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合理利用同步训练题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练习(含答案)

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练习(含答案)

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课下跟踪检测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总量的比率。

国际上一般认为,一条河流的合理利用率为40%,而当利用率超过40%时,即表明严重缺水,可能制约经济发展,并导致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问题。

据此完成1~2题。

世界平均中国平均河西走廊塔里木河流域准噶尔盆地海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30% 20% 92% 79% 80% 95%A.基本不存在水资源紧缺的现象B.海河流域水资源丰富C.水资源的利用率极不平衡D.我国水资源分布西多东少2.海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于塔里木河流域,是因为华北地区( )A.降水总量少B.降水年际变化大C.水资源浪费严重D.水资源需求量大解析:第1题,我国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存在水资源利用紧张的状况;海河位于我国水资源最短缺的华北地区;整体来看,我国水资源利用率极不平衡;我国水资源分布西北少东南多。

第2题,与塔里木河流域相比,海河流域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因此对海河水资源利用率高。

答案:1.C 2.D水足迹是指商品生产与服务所耗费的水资源数量,其中本国生产给本国消费的部分为内部水足迹,他国生产给本国消费的部分为外部水足迹。

下表示意“Y国2016年的可更新水资源和水足迹情况”。

据表完成3~4题。

可更新水资源(109 m3/年) 内部水足迹(109 m3/年) 外部水足迹(109 m3/年)1.72.2 6.4A.水资源总量丰富B.属于发展中国家C.水资源严重匮乏D.水资源利用率低4.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减少内部水足迹的是( )①发展高效节水农业②进口水资源密集型产品③出口水资源密集型产品④修建大型水利工程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解析:第3题,该国所消耗的水资源中,外部水足迹占主体,说明该国水资源严重匮乏。

第4题,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和进口水资源密集型产品有利于减少该国内部水足迹。

答案:3.C 4.A下表为我国甲、乙两地区水资源利用情况对比表。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 3.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步练习(配套)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 3.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步练习(配套)

3.3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选择题淡水资源日益紧张,如果考虑现有的经济、技术能力,扣除无法取用的冰川和高山顶上的冰雪储量,理论上可以开发利用的淡水不到地球总水量的1﹪,由此可见,尽管地球上的水是取之不尽的,但适合饮用的淡水资源则是十分有限。

回答1~3题。

1.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丰歉程度的主要指标是( )A.多年平均径流总量B.多年平均降水总量C.多年平均蒸发量D.多年降水量与径流量之和2.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①江河水②湖泊淡水③冰川④浅层地下淡水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赤道附近的岛国新加坡年降水量达2 000 mm以上,但严重缺水,主要原因是( )A.用水量大B.年径流量小C.污染严重D.河流流程短下表为“我国长江流域以南、以北地区水资源、耕地资源数据”,据此回答4~5题。

4.从表中数据看,我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之一是( )A.水资源南多北少B.耕地资源北多南少C.水资源和耕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匹配D.水资源和耕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均5.珠江三角洲存在严重的水资源短缺的现象,主要原因是( )①人口、城市集中,工业发达,需水量大②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不足③污染浪费严重④沙质土壤,水分渗漏严重A.①②B.③④C.①④D.①③下图示意某河流入海径流量和输沙量的逐年变化。

读下图,完成6~7题。

6.图中信息表明该河流( )A.1950~1969年输沙量与径流量年变化同步B.1985年之后输沙量和径流量变化趋势相反C.1950~2019年输沙量的变化率高于径流量的变化率D.高径流量年份与高输沙量年份逐一对应7.比较1984年以来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流域内( )A.气候变暖、变干的速度日益加快B.水土保持和水利工程效益显著C.地质灾害得到有效控制D.水资源总量呈波动式下降下图是某流域水量收支平衡示意图(单位:亿吨)。

回答第8题。

8.该地区利用水资源的措施中不合理的是()A.增加地下水的抽取量B.扩大水库库容,增强调蓄能力C.改进灌溉技术,节约用水D.植树造林,增加地下水渗入量读下图,完成9~10题。

