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必修二1.3《功率》WORD教案
2019-2020年高中物理 1.3 功率教案3 鲁科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物理 1.3 功率教案3 鲁科版必修22019-2020年高中物理 1.3 功率教案4 鲁科版必修2教学要求:1、理解功率的概念,能运用功率的公式P=W/t进行有关的计算。
2、理解功率的公式P=Fv的意义,能用来解释现象和进行计算。
重点和难点:平均功率和即时功率两个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一、功率的概念及公式:功率是反映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功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功率。
功率的定义式是:P=W/t功率的单位:P功率(W)。
若F为恒力,据,得v为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W为时间t内所做的功,则P为平均功率。
当时间t趋近于0时,平均功率就趋近于即时功率。
在变力对物体做功时,物体在做变速运动情况下,P=Fv仍成立适用,F和v分别是某一时刻的力和即时速度。
P=Fv表示该时刻的即时功率。
二、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额定功率是发动机正常工作时的最大输出功率,通常在发动机铭牌及说明书中标明。
实际功率是发动机工作时实际的输出功率。
特殊情况下发动机的实际功率可以小于或大于额定功率,正常情况下等于额定功率,但不允许超过额定功率。
当发动机以额定功率工作时,由P=Fv可知,动力(牵引力)跟速度成反比。
要增大动力,则需减小行驶速度。
随堂练习1.质量为5×103 Kg的汽车,在水平公路上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m/s2,所受阻力是1.0×103N,汽车在第1秒末即时功率是[ ]A. 22KWB. 20KWC. 11KWD. 2KW2.一个物体在相同的水平恒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
先后分别在沿光滑水平面和粗糙水平面上移动相同的距离。
力做的功分别为W1和W2,末态的功率分别为P1和P2,则[ ]A. W1>W2,P1=P2B. W1=W2,P1<P2C. W1=W2,P1>P2D. W1<W2, P1>P23.起重机将重物以加速度α做匀加速运动,向上吊起H高,则起重机对重物所做的功是[ ]A. mαHB. mαH+mgHC. mαH-mgHD. mαH4.运动员用200N的力踢球,将质量为0.6Kg的足球踢出50m远,则运动员对球所做的功是[ ]A. 100焦B. 1000焦C. 100000焦D. 无法确定5.质量为m的汽车,以恒定的功率P开上一倾角为α的坡路,阻力是车重的K倍,则汽车能达到的最大速度是[ ]A. P/mgSinαB. PCosα/mgC. P/mg(K+Sinα)D. PCosα/mg(K+Sinα)6.长4m重500N的钢管横放在水平地面上,若在2秒内将其一端缓慢匀速地向上抬高2m 如图所示,则做功的平均功率是[ ]A. 1000WB. 500WC. 250WD. 125W7.以恒定功率行驶的汽车,若加速前进的过程中汽车受到的阻力不变,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牵引力F,加速度α,即时速度V均增大,最后达到稳定B. F、v不断增大,α减小,最后做匀速运动C. v不断增大,F、α变小,最后做匀速运动D. F、α不变,v增大。
《功率》教案

《功率》教案功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功率的概念、单位以及功率与能量、时间的关系。
2. 能力目标:能够通过实验测量功率,并掌握计算功率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热情和实验探究兴趣,提高学生学科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功率的概念及单位的介绍2. 测量功率的方法与实验探究应用三、教学重点1. 掌握功率的概念和单位的计算方法2. 了解功率与能量、时间的关系3. 通过实验测量功率,掌握计算功率的方法四、教学难点1. 掌握功率测量的方法2. 了解功率与能量、时间的关系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五、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2. 实验教学法3. 讨论合作学习法六、教学过程设计1. 引入环节:用问题导入问题Q1、小李和小王同时爬上一个山丘,小李用了5分钟,小王用了10分钟,为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讨论问题:两个人同时做了同一件事,为什么时间不同,我们应该如何描述这个现象?2. 讲授环节:讲解功率的概念和单位1)通过举例解释功率概念,并介绍功率的单位——瓦特(W);2)介绍功率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如电功率,机械功率等;3)通过实验教学法测量不同电器的功率,并掌握计算自己居家用电的功率的方法;4)通过讲解及实验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理解功率与能量、时间的关系。
3. 实践环节:完成实验任务1)分组完成实验任务,通过应用教学,让学生掌握测量功率的方法;2)通过讨论合作学习法,帮助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并进行计算。
