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与生理学
人体解剖与生理学的基础知识

人体解剖与生理学的基础知识人体解剖与生理学是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它探究的是人体内部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构造和功能。
学习人体解剖与生理学的基础知识,有助于我们了解自身身体的构造和运作机理,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健康水平。
一、组织学组织学是研究人体组织结构与功能的学科。
人体组织包括不同种类的细胞和细胞外基质。
根据其形态和功能不同,人体的组织可分为4类: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上皮组织是由单层或多层上皮细胞构成的,通常覆盖着身体的表面。
结缔组织则以胶原和弹性纤维为主要成分,支撑和保护身体内部的器官和组织。
肌肉组织则以收缩为特征,负责产生身体的运动和维持身体的姿势。
神经组织则负责传递神经信号,协调身体内部的各项生理活动。
二、器官学器官学是研究人体器官结构和功能的学科。
人体器官可以分为内脏器官和外部器官。
内脏器官包括位于胸腔和腹腔内的器官,如肺、心脏、胃、肝脏、胰腺、肾脏等。
它们通常是由不同类型的组织构成,协同工作来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外部器官则包括皮肤、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等位于身体表面的器官,它们与外界直接接触,负责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三、系统学系统学是研究人体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学科。
人体系统可以分为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
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养分,以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
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和血管,负责将氧气和养分输送到身体各处,并将二氧化碳和废物带回肺部和肾脏排出。
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吸入氧气并将其输送到血液中,同时将二氧化碳排出身体。
泌尿系统主要负责身体排泄废物和维持体液和电解质平衡。
神经系统主要负责传递神经信号,调节身体各项生理活动。
免疫系统则负责保护身体免受病毒、细菌和其他外部侵袭的伤害。
内分泌系统则调节身体的代谢和生长发育等生理过程。
四、生理学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的学科。
它探究的是人体在生命活动中的生理机制和各项生理活动的调节。
人体解剖与生理学

人体解剖与生理学人体解剖与生理学是关于人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领域。
通过深入研究人体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的构造和运作机制。
这不仅对医学领域的学生和专业人士来说至关重要,也对一般公众了解健康和疾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人体解剖学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内部结构的科学。
它涉及到骨骼、肌肉、血管、神经等系统的组织、器官和组织的结构和关系。
人体解剖学是通过解剖尸体进行研究的,但现代技术也可以通过医学影像学来研究活体的人体结构。
在人体解剖学的研究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人体各个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 骨骼系统骨骼系统是人体的支架,由多块骨骼组成。
人体有206块骨骼,主要分为头部、躯干和四肢。
骨骼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支持、保护内脏器官和参与运动。
2. 肌肉系统肌肉系统是由肌肉组织组成的,肌肉通过收缩和放松来实现人体的运动。
肌肉系统还有助于维持人体的姿势和稳定。
3. 循环系统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
心脏是一个肌肉,通过收缩和放松泵血流动。
血管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个部分,并排除废物和二氧化碳。
4.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通过鼻子、喉咙、气管和肺部来进行呼吸。
它的主要功能是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5.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肠等器官。
它的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
6. 泌尿系统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尿道和膀胱组成。
它的主要功能是排除废物和调节体液平衡。
7.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和神经组织组成。
它对人体的感觉、思维和运动进行控制和协调。
二、人体生理学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生命过程和机能的科学。
它研究的是人体各个系统如何协同工作来维持机体的平衡。
人体生理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人体在正常状态下的生物化学和物理过程。
1. 神经生理学神经生理学研究神经细胞、神经元网络和神经递质等方面的生理过程。
