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洋的年龄

合集下载

【精品讲义】浙教版 科学 7年级上册 3.6 地球表面的板块(教师版含解析)

【精品讲义】浙教版 科学 7年级上册 3.6 地球表面的板块(教师版含解析)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同步学习精讲精练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3.6地球表面的板块目录 (1) (2) (3) (4) (10)一、大陆漂移学说1.太陆漂移说的创始人——魏格纳,提出这个学说的时间是1915年。

2.主要内容地球的陆地在2亿年前还是彼此相连的一个整体(联合古陆),周围是一片广阔的海洋。

后来,由于受到力的作用,才不断分离并漂移到现在的海陆位置。

3.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依据(1)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非洲西海岸与南美洲东海岸)的可拼合性。

(2)其他大陆漂移的证据①相邻大陆在地层上有许多相似性和可拼合性。

②古冰川遗迹的分布。

③古生物化石的分布。

二、海底扩张学说1.提出者——哈里•赫斯和迪茨。

2.主要理论在大洋中部形成一个地壳裂缝(称洋中脊),那里热的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

在洋壳上方的大陆地块,像在输送带上一样被推着一起向两边移动。

三、板块构造学说1.板块:地球的岩石圈好像一整块拼好的七巧板。

这些一小块一小块的“七巧板”叫作板块。

它们是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的。

2.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一般说来,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带,易发生火山与地震。

3.板块构造学说的应用:用来解释火山、地震的形成和分布,以及矿产的生成和分布等。

4.板块的运动形式(1)板块相撞、相挤压:形成高原和山脉,如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就是这样形成的。

(2)板块张裂:形成裂谷和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印度洋、大西洋就是这样形成的。

【重要提示】(1)魏格纳是依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和其他大陆漂移的证据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

(2)“由魏格纳的意外发现到创立大陆漂移说并发展成板块构造理论”的过程,使我们再一次理解“通过现象→提出假说→论证假说一形成理论一指导实践”的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感悟假说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四年级上册数学大数的认识测试题

四年级上册数学大数的认识测试题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测试题(A卷)一、我会填。

1.385940这个数由()个十万、()个万、()个千、()个百和()个十组成的。

2.一个多位数是由3个亿、6个千万、4个十万、5个千和2个百组成的,这个数写作(),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近似数是()。

3.4231579是一个()位数,它的最高位上的数字是(),表示()个(),1在()位上,表示()个()。

4.一个数由三十个亿、八个千万和四个十组成,这个数是()。

5.最大的六位数是(),和它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6.在口里填上合适的数。

520000 = 52 万520000^52 万7.一个自然数的近似数是6亿,这个数最大是(),最小是()。

8.亿以内的计数单位有(),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

9.用7、8、5、4、9和4个0组成一个最大的九位数是(),最小的九位数是()。

二、我会写。

1.光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二十九万九千八百千米。

写作:2.2000年,全球森林拥有量约为三十八亿七千万公顷。

写作:3.截至2002年1月,我国青少年上网人数约为二千六百八十六万零三百人。

写作:4.山东省陆地总面积为十五万六千七百平方千米。

写作:5.如果每人每天节约1克粮食,那么全国人民一天可以节约一百三十万千克粮食。

写作:6.地球的年龄大约是四十六亿岁写作: 三、我是小法官。

(对的打“^”,错的打“义”)。

7.9406000 P 941 万()2.()3.最小的六位数是111111。

()4.小明说:我能数出所有的自然数。

()5.和亿位相邻的两个数位是十亿位和千万位。

()6.“亿位”和“亿”表示的意思一样。

()四、我会选。

(把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1.下面各数中,只读1个零的是()。

ABC2.一个七位数它的最高位是()。

A万级B百万C百万位3.145910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

A15B15 万 C14 万 D144.三十万五千写作()。

A305000BC35000)。

海洋地质学期末复习资料

海洋地质学期末复习资料

海洋地质学期末复习资料第⼀章1. 什么是海洋地质学?海洋地质学是研究地壳被海⽔淹没部分的物质组成、地质构造和演化规律的学科。

2.海洋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海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占地球表⾯积70.8%的⼴阔海底,即被浩瀚⽆垠的海⽔所覆盖的这部分岩⽯圈,具体说就是从海岸线起,经⼤陆架、⼤陆坡、⼤陆裙直⾄深海洋底,其地理范围环绕七⼤洲,四⼤洋。

