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2020统编版)
2020新部编(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金色的鱼钩》教案

备课素材草地课文中的草地指的是松潘草地,它位于青藏高原同四川盆地的连接段。
面积约1.52万平方公里。
海拔在3500米以上。
由于排水不良,形成大片的沼泽。
水草盘根错节,结成片片草甸,覆盖于沼泽之上。
草地气候极为恶劣,年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雨雪风雹来去无常。
过草地是红军长征中最艰难的行军。
行军时,稍不小心,偏离道路,就会陷入泥潭,遭受灭顶之灾。
红军战士凭着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和钢铁般坚强的意志,战胜千难万险,走出了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
青稞也叫元麦,大麦的一种。
成熟时麦粒易从壳内脱出。
粒大皮薄,麦麸少。
我国西藏、青海等地称作青稞,是当地人的主要粮食,也可酿酒。
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给下面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在后面。
歼灭(qiān jiān )粗糙(zào cāo)作料(zuò zuó)勉强(qiǎng jiàng)和青稞面(huó huò)抽噎( yī yē)二、写反义词。
沉重—()粗糙—()挽救—()鼓舞—()脆弱—()三、选词填空。
严肃严厉严格严峻1.老班长忽然( )地说:“小梁同志,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分配。
”2.张老师对学生的要求非常( ),但同学们却很敬佩他。
3.升国旗的时候,同学们立正敬礼,显得很()。
4.望着他那十分( )的脸,我一句话也说不上来,竟扑倒在他怀里哭了。
衰弱脆弱虚弱5.别看他气势汹汹的,其实他内心很( )。
6.由于过度的劳累,苗老师的身体越来越( )了。
7.她的感情很( ),你不要把实情全告诉她,以后慢慢地讲。
四、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金色的光芒”指的是。
阅读能力大提升五、认真读下面的短文,并回答问题。
草地夜行茫茫的草海,一眼望不到边。
大队人马已经过去了,留下一条踩得稀烂的路,一直伸向远方。
干粮早就吃完了,皮带也煮着吃了。
我空着肚子,拖着两条僵硬的腿,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着。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与反思第【1】篇〗《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
2、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等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3、认识本课12个生字和新词,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4、红军战士团结友爱、顾全大局、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
【学习重点】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生疑激趣1、课文的题目是“金色的鱼钩”请你读课文后想一想,这个鱼钩是金色的吗?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为什么说它是“金色的”?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全文,读后练习概括主要内容。
2、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
学生可根据自己理解,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3、想想按什么顺序给文章分成哪几部分。
教师要把作者围绕着“两救”这个特点明确地告诉学生。
板书:照顾病号──班长救病号──病号救班长──怀念班长。
让学生自己读书,理清思路,划分段落。
三、绘形悟神1、找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读一读,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如:“满脸的皱纹”足以证明他经历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
“斑白的两鬓”说明他饱经风霜的考验。
说明在长征路上老班长为革命十分操劳。
2、老班长这种崇高的品质还可以从什么地方找出来找出描写老班长语言、动作、神态的相关句子。
第二课时一、绘形悟神1、继续上堂课的交流从描写老班长语言、动作、神态的相关句子中体会到老班长怎样的高贵品质。
反馈。
2、这篇文章除了通过老班长的外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之外,还通过“我”的神态、动作、语言来衬托老班长的内心。
从课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资料,透过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皱纹威胁咀嚼保姆勉励蹲下瞻仰”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领会作者透过人物神态,行为,语言,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重点:难点: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
”重点:体会文章蕴涵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预习探究1.请看《长征》片断(运用课件播放)2.长征塑造了一个个动人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你们已经学过了长征中的哪些故事?3.这天我们学习发生在长征中的又一个感人故事:金色的鱼钩(板书)学生读题4.这篇课文为什么叫“金色”的鱼钩呢?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是否有象征好处?还含着一个怎样的感人故事,这天我们就一齐来走进草地学习课文.5.在预习中你有哪不懂的问题?(提出后小组解决,解决不了的在学习过程中大家一齐解决).二、合作交流1、我们一齐回忆一下.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感人故事?(讲一位快四十岁的老班长为了带领三个有病的小战士走出一望无际的草地,无微不致地照顾他们而牺牲的故事)2、老班长为什么要无微不致地照顾三个病号小战士呢?(这是党交给的任务)老班长是怎样用实际行动完成这个任务的?请继续学习课文.(一)老班长一路上无微不致地照顾病号.他们在草地上要走多少天?(四十多天)作者重点写了几天的事情?(四天:钓鱼、不喝鱼汤、命令、牺牲)(二)这四天最能体现老班长是怎样无微不致地照顾三个病号的,认真读课文.在书中画出描述老班长言行的句子.选取自己最受感动的一段.好好地读一读,再深入体会:为什么会受感动.体现了老班长什么品质?.三、品读体验三个病号走不快,一天只走二十来里路。
一路上,老班长带我们走一阵歇一阵。
到了宿营地,他就到处去找野菜,和着青稞面给我们做饭。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金色的鱼钩》是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文章记叙了红军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感人故事。
透过老班长的神情、动作、语言,映射出老班长闪着金色光芒的崇高的内心世界。
