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

合集下载

西游记资料

西游记资料

主要人物
• 猪八戒︰又名猪刚鬣、猪悟能。原为天宫中的天蓬 元帅,因调戏嫦娥,被罚下人间,但错投了猪胎, 长成了猪脸人身的形状。在高老庄抢占民女,后被 孙悟空降伏。修得正果的封号为净坛使者。猪八戒 的兵器是九齿钉钯。猪八戒只会三十六种变化,猪八 戒这个形象是吴承恩塑造很成功的形象,它虽好吃懒 惰,却是孙悟空的左膀右臂,虽然自私却讨人喜欢。
行者道:“既不肯借,吃你老叔一棒!”
形象特点:斯文礼貌,简洁明了的语言描写突出了孙 悟空聪明机智,灵活多变,粗中有细,善于斗争的 性格;面对邪恶时又显示了孙悟空勇敢无畏、不怕 困难、敢于斗争的精神。
• 沙沙和尚︰又名沙悟净、沙僧。原为天宫中的卷帘 大将,因在蟠桃会上打碎了琉璃盏,惹怒王母娘娘 ,被贬入人间,在流沙河畔当妖怪(塘虱精),后被 唐僧师徒收服,负责挑担。使用的兵器是降妖宝杖 。书中又将沙和尚称为“沙僧”。
2020/6/19
吴承恩,生于1499年,逝世于1582年,活了 81岁。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 (今江苏淮安)人。我国明代著名小说家,
2020/6/19
主要人物
唐僧︰小说里的唐僧是虚构的人物,与历 史上的真实人物玄奘法师是有区别的。小说里 的唐僧,俗姓陈,小名江流,法号玄奘,号三 藏,原为佛祖第二弟子金蝉子投胎。他是遗腹 子,由于父母凄惨、离奇的经历,自幼在寺庙 中出家、长大,在生化寺出家,最终迁移到京 城的著名寺院中落户、修行。唐僧勤敏好学, 悟性极高,在寺庙僧人中脱颖而出。最终被唐 朝皇上选定,前往西天取经。在取经的路上, 唐僧先后收服了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 沙僧。
大圣收白龙
智激美猴王
夺宝莲花洞
大战红孩儿
车迟国斗法
途 经 女 儿 国
三调芭蕉扇

《西游记》原文与翻译

《西游记》原文与翻译

《西游记》原文与翻译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具有浓厚民间传
说色彩的文学作品。

以下是《西游记》部分原文及其翻译:
- 原文: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翻译:曾经听闻洞庭湖的水,今天登上岳阳楼。

吴楚在东南方
向分割,乾坤天地日夜循环。

- 原文:云无心云亦闲,日日松阴自满颜。

不知云外楼阁处,
何似南京近东南。

翻译:云没有心思,云也无所牵挂,每天都在松树的荫蔽下自
得其乐。

不知道云外有哪些楼阁,何如近南京的东南方。

- 原文:陶者何以观其春秋?舜者何以观其在天地之间也?观
其所以逐东而不逾东也。

翻译:陶渊明如何感慨自己的一生?舜帝如何看待自己在天地
之间的位置?看他们不沉溺于已经失去的东西而继续向前。

《西游记》是一部涵盖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故事情节的古代小说,其原文表达深邃,翻译需要准确传达原始意思。

以上是《西游记》的一些原文及其简要翻译。

阅读原文可以更好地欣赏其中的美妙之处,而翻译则使非中文读者更加了解其中的故事和文化。

注:本文中所有翻译仅供参考,因受原文语境、词义多义性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存在个别偏差。

