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心脏疾病常识】 慢性胃炎5

合集下载

科普一下慢性胃炎的病因、症状以及治疗方法

科普一下慢性胃炎的病因、症状以及治疗方法

科普一下慢性胃炎的病因、症状以及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对人们健康危害很大,慢性胃炎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

慢性胃炎是一种在消化系统疾病中比较多见的疾病,是由多种不同的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变导致的疾病。

该疾病的发生与人们的生活饮食习惯、病原菌感染、周围环境的有害因素等联系密切,且男性患者居多,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

因此,慢性胃炎成为人们身体健康的一大阻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困扰,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下慢性胃炎的病因、症状以及治疗方法。

【关键词】慢性胃炎;病因;症状;治疗方法1慢性胃炎的病因慢性胃炎发病的原因种类较多,病因学还尚未完全阐明,多与人们的生活饮食习惯、病原菌感染、周围环境的有害因素等有关。

不同种类的有害因素长期反复作用于易感人群,导致病因持续存在,且反复发作形成慢性病变,进而引发慢性胃炎。

1.1遗传因素有关医学专家学者根据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双亲中的患病率的研究结果得出,慢性胃炎的发病可能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其影响非常小。

1.2物理因素长期食用浓茶、烈酒、咖啡、过热、过冷、辛辣刺激、油炸、烧烤以及过于坚硬粗糙的对胃粘膜有强烈刺激的食物,辛辣或水杨酸盐类药物,过度吸烟,加上进食过程中咀嚼不充分,进而使胃粘膜反复受到损伤,最终导致了慢性胃炎发生。

1.3化学因素长期大量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会抑制胃粘膜前列腺素合成,导致粘膜屏障被破坏。

还有吸烟也是引发慢性胃炎的原因之一,因为烟草中的尼古丁对胃粘膜的血液循环会产生影响,同时还会引发幽门括约肌功能紊乱,造成胆汁、胰液、肠液反流,进而破坏了粘膜屏障,损伤胃黏膜。

1.4精神因素精神因素也是引起慢性胃炎的一大病因。

由于过度的精神刺激、紧张、焦虑、疲劳,反复作用于大脑皮质,致使大脑皮质功能紊乱,机体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导致胃壁血管痉挛性收缩,进而导致胃粘膜发生炎症及溃疡。

【了解心脏疾病常识】 慢性胃炎2

【了解心脏疾病常识】 慢性胃炎2

萎缩性胃炎患者禁忌吃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首先应该注意饮食禁忌,如刺激性食物、烟酒、粗糙、生冷硬的食物不要食用,高脂肪的食物也不要食用。

1、胃黏膜变薄,粗糙食物易造成胃黏膜机械性损伤,所以忌食粗糙和刺激性食物。

2、碱性食物少吃,胃酸分泌过少是其特点之一,面条、馒头、奶油、黄油等能中和胃酸分泌的食物尽量不吃。

3、油腻、高脂肪食物不易消化,会加重胆汁反流的症状,所以不可食用油炸、腌腊肉等食物。

预防1.所食食品要新鲜并富于营养,保证有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及铁质摄入。

按时进食,不暴饮暴食,不吃过冷或过热的食物,不用或少用刺激性调味品如鲜辣粉等。

2.节制饮酒,不吸烟,以避免尼古丁对胃粘膜的损害;避免长期服用消炎止痛药,如阿斯匹林及皮质激素类药物等,以减少胃粘膜损害。

3.定期检查,必要时作胃镜检查。

4.遇有症状加重、消瘦、厌食、黑粪等情况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胃炎吃药只选对的不买贵的!现在市场上各种各样的胃药琳琅满目。

参差不齐,很多患者感觉自已胃病就是买胃药,凭自已的个人感觉。

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胃病有很多种原因引起的,没有找对病因,就胡乱吃药,那叫饮鸩止渴,不仅治不好病,反而越吃越严重。

患了胃病怎么办?可通过有效的药物干预即可保“胃”平安。

在此,上海新科结石病医院胃肠道疾病治疗中心专家向大家简要介绍几种治疗胃炎的基本药物。

制酸剂H2受体阻断药应用H2受体阻断药抑制胃酸分泌,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及与高胃酸分泌状态有关的疾病,由于疗效显着,副作用少,已广泛用于临床。

目前在临床常用的有西咪替丁。

主要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返流性食管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急性胰腺炎等。