它关注人体的感觉、运动和思维功能。
2. 免疫生理学免疫生理学研究免疫系统对抗疾病和感染的生理过程。
科普人体解剖与生理学

科普人体解剖与生理学人体解剖与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结构与功能的科学,是了解人体内部各个器官、组织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基础。
在本文中,我将为您详细介绍人体解剖与生理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其在医药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一、人体解剖学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内部各个器官、骨骼和组织的结构、形状、位置和相互关系的科学。
通过人体解剖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人体的组成结构,进而深入了解不同器官之间的联系与功能。
1. 人体器官系统人体包含多个器官系统,如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
每个器官系统都由不同的器官组成,各司其职,为维持人体的正常运行起到重要作用。
2. 人体组织与器官人体组织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组织形成了各种特定的器官。
例如,血液组织形成了心脏,神经组织形成了大脑等。
人体的解剖学结构多种多样,每个结构都有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二、人体生理学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内各个器官和系统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通过对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可以了解人体的生命活动过程、体液平衡、代谢物质的转化以及各个器官和系统的功能与调节。
1. 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人体的生命活动过程包括呼吸、消化、循环、排泄等。
呼吸系统实现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消化系统实现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循环系统实现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输送,排泄系统实现废物的排除。
这些过程的正常进行维持了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
2. 人体内部环境的调节人体内部环境的调节主要由多个调节系统共同完成。
神经系统通过神经传递信息,控制和调节人体各个器官和系统的活动;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人体的代谢和平衡;免疫系统通过识别和消灭病原微生物来维护人体免疫功能等。
三、人体解剖与生理学的重要性与应用人体解剖与生理学在医药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应用前景。
1. 医学教育人体解剖与生理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医学学生来说,掌握人体解剖与生理学的知识是成为一名合格医生的基础,有助于他们准确诊断疾病和制定治疗方案。
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

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是医学领域中的两个基础学科,它们对于深入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
人体解剖学研究人体的结构组织,而生理学则研究人体的生命过程和功能。
这两个学科相辅相成,互相支持,在医学临床实践和疾病诊断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人体解剖学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结构和组织的学科。
它涵盖了解剖学的各个方面,包括胚胎学、组织学、器官学和系统解剖学。
通过对人体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详细研究,人体解剖学揭示了人体内部的结构和组织构成。
人体解剖学研究的内容包括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等等。
通过对人体解剖学的研究,医生和其他医疗专业人员能够了解人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从而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二、人体生理学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生命过程和功能的学科。
它探讨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包括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
通过对人体生理学的研究,人们能够了解正常生命活动的发生和调节机制。
人体生理学研究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物质代谢、神经传导、血液循环、呼吸、消化、生殖等等。
这些生理过程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可以为临床医学提供基础支持,帮助医生准确诊断疾病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三、人体解剖学与生理学的关系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两个学科密不可分,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医学的基础知识体系。
