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江西省南昌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测试物理试题 精品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精品试题: 与体育娱乐相关的动量问题(解析版)

高中物理精品试题: 与体育娱乐相关的动量问题(解析版)

2021年高考物理100考点最新模拟题千题精练(必修二和动量)第七部分 动量专题7.31 与体育娱乐相关的动量问题一. 选择题1. (2020成都调研)甲、乙两运动员在做花样滑冰表演,沿同一直线相向运动,速度大小都是2m/s ,甲、乙相遇时用力推对方,此后都沿各自原方向的反方向运动,速度大小分别为1m/s 和2m/s.求甲、乙两运动员的质量之比( ) A.3:2 B. 4:3C.2:1 D. 1:2【参考答案】B 【名师解析】由动量守恒定律得,11222211m v m v m v m v ''-=-,解得122211m v v m v v '+='+,代入数据得1243=m m .,选项B 正确。

2. (2020年4月温州选考适应性测试)如图所示,篮球训练中,某同学伸出双手迎接飞来的篮球,触球后双手随篮球收缩至胸前。

这样接球有助于减小接球过程中A.篮球动量的变化量B.篮球动能的变化量C.篮球对手的作用力D.篮球对手作用力的冲量 【参考答案】C【命题意图】 本题以篮球训练中接球为情景,考查对动量定理的理解及其相关知识点,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动量”的观点。

【解题思路】篮球训练中,某同学伸出双手迎接飞来的篮球,触球后双手随篮球收缩至胸前。

使为了增大篮球与手作用的时间,由动量定理,Ft=mv ,可知这样接球有助于减小接球过程中篮球对手的作用力,选项C 正确。

3.两位同学穿旱冰鞋,面对面站立不动,互推后向相反的方向运动,不计摩擦阻力,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互推后两同学总动量增加B .互推后两同学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 .分离时质量大的同学的速度小一些D .互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参考答案】BC【名师解析】两同学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互推后两同学总动量不变,即互推后两同学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选项A 错误B 正确;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分离时质量大的同学的速度小一些,选项C 正确;互推过程中推力做功,机械能增加,选项D 错误。

2023届海南省高三下学期全真模拟卷物理试题(一)

2023届海南省高三下学期全真模拟卷物理试题(一)

2023届海南省高三下学期全真模拟卷物理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8题)第(1)题如图甲,当汽车陷入泥潭时,往往需要拖车将受困车辆拖拽驶离。

如图乙,救援人员发现在受困车辆的前方有一坚固的树桩可以利用,根据你所学过的力学知识判断,救援车辆最省力的救援方案为( )A.B.C.D.第(2)题如图所示,水平轻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滑块连接,当滑块轻放在顺时针转动的水平传送带上瞬间,弹簧恰好无形变。

在滑块向右运动至速度为零的过程中,下列关于滑块的速度v、加速度a随时间t,滑块的动能E k、滑块与弹簧的机械能E随位移x变化的关系图像中,一定错误的是( )A.B.C.D.第(3)题智能寻迹小车上装有传感器,会自动识别并沿水平面内的黑色轨迹行驶,黑色轨迹上标有数值的短线为分值线。

比赛时,小车从起点出发,以停止时车尾越过的最后一条分值线的分数作为得分。

为能让小车及时停下来获得高分,需要测试小车的刹车性能。

小庐同学在平直路面上做了刹车实验。

图是刹车过程中位移和时间的比值与t之间的关系图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像知刹车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2m/s2B.从开始刹车时计时经2s,位移大小为0.5mC.某次得分96分一定是刹车阻力偏小造成的D.车轮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大约是 0.1第(4)题质量为1kg的质点,在xOy直角平面坐标系内运动,t=0时刻通过坐标原点,其x、y方向运动的速度—时间关系图像分别如图1、2所示。

关于该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s时刻,质点所受合力做功的功率为B.t=3s时刻,质点的速度大小为7m/sC.0~4s时间内,质点的位移大小为D.0~4s时间内,质点的路程为15m第(5)题如图所示,港珠澳大桥(Hong Kong-Zhuhai-Macao Bridge)是中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位于中国广东省伶仃洋区域内,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南环段.港珠澳大桥全长 55 千米,于 2018 年 10 月 23 日进行开通仪式,24日上午 9 时正式营运,则由上述图文信息可得()A.大桥全长55km是指位移大小B.24 日上午“9 时”是指时间间隔C.大桥的桥面受到斜拉索的压力作用D.大桥的桥墩处于受力平衡状态第(6)题如图甲所示一水平的浅色长传送带上放置一煤块(可视为质点),煤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高考物理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

