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六年级作文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六年级作文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是一句历史名言,意思是在平日里做好防范的准备,以防不
测之事发生。
这种预防性思维不仅适用于历史上的战争中,也同样适用于我们现在的生活中。
六年级的我们,身处在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应该学会如何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才能在未来的路上走的更加稳健和顺畅。
首先,要明修栈道。
栈道,顾名思义,就是远古时代人类在山间架起来的木质道路。
不仅是人们走路的便利工具,更是一种预防性的建筑,以防不测之事发生。
同样,我们也
需要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为自己打好预防针。
例如,学习上要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积极备考,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生活中要做好安全措施,如遵守
交通规则、勤洗手、清洁环境等,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只有明修栈道,才能在面临未知
风险时有一种应对的准备。
在这个竞争激烈、高速发展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难和挑战,就像古人在战争
中要时时提防敌人的袭击一样,我们也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牢固把握自己的未来,明修
栈道,暗度陈仓,为未来的路打好基础。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名言警句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名言警句
1.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此乃智者之举。
2.智者藏于九地之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3.成功之道,不在于明面上的努力,而在于暗地里的布局。
4.善战者,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令人防不胜防。
5.聪明的人往往不显山露水,而是暗中布局,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6.真正的智慧在于如何利用表面的信息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
7.暗度陈仓是一种策略,需要耐心和毅力去等待最佳时机。
8.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一种智慧的战术,需要精心策划和准备。
9.成功的人往往不是最勤奋的,而是最懂得如何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10.成功的秘诀在于巧妙地隐藏自己的意图和计划。
11.在生活中,我们需要学会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12.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需要勇气和决心去面对未知的风险。
13.成功的人往往不是最显眼的,而是最懂得如何隐藏自己的实力和智慧。
14.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学会如何巧妙地避开困难和障碍。
15.聪明的人不会轻易暴露自己的弱点,而是会巧妙地利用自己的优势。
16.在竞争中,我们需要学会如何利用对手的弱点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17.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一种高超的智慧和策略,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
18.在生活中,我们需要学会如何巧妙地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技巧去解决问题。
19.成功的人往往不是最努力的,而是最懂得如何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策略。
20.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学会如何巧妙地隐藏自己的不足和缺陷。
史记里的成语

史记里的成语《史记》,一部不朽之作,影响了两千年来的中华文明。
它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书中的许多典故成语、警句格言,广为流传。
这里为大家精选了20个出自《史记》的成语,带你看看成语背后的故事。