4. 总结环节:归纳、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特别是思考题的答案。
七、教学评估1. 教学中测试:利用讨论活动来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2. 课后作业:给学生出功率的计算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资源1. 电动机、电热器等电器;2. 实验台、万用表等实验设备;3. 课件、PPT、实验手册等相关资料。
九、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基本掌握了功率的概念、单位及其与能量、时间等的关系。
2012高一物理教案1.3功率鲁科版必修2

第三节 功率新课标要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理解功率的定义及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定义。
2、tW P =,Fv P =的运用1、tW P =通常指平均功率,0→∆t 为瞬时功率 2、Fv P =,分析汽车的启动,注意知识的迁移感知功率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提高学习物理科学的价值观。
教材分析与方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 理解功率的概念,并灵活应用功率的计算公式计算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正确区分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并能够利用相关公式计算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投影仪、投影片、录相资料、CAI 课件。
复习与预习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做功的条件是什么?2、计算力做功的公式是什么?公式的适用条件是什么?3、正功和负功的含义是什么?4、如何求几个力做的总功?知识探究过程一、功率1、做功快慢的比较思考1、一台起重机能在1min 内把1t 的货物提到预定的高度,另一台起重机只用30s 就可以做相同的功。
两台起重机谁做功更快?你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它们做功快慢的? 分析:后一台起重机做功更快。
做相同的功,比较所用时间。
思考2、一台起重机能在1min 内把1t 的货物提到预定的高度,另一台起重机用30s 把0.4t 的货物提到预定的高度。
两台起重机谁做功更快?你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它们做功快慢的? 分析:结论: 2、功率(1)定义:在物理学中,一个力所做的功W 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t 的 ,叫做功率。
用P 表示。
(2)公式:(3)物理意义:功率是描述力对物体做功 的物理量。
单位:瓦 (w )上式是功率的定义式,也是功率的量度式,P 与W 、t 间无比例关系,做功的快慢由做功的物体本身决定。
根据这一公式求出的是平均功率,同时这个公式变形后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求功的方法:W =Pt 。
例1、自动扶梯以恒定速率运送乘客上同一层楼,某人第一次站在扶梯上不动,第二次沿扶梯匀速向上走,设两次运送乘客所做的功分别为W 1和W 2,牵引力的功率分别为P 1和P 2,则有( )A. W 1=W 2,P 1>P 2B. W 1=W 2,P 1<P 2C. W 1>W 2,P 1=P 2D. W 1>W 2,P 1>P 2 解析:3、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1)平均功率:在一段时间内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实际上就是这段时间内力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即根据tWP计算出的功率是物体在时间t 内的平均功率。
高一物理:1.3《功率》教案(鲁科版必修2)

第3节 功 率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式、单位;2.理解功率的导出式P =F ·v 的物理意义,并掌握其用法;3.理解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求解各种不同的功率;2.运用功率的不同表达公式分析和解决动力机械的运动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养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严密思维的习惯;2.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理解功率的概念;2.知道功率的种类及其计算.教学难点 功率的求解公式P =Fv 的意义和应用.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录像资料、CAI 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视频资料):把1 t 的货物,准备运到三楼,分别用三种方式起运.方式一:搬运工分批搬,需3 h ;方式二:用一台起重机提升,用时1 min ;方式三:用另一台起重机提升,用时30 s.在上述视频资料中,把重物由地面运到三楼:①用不同的方式,对重物所做的功是否相同?