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第七节 植物的营养繁殖》教案2
初一生物教案:营养繁殖教案2

营养繁殖教案2七年级生物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营养繁殖的概念和用茎繁殖的主要方法;2、了解嫁接的意义;3、了解组织培养的意义、原理和在实践上的应用。
能力目标通过植物营养繁殖操作的实习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我国组织培养技术所取得的成果及其应用实例,增强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并继续树立生物科学的价值观。
教法建议本节课的重点,不是要求学生学会营养繁殖的具体技术,而是把营养繁殖与以前学过的基础知识联系起来。
例如,扦插时为什么要选择健壮的枝条?这可以联系有机物的贮藏。
关于扦插的直观教具,可以提前剪取健壮的月季、天竺葵等的枝条,将枝条的下部浸在清水里,在温暖向阳的条件下,不久就在枝条下部长出不定根,上课时可以展示长有不定根的枝条。
关于嫁接的直观教具,可以提前对红梅、碧桃、菊花等进行嫁接,上课时展示嫁接成活的植物体。
为了让学生初步掌握营养繁殖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本章还安排了一节实习。
为了便于上好实习课,也可以指导学生用番茄、菊花以及仙人掌科的植物等进行操作练习。
关于组织培养,最好在课前收集一些图片资料,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
组织培养具有多项用途,千万不能让学生得出片面的结论,以为组织培养只是一项用来进行营养繁殖的先进技术。
教学设计示例重点:嫁接的概念、方式和意义;组织培养的概念、原理和在生产实践上的意义。
难点:通过演示实物或直观教具,让学生增加对营养繁殖和组织培养的感性认识。
手段:教师讲解与学生观察相结合。
设计思想: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讲比较陌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录像介绍让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了解,重点要求学生掌握营养繁殖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1课时)●一、导入:提出问题:“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绿色开花植物是靠种子来繁殖的。
那么,你能举出不靠种子繁殖的例子吗?”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回答问题。
引入新课题:植物体依靠营养器官(根、茎、叶)进行的繁殖,称为营养繁殖。
七年级生物教案:营养繁殖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营养繁殖的概念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营养繁殖的主要方式及其生物学意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营养繁殖的概念和特点2. 营养繁殖的主要方式:分裂生殖、出芽生殖、孢子生殖、营养生殖3. 营养繁殖在生物学中的意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营养繁殖的概念、特点及主要方式。
2. 教学难点:营养繁殖的生物学意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使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营养繁殖的过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进行课堂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植物的营养繁殖实例,引导学生思考营养繁殖的现象。
2. 讲解营养繁殖的概念和特点:介绍营养繁殖的定义、生物学特点及分类。
3. 讲解营养繁殖的主要方式:详细介绍分裂生殖、出芽生殖、孢子生殖、营养生殖的原理和特点。
4. 分析营养繁殖在生物学中的意义:阐述营养繁殖在生物进化、物种保存和生态系统的维持中的作用。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总结营养繁殖的优点和缺点,并结合实际例子进行分析。
7. 课后反思: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营养繁殖概念和特点的理解。
2. 评价学生对营养繁殖主要方式的掌握。
3. 评价学生对营养繁殖生物学意义的理解。
4. 评价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践操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营养繁殖的过程和实例。
2. 教学素材:提供各种植物的营养繁殖实例图片或视频。
3. 实验材料:进行课堂实验所需的器材和试剂。
4. 学习指导: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和参考资料。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介绍营养繁殖的概念和特点。
2. 第2周:讲解营养繁殖的主要方式。
3. 第3周:分析营养繁殖的生物学意义。
八年级生物教案植物的生殖(优秀4篇)

八年级生物教案植物的生殖(优秀4篇)八年级生物教案植物的生殖篇一一、教材分析“植物的无性生殖”是第一章第七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植物的营养繁殖与植物的组织培养。
本节课所讲授的主要部分是“植物的营养繁殖”,主要讲解的内容有:让学生理解营养繁殖(嫁接、扦插、压条),该部分,最主要地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亲自实验操作学习嫁接技术。
除此之外,让学生了解组织培养,即无性生殖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和植物的有性生殖有了深入的了解,为学习本节内容奠定了知识基础。
生活中,学生虽听说过“无心插柳柳成荫”,也见过一些利用嫁接培育的植物,但大多数学生对此没有实践经历。
所以本节课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尝试实验操作,这样既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又能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组织培养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但现在许多高校都有组织培养实验室,网络上也有实验视频。
可以让学生通过视频形象地感知组织培养技术,同时亦可开展生物兴趣小组,让学生参观组织培养实验室。
从而让学生在学会相关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列举植物的无性生殖、区别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
2、理解嫁接、扦插、压条实验技术。
3、认识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保底教学目标】其中1、2为保底教学目标,因其是本节的重点内容,考试所占比重较高,因此将其确定为保底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亲自实验操作嫁接、扦插与压条技术的能力。
【保底能力目标】此处既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营养繁殖,同时亦能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列举植物的无性生殖、区别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
2、理解嫁接、扦插、压条实验技术。
3、认识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亲自实验操作嫁接、扦插与压条技术的能力。
五、教法教具材料的准备(1)准备蔷薇枝条、刀片、嫁接薄膜。
植物的营养繁殖课堂教学设计(新授课)