1.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解释:是指将真实的意图隐藏在表面的行动背后,用明显的行动迷惑对方,使敌人产生错觉,并忽略自己的真实意图,从而出奇制胜。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蚀中。
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
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2. 韦编三绝解释: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
孔子为读《周易》而多次翻断了编联竹简的牛皮带子。
后来比喻读书勤奋。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
读《易》,韦编三绝。
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3. 酒池肉林解释:商朝末代君王纣王生活糜烂,他下令在沙丘平台用酒装满池子,把各种动物的肉割成一大块一大块挂在树林里,这就是所谓的“酒池肉林”,以便一边游玩,一边随意吃喝。
后人常用“酒池肉林”形容生活奢侈,纵欲无度。
出处:《史记·殷本纪》:“大冣乐戏于沙丘,(纣)以酒为池,县(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
”4. 网开一面解释:把捕禽的网撤去三面,只留一面。
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
出处:《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
”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
祝曰:“欲左,左;欲右,右。
不用命,乃入吾网。
”5. 一字千金解释:秦相吕不韦叫门客著《吕氏春秋》,书写成后出布告,称有能增减一字的,就赏千金。
后来用“一字千金”称赞诗文精妙。
出处:《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有关暗度陈仓的历史典故

有关暗度陈仓的历史典故用典可以增强说服力,还可以委婉含蓄的抒发情感,使语言典雅精炼。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历史典故,希望大家能够从中有所收获!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出自:元·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
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
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四月,众诸侯王从鸿门戏水之下,各就各国。
汉王刘邦原本就有十万人马,因项羽嫉妒他的功劳太大,怕他兵马多了,威胁自己。
因此夺走七万,只给了三万。
但因刘邦心胸开阔,待人宽厚,临行前,楚霸王和其他诸侯国的士兵,凡是敬仰刘邦的,又偷偷跟着跑来的也有好几万。
刘邦就统领这些人马兵丁,高举写有“汉”字的旗帜,从今长安县杜陵以南进人蚀中,即子午谷之子午道,经宁陕、石泉、洋县等地,到汉中就国。
张良本是奉韩王成之命;送刘邦到关中的,理应随刘邦到汉中。
可是项羽有意拆散刘邦的力量,要张良回韩国阳翟(今河南省禹县),仍去辅佐韩王成。
张良深知刘邦胸怀大志,能够统一天下,现在受项羽的排挤压制,被封到一个小小的、偏僻的汉中为王,自己应该竭尽全力帮助他。
因此就向韩王请假,愿护送刘邦到汉中,亲眼看一看汉中的山川地形。
张良送刘邦就国,从子午道入,本在汉中以东,理应先进汉中城。
但张良是一位军事战略家,历来十分注意观察山地形。
他同刘邦一起沿汉中盆地北缘,顺秦岭山脉南麓而行,绕道汉中城不进,却先到了汉中城西的褒中。
张良送刘邦来到褒中后,去褒谷口观看道路地形。
看过后,对刘邦说:“大王,你何不将这条栈道烧毁?”刘邦不解其意,反问道:“烧毁这条栈道,我怎能出得去呢?”张良说:“若不烧掉这条道路,它的北口就在雍王章邯的大门上!你还没有打出去,他就打进来了。
”张良接着说:“项羽不是怀疑你会再进攻他吗?烧掉了这条栈道,就等于向项羽表明你无能力抵抗他的进攻,也不准备再打回关中和他争夺天下。
这样就可以麻痹项羽,使他解除戒备。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故事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故事在中国古代有一位军事谋略家,名叫诸葛亮。
他曾经在三国时期为蜀汉丞相,被誉为“睿才星君”,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
而他最著名的谋略之一,便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这个故事发生在公元前208年,当时蜀汉和东吴联合对抗曹魏。
蜀汉军队需要从巴蜀地区向陕西渭河流域进军,而陈仓山是一道自然屏障,曹魏军队布下重兵,防备蜀汉军队的进攻。
诸葛亮面临着一个艰难的局面,他需要想出一个计策,才能顺利突破曹魏的防线。
诸葛亮决定采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策略。
他派遣部下在险峻的山路上修建栈道,以便蜀汉军队能够顺利通过。