高一上学期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步练习详解

高一上学期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步练习详解

高一上学期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步练习详解一、单选题读我国南方某河流流域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对图示河流水文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A.河流年径流量较大B.河流的汛期较长,主要集中于夏季C.冬季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小D.河水以雨水补给为主2.近年来,该河流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日渐突出,下列现象与此无关的是A.人口增加,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需水量大增B.水资源利用率较低,浪费严重C.水体污染严重,许多水体水质下降D.气候变得干旱,降水减少【答案】1.C2.D【解析】1.从图中信息可知,图示为珠江流域,位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冬季无结冰期。

C选项符合题意。

2.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人口城市密集地区,经济发达,生产生活需水量大,加上我国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水资源利用率低,但污染、浪费比较严重,因此珠江三角洲水资源短缺问题日渐突出。

所以目前珠江三角洲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主要是人为原因,而不是自然原因,D选项符合题意。

植生滞留槽,又称作“雨水花园”,主要机制包含物理性的入渗、吸附拦阻作用和滞留槽中生物性的反应;另外,植生滞留槽可滞留大量雨水。

目前,植生滞留槽成为建设海绵型城市的新亮点。

下图为城市植生滞留槽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城市建设采用“植生滞留槽”后()A.水汽蒸发减少B.地表水下渗增加C.地表径流增加D.大气降水减少4.下列属于城市“植生滞留槽”的建设对城市环境影响的是()A.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B.加重地表土壤干燥度,导致城市气温日较差增大C.发挥生物滞水功能,根治城市内涝D.增加地表水下渗,根治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答案】3.B4.A【解析】3.根据材料,城市建设采用“植生滞留槽”后,可以滞留大量雨水,增加地表水下渗,B对。

蒸发与气温有关,不会使水汽蒸发减少,A错。

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C错。

与大气降水无关,D错。

故选B。

4.城市建设“植生滞留槽”后,植被覆盖率增加,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是调节局部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A对。

高一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合理利用同步训练题(原卷版)

高一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合理利用同步训练题(原卷版)

高一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合理利用同步训练题一、选择题读下表,回答下面小题。

中国甲、乙两省(自治区)水资源利用情况对照表.........1. 甲、乙两省(自治区)水资源状况是 ( )。

A. 甲省(自治区)水资源短缺B. 乙省(自治区)水资源丰富C. 甲省(自治区)水资源利用率低D. 乙省(自治区)生产用水量高2. 乙省(自治区)应该 ( )。

A. 调整用水结构,增加生活用水B. 调整农业结构,扩大水稻种植面积C. 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D. 修建调水工程,补充甲地用水不足下图示意河套灌区区域。

灌区引黄灌溉全年分夏灌(4—6月)、秋灌(7—9月)和秋浇(9—10月)三个阶段。

农田退水通过排干渠排入乌梁素海。

近年来随灌区耕地面积的增加,乌梁素海水域面积越来越小。

为解决乌梁素海面积缩小的问题,灌区采取了生态补水的措施,即引黄入海。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河套灌区夏秋季节大量灌溉的原因是( )A. 昼夜温差大B. 蒸发旺盛C. 土地盐渍化严重D. 地下水不足4. 生态补水的时机应选( )A. 3—4月B. 4—6月C. 7—9月D. 11—12月读“某地涌泉形成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5. 如果涌泉水质变坏,最有可能是( )A. 图中城市排放的废水下渗所致B. 游客向涌泉乱丢垃圾所致C. 含水层岩石发生变质所致D. 南部山区受到污染所致6. 前些年,涌泉一度断流,要想使涌泉重新喷涌,行之有效的措施是( )①在城市上空进行人工降雨②增加城市林地和草地③限制城市地下水的开采,引水回灌地下水④绿化南部山区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读地球上大陆和海洋各纬度带平衡(降水量减去蒸发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7. 影响全球水平衡的根本因素是( )A. 太阳辐射B. 大气环流C. 洋流D. 下垫面8. 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 )A. 中纬度地区,大陆上降水量小于蒸发量B. 低纬度地区,海洋上降水量小于蒸发量C. 南纬55°附近,降水量出现峰值D. 南、北极地区,降水量均小于蒸发量读某地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降水量数据表,完成下面小题。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三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步练测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三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步练测 新人教版必修1

