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用联系的观点教历史

合集下载

用联系的观点读教材

用联系的观点读教材

用联系的观点读教材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一是事物之间、二是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而不是人们强加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即人不能创造联系,也不能消灭联系。

但是,人们可以能够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联系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因果联系、整体与部分的联系。

历史课本的阅读,要用政治课中学习的这些联系的观点进行指导,经常进行,就会大大提高阅读的质量。

从总体上来说,阅读历史教材,一是一件历史大事内部各个要点之间的联系,二是几件历史大事之间的联系,把这些联系弄清楚了,历史课本也就读得深入了。

下面,我们以《新航路的开辟》作为范例,具体说说如何用联系的观点指导我们读书。

一.子目之内的联系历史课本的编著,主要采用章节体,我们以现行版本《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作为我们阅读的底本。

一个子目,是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的最基本单位,关于《新航路的开辟》,教材使用的标题是《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第一目《新航路的开辟》,第二目《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扩张》,我们首先说说第一目的阅读。

课本对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作了较大篇幅的论述,过程使用表格《新航路开辟的大致经过》来完成,影响用了一段话来阐述。

背景是阐述的重点,分为原因、条件、动力。

原因讲了经济根源即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根源即“黄金热”,直接原因商业危机即威尼斯人和土耳其人控制了东地中海商路商业成本过高。

条件讲了生产力的进步,知识的进步即人们开始相信地圆学说、航海图等,科学技术的进步即造船技术的进步和罗盘针、火炮的装备等。

动力讲了葡萄牙和西班牙完成中央集权热衷于传播天主教。

背景的三个方面联系起来说是什么关系?原因是原因,动力也是原因,动力也可以归入条件;从广义上来说,条件也是原因。

那么,这么多原因究竟哪一个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因呢?只有商品经济的发展需求才是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

巧妙利用联系,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巧妙利用联系,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巧妙利用联系,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实施素质教育是应对21世纪挑战,提高国民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战略举措。

当今,我国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要求广大教师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历史教学中,面对古今中外、纵横交错,纷纭复杂的历史,靠死记硬背是不能奏效的,因而必须改进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用联系的方法,把知识点串起来分析记忆,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发生过各类历史事件,出现过各色历史人物和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要从其中理出头绪,并找出规律,就必须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

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决定着历史的发展进程。

教师应该用联系的方法去把握历史,揭示其发展规律。

教学中常用的联系法有以下几种。

一、以时间为联系点教学中经常有学生反映年代难记,流露出对记忆年代的畏惧心理。

在教学中若教师经常联系发生在同一时间的事件,可以使学生逐渐消除畏难情绪。

例如:讲1927年北伐战争、国民革命的失败,可以联系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等事件。

这些都是发生在1927年的事件,也反映了当时中国历史局面的复杂动荡,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

另外,还可以对同一年代、同一世纪、同一历史阶段的历史人物、事件进行联系,以达到加强记忆、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例如: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的大事,有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南北战争、日本1868年改革、中国洋务运动等。

通过这样的联系,能够使学生把同一时间、不同国家的历史事件联系起来进行比较记忆,并可以使其进一步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以地域为联系点对不同时间和性质的事物进行联系,同一地域可选具体地点,也可以选大范围的某地区。

如发生在北京的事件: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1895年公车上书;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1937年七七事变;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开国大典;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召开等。

初中历史教学引导学生历史现实联系(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历史教学引导学生历史现实联系(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历史教学引导学生历史现实联系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教学引导学生历史现实联系摘要:历史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能够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增强历史意识,提高历史素养。

本文通过对初中历史教学的探讨,提出了一种引导学生历史现实联系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引导学生、历史现实联系、教学方法、历史意识、历史素养历史教学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文化素养和历史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往往存在重记忆、轻理解的现象,学生难以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导致对历史的兴趣和热情不足。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本文提出了一种引导学生历史现实联系的教学方法,以期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素养。

二、教学方法1.情境创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历史事件、人物、场景等,创设具体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教师可以提出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比较分析: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历史事件进行比较分析,引导学生发现历史的规律和特点,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4.案例教学: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细节,培养学生的历史实证能力。

5.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历史交流能力和合作精神。

6.历史现实联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通过举例说明历史事件对现实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应用能力。

三、教学实践1.教学案例:以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辛亥革命》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同时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政治制度、社会变革等,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对现实的影响。

2.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辛亥革命的相关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

初中历史知识点联系方法范文

初中历史知识点联系方法范文

初中历史知识点联系方法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知识点联系方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地联系知识点是提高学生历史素养的关键。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历史知识点联系的方法:一、把握历史脉络,梳理知识点历史知识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把握历史脉络,梳理出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知识点。

例如,在我国古代史教学中,可以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不同历史阶段入手,分别梳理出各个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主要知识点。

二、探寻历史规律,搭建知识框架历史的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探寻历史规律,搭建知识框架。

例如,在讲解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是如何影响历史发展的。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形成系统的历史观念。

三、比较分析,加深理解历史知识中有很多相似之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讲解我国古代的农耕文明时,可以比较不同朝代的农耕工具、农业技术、土地制度等方面的差异,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农耕文明的发展过程。

四、运用实例,生动讲解历史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师可以运用实例进行生动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戊戌变法时,可以详细介绍变法的背景、过程、结果以及影响,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这一历史事件。

五、创设情境,体验历史历史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

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历史。

例如,在讲解抗日战争时,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纪录片、电影,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那段历史,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六、开展课外活动,拓宽知识视野课外活动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遗址等地,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