②所用时间不同,得到三种方式中做功的快慢是否相同?学生思考并回答:上述三种方式中,对重物所做的功是相同的,但所用时间不同,说明做功的快慢不同.教师活动:在物理学中,用功率来表示做功的快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功率.推进新课一、功率的含义[学生自学课本P 12,并投影阅读思考题]1.什么叫做功率?功率具有什么物理意义?2.功率的定义式是什么?定义式中各个字母分别表示什么物理量?单位是什么?3.功率的单位有哪些?换算关系如何?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文相关内容,并解答思考题.教师活动:抽查学生解答情况,教师总结.1.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2.功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功率(power ).3.功的定义式是t W P,其中: W 功焦(J )t 做功时间秒(s )P 功率瓦特(W )4.功率的国际单位:瓦特(W )常用单位:千瓦(kW )或焦/秒(J/s )换算关系:1 kW=1 000 W=1 000 J/s .教师总结:用已知物理量的比值定义新的物理量,是建立物理概念常用的方法.使用该方法能够进一步揭示和表述被探究对象的某些物理性质及变化规律.像我们已经研究过的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就是用这种方法来定义的.二、功率与力、速度的关系1.推导功率与力、速度的关系学生讨论:在作用力方向和位移方向相同的情况下,如何用力和速度来表示功率? 学生活动:讨论并在硬纸片上写出推导过程,并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推导过程和结论: 当作用力方向和位移方向相同时,Fv P v t s t s F P t W P Fs W =⇒⎪⎪⎭⎪⎪⎬⎫=⋅=⇒⎪⎭⎪⎬⎫==又 结论:当力F 和位移方向相同时,力F 的功率等于力F 和物体运动速度v 的乘积.【知识拓展】教师提问:当力F 和位移s 之间有一夹角α时,我们知道力F 是依然做功的,那又如何表示此功率呢?学生回答:同上推理得P=Fv cosα,此式具有一般性,当力F 和位移方向相同时P =Fv. 教师讲解点拨:通过上述分析,功率有两个求解公式:a.定义式:tW P = b.推广式:P =Fv cosα. 关于定义式:t W P =说明:①它是普遍适用的,不论恒力做功还是变力做功,它都适用.②应注意:P 、W 、t 的同一性.关于推广式P =Fv cosα说明:①当F 为合外力时,P 为合外力做功的功率;当F 为某一外力时,P 为该力做功的功率.②在汽车等交通工具一类问题中,式中P 为发动机的实际功率,F 为发动机的牵引力,v 为汽车的瞬时速度.2.功率的应用和计算(1)几个基本概念——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14、15页,提出问题,你对“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以及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是怎样理解的?点评:通过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生阅读后回答,教师帮助总结、补充.①额定功率:指机器正常工作时的最大输出功率,也就是机器铭牌上的标称值.②实际功率:指机器工作中实际输出的功率.机器不一定都在额定功率下工作.实际功率总是小于或等于额定功率.实际功率如果大于额定功率容易将机器损坏.机车启动过程中,发动机的功率指牵引力的功率而不是合外力或阻力的功率.③平均功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做功的功率的平均值叫平均功率.通常用 定义式:t W P =描述. tW P =表示时间t 内的平均功率,只有当物体匀速运动时,才等于瞬时功率.④瞬时功率:物体某一时刻的功率叫做瞬时功率.瞬时功率通常用P =Fv 来表示.如果求平均功率时,式中v 要用平均速度;求瞬时功率时,式中的v 要用瞬时速率,必须注意F 、v 与P 的同时性.(2)功率的应用和计算讨论推广式P =Fv教师活动:[课件展示]①当功率P 一定时,牵引力F 和v 之间有什么关系?②当速度v 一定时,牵引力F 和功率P 之间关系如何?③当牵引力F 一定时,功率P 和速度v 之间有什么关系?课件展示下列关系:尝试并回答下列问题:1.汽车上坡的时候,司机常用换挡的方法来减小速度,为什么?2.汽车上坡时,要保持速度不变,应如何做?3.起重机在竖直方向匀速吊起某一重物时,为什么发动机的输出功率越大,起吊速度就越大?讨论并回答上述问题:1.汽车上坡的时候,司机常用换挡的方法减小速度,来得到较大的牵引力.2.汽车上坡时,要保持速度不变,就必须加大油门,增大输出功率来得到较大的牵引力.3.起重机在竖直方向匀速吊起某一重物时由于牵引力与重物的重力相等,即牵引力保持不变,发动机输出的功率越大,起吊的速度就越大.【例题剖析】1.有关功率的计算[例题]质量m =3 kg 的物体,在水平力F =6 N的作用下,在光滑水平面上从静止开始运动,运动时间t=3 s ,求:(1)力F 在t=3 s 内对物体所做的功.(2)力F 在t=3 s 内对物体所做功的平均功率.(3)在3 s 末力F 对物体做功的瞬时功率.师生进行问题剖析:a.本题中的物体在水平力的作用下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b.要求解在3 s 内对物体做的功,据W =Fs ,必须求出物体在3 s 内的位移.c.求解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时应选取合适的求解公式.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解答过程,并在投影仪上展示.