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植物的身体

合集下载

大班科学教案植物的身体

大班科学教案植物的身体

大班科学教案植物的身体大班科学教案:植物的身体引言:植物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存在。

不仅能够为我们提供氧气和食物,还能美化环境、提供栖息地给其他生物。

但是,你知道植物的身体是如何构造的吗?本文将带领大班的小朋友们一起探索植物的身体结构,了解它们的不同部位及其功能。

通过这样的学习,孩子们将更好地理解植物的奇妙之处。

第一部分:根系一、根的定义及功能根是植物的一部分,通常埋在地下。

它不仅仅能够固定植物的身体,还能吸收水分和养分。

根的形状和大小各不相同,因为它们要适应不同的环境。

二、不同类型的根1. 主根:通常是最先从种子中长出的根。

它作为植物的主要支持和吸收结构,向下生长并分支出侧根。

2. 侧根:从主根的侧面生长出来,增加根系的吸收范围。

侧根有时还会长出更小的次级侧根。

3. 纤维根:像细小的细丝一样,密集地分布在主根周围。

纤维根可以帮助植物吸收更多的水分和营养。

三、根的适应能力植物的根可以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例如沙漠、盐碱地或者高海拔地区。

有的根能够深入土壤,以获取更多的水分和养分,而其他根则能够在浅土层中扩展开来。

第二部分:茎一、茎的定义及功能茎是植物的主要支撑部分,能够将植物的叶子、花和果实连接在一起。

它们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不同类型的茎1. 直立茎:向上生长,使植物能够接收更多的阳光并与其他植物竞争。

2. 匍匐茎:水平地生长,并在地面上扩展。

它们可以生长出新的茎和根,并在地面上快速蔓延。

3. 卷须茎:通常是攀附型植物的茎。

它们可以卷曲和攀附在支撑物上,以获取更多的阳光。

三、茎的特殊结构一些植物的茎具有特殊的结构,例如蔓茎、块茎和地下茎。

这些结构能够储存养分,以便在干旱或寒冷的季节提供能量。

第三部分:叶一、叶的定义及功能叶是植物身体上的绿色部分,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并吸收二氧化碳。

它们是植物生长和存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不同类型的叶1. 单叶:只有一个叶片的叶子。

它们通常呈扁平状并与茎相连。

植物的身体教案(10篇)

植物的身体教案(10篇)

植物的身体教案(10篇)出示组图“植物的身体结构”,引导幼儿了解植物身体的各个部分。

1.鼓励幼儿自主探索,说说植物的身体结构。

——植物是我们身边很熟悉的东西。

这是一株西红柿,请你认真观察,说说它的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呢?——这是什么植物呢?(花生)——它的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呢?2.教师操作课件,逐一呈现植物的身体结构。

小结:植物的身体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

出示图片“苔藓、蕨类”,帮助幼儿了解并不是所有植物的身体结构都由六部分组成。

——所有植物的身体都是由六个部分组成的吗?——植物多种多样,有些植物的身体结构只包含了六部分中的几个部分,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这是什么植物?猜猜它由几个部分组成?小结:苔藓、蕨类等植物一般由根、茎、叶三个部分组成。

出示组图“哪个部分可以吃”,引导幼儿识别日常所吃的食物属于植物身体的哪个部分,进一步加深对植物的了解。

(教师也可以用实物替代)——这些都是我们平常吃的食物,猜猜它是植物身体的哪个部分呢?小结:植物可食用的部分不一样。

比如红薯、土豆吃的'是它们的根;莲藕、甘蔗吃的是它们的茎;白菜、空心菜吃的是它们的叶子;花菜、西蓝花吃的是它们的花;橘子、西红柿吃的是它们的果实;花生、瓜子吃的是它们的种子。

活动延伸家园共育家长可以带领幼儿去果园、菜园,引导幼儿观察水果、蔬菜,进一步扩展关于植物的认知。

植物的身体教案 2教学准备小茶壶的实物、小蚂蚁的标本、各种植物的头饰、纸、彩笔等。

教学过程【教学导入】教师播放课件:各种各样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

学生观后谈感受。

教师出示小茶壶。

师:这是一个小茶壶,看一看,小茶壶的身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壶盖、壶身、壶嘴、壶把)投影蚂蚁标本。

师:这只小蚂蚁的身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头、胸、腹三部分,头上一对触角,胸部六条腿。