本课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通过不断练习,熟能生巧,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整节课以学生为主体,力求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真情,在积累中提高素养。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揭示课题1.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资料。
2.简介长征。
看一段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视频。
3.师:看到雪山草地,你的记忆里,跳动着哪些感人的故事或使你至今难以忘怀的人?(生谈长征故事)4.在长征途中,发生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长征中的特殊英雄。
请认真看老师写课题。
(书题、齐读)二、整体感知、预习交流1.师:课前大家已经充分预习了课文,这篇课文比较长,谁来概括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2.师:指导员交给老班长什么任务?(出示:一路上……) 3.找重点内容“三天”:这篇课文老师也读了好几遍,每读一遍都深受感动。
那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看看在老班长带领大家走出草地的那么多日子里,作者重点描述了哪几天?最让你感动的是哪几天?(标出所在的自然段) 4.师小结:小梁发现了老班长不喝鱼汤秘密的这一天,秘密泄露后命令大家喝鱼汤的这一天,最后的老班长英勇牺牲的这一天,都深深感动着我们。
5.师: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最让我们感动的三天,请大家好好地读一读相关段落,并找出最让你感动的语句反复读一读,然后抓住关键的词语,深入体会体会。
三、入情入境、重点赏析(学生汇报最让自己感动的片段,以此为主线,品析全文。
) 1.走进第一天:发现秘密(1)生读受感动的句子。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的: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练习快速阅读,透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揭示题目,导入新课。
1、鱼钩,钓鱼用的钩子。
课文所指的鱼钩是老班长的珍贵遗物。
这是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感人故事。
请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小结: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理解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二、默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同学互相解疑,教师适时点拨。
解词:支吾:用话搪塞,说话含混躲闪。
安顿:安排妥当,使人或事物有着落。
衰弱:体衰力弱,失去了旺盛的精力和体力。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十分微弱,只留下一口气。
三、快速默读课文,想想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的,能够分为几部分?1、快速默读,标在书上。
2、小组讨论后小结。
四、默读课文,划出文中使你感动的部分,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1、指名读课文,读后说说自己体会。
2、围绕老班长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采取读读——议议—评评的形式)3、小结提问: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的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揭示中心,让学生说一说,练习口语表达)五、口语交际假如你是“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你怎样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金色鱼钩的故事呢?1、在小组里练习。
2、各组派代表在全班介绍。
附:板书设计18金色的鱼钩(闪着光芒)炊事班长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而牺牲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与反思【第2篇】【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能找出点明题意的句子,能有感情朗读描写老班长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的精神,从而理解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金色的鱼钩》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学习并理解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和段落。
能够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通过情景模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课文中人物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学习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和段落。
教学难点:通过情景模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课文《金色的鱼钩》教材多媒体课件(包含课文朗读、生字新词、课文插图等)角色扮演道具(如鱼钩、鱼竿等)黑板或白板用于板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提问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鱼钩吗?鱼钩是用来做什么的?你们知道鱼钩为什么是金色的吗?2. 展示课件:展示鱼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鱼钩的形状和特点。
3. 激发兴趣:通过提问和展示,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好奇心。
二、新课呈现(15分钟)1. 朗读课文: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
2. 讲解生字新词:重点讲解“钩”、“金”等字的读音和写法。
引导学生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加深理解。
板书生字新词,让学生在黑板上练习书写。
三、课文理解(20分钟)1. 分段讲解:逐段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每段的主要内容。
重点讲解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和段落,帮助学生理解其深层含义。
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课文中的一个段落或一个主题。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评价。
四、角色扮演(15分钟)1. 角色分配:根据课文内容,分配角色给学生,如钓鱼的老人、小孩等。
