诊断标准[1]。
并且对手术患者在实行手术之后的切口做出监测,还对患者做出了对其危险因素方面的调查。
1.3分析和方法主要针对患者的体温单以及监护单,还有病程记录以及医嘱单,还有麻醉记录以及手术记录等等相关资料,进而对患者的手术感染做出相关评估。
医院感染与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与处理

医院感染与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与处理医院感染和手术切口感染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可能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
在医疗机构中,医生和护士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和处理措施来减少这些感染的发生。
本文将探讨医院感染和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与处理,并提供一些相关建议。
一、医院感染的预防1. 手卫生: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基本措施之一。
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或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应正确洗手或使用合适的消毒剂。
2. 患者隔离:对于已经感染或携带病原体的患者,医院应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包括单间隔离、呼吸道隔离、细菌隔离等。
3. 环境清洁:医院应加强对患者住院房间、手术室、器械等环境的清洁和消毒,确保无菌和洁净。
4. 医疗器械与设备消毒:对于接触患者的医疗器械和设备,应进行高效的消毒和灭菌处理,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二、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与处理1. 术前准备:在手术前,医务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如洗净手术部位、使用抗菌皮肤清洁剂等。
2. 无菌操作:手术过程中,医生和护士应遵循无菌操作规范,佩戴合适的手套、口罩和帽子,以及使用无菌器械和物品。
3. 抗生素应用:对于高危人群或特定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是必要的。
但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使用时机,避免滥用和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
4. 术后切口护理:手术后,对切口进行定期清洗和更换敷料,检查切口是否有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
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减少感染的发生。
5. 术后感染处理:如果发生了手术切口感染,医务人员应根据感染程度和病原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并进行手术切口的处理,如引流、清创等。
三、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为了有效预防和处理医院感染和手术切口感染,医院应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包括制定相关的预防指南和操作规范,定期进行职业培训和考核,加强对医院感染监测和上报工作,以及科学合理地使用抗生素等。
此外,患者和家属在医院感染和手术切口感染预防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基层医院普外手术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基层医院普外手术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目的分析基层医院普外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和相应的预防策略。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普通外科手术的286例患者,对造成患者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进行有效的分析。
结果在本次研究的286例普外手术患者中23例患者,在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的现象,造成患者普外切口感染的因素有很多与手术的切口的类型、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手术的性质都有密切的关系。
结论在临床上致使普外患者切口感染的因素有很多,但可以通过相关的防治措施进行有效预防。
标签:基层医院;普外手术切口;感染原因普外手术切口的感染患者术后的并发症状,在基层医院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
患者在术后切口一旦遭到感染,就会影响到患者的手术切口的恢复,并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
在本次研究中,为了探讨出造成普外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以及相关的预防策略,选取了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286例普外手术患者,并对患者的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1]。
具体的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本次研究中主要选取的是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普外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患者有167例,女患者有119例,年龄为18~65岁,其平均年龄为42.5岁。
在286例普外手术患者中,有128例是阑尾炎患者,90例泌尿系统以及68例甲状胰切除手术。
1.2诊断的标准在确诊患者切口是否感染中,主要是根据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作为诊断的标准。
并且在术后对患者的切口进行相关的监测,以此保证可以明确的了解致使患者切口感染的具体因素。
1.3分析和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对患者的体温单、监护单、病程记录、医嘱单、麻醉记录以及手术记录单等相关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有效的分析,从而做出造成患者切口感染的评估[2]。
1.4统计学方法将在本次研究中获得的数据全部应用于SPSS13.0数据软件包中进行有效的分析。
2 结果在对本次治疗研究中,发现在进行普外手术后切口感染的患者有23例,其中因阑尾炎普外手术感染的有6例患者,泌尿系统普外手术感染的8例患者,甲状胰切除手术感染的患者有9例,占普外手术例数的8%(23/286),而阑尾炎普外手术感染率是2.1%(6/286),泌尿系统普外手术感染率2.8%(8/286),甲状胰切除手术感染率是3.1%(9/286)。
基层医院普外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

基层医院普外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摘要:在基层医院中,普通外科的手术切口感染是较为常见的感染,而导致切口感染的因素有很多,所以必须找到造成切口感染的相关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相关的预防和处理措施,才能有效控制和降低切口感染率。
关键词:基层医院,普通外科,手术切口,预防感染切口感染是较常见的医院内感染,造成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很多。
患者年龄、身体状况、切口类型、手术方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手术室的环境等是造成切口感染的主要相关危险因素。
1.手术外科医师相关的因素:1.无菌观念较淡漠。
一些外科医师无菌观念较淡漠,特别是低年资的医师,没有分清手术污染与清洁区域,刷洗手不够仔细,或未戴无菌手套的手就直接去触摸无菌台及术中手套破损没及时更换,或口罩没有罩住鼻腔,认为患者术前或术中应用了抗生素就能预防切口感染。
2.手术操作技巧存在隐患。
如打开腹腔脏器时未注意保护好腹腔。
3.部分手术持续时间过长.切口暴露的时间越长,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机率越高。
因为手术切口暴露时间长会导致组织出血增加,血液又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 而且创伤本身会使患者全身及局部的抵抗力降低,因此导致其切口感染的机率增加。
二、患者相关的因素:1.年龄因素。
10岁以下和60岁以上患者的感染率明显高于11 - 60 岁患者,这说明低龄儿童免疫功能较弱及老年人免疫功能衰退,容易引起感染。
2.糖尿病的影响。
有糖尿病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明显高于无糖尿病史患。
糖尿病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高血糖环境易引起水肿,从而导致切口裂开和细菌感染,术后易造成感染。
3.本文住院时间越长的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机率就越高。
可能由于住院时间长,患者对医院内耐药菌株感染的机率增多,故术后感染的危险性就增大。
4.部分患者本身存在感染病灶。
即使患者手术的部位离感染病灶较远,其术后切口感染的机率要大于无感染病灶者。
1.肥胖。
肥胖患者切口感染率明显高于非肥胖者。
肥胖者腹壁脂肪层肥厚,切口暴露困难,造成手术切口过大,手术时间过长,或缝合后容易形成死腔等因素导致细菌易在切口中生长使其液化感染。
基层医院普外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