建议用时实际用时满分实际得分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5分,共6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衡量一个地区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是( )A.多年降水总量B.多年降水总量与蒸发量的差值C.河流径流总量D.多年平均径流总量2.有关水资源与人类社会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资源的数量会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的效益B.水资源的质量会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C.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社会影响程度不同D.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措施《新京报》2011年1月6日报道:截至目前,由降水异常偏少和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导致的气象干旱已波及中国12个省份。

北方冬麦区旱情为30年一遇,小麦主产区旱情为50年一遇。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在2月4日启动Ⅱ级抗旱应急响应的基础上,5日召开全国冬麦主产区8省抗旱异地会商会议,并宣布启动Ⅰ级抗旱应急响应。

这是《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级别最高的应急响应机制,也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启动Ⅰ级抗旱应急响应。

读图,回答3~4题。

3.图片中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①我国水资源的数量本来就少②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地区分布不均③部分地区水污染十分严重,为水质性缺水④人口的激增和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需求量越来越大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4.华北地区缺水的自然原因有( )①河川径流的季节变化大②降水稀少,蒸发量大③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不足④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某面积较小的岛国为改变淡水供给不足的状况,规划在填海地段建地下水库——将收集的雨水和地表径流,通过灌注并储存于地下含水层,需要时回抽补充地面供水。

据此回答5~6题。

5.提出此项规划,是因为该国( )①用水量大②降水丰富③干旱少雨④污染严重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6.为解决淡水供给不足问题,现阶段该国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①节约用水②国内跨流域调水③人工降水④循环用水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读部分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及每万元GDP耗水量表,回答7~9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必修一3.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必修一3.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习题一、单选题1.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地理含义是()A. 说明水资源具有水害与水利的双重性B. 说明水资源时多时少,少的时候能载舟,多的时候有覆舟的危险C. 说明了在开发利用水资源时,覆舟的水资源丰富,有开发利用的价值D. 水能覆舟,所以人们把洪水称之为猛兽,故有洪水猛兽之说2. 衡量一个地区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是()A. 多年降水总量B. 多年降水总量与蒸发量的差值C. 河流径流总量D.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3. 图中洋流所在的大洋为A. 太平洋B. 大西洋C. 印度洋D. 北冰洋4. 图中洋流对相邻陆地环境的影响是A. 增加了湿、热程度B. 降低了干、热程度C. 减轻了寒冷状况D. 加剧了干燥状况5. 读表格,①②③④序号所对应的地区依次排列分别是()我国各地区水资源、人口总数、耕地资源比较表水资源人口总数耕地资源东北 5.56% 8.76% 16.97%① 46.44% 19.55% 14.44%② 33.72% 38.04% 25.40%③ 6.14% 26.01% 31.19%④ 8.14% 7.03% 11.99%A. 东南、西南、华北、西北B. 西南、东南、华北、西北C. 东南、西南、西北、华北D. 西南、东南、西北、华北读下图,完成(1)----(2)题。

我国某沿海城市地下水位示意图6. 该市地下水位状况及造成的直接后果是()A. 承压水面下降B. 地下水漏斗区C. 水源补给困难,地下水枯竭D. 海水倒灌,地下水得到补充7. 要控制上述状况,下列方法中有效的是()A. 进行人工回灌B. 注意有灌有排C. 依法治“水”,禁采地下水D. 加大地下水的开采量8. 我国华北地区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使很多水资源白白流失,为使其更充分地得到利用,采取的措施是()A. 跨流域调水B. 修建水库蓄水C. 改变降水方式D. 发展节水农业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已正式动工兴建,该工程建成后,将极大缓解我国北方严重缺水的情况。

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3.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5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3.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5 Word版含答案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步练习读某地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降水量数据表,完成1-3题。