2. 情景模拟:学生根据角色和情节,进行情景模拟,表演课文中的故事。
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评价。
鼓励学生通过表演,理解课文中人物的情感和动机。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课文内容:教师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长征途中发生的感人故事。
3. 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班长的崇高品质。
2. 难点: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四、教学过程:1. 导入- 播放红军长征的短片,介绍长征的背景和意义。
-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红军长征吗?有谁能给大家讲讲长征途中发生的感人故事?- 学生回答。
-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发生在长征途中的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2. 学习生字词- 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认读。
- 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3.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交流回答。
4. 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文中令自己感动的语句,体会老班长的崇高品质。
-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总结。
5. 体会情感- 学生思考: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总结。
6.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 学生复述故事内容。
7. 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完成课后练习。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体会到了革命先烈们的崇高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给学生一些自主思考和讨论的时间,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涵。
金色的鱼钩-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学)教案

金色的鱼钩-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学)教案
教学目标
•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包括金龟子、连彩云等;
•理解并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能够在阅读中体会到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和守望相助之美;
•能够发表自己对于文章的看法并加以表达。
教学重难点
•文学理解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思考、阅读和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自然观察和亲身体验,引出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第二步:阅读教师导读
教师通过主题展开阅读,并指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
第三步:小组合作学习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行探讨文章中人物的性格、行为和言语,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方式。
第四步:课堂展示
请学生代表小组,分享他们的研究、发现与思考,并介绍他们的感受和理解。
第五步:小组总结
让小组自行总结研究成果,并提出对于文章的理解和思考。
第六步:撰写读后感
要求学生撰写有关文章的读后感,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领悟文章的内涵。
教学要点和教学重点
本课教学要点在于让学生在实际阅读中深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方式,并发掘出文章中人物间表达的情感、态度和性格等方面的内容,最终达到文学素养的有效提升。
而教学重点则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表达和文学修养等综合能力,从而在实际中更加深入地认识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和守望相助之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课素材
草地课文中的草地指的是松潘草地,它位于青藏高原同四川盆地的连接段。
面积约1.52万平方公里。
海拔在3500米以上。
由于排水不良,形成大片的沼泽。
水草盘根错节,结成片片草甸,覆盖于沼泽之上。
草地气候极为恶劣,年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雨雪风雹来去无常。
过草地是红军长征中最艰难的行军。
行军时,稍不小心,偏离道路,就会陷入泥潭,遭受灭顶之灾。
红军战士凭着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和钢铁般坚强的意志,战胜千难万险,走出了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
青稞也叫元麦,大麦的一种。
成熟时麦粒易从壳内脱出。
粒大皮薄,麦麸少。
我国西藏、青海等地称作青稞,是当地人的主要粮食,也可酿酒。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在后面。
歼.灭(qiān jiān)粗糙.(zào cāo)
勉强.(qiǎng jiàng)和.青稞面(huó huò)抽噎.(yī yē)
二、写反义词。
沉重—()粗糙—()挽救—()
鼓舞—()脆弱—()
三、选词填空。
严肃严厉严格严峻
1.老班长忽然( )地说:“小梁同志,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分配。
”
2.张老师对学生的要求非常( ),但同学们却很敬佩他。
3.升国旗的时候,同学们立正敬礼,显得很()。
4.望着他那十分( )的脸,我一句话也说不上来,竟扑倒在他怀里哭了。
衰弱脆弱虚弱
5.别看他气势汹汹的,其实他内心很( )。
6.由于过度的劳累,苗老师的身体越来越( )了。
7.她的感情很( ),你不要把实情全告诉她,以后慢慢地讲。
四、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这个闪烁着金色光芒的鱼钩。
这“金色的光芒”指的是。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五、认真读下面的短文,并回答问题。
草地夜行
茫茫的草海,一眼望不到边。
大队人马已经过去了,留下一条踩得稀烂的路,一直伸向远方。
干粮早就吃完了,皮带也煮着吃了。
我空着肚子,拖着两条僵硬的腿,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着。
背上的枪和子弹就像一座山似的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唉!就是在这稀泥地上躺一会儿也好啊!