基层医院普外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摘要]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普外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于2007年3月-2017年6月期间收入的561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其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并比较感染患者与未感染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营养状况、手术时长、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以及合并症等情况。
结果普外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率为8.02%;感染患者与未感染患者年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患者BMI比未感染患者高,血清总蛋白水平比未感染患者低,手术时长、手术切口比未感染患者长,术中出血量比未感染患者多,合并症发生率比未感染患者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影响基层医院普外手术切口感染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肥胖、营养状况、合并症等患者自身原因及手术时长、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等医源性因素,提高手术医生专业技术水平、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合理有效的针对性护理及抗感染治疗是避免切口感染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普外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预防措施手术切口感染是临床常见的感染疾病之一,可发生于各种类型手术,其发生率约为5%-40%,不仅会增加患者痛苦、对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及病情转归造成影响,甚至会导致其他严重并发症引发患者死亡[1]。
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普外手术患者手术切口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引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旨在为手术切口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
具体信息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普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561例临床资料,其中男303例,女258例;年龄16-74岁,平均年龄(44.61±9.54)岁;手术类型:胆道手术6例、胃肠道手术8例、阑尾切除术手术336例、疝修补术手术201例、腹部外伤手术10例。
本研究于医学伦理委员会报备申请,并经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对手术、治疗、护理相关操作均知情同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 ] B a u j a t B, A u d r y H,B o u r h i s J , e t a 1.C h e mo he t r a p y i n l o c l a l y
有 患者的放疗的方法一样 , 可以推 断化疗 的差异所致 。
c tu e x i ma b—i n d u c e d r a s h a n d s u vi r v l[ a J ] . L a n c e t O n c o l , 2 0 1 0 , 1 1 ( 1 ): 2 1 - 2 8 . [ 5 ] A l a mr o A, A l r a j h i N, K h a f a g a Y, e t 1. a N e o a d j u v a n t c h e m o t h e r a p y
 ̄l l o we d b y c o n c u r r e n t c h e mo r a d i a t i o n t h e r a p y i n l o c a l l y dv a a n c e d
总之 , 根据本研究 的结果得 出的结论是 , 多西他赛 联合 奈
d ce o t a x e l nd a c i s p l a t i n i n a d v a n c e d n a s o p h a r y n g e l a c a r c i n o ma [ J ] . J C l i n O n c o l , 2 0 0 9, 2 7 ( 2 ) : 2 4 2 - 2 4 9 .
化等均 比观察组 差 , 其治疗依从性也 比观察组 差 , 而主要 的原
因是 消 化 道 反 应 严 重 而 退 出放 化 疗 治 疗 。 综 上 可 见 , 由于 所
d a t a f r o m a p h a s e 3 r a n do mi s e d t r i a l ,a nd r el  ̄i o n b e t we e n
・
1 9 55 ・
表 2 两 组 生 活 质 量 评 分 比 较
组发生 3级 以上 的 口腔 黏膜炎 的比例 明显 比观察组高 , 生 活
质量方 面如吞咽困难 、 言语 困难 、 进食 困难 , 味觉异常 、 营养 恶
[ 3 ] 刘裕 杰. 局部晚期 鼻咽癌综合治 疗新模式及其导致 的 口腔黏膜 炎的探索[ D] . 上海 : 复旦 大学, 2 0 1 2 .
6 2 ( 2 ): 5 0 8 61 3 .
[ 6 ] E d w i n P, B d g e R e B, S i n g F, e t 1. a R nd a o m i z e d p h a s e I I t r i l a o f
c o n c u i T e n t c i s p l a t i n—r a d i o t h e r a p y w i t h o r w i t h o u t n e o a d j u v nt a
齐 齐 哈尔 医学 院学 报 2 0 1 5年 第 3 6卷第 1 3期
J o u r n l a o f Q i q i h a r Un i v e r s i t y o f M e d i c i n e , 2 0 1 5, V o 1 . 3 6 , N o . 1 3
[ 4] B o n n e r J A, H a r a r i P M, C i r a h J , e t 1. a R a d i o t h e r a p y p l u s c e t u x i ma b
f o r l o c o r e g i o n ll a y a d v a n c e d h e a d nd a n e c k c nc a e r : 5一 y e a r s u r v i v l a
c h e mo t h e r a p y t o r a d i o t h e r a p y i n l ca o ll y a d v a n c e d n a s o p h a r y n g e l a
n a s o p h a r y n g e l a c a r c i n o ma [ J ] .I n t J R a d i a t O n c o l B i o l P h y s , 2 0 0 5,
[ 7 ] 刘江 山. 山鼻 咽癌 放射 治疗对 E 1 腔黏膜 反应 的临床 观察 [ D ] .
吉林 : 吉林大学 , 2 0 1 2 .
c a r c i n o ma : a m e t a —a n l a y s i s o f t h e p u b l i s h e d l i t e r a t u r e I J 1 . J C l i n
达 铂方案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 晚期 鼻咽癌患者的 口腔黏膜反 应 较轻 , 能减少生 活质量 的下降 , 提高 患者治疗 依从性 , 值 得
l 临床 推 广 。 参 考 文 献
[ 1 ] L a n g e n d i j k J A, L e e m a n s C R , B u t e r J , e t a 1 . 1 1 h e a d d i t i o n a l v l a u e o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