解析:a.力F 在t=3 s 内所做功的求解:在F 作用下,产生的加速度为:2/236s m kgN m F a === 在3 s 内物体的位移为: m m at s 99221212=⨯⨯==所以力F 在3 s 内对物体做的功为W =Fs =6×9 J=54 J.b.力F 在t=3 s 内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为: 方法一:W sJ t W P 18354=== 方法二:物体在3 s 末的速度为:v t =at =2×3 m/s=6 m/s 所以W W v v F v F P t 18260620=+⨯=+⨯==. c.在3 s 末,力F 对物体做功的瞬时功率为P =Fv 瞬=6 N×6 m/s=36 W.教师小结,然后学生独立完成教材P15页例题.【课堂结构】汽车发动机的额定牵引功率为60 kW ,汽车质量为5×103 kg ,汽车在水平路面上行驶时,阻力是车重的0.1倍,求:(1)汽车保持以额定功率从静止启动后能达到的最大速度是多少?(2)若汽车从静止开始,保持以0.5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这一过程能维持多长时间?解析:(1)当F =F f 时,汽车的速度最大 所以12m/s 1.0====mgP F P F P v f m 额. (2)因为汽车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v m =12 m/s在达到最大值之前已经历了两个过程:开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后来的变加速直线运动,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mmg F a 1.0-= 所以F =m (a +μg )=7.5×103 N.设保持匀加速的时间为t ,匀加速能达到的最大速度v 加,则v 加=at .汽车速度达到v 加时,P =Fv . 所以s 16==FaP t .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以下几个问题:1.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2.功率的单位有W 、kW,1 k W=1 000 W.3.功率的求解公式有:t W P =,P =Fv . 其中tW P =和P =Fv 可用来求解平均功率,而P =Fv 也可用来求解瞬时功率. 4.要会用P =Fv 分析汽车的两种启动过程.布置作业课本作业2、3、4.板书设计。
【新教材-新高考】新鲁科版 必修2 功率 第1课时 教案设计

1.3课题:功率新课标要求知识与技能1、理解功率的定义及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定义。
2、WPt=,P Fv=的运用过程与方法1、WPt=通常指平均功率,0t∆→为瞬时功率2、P Fv=,分析汽车的启动,注意知识的迁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功率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提高学习物理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理解功率的概念,并灵活应用功率的计算公式计算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并能够利用相关公式计算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工具投影仪、投影片、录相资料、CAI课件。
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不同的物体做相同的功,所用的时间可能不同,或在相同的时间内,做的功可能不同。
也就是说做功存在着快慢之分,那么,怎样描述做功的快慢呢?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问题。
2.进行新课1、功率教师活动:一台起重机能在1min内把1t的货物提到预定的高度,另一台起重机只用30s就可以做相同的功。
两台起重机谁做功更快?你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它们做功快慢的?学生活动:稍作思考回答,后一台起重机做功更快。
做相同的功,比较所用时间。
教师活动:一台起重机能在1min内把1t的货物提到预定的高度,另一台起重机用30s把0.4t的货物提到预定的高度。
两台起重机谁做功更快?你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它们做功快慢的?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分组讨论,选出代表回答。
教师活动:倾听学生回答,点评。
投影问题:力F1对甲物体做功为W1,所用时间为t1;力F2对乙物体做功为W2,所用时间为t2,在下列条件下,哪个力做功快?A.W1=W2,t1>t2B.W1=W2,t1<t2C.W1>W2,t1=t2D.W1<W2,t1=t2点评:上述条件下,哪个力做功快的问题学生都能作出判断,其实都是根据W/t这一比值进行分析判断的。
让学生把这个意思说出来,然后总结。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
总结:做功快慢的比较有两种方式:一是比较完成相同的功所用的时间;另一是比较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的功。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1.3 功率2-鲁科版