师:那么,植物的身体是由几部分组成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植物的“身体”。

(板书课题:植物的身体)[以物体和动物为例,为研究植物的“身体”做铺垫。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和实验总结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和实验总结

第一单元植物的“身体”1.植物的根1.有的植物的“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构成,有的植物则只具备其中的几部分。

2.像菠菜这样,有粗壮的主根和许多侧根的根系属于直根系。

3.像葱这样,没有明显的主根,只有很多像胡须一样细长根的根系属于须根系。

4.植物的根的作用:①固定植物。

②吸收水分。

③储存养分。

2.植物的茎1.柳树,竹子,玉米的茎都分节,节上长有叶子。

2.茎的各种形态:①直立茎:凤仙花②缠绕茎:葡萄花③攀缘茎:牵牛花④匍匐茎:红薯3.茎对植物的生存有什么作用①支撑植物的“身体”。

②运输水分。

③保护植物。

④输送养分。

3.叶的蒸腾作用1.叶的表面有气孔。

2.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气孔散失到空气中,这是叶的蒸腾作用。

3.叶的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①蒸腾作用可以给植物降温。

②促进根吸收水分养分。

③让空气变得湿润。

④降低大气温度。

4.植物的花1.根据花的构造,花可以分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

2.在一朵花中,花萼、花冠、雄蕊、雌蕊四部分齐全的花叫作完全花。

3.缺少其中一部分两部分或三部分的叫作不完全花。

4.花的各部分有什么作用①花萼——保护未开的花。

②花冠——吸引昆虫。

③雄蕊——制造花粉。

④雌蕊——接受花粉。

5.植物的果实1.果实由种子和果皮组成。

2.果实的哪些特点有利于植物种子的传播苍耳:表面带有毛刺,可以粘在经过的动物身上。

九节:颜色鲜艳,味道鲜美。

可以吸引小鸟或其他动物帮助它传播。

豌豆:自身炸裂,弹射种子。

蒲公英:重量很轻,靠风传播。

3.植物各器官的生理功能:根:吸收、固定作用茎:支持、运输作用叶:制造养料果实:保护种子种子:萌发、长成新的植物体花:发育成果实实验一:植物的根能否吸水活动目的:探究植物的根能否吸收水分。

活动材料:玻璃瓶、水、带根的植物、植物油、棉花、彩笔等。

活动步骤:1.将玻璃瓶中注入清水。

2.只把植物的根完全浸末到水中,滴入植物油防止水分蒸发。

3.用棉花等材料固定植物,用彩笔标记水的高度。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植物的“身体”》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植物的“身体”》含反思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植物的“身体”》含反思学科领域:科学年级:大班课时:1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植物的各个部分,了解它们的功能。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操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植物的兴趣,培养他们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认识植物的各个部分,了解它们的功能。

难点:让幼儿学会观察、比较和操作,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认识植物的各个部分。

2. 观察比较法:引导幼儿观察植物的图片,比较各个部分的特点。

3. 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游戏,让幼儿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教室里的植物,引导他们关注植物的各个部分。

2. 基本概念:介绍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基本部分。

3. 观察比较:展示植物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比较各个部分的特点。

4. 操作实践:让幼儿亲手触摸植物的各个部分,加深他们对植物结构的认识。

5. 总结提升: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植物各个部分的作用。

6. 拓展延伸:让幼儿举例说明身边常见的植物,分享它们的生长过程。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植物各个部分的重要性。

8. 课后反思:让幼儿谈谈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以及如何关爱植物。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植物各个部分的认识程度。

2. 课后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对植物的关注程度。

3. 定期进行课堂评价,关注幼儿在科学探究方面的进步。

七、教学资源1. 植物图片:用于引导幼儿观察比较。

2. 实物植物:让幼儿亲手触摸,加深认识。

3. 教学视频: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

4. 课后作业:让幼儿回家后观察家里的植物,记录它们的生长变化。

八、教学建议1.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对观察能力较弱的幼儿给予更多关注和指导。

湘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植物的“身体”》教案

湘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植物的“身体”》教案

湘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植物的“身体”》教案一、教学内容1.1 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1.理解植物的外部结构,如根、茎、叶等;2.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理解植物的内部结构及其与生长的关系;3.通过实验加深对植物生长过程的理解;4.培养学生观察和感知能力,锻炼学生的科学素养。

1.2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能够了解植物的外部结构和生长过程,并能在实验中加深对植物生长过程的理解。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植物的内部结构和生长过程,并能够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和加深认识。

