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范文:世说新语之《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原文及译文
世说新语之《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原文及翻译

世说新语之《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原文及翻译篇一:世说新语(上卷原文+注解+翻译)世说新语第1章德行第一陈仲举①言为士则,行为世范。
登车揽辔②,有澄清天下之志。
为豫章太守③,至,便问徐孺子④所在,欲先看之。
主簿⑤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⑥。
”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⑦,席不暇暖。
吾之礼贤,有何不可!”周子居⑧常云:“吾时月不见黄叔度⑨,则鄙吝之心⑩已复生矣!”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高,车不停轨,鸾不辍轭。
诣黄叔度,乃弥日信宿。
人问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难测量也。
”【注释】①陈仲举:陈蕃,字仲举,东汉人,官至太傅。
②登车揽辔(pai):表示初到职任。
③豫章:郡名,治所在今江西南昌。
太守:郡长官。
④徐孺子:徐稚,字孺子,终身隐居不仕。
⑤主簿:中央机构或地方官府属官,掌管文书簿籍。
⑥府君:对太守的尊称。
廨(xia):官署。
⑦武王:指周武王姬发。
式:通“轼”,车厢前部扶手的横木。
商容:商代贤人,因直谏被纣王废黜。
⑧周子居:周乘,字子居,东汉汝南安城(今河南省汝南东南)人。
⑨时月:指一段时间。
黄叔度:黄宪,字叔度,东汉汝南慎阳(今河南省正阳)人,与周子居同举孝廉,以学、行著称。
⑩鄙吝之心:鄙俗贪婪的情怀。
郭林宗:郭泰,字林宗,东汉人。
汝南:郡名,治所在今河南平舆北。
袁奉高:袁阆,字奉高,东汉人,官至太尉掾。
“车不”二句:指车子不停下,这里形容下车的时间极短。
鸾,通“銮”,车铃,装在轭首或车辕头的横木上,铃内有弹丸,车行则摇动作响。
轭,架在拉车牲口脖子上的曲木。
弥曰:连日。
信宿:留宿两夜。
陂:池塘。
【译文】陈蕃的言谈是读书人的模范,行为举止是世人的典范,他自从做官后,便有革新政治的志愿。
他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便打听徐稚的住所,想要先去访问他。
主簿告诉他说:“大家都希望您先到官署。
”陈蕃说:“周武王获得天下后,连垫席都还没坐暖,就赶快去商容居住过的里巷致敬。
我以尊敬贤人为先,有什么不可以呢?”周子居常说:“我一段时间不看到黄叔度,鄙陋贪吝的念头就又滋长起来了!”郭林宗来到汝南,访问袁奉高,车轮的辙印还没有消失,就又离去了。
乘船文言文及翻译

乘船文言文及翻译
乘船文言文及翻译
导语:《乘船》这篇文言文我们都看过,那它是怎么翻译的.呢?下面是店铺为你准备的乘船文言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乘船原文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注释
歆辄难之:华歆当即对此事感到困难。
俱:一同、一起。
辄:当即。
幸:幸而,恰巧。
尚:还。
可:肯,愿意。
贼:这里指作乱的人。
舍:丢弃。
本所以疑,正为此耳:起先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因为考虑了这种情况。
疑,迟疑。
纳:接纳,接受。
托:请托,请求。
宁:难道。
邪:(yé)通假字。
相当于“吗”,表示疑问。
拯:救助。
华歆:三国魏平原高唐(今山东禹城)人。
字子鱼
翻译
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
(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
华歆感
到很为难。
王朗说:“(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后来作乱的人追上来了,王朗想要抛弃所携带的那个人。
华歆说”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了。
既然已经接纳他,难道可以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于是还像当初一样携带救助这个人。
世人通过这件事来评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任选角度写作文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任选角度写作文世说新语原文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以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出处本文为《世说新语》“德行第一”中第十三则,原文无标题。
译文华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表示为难。
王朗却说:“好在船还比较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后来强盗来了,王朗就想丢下那人不管了。
华歆说:“开始我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为了这一点。
既然允许他搭我们的船,怎么可以因为情况危急便把他扔下呢?”于是仍像当初那样携带关照那个人,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名言: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
——朱熹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
(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
华歆感到很为难。
王朗说:“(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后来作乱的人追上来了,王朗想要抛弃所携带的那个人。
华歆说”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了。
既然已经接纳他,难道可以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于是还像当初一样携带救助这个人。
世人通过这件事来评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携拯(xié zhěnɡ)携带拯救,“拯”意为拯救。
辄zhé原文: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也?”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译文:华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表示为难。
王朗却说:“好在船还比较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后来强盗来了,王朗就想丢下那人不管了。
古诗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翻译赏析