小提示★该药可抑制华法林、安定、笨妥英钠、茶碱、咖啡因和卡马西平的代谢,如与上述药物长期合用,可使其发生蓄积,合用时应慎重,注意调整药物剂量。

胃溃疡患者应禁用咖啡因。

★氢氧化铝等抗酸药和甲氧氯普胺能减少西咪替丁的吸收,故与氢氧化铝及其制剂服用的间隔时间至少应为1小时,若与甲氧氯普胺合用,西咪替丁剂量需要增加。

慢性胃炎健康教育小知识

慢性胃炎健康教育小知识

慢性胃炎健康教育小知识
一、相关疾病认识
1.定义: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
3.病因: ①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
最主要的病因)②饮食和环境因素(饮食中
高盐和缺乏新鲜蔬菜、水果)③自身免疫④
其他因素(长期饮浓茶、烈酒、咖啡,食用
过热、过冷、过于粗糙的食物等)。

4.临床表现:
70%-80%病人无任何症状,部分有上腹痛
或不适、食欲不振、饱胀、反酸、恶心和呕
吐等非特异性的消化不良表现。

二、饮食自我护理要点
1.改进烹饪技巧,增加食物的色香味,刺激食欲;
2.胃酸低者食物应完全煮熟后食用,并多吃刺激胃酸分泌的食物如:肉汤、鸡汤等;
3.高胃酸者应避免进酸性、多
脂肪食物。

如肥肉;
4.规律饮食,避免过冷、过
热、辛辣刺激食物及浓茶、咖
啡等饮料;戒酒;注意饮食卫
生。

三、健康小贴士
1.疾病知识注意
生活规律,良好的心理状态,劳逸结合,积极配合治疗,胃痉挛痛时可以热水袋热敷胃部。

2、饮食注意
养成好的饮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和营养,避免损伤胃黏膜物
3、用药注意
避免使用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必须使用时应同时服用制酸剂或胃黏膜保护剂。

中医科普:慢性胃炎的5个信号,3点告诉您如何调理预防

中医科普:慢性胃炎的5个信号,3点告诉您如何调理预防

中医科普:慢性胃炎的5个信号,3点告诉您如何调理预防我国是“胃病大国”,患有肠胃病的人数已超过1.2亿,其中,慢性胃炎的患病率高达30%。

慢性胃炎患者常常出现胃痛、胃胀、胃部灼热、恶心、呕吐、乏力、面色发白、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等一系列症状,这些症状难以根治、反复发作、病程漫长,常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古人云:“脾胃为后天之本”,由此可见,脾胃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一旦有什么问题,它就会向身体发出警告。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警告和信号呢?慢性胃炎信号1.便秘【提示】胃热胃热的人,食物残留在体内代谢缓慢,水分流失快,到肠道时已经变得非常干燥了,这个时候就很容易形成便秘,相反,如果排便总是不成形,而且很稀,多半是由于脾胃虚弱所致。

【解决方法】便秘者可以试试腹部推拿,饭后,取坐卧或仰卧姿势,双手搓至温热,双手放在腹部并重叠。

首先,用掌心围绕脐部,按照顺时针方向从小到大慢慢揉搓20-30次,然后逆时针方向从大到小慢慢揉搓20-30次,这个方法可以促进肠胃蠕动,使剩菜加快排出。

腹泻者可以用食指或中指点揉中脘穴(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中点处)、足三里穴(手掌压在膝盖上,食指朝外一横指)和关元穴(肚脐下方3寸处),适当按揉20-40次,也可以每日喝一杯姜红枣红糖水改善症状。

1.身体肌肉松弛,肥肉多【提示】脾胃虚弱如果一个人的肌肉缺乏弹性和紧致度,或者肌肉少但脂肪含量较高,那么很可能是由于脾胃功能虚弱所导致的。

【解决方法】脾胃虚寒者可以通过多做足部活动、推拿等方式来缓解,同时医师的建议下服用合适的中药,也可以到医院就诊,尽快将其治愈,避免影响其它器官,造成病情恶化。

1.嘴唇缺乏光泽【提示】脾气亏虚当一个人的脾气运转良好时,他的口唇会呈现出红润有光泽的色泽,肌肤则会展现出良好的弹性;相反,当脾气虚弱时,口唇会变得苍白无光泽,甚至萎黄,同时还会经常出现脱皮的情况。

【解决方法】脾气亏虚者可以选择使用中药的方法进行调理,还可以选择使用食物的方法进行使用调理。

【了解心脏疾病常识】 慢性胃炎1

【了解心脏疾病常识】 慢性胃炎1

慢性胃炎的症状及预防慢性萎缩性胃炎为上种慢性胃炎,西方医学自1047年Schindler首次提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概念,至今才50年左右的历史。