西游记资料

西游记资料
在南京等大都市都开设了分号。明代万历时余家书坊的主人叫余
象斗,此人极善经营,自经手书坊后,把刻书的重点转向了深受世
俗百姓欢迎的通俗小说,当时流行的《三国演义》、《水浒传》、《列国
中有所反映,但从总体上看,相同的并不算多。这给我们提出了新
的问题:从宋代到明代的漫长岁月里,在《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和
《西游记》之间还有哪些秘密?
吴本、扬本、朱本是怎么回事
南宋时期,福建建阳有一户姓余的人家开始了刻书生涯。经
过几百年的发展,到明代,余家书坊已成了当时屈指可数的书坊,
们来说,则不免有惊心动魂、无限艳羡之感。一位叫慧立的僧人颇
有心计地将玄奘的这些经历深深地印入了自己的脑海。二十年
后,为了纪念玄奘,他把当初听来的内容形成了文字,这就是《大慈
恩寺三藏法师传》的前五卷。慧立写成后,并没有立即公布于众,
而是藏在地穴中,自己随时修改增补,力求完善,直到他逝世时,才
初,法师在蜀,见一病人,身疱臭秽,衣服破污,怜将向寺
施与衣服饮食之值。病者惭愧,乃授法师此经,因常诵习。至
沙河间,逢诸恶鬼,奇状异类,绕入前后,虽念观音不得全去,
即颂此经,发声皆散,在危获济,实所凭焉。
这里所说的“经”,就是乌巢禅师教给唐僧的《多心经》(全称
令门徒从地穴中取出公开。这五卷记载触动了玄奘另一门徒颜惊
的灵感,他对这五卷作了一些补充后,又将玄奘回国后译经的过程
写成另五卷。两者合并,就成了完整的玄奘法师传。
由于《大唐西域记》主要是写给唐太宗作参考的,所以玄奘以
介绍各国的地理、政治、文化为主;而《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是
为了纪念、表彰玄奘的业绩,所以以玄奘本人的行动为中心线索,

西游记名著介绍

西游记名著介绍

西游记名著介绍西游记名著介绍《西游记》为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

以下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西游记名著介绍,希望你喜欢。

西游记基本简介《西游记》讲述盘古开天辟地,一颗仙石迸生出的美猴王拜倒菩提门下,取名孙悟空,苦练成一身法术,却因大闹天宫闯下大祸,被如来佛祖压于五行山下。

五百年后,唐三藏到西方取经收伏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小白龙作其徒弟。

四人紧随唐三藏上路,途中屡遇妖魔鬼怪,展开一段艰辛的取西经之旅。

唐玄奘经菩萨指点奉唐朝天子之命前往西天取经。

途中路经五行山收得齐天大圣为徒取名孙悟空,继而在高老庄又遇到了因调戏嫦娥被逐出天界的猪八戒。

师徒三人来到流沙河,收服水妖取法名悟净,至此唐僧带着三个徒弟历经千难万险,八十一难,最终来到灵山,玄奘在凌云渡放下了肉身,终于取回了真经,回到大唐长安,把大乘佛法广宣流布。

而一路勇敢无畏的孙悟空也成为斗战胜佛,八戒、沙僧、白龙马分别成为净坛使者、金身罗汉、八部天龙马,功德圆满。

西游记创作背景吴承恩生活在明代的中后期,历经孝宗弘治、武宗正德、世宗嘉靖、穆宗隆庆、神宗万历五个朝代。

明朝中后期的社会情况与开国之初有很大的.不同,政治上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集团内部矛盾不断激化,并日趋尖锐 ;思想文化上启蒙思想兴起,人性解放思潮高涨,市民文学日益蓬勃发展,小说和戏曲创作进入一个全面繁荣兴盛的时期。

经济上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因唐太宗贞观元年(627),25岁的和尚玄奘天竺(印度)徒步游学。

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

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

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轰动一时。

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

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

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西游记1~30回简介

西游记1~30回简介

●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东胜神洲傲来国海中有花果山,山项上一仙石孕育出一石猴。

石猴在所居涧水源头寻到名为“水帘洞”的石洞,被群猴拥戴为王。

又过三五百年,石猴忽为人生无常,不得久寿而悲啼。

根据一老猴指点,石猴经南赡训洲到西牛贺洲,上灵台方寸山,入斜月三星洞,拜见须菩提祖师,被收为徒,起名曰孙悟空。

●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悟空从祖师学得长生之道、七十二般变化及“筋斗云”。

一日,悟空受众人挑唆,变为松树,引起祖师不快,被逐出洞。

回到花果山,与占山妖魔厮斗取胜,带回被掳的众猴与物品。

●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悟空使摄法将傲来国库馆里兵器搬进山中,操演群猴。

山中妖、兽纷纷拜悟空为尊。

悟空向龙王讨得重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

在幽冥界勾掉猴属在生死簿上的姓名。

龙王和阎王表奏玉帝,请伏妖猴。

玉帝派太白金星赴花果山招安悟空。

●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悟空被授以“弼马温”之官,他得知此官为末等职,回花果山。