迎面走来一个同志,冲着我大声嚷:“小鬼,你这算什么行军啊!照这样,三年也走不到陕北!”
他这样小看人,真把我气坏了。
我粗声粗气地回答:“别把人看扁了!从大别山走到这儿,少说也走了万儿八千里路。
瞧,枪不是还在我的肩膀上吗?”
他看了看我,笑了起来,和我并肩朝前走。
我就问他:“同志,你在那一部分工作?我怎么从来没有见过你呀?”
“我吗?在军部。
现在出来找你们这些掉队的小鬼。
”他一边说,一边摘下我的枪,连空干粮袋也摘了去,“咱们得快点走呀!你看,太阳快落了。
天黑以前咱们必须赶上部队。
这草地到处是深潭,掉下去可就不能再革命了。
”
听了他的话,我快走几步,紧紧地跟着他,但是不一会儿,我又落下了一大段。
他焦急地看看天,又看看我,说:“来吧,我背你走!”
我说什么也不同意,这一下他可火了:“别磨蹭了!你想叫咱们俩都丧命吗?”他不容分说,背起我就往前走。
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也被黑暗吞没了。
满天堆起了乌云,不一会儿下起了大雨。
我一再请求他放下我,怎么说他也不肯,仍旧一步一滑地背着我向前走。
突然,他的身子猛地往下一沉。
“小鬼,快离开我!”他急忙说,“我掉进泥潭里了。
”
我心里一惊,不知怎么办好,只觉得自己也随着他往下陷。
这时候,他用力把我往上一顶,一下子把我甩在一边,大声说:“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人不能都牺牲!……要……要记住革命!……”
我使劲伸手去拉他,可是什么也没有抓住。
他陷下去了,已经没顶了。
我的心疼得像刀绞一样,眼泪不住的往下流。
多么坚强的同志!为了我这样的小鬼,为了革命,他被这可恶的草地夺去了生命!
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地下着。
黑暗笼罩着大地。
“要记住革命!”——我想起他牺牲前说过的话。
对,要记住革命!我抬起头,透过无边的风雨,透过无边的黑暗,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这条大路一直通向遥远的陕北。
我鼓起勇气,迈开大步,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走去。
(根据新使用的部编版教材编写)
1.给画横线的字注音。
僵硬:()磨蹭:()笼罩:()
2.老同志是在什么情况下陷进泥潭的?“小鬼”怀着怎样的心情向前赶路?
3.“他仿佛看到了一条光明大路”,“光明大路”指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 jiān cāo qiǎng huó yē
二、轻松光滑失去打击强大
三、严厉严格严肃严峻脆弱虚弱衰弱
四、略
五、1.jiāng ceng lǒng
2.老同志是在天黑、路滑、又下着大雨,而且还背着“我”向前走的情况下,陷进泥潭的。
3.小鬼是在老同志为找他、背他而牺牲的情况下,怀着无比悲痛而又对革命十分坚定的心情向前赶路的。
“光明大路”在这里指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2020年春季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