《植物的营养繁殖》课堂教学设计(新授课)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堂使用的是武汉版科学(7年级上册)教材,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
本节介绍了几种常见的营养繁殖的方式,其中“组织培养”对于学生来说较为陌生,通过“活动”“实验”,让学生理解:“扦插”、“压条”、“嫁接”这三种营养繁殖的方法与特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扦插”、“压条”、“嫁接”、“组织培养”的概念、方式以及在生产实践上的意义。
教学难点是通过演示实物或直观教具,增强学生对营养繁殖和组织培养的感性认识。
二、学习者分析1.学生是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望。
2.对知识具有一定的总结推断能力。
3.前面已经学习了植物的发育过程,为本节知识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4.学生尤其是城市的学生对部分知识没有感性的体验,所以通过观看录像来帮助他们积累感性的经验。
三、教学目标分析(一)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1.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初步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2. 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仔细观察事物,并能描述观察到的现象,与同学交流自己观察、分析的结果。
(二)科学知识与技能1. 了解营养繁殖的概念;2. 能够举例说明扦插、压条的基本方法,3. 了解嫁接的意义,能够说出嫁接的基本方法;4. 了解组织培养的意义、原理和在实践上的应用。
(三)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1. 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
2. 乐于观察植物营养繁殖,收集与营养繁殖相关的信息。
3.体验植物栽培的乐趣,树立生物科技的价值观。
(四)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体会营养繁殖、组织培养技术对社会的巨大贡献四、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本次课以教师讲授与学生交流讨论为主。
通过播放音像资料,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
然后设疑,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老师补充讲解,使学生逐步了解营养繁殖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增强学生交流意识,树立学生的生物科技价值观。
同时本节课的重点,不是要求学生学会营养繁殖的具体技术,而是把营养繁殖与以前学过的基础知识联系起来。
最新八年级生物上册417植物的营养繁殖导学案讲课讲稿

3. 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是 (
)。
A. 植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
B. 植物组织的全能性
C.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D. 植物细胞可以先构成组织、器官,进而形成植物体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4 植物园引进了一批稀有花卉,技术人员想在短时间内将其大量繁殖,比较理想
的方法是 (
)。
A. 种子繁殖
B. 组织培养
C. 扦插
D.
和有性生殖, 培养学生的对比归纳能力; 通过植物营养繁殖操作的实习, 培养比较生殖方式的特点,辩证的认识生命现象;通过了解我国
组织培养技术所取得的成果及其应用实例,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 并继续树立生物科学
的价值观。
【重点难点】 重点:无性生殖的概念、特点及应用、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区别;尝试完成
危害 , 提高了 __________效率 .
我的疑惑:
(1)
(2)
【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导入新课:
花、果实、种子是植物体的生殖器官,这些器官为植物体繁衍后代立下了
"汗
马功劳 " ,除了这些器官可以进行繁殖作用外,植物体还有哪个结构能起到繁殖作
用呢?比如:马铃薯、吊兰、月季等。它们的生殖方式又有哪些特点呢?提出问
【检测反馈,学以致用】
1. 水蜜桃味甜,毛桃味酸,现将水蜜桃
( 接穗 ) 接到毛桃 ( 砧木 ) 上,成活后结出
的 成熟果实,其味道是 (
)。
A. 酸味的
B. 甜味的
C. 果实一半酸味,一半甜味
D. 酸甜适中
2.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本质区别是 ( )
能否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B. 能否进行细胞分裂
C. 能否形成生殖细胞 D. 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形成与结合
《植物的营养繁殖作业设计方案》