3.海洋地质研究调查⽅法(1)海⾯调查:1、定位:近岸导航定位(前⽅交汇、后⽅交会)、远海导航定位(天⽂导航、⽆线电导航)、卫星导航2、测深:重锤测深、回声测深3、取样:表层取样、柱状取样、钻探取样(2)海下调查(3)遥测遥感调查(4)海洋地球物理调查:地震探测法、磁⼒探测法、重⼒勘探法、热流测量法第⼆章1. 固体地球可划分为⼏个⼀级圈层,划分依据是什么?3个Ⅰ级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划分依据为莫和⾯和古登堡⾯(还可分为6个Ⅱ级圈层:⼤陆地壳、⼤洋地壳、上地幔、下地幔、外核、内核)地壳:是莫霍⾯以上的地球表层。

其厚度变化在5-70 km之间,⼤陆厚33km,⼤洋薄7km,平均16km。

⼤陆地壳(上地壳)为富硅铝的硅酸盐矿物,常称硅铝层;⼤洋地壳(下地壳)为富硅镁的硅酸盐矿物,常称硅镁层,⽐重较⼤,主要分布洋底地壳或⼤陆地壳的下部。

地幔:莫霍⾯与古登堡⾯之间的⼀个巨厚圈层,约2850km。

次级界⾯可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上地幔:莫霍⾯⾄地下1000km,平均密度为3.5g/cm3,成分主要为含铁镁质较多的超基性岩。

在上地幔的上部100-350km存在⼀个柔性物质组成的圈层称为软流圈(地震波的低速带)。

软流圈之上的固态岩⽯圈层称为岩⽯圈。

下地幔:地下1000km⾄古登堡⾯之间,平均密度增⼤为5.1g/cm3,成分仍为含铁镁质的超基性岩,但铁质的含量增加。

地核:古登堡⾯以下地⼼的⼀个球体。

半径为3480km。

地核的密度达9.98~12.5g/cm3。

外核:为液态,其成分除铁镍外,可能还有碳、硅和硫;内核:物为固态,其成分为铁镍物质。

世界地理概况(完整版)

世界地理概况(完整版)

南美洲。
大洋洲是“大洋中的陆地”的意思。
南极洲因位于南极地区而得名。
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
填图:填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北冰洋 ⑷ ④ 欧洲 亚 大 平 ① 非 洲
北美洲

洲 太 平 ①洋 ⑴南ຫໍສະໝຸດ 美 洲西 洋 ⑵ ②印
③ ⑶度 洋 大洋洲

南 极 洲
26E
169W
80N


世界重要地区辩识
苏伊士运河 巴拿马运河
朝鲜海峡
E
英吉利海峡
N
N
马六甲海峡
E
德雷克海峡
霍尔木兹海峡
E
白令海峡
红海
冰岛
几内亚湾
格陵兰岛
孟加拉湾
E
直布罗陀海峡
E
N N
黑海及土耳其海峡
世界主要海峡及运河辨识
北 英吉利海峡


土耳其海峡 霍尔木兹海峡 巴拿马运河 大
白令海峡
直布罗陀海峡 西 曼德海峡 印 度 洋 洋 莫桑比克海峡 马六甲海峡
拉丁美洲
南极洲
5、世界政区、国家和分区
目前全球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5、世界国家和分区
1、面积大小不等
5、世界政区、国家和分区
国界和领土
(1)、国界线: 划分国家行使主权的空间范围。 (2)、领 土: 国界线范围以内的陆地、领 海、领水和领空。 (3)、未定国界: 有少数国家之间有些地段 的国界线没有划定。
非洲地形图
撒 哈 拉 沙 漠 埃塞俄比 亚高原 刚果 盆地 南 非 高 原
北美洲地形特点:
1.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起伏不大。 2.山脉少,分布在西北和东南角高原边缘。 3.东部纵贯着巨大的东非裂谷带。