高考物理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

一、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专项训练1.如图甲所示,空间存在一范围足够大的垂直于xOy 平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让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q >0)的粒子从坐标原点O 沿xOy 平面以不同的初速度大小和方向入射到磁场中.不计重力和粒子间的影响.(1)若粒子以初速度v 1沿y 轴正向入射,恰好能经过x 轴上的A (a ,0)点,求v 1的大小;(2)已知一粒子的初速度大小为v (v >v 1),为使该粒子能经过A (a ,0)点,其入射角θ(粒子初速度与x 轴正向的夹角)有几个?并求出对应的sin θ值;(3)如图乙,若在此空间再加入沿y 轴正向、大小为E 的匀强电场,一粒子从O 点以初速度v 0沿y 轴正向发射.研究表明:粒子在xOy 平面内做周期性运动,且在任一时刻,粒子速度的x 分量v x 与其所在位置的y 坐标成正比,比例系数与场强大小E 无关.求该粒子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值v m .【来源】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福建卷带解析) 【答案】⑴;⑵两个 sin θ=;⑶+.【解析】试题分析:(1)当粒子沿y 轴正向入射,转过半个圆周至A 点,半径R 1=a/2由运动定律有2111v Bqv m R =解得12Bqav m=(2)如右图所示,O 、A 两点处于同一圆周上,且圆心在x =2a的直线上,半径为R ,当给定一个初速率v 时, 有2个入射角,分别在第1、2象限.即 sinθ′=sinθ=2a R另有2v Bqv m R=解得 sinθ′=sinθ=2aqBmv(3)粒子在运动过程中仅电场力做功,因而在轨道的最高点处速率最大,用y m 表示其y 坐标,由动能定理有 qEy m=12 mv2m-12mv2由题知 v m=ky m若E=0时,粒子以初速度v0沿y轴正向入射,有 qv0B=m2vR在最高处有 v0=kR0联立解得22()mE Ev vB B=++考点:带电粒子在符合场中的运动;动能定理.2.如图所示,在无限长的竖直边界NS和MT间充满匀强电场,同时该区域上、下部分分别充满方向垂直于NSTM平面向外和向内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分别为B和2B,KL为上下磁场的水平分界线,在NS和MT边界上,距KL高h处分别有P、Q两点,NS和MT间距为1.8h ,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粒子从P点垂直于NS边界射入该区域,在两边界之间做圆周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1)求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2)要使粒子不从NS边界飞出,求粒子入射速度的最小值;(3)若粒子能经过Q点从MT边界飞出,求粒子入射速度的所有可能值.【来源】【全国百强校】2017届浙江省温州中学高三3月高考模拟物理试卷(带解析)【答案】(1)mgqE=,方向竖直向上(2)min(92)qBhvm-=(3)0.68qBhvm=;0.545qBhvm=;0.52qBhvm=【解析】【分析】(1)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电场力与重力合力为零;(2)作出粒子的运动轨迹,由牛顿第二定律与数学知识求出粒子的速度;(3)作出粒子运动轨迹,应用几何知识求出粒子的速度.【详解】(1)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电场力与重力合力为零,即mg=qE,解得:mgqE=,电场力方向竖直向上,电场方向竖直向上;(2)粒子运动轨迹如图所示:设粒子不从NS边飞出的入射速度最小值为v min,对应的粒子在上、下区域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1、r2,圆心的连线与NS的夹角为φ,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2vqvB mr=,解得,粒子轨道半径:vrqBπ=,min1vrqBπ=,2112r r=,由几何知识得:(r1+r2)sinφ=r2,r1+r1cosφ=h,解得:min 962)qBhvm=;(3)粒子运动轨迹如图所示,设粒子入射速度为v ,粒子在上、下区域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 1、r 2, 粒子第一次通过KL 时距离K 点为x , 由题意可知:3nx =1.8h (n =1、2、3…)3(962)2h x -≥()2211x r h r =-- 解得:120.361)2hr n =+(,n <3.5, 即:n =1时, 0.68qBhv m=, n =2时,0.545qBhv m =, n =3时,0.52qBhv m=; 答:(1)电场强度的大小为mg qE =,电场方向竖直向上;(2)要使粒子不从NS 边界飞出,粒子入射速度的最小值为min 962)qBhv m=. (3)若粒子经过Q 点从MT 边界飞出,粒子入射速度的所有可能值为:0.68qBhv m=、或0.545qBh v m =、或0.52qBhv m=. 【点睛】本题考查了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分析清楚粒子运动过程、作出粒子运动轨迹是正确解题的前提与关键,应用平衡条件、牛顿第二定律即可正确解题,解题时注意数学知识的应用.3.扭摆器是同步辐射装置中的插入件,能使粒子的运动轨迹发生扭摆.其简化模型如图:Ⅰ、Ⅱ两处的条形匀强磁场区边界竖直,相距为L ,磁场方向相反且垂直纸面.一质量为m ,电量为-q ,重力不计的粒子,从靠近平行板电容器MN 板处由静止释放,极板间电压为U ,粒子经电场加速后平行于纸面射入Ⅰ区,射入时速度与水平和方向夹角30θ=︒(1)当Ⅰ区宽度1L L =、磁感应强度大小10B B =时,粒子从Ⅰ区右边界射出时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也为30︒,求B 0及粒子在Ⅰ区运动的时间t 0(2)若Ⅱ区宽度21L L L ==磁感应强度大小210B B B ==,求粒子在Ⅰ区的最高点与Ⅱ区的最低点之间的高度差h(3)若21L L L ==、10B B =,为使粒子能返回Ⅰ区,求B 2应满足的条件(4)若12B B ≠,12L L ≠,且已保证了粒子能从Ⅱ区右边界射出.为使粒子从Ⅱ区右边界射出的方向与从Ⅰ区左边界射出的方向总相同,求B 1、B 2、L 1、、L 2、之间应满足的关系式.【来源】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卷(山东) 【答案】(1)32lm t qU π=(2)2233h L ⎛⎫=- ⎪⎝⎭(3)232mU B L q >(或232mUB L q≥)(4)1122B L B L =【解析】图1(1)如图1所示,设粒子射入磁场Ⅰ区的速度为v ,在磁场Ⅰ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1R ,由动能定理和牛顿第二定律得212qU mv =①211v qvB m R = ②由几何知识得12sin L R θ= ③联立①②③,带入数据得012mUB L q=④设粒子在磁场Ⅰ区中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 ,运动的时间为t12R T v π= ⑤ 22t T θπ=⑥ 联立②④⑤⑥式,带入数据得32Lmt qUπ=⑦ (2)设粒子在磁场Ⅱ区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2R ,有牛顿第二定律得222v qvB m R = ⑧由几何知识得()()121cos tan h R R L θθ=+-+ ⑨联立②③⑧⑨式,带入数据得2233h L ⎛⎫=- ⎪⎝⎭⑩图2(3)如图2所示,为时粒子能再次回到Ⅰ区,应满足()21sin R L θ+<[或()21sin R L θ+≤] ⑾联立①⑧⑾式,带入数据得232mU B L q >(或232mUB L q≥) ⑿图3图4(4)如图3(或图4)所示,设粒子射出磁场Ⅰ区时速度与水平方向得夹角为α,有几何知识得()11sin sin L R θα=+ ⒀ [或()11sin sin L R θα=-]()22sin sin L R θα=+ ⒁[或]()22sin sin L R θα=- 联立②⑧式得1122B R B R = ⒂联立⒀⒁⒂式得1122B L B L = ⒃【点睛】(1)加速电场中,由动能定理求出粒子获得的速度.画出轨迹,由几何知识求出半径,根据牛顿定律求出B 0.找出轨迹的圆心角,求出时间;(2)由几何知识求出高度差;(3)当粒子在区域Ⅱ中轨迹恰好与右侧边界相切时,粒子恰能返回Ⅰ区,由几何知识求出半径,由牛顿定律求出B 2满足的条件;(4)由几何知识分析L 1、L 2与半径的关系,再牛顿定律研究关系式.4.如图甲所示,正方形导线框abcd 用导线与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相连,线框边长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的距离均为L .O 点为电容器间靠近上极板的一点,与电容器右端的距离为72L π,与水平线MN 的距离为等1(1)4L π+).线框abcd 内和电容器两极板间都存在周期性变化的磁场,导线框内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电容器间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丙所示,选垂直纸面向里为正方向.现有一带正电微粒在0时刻自O 点由静止释放,在时间去12LLg g内恰好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求:(1)此带电微粒的比荷q m; (2)自032Lg时微粒距O 点的距离; (3)自0时刻起经多长时间微粒经过水平线MN .【来源】山东省德州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物理试题 【答案】(1014gB L(2)L π (3)))71120,1,2,320,1,21212L L n n n n g g ⎛⎛+=+= ⎝⎝和 【解析】 【详解】解:(1)电容器两极电势差大小等于线框产生的电动势:24L BU B L gLt∆==∆电容器两极间电场强度:4UE B gLL==时间12L Lg g内:mg qE=解得比荷:14q gm B L=(2)微粒运动的轨迹如图所示时间12Lg内:mg qE ma+=1v at=,112Ltg=解得:v gL=12L Lg g内:28mvqv Brπ•=可得:2Lrπ=又2rTvπ=解得:LTg=32Lg时微粒距O点的距离:2Lx rπ==(3) 时间12Lg内,微粒竖直向下的位移:124v Lh t==设粒子转过角度α时与O点间的竖直距离为:1(1)4Lπ+1(1)4sinLhrπα+-=解得:6πα=和56πα=每次微粒进入磁场后运动至水平线MN 所需时间:22t T απ= 解得:2112L t g =和2512Lt g= 自开始至水平线MN 的时间:122t t n T t =+•+,0,1,2,3(,)n =⋯⋯ 即:7(2)12L t n g =+和11(2)12Lt n g=+ ,0,1,2,3(,)n =⋯⋯ 又722L rn π=解得: 3.5n =微粒离开电容器后不再经过水平线MN ,分析得自开始至水平线MN 的时间:7(2)12L t n g =+,(0,1,2,3)n =和11(2)12Lt n g=+ ,0,1,2,3(,)n =⋯⋯5.如图所示,在 xOy 坐标平面的第一象限内有一沿 y 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在第四象限内有一垂直于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现有一质量为m 、电量为+q 的粒子(重力不计)从坐标原点 O 射入磁场,其入射方向与x 的正方向成 45°角.当粒子运动到电场中坐标为(3L ,L )的 P 点处时速度大小为 v 0,方向与 x 轴正方向相同.求: (1)粒子从 O 点射入磁场时的速度 v ;(2)匀强电场的场强 E 0 和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B 0. (3)粒子从 O 点运动到 P 点所用的时间.【来源】海南省海口市海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第十次月考物理试题【答案】(102v ;(2)02mv Lq;(3)0(8)4L v π+【解析】 【详解】解:(1)若粒子第一次在电场中到达最高点P ,则其运动轨迹如图所示,粒子在 O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 ,OQ 段为圆周,QP 段为抛物线,根据对称性可知,粒子在Q 点时的速度大小也为v ,方向与x 轴正方向成45︒角,可得:045v vcos =︒ 解得:02v v =(2)在粒子从Q 运动到P 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2201122qEL mv mv -=- 解得:202mv E qL=又在匀强电场由Q 到P 的过程中,水平方向的位移为:01x v t = 竖直方向的位移为:012v y t L == 可得:2QP x L =,OQ L =由2cos 45OQ R =︒,故粒子在OQ 段圆周运动的半径:22R L = 及mv R qB = 解得:02mvB qL=(3)在Q 点时,0045y v v tan v =︒=设粒子从由Q 到P 所用时间为1t ,在竖直方向上有:10022L L t v v ==粒子从O 点运动到Q 所用的时间为:204Lt v π=则粒子从O 点运动到P 点所用的时间为:t 总120002(8)44L L L t t v v v ππ+=+=+=6.如图甲所示,在xOy 平面内有足够大的匀强电场E ,在y 轴左侧平面内有足够大的磁场,磁感应强度B 1随时间t 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选定磁场垂直纸面向里为正方向。

