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 4.2 农业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地理上册 4.2 农业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4.2 农业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4.2 农业教案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八年级地理上册4.2农业教案2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地理上册4.2农业教案2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地理上册4.2 农业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地理上册4.2 农业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地理上册4.2 农业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地理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4.2农业第一课时教案

地理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4.2农业第一课时教案

4.2 农业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结合图文资料,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现状。

2.运用图文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

3.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我国农业地域差异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农业分布特点。

难点:我国农业地域差异的原因。

【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讲授法、小组谈论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图片——吃货眼中的中国,请同学们观看的同时,思考不同区域传统美食的差异、对我国的饮食文化有初步的认识,所有的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美食,这些美食与农业有什么样的联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农业。

新课讲授:一、农业及其重要性1.农业的含义活动: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找出农业的概念。

学生进行总结我们把利用动物、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2.农业的分类活动:请同学们结合图文资料,找出农业的主要类型。

农业的劳动对象就是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其产品也是生物本身,农业主要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等部门。

3.农业的地位活动:教师提供材料:“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资料,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突出地表现在粮食的生产上。

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

它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粮食、副食品、工业原料、资金和出口物资。

学生总结:农业的地位:是支撑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二、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1.分布特点活动:通过读图总结:我国的农业西部和东部,南部和北部存在差异。

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我国各地逐渐根据自然条件形成了稳定的农业部门和生产对象,在我国的东部和西部,农业生产存在明显的不同。

我国西部地区降水稀少,地形崎岖,因此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地区。

东部地区降水较多,在地形平坦的平原地区主要分布着种植业,在地形崎岖的山地主要是林业,渔业分布在水源充足的沿海地区和南方地区。

由于我国南北方地区地形和气候的差异,我们南北方地区农作物的种类和熟制有显著的差异。

【人教版】河南省八年级地理上册4.2农业教学设计1新版新人教版

【人教版】河南省八年级地理上册4.2农业教学设计1新版新人教版

【人教版】河南省八年级地理上册4.2农业教学设计1新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农业,主要介绍农业的定义、类型、布局及其影响因素。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掌握农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农业有初步的了解。

但农业的概念、类型、布局及其影响因素等内容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此外,学生对农业的实际操作经验较少,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来增强感性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农业的定义、类型、布局及其影响因素,掌握农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农业发展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农业的定义、类型、布局及其影响因素。

2.农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创设具体情境,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案例分析法:以我国河南省为例,分析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涵盖农业定义、类型、布局及其影响因素的课件。

2.教学视频:收集与农业相关的视频资料,如农田景象、农业机械等。

3.讨论话题:提前为学生准备相关讨论话题,如“河南省农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农田景象,引导学生关注农业。

提问:“你们对农业有哪些了解?”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介绍农业的定义、类型、布局及其影响因素。

以河南省为例,分析农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河南省的实际情况,讨论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4.巩固(5分钟)提问学生:“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优化河南省的农业发展?提出改进措施。

2016年秋八年级地理上册4.2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6年秋八年级地理上册4.2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 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1)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农业科学家、农民等角色,探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2)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土壤、水源等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并理解这些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游戏:设计关于农业生产知识的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
答案:农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基础地位,它是人类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之一,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农业生产也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
5.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答案: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例如,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利用水资源,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转基因技术可以培育出抗病虫害的农作物,减少农药的使用;农业机械化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这些农业科技的应用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请分析一下影响你家乡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并说明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农业生产。
答案:影响我家乡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自然条件方面,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对农业生产有直接影响,如气候干旱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社会经济条件方面,市场需求、交通运输和政策支持等因素会影响农业生产的规模和结构;技术条件方面,农业科技水平和机械化程度会影响农业生产的效率和产量。
(2)案例研究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农业生产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农作物和农业部门的分布规律,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实施。
(3)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农业生产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项目导向学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农业可持续发展项目的设计和实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八年级地理上册 4.2 农业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4.2 农业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4.2 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农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状况,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

学会用网络查阅资料,能够进行信息的分析与综合。

过程与方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资料分析法相结合。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明确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增强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农业在我国地理分布上的差异。

难点:理解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都和农业有关,说明自古以来,人们都非常重视农业。

新课讲授:一、农业及其重要性师:我们的吃、穿、用都来自农业。

什么是农业?农业的主要部门有哪些?发展农业有什么意义?生:农业主要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部门。

观图:90页什么是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小结: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只有农业实现了现代化,才能说中国实现了现代化。

观图4.7一位农村中学生和一位大学生的对话。

完成活动:了解我国农业的重要性.收集相关资料,从生产和生活两个方面举例说明农业的重要性。

生产方面: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材料,比如畜牧业的皮毛和种植业的棉花为毛纺织和皮革工业提供原材料等。