奇葩神题

奇葩神题

奇葩神题比如阿拉伯数字是谁发明的。

还有问,别人给你起外号你介意吗。

内裤和袜子能否一起洗,一起洗有哪些细菌传染。

有志者事竟成的下一句是什么?古代考试中,前三名分别叫什么?你认为小学生应该上网吗?说出一个建筑的名称。

线索:奥林匹克圣火点燃的地方。

希腊的一个城市。

美国历史上发生的一个最著名的战争是什么?讲述一个关于四面楚歌的故事。

初中时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上遇到烦恼时该怎么办?2、客观题:江南三大名楼是哪三楼? 答案: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3、客观题:我国最早的词典是(答案:C )A、《康熙词典》B、《辞海》C、《尔雅》D、《永乐大典》4、客观题: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是形容哪本名著的? 答案:《红楼梦》5、客观题:以下哪位不是《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中的人物?( 答案:D )A、贾巧姐B、秦可卿C、史湘云D、晴雯6、客观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龙城飞将”指的是(答案:B ) A、汉朝名将霍去病 B、汉朝名将李广 C、赵国名将廉颇 D、三国名将赵云8、主观题:有句名言“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意思是什么?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10、客观题:《爱的教育》的作者及其国别是?( 答案:D ) A、亚米契斯,加拿大 B、蒙哥马利,意大利C、蒙哥马利,加拿大 D、亚米契斯,意大利11、客观题:以下哪位是《世说新语》的编者?( 答案:C )A、刘协B、司马光C、刘义庆D、刘向12、客观题:宜昌的“三游洞”你肯定知道,据说宋代文学家苏门父子三人曾到此一游并题诗洞壁,此三人在文学史上被称为“三苏”,你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吗?( 答案:A) A:苏轼(苏子瞻)、苏洵(苏明允)、苏辙(苏子由) B: 苏轼(苏永州)、苏洵(苏庆元)、苏辙(苏子路) C: 苏轼(苏东坡)、苏洵(苏青澜)、苏辙(苏小辙) D: 苏轼(苏子瞻)、苏洵(苏青岚)、苏辙(苏子由)13、客观题:四大洋中最小的是__印度洋____,花园国家是__荷兰____。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精选5篇)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精选5篇)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精选5篇)《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篇1大洲和大洋教学要求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2.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3.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内容点析1.地球被称为“水的行星”,这是它有别于其他行星的一个重要特征。

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构成了地球面貌的基本特征,并且掌握着地球表面其他地理要素和地理事物的分布格局。

因此,教材以“地球?水球?”为题,开门见山地点出了全球海陆分布大势。

2.教材以“地球?水球?”为标题,其目的并不是让同学争议地球的名称是否科学合理,更不是说地球起错了名称或要给地球改名,而是为了激发同学的爱好,并通过同学争论、运用地图和数据求证,加深对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熟悉。

3.加加林是原苏联的一名宇航员,也是世界第一名航天员。

1961年4月12日,他驾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太空飞行,使人类从太空观看到了自己居住的地球。

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他的诞生地改为加加林地区;月球背面有一座环形山也以他的名字命名。

教材以加加林本人提出地球是一个水球的论点,使同学感觉更加真实,对这一问题的争论更有乐观性。

其次章陆地和海洋陆地和海洋其次章4.关于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大势,教材正文主要说明白两点:一是地球表面的海陆面积比例(即三分陆地、七分海洋);二是海陆分布的特点(即海陆分布不均,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5.本节活动1谈谈对地球名称的看法,这是一个开放性的争论。

老师应鼓舞同学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至于古人在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叫“地球”而不叫“水球”的问题,这是由于古人当时并不了解地球的整风光貌,不知道地球表面水风光积大于陆地面积。