《植物的营养繁殖》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植物的营养繁殖的观点和原理,掌握植物的不同营养繁殖方式及其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认识,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植物的营养繁殖观点及原理。
2. 植物的各种营养繁殖方式及其特点。
3. 实验:观察不同植物的营养繁殖方式,比较它们的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植物的营养繁殖的观点和原理。
2. 难点:不同植物的营养繁殖方式及其特点的比较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的营养繁殖的观点。
2. 授课:讲解植物的不同营养繁殖方式及其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 实验:安排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植物的营养繁殖方式,比较它们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和分析。
4. 总结: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总结植物的营养繁殖方式的特点和应用价值。
五、教学方法:1. 多媒体展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生动形象地呈现植物的营养繁殖过程。
2.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 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六、作业设计:1. 作业一:根据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植物的营养繁殖方式及其特点的小结。
2. 作业二:选择一种植物,观察其营养繁殖方式,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撰写实验报告。
3. 作业三:设计一个小组实验项目,探究不同植物的营养繁殖方式的差别和联系,完成实验报告并进行小组展示。
七、评判方式:1. 书面作业的评判:根据作业的内容、逻辑性和表达能力进行评分。
2. 实验报告的评判:根据实验的设计、操作过程、结果分析和结论等方面进行评分。
3. 小组展示的评判:根据小组展示的内容、表现和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评分。
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章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第七节植物的营养繁殖教学设计济南版

植物的营养繁殖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材,内容包括一个单元:物种的延续。
生物的生殖、发育和遗传是生命的基本特征,自然界中的人、动物和植物通过生殖和遗传维持着种族的延续。
“物种的延续”是一级主题,下设四个二级主题:“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人类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在认真学习和深入贯彻《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提高学生综合成绩为重点,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
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够列举一些常见的无性生殖现象;区别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2、举例说明常见的营养繁殖现象;说明嫁接成功的关键;3、描述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完成一种植物的扦插、嫁接或压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比较两大类生殖方式的特点,辩证地认识生命现象;2、根据无性生殖的一些知识,关注它的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能够列举一些常见的无性生殖现象;区别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
【教学难点】描述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
教师准备:(1)实验用具;2)多媒体课件或挂图。
(【引入新课】17世纪,意大利曾经发生过一件轰动欧洲的怪事:佛罗伦萨有一棵橘树,所结的果树一半是柠檬一半是橘子。
直到1927年,人们才解开疑团,这是利用无性生殖原理而进行的“移花接木”。
展示营养繁殖的图片。
【讲授新课】教师:请学生阅读课本第39页内容,、观察图片分析并讨论交流下列问题:(1)观察图思考这些植物是依靠什么繁殖后代的?(2)什么叫营养繁殖?(3)营养繁殖的方式有哪些?学生:1、这些植物是依靠根、茎、叶来繁殖后代的。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4单元第1章第7节《植物的营养繁殖》教案2济南版.doc