1.表中数据反映了该地水资源具有的特点是 ( )A.空间分布不均B.季节分配不均C.蒸发微弱D.气候干旱2.为改善该地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应当 ( )A.禁止耗水产业的发展B.改进耕作和灌溉方式C.建造大型人工湖以改善小气候D.大量开采地下水以弥补地表水的不足3.该地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若采取大水漫灌,会导致 ( )A.出现地下水漏斗B.土地盐碱化C.土壤板结D.绿洲面积扩大答案 B B B用普通水龙头,捧水方式洗脸,半分多钟,洗脸用水量为6千克左右,而用节水水龙头,同样方式、时间,平均用水量仅为1千克。

据此回答4-5题。

4.材料中体现了水资源合理利用方式中的( )A.开源 B.节流C.净化 D.淡化5.下列生活方式中同上面类似的是( )A.用淘米的水来洗菜B.用淡化后的海水来做饭C.采用大的淋浴喷头D.利用未经净化的工业废水来洗衣服答案 B A读下图,回答6~7题。

6.图片中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①我国水资源的数量本来就少②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地区分布不均③部分地区水污染十分严重,为水质性缺水④人口的激增和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需求量越来越大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7.华北地区缺水的自然原因有( )①河川径流季节变化大②降水稀少,蒸发量大③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不足④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 C B下列两幅图表现了雨水的两种不同处理方式,读图并完成8~10题。

8.甲图表现的雨水处理方式,所起到的良性作用是( )①减缓城市涝灾②缓解城市缺水③减少雨水和污水的汇流④有利于实现雨水的资源化⑤完善城市区域的水循环⑥完善城市的水生态环境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 D.①②⑤⑥9.乙图显示的雨水处理方式,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是( )A.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城市的水循环中的下渗B.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城市的水循环中的径流C.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城市的水循环中的蒸发D.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城市的水循环中的蒸腾10.“三天无雨苗发黄,千点急雨土冲光,山洪暴发遭大殃。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必修一3.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3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必修一3.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3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步练习同步测控2012年3月22日~28日是第二十四届“中国水周”,其宣传的主题是“大力加强农田水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水资源问题再度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据此回答1~2题。

1.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A.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B.地下水、河流水、冰川水C.雨水、河流水、湖泊水D.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2.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是( )A.多年的平均降水量B.多年平均蒸发量C.多年降水量与径流量之和D.多年平均径流总量答案:1.D 2.D用普通水龙头,捧水方式洗脸,半分多钟,洗脸用水量为6千克左右,而用节水水龙头,同样方式、时间,平均用水量仅为1千克。

据此回答3~4题。

3.材料中体现了水资源合理利用方式中的( )A.开源B.节流C.净化D.淡化4.下列生活方式中同上面类似的是( )A.用淘米的水来洗菜B.用淡化后的海水来做饭C.采用大的淋浴喷头D.利用未经净化的工业废水来洗衣服解析:本题组利用生活中的新型生活用具,考查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途径和方式,节水水龙头将洗脸的用水量减少,起到了节水的目的,生活中也有类似的做法,如用淘米的水来洗菜,用节水马桶等。

答案:3.B 4.A以色列的国土除地中海沿岸外,大部分是荒漠,水资源奇缺。

但是,就是在这样的地方,枣椰林、葡萄园到处可见,生产的粮食、蔬菜、水果不仅能够自给,还能大量出口。

对水资源的科学开发和利用是以色列实现这一奇迹的重要途径。

结合下图完成5~6题。

5.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有( )①引湖水灌溉②海水淡化③改进灌溉技术④建水库调节径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甲地区农业发达,其成功之处在于( )A.提高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B.调节了降水的季节分配C.调节了降水的年际变化D.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答案:5.B 6.D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1: 地下水是我国北方地区及许多城市的重要供水水源,地下水的数量受储存条件和补给条件的限制,是随时间变化而又相对稳定的资源;地下水水质一般优于地表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合理利用同步训练题
一、选择题
读下表,回答1~2题。