解剖学提供了人体结构和组织构成的详细信息,而生理学则揭示了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在医学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了解疾病对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只有通过对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的深入研究,才能准确评估疾病的发展和进展,制定出科学的治疗方案。
总结起来,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是医学研究的两个重要方向。
解剖学研究人体结构和组织构成,而生理学研究人体生命过程和功能。
这两个学科相互依存,共同促进了医学的发展。
通过对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综合学习,医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人体的结构和功能,为临床医学提供科学的依据。
人体解剖与生理学

人体解剖与生理学人体解剖与生理学是对人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通过对人体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体的构造和各个系统的功能,从而有助于诊断和治疗疾病,促进人体的健康和发展。
一、人体解剖学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内部结构的学科,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器官系统人体由多个器官系统组成,包括: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等。
每个器官系统都有其独特的结构和功能。
2.器官及其结构每个器官都由不同的组织和细胞构成。
例如,心脏由心肌组织构成,肺由肺泡组织构成。
了解每个器官的结构有助于我们理解其功能。
3.组织学组织学是研究器官中组织的学科。
不同的组织具有不同的形态和功能。
例如,肌肉组织可以收缩,神经组织可以传递信号。
通过研究组织学,我们可以了解到人体内部结构的微观特征。
二、人体生理学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功能的学科,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细胞功能细胞是构成人体组织和器官的基本单位。
不同类型的细胞具有不同的功能,如神经细胞传递信号,肌肉细胞收缩等。
了解细胞的功能有助于我们理解人体各个系统的工作原理。
2.器官系统的功能每个器官系统都有特定的功能。
例如,心脏通过泵血使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了解器官系统的功能有助于我们了解人体内部各个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调节。
3.整体体能人体的功能不仅限于器官系统的功能,还包括心血管、呼吸、消化、神经等系统之间的协调与平衡。
我们的身体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和生理需要,如在运动时增加呼吸频率和心率。
了解整体体能有助于我们促进健康和改善生活质量。
三、人体解剖与生理学在医学中的应用人体解剖与生理学对医学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在进行手术前规划手术方案,指导治疗和康复,以及评估治疗效果。
1.临床诊断通过对人体解剖与生理学的研究,医生可以对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
例如,通过了解心脏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医生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心脏病;通过理解肺部的解剖结构和呼吸功能,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呼吸系统疾病。
解剖学与生理学

解剖学与生理学
解剖学和生理学是医学领域中的两个重要学科。
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各部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包括大体解剖(肉眼)、组织学(显微镜)和胚胎学(发育过程)。
它主要关注人体各个部位的结构和形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具体地讲是阐述人体各种机能活动发生的原理、发生的条件以及人体的机能整体性及其与环境变化的对立统一关系。
它主要关注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和机制,以及这些功能和机制如何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在医学领域中,解剖学和生理学是相互关联的。
解剖学是生理学的基础,因为了解人体的结构和形态是理解其功能和活动规律的前提。
生理学则是对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和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人体各个部位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
总之,解剖学和生理学是医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两个学科,它们为人们提供了深入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的途径,也为医学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基础。