玉帝命托塔李天王与其子哪吒太子擒悟空。

被悟空打败。

金星再次招来悟空。

玉帝命造齐天大圣府,让悟空居住。

●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悟空管理蟠桃园,吃尽园中大桃。

又赴瑶池,喝光仙酒;吃尽太上老君葫芦内的金丹。

逃回花果山。

玉帝令托塔天王率天兵去捉拿悟空。

悟空打退了众天神。

●第六回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南海观音徒弟木叉助天王,被战败。

观音又荐二郎神。

二郎神与悟空大战,太上老君在天观战,丢下金刚套,击中悟空。

众神押其回上界。

玉帝传旨处死。

●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太上老君将悟空置入炼丹炉烧炼,四十九天后,悟空出来,大闹天宫。

玉帝请来如来佛。

孙悟空一路筋斗云,跳不出佛掌。

如来将五指化为大山,压住悟空。

命土地神用铁丸铜汁饲喂悟空。

●第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五百年后,如来佛欲寻一信徒取经,以使佛法永传东土。

观音率木叉,带着袈裟、锡杖和金、紧、禁三个箍,驾云前往。

西游记资料

西游记资料

西游记中精彩的故事情节1.三打白骨精2.真假美猴王3. 智取红孩儿4.大闹天宫5.三借芭蕉扇6.偷吃人参果7.真假美猴王人物介绍:(1)唐僧:法号玄奘,号三藏,被唐太宗赐姓为唐。

为如来佛祖第二弟子金蝉长老投胎。

唐僧勤敏好学,悟性极高,在寺庙僧人中脱颖而出。

最终被唐太宗选定,与其结拜并前往西天取经。

在取经的路上,唐僧先后收服了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并取名为:悟空、悟能、悟净,之后在三个徒弟和白龙马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

功德圆满,加升大职正果,被赐封为旃檀功德佛。

宝物三件:即袈裟、九环锡仗、金箍咒。

性格特点:唐僧是一个很复杂的人物,又善良但又不分青红皂白。

诚心向佛、顽固执着,举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经造诣极高。

唐僧身材高大,举止文雅、性情和善。

为取经坚韧不拔、不畏艰难,为人善良仁慈但不能明辨是非。

(2)孙悟空:法号悟空,又称行者、孙行者、美猴王、齐天大圣。

由灵根仙石孕育而生,是混世四猴之一灵明石猴。

后来拜菩提祖师为师学艺,得名“孙悟空”,学会七十二变、筋斗云和高超的武艺。

一双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伪装的伎俩;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使用的兵器是如意金箍棒。

他占花果山为王,自称齐天大圣,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

后来经观世音菩萨点化,成为唐僧的大徒弟,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降魔斗妖,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终成正果。

他嫉恶如仇,英勇无畏,取经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乱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偷吃太上老君的长生不老金丹,打败天宫十万天兵天将,又自不量力的与如来佛祖斗法,被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多年。

经观世音菩萨点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三打白骨精,收服红孩儿,熄灭火焰山,一路上降妖除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终成正果封为斗战胜佛。

性格特点:不畏艰险,具有锄强扶弱,抱打不平的英雄本色,他扫荡妖魔鬼怪不但是为了保护唐僧取经,而且也是为民除害。

他疾恶如仇、敢于斗争、有胆、有才、有识。

西游记简介6篇

西游记简介6篇

《西游记简介》西游记简介(一):《西游记》简介《西游记》是一部中国古代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主要描述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猪悟能、沙僧沙悟净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最后取得真经的故事。

《西游记》书中孙悟空这个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中国文学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

《西游记》资料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一到七回)介绍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大闹天宫;第二部分(八到十二回)叙三藏取经的缘由;第三部分(十三到一百回)是全书故事的主体,写悟空等降伏妖魔,最终到达西天取回真经。

西游记简介(二):《西游记》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是中国古典四大名着之一,是中国古代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主要描述了唐僧、孙悟空、猪悟能、沙悟净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最后取得真经的故事。