2024届天津市部分区县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物理试题

2024届天津市部分区县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物理试题

2024届天津市部分区县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物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8题)第(1)题如图甲所示是古代用牛车灌溉时的场景,其简化图如图乙所示,已知A、B、C三个圆的半径分别为,C每转一圈能将8个相同竹筒中的水(质量均为m)灌溉到农田中,已知牛每分钟牵引中柱转动n圈,则一个小时内该牛车对农田灌溉水的质量为( )A.B.C.D.第(2)题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A.库仑最早测定了元电荷的数值B.安培引入了场的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描述电场C.奥斯特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并提出分子电流假说解释磁现象D.卡文迪许被誉为是第一个“称出”地球质量的科学家第(3)题有一些问题你可能不会求解,但是你仍有可能对这些问题的解是否合力进行分析和判断。

例如从解的物理量的单位,解随某些已知量变化的趋势,解在一定特殊条件下的结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与预期结果、实验结论等进行比较,从而判断解的合理性或正确性.。

举例如下:如图所示,质量为M、倾角为θ的滑块A放于水平地面上.把质量为m的滑块B放在A的斜面上.忽略一切摩擦,有人求得B相对地面的加速度,式中g为重力加速度。

对于上述解,某同学首先分析了等号右侧量的单位,没发现问题。

他进一步利用特殊条件对该解做了如下四项分析和判断,所得结论都是“解可能是对的”。

但是,其中有一项是错误的。

请你指出该项()A.当=0时,该解给出a=0,这符合常识,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B.当=90时,该解给出a=g,这符合实验结论,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C.当时,该解给出a=g sinθ,这符合预期的结果,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D.当时,该解给出,这符合预期的结果,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第(4)题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在1820年4月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从而开启了人类对电与磁相互关联关系探索的序幕。

已知通电长直导线周围某点的磁感应强度,即磁感应强度与导线中的电流成正比,与该点到导线的距离r成反比。

江西省稳派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统一调研测试物理试题(含答案)

江西省稳派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统一调研测试物理试题(含答案)