中国甲、乙两省(自治区)水资源利用情况对照表
1.甲、乙两省(自治区)水资源状况是 ( )。

A.甲省(自治区)水资源短缺
B.乙省(自治区)水资源丰富
C.甲省(自治区)水资源利用率低
D.乙省(自治区)生产用水量高
2.乙省(自治区)应该 ( )。

A.调整用水结构,增加生活用水
B.调整农业结构,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D.修建调水工程,补充甲地用水不足
解析:第1题,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乙地生产用水量达到1 750立方米/人·年,远远高于甲地,农田灌溉用水量乙地也远高于甲地。

第2题,由甲、乙两省(自治区)水资源利用情况对照表可知,乙地生产用水量和农田灌溉用水量都大于甲地,乙地万元GDP用水量达4 000立方米,可以看出乙地水的利用效率低,因而要节约用水,提高利用效率。

答案:1.D 2.C
下图示意河套灌区区域。

灌区引黄灌溉全年分夏灌(4—6月)、秋灌(7—9月)和秋浇(9—10月)三个阶段。

农田退水通过排干渠排入乌梁素海。

近年来随灌区耕地面积的增加,乌梁素海水域面积越来越小。

为解决乌梁素海面积缩小的问题,灌区采取了生态补水的措施,即引黄入海。

据此完成3~4题。

3.河套灌区夏秋季节大量灌溉的原因是( )
A.昼夜温差大 B.蒸发旺盛
C.土地盐渍化严重 D.地下水不足
4.生态补水的时机应选( )
A.3—4月 B.4—6月
C.7—9月 D.11—12月
解析:第3题,由题干材料可知,河套灌区夏秋季节大量灌溉主要是用于发展灌溉农业。

夏秋季节农作物生长旺盛,植物蒸腾的水量多,耗水量大,同时气温高,农田蒸发量大,故灌溉用水量大。

第4题,4—6月和7—9月农业灌溉退水量大;11—12月气温低,水结冰凝固,B、C、D项时间均不是生态补水的适宜时机。

生态补水选在3—4月比较适合。

答案:3.B 4.A
读“某地涌泉形成示意图”,回答5~6题。

5.如果涌泉水质变坏,最有可能是( )
A.图中城市排放的废水下渗所致
B.游客向涌泉乱丢垃圾所致
C.含水层岩石发生变质所致
D.南部山区受到污染所致
6.前些年,涌泉一度断流,要想使涌泉重新喷涌,行之有效的措施是( )
①在城市上空进行人工降雨②增加城市林地和草地
③限制城市地下水的开采,引水回灌地下水④绿化南部山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涌泉的水源来自南部山区,如果南部山区受到污染,则涌泉的水质会变坏。

第6题,涌泉断流,说明其补给量减少。

要想使涌泉重新喷涌,必须减少对当地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利用,同时采取雨季时回灌以及绿化南部山区等补给水源的措施。

答案:5.D 6.D
读地球上大陆和海洋各纬度带平衡(降水量减去蒸发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7~8题。

7.影响全球水平衡的根本因素是( )
A.太阳辐射B.大气环流
C.洋流D.下垫面
8.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 )
A.中纬度地区,大陆上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B.低纬度地区,海洋上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C.南纬55°附近,降水量出现峰值
D.南、北极地区,降水量均小于蒸发量
解析:第7题,全球的水平衡是受降水量和蒸发量制约的,而影响降水量和蒸发量的最根本因素是太阳辐射。

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中纬度地区,大陆上的水平衡为正值,即降水量大于蒸发量;低纬度地区,海洋上的水平衡为负值,即降水量小于蒸发量;南、北两极地区,水平衡都为正值,即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图反映的是降水量与蒸发量之差值的变化趋势,不能看出降水量或蒸发量的变化趋势。

答案:7.A 8.B
读某地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降水量数据表,完成9~11题。