古诗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翻译赏析文言文《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词原文如下:【原文】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迫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注释】华歆:东汉末举孝廉,任尚书令。
王朗:与华歆同时代人。
两人都是当时著名人物。
俱:一起。
欲:想要。
依附:依傍附从。
辄:立即。
难:以为难,使人感到为难。
意动用法幸:幸好。
尚:还。
何为:有什么。
迫至:追赶上来。
舍:丢下,抛弃。
所:用在动词前,代表所接受的事物。
携:携带。
本:刚才。
疑:犹豫。
此:代这个原因。
耳:语气词,相当于“嘛”“啊”。
既:既然。
纳:接受。
其:他的。
自托:把自己托付给别人。
宁:岂,难道。
可以:因为。
相弃:抛弃。
耶:语气词,相当于“呢”。
遂:于是,就。
携拯:携带救助。
如初:像当初一样。
以:通过。
此:代这件事。
定:裁定,判定。
之:道德的。
疑:犹豫【翻译】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很为难。
王朗却说:“幸好船还宽敞,有什么可为难的。
”后面的贼寇马上要追上来了,王朗想丢下刚才搭船的人。
华歆说:“刚才我所以犹豫,正是这个原因/b/19547。
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安身,哪里能因为情况危急就丢下他呢?”于是就继续带着他赶路。
世人也由此判定华王二人的优劣。
【赏析】华歆谨慎对待别人的请托,但一经接受请托,无论遇到怎样危急的情况都不相弃,表明他重信重义,言必行,行必果危难中救人能救到底。
他不愿随随便便地帮助别人,他在助人之前,首先考虑的是可能招致的麻烦;但一旦助人,便会不辞危难担当到底。
王朗乐于做好事,在不危及自身的情况下,能够与人方便时尽量与人方便;但是到了有风险的时候,他就出尔反尔。
他轻易接受他人的请托,而一旦形势紧急便“欲舍所携人”。
这样的人机巧善变,有始无终,不能共患难,不值得信赖。
华歆与王朗文言文

华歆与王朗文言文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
何为不可?” 后贼追到,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以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译文:
华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要跟随,华歆对这件事感到为难。
王朗说:“幸而船里还很宽,为什么不可以呢?” 后来贼人追来,王朗就要抛开携带的人。
华歆却说:“当初我所以犹豫不决,正是因为考虑这种情况。
既然接受了他的请求,能因为危急就抛掉人家吗?” 于是像当初一样携带帮助那个人。
人们就凭这件事来评定华、王的好坏。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文言文翻译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文言文翻译原文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以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出处本文为《世说新语》“德行第一”中第十三则,原文无标题。
译文华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表示为难。
王朗却说:“好在船还比较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后来强盗来了,王朗就想丢下那人不管了。
华歆说:“开始我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为了这一点。
既然允许他搭我们的船,怎么可以因为情况危急便把他扔下呢?”于是仍像当初那样携带关照那个人,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注释1、俱:一起2、避难(nàn):这里指躲避汉魏之交的动乱。
3、疑:迟疑;犹豫不决。
4、纳其自托:接受了他的托身的请求,指同意他搭船。
5、贼:敌人6、拯:救助。
7、本所以疑:原本感到为难的。
8、依附:跟从。
9、宁:难道。
10、辄:就11、难之:对此事感到为难。
12、弃:抛弃。
13、尚:还14、欲:想要15、遂:于是就16以:通“已”出处及作者本文选自《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403—444)。
南朝·宋文学家。
《世说新语》是六朝时期一部有名的著作,记述汉魏一直到东晋间流传的上层人物的遗闻轶事,按事情的性质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
这则故事告诫人们:已诺必诚,始终如一。
选自《初中文言文读本(供八年级、九年级使用)》第七十二篇。
华歆避难文言文及翻译