同时,他派出假装修路的队伍,散播谣言说蜀汉军队将会从栈道进攻,以引诱曹魏军队将主力调往栈道,以便蜀汉军队能够暗度陈仓,顺利突破曹魏的防线。
这个计策最终取得了成功。
曹魏军队果然将主力调往栈道,而蜀汉军队则在夜间暗中绕过陈仓山,成功突破了曹魏的防线,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并不仅仅是一种军事谋略,更是一种智慧和策略的体现。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需要像诸葛亮一样,善于运用智慧和策略,化解困难,取得成功。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而如何化解这些困难,取得成功,就需要我们善于运用智慧和策略,找到最合适的方法和途径。
正如诸葛亮所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只有深刻了解自己和对手,善于运用智慧和策略,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取得成功。
因此,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古代的战争故事,更是一种智慧和策略的体现。
我们应该从中汲取智慧,善于运用策略,化解困难,取得成功。
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成语故事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成语故事
在秦朝刚被推翻的时候,参与推翻秦朝政权的各路将领齐聚商议领土割据问题,当时的项羽和刘邦的实力比较强,而项羽的实力最强,企图独霸天下。
但是项羽在当时并没有立即实施自己的想法,还是各各路将领进行了分地封王,各路英雄都分到了领地和王号。
当时的刘邦很让项羽顾忌,认为刘邦不好对付,于是把刘邦赶到了巴、蜀和汉中,以这偏远的三个郡分给刘邦,封为汉王,以汉中的南郑为都城,以此来困住刘邦,以防来日造反。
然而刘邦并非等闲之辈,早就有独霸天下的野心,当然很不服气项羽的分封制,其他将领对于自己所分得的更小的地盘,也都不满。
可是大家都慑于项羽当时的威势,都不敢正面违抗项羽的分封安排,只得听从支配,各就各位去了。
刘邦也暂时服从分封,带领自己的军队和随从去了巴、蜀和汉中,做上了汉王。
刘邦在去上任的路上把一路上的几百里栈道都烧毁了,以此来迷惑项羽,让他松懈对刘邦的防备和监视。
就这样平安的过来好一阵,由于田荣没有得到项羽的分封而起兵造反了,于是刘邦命韩信领兵欲进攻关中。
当时韩信为了蒙骗关中的章邯,韩信就命令士兵将原来烧毁的栈道进行修复,章邯得知韩信修复栈道的消息后,觉得威胁不大,这么几百里的栈道,不是那么容易修复的,章邯就没有理会。
但是令章邯没有想到的是,韩信根本就不从栈道攻打关中,而是从陈仓道进攻关中。
就这样章邯被韩信迷惑了,中了韩信的计谋,仓促迎战韩信,最后战败而逃走。
这就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成语的由来。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是一句源自中国古代典故的成语,意味着在表面上做一些伪装或掩饰,来以隐藏真正的意图或目的。
这个成语源于西汉初期的一段历史故事,形象地揭示了在面对困境或敌人时,通过虚实结合的策略取胜的智慧。
据史书记载,在西汉初年,楚汉之争正逐渐升温。
刘邦为了对抗项羽,发起了一场军事行动,他深知自己在军力和兵员上都不及项羽,因此,他决定采用一个非常巧妙的策略。
他指挥部下修筑了一条看似狭窄而艰险的栈道,以迷惑项羽军队的判断和行进,他让部队夜间默默地转移到陈仓山脚下,并让一些人在山脚下种植了许多标有「粮草」的木牌,散布了大量的酒,还剃光了部队的头发,从而使项羽误判了刘邦的真正意图,误以为刘邦已经准备了足够的粮草,并且部队士气低落。
当项羽得知后,他认为刘邦已经准备好了粮草,并且长时间得不到补给,他决定发动进攻。
他率军利用自身数量和武力优势,进攻刘邦的栈道。
然而,当项羽军队终于通过栈道,进入陈仓山脚下时,他们却发现山脚下已经空无一人,只有散落的木牌和酒,以及剃光的头发。
项羽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刘邦运筹帷幄,巧妙地利用虚假信息引诱了项羽,并成功地转移了兵力,最终取得了楚汉之争的胜利。
这个典故不仅反映出刘邦在战争中的智慧和胆识,更启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借鉴这种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策略。
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面对的困难和挑战不是战争,而是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问题。
在工作场所中,我们可能会遇到竞争对手的挑衅和压力,我们可以采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策略应对。
我们可以在某些关键性场合下展现自己的实力,但同时也需要保留一定的隐藏力量。
通过保持一定的不透明度和神秘感,我们可以让对手误判我们的真正能力。
在人际关系中,我们也可以借鉴这种策略。
有时候,在某些问题上,我们可以故意保持一定的模糊,不直接表达自己的真实意见,以观察他人的反应和态度。