近年来,随着光学纤维胃镜的普及,对本病的认识不断深化,观察也越来越细致,但对本病的治疗,仍缺乏有效的方法和特效药物。

况且,本病可有10%左右的癌变率,而胃癌高发地区可达28%左有,1978年己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胃癌的前状态之一,因而受到高度的重视。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痞满”等范畴,但尚不能与之完全等同。

《黄帝内经》已有“胃脘当心而痛”、“痞”、“痞塞”等记载;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九种心痛”中也包括了本病。

中医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了一整套治疗胃脘痛、痞满、嘈杂等症的方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近代中医最初对本病的研究,尚未从慢性胃炎中分出,最早的临床文章可见于1956年。

之后,不断有关于本病个案的零星报道。

首次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大样本集中观察报道见于1976年,本病的中医治疗才引起广泛注意。

特别在80年代以后,大量的临床总结性观察,不断被报道,据初步统计,累计病例(除个案外)己超过了7000例。

中医经过30多年,特别是近一、二十年的临床观察和探索,在病因病机、辨证分型、选方用药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如有医者根据临床、胃镜及病理所见,提出本病与胃脘痈相似,治以活血化瘀、祛腐生新,临床总有效率在95%以上。

还有医者根据本病表现为上腹痞满,且多为虚证,以虚痞论治,临床疗效也在95%左右。

绝大多数研究者在治疗前后都做了胃镜或病理组织切片的对比检查,结果发现,中医药胃肠饮治疗本病,不仅有满意的临床疗效,而且认为本病胃粘膜萎缩性病变是可以逆转的,从而改变了西医认为胃粘膜固有腺体萎缩不可逆转的认识。

目前,中医药胃肠饮治疗本病,疗效大多在95%以上。

近年来,各地也广泛开展了一些实验研究,如利用纤维胃镜技术对本病中医辨证分型作客观研究;探讨胃分泌功能与中医辨证的关系;寒热辨证与舌苔脱落细胞结构变化的关系等,对本病的辨证施治和疗效评价具有实际意义。

健康教育处方——慢性胃炎

健康教育处方——慢性胃炎

健康教育处方——慢性胃炎引言概述: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病,其症状包括胃痛、胃胀、恶心等。

针对慢性胃炎,健康教育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饮食、生活习惯、药物治疗、中医调理和预防措施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慢性胃炎的健康教育处方。

一、饮食1.1 合理饮食:患有慢性胃炎的人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煎炸食品等。

同时,要注意饮食的均衡,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纤维素。

1.2 小餐多餐:将每天的食物分成5-6餐,每餐少量多次进食,可以减轻胃的负担,缓解症状。

1.3 忌烟酒:烟草和酒精会刺激胃黏膜,加重胃炎症状,患者应戒烟限酒,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

二、生活习惯2.1 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定时作息,避免过度疲劳和睡眠不足,有助于胃的正常功能。

2.2 避免精神压力:情绪波动、紧张和焦虑等精神压力会加重胃炎症状,患者应积极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2.3 适度运动: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免疫力,有助于缓解胃炎症状。

三、药物治疗3.1 抗酸药物:患者可根据医生建议使用抗酸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减少胃酸分泌,缓解胃炎症状。

3.2 抗生素治疗:如果慢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生素治疗,以消灭细菌感染。

3.3 消炎药物:适量使用消炎药物,如胃粘膜保护剂,有助于减轻胃炎症状,促进胃黏膜修复。

四、中医调理4.1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慢性胃炎与脾胃虚弱有关,可适当食用易消化、温和的食物,如粥、面条等,避免生冷和油腻食物。

4.2 中药治疗:中医常用的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包括黄连、半夏、生姜等,可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中药治疗。

4.3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可以调节胃肠功能,缓解胃炎症状,经过专业医生的指导和操作,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五、预防措施5.1 饮食卫生: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如生鱼片、生蚝等,以防感染引起胃炎。

5.2 合理用药:遵医嘱使用药物,避免滥用抗生素和消炎药物,以免对胃黏膜造成损伤。

【了解心脏疾病常识】 慢性胃炎3

【了解心脏疾病常识】 慢性胃炎3

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慢性胃炎中最常见的类型。

临床检出率达80%~90%。

在一些医院,只要你接受胃镜检查,几乎无一例外会得到这么一个最轻级别的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

临床医师很难见到“胃、十二指肠未见异常”的正常胃镜报告。

事实上,胃镜报告中的很多慢性浅表性胃炎,只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或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并不是胃黏膜真的有了慢性炎症。