功率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1、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以及功率和功之间的关系;2、学会计算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3、了解机车功率与牵引力、速度间的关系。
【研学单】主题一:功率的概念1.功率的物理意义:2.功率的定义式:3.功率的单位:4.标矢量:例1:一质量m=2kg的物体从距地面45m的高处自由下落,在下落全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等于多少?重力做功的功率等于多少?取g=l0m/s2主题二: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例2:同上题,试求在2s末重力做功的瞬时功率等于多少?例3: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沿斜面由静止下滑,试求经过时间t时重力的瞬时功率?主题三:发动机的功率阅读P60页最下面一段,了解机车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讨论:①当发动机功率(油门)一定时,牵引力F的大小与速度v大小有怎样的关系?②汽车在水平公路上行驶受到哪些力的作用?例4:某型号汽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60kw,在水平面行驶时受到的阻力为1800N,试求汽车以额定功率匀速行驶时的速度为多大?若汽车所受阻力不变,汽车匀速行驶速度只有54km/h,则发动机的实际功率为多大?例5:质量为2t的汽车从静止开始在平直公路上启动,若其发动机额定功率为60kW,行驶中所受的阻力为自重的0.1倍,则:(1)若汽车始终以额定功率行驶,试求当汽车速度为36km/h时的加速度?(2)汽车速度和加速度如何变化?汽车最终速度为多大?定性作出汽车启动过程中的v-t图。
(3)若汽车以a=0.5m/s2的加速度匀加速启动,试求经多长时间汽车功率达到额定功率?并分析启动过程中汽车功率和速度的变化情况,定性作出汽车启动过程中的v-t图。
【续学单】1.关于功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功率是说明做功多少的物理量B、功率是说明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C、做功时间越长,功率一定小D、力做功越多,功率一定大2.同一恒力按同样方式施于物体上,使它分别沿着粗糙水平地面和光滑水平地面移动相同的一段距离,恒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和功率分别为W1、P1和W2、P2,则两者的关系是()A.W1>W2, P1>P2B. W1=W2, P1<P2C. W1=W2, P1>P2D. W1<W2, P1<P23.设在平直公路上以一般速度行驶的自行车,所受阻力约为车、人总重力的0.02倍,则骑车人的功率最接近于( )A.10-1kW B.10-3kW C.1kW D.10kW4.用轻绳悬挂一小球将小球拉至水平位置.然后放手使小球由静止开始向下摆动,在小球摆至最低点的过程中重力对小球做功的功率()A、保持不变B、不断变大C、不断变小D、先变大.后变小5.质量m=3 kg的物体,在水平力F=6N的作用下,在光滑水平面上从静止开始运动,运动时间t=3 s,求:(1)力F在t=3 s内对物体所做的功;(2)力F在t=3 s内对物体所做功的功率;(3)在3 s末力F对物体做功的功率6.汽车的质量为m=6.0×103kg,额定功率为P=90kW,沿水平道路行驶时,阻力恒为重力的0.05倍,g取10m/s2,问:(1)汽车沿水平道路匀速行驶的最大速度有多大?(2)设汽车由静止起匀加速行驶,加速度a=0.5m/s2,汽车匀加速运动可维持多长时间?(3)汽车做匀加速运动的最大速度有多大?。
1..3《功率》教案(鲁科版必修2)

1. 3《功率》学案11【学习目标】1.知道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式、单位。
2.理解功率的导出式P=F·v的物理意义,并掌握其用法,会利用功率的两个公式来解释现象和进行计算。
3.理解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了解平均功率、瞬时功率、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的区别与联系。
【学习重点】1.理解功率的概念。
2.知道功率的种类及其计算。
【知识要点】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⑴功率的定义式:,所求出的功率是时间t内的平均功率。
⑵功率的计算式:P=Fvcosθ,其中θ是力与速度间的夹角。
该公式有两种用法:①求某一时刻的瞬时功率。
这时F是该时刻的作用力大小,v取瞬时值,对应的P为F在该时刻的瞬时功率;②当v为某段位移<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时,则要求这段位移<时间)内F必须为恒力,对应的P为F在该段时间内的平均功率。
Sq4ml9dW6A⑶重力的功率可表示为PG=mgvy,即重力的瞬时功率等于重力和物体在该时刻的竖直分速度之积。
v⑷汽车的两种加速问题。
当汽车从静止开始沿水平面加速运动时,有两种不同的加速过程,但分析时采用的基本公式都是P=Fv和F-f = maSq4ml9dW6A①恒定功率的加速。
由公式P=Fv和F-f=ma知,由于P恒定,随着v的增大,F必将减小,a也必将减小,汽车做加速度不断减小的加速运动,直到F=f,a=0,这时v达到最大值。
可见恒定功率的加速一定不是匀加速。
这种加速过程发动机做的功只能用W=Pt计算,不能用W=Fs计算<因为F为变力)。
Sq4ml9dW6A②恒定牵引力的加速。