2024届高三10月统一调研测试物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8~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足球运动中常说的“香蕉球”是球在空中旋转、整体运动轨迹类似香蕉型弧线的一种运动,如图所示.在“香蕉球”的运动过程中()A.要研究其轨迹形成原因时,可以把足球看作质点B.足球一定做变速运动C.某时刻足球合力方向可以与速度方向共线D.某时刻足球合力可以为零2.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经过分离、制动、再人和减速四个阶段,在东风着陆场安全着陆.减速阶段为:当返回舱下降至离地高度10km时,引导伞、减速伞、柱伞会依次打开,巨型的大伞为返回舱提供足够的减速阻力,如图,当返回舱离地高度约1m时,底部反推发动机点火喷气,最终以1~2m/s的速度平稳着地.设返回舱做直线运动,则反推发动机点火减速阶段()A.反推发动机要向上喷气B.返回舱处于失重状态C,伞绳对返回舱的拉力小于返回舱对伞绳的拉力D.返回舱的重力小于除重力外其他力的合力A B两3.王欢同学把电动玩具车放在跑步机上研究分运动与合运动的关系,跑步机履带外部机身上有正对的、点,先用频闪相机得到图甲和图乙,再保持两图中小车和履带各自的运动不变,小车和履带都运动,得到图丙(未画出).频闪照相时间间隔相等.由图可知()甲 乙 A .图甲中小车加速运动 B .图乙中履带匀速运动 C .图丙中小车的轨迹为曲线 D .图丙中小车一定做匀加速运动4.2020年11月10日,我国“奋斗者”号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为1(10.909km)h ;2022年11月29日,搭载3名宇航员的神舟15号飞船与在离地面高度为2(400km)h 的空间站的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完成了空间站的最后建造工作.真正实现了“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的豪言壮语.已知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壳内物体的引力为零,假设地球质量分布均匀,半径为R ,不考虑其自转,则马里亚纳海沟底部处和空间站所在轨道处的重力加速度之比为( )A .()()2123R h R h R +− B .()()2123R h R h R −+ C .212R h R h ⎛⎫− ⎪+⎝⎭D .212R h R h ⎛⎫+ ⎪−⎝⎭ 5.如图,“V 形”对接的斜面P Q 、固定在水平面上,两斜面与水平面夹角均为60θ=︒,其中P 斜面粗糙,Q 斜面光滑,两个质量均为m 的小滑块a b 、通过轻杆分别静止在P Q 、上,滑块与轻杆间连有铰链,轻杆垂直于斜面P ,已知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轻杆对a 的弹力表现为拉力B .轻杆对a 的弹力方向与P 不垂直C .轻杆对b 的弹力大小为32mg D .斜面P 对a 的摩擦力大小为32mg 6.神舟十四号飞船进人太空后先以椭圆轨道运行,椭圆轨道近地,点M 距地面约200km ,远地点N 距地面340km ,运行周期为1T ,通过M N 、点时的加速度分别为12a a 、,速率分别为12v v 、.当某次飞船通过N 点时,地面指挥部发出指令,点燃飞船上的发动机喷气,使飞船在短时间内变轨进入到离地面340km的圆形轨道,运行周期为2T ,加速度为3a ,速率为3v .除在N 点处变轨发动机的作用力外,只考虑飞船受地球引力,地球半径为6400km ,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 .12667667674674T T =B .12330337v v =C .13337330a a = D .32v v < 7.方程式赛车的某段水平赛道如图,半径为90m 的半圆弧BC 与长为261m 的直线路径AB 相切于B 点,与半径也为90m 的半圆弧CD 相切于C 点,赛车从A 点由静止开始加速,进入圆弧轨道后保持速率不变依次通过半圆弧BC 和半圆弧CD ,已知赛车的速率最大为90m/s,AB 段加速、减速的加速度最大为250m/s ,BC 段的向心加速度最大为240m/s ,CD 段向心加速度最大为245m/s ,赛车视为质点,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赛车从A 点到D 点所需最短时间约为( )A .5.8sB .12.9sC .13.3sD .13.6s8.沙漠越野是汽车越野爱好者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之一.沙漠越野难免陷车,某次越野车A 陷入了沙地,B C 、两车用绳子拉动A (无动力)使其脱困,示意图如图,P Q 、为两定滑轮,设A 沿图中虚线做直线运动,B C 、对A 的拉力方向与虚线夹角始终相等,A 受沙子的阻力方向沿虚线方向且大小恒定,A 在虚线上ab 段以速度大小v 匀速运动,运动中A 受到绳子拉力、阻力均在同一水平面内.则A 在ab 段运动的过程中( )A .B 在做加速运动 B .B 在做减速运动C .C 对A 的拉力增大D .当拉动A 的两绳夹角为120︒时,B 的速度大小为v9.我国新能源汽车近几年实现了新的跨越,“车能路云”融合发展,将构造全新的智能出行生态系统.某品牌不同型号的A B 、两辆新能源汽车在同一条平直公路的两个车道上测试刹车性能,两车同时同地点刹车后,它们的速度v 与刹车位移x 的关系如图,刹车后两车恰好并排停下,刹车过程两车均作匀减速直线运动.则( )A .刹车过程中A 车始终在前面B .刹车过程中B 车始终在前面C .A B 、两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4:9D .A B 、两车刹车的时间之比为2:310.如图,水平转盘可绕过盘上O 点的转轴P 转动,转盘上边长为R 的等边三角形(其中一个顶点为O )一边上放置两个相同的小物块a b 、,质量均为,m a 在等边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处,b 在一边的中点处,a b 、之间有一拉长的弹簧,初始时转盘和两物块均静止,弹簧弹力大小为F .现让转盘绕转轴P 沿逆时针方向(俯视)以不同的角速度匀速转动,当转盘角速度2FmRω≤等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转盘静止时a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F ,方向沿ab 连线指向aB .当14F mRω=b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678FC .当22F mRω=时,a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134FD 19F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11.(8分)科研小组用雷达探测一辆新能源汽车的加速性能,在一条平直的水平公路上,他们以公路作为位移x 轴,汽车的运动方向作为正方向.在汽车加速过程中,从某时刻()0t =开始每隔1s 测量一次汽车在公路上的位置,汽车可视为质点,结果如下表所示:/s t0 1 2 3 4 5 6/m x0 4.50 12.1 22.6 36.1 52.6 72.2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判定汽车在这段时间内近似做匀加速运动,其加速度大小a =____________2m/s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当3s t =时,汽车的速度大小v =____________m/s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求出汽车在各个时刻的速度,作出汽车的速度一时间图像应该是一条____________(选填“经过”或“不经过”)坐标原点的倾斜直线,该直线经过或不经过坐标原点的理由是____________.12.(10分)某同学用下列装置做实验探究,实验器材有:水平平台,带有滑轮的长木板,安装有细遮光条的滑块(遮光条宽度为d ),数字计时器,两光电门A B 、,拉力传感器,刻度尺,天平,沙及沙桶,细线.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操作步骤如下:(1)用天平测出滑块及遮光条的质量m ,按图安装好器材,把滑块置于靠近长木板的左侧位置,调节滑轮的高度,使滑轮左侧细线与长木板平行,初始时刻沙桶中未装沙,滑块静止.