通过隐晦地传递信息,我们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他人的决策,从而达到我们的目的。
成语系列课件模板-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成语课件: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典故:
张良深知刘邦胸怀大志,能够统一天下, 现在受项羽的排挤压制,被封到一个小小 的、偏僻的汉中为王,自己应该竭尽全力 帮助他。因此就向韩王请假,愿护送刘邦 到汉中,亲眼看一看汉中的山川地形。
张良送刘邦就国,从子午道入,本在 汉中以东,理应先进汉中城。
成语课件: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成语课件: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典故:
慌忙准备应战,却已经措手不及了。先在 陈仓兵败,退至好(右扶风)、再退到废 邱(兴平)。这时刘邦的军队也已赶到, 多路进攻,占领了废邱,夺得了雍地。章 邯节节败退。汉军再到咸阳,遣诸将略定 威阳以东的塞地(今临潼一带),再至上 郡(今延安),这时樊哙也率军攻甘肃一 带至西县(天水境)一举平定了雍、塞、 翟三秦大地,为以后刘邦打败项羽开辟了 新的根据地。
成语课件: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典故:
”张良接着说:“项羽不是怀疑你会再 进攻他吗?烧掉了这条栈道,就等于向项 羽表明你无能力抵抗他的进攻,也不准备 再打回关中和他争夺天下。这样就可以麻 痹项羽,使他解除戒备。然后大王以汉中 这块地方为基地,屯兵养马,广积粮草, 养精蓄锐,再图来日”。
成语课件: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míng xiū zhàn dào,
àn dù chén cāng
成语课件模板
成语课件: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解释:
指刘邦将从汉中出兵攻项羽时,故意明修 栈道,迷惑对方,暗中绕道奔袭陈仓,取 得胜利。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 市东。
成语课件: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出处:
元·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二折:“着樊 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 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 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朝刚被推翻时,项羽、刘邦以及其他参加反秦战争的各路将领,齐集商议胜利以后怎样割据国土,当时势力最强的项羽企图独霸天下,他表面主张分地封王,并且擅自作主,给大家一个一个地封立王号、分配领地,心里却已开始盘算,将来怎样一个一个地消灭他们,
项羽对一般将领,都没有什么顾忌,惟独对刘帮很不放心,他知道,最难对付的敌手就是刘邦。
早些时候,曾经约定,谁先攻下咸阳,谁就在关中为王,结果,首先进咸阳的偏偏是刘邦,关中,是秦的本土,由于秦的大力经营,关中不但物产丰富,而且军事工程也有强固的基础,项羽不愿意让刘帮当关中王,也不愿意让他回家张沛县,便故意把巴蜀和汉中三个郡分给刘邦,封为汉王,以汉中的南郑为都城。
想这样把刘邦关进偏僻的山里去,而把关中划分三部分,分给秦朝的降将章邯司马欣各董翳,以便阻塞刘邦向东发展的出路,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地九郡,占领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一带广大肥沃之地,以彭城为都城。
刘邦的确也有独霸天的野心,当然很不服气,其他将领对于自己所得的更小的地盘,也都不满,可是慑于项羽的威势,大家都不敢违抗,只得听从支配,各就各位去了,刘邦也不得不暂领兵西上,开往南郑,并且接受张良的计策,把一路上走过的几百里栈道全部烧毁,栈道是在险峻的悬崖上用木材架设的通道。
烧毁栈道的目的是为了便于防御,而更重要的是为了迷惑项羽,使他以为刘邦真不打算出来了,从而松懈对刘邦的戒备。
刘邦到了南郑,发现部下有一位才能出众的军事家,即韩信。
刘邦便
让其为大将,请他策划向东发展夺取天下的军事部署。
韩信的第一步计划是先取关中打开东进的大门,建立兴汉灭楚的根据地,于是派出几百名士兵,去修复栈道,这时,守着关中西部地区的章邯,听到了这个消息,不禁笑道:谁叫你们把栈道烧毁的,你们自己断绝了出路,现在又来修复,这么大的工程,只派几百个士兵,看你们哪年哪月才得完成?“因此,章邯对于刘邦和韩信的这一行动,根本没有引起重视。
可是不久,章邯便接到紧急报告。
说刘邦的大军,已攻入关中,陈仓被占,守将被杀,章邯起初不信,以为是谣言,等到证实的时候,慌忙领兵抵抗,已经来不及了。
章邯被逼自杀,驻守关中东部的司马欣各北部的董翳,也相继投降,号称三秦的关中地区,于是一下子被刘邦全部占领了,
原来韩信表面上派兵修复栈道,装作要从栈道出击的姿态,实际上却和刘邦统率主力部队,暗中抄小路袭击陈仓。
趁章邯不备,取得了胜利,这就叫“明修栈道,暗渡陈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