《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书中孙悟空这个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中国文学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

《西游记》不仅仅资料极其丰富,故事情节完整严谨,而且人物塑造鲜活、丰满,想象多姿多彩,语言也朴实通达。

更为重要的是,《西游记》在思想境界和艺术境界上都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谓集大成者。

资料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一到七回)介绍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大闹天宫;第二部分(八到十二回)叙三藏取经的缘由;第三部分(十三到一百回)是全书故事的主体,写悟空等降伏妖魔,最终到达西天取回真经。

西游记简介(三):《西游记》为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

取材于《大唐西域记》和民间传说、元杂剧。

宋代《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本名《大唐三藏取经记》)是西游记故事见于说话文字的最早雏形,其中,唐僧就是以玄奘法师为原型的。

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该书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创作品。

西游记简介(四):《西游记》共一百回,六十余万字。

分回标目,每一回目以整齐对偶展现。

故事叙述唐三奘与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经过八十一次磨难,到西天取经的过程。

《西游记》1-100回 已整理

《西游记》1-100回 已整理

西游记(1-5回)④石猴在南赡部洲,学成人像,着衣,穿履。

后在一樵夫的指点下,到了一洞门口,回头看见,崖头石碑有十个大字⑤到了西牛贺州灵台山七年后,悟空拒绝了祖师教他“道”、“流”、“静”和“动”字门中之重3600斤的九股叉和重7200斤的画杆方天戟都看不上,在龙婆龙女建议下,龙王把重13500⑧悟空取得了武器索要披挂,老龙王敲响了金钟,唤来了三海龙王,⑨悟空梦中到了幽冥界,打了起来,查看生死簿,魂字1350号上注着“孙悟空名字,乃天产石猴,该寿342岁”。

建议下降了招安圣旨。

挂上○11不着大圣,他变成了2寸长的个人,在那大树梢头浓荫下睡着了。

仙女想摘后树上的桃,只。

十万天兵布网罗,一回合战得九曜星筋疲力软,打退了哪吒太子,战败了五大天王,却说“杀人一万,自损三千”,西游记(6-10回)①回目名称: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

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

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

袁守诚妙算无私曲,老龙王拙计犯天条。

二将军宫门镇鬼,唐太宗地府还魂。

还受生唐王遵善果,度孤魂萧瑀正空门。

②观音推荐玉皇大帝外甥二郎神带着眉山六兄弟收伏孙悟空,于是二人斗变,第一回合,悟空变麻雀儿,他变饿鹰;第二回合,悟空变大鷀老,他变大海鹤;第三回合,悟空变鱼,他变鱼鹰;第三回合悟空变水蛇,他变灰鹤;第四回合;第四回合,悟空变成花鸨,他现出原形,用弹弓打孙悟空。

大圣趁机,滚下山崖,变成了一座土地庙。

大口变庙门,牙齿变门扇,舌头变菩萨,眼睛变窗棂,尾巴变成了一根旗杆,被识破。

后悟空又变做二郎神,到灌江口。

又被识破,二人打到花果山。

被把金刚琢又名“金刚套”往下一掼,打在了悟空的天灵,跌了一跤,被哮天犬照腿肚子上咬了一口。

勾了琵琶骨,不能变化。

③悟空已被五葫芦金丹用三昧火练成了金刚之躯,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中,用文武火锻炼,悟空躲在“巽宫”,弄做了个老害眼病,故唤作火眼金睛。

四十九天后,逃出八卦炉,又大乱天宫。

在灵霄殿前厮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花夕拾》练习一、填空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10篇。

目前,我们学过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

2、《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3、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天演论》。

4、《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鉴略),让我感到痛苦。

5、鲁迅小时侯最喜欢在(百草园)玩耍。

6、《二十四孝图》中,(子路负米)、(敦巨埋儿)、(老菜娱亲)等都是孝道故事的名称。

7.鲁迅在仙台学医时发生了(三)件重大的事。

8.“赛神会”中“我”和许多人喜欢看(活无常)。

9、迅在《琐记》中记叙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又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________。