(2)把光电门A B 、安装在合适的位置,逐渐向沙桶里加沙,直到滑块运动起来,若在数字计时器上读出滑块上遮光条通过光电门A B 、的时间相等,读出此时拉力传感器的示数为0F ,则滑块与长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____(用给出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3)再向沙桶加入一定量的沙,由静止释放滑块使其加速运动,读出拉力传感器的示数为1F ,同时在数字计时器上读出滑块上遮光条通过光电门A B 、的时间12t t ∆∆、,以及遮光条从A 到B 的时间t ∆,则滑块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若要验证加速度与合力、质量的关系,只需验证等式____________是否成立即可.(均用给出的物理量符号表示)(4)保持沙桶及沙的总质量不变,光电门A 位置不动,移动光电门B 的位置,每次把滑块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使其加速运动,在数字计时器上读出滑块上遮光条通过光电门A B 、的时间34t t ∆∆、,用刻度尺测出A B 、间的距离x ,得到多组数据后,以x 为横轴,____________(选填“4 t ∆”“41t ∆”或“241t ∆”)为纵轴,建立直角坐标系,作出图像为一倾斜直线,若图像的斜率为k ,则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用k 和d 表示).13.(12分)安全绳是防止高空作业人员发生坠落或发生坠落后将作业人员安全悬挂的个体防护装备.某次,一质量为m 的工人系着原长为0x 的弹性安全绳,不小心发生坠落,当其下落距离1x 时速度达到最大,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a 与下落距离x 之间的关系如图,图中01x x 、和g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已知量,弹性安全绳的弹力遵从胡克定律,弹性绳的形变在弹性限度内,把工人视为质点,不计空气阻力.求:(1)工人下落距离0x 时的速度大小; (2)弹性绳的劲度系数; (3)工人下落的最大距离.14.(14分)如图,某同学在游戏中模拟直升机投弹后炸弹在空中的运动情况,直升机在距离水平地面一定高度处,以速度050m /s v =水平向右匀速飞行,某时刻在空中O 点释放一颗质量为m 的炸弹,下落1 2.5s t =到达虚线PQ 上的A 点,虚线PQ 与水平地面间的区域有水平横风,能给炸弹水平向左的恒力43F mg =,炸弹进入横风区域后会经过速度最小的B 点(未画出),最后恰好竖直向下砸向地面.炸弹下落过程中,除了考虑重力和水平风力外,不考虑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 取210m /s .求:(1)OA 间的距离;(2)炸弹在空中运动的时间; (3)炸弹在B 点的速度大小和方向.15.(16分)如图,水平地面上有一静止的木板Q ,其质量为12kg m =,木板右侧固定有竖直挡板,水平地面上O '点正对木板上O 点,木板上O 点左侧粗糙,右侧光滑.水平面上方有一传送带,传送带能以不同速率水平向右匀速运动,初始时刻传送带的速度4m /s v =.质量为21kg m =的小物块P ,以初速度06m /s v =从左端A 滑上传送带并接触传送带上的N 点,经时间1 1.5s t =传送带的速度瞬间变大为1v (未知),P 再经2 1.0s t =速度刚好达到1,v P 在传送带的右端B 水平抛出后落在Q 上的O 点,P 与Q 碰后水平速度保持不变,竖直速度变为零,P 将与Q 上右侧挡板碰撞,碰后P Q 、的速度大小分别为342m /s 4m /s v v ==、,方向相反,一段时间后,P 返回到O '的正上方处,此时P 相对于水平地面的速度减为零,P 始终在Q 上不脱离.P 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0.2,P μ=与Q 左侧间的因数为20.4,Q μ=与地面间摩擦因数为3715μ=,重力加速度g 取210m /s ,求:(1)1v 的大小;(2)当P 滑到传送带B 端时,P 与N 点间的水平距离; (3)Q 光滑部分的长度(可用分数表示).2024届高三10月统一调研测试物理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得要研究其轨迹形成原因时,不可以把足球看作质点,A 项错误;根据曲线运动的特点,足球某时刻的速度方向沿切线方向,速度方向时刻变化,一定做变速运动,一定存在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合力一定不为零,且合力指向轨迹的凹侧,B 项正确,C 、D 项错误. 2.【答案】D【解析】底部反推发动机点火喷气,其目的是要受到喷出气体的向上反作用力,使返回舱减速,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反推发动机要向下喷气,A 项错误;返回舱减速阶段加速度方向向上,处于超重状态,B 项错误;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伞绳对返回舱的拉力等于返回舱对伞绳的拉力,C 项错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0,F mg ma mg F −=><,D 项正确.3.【答案】C【解析】题图甲中小车间距相等,小车做匀速运动,A 项错误;题图乙中小车间距增大,履带做加速运动,但不一定是匀加速运动,B 项错误;结合题图甲和题图乙可知,小车在图丙中做曲线运动,C 项正确;由于履带不一定做匀加速运动,可知图丙中小车不一定做匀加速运动,D 项错误. 4.【答案】B【解析】设质量为m 的物体在马里海沟底部,有()121M mGmg R h '=−,而()313R h M V M V Rρρ−''==,质量为m 的物体在空间站上,有()222MmG mg R h =+,上面各式联立解得()()212132R h R h g g R −+=,B 项正确. 5.【答案】D【解析】对b 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可知轻杆对a 的弹力表现为推力,A 项错误;由于滑块与轻杆间连有铰链,轻杆的弹力方向沿杆的方向,与P 垂直,B 项错误;b 受三个力平衡,设杆的弹力大小为F ,根据平衡条件有cos30sin 60F mg ︒=︒,解得F mg =,C 项错误;对a 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可知a 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f 3sin 60F mg =︒=,D 项正确. 6.【答案】A【解析】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有311322667667674674T r T r ==A 项正确;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有11221122v l v l =,即1211(6400200)(6400340)22v v +=+,解得12337330v v =,B 项错误;根据2Mm G ma r =,可得2123337330a a =,C 项错误;在N 点,飞船要加速变轨,有32v v >,D 项错误. 7.【答案】C【解析】赛车在圆弧BC 上运动的最大速度设为2m v ,根据向心力公式有22m 2mv a r=,解得2m 60m /s v =,赛车在圆弧CD 上运动的最大速度设为3m v ,根据向心力公式有23m 3mv a r=,解得3m 63m /s v =,由于3m 2m v v >,在安全条件下,赛车在BCD 段只能以2m 60m /s v =运动.赛车从A 点开始以最大加速度加速到90m /s ,匀速运动一段时间后减速运动,到B 点时速度为60m /s ,进入圆弧后以60m /s 的速度做匀速圆周运动,此过程所需时间最短.赛车从A 点开始以最大加速度加速到90m /s ,时间1m 11m 1.8s v t a ==,位移1m 1181m 2vx t ==,减速的时间1m 2m 21m 0.6s v v t a −==,位移1m 2m 2245m 2v vx t +==,在AB 段匀速的时间为01231m1.5s x x x t v −−==,在圆弧BCD 上运动的时间为42m 23s 9.4s rt v ππ==≈,从A 点到C 点所需最短时间为min 123413.3s t t t t t =+++=,C 项正确.8.【答案】BC【解析】本题属于关联速度问题,应该是把A 的速度分解为沿绳和垂直于绳方向,沿绳方向的分速度和B C 、速度大小相等,所以cos ,B v v A α=在ab 段运动的过程中a 增大,可得B v 减小,A 项错误,B 项正确;根据平衡条件,有T f 2cos F F α=,可得T F 增大,C 项正确;当拉动A 的两绳夹角为120︒时,60α=︒,由cos B v v α=解得0.5B v v =,D 项错误.9.