昔汉末之世,群雄逐鹿,天下大乱。
华歆,字子鱼,广陵江都人也,少有令誉,才智过人。
时值董卓之乱,百姓流离失所,歆亦陷于其中。
是时,歆闻曹操起兵,欲投其麾下。
乃携家带口,历尽艰辛,自江都奔赴许昌。
未至数里,忽闻前方有追兵将至,众人皆惊慌失措。
歆曰:“吾等宜速行,恐追兵将至。
”于是,众人俱弃辎重,徒步奔逃。
行至一荒野,忽见一破庙,歆曰:“此庙可暂避一时。
”众人遂入庙中。
庙内阴森恐怖,四壁荒草丛生,时有蛇鼠出没。
歆见状,心中不禁生畏,然众人皆已入庙,不敢再言。
是夜,风雨交加,庙内漏水成河,众人衣衫尽湿,痛苦不堪。
翌日,天明,风雨稍歇。
歆曰:“吾等宜速行,恐追兵将至。
”众人曰:“昨夜风雨,吾等已疲乏不堪,如何再行?”歆曰:“吾闻曹操仁义之君,必不害我等。
且追兵将至,若不速行,恐难逃此劫。
”众人闻言,皆默然。
于是,歆率众人继续前行。
行至一处山谷,忽见一巨石挡路,众人皆惊。
歆曰:“此石阻吾等去路,必有人所设。
”遂命众人协力搬石。
不一时,巨石移开,露出一洞。
洞内黑暗,但歆知必有出路,遂率众人入洞。
洞内曲折蜿蜒,不知走了多久,忽见洞口透进一丝光亮。
歆喜曰:“吾等已走出困境。
”众人亦欢欣鼓舞。
走出洞口,见一片平地,正前方有溪水潺潺。
歆曰:“此地为吾等暂歇之地,宜速寻食物。
”众人遂在溪边生火做饭。
未几,曹操兵至。
闻歆等人在此,遂派兵来寻。
歆知追兵将至,遂与众人商议,决定先避一避。
歆曰:“吾闻前方有一古寺,可暂避一时。
”众人闻言,无不称善。
于是,歆率众人前往古寺。
古寺破败,然尚有僧人居住。
歆与僧人商议,愿以银两购得寺庙暂住。
僧人见银两丰厚,欣然同意。
歆等人在古寺中住了数日,追兵方去。
及至曹操兵退,歆等人才得以返回许昌。
曹操闻歆等经历艰辛,感慨良多,遂封歆为尚书。
歆亦不负曹操所望,尽心竭力,为曹魏立下赫赫战功。
【华歆避难文言文翻译】In the late Han Dynasty, when the era of the three kingdoms was approaching, the world was in chaos. Hua Xin, known as Ziyu, was from Jiangdu, Guangling. He was young and had a good reputation, and his intelligence was exceptional. At that time, the chaos caused by Dong Zhuo led to the displacement of the people, and Hua Xin was caught inthe midst of it.At that time, Hua Xin heard that Cao Cao had risen in arms and wanted to join his banner. He took his family and went through。
乘船原文及翻译注释

乘船原文及翻译注释
原文: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翻译:
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
(途中)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当即感到很为难。
王朗说:“(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后来作乱的贼兵追上来了,王朗想要抛弃所携带的那个人。
华歆说:“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了。
既然已经接纳他了,难道可以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于是华歆还像当初一样救助这个人。
世人通过这件事来评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注解:
1、歆辄难之:华歆当即对此事感到困难。
2、俱:一同、一起。
3、辄:当即。
4、幸:幸而,恰巧。
5、尚:还。
6、可:肯,愿意。
7、贼:这里指作乱的人。
8、舍:丢弃。
9、本所以疑,正为此耳:起先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因为考虑了这种情况。
10、疑,迟疑。
11、纳:接纳,接受。
12、托:请托,请求。
13、宁:难道。
14、邪:(yé)通假字。
相当于“吗”,表示疑问。
15、拯:救助。
16、纳其自托:接受了他把自己托付(给我们)的请求,即同意他搭船。
《乘船》选自《世说新语·德行》这篇古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说新语之《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原文及译文世说新语之《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原文及翻译
世说新语
原文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以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出处
本文为《世说新语》“德行第一”中第十三则,原文无标题。
译文
华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表示为难。
王朗却说:“好在船还比较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后来强盗来了,王朗就想丢下那人不管了。
华歆说:“开始#from 本文来自九象,全国最大的免费范文网 end#我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