由公式P=Fv和F-f=ma知,由于F恒定,所以a恒定,汽车做匀加速运动,而随着v的增大,P也将不断增大,直到P达到额定功率Pm,功率不能再增大了。
这时匀加速运动结束,其最大速度为,此后汽车要想继续加速就只能做恒定功率的变加速运动了。
可见恒定牵引力的加速时功率一定不恒定。
这种加速过程发动机做的功只能用W=F∙s计算,不能用W=P∙t计算<因为P为变功率)。
2020高中物理 1.3 功率教案7 鲁科版必修2

功率 教案教材分析本节讲述功率的概念,功率公式的应用。
功率的概念、功率的物理意义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如果学生能懂得做功快慢表示的是能量转化的快慢,自然能感悟出功率实际上是描述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
要使学生确切地理解公式P=Fv 的意义,要通过例题的教学,使学生会应用基本公式进行计算,对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有所理解。
瞬时功率的概念学生较难理解,这是难点。
学生往往认为,在某瞬时物体没有位移就没有做功问题,更谈不上功率了。
如果学生没有认识到功率是描述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这个难点就不易突破,因此,在前面讲清楚功率的物理意义很有必要,它是理解瞬时功率概念和物理意义的基础。
关于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与汽车的最大速率之间的关系,最好采用课后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以便通过分析汽车由开动到匀速行驶的物理过程,使学生养成分析物理过程的习惯,避免简单地套用公式。
★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功率的定义及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定义。
2、tWP =,Fv P =的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 1、tWP =通常指平均功率,0→∆t 为瞬时功率 2、Fv P =,分析汽车的启动,注意知识的迁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功率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提高学习物理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理解功率的概念,并灵活应用功率的计算公式计算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并能够利用相关公式计算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工具投影仪、投影片、录相资料、CAI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不同的物体做相同的功,所用的时间可能不同,或在相同的时间内,做的功可能不同。
也就是说做功存在着快慢之分,那么,怎样描述做功的快慢呢?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1、功率教师活动:一台起重机能在1min内把1t的货物提到预定的高度,另一台起重机只用30s就可以做相同的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功率【内容与地位】本节为《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共同必修模块“物理2”中第一个二级主题“机械能和能源”中所涉及到的内容。
内容标准中这节有关的条目是:“理解功和功率,关心生活和生产中常见机械功率的大小及其意义。
”功率的概念来源于生产和生活,功率的知识是机械功概念的进一步延伸,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应用的例子很多很广,而且功率与力、功率与速度的关系又是联系实际生活和科学实践的纽带,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富有实际意义。
发展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确切地理解功率的概念,会进行功率的计算;会利用功率与力、功率与速度的关系P=F·v分析汽车发动机功率一定时,牵引力和速度的关系;尝试自己设计实验,测量人在某种运动中的功率。
例题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应用基本公式进行计算,而且可以增进学生对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理解;机动车起动问题的分析过程有利于学生养成分析物理过程的习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综合运用动力学知识和功率概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简单地套用公式;在建立“功率”概念中,让学生通过学习物理研究方法,体会用比值方法来建立新的物理概念,使学生学会思考问题;通过充分利用书中的插图以及联系生活中实例的教学,引导学生认识物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可以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物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影响我们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通过学生设计测量人的做功功率的实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知道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式、单位。