【答案】AD【解析】由题意可知,两车刹车的位移大小相等,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2002v ax −=−,得202v a x =,解得A B 、两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9:4A B a a =,C 项错误;根据212x at =,得2x t a=,解得A B 、两车刹车的时间之比为:2:3A B t t =,D 项正确;由于A 车运动的时间短,又是同时刹车,故A 车始终在B 车前面,A 项正确,B 项错误. 10.【答案】ABD【解析】转盘静止时,根据平衡条件可得a 受到的摩擦力与弹簧弹力平衡,摩擦力大小为F ,方向沿ab 连线指向a ,A 项正确;转盘转动时,当14F mRω=b ,沿半径方向有123328b t FF mR ω==,沿切线方向上有2b f F F =,摩擦力122267b b bf f f FF F F =+=,B 项正确;当22FmRω=时,将a 在水平面内受到的两个为分解在沿半径方向和切线方向上,沿半径方向有12cos 60a f F F mR ω−=︒,沿切线方向上有2sin 60a f F F ︒=,解得1230,2a a f f F F F ==,摩擦力32a f F F =,同理将b 在水平面内受到的两个力分解在沿半径方向和切线方向上,沿半径方向有123324b f FF mR ω'==,沿切线方向上有2b f F F '=,摩擦力19,4b b a f f f F F F F ''=>,说明b 此时摩擦力达到最大值,即194bm f F F m μ==,解得194Fmgμ=,D 项正确.11.【答案】(1)3.0(2分) (2)12(2分) (3)不经过(2分) 0t =时刻,汽车有初速度(2分)【解析】(1)根据逐差法可得,加速度大小26322 3.0m /s 9s s a T−==. (2)当3s t =时,汽车的瞬时速度大小等于2~4s 时的平均速度大小,即4212m /s 2s s v T−==.(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一时间关系有0v v at =+,解得03m /s v =,即0t =时刻,汽车有初速度,速度一时间图像不经过坐标原点. 12.【答案】(2)F mg(2分) (3)211d d t t t ⎛⎫− ⎪∆∆∆⎝⎭(2分) 1021m d d F F t t t ⎛⎫−=− ⎪∆∆∆⎝⎭(2分) (4)241t ∆(2分) 22kd (2分) 【解析】(2)把光电门A B 、安装在合适的位置,逐渐向沙桶里加沙,直到滑块运动起来,若在数字计时器上读出滑块上遮光条通过光电门A B 、的时间相等,说明滑块匀速运动,读出此时拉力传感器的示数为0F ,根据平衡条件有0mg F μ=,解得滑块与长木板间动摩擦因数0F mgμ=. (3)再向沙桶加入一定量的沙,由静止释放滑块使其加速运动,读出拉力传感器的示数为1F ,同时在数字计时器上读出滑块上遮光条通过光电门A B 、的时间12t t ∆∆、,以及遮光条从A 到B 的时间t ∆,可得滑块经过两光电门时的速度大小为11d v t =∆和22dv t =∆,滑块运动的加速度211211v v d d a t t t t ⎛⎫−==− ⎪∆∆∆⎝⎭,若要验证加速度与合力、质量的关系,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10F F ma −=,解得1021m d d F F t t t ⎛⎫−=− ⎪∆∆∆⎝⎭,故只需验证等式1021m d d F F t t t ⎛⎫−=− ⎪∆∆∆⎝⎭是否成立即可.(4)保持沙桶及沙的总质量不变,光电门A 位置不动,移动光电门B 的位置,每次把滑块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使其加速运动,在数字计时器上读出滑块上遮光条通过光电门A B 、的时间34t t ∆∆、,用刻度尺测出A B 、间的距离x ,由运动学公式有22222432d d a x t t −=∆∆,变形得222243211a x t d t =+∆∆(其中3t ∆为定值),故以x 为横轴,241t ∆为纵轴,建立直角坐标系,作出图像才为一倾斜直线,若图像的斜率为k ,有222a k d=,解得滑块的加速度大小222kd a =.13.解:(1)工人下落距离0x 的过程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根据自由落体的规律有2102v gx =(2分)解得102v gx =1分)(2)工人下落距离1x 时加速度为零,有()10mg k x x =−(2分) 解得10mg k x x =−(1分) (3)由题意可得,工人位移为1x 时速度最大,在安全绳拉伸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有()0mg k x x ma −−=,其中0x x >(2分)可得加速度随位移成线性关系,设工人下落位移为2x 时速度为零,如图,图中两倾斜直线的斜率绝对值相等,斜率m 1021||a g k x x x x ==−−(1分)由a x −图像的物理意义有()()201m 21m 111222x x g a x x v +=−=(2分) 联立解得222110x x x x =−1分) 工人下落的最大距离为222110x x x x =+−说明:只有结果,没有公式或文字说明的不给分,其他正确解法亦可得分.14.解:(1)炸弹在O A 、间做平抛运动,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有 竖直方向上2112h gt =(1分) 水平方向上01x v t =(1分)OA 间的距离22s h x =+1分) 联立解得12517s =(1分) (2)炸弹进入横风区后,竖直方向仍以重力加速度加速下落,水平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有x F ma =(1分)落地时水平速度为零有020x v a t =−(1分)联立解得2 3.75s t =(1分)炸弹在空中运动的时间12 6.25s t t t =+=(1分)(3)炸弹进入横风区,由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可得,合力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α满足4tan 3F mg α==,即53α=︒(1分)在B 点速度最小,此时速度与合力应该垂直,即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由速度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可得4tan 3yx v v α==(1分) 而()31y v g t t =+03x x v v a t =−(1分)联立解得3 1.5s t =40m /s y v =30m /s x v =(1分) 此时炸弹的速度大小为2250m /s x y v v v =+=(1分)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53α=︒(1分)说明:只有结果,没有公式或文字说明的不给分,其他正确解法亦可得分.15.解:(1)P 与在传送带上相对运动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1221m g m a μ=(1分)解得212m /s a =(1分)P 在时间1 1.5s t =内,先做减速运动,速度由06m /s v =减到4m /s v =,运动时间0111s v v t a −'==−(1分) 表明还要以4m /s v =的速度匀速运动1110.5s t t t '''=−= 再经过2 1.0s t =加速后,有1126m /s v v a t =+=(1分)(2)由(1)知P 在时间1 1.5s t =内减速11s,t P '=的位移为1115m 2v v x t +'==(1分) N 点在11s t '=内的位移1014m x v t ''==P 在时间2 1.0s t =内的位移1225m 2v v x t +==(1分) N 点在2 1.0s t =内的位移2126m x v t '== 当P 滑到传送带B 端时,P 与N 点间的水平距离()()12120L x x x x ''=+−+=(1分) (3)P 与Q 上右侧挡板碰撞后,对于P 向左速度由32m /s v =减为零的过程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2222m g m a μ=(1分) 解得224m /s a =(1分)P 运动的位移为3x ,根据运动学公式有233202v x a −=−(1分) 解得31 m 2x =(1分) 对于Q 向右速度由44m /s v =减速的过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31213m m g m a μ+=(1分) 解得237m /s a =(1分) 根据运动学公式有23443412x v t a t =−(1分) 解得41s 7t =(1分) Q 光滑部分的长度34311 m 14d v t x =+=(1分) 说明:只有结果,没有公式或文字说明的不给分,其他正确解法亦可得分.。