人体解剖和生理学

人体解剖和生理学是医学的基础学科,研究人体的组织构成、生理功能和生理过程。
它们对于理解人体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疾病的发生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的相关知识。
一、人体解剖学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的组织构成、形态特征、位置关系和器官功能的基础学科。
它包括人体的大体解剖学和微观解剖学两部分。
1、大体解剖学大体解剖学主要研究人体的外部形态、内部器官、组织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人体大致可以分为头、颈、胸、腹、骨盆和四肢六部分。
头部包括颅骨、面部和口腔。
颈部连接头部和胸部,内有气管、食管、颈动脉、颈静脉等重要的血管和器官。
胸部包括心脏、肺、食管、主动脉、肺动脉等重要的器官和血管。
腹部包括胃、肝、胰腺、肾脏、输尿管、直肠等重要的消化、代谢、排泄器官和血管。
骨盆包括骨盆骨、生殖器官、肛门等重要部位。
四肢包括上肢和下肢,分别连接于肩膀和骨盆。
2、微观解剖学微观解剖学主要研究人体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及其功能。
人体的细胞有多种类型,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神经元、肌肉细胞等。
组织是由多个细胞组成的,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等。
人体的器官是由多个组织构成的,例如,心脏是由心肌组织、神经组织和血管组织构成的,肾脏是由肾小球、肾小管等组织构成的。
二、人体生理学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各种器官和系统的生理功能和生理过程的学科。
它包括生理学的分支学科、生理学的原理和方法以及人体生理学的应用。
1、生理学的分支学科生理学的分支学科很多,包括神经生理学、心血管生理学、消化生理学、内分泌学等。
神经生理学主要研究神经组织与神经活动的相关问题,心血管生理学是研究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和生理过程,消化生理学是研究消化器官的功能,内分泌学是研究内分泌腺系统的功能和生理作用。
2、生理学的原理和方法人体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生理学实验、生理学测量、生理学记录等。
其中,生理学实验是获取生理学数据的重要手段,生理学测量则是为了检测生理功能的变化,生理学记录则是为了保存和评估生理学数据。
人体解剖与生理学知识

人体解剖与生理学知识人体解剖与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了解人体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对于我们理解人体的运作原理以及认识和预防疾病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人体解剖和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包括人体系统、器官和组织的结构以及其相关功能。
一、人体解剖学基础1. 细胞是人体的基本单位所有生物体都由细胞组成,人体也不例外。
细胞是生物体的最基本单位,它们组成了组织、器官和整个身体。
我们的身体中有许多种类的细胞,如肌肉细胞、神经细胞和骨骼细胞等。
2. 组织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细胞组织是类似细胞的细胞群体,它们具有相似的结构和功能。
人体有四种基本组织类型: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上皮组织覆盖我们身体的表面和器官内部的腔道,结缔组织提供支撑和连接,肌肉组织使我们能够运动,神经组织用于传递信号和控制身体的各个部分。
3. 器官是组织的结合器官是由不同类型的组织组合而成的,它们有特殊的结构和功能。
人体有许多重要的器官,如心脏、肺、肝脏和大脑等。
这些器官通过协同工作来维持人体的正常运作。
4. 系统是器官的组合系统是由多个器官组成的,它们共同完成一项特定的功能。
人体有多个系统,如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等。
这些系统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保持我们的身体运作良好。
二、人体生理学基础1. 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畴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内部机能和生命过程的科学。
它关注人体内部的不同生物过程,如代谢、呼吸、消化和感觉等。
通过研究这些生理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的正常运作和异常状态。
2. 代谢是维持生命的基本过程代谢是一系列生化反应的总称,它包括机体将食物转化为能量和构建身体组织所需的物质。
代谢的两个主要过程是分解(分解物质以释放能量)和合成(合成新的物质)。
代谢的平衡对于维持人体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
3. 呼吸系统与气体交换呼吸系统包括鼻腔、气管、支气管和肺等器官,它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的交换。
通过呼吸过程,我们吸入氧气并吸出二氧化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人体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两足并拢,足尖向前。
方位术语1.上和下:靠近头顶的称为上;靠近足底的称为下。
2.前和后:靠近腹面的称为前;靠近背面的称为后。
3.内侧和外侧:靠近正中矢状面的称为内侧;远离正中矢状面的称为外侧。
4.内和外:描述空腔器官相互位置关系的术语,接近内腔者为内;远离内腔者为外。