2.理解功率的导出式P=F·v的物理意义,并掌握其用法,会利用功率的两个公式来解释现象和进行计算。
3.理解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了解平均功率、瞬时功率、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的区别与联系。
过程和方法1.通过实例体验功率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功率的实际意义,通过功率的定义过程,体会应用比值方法建立物理概念的方法。
2.学会求解各种不同的功率。
3.运用功率的不同表达式分析和解决动力机械的运动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养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严密思维的习惯。
2.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观点、善于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1.理解功率的概念。
2.知道功率的种类及其计算。
【教学难点】1.功率的表达式P=F·v的物理意义和运用。
2.瞬时功率和平均功率的计算。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器材】投影仪、投影片、录象资料、CAI课件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人们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使用了大量的机械来做功,这与人力直接做功或畜力做功,在完成功的快慢方面有何不同?请举例说明。
(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从身边生活寻找做功快慢的事例,并思考机械与人或畜力做功快慢的差异。
)预测学生所举事例可能有:1、人上高楼(如8层楼)时,乘电梯比走路要快得多;2、拖拉机耕地比牛耕地要快得多;3、挖土机与人,要完成相同的挖土任务,人花的时间要长得多;4、从水井里提水,使用抽水机比人工要快得多;5、……(列举生产、生活中发生的事例,使学生体会功率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无处不在,研究功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物理现象,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感悟物理规律研究的价值,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人们十分关注做功的多少。
然而不同的机械或人,其做功的快慢是不同的。
(分析一些生产事例、工作场面,或展示一些做功快慢不同的图片。
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通过多媒体手段更生动地展示这些画面和情景,使学生对做功快慢的情形有更为形象和具体的认识,从而为建立正确的“功率”概念打下良好基础。
)教师:在建筑工地上分别采用以下三种方式,把1t的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方式一:搬运工分批搬运,需时间3h方式二:用一台起重机提升,需时1min方式三:用另一台起重机提升,需时30 s上述三种情况下,把货物由地面运到三楼时,请思考以下问题:1、用不同的方式,对货物所做的功是否相同?2、所用时间不同,三种方式中做功的快慢是否相同?结论:对重物所做的功相同,但所用时间不同,说明做功快慢不同。
说明: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有关事例,形成初步共识:人们选用机械来做功时,不仅要考虑做功多少,还要考虑机械做功的快慢。
如挖掘机做功比人快;大卡车比拖拉机做功快;拖拉机耕地比牛耕地要快;起重吊车比搬运工人做功快;抽水机比辘轳提水快,等等。
研究做功的快慢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做功的快慢。
教师:不同的机器或物体做功有快有慢,如何来衡量做功的快慢呢?请同学们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物体做功快慢?讨论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预测学生可能有以下认识:1、选择相同时间,比较做功多少,做功多的,做功就快;2、选择做相同的功,比较做功的时间长短,时间长的,做功就慢;3、类比“速度”的定义方法,用做功和完成这些功所花的时间的比值来定义“功率”;4、……说明:对学生提出的各种方案可能有问题或不完整,教师应鼓励学生在交流中补充完善自己的认识。
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类比如“速度”、“加速度”概念的定义方法,体会比值法定义功率概念。
新课推进一、功率的含义1.定义:功W与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做功率。
(板书)2.定义式:P=W/ t(板书)3.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板书)4.单位:(板书)教师请一位同学正确地说出定义式中各个字母所表示的物理量及其单位。