2024届江西省鹰潭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与解析)_1052

2024届江西省鹰潭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与解析)_1052

鹰潭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物 理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2023年8月,日本不顾多个国家的反对,公然将含有大量放射性物质的核废水排放到太平洋中,其中有一种放射性物质是碳14,它的半衰期大约为5730年,其衰变方程为141467C N+X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衰变方程中X 为α粒子B. 衰变产生的X 粒子电离本领比γ光子强C. 碳14半衰期很长,所以短期内不会对人类造成影响D. 如果有100个碳14,经过2865年将有25个原子核发生衰变2. 甲、乙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沿同一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的x t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20~t 时间内,甲、乙两物体的速度大小无相等时刻。

B. 乙物体运动过程中位移大小增加得越来越快C. 甲、乙两物体在相距最远的时刻发生在21~t t 时间内的某时刻D. 甲物体始终沿同一方向运动3. 原地纵跳摸高是常见的体能测试项目。

在某次摸高测试中,一同学从如图A 所示的静止下蹲状态,脚刚离开地面,如图B 所示,身体运动到最高点时位置如图C 所示,三幅图代表同一竖直线上的三个位置,不计空气阻力,关于该同学测试的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从A 到B 的运动过程中,该同学因为受地面支持力的位移为零,所以支持力冲量为零B. 该同学在C 图位置的机械能等于在A 图位置的机械能C. 从A 到B 运动过程中,地面对脚的支持力始终大于该同学的重力D. 从A 到C 的过程中,地面对脚的支持力冲量与该同学的重力冲量等大反向4. “天问一号”从地球发射后,在如图甲所示的P 点沿地火转移轨道到Q 点,再依次进入如图乙所示的调相轨道和停泊轨道,则天问一号( )A. 发射速度介于7.9km/s 与11.2km/s 之间B. 从P 点转移到Q 点的时间小于6个月C. 在环绕火星的停泊轨道运行的周期比在调相轨道上小D. 在地火转移轨道运动时的速度均大于地球绕太阳的速度5. 真空中的点电荷在其周围产生电场,电场中某点的电势(取无穷远处电势为零)与点电荷的电量成正比,与该点到点电荷的距离成反比,即ϕ=Q k r,在某真空中有一如图所示的正六边形ABCDEF ,O 为中心,A 、C 、E 三个顶点各固定一点电荷,其中A 、C 两点电荷量为q ,E 点电荷量为q -,B E 、O E 分别表示B 、O点场强的大小,B ϕ、O ϕ分别表示B 、O 点的电势,则B E 与O E 的比值及B ϕ与O ϕ的比值,正确的是( )的A. :3:8B O E E =:3:2B O ϕϕ= B. :3:8B O E E = :5:6B O ϕϕ= C. :3:4B O E E = :5:6B O ϕϕ= D. :3:4B O E E = :3:2B O ϕϕ=6. 氢原子光谱按频率展开的谱线如图所示,此四条谱线满足巴耳末公式221112R n λ⎛⎫=- ⎪⎝⎭,n =3、4、5、6,用H δ和H γ光进行如下实验研究,则( )A. 照射同一单缝衍射装置,H γ光中央明条纹宽度更宽B. 以相同的入射角斜射入同一平行玻璃砖,H δ光的侧移量小C. 以相同功率发射的细光束,真空中单位长度上H γ光的平均光子数少D. 相同光强的光分别照射同一光电效应装置,H γ光的饱和光电流小 7. 制作“吸管潜水艇”是深受小朋友喜爱的科学实验,如图所示,将吸管对折后用回形针固定,然后管口竖直向下插入装有水的矿泉水瓶中,使吸管顶部露出水面,最后用盖子封紧矿泉水瓶(如图a 。

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第三中学2024届高三实战模拟考试物理试题

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第三中学2024届高三实战模拟考试物理试题

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第三中学2024届高三实战模拟考试物理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 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一质点在xOy 平面内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质点沿x 方向可能做匀速运动B .质点沿y 方向一定做匀速运动C .若质点沿y 方向始终匀速运动,则x 方向可能先加速后减速D .若质点沿y 方向始终匀速运动,则x 方向可能先减速后反向加速2、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线圈串联一个定值电阻0R 之后接到交流电源上,电压表1V 的示数1U 恒定不变,电压表2V 和3V 的示数分别用2U 和3U 表示,电流表A 的示数用Ⅰ表示,所有电表都可视为理想电表。

当滑动变阻器R 的滑片P 向上滑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U 和2U 的比值不变B .电流表A 的示数Ⅰ增大C .电压表2V 的示数2U 减小D .电阻0R 和滑动变阻器R 消耗的功率的比值总是等于121U U 3、在电场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一带电小球从A 点竖直向上抛出,其运动的轨迹如图所示,小球运动的轨迹上A 、B 两点在同一水平线上,M 为轨迹的最高点,小球抛出时的动能为8.0J ,在M 点的动能为6.0J ,不计空气的阻力,则( )A.从A点运动到M点电势能增加2JB.小球水平位移x1与x2的比值1:4C.小球落到B点时的动能24JD.小球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动能有可能小于6J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动能增加,其内能也一定增加B.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都是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C.一定质量的气体膨胀对外做功,气体内能一定增加D.随着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分子间的引力、斥力都减小5、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平稳降落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震惊了全世界。

(精品人教)2020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1.6 刹车问题千题精练

(精品人教)2020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1.6 刹车问题千题精练

专题1.6 刹车问题一.选择题1.(四川省双流中学2018届高三考前第二次模拟考试)在一大雾天,一辆小汽车以30 m/s的速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突然发现正前方30m处有一辆大卡车以10m/s的速度同方向匀速行驶,小汽车紧急刹车,刹车过程中刹车失灵。

如图所示,a、b分别为小汽车和大卡车的v−t图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因刹车失灵前小汽车已减速,不会追尾B. 在t =5s时追尾C. 在t =3s时追尾D. 由于初始距离太近,即使刹车不失灵也会追尾【参考答案】 C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要抓住速度图象的面积表示位移,搞清两车的位移关系,由几何知识和位移关系进行求解。

2.(2018浙江十校联盟联考)如图所示,一辆汽车安装了“全力自动刹车”系统,当车速v≤8ms,且与前方障碍物之间的距离达到安全距离时,该系统立即启动,启动后汽车刹车加速度范围为4~6m/s2,在该系统控制下汽车刹车的最长时间为A.1.33s B.2sC.2.5 D.4s【参考答案】B【名师解析】若刹车加速度大小最小为a=4m/s 2,由v=at 可得,汽车刹车的最长时间为t=v/a=2s ,选项B 正确。

3. (2017海南高考题)汽车紧急刹车后,停止运动的车轮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直至停止,在地面上留下的痕迹称为刹车线。

由刹车线的长短可知汽车刹车前的速度。

已知汽车轮胎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80,测得刹车线长25 m 。

汽车在刹车前的瞬间的速度大小为(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 A .10 m/s B .20 m/s C .30 m/s D .40 m/s 【参考答案】B4.考驾照需要进行路考,路考中有一项是定点停车.路旁竖一标志杆,在车以10m/s 的速度匀速行驶过程中,当车头与标志杆的距离为20m 时,学员立即刹车,让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车头恰好停在标志杆处,忽略学员的反应时间,则( )A .汽车刹车过程的时间为4sB .汽车刹车过程的时间为2sC .汽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D .汽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0.25m/s 2【参考答案】A【名师解析】由x=22v a 解得a=2.5m/s2,选项CD 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综卷•江西省南昌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测试(物理)(2018.5)二、多选题(项正确。

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固甲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乙为氢原子的光谱。