9.表中数据反映了该地水资源具有的特点是( )
A.空间分布不均B.季节分配不均
C.蒸发微弱D.气候干旱
10.为改善该地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应当( )
A.禁止耗水产业的发展
B.改进耕作和灌溉方式
C.建造大型人工湖以改善小气候
D.大量开采地下水以弥补地表水的不足
11.该地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若采取大水漫灌,会导致( )
A.出现地下水漏斗B.土地盐碱化
C.土壤板结D.绿洲面积扩大
解析:气候干旱不属于水资源的特点;改进耕作和灌溉方式可以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水资源的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土壤板结是过量施用化肥导致土壤有机质缺乏的结果;地下水漏斗是过度开采地下水的结果。

答案:9.B 10.B 11.B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一份最新研究报告表明,全球33个人口密集的大型三角洲地区中,有三分之二正面临“地陷海升”(地面下陷、海平面上升)的双重威胁,而中国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黄河三角洲,已“跻身”这一危机榜上最严重的一级,面临极为严重的洪水威胁。

据此回答12~13题。

12.下列四幅图片,表达正确的是( )
13.面对海水入侵,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
A.人工回灌补给淡水B.修建地表防水堤
C.大量抽取地下海水D.建设红树林
解析:第12题,一般情况下,陆地淡含水层的水位比海水水位高,但经过长期大量抽
取陆地淡含水层,会使其地下水位低于海水水位,导致海水(咸水)通过透水层渗入陆地淡含水层中,从而破坏地下水资源。

第13题,为了防止海水入侵,可在供水井与海水之间打一排井,利用抽水造成水位低槽,或用注水方法形成水力屏障;在有利地质条件下,也可修建地下防水堤,这些方法,均可起到防止海水入侵的效果。

答案:12.C 13.A
二、综合题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地下水是我国北方地区及许多城市的重要供水水源。

地下水的数量受储存条件和补给条件的限制,是随时间变化而又相对稳定的资源;地下水水质一般优于地表水。

材料2:中国各地区地下水资源分布图。

(1)我国地下水资源较丰富的地区是________,严重缺乏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________。

(2)与周边省区相比,贵州省地下水资源较贫乏,主要的自然原因是(双选) ( )
A.降水稀少B.地表崎岖,坡度大
C.多山间盆地D.石灰岩广布,地下含水层少
E.地下水开采量大
(3)我国华北地区供水紧张的原因有哪些?
(4)我国某些地区如广东省,地表水和地下水都比较丰富,但目前仍有很大范围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试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解析:从上图可以看出,我国地下水的分布是南方地区和西部较多,而华北等地较少。

贵州虽然降水较多,但因地表崎岖、石灰岩广布,地下水较少。

华北地区属资源型缺水,而广东省属水质型缺水。

答案:(1)南方、西部晋、京、津、琼
(2)BD
(3)降水少,径流量小,地下水较缺乏;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4)原因:经济发展较快,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水资源的利用率较低;存在污染和浪费现象。

措施:①加强立法和管理,制订区域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②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积极开展节水农业和工业;③防治水污染。

15.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南北美洲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比较表。

材料2:我国部分流域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柱状图。

(1)水资源总量北美洲比南美洲________;水资源开发率北美洲比南美洲________。

(2)分析南、北美洲水资源开发利用结构特点并比较经济水平的差异。

(3)材料2所反映的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重要举措,其中的“南”指________流域,“北”指________和________地区。

(5)京杭大运河是“南水北调”的重要通道之一。

读下图,简述京杭大运河北京至长江段河底地势变化对“南水北调”的影响及需要采取的措施。

解析:本题侧重对获取和解读图表信息、运用知识和描述地理事物能力的考查。

由材料1表中数据的比较、分析可以得出南北美洲水资源利用结构特点和经济发展水平。

由我国部
分流域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柱状图,可以看出我国长江及以南地区人均水资源多,北方地区普遍少,这种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的特点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

南水北调是缓解我国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一个重要举措。

答案:(1)少高
(2)南美洲水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水平低;水资源年开采量小,且主要用于农业用水;北美洲经济发达,水资源开采量大,工业和农业用水量大。

(3)南多北少,黄淮海流域缺水严重
(4)长江西北华北
(5)京杭大运河北京至长江段地势中间高,两边低,使南水北调工程量加大,黄河以南段需动力提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