生活方面:吃的粮食、水果、蔬菜、肉、蛋、奶等,穿的棉纺织品,毛纺织品皮鞋等都于农业。

2.中国用不足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地球上约20%的人口,有人说这是一个奇迹,阅读图4.8和4.9,寻找证据,证明这个说法。

从图4.8可以看出,在四个国家中我国的耕地面积最少约1.1亿公顷,但粮食总产量却最高,约5亿吨。

从图4.9可以看出,我国每公顷耕地水稻产量是6.4吨,远高于印度和世界平均值,与日本相当。

二、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大胆推测:结合我国地形图、我国干湿地区分布图,根据前面所学的知识推测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部门。

2.探究验证一;观图4.10我国主要的畜牧业区和种职业区,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我国农业差异最明显的地区是哪两个部分?他们的界限在哪里?(2)东西两部分各有哪些农业类型?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在降水稀少的西部地区,种植业分布在哪些地区?为什么会在这些地区发展种植业?(4)在东部地区,各种类型的农业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区?(5)林业集中在我国的哪些地区?哪些属于天然林?哪些属于天然林?哪些属于人工林?(6)我国哪个地区的淡水渔业最发达?3.探究验证二:读图4.11中国东部地区的农作物分布示意,介绍农作物的主要类型,填表地区主要耕地类型熟制(一年几熟)主要农作物秦冷-淮河以北旱田一年一熟小麦、玉米、大豆、甜菜旱田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棉花、小麦、玉米、花生、温带水果秦岭-淮河以南水田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水稻、棉花、油菜、甘蔗4.认识我国农产品主要产区的建设规划(1).对照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农产品主要产区的地形特征。

八年级地理上册 4.2农业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4.2农业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4.2农业》
农业特色
①耕作业:东部季风区
②坝子农业:云贵高原
③灌溉农业:河套平原.
宁夏平原.河西走廊.
④绿洲农业:新疆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
⑤河谷农业: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
⑥基塘农业:珠江三角洲
熟制
主要农作物 熟或2年3熟 小麦、棉花、花生、甜菜 熟 水稻、棉花、油菜、甘蔗 熟
青稞、豌豆
我国四大牧区的比较 内蒙古牧区 新疆牧区 青海牧区优良畜种
三河马、三河牛
细毛羊
活动四:我国林区分布:
①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②西南横断山区是我国第二大天然林区;
③东南部的台湾、福建、江西等省山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

2019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4.2 农业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doc

2019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4.2 农业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doc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课:“春种一粒粟,秋收 万颗子”“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都和农业有关,说明自古以来,人们都非常重视农业。
过渡:农业与我们有怎样的关系呢?板书 课题)我们先来谈谈农 业与我们的关系。
新课
探究
(一)农业与我们
〖明确〗我们的吃、穿、用都来自农业。
什么是农业?农业的主要部门有哪些? 发展农业有什么意义?
4.我国渔业是怎样分布的?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是哪里?
学生阅读课文后举手回答。
课本查询,把全班分成四个大组,每 组查一个问题。
Hale Waihona Puke (教师评价、小结)〖明确〗表现为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 异。
分析我国的农业为什么这样分布。
(师生互动共同完成)
反馈
练习
101页课本活动1
(教师指导并评价)
课本活动2
(教师指导并评价)
小结
师生互动。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读图分析、填图。
学生思考、分析、作答。
师生共同回顾。
板书设计: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一)农业与我们(二)农业的地区分布
1. 农业1.种植业 、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的分布
2.农业的主要部门 2.分布特点
3.农业的重要性
过渡:我国的农业是怎样分布的呢?
( 二)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1.我国的种植业分布在哪里?以种植什么作物为主?为什么这样分布,与什么有关系?
2.畜牧业主要分布在哪里 ?畜牧业的分布与降水有怎样关系?我国有几大牧区?都有什么著名的畜牧品种?
3.我国的林业主要分布在哪里?属于什么地形区?降水情况怎样?属于什么干湿地区?
2019年八年级地理上册4.2农业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地理上册 4.2 农业教案(新版
新人教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农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状况,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

学会用网络查阅资料,能够进行信息的分析与综合。

过程与方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资料分析法相结合。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明确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增强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农业在我国地理分布上的差异。

难点:理解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都和农业有关,说明自古以来,人们都非常重视农业。

新课讲授:一、农业及其重要性
师:我们的吃、穿、用都来自农业。

什么是农业?农业的主要部门有哪些?发展农业有什么意义?
生:农业主要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部门。

观图:90页什么是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小结: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只有农业实现了现代化,才能说中国实现了现代化。

观图4.7一位农村中学生和一位大学生的对话。

完成活动:了解我国农业的重要性
.收集相关资料,从生产和生活两个方面举例说明农业的重要性。

生产方面: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材料,比如畜牧业的皮毛和种植业的棉花为毛纺织和皮革工业提供原材料等。