(江南水师学堂)10、“好。

那么,走罢!”而去“寻别一类人们去”一语出自鲁迅的《》篇。

(《琐记》)11 鲁迅在《琐记》一文中,用了“____________”一词来讥讽洋务派的办学。

(乌烟瘴气)12 鲁迅在《琐记》中写自己一有空闲,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表现出鲁迅探求真理的____________。

(强烈欲望)13《范爱农》一文中,作者追述了在日本留学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________ _。

(生活片段)14《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分别的几个片段,并说明了在仙台医专时_________的一生中重要的经历。

(弃医从文) 15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 16《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_________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迎神赛会)17鲁迅在《》深切表达了对日本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

(藤野先生)18 作者回忆少年读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后,觉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故事”,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橘”之类。

而“哭竹生笋”的故事则有些可疑,还有“卧冰求鲤”的故事,如模仿则有性命之忧了。

19作者在文中用“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

”,表达了鲁迅先生对“妨害白话者”的愤怒之情。

20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竟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琐记》中提及。

21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如《无常》,《五猖会》。

22在《琐记》一文中鲁迅先生曾描述了新学堂与旧学堂的区别。

23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__________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

(无常)24鲁迅寓居的东墙上,一直挂着他的老师藤野先生的照片25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范爱农。

二、选择1“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 D )A、形象好看B、活泼诙谐C、能勾摄恶人魂癿D、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2《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 C )A、受到日本同学歧视B、先生不重视自己C、要拯救国民的精神D、学医太难3《琐记》一文中写了几件事,表达了对衍太太的不满(C)A.一件B.两件C.三件D.四件4《朝花夕拾》中,阿长的性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列哪一个不是阿长的性格特点( C )A.迷信B.不拘小节C.马虎D.朴实5阿莲河给鲁迅的父亲看病时所开的药引是什么(B )A.一对蚂蚁B.一对蟋蟀C.一包苦菜D.都不是6《琐记》中,衍太太对鲁迅说偷珠宝的事件后,她有没有散布流言( A )A.有B.没有7选择一个正确答案(D)A、鲁迅写《范》只为了回忆过去,记住以及想念范爱农。

B、范爱农不喜欢甚至讨厌自己的先生,因此在先生死时不主张发电报。

C、鲁迅记忆中的范爱农很坏。

《范爱农》记叙的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8下列文章不属于《朝》的是(A)A、《风筝》B、《无常》C、《父亲的病》D、藤野先生9朝花夕拾》中记叙鲁迅为了寻“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的是 BA《五猖会》B《琐记》C《父亲的病》D《无常》10鲁迅早年留学学习医学的国家是( A )A、日本B、美国C、苏联D、英国11范爱农和鲁迅初次相识的地点是:( C )A、东京B、北平C、横滨D、绍兴12《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是哪篇文章?(B)A《琐记》B《无常》C《二十四孝图》D《狗猫鼠》13下列文章中不曾提及“长妈妈”的篇目是:(D)A狗猫鼠B五猖会C二十四孝图D琐记14“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这段文字描写的是:()A孔乙己B范爱农C藤野先生D寿镜吾老先生三、判断1《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狗“尽情玩弄”弱者、对人又是一副媚态的憎恶。

(×)2《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作品,记述了作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

(√)3《父亲的病》中为父亲看病的第二个医生是叶天士。

(×)4 鲁迅不喜欢《天演论》(×)5藤野先生是一个有偏见的人(×)6藤野先生为人诚恳公正;(√)7藤野先生对学生诲人不倦,对研究一丝不苟;(√)8藤野先生对学术有超越国界的博大胸怀;╳╳(√)9藤野先生向鲁迅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事,是对中国人的轻视。

(×)10范爱农是一个非常随和的人;(×)11范爱农常常从乡下搭船进城,是因为他向往城市生活;(×)12范爱农对辛亥革命是非常欢迎的;(√)13范爱农从日本留学回国后,一直受到重视和重用。

(×)14《琐记》中有“肚子疼”绰号的是衍太太。

(×)15陈莲河是《琐记》中的人物。

(×)16《无常》是对保姆阿长的回忆。

(×)17鲁迅是借《狗、猫、鼠》一文来表明他为什么那么讨厌猫的。

(╳)四、简答题:1你怎么评价范爱农?爱憎分明,为人正直2作者憎恨猫的哪些特性?猫偷鱼肉,深夜在树上大叫3起初鲁迅认为范爱农是怎样一个人?非常冷漠,十分胆小,对师长无情,与人背道而驰。