5.近侧和远侧:常用于四肢,距肢体根部近的为近侧;远离肢体根部远的为远侧。
6.尺侧和桡侧:前臂的内侧称为尺侧;前臂的外侧称为桡侧。
7.胫侧和腓侧:小腿的内侧称为胫侧;小腿的外侧称为腓侧。
8.浅和深:以体表作为参考体,距体表近者为浅;远离体表者为深。
轴矢状轴:前后平伸并与地平面平行的轴。
冠状轴:左右平伸并与地平面平行的轴。
垂直轴:与身体长轴平行,与地面垂直的轴。
面矢状面:将人体分成左右两部的切面称矢状面。
正中的切面称为正中矢状面。
冠状面:将身体分为前后两部的切面。
水平面:将身体分为上下两部的切面。
人体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1)细胞分子水平(2)器官系统水平(3)整体水平生理学的实验方法(1)急性实验法a. 离体器官或组织实验法b. 活体解剖实验法(2)慢性实验法第二章人体细胞和组织组织是指构造相似、功能相关的细胞和细胞间质(是细胞之间一些不具有细胞形态的物质)所组成的结构。
人体的组织可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四大类。
这四种组织是构成器官的基本结构,故称为基本组织。
一、上皮组织(一) 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①上皮组织由密集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组成。
(细胞多,细胞间质少)②上皮组织的细胞形状较规则,排列整齐,并具有极性。
分为游离面和基底面。
(细胞排列紧密,具极性,呈膜状)(二)上皮组织的功能: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分泌、吸收和排泄等功能。
类型:根据上皮组织的形态、功能以及分布的差异,可将其分为大的两大类:被覆上皮和腺上皮。
1. 被覆上皮排列成膜状、被覆在身体和某些器官的外表面,或衬附于体内各管、腔、囊的内表面。
被覆上皮的种类如下:2、腺上皮由具有分泌机能的细胞组成的专门执行分泌机能的上皮,称为腺上皮。
以腺上皮为主所组成的器官称为腺体。
腺体分为两大类,一类叫外分泌腺,一类叫内分泌腺。
二、结缔组织特点:多种细胞和大量间质构成,分布广泛.功能:支持,连接,保护,营养,修复和物质运输等.类型:1.疏松结缔组织2.致密结缔组织3.脂肪组织4. 网状组织5.软骨组织6.骨组织7.血组织1、2、3、4为固有结缔组织三肌肉组织⏹特点:由肌细胞组成, 呈纤维状.⏹功能:收缩产生运动⏹类型:骨骼肌——随意肌平滑肌——不随意肌心肌——不随意肌.心肌: 一般只有一个核,特殊闰盘结构肌细胞=肌纤维(包含很多肌原纤维)四神经组织⏹特点: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功能:神经元具有感受刺激,传导兴奋的能力,神经胶质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的能力.1、上皮组织有哪些特点?①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②上皮细胞有明显极性,分游离面和基底面;③上皮组织没有血管,其营养来自深层的结缔组组织;④再生能力强。
2、骨骼肌与心肌有哪些不同特点?①骨骼肌纤维呈长柱状,而心肌纤维呈短柱状且末端分叉。
②骨骼肌纤维表面有明暗相间的横纹,而心肌纤维表面的横纹不如骨骼肌纤维的明显。
③骨骼肌纤维有多个细胞核且位于细胞的周缘,而心肌纤维只有一个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
④心肌纤维间相连处有闰盘,骨骼肌纤维没有。
第三章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二、兴奋性——机体对体内外环境变化产生反应的能力。
兴奋性:在生物体内可兴奋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
可兴奋组织:神经、肌肉和某些腺体兴奋:在生理学中将这些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所产生的生物电反应过程及表现。
生理活动表现:兴奋与抑制刺激能否引起反应的三要素:1、刺激强度2、作用时间3、时间—强度变化率(二)反应受到刺激后机体功能活动的变化。
反应的形式:兴奋——某种功能活动出现或加强;抑制——某种功能活动减弱或停止。
◆兴奋性与兴奋的概念1.兴奋性:指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反应的能力2. 兴奋:指产生的反应兴奋的外部表现与实质:反应(兴奋与抑制)3.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一定的强度一定的作用持续时间一定的时间--强度变化率1.静息电位RP概念:指细胞在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简称膜电位(图)内负外正,大小用负值表示极化:静息时,膜两侧的内负外正状态超极化:膜内电位向负值变大的方向变化去极化:膜内电位向负值减小的方向变化复极化:由去极化或超极化向RP值恢复反极化:膜内为正,膜外为负的状态2.动作电位AP概念:细胞受到刺激而发生兴奋时产生的一系列膜电位变化的过程。
图去极相去极化超射锋电位复极相:复极化初期后电位复极化后期(负后电位)后超极化(正后电位)AP是膜两侧电位在RP基础上发生的一次可扩布的快速而可逆的倒转,是细胞兴奋的标志。
生物电现象产生的机制1.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静息时,细胞内外各种离子的浓度分布不均,细胞膜对K+通透,对Na+不通透,K+外流的形成K+平衡电位。
(表)静息电位是K+平衡电位影响因素:(1)细胞外K+浓度(图)胞外K+浓度升高,静息电位减小(2)钠-钾泵的作用2.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1)锋电位上升支:去极相由Na+内流形成,是Na+的平衡电位(图)有效刺激→部分Na+通道开放→少量Na+→膜去极化→阈电位→大量Na+通道开放→大量Na+内流→膜内负电位消失,出现正电位。
下降支:复极相Na+通道失活→K+通透性升高→Na+内流停止,K+外流→膜内电位由正向负值变化→静息电位。
(图)AP的产生实质上是受刺激后Na+ 、K+通道状态的改变。