第七节植物的营养繁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能够列举一些常见的无性生殖现彖;区别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重点)②举例说明常见的营养繁殖现象;说明嫁接成功的关键;③描述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
(难点)能力目标通过完成一种植物的抒插、嫁接或压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比较两大类生殖方式的特点,辩证地认识生命现象;②根据无性生殖的一些知识,关注它的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重难点突破:组织培养是本节课难点,首先通过观看视频,了解有关组织培养的知识,再结合七年级所学“细胞核的功能”及“克隆羊培育过程”,帮助学生领会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
明确无论营养繁殖、组织培养,本质上都是由细胞核屮的遗传物质决定的,从而攻破木节课的难点。
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2、花生、马铃蒋、月季的茎、嫁接的仙人球等实物,小刀、装沙土的烧杯。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3分钟)1、展示图片:番茄马铃薯2、提出问题:①同学们喜欢吃花生吗?你知道花生是怎样繁殖后代的?这种繁殖后代的方式是什么?什么是有性生殖?②马铃薯又是怎样繁殖后代的?(提示:在马学生观察并思考问题学生能说出规范、准确的答案,必要时给予纠正。
通过复习引出不同于用种子繁殖后代的无性繁殖,为后面学习比较无性生荊和有性生殖作下铺铃薯种植的季节你知道家里是怎样种植马铃薯的?)(展示课件图片)3、(展示课件图片:马铃鶉番茄)你见过下面结马铃薯,上面结番茄的植物吗?你想知道这是用了什么方法使马铃薯和帝茄长在了同一株植物上吗?揭示课题并板书:第七节植物的无性生殖学生观看后,产生疑问:这是怎么种出来的?垫,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通过“奇闻怪事一马铃薯番茄”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问题屮来,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
引导探究层层推进(4分钟)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39-42页,观察4. 1-36.4. 1-37、4. 1-38、4. 1-40、4. 1-41 图片,思考这些植物的新个体是怎样产生的?2、反馈提问:通过观察图片谁來说一说这些植物的新个体是怎样产生的?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事例?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问题、冋答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节植物的营养繁殖》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能够列举一些常见的无性生殖现象;区别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重点)
②例举常见的营养繁殖现象;说明嫁接成功的关键;
③描述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
(难点)
能力目标
通过完成一种植物的扦插、嫁接或压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比较两大类生殖方式的特点,辩证地认识生命现象;
②根据无性生殖的一些知识,关注它的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重难点突破:
组织培养是本节课难点,首先通过观看视频,了解有关组织培养的知识,再结合七年级所学“细胞核的功能”及“克隆羊培育过程”,帮助学生领会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
明确无论营养繁殖、组织培养,本质上都是由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决定的,从而攻破本节课的难点。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花生、马铃薯、月季的茎、嫁接的仙人球等实物,小刀、装沙土的烧杯。
教学过程:
知道家里是怎样种植马铃薯的?)
引导探究层层推进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这
些植物的新个体是怎样产生的?
2、反馈提问:通过观察图片谁
来说一说这些植物的新个体是怎样
产生的?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事
例?
3、这些植物新个体的产生与花
生新个体产生一样吗?有什么本质
的区别?(多媒体展示)
归纳总结:什么是营养繁殖?
什么是无性生殖?
学生阅读教材并
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分别用根、茎、
叶繁殖后代的。
例:马铃薯用块
茎,藕、姜用根状茎,
大丽菊用根……
这些植物的繁殖
是通过植物的根、茎、
叶来繁殖后代,而不
经过两性生殖细胞—
精子、卵细胞的结合。
在学生获得
感性认识后,组
织学生通过观察
图片,教师通过
点评引导,总结
出无性生殖的特
点,进而将学生
的认识上升到理
性--完成无性生
殖概念的学习。
点拨:
①为什么要把树皮剥去半圈?
②扦插不易成活的植物为什么可以用压条的方法繁殖?
③哪些植物可用压条的方式繁殖后代?
<过渡:>(展示课件:最牛的菊花图片)观察图片最牛的菊花,用什么方法使这株大立菊开出513个品种的花?
4、什么是嫁接?(课件展示图片)
枝接芽接
点拨:明确嫁接概念后教师以问题串形式点拨。
①把一种植物体的枝条或芽,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芽或枝我们叫什么?另一个植物体叫什么?
②把芽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的嫁接叫什么?把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的嫁接叫什么?
③要想使他们成活应该怎么办?
④哪些植物可以用嫁接的方法来繁殖后代?月季、蔷薇……
学生思考回答。
有利于促进根的
形成
母体可以为枝条
提供营养物质,有利
于成活。
石榴、藏报春、
夹竹桃、桂花等。
看图,图上的菊
花使之惊奇。
学生回答。
嫁接:是直接把
一植物体的芽或枝
(接穗),接在另一个植
物体(砧木)上,使结在
一起的两部分长成完
整的植物体。
学生通过教师点
拨归纳总结:
接在另一植物体
上的芽或枝条叫接
穗;被接的植物体叫
砧木。
嫁接的方式枝接
和芽接。
嫁接成活的关键
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
层紧密结合在一起。
繁殖.调整教材
顺序使学生更容
易理解、接受。
适时点拨把
问题细化,突破
重点。
扦插、嫁接、
压条这些知识在
我们的日常生活
中应用非常广
泛,利用多媒体
展示有关图片,
有利学生的认知
学以致用,
用所学知识解决
生活中问题。
通过以上学
习对无性生殖和
有性生殖的区别
作简要总结。
学以致用解
决生活中的问
题。
教学反思:
一、求实
主要体现在扎实严谨,联系实际。
首先,在导入时充分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实物(马铃薯)引出不同于种子植物(花生)繁殖后代的无性繁殖,此设计起到了温故知新的作用,同时也为后面比较“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作下铺垫;其次,在课堂设计中,列举大量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第三,在抓好生物基础知识的教学后,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如及时对“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加以比较和区别,在得出无性生殖的优点后,通过“挑战自我”、“请你出主意”等设计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求活
采用了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根据课程结构,设置内容特点与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调整了教材顺序,先向学生介绍了扦插,其次是压条,最后是嫁接,这样设计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