4你眼中的范爱农是怎样的一个人?(先提出看法,接着以文中情节为例说说认为的理由)5文章写了鲁迅的两次摇头,分别是因为什么?第一次是因为关吏从范爱农一行人等的行李中翻出绣花弓鞋,有损国体。

第二次是因为让座“雍容揖让”“分出尊卑”,显得封建。

6读《朝花夕拾》,我们了解到童年时的鲁迅爱收集带图画的书,除此之外,你还能从中知道他此时其它的爱好吗?描绣像7、《父亲的病》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作者回忆儿时为父亲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是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8、鲁迅的《<二十四孝图>》一文,对古时的所谓“孝”持有怎样的态度?斥责封建孝道不顾人命,教坏后人,揭示其虚伪和残酷。

9、鲁迅写《无常》是为了表达什么思想?讽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不得恶报,所谓的“正人君子”根本不是公正的代表。

10、在《五猖会》中,父亲强迫我背诵(《鉴略》)一书后,才可去玩。

11你认为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老师?治学严谨,认真负责,不拘小节,没有民族歧视,关爱年轻人,为人正直的人。

12鲁迅回忆藤野先生的目的是什么?答:在藤野先生高尚的品格中吸取力量,来继续与“正人君子”们作斗争。

13鲁迅为什么时时记起藤野先生?答:“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14范爱农是怎样一个人?他生性孤傲耿直,落落寡欢,最后穷困潦倒,溺水而死。

15鲁迅为什么对范爱农是失足落水还是投水自杀表示怀疑?鲁迅对范爱农之死的怀疑实质上是鲁迅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控诉,揭露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16《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62年所作的回忆性(叙事)散文(体裁)集,书中着墨较多的人物是谁?长妈妈、藤野先生、范爱农。

17请写出两个《朝花夕拾》中《二十四孝图》里关于“孝”的典故子路贡米、董香扇枕、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卧冰求鲤18在鲁迅《朝花夕拾》中,有一篇是写“宠物”的,你知道是哪一篇吗?《狗•猫•鼠》19鲁迅《朝花夕拾》中,我们学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还能举出我们曾经学过的文章吗?《阿长与<山海经>》20写出《朝花夕拾》中你最喜欢的篇目名称(两个)《藤野先生》、《狗猫鼠》21写出你们读过的《朝花夕拾》一书中的一篇篇名(课文除外)(1)《狗猫鼠》(2)《阿长与山海经》(3)阿长与山海经(4)二十四孝图(5)五猖会(6)无常(7)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8)父亲的病(9)琐记(10)藤野先生(11)范爱农22我所收得的最先的图画本子《二十四孝图》的来历是:一位长辈的赠品。

23我得到《二十四孝图》为什么既高兴又扫兴?高兴的是:鬼少人多②归我一人独有③那里面的故事似乎准确无误④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的讲出一段的事迹;扫兴的是: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24为什么作者反感“老莱娱亲”的故事?招致他反感的便是老莱“诈跌”,作婴儿啼,以娱亲意,作者认为小孩子多不愿意诈作,换言之,不愿装假,这违背了儿童的心理。

25《父亲的病》中屡次提及庸医误人的种种荒诞行为,试举一例:如陈莲河用药中要求“蟋蟀一对”,且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等。

26朝花夕拾中刻画的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妇女形象有:阿长衍太太。

27《五猖会》中回忆童年往事,含蓄地表达了对父母毫不顾及孩子心理的无奈与厌烦,这件事是:当作者兴高采烈地计划前往看五猖会时,却突然被父亲叫住要求他背书。

28请写出两个《朝花夕拾》中《二十四孝图》里关于“孝”的典故董香扇枕、子路贡米。

29《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

文中的s城是?即指绍兴城。

30《父亲的病》中鲁迅描写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怎样的实质?答: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31《五猖会》中父亲强迫“我”背《鉴略》这一事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

32《无常》中塑造的“无常”这个形象为什么会受到民众的喜爱?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