已知谱线a是氢原子从n=4的能级跃迁到n=2能级时的辐射光,则谱线b是氢原子A.从n=3的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时的辐射光15°,有很细的)16.如图所示,在粗糙的斜面上,物块用劲度系数为100N/m的轻质弹簧平行于斜面拉住此物块放在ab间任何位置均能静止,在其他位置不能静止.测得ab=22cm,oa=8cm.则物块静止在斜面上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可能为()A.14N B.10N C.6N D 2N17.如图所示,一水平放置的绝热气缸,由截面积不同的两圆筒连接而成,绝热活塞A、B 用一刚性细杆连接,它们只能在各自的筒内无摩擦地沿水平方向左右滑动A、B之间封闭着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现用力F拉活塞A,使它们向左缓慢移动在这Array个过程中()A.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B.气体的压强增大C.单位体积内气体分子数增多D.气体对外做功18.察研究发现,“581C”行星的直径是地球直径的1.5倍,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2倍.某一飞船绕"581C ”行星作匀速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等于该行星的直径,运动周期为T 1.在地球表面附近绕地球沿圆轨道运行的人造卫星周期为T 2,则21T T 最接近的值为 ( )A .2.4B .0.87C .0.58D .0.4119.一列频率为2.5Hz 的简谐横波沿x 轴传播,在t 1=0时刻波形如图中实线所示,在t 2=0.7s 时刻波形如图中虚线所示.在0.1s 时刻平衡位置在0<x<5m 范围内向y轴正方向运动的质点坐标是 ( )A .0<x<1mB .1m<x<3mC .3m<x<4mD .4m<x<5m20.在水平绝缘地面上放置着质量为m 、带电量为+q 的物块,在竖直方向上加一个向上的电场,场强E 随时间t 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不考虑运动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从t=0开始释放带电物块,在0一4t 0时间内 ( )A .在t 0时刻物块动能最大B .在2t 0时刻物块的重力势能最大C .在3t 0时刻物块的电势能最小D .在4t 0时刻物块的机械能最大21.如图所示,在长为宽2倍的矩形区域abcd 内有正交的匀强电场和磁场,一带正电粒子(不计重力)从左侧中点D 水平射入电磁场,恰能沿直线通过P 点,时间为T 若撤去磁场,粒子通过电场时间为t 0,且t 0<T .若撤去电场,则带电粒子从下述哪个部位飞离磁场?( )A .0、a 之间B .a 、b 之间C .b 点D .P 、b 之间第Ⅱ卷注意事项:第Ⅱ卷用0.5mm的黑色签字笔或黑色墨水钢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22.(18分)I.(8分)将一单摆装置上端悬挂于开口向下的小筒中(深度h未知),如图甲所示.将悬线拉离平衡位置—个小角度后由静止释放,设振动时悬线不会碰到筒壁,如果本实验只能测量出筒的下端到摆球球心的距离l,并通过改变l而测出多组对应的周期T;再以T2为纵轴、l为横轴作出函数关系图象,就可以由此图象求出小筒的深度h和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1)某次用秒表计时得到的时间如图丙所示,则总时间为s.(2)如图乙所示的T2—l关系图象中,能反映本实验真实情况的应是a、b、c中的。

(3)由图象可知,小筒的深度h= m,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m/s2.Ⅱ.(10分)从以下材料中选出适当的实验器材,设计一电路来测量电阻R x(R x的阻值约为300Ω),要求方法简捷,便于调节,有尽可能高的测量精度,并能测得多组数据:A.电流表A1:量程100uA,内阻r1=100ΩB.电流表A2:量程10mA,内阻约40ΩC.电压表V量程50V,内阻约50kΩD.定值电阻R1:阻值3kΩE.定值电阻R2:阻值30kΩF.定值电阻R3:阻值300kΩG.滑动变阻器R4:阻值约为50ΩH.电源E:电动势为3V,内阻很小I.电键K,导线若干(1)测量电表应选;定值电阻选(填序号字母).(2)在虚线方框中画出电路图,标明所用器材的代号.23.(14分)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将一个质量为m的物块P轻轻地放在弹簧上,当弹簧被压缩l时物块速度刚好为零,若换一个质量为3m的物块Q 轻轻地放在弹簧上,当弹簧也被压缩l时,物块Q的加速度和速度的大小分别是多少?24.(18分)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放置质量M=4kg 、长d=5.4m 的L 型木板a ,在木板的右端放置着质量为m=1kg 的物块b (b 的大小不计),如图所示,木板a 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2.0=μ,物块b 与木板上表面的接触是光滑的,现在木板右端对木板a 施加一水平向右、大小 F=18N 的拉力,使其从静止开始运动,经过时间2s 将拉力F 撤去。

已知物块b 与木板a 的挡板发生的是短暂弹性碰撞。

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

求:(1)在2s 时间内木板滑行的距离;(2)物块与木板即将碰撞时,木板a 的速度为多大?(3)当木板停止运动时,物块是否滑离木板?25.(22分)两根相距L=0.2m 的光滑平行金属长导轨固定在同一水平面内,并处于竖直方向 的匀强磁场中,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0.5T .导轨上横放着两条金属细杆,其间距为x=0.5 m .构成矩形回路,如图所示.每条金属细杆的电阻均为R=0.25Ω,质量均为m=0.2kg 回路中其余部分的电阻不计.在导轨平面内给cd 杆一个平行于导轨的方向向左、 大小为F 1=2.1N 的拉力,使它向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同时在导轨平面内 给ab 杆一个平行于导轨的作用力F 2,使它向右做初速度为v 0=5m /s 、加速度大小和方向与cd 杆相同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求:(1)回路中感应电流的大小是多少?方向如何?(2)cd 杆运动的加速度大小;(3)当cd 杆与ab 杆间距由0.5m 变化到4.5rn 时,力F 2对ab 杆做的功.参考答案一、选择题物理14.B 15.C 16.CD 17.AD 18.A 19.B 20.AB21.A 二、非选择题22.I .(1)100.2(2)a (3)0.30, 9.86II .(1)A 和B E(2)23.解:当物块P 经过平衡位置时,弹簧压缩2l2lk mg = 2分当物块Q 将弹簧压缩l 时,设它的加速度大小为a ,则 ma kl mg 33=- 2分解得g a 31= 2分由机械能守恒可知物块P 压缩弹簧l 时,弹性势能为 mgl E P = 3分物块Q 将弹簧压缩l 的过程中,有 23213mv E mgl P =- 3分解得gl v 34= 2分24.解:(1)设木板的加速度为a ,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得Ma g m M F =+-)(μ解得2/2s m a = 2分s 2内木板滑行的位移为d m t a x <=⨯⨯==422212122111 2分 所以木板滑的距离为4m(2)撤去F 后,设木板的加速度为2a则由牛顿运动定律可得22/5.2)(s m M gm M a =+=μ撤去F 时,木板的速度为s m t a v /4111== 1分从撤去F 到物块即将与木板碰撞,木板继续滑行的距离为 m x d x 4.144.512=-=-= 1分木板滑行s 2时的速度为s m x a v v /34.15.2242222212=⨯⨯-=-= 2分(3)a 、b 发生弹性碰撞,设碰撞后它们的速度分别为b a v v 和,则b a mv Mv Mv +=2 1分2222212121b a mv Mv Mv += 1分 解得:s m v mM m M v a /8.12=+-= 1分 s m mM Mv v b /8.422=+= 1分设木板从碰撞到停下时,物块并没有滑离木板,木板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位移为3x , 经历的时间为3t ,则m a v x a 648.02223== 1分 s a v t a 72.03== 1分在3t 时间内,物块b 发生的位移为m t v x b b 456.33== 1分 因为m m x x b 4.5808.2648.0456.33<=-=- 1分 所以木板a 停止时,物块b 仍在木板上25.解:(1)设cd 、ab 杆的加速度均为a ,则t 时刻的速度分别为at v =1 2分at v v -=02 2分则回路中的感应动动势为V BLv v v BL E 5.0)(021==+= 3分回路中感应电流的大小为 A RE I 12== 2服 感应电流的方向为abcda 1分(2)cd 杆受到的安培力的大小为N BIL F 1.0==安 2分所以cd 杆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21/10s m m F F a =-=安2分(3)设cd 、ab 杆运动的位移大小分别21,x x ,则2121at x = 1分20221at t v x -= 1分由题意得m x x 45.05.421=-=+ 1分解得s t 8.0= 1分在这段时间内,ab 杆的位移大小为m at t v x 8.021202=-=作用在ab 杆上的安培力的大小为安F ,则ma F F =+2安 1分解得N F 9.1= 1分所以力F 2对ab 杆做的功为 J x F W 52.122-=-=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