二、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如下:2.1 讲授法通过讲授方式,介绍植物的基本结构,生长过程和内部结构,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植物的初步认知。

2.2 实验法通过实验的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生长过程和植物内部结构,加深学生对植物结构和生长过程的认识。

2.3 讨论法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生长的条件和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以及探究植物的生长规律。

2.4 调查法通过调查植物的生长情况,让学生学会观察和感知,锻炼学生的科学素养。

本节课的教学步骤如下:3.1 导入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实物或图片,让学生提出自己对植物的初步认识,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的生命现象和生长规律。

3.2 知识讲解通过对植物的外部结构和生长过程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基本成分、生命现象和生长规律。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内部结构,如根、茎、叶等。

3.3 实验操作通过实验的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过程和植物内部结构,加深学生对植物结构和生长过程的认识。

让学生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变化。

3.4 讨论和总结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生长的条件和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以及探究植物的生长规律。

让学生总结所学的知识和实验结果,并探究一些与植物生长相关的现象和问题。

3.5 作业布置相应的复习和练习任务,以巩固学生对植物生长和结构的认识。

四、教学建议本节课的教学建议如下:1.强调学生的观察和感知能力,加强实践教学;2.加深学生的革命观念,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3.可以通过有趣生动的故事,图画或多媒体展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湘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植物的“身体”》教案

湘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植物的“身体”》教案

湘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植物的“身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的不同部分及其功能;2.掌握植物根、茎、叶的基本结构和特点;3.培养观察和描述能力,能够用科学的方法观察、比较不同植物的根、茎、叶差异;4.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增强生态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植物的不同部分及其功能;2.植物根、茎、叶的基本结构和特点;3.不同植物的根、茎、叶差异;4.用相机、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根、茎、叶。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植物的不同部分及其功能,植物根、茎、叶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教学难点:不同植物的根、茎、叶差异。

四、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观察、比较不同植物的根、茎、叶差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演示法:通过PPT演示和现场展示照片,让学生初步了解植物的各个部分。

3.讨论法: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共同进步。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1.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自己身边的植物有哪些部分。

2.引导学生探讨植物的不同部分的功能,并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

2. 植物的不同部分及其功能(10分钟)1.分组讨论植物的不同部分及其功能,并在班内分享。

2.引导学生总结不同部分的功能。

3. 植物的根、茎、叶(30分钟)1.让学生观察植物的根、茎、叶的形态和特点,并记录在自己的笔记本上。

2.用示范手段展示植物根、茎、叶的形态和特点,并讲解。

3.学生自己动手使用相机和显微镜观察不同植物的根、茎、叶差异,并记录在自己的笔记本上。

4. 小结(10分钟)1.让学生总结和归纳所学知识,并与同桌分享。

2.老师点评学生学习情况,总结本节课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做好铺垫。

六、教学评估1.日常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探究、讨论、分享中的表现。

2.作业评估:布置有关植物根、茎、叶结构和功能的作业,通过作业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以实验探究、演示和讨论为主要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深化对植物根、茎、叶的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第1单元 植物的身体 复习课件

第1单元 植物的身体 复习课件

知识梳理
板主 块题
知识点
1.果实的结构:

果皮
植植 物物 的的 身果 体实
种子
2.果实的作用: 有的果实果皮坚硬,是为了保护好里面的种子;有的果实肥厚多汁, 也是为了吸引动物食用,然后帮助它们传播种子。果皮和种子是相互 依附的关系。
知识梳理
板主 块题
1.种子的特点:
知识点
植植 物物 的的 身种 体子
二、辨一辨
1.绿色开花植物在地球上是不常见的植物。(×) 2.植物的种子的颜色是不同的。(√)
三、选一选
1.我们吃的甘薯是( A ) A.根 B.茎 C.果实
2.下列植物的根属于须根系的是( B) A.土豆 B.大蒜 C.萝卜
3.下列植物的花属于不完全花的是( A ) A.南瓜花 B.油菜花 C.桃花 D.凤仙花
2)葱、玉米等植物没有明显的主根,长着许多长度差不多的细根,它们
植 物 的 身 体
植 物 的 根
组成须根系。 2.根的作用:固定植物 3.植物的根系生长特点与其生长环境有关:草原上的植物的根密密麻麻联
成一个网状,既可以固定泥土,也可以使自己牢牢地固定在地面上;而在
沙漠中,由于沙子松散又缺少水分,所以植物根系都十分发达,有的尽可
巩固训练
一、填一填
1.植物体内的不同部位储存着许多营养物质,如( 淀粉)、 ( 蔗糖 )、(果糖)、脂肪等,以备植物生长或繁殖所需。 2.茎是( 植物 )的主要部分,茎上有( 节 ),节上生 ( 叶 )。
3.茎常见的形态有(匍匐茎 )、(缠绕茎)、(攀缘茎)、 (直立茎)等。 4.大豆、醉浆草等植物都有一条粗而长的(主根 ) ,主 根周围生长着一些(侧根) ,它们组成了(直根系)。