生活方面:吃的粮食、水果、蔬菜、肉、蛋、奶等,穿的棉纺织品,毛纺织品皮鞋等都于农业。

2.中国用不足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地球上约20%的人口,有人说这是一个奇迹,阅读图4.8和4.9,寻找证据,证明这个说法。

从图4.8可以看出,在四个国家中我国的耕地面积最少约1.1亿公顷,但粮食总产量却最高,约5亿吨。

从图4.9可以看出,我国每公顷耕地水稻产量是6.4吨,远高于印度和世界平均值,与日本相当。

二、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大胆推测:结合我国地形图、我国干湿地区分布图,根据前面所学的知识推测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部门。

2.探究验证一;观图4.10我国主要的畜牧业区和种职业区,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我国农业差异最明显的地区是哪两个部分?他们的界限在哪里?
(2)东西两部分各有哪些农业类型?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在降水稀少的西部地区,种植业分布在哪些地区?为什么会在这些地区发展种植业?
(4)在东部地区,各种类型的农业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区?
(5)林业集中在我国的哪些地区?哪些属于天然林?哪些属于天然林?哪些属于人工林?
(6)我国哪个地区的淡水渔业最发达?
3.探究验证二:读图
4.11中国东部地区的农作物分布示意,介绍农作物的主要类型,填表
地区
主要耕地类型
熟制(一年几熟)
主要农作物
秦冷-淮河以北
旱田
一年一熟
小麦、玉米、大豆、甜菜
旱田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棉花、小麦、玉米、花生、温带水果
秦岭-淮河以南
水田
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水稻、棉花、油菜、甘蔗
4.认识我国农产品主要产区的建设规划
(1).对照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农产品主要产区的地形特征。

(2)说出我国西部地区的农产品主要产区的分布状况。

这些地区发展种植业最主要的自然条件是什么?
(3)我国东部地区南北方的主要农产品有哪些不同?试举例说明这样规划所依据的自然条件。

课堂小结:本节主要学习的是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课后反思: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二节
农业
第二课时
备课日期:
讲课日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在发展中的重要性。

举例说明自然资源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居民等的影响。

学会用网络查阅资料,能够进行信息的分析与综合。

过程与方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资料分析法相结合。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明确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增强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难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的相关问题。

新课讲授:一、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
观图:4.1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这里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这叫做“宜林则林”
这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利于耕作,这叫做“宜粮则粮”
这里牧草生长良好,适宜发展畜牧业,这叫“宜牧则牧”。

这里河湖较多,适宜发展渔业,“宜渔则渔”。

在学生说明之后,可以简单归纳,看学生在安排农业部门生产时都考虑了哪些因素。

从而引出农业生产还应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等。

2.
理解因地制宜的必要性
在图4.15中,有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的A、B、c、D四地。

其中,A为城市郊区,B为远离城市的平原地区,c 为山地,D为海洋。

(1)
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在A、B、c、D四地合理布局农业,并说明你的理由。

A、地一种植蔬菜、花卉、发展肉、乳、禽、蛋的生产为主,因为A地位于城市郊区,距城市近,生产城市市场需求的农产品,经济效益最高。

B地以种植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为主,因B地位于远离城市的平原,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合发展种植业。

c地适宜发展林业,因c地是山地,地形陡峭,水土易流失,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

D地适宜发展水产养殖业,因D地位于海洋,水域辽阔。

(2)
家住A地的小雨,乡村里建议水稻种植面积,该种蔬菜、花卉、发展鱼、肉、乳、禽、蛋生产,你认为可行吗?请说
明你的理由。

可以,因为A距离城市近,市场对花卉、蔬菜、肉、乳、禽、蛋的需求量大,而且价格比水稻高,所以由水稻该种花卉、蔬菜,发展肉、乳、禽、蛋能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二、走科技强农之路
观图;4.16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活动了解科技在发展农业中的作用
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了“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作用”的调查研究,下面是他们整理的在、结论,从A、B、c中任选一项,帮助他们补充些鲜活的例子。

A、采用无土栽培具有节省耕地、省工省力、省水省肥、绿色环保等优点,发展前景广阔。

示例1:润红农业是我国较早从事水土栽培花卉,蔬菜瓜果无土栽培技术研究和产业开发的单位之一,是寿光农业的技术核心企业,山东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B、生物技术等用于病虫害防治,减少了农药的使用,生产出无公害产品。

示例2:“以虫治虫”利用广赤眼蜂防治棉铃虫、烟青虫、青菜虫。

以菌治菌,以抗生素治病。

c、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用于畜牧、养殖、实现生产工程的全流程监控,提高了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课堂小结:本节主要讲了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和走科技强农之路。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