国际单位:瓦特(w),常用单位:千瓦(kw)或焦耳/秒(J/s)(板书)W→功→单位:焦耳(J)t→做功所用时间→单位:秒(s)换算关系:1kw = 1000 w 1w=1J/s(板书)说明:用已知物理量的比值定义新的物理量,是建立物理概念常用的方法。
使用该方法能够进一步揭示和表述被探究对象的某些物理性质及变化规律,像我们已经研究过的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就是用这种方法来定义的。
5. 功率是标量,功率表示做功过程中能量转化的快慢。
(板书)6. 讨论与交流:小实验:把一段粉笔放在书的封面上,打开书的封面形成一个斜面,并使粉笔开始下滑。
请同学仔细分析一下,在下滑的过程中粉笔共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哪些力做正功?哪些力做负功?哪些力不做功?如果斜面的倾角增大,情况会有什么变化?倾角增大时,功率是否也增大?提示:(1)比较不同倾角时的功率,应注意粉笔开始下滑处的高度应相同。
讨论功率时须指明哪个力的功率。
(2)实验的分析讨论,要注意所分析的是某个力的平均功率。
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受力分析、做功分析,可利用功率的定义式,在理论上进行推演,使思维更加严密。
7. 一些常见机械做功功率(1)汽车发动机5×104 W~15×104 W (2)摩托车约2×103 W(3)喷气客机约2×108 W (4)人心脏跳动的功率1.5W左右(5)火箭的发动机约1×1013 W (6)万吨巨轮106W以上(7)蓝鲸游动的功率可达350kW (8)人的平均功率约1×102 W(9)优秀运动员短时间内的功率可达1000W二、功率P与力F、速度v的关系(板书)1. 功率与力、速度的关系推导(板书)教师:一部汽车载重时和空车时,在公路上以相同的速度行驶,试讨论这两种情况下汽车的输出功率是否相同?为什么?预测学生的回答可能有:(1)载重汽车与地摩擦力较大,牵引力也大,由于行驶速度一样,故相同时间内,载重车的牵引力做功较多,所以载重汽车的输出功率较大;(2)载重汽车行驶得比空车慢,因此功率较小;(3)载重汽车比空车费力,因此载重车的输出功率较空车时要大些;(4)……说明:上述分析讨论的目的是启发学生思考功率与力和速度有何关系。
学生分析可能会出现片面和不完整回答,教师要参加到学生的讨论分析中,帮助、启发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得出正确的答案(1)。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牵引力的功率。
(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功率定义式进行推演,培养良好的科学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教师:某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其牵引力大小为F,运行速度为v,试求此时汽车牵引力F的功率为多少?(注意引发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思路,应用功和功率的定义式进行分析和推导。
)2.公式:P=Fv(F与位移s或v同方向)(板书)即力F的功率等于力F和物体运动速度v的乘积.。
注意F是速度v方向上的作用力。
分析讨论:由v = s / t求出的是物体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代入公式P=F v求出的功率是F在时间t内的平均功率;如果t取得足够小,则v表示瞬时速度,此时由P=Fv 求得的功率就是F在该时刻的瞬时功率。
即当v为平均速度时,求得的功率就是平均功率,v为瞬时速度时,求得的功率就是瞬时功率。
总结:v是平均速度v,P是平均功率P(F为恒力,且F与v同向)(板书)P=Fvv是瞬时速度,P是瞬时功率(板书)说明:如果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于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相等,故此时平均功率等于瞬时功率。
教师:汽车以额定功率在平直公路行驶时,若前方遇到了一段较陡的上坡路段,汽车司机要做好什么调整,才能确保汽车驶到坡顶?为什么?预测学生的回答可能有:(1)加大油门,汽车可顺利行驶到达坡顶。
(2)汽车要换档,才能顺利行驶到达坡顶。
(3)……师生共同分析:(1)根据P=Fv知,汽车以额定功率行驶,因遇上坡路段,汽车所需的牵引力增大了,若要保持行驶速度不变,这是不可能的;加大油门,只会增加发动机的输出功率(超过额定功率),发动机将因超负荷而过热损坏。
(2)这是一种正确的操作方式,当司机将发动机的速度档位调低后,速度减小了,牵引力加大了,只要牵引力足够,汽车便可顺利上坡。
教师根据课堂需要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一步讨论,如:(1)汽车上坡的时候,司机常用换挡的方法来减小速度,为什么?(汽车上坡的时候,司机常用换挡的方法来减小速度,来得到较大的牵引力。
)(2)汽车上坡时,要保持速度不变,应如何做?(汽车上坡时,要保持速度不变,就必须加大油门,增大输出功率来得到较大的牵引力。
)(3)起重机在竖直方向匀速吊起某一重物时,为什么发动机的输出功率越大,起吊速度就越大?(起重机在竖直方向匀速吊起某一重物时,由于牵引力与重物的重力相等,即牵引力保持不变,发动机输出的功率越大,起吊的速度就越大。
)思考:汽车等交通工具,如何才能获得更大的行驶速度?教师:由P = W / t求出的是瞬时功率还是平均功率?学生小组讨论后得出:由公式P = W / t求出的功率,反映了该力在t时间内做功的平均快慢,故由公式P = W / t求出的功率是平均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