大班科学活动植物的“身体”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植物的“身体”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植物的“身体”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2.能够识别植物的各个部位及其作用;3.观察、探究、思考,培养观察习惯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植物的外部结构:根、茎、叶、花、果实;2.植物的内部结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3.植物的功能: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输送作用、支撑作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教师展示一段视频,让学生们观看植物的生长过程,并引导学生们想象一棵植物的样子,让他们描述植物的外部结构。

2. 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教师的带领下,一起观察一棵植物,并用手指触摸植物的各个部位,然后让学生们配合老师的指令,用语言描述他们的观察结果。

例如:老师说:“摸一摸这棵植物的茎,它是什么样子的?”学生们说:“茎很长,很细,很直。

”3. 科学探究教师向学生们展示不同部位的植物,并引导学生们发现不同部位的植物所扮演的不同角色,例如根的吸收水分和养分、茎的支撑和输送、叶的光合作用、花的繁殖等等。

4. 教学反思本堂课的反思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师可针对学生们在观察当中存在的问题或者新的发现,进行集中反思。

同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小活动,让学生们在课后带着问题去发现,促进学生们对植物科学知识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植物“身体”教案,我深深体会到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并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交流、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深度发掘,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让他们在发现中成长。

在学生的观察和描述中,我看到了学生的独特视角和思考能力,在学生和教师的互动中,我看到了教学和学习的奇妙交融。

针对本次教学活动,我认为可以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比如在教学反思环节,可以同时针对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互动进行评价,建立课堂分享制度,让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交流彼此的认识和心得体会。

同时,本教案试图将复杂的科学概念以简单易懂的方式进行分解和阐述,但是在一些体验和操作的细节方面还可以再进一步调整和丰富,以提高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单元植物生活的秘密
第一课植物的身体
学习目标:
科学探究:
1.通过观察多种绿色开花植物,能归纳概括出植物体的共同之处。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与人交流,交流时语言清晰,表意准确。

倾听时尊重他人,不随意打断别人的介绍。

科学知识:
1.知道植物体一般都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器官构成的。

学习重点:观察的基础上思维加工归纳出植物体共同的特征。

学习难点:概括、归纳植物体共同的特征。

学习用具:观察记录表、凤仙花和其他植物图片。

学习用具:观察记录表
学习过程:
一.学习导入:
在植物的王国里,有许许多多绿色能开花的成员!从参天大树到碧绿小草,身体形态各异,姿态万千,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呢?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个王国,仔细地观察一下,看看它们的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
二.活动观察植物的身体
1.教师出示凤仙花,让学生独立观察,出示一张没有指出器官名称的相应的植物图片,让每个学生边看边填写。

2.室外观察多种绿色开花植物。

要求:观察时先整体后部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爱护植物。

3.室内汇报观察后的结果。

4.概括。

归纳:绿色开花植物一般都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6种器官构成。

5.学生竞赛:学生画一株完整的自己熟悉的植物图,标出植物各部分的名称。

6.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三.小结:
今天,通过观察绿色开花植物,我们知道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6种器官构成。

教学反思:科学课是少年儿童了解自然现象、探索自然科学规律的启蒙学科。

怎样能有效提高农村小学科学课的教学质量呢?我校在积极的教学探索研究中认为:一、要注重“实效性”原则。

首先,教师要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

小学科学课涉及面广,揭示的自然现象复杂,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自然科学知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他们心中的一个个谜团需要教师去解决。

教师只有扎扎实实地掌握知识,才能踏踏实实地教育学生,才不至于想当然主观臆断地去解释自然现象和学生提出的问题,才能将自己的教学建立在严谨的科学基础,才能传授给学生真知。

由于自然科学的发展性,教师还应该不断地给自己充电,获取、掌握最新的科学信息,给学生一个圆满的说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