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陆游《水调歌头多景楼》阅读练习及答案
诗词赏析:陆游《水调歌头·多景楼》

诗词赏析:陆游《水调歌头·多景楼》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下面是无忧考网为大家带来的陆游《水调歌头·多景楼》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水调歌头·多景楼宋代:陆游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
连山如画,佳处缥缈著危楼。
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
千里曜戈甲,万灶宿貔貅。
露沾草,风落木,岁方秋。
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
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
叔子独千载,名与汉江流。
译文江东一带据有险要形势的地方,第一要数像屏障般雄伟的镇江。
山挽山,山连山,就像画图般莽莽苍苍,云渺渺,水隐隐,景色美处耸立着高高的楼房。
战事又起,战鼓号角声面对着风显得格外悲壮。
烽火连天,明明灭灭隔江相望,如烟往事,遥想起孙权、刘备在此地共商破曹大事。
当年孙刘联军的军容啊,银戈金甲千里都闪着光芒。
军士野宿,万灶烟腾,正如同今日宋军一样。
露珠结在草上,风吹黄叶飘荡,正当金秋时光。
方滋啊,你的气魄真宏大豪放。
感今愁,怀古忧,全被你谈笑间一扫而光。
君不见羊祜曾登临岘山,观赏襄阳