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历史、理解历史。

七、注重历史素养的培养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高中历史之教学教研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联系实际教学素材

高中历史之教学教研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联系实际教学素材

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联系实际教学新课程改革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强调历史能力的培养,即历史思维能力、史学理论能力和逻辑严谨的准确表达能力。

而历史思维能力是当代高中生应具备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

如何在教学中帮助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地去看待过去、理解现在、把握未来,是高中历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历史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性1、理论来源于实践而又高于实践,它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解决有指导和诠释作用。

历史学科对过去事情的再现和规律性的总结,其目的就是要"以古为鉴""鉴古而知今"因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紧密联系现实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把初中所掌握的历史基础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运用于实际来理解和解决问题,这也是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的。

2、历史新课标规定:"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逐步了解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初步了解人类社会是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等科学的历史观,学习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相对于其它学科,历史学科以人类社会的发生、发展过程为其学习的主要内容。

人类社会从古到今,上下跨度百万年,空间跨度五大州,涵盖了人类衣、食、住、行和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方方面面。

可谓包罗万象,博大精深。

现实社会中的一切事物,都能在历史中找到合理的答案。

因而,一位合格的历史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学识,在教学中要通过把古与今,过去与现在联系起来的方法,使历史活起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最终才能形成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正确的评价判断能力和科学认识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

3、运用历史知识正确认识和理解现实社会,并作出正确的决策是一个合格公民必备的素质。

没有历史知识和以历史知识为基础的探究,人们就不可能成为见多识广、有鉴别能力的公民。

历史教学纵横联系法例谈

历史教学纵横联系法例谈

历史教学纵横联系法例谈作者:李鹏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年第08期历史不仅是纵向的,也包含横向的内容。

在历史教学中,纵横联系是指在教学中将知识前后贯通,左右并串,中外交错,纵横比较,异同对比,从而揭示历史发展规律的历史教学方法。

适当运用这一教学方法,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理解、应用、分析、综合、比较、评价等方面的能力。

下面以《世界近代史》中《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一课为例加以阐述。

1 纵向联系纵向联系,就是从时间推移的角度来考察历史事件的过程及因果关系,从而探索历史发展规律。

世界近代史的主要内容是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历史。

而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在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中居于重要地位,它不但涉及国家多,而且波及范围广,同时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深远影响。

为了使学生正确、全面地认识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重要性,以便能够准确掌握本节内容,在教学中笔者采用纵向联系法,把19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出现的对世界历史进程影响重大的资产阶级革命一一找出来,即早期资产阶级革命、1848年欧洲革命、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然后按照背景、原因、经过(领导者、主力军等)、结果、意义进行纵向比较,这样不但可以分析概括出各自的特点来,同时还能够看出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1)革命处于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发展时期,革命的主力基本上是在资产阶级的纲领口号下进行斗争;2)革命的领导权首先由有经济实力,政治上比较成熟的大资产阶级掌握;3)激进的革命措施最终被取消,保留大资产阶级执政时期的政策及成果,使革命转向真正成熟的社会基础;4)封建势力强大,革命过程曲折。

1848年欧洲革命的特点:1)这次革命发生在西欧资本主义已进入机器大生产的时代,工业资本主义走向成熟;2)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成为革命的主力,但尚不足以胜任对革命的领导;3)欧洲资产阶级的地位上升,但革命性却大为减弱,和封建势力一起共同镇压革命,封建主义日趋退出舞台;4)在革命过程中,以马克思为代表的以新世界观武装的无产阶级力量不断发展壮大。

初中历史教学中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初中历史教学中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初中历史教学中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初中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的重要环节,而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是提高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热情的有效途径。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历史是不断前进的。

在历史教学中,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既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又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历史对现实和未来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能够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历史教学是一门要求学生了解和理解大量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记忆和理解历史知识。

而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对于历史知识的接受程度和学习兴趣都是有限的。

如果将历史教学与现实联系起来,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历史对于现实的影响和作用,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历史事件对于今天社会和国家的影响,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并且让学生对于历史知识产生兴趣,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和学习历史知识。

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念和民族观念。

历史是民族的记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有助于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历史在当今社会和国家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从而培养出正确的历史观念和民族观念。

通过学习和分析历史事件对于民族的影响,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历史对于民族的重要性,并且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念和民族观念,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能够提升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历史教学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需要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分析历史事件对于当今社会和国家的影响,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通过学习和分析历史事件对于当今社会的影响,能够让学生提升自己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从而陶冶了学生的品格和意志,提高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引导学生历史现实联系(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引导学生历史现实联系(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引导学生历史现实联系第一篇范文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印记,而历史教育的目的,就是让我们从这些印记中吸取经验,理解现实,并为未来做出更好的规划。

初中历史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引导学生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 历史教学的目标历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能够将这种理解运用到现实生活之中。

因此,初中历史教学,需要将历史事件与现实社会的发展,以及学生的个人经验相联系,帮助他们建立起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2. 引导学生历史现实联系的方法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1)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历史背景中,去体验和理解历史。

例如,在讲解抗日战争的历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相关的历史影像资料,或者组织学生进行历史剧的排练,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理解历史的真实。

(2)比较教学法比较教学法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对不同历史事件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从而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中国的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同,让学生在比较中,理解历史的变迁。

(3)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

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如商鞅变法,让学生分析其成功和失败的原因,从而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

3. 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尊重历史事实历史教学,首先要尊重历史事实,不能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随意篡改历史。

教师需要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历史负责,确保每一个历史事实都是准确的。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和认知能力都有所不同。

教师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历史教学中得到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