无症状无须治疗那慢性浅表性胃炎还要不要治疗呢?这应根据有无症状来决定。

对于只是体检胃镜报告有慢性浅表性胃炎,而本身无任何症状的人而言,无须治疗。

假如有食欲减退、上腹部不适、隐痛、嗳气、反酸或恶心呕吐等症状,则需要对症治疗。

比方说,出现饱胀、恶心、呕吐的人,可用胃复安、吗丁啉;消化不良的人,可服用多酶片、多种益生菌等;伴有胆汁反流的人,除了应用胃动力药(如吗丁啉)以防胆汁反流外,还应使用一些中和胆汁的药物,如铝碳酸镁咀嚼片;胃痉挛者可用颠茄片、654-2以解痉止痛;而有反酸、腹痛的人,则可应用PPI制剂(如奥美拉唑)等来治疗。

1.精神因素。

过度的精神刺激、忧郁以及其它精神因素反复作用于大脑皮质,造成大脑皮质功能失调,导致胃壁血管的痉挛性收缩,胃粘膜发生炎症或溃疡。

2.细菌及其毒素的作用。

由于鼻、口腔、咽喉等部位感染病灶的细菌或毒素不断地被吞入胃内;或胃内缺乏胃酸,细菌易在胃内繁殖,长期作用而引起慢性胃炎。

3.长期服用对胃有刺激的药物、食物及进食粗糙食物或吸烟等。

这些因素反复作用于胃粘膜,使其充血水肿。

4.胃粘膜长期淤血缺氧。

如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门脉高压症的病人,胃粘膜长期处于淤血、缺氧,引起营养障碍导致胃炎。

5.急性胃炎如治疗不当,迁延不愈可转变为慢性胃炎。

6.胃酸缺乏,细菌容易在胃内繁殖,也可造成慢性胃炎。

7.营养缺乏,内分泌功能障碍、免疫功能异常,可引起慢性胃炎。

为什么老年人容易患慢性胃炎(1)老年人随年龄增加而出现牙列缺损,食物咀嚼不充分或者未咀嚼吞下入胃。

老年人味觉下降,食道、胃粘膜逐渐萎缩,蠕动力差,喜吃刺激性食物或长期饮浓茶、酒、咖啡、过度吸烟等引起炎症。

慢性胃炎的名词解释

慢性胃炎的名词解释

慢性胃炎的名词解释胃炎是指胃黏膜的急性或慢性炎症,而慢性胃炎是胃黏膜长期存在的慢性炎症病变。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可能会遇到胃炎的问题,而慢性胃炎则更为常见。

它是一种慢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复杂多样,但一般涉及胃黏膜炎症的持续刺激和损伤。

慢性胃炎不同于急性胃炎,后者往往是由于某种诱因引起的突然胃黏膜炎症。

而慢性胃炎则是长期积累和进展的结果,其症状和体征相对较轻,并且常常反复出现。

它可以分为浅表性和萎缩性两种类型。

浅表性慢性胃炎是指胃黏膜表层的炎症,它可能由于胃酸、螺旋杆菌感染、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使用等因素引起。

病变主要集中在胃黏膜的浅层,临床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消化不良、胃灼热感等。

虽然这种类型的胃炎较为常见,但通常不会造成明显的并发症。

萎缩性慢性胃炎是指胃黏膜中有某种程度的腺体萎缩,胃酸分泌减少。

最常见的原因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但也可能与年龄、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

随着时间的推移,萎缩性胃炎可能导致胃腺体变少,黏膜萎缩,甚至形成胃溃疡。

临床症状可能包括上腹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

确诊慢性胃炎通常需要通过胃镜检查,通过直接观察黏膜的病变程度和取活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来确定病情。

根据病理学结果,可以进一步分析诱因,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治疗慢性胃炎的目标是减轻和控制炎症,缓解患者的症状,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治疗方案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常用的药物治疗包括抗酸药、抗生素(如果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黏膜保护剂等。

抗酸药可以减少胃酸的分泌,帮助胃黏膜修复;抗生素可以杀灭幽门螺杆菌;胃黏膜保护剂可以加强黏膜保护,减轻炎症刺激。

除了药物治疗外,患者还应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如遵循健康饮食原则,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定期参加体育锻炼等。

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帮助调节胃部环境,促进胃黏膜的修复和恢复。

总之,慢性胃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胃疾病,其表现多样,病因复杂。

对于慢性胃炎患者来说,重要的是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学理论
慢性胃炎是最常见的胃病,属中医学“胃脘痛”、“痞满”、“吞酸”、“嘈杂”、“纳呆”等病范畴。