6.图2.4水陆半球是依据地表海陆分布状况而划分的两半球,水半球是海洋面积最大的半球,陆半球则是陆地分布最集中的半球。

但即使是在陆半球,也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世界地理概况七大洲知识讲解

世界地理概况七大洲知识讲解

乌拉尔山\乌拉尔
白令海峡
河\\大土高耳加其索海山峡脉30W 0 30E 60E 90E 120E 150E 180 150W 120W 90W 60W
直 布 罗 陀 海
峡非
欧洲 洲
亚洲
北美洲
30N
大洋洲
巴拿马运 河
南美洲
苏伊士运河
南极洲
大洲分界
德雷克海峡
填图:填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北美洲
北冰洋⑷
(2)相关概念
洋、海、海峡、海湾的概念
海 大洋 边缘部 分。
洋 海洋 的中心 部分。
海湾 向 陆地凹进 的海域。
海峡 两个 海区之间狭 窄的水道。
内海 深入大 陆内部,只 有狭窄水道 与海洋相同 的海。
陆间海 介 于大陆之间 的海。
白 令 海 峡
德雷克海峡
直布罗陀海峡
英吉利海峡 土耳其海峡
曼德海峡
世界地理概况七大洲
(1)四大洋
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 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S”形。第二大洋,世界跨纬度最多的洋。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跨经度最多的洋。
全部在北半球的北冰洋,全部在东半球的印度洋 跨南北半球的: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跨东西半球的: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
哪几个分布在北半球? 欧洲、北美洲
➢各大洲分界线
亚洲与欧洲?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 里海、黑海、土耳其 海峡
➢各大洲分界线
亚非分界线:
苏伊士运河、红 海、曼德海峡
欧非分界线:
直布罗陀海峡、 地中海
➢各大洲分界线
亚、北美: 白令海峡
欧、北美: 丹麦海峡

海洋地貌1

海洋地貌1

有的海和湾不加区别,如阿拉伯海是湾、又称为海,墨 西哥湾是海却又称它为湾。 世界上面积超过100万平方千米的大海湾共有5个.即位 于印度洋东北部的孟加拉湾,位于大西洋西部美国南部的 墨西哥湾,位于非洲中部西岸的几内亚湾,位于太平洋北部 的阿拉斯加湾,位于加拿大东北部的哈德逊湾。 中国重要的海湾: 渤海: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等 黄海:芝罘湾、荣成湾、石岛湾、胶州湾、海州湾等 东海:杭州湾、象化湾、三门湾、台州湾、温州湾、三 沙湾、泉州湾等 南海:红海湾、大亚湾、大鹏湾、雷州湾、北部湾、钦州 湾等
南美岛弧 南美和中美的太平洋沿岸山地则是由南极板块、 纳斯卡板块和可可斯板块俯冲造成的。其中南 极板块、纳斯卡板块俯冲时难以向下弯折,而 是与上层板块紧贴在一起,从而形成高应力的 紧耦合,称为安第斯型俯冲边界。这种俯冲由 于应力高,极容易发生大地震,也导致俯冲造 山作用比马里亚纳型更强,所形成的山脉更高 大。由于俯冲角度小,速度慢,基本上板块物 质都会在俯冲边界附近就形成中酸性岩浆形成 火山带,而没有物质深入极深处以形成基性岩 浆,也就不会形成弧后盆地,所以南美一带没 有岛弧,只有沿着俯冲带分布的高大山脉。 由于安第斯型边界向下玩折非常小,所以俯冲 带的弧形不明显,有些地方是直线甚至有些地 方出现向后弯的反弧形。
5、 岛弧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 起形成弧状的长串岛屿。
西北太平洋岛弧
是太平洋板块向亚欧板块和菲律宾板块俯冲(阿留申 群岛是向北美板块俯冲),或 菲律宾板块向亚欧板块 俯冲形成的。这两个大洋板块俯冲时向下弯折非常厉 害,与上层板块形成低应力的松耦合,这种类型称为 马里亚纳型俯冲边界。马里亚纳型俯冲阻力小,速度 大。部分板块物质刚进入上层板块下方时由于热与水 的共同作用形成中酸性岩浆,岩浆上升喷出形成火山 从而造就一系列火山岛弧。但由于速度大,相当多板 块物质没有立即形成岩浆而是继续俯冲,到更大深处 时在缺水状态下受高热作用形成基性岩浆,基性岩浆 上涌,在岛弧后方形成次级洋壳扩张带,导致岛弧后 方地壳为大洋型地壳,凹陷成为弧后盆地。你可以去 看看海底地形图,在马里亚纳海中部也有一条中脊, 它的性质和大洋中脊是相似的。在南海、日本海中也 有这种洋壳扩张带。 由于马里亚纳型板块边界俯冲角度大,所以板块边界 的弧形也特别明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大洋的年龄
关于四大洋的年龄科学家们还没有定论。