(图)K+通道:是电压依赖式离子通道,有开、关两种状态阻断剂:四乙基胺Na+ 通道:是电压及时间依赖式离子通道,有开、关、失活三种状态(图)阻断剂:河豚毒素、局麻药后电位后去极化:快速K+外流堆积,复极化减慢后超极化:钾通道开放时间长,过多钾外流动作电位的特点:a.―全或无‖现象动作电位一旦产生就达到最大值,其幅度不会因刺激强度的加强而增大。
b.不衰减传导c.脉冲式,不会重合d.不同细胞,AP的幅度和持续时间不同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1.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结构接头前膜接头后膜即终板膜接头间隙2.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的传递过程AP→接头前膜Ca2+通道开放→Ca2+内流→囊泡移动、融合→出胞作用→Ach释放→ACh 与后膜N-型ACh受体结合,通道开放→Na+内流→终板电位→肌膜Na+通道开放→AP Ach的释放:量子式释放Ach的灭活:胆碱脂酶(被新斯的明、有机磷农药抑制)N-型受体阻断剂:箭毒、α-银环蛇毒3、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的特征a、单向传递b、时间延阁c、易受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d、是1对1的传递肌原纤维和肌小节(图)(1)肌原纤维明带:长度可变,其正中的暗线为Z线暗带:长度固定,正中相对透明区为H带H带中央的暗线称为M线。
(2)肌小节:两条Z线间的区域长度=1/2明带+ 暗带肌管系统(1)横管:由胞膜向内凹入形成(2)纵管(肌浆网):三联管:由每一横管和来自两侧肌小节的纵管终末池构成作用:把横管传来的信息和终池Ca2+释放联系起来稳态稳态:内环境各项理化性质的相对动态平衡的状态。
稳态意义:为为细胞活动提供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环境,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是机体自由和独立生存的首要条件。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神经调节:迅速、作用准确、时间短体液调节:作用广泛、持久、反应速度慢联系:神经-体液调节习题:RP与AP产生的机制?什么是阈电位?钠通道阻断剂是______,钾通道阻断剂是______。
AP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特点?等渗溶液:正常人在体温37ºC时,血浆渗透压约为5800mmHg,以血浆的正常渗透压为标准,与血浆正常渗透压近似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如0.9%NaCl(称为生理盐水)、5%葡萄糖溶液等。
红细胞在高渗NaCl溶液中,由于高渗溶液吸水力强,红细胞失水发生皱缩,丧失功能。
在低渗NaCl溶液中,由于水分进入红细胞内过多,引起膨胀,最终破裂,红细胞解体,血红蛋白被释放,这一现象总称为红细胞溶解,简称溶血。
碱贮备:血液中缓冲酸性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通常以每100毫升血浆的碳酸氢钠含量来表示碱贮备量。
意义:碱贮备是一个很重要的生理生化指标,它能反映身体在运动时的缓冲能力,从而了解体内的代谢情况。
有人测定运动员的碱贮备量比未受过训练的人高10%。
经常锻炼的人可使血液的缓冲能力提高,碳酸肝酶的活性增强。
红细胞的数量与形态形态:体积很小,d为7~8μm,两面凹的圆碟状,无细胞核,无高尔基复合体和线粒体。
寿命:平均为120天。
数量: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血细胞。
成年男子450-550万个/mm3,平均为500万个;成年女子380-460万个/mm3 ,平均为420万个。
贫血:若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称为贫血。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1.可塑变形性:正常红细胞在外力作用下具有变形的能力。
红细胞的这种特性称为可塑变形性(piastic deformation)。
RBC在全身血管中循环运行,常要挤过口径比它小的毛细血管和血窦孔隙,这时RBC常需要变形,在通过后又会恢复原状。
a.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愈大,变形能力愈大,故双凹圆碟形RBC的变形能力远大于异常情况下可能出现的球形RBC。
b.RBC的粘度愈大,变形能力愈小,Hb变性或浓度过高时,可使RBC的粘度增加。
c.RBC膜的弹性降低或粘度升高,也可使RBC变形能力降低。
2.红细胞的渗透脆性(osmotic fragility)是指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
简称脆性。
渗透脆性越大,细胞膜抗破裂的能力越低。
生理情况下,衰老红细胞脆性高,初成熟的红细胞脆性低。
有些疾病可影响红细胞的脆性。
故测定红细胞的渗透脆性有助于一些疾病的诊断。
3.RBC的悬浮稳定性(suspension stability )将装有抗凝血的血沉管垂直静置,红细胞由于比重大于血浆,将因重力下沉,但正常时下沉缓慢,红细胞能稳定的悬浮于血浆中的特性,称为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
通常用红细胞的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表示RBC沉降的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简称血沉。
(ESR)产生原因:RBC在血浆中具有悬浮稳定性,是由于RBC与血浆的摩擦阻碍RBC下沉。
红细胞叠连:是多个RBC彼此能较快的以凹面相贴,形成RBC叠连;叠连以后,其表面积和容积比值减小,与血浆的摩擦力减小,于是血沉加快。
叠连形成的快慢主要取决于血浆的性质,而不是RBC本身。
一般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球蛋白及胆固醇的含量增高时,可加速红细胞叠连和沉降;血浆中白蛋白、卵磷脂的含量增多时则可抑制叠连发生,使沉降率减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