中医认为,慢性胃炎多因长期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劳逸失常,导致肝气郁结,脾失健运,胃脘失和,日久中气亏虚,从而引发种种症状。

在临床上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给予辨证论治。

食滞伤胃型患者饮食不节致使脾胃受损,食积胃脘,胀满痞痛,恶心呕吐,嗳腐吞酸,大便秘结有腐败异臭,舌质红,苔厚黄腻,脉象弦滑。

证属食滞伤胃、腑气不通,宜健脾和中、消食开胃。

药用白术、茯苓各12克,山楂、神曲、鸡内金、麦芽、炒莱菔子各15克,木香、厚朴、半夏、陈皮、枳实、大黄(另包后下)各10克,生姜5片。

每日一剂,水煎服。

脾胃虚寒型患者胃脘坠胀不舒,食欲不振,呕吐酸水,隐隐作痛,遇寒加重,得暖则轻,饿时疼甚,进食稍减,大便稀溏,神疲乏力,舌质淡、胖大、边有齿印,苔薄白,脉象沉细弱或浮大无力。

证属中气不足、脾胃虚寒,宜补中益气,健脾温胃。

药用炙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茯苓、山药、扁豆、海螵蛸、煅瓦楞子各12克,陈皮、良姜、香附、吴茱萸、炙甘草各10克。

每日一剂,水煎服。

胃阴亏虚型患者胃脘灼热疼痛,嘈杂不适,虽饥而纳差,口干口渴,大便艰涩,舌质红有裂纹,舌苔光剥或少苔,脉象弦细数。

证属肝脾不和、胃阴亏虚,宜疏肝健脾、益阴养胃。

药用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各30克,北沙参、玉竹、白芍、全栝楼各15克,麦冬、花粉、草决明、草石斛、山楂各12克,川楝子、醋元胡各10克,甘草6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热邪犯胃型患者胃脘灼热疼痛,嘈杂易饥,口苦咽干,泛吐酸苦水,便秘,舌质红苔薄黄,脉象弦细。

证属热邪犯胃、中焦郁滞,宜疏利中焦、清热和胃。

药用蒲公英、败酱草各30克,白花蛇舌草、白芍各15克,枳壳、佛手、连翘、黄芩各10克,海螵蛸、锻瓦楞子各12克,黄连、吴茱萸6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肝郁犯胃型患者胃脘痞满隐痛,两胁撑胀疼痛,嗳气频频,时有泛酸,食欲减退,舌质红苔薄白微黄,脉象弦细。

证属肝郁气滞、胃失和降,宜疏肝理气、健脾安胃。

药用柴胡、白芍各15克,白术、茯苓、香附、醋元胡各12克,当归、川楝子、乌药、枳壳、佛手、苏梗、吴茱萸各10克,黄连、甘草各6克。

每日一剂,水煎服。

瘀滞伤胃型患者胃脘刺痛或锐痛,痛处拒按,时感胃部灼热嘈杂,纳差,舌质暗紫有瘀斑苔薄黄,脉象涩滞。

证属气滞血瘀、郁热伤胃。

宜活血化瘀、行气理胃。

药用丹参、蒲公英各30克,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各20克,香附、元胡各12克,三棱、莪术、五灵脂、蒲黄、川楝子、乌药各10克,砂仁6克。

每日一剂,水煎服。

肝火犯胃型患者因久病脾胃气虚,情志不舒,郁而化火,致使胃脘痞满隐痛,食后疼痛加重,经常烧心泛酸,口苦发黏,便溏,舌质淡红,苔黄腻,脉细数。

证属虚实夹杂、肝火犯胃。

治宜舒肝理气、清热调胃。

药用党参、柴胡、茯苓各15克,半夏、黄芩、栀子、木香、佛手、生麦芽各10克,黄连、吴茱萸、甘草各6克。

每日一剂,水煎服。

相关整本阅读:/ebook/de70a1881a37f111f1855b4b.html
湿困脾胃型患者胃脘痞闷,纳呆,少食即感胀,口淡无味,渴而少饮,肠鸣辘辘,大便稀溏,身重乏力,困倦懒动,舌质淡胖苔白腻,脉象濡细。

证属湿阻脾胃,困遏中焦。

宜健脾祛湿、理气醒胃。

药用薏苡仁30克,苍术、茯苓、鸡内金各12克,藿香、佩兰、白蔻仁、厚朴、菖蒲、半夏、陈皮、干姜、枳壳、连翘各10克。

每日一剂,水煎服。

预防
慢性胃炎的调养与防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