地球膨裂说认为,要想搞清四大洋的年龄,必须首先搞清地球的演化史。

地球膨裂说认为,太阳系是原始太阳爆炸形成的。

46亿年前,太阳因内部的核聚变而发生爆炸,飞出许多熔融的火球,这些熔融的火球冷却后形成了行星、小行星、卫星、月亮和慧星,地球就是其中之一。

一些大的火球在冷却的过程中,由于受到表面张力的作用,形成了球形。

一些小的火球来不及收缩成球形,而冷却成了不规则的形状,形成了火星和木星间的小行星带、小行星。

一些小一点的火球飞离太阳时由于离大火球较近而被“俘获”,形成了大火球的卫星。

熔融的行星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铁、镍等重的物质下沉向地心集中形成地核;镁、铝、上浮形成地壳;氮、氢、氧轻物质等形成大气圈。

地球形成之后,温度逐渐下降,地球逐渐收缩。

太阳的表面温度5800摄氏度,组成太阳的物质大多是些普通的气体,太阳的气体成分:氢73.46%、氦24.85%、氧0.77%、碳0.29%、铁0.16%、硫0.12%、氖0.12%、氮0.09%、硅0.07%镁0.05%。

太阳色球是等离子体层,日冕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

日冕中的物质也是等离子体,它的密度比色球层更低,而它的温度反比色球层高,可达上二百万摄氏度。

因为太阳色球是等离子体层,日冕中的物质也是等离子体,所以氢、氦、氧其它元素都以离子状态存在。

当太阳爆炸,熔融的地球从太阳飞出时,便携带了大量的氢、氦,氧等其它元素,这时的地球5800摄氏度。

当地球从太阳飞出后,温度逐渐降低。

43亿年前,当地球温度降到1000摄氏度时地球上离子的氢、氦,氧等其它元素便由离子状态变成分子状态。

40亿年前,由于地球的热量不断散发,地球表面温度降到400-700摄氏度(居里温度),氢、氧分子形成水分子以水蒸汽状态存在,由最轻的花岗岩形成的岩石圈形成。

因为岩石圈封闭了地球,地球内部的放射性物质衰变释放的热量释放不出来,地球开始膨胀。

39亿年前地球的温度降到100摄氏度水的沸点以下,大气层中的水蒸汽凝结成水珠降回地表形成海洋。

这时的海洋覆盖整个地球,深度1.2万米,海水并不咸,古海洋形成了。

因此说地球上的水来自太阳。

38亿年前,生命在海洋中诞生。

8亿年前,地球的气温逐渐降至摄氏零下30度,岩石圈上的海水全部结成冰,岩石圈被冰原所覆盖,冰层的厚度5公里,海上的冰层也有一公里厚,海洋生物只能在更深的海洋中生存。

这就是“雪球地球”时期,这也就是“雪球地球”的形成原因。

这时的岩石圈厚度最大,也最坚硬。

由于地球内部的放射性物质不断衰变放出热量,内部压力逐渐增大,岩石圈开始发生膨裂,地球内部的岩浆喷出形成玄武岩洋壳。

因为岩石圈膨裂,海水开始从岩石圈上退却,流入岩石圈裂缝,岩石圈开始露出海面形成大陆,古大陆形成了
2亿年前,由于地球内部的放射性物质不断衰变释放热量,地球内部压力不断增加,地球发生了大的膨裂,岩石圈彻底膨裂,岩浆涌出,洋壳开始形成,海水流入裂缝,形成了四大洋,膨裂的岩石圈露出海面形成了七大洲。

6500万年前,地球发生最后一次大膨裂,岩石圈彻底露出海面,现代大陆彻底形成了;海水最后一次从地球上彻底退出,流入海洋,现代海洋彻底形成了。

我们从地球的演化史可以看出,地球40亿年前开始到现在都在膨胀,但膨胀速率却不是匀速的,2亿年前地球进入了快速膨胀期。

我们从地球的演化史还可以看出,因为原始地壳(地球表面积)是40亿年前由花岗岩形成的封闭的岩石圈,所以2亿年前在洋脊喷出的岩浆形成的玄武岩洋壳是地球表面积的增加部分。

地球膨裂说认为,因为洋壳是地球膨裂喷出的岩浆冷却形成的,所以各大洋最老洋底的年龄,就是各大洋最早开始形成的时间,也就是各大洋的年龄。

太平洋的年龄。

根据《新的世界洋底年龄图》,太平洋最老洋底位于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以东的地方,年龄为2亿年。

所以太平洋的年龄为2亿年。

大西洋的年龄。

根据《新的世界洋底年龄图》,大西洋最老洋底位于北大西洋靠近美洲和非洲北部的地方,年龄1.8亿年因此,大西洋的年龄为1.8亿年。

印度洋的年龄。

根据《新的世界洋底年龄图》,印度洋最老洋底位于其东缘和西缘,年龄为1.45以年。

所以印度洋的年龄为1.45亿年。

北冰洋的年龄。

由于北冰洋被的厚厚冰层所覆盖,无法测得北冰洋最老洋底的年龄。

但我们可以根据第四纪冰期得出北冰洋的年龄。

专家们认为,第四纪出现冰期和间冰期的明显交替。

冰期极盛时,北半球高
19世纪30年代,瑞士动物学家阿加西斯在法国和英国考察第四纪冰川,发现有的岩石上留下一种刻蚀的痕迹,他认为这种沟槽形成的擦痕,只能是由古时候冰川底部所夹带的有棱角石块刻画出来的。

还有一些几百吨重的巨大石块以及杂乱无章的泥沙,他认为是冰川搬运到这里来的。

地球膨裂说认为,在岩石上留下刻蚀的痕迹,搬运几百吨重的巨大石块,这绝不是山岳冰川能办到的,只有极地冰川才能办到。

地球膨裂说认为,目前,格陵兰和冰岛、加拿大、纽约、辛辛那提一带、欧洲一半、西伯利亚北部地区都不在北极圈内,但它们都有北极冰川,这证明这些地区第四纪时期还没发生膨裂,还连在一起,位于北极地区,形成北极冰川。

既然上述地区第四纪时期的冰川遗迹是北极冰川形成的,就不是第四纪时期的冰期形成的,第四纪时期的冰期就没有了证据,第四纪时期的冰期就不存在。

地球膨裂说认为,第四纪时期,由于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不断衰变释放热量,这些连在一起的上述地区发生了膨裂,地球重心发生移动,相对地球自转轴发生了倾斜,上述地区带着在北极地区形成的第四纪的极地冰川从北极地区开始倾斜,离开北极,倾斜到了现在的位置。

地球膨裂说认为,既然格陵兰、冰岛、加拿大、纽约、辛辛那提一带、欧洲将近一半、西伯利亚地区曾连在一起,位于北极地区,是第四纪时期膨裂的,所以北冰洋是这些地区膨裂形成的,这说明北冰洋是第四纪时期开始形成的,也就是北冰洋的年龄为第四纪。

因为第四纪是从距今300万年至现代,所以北冰洋的年龄为300万年。

因此,地球膨裂说认为的北冰洋的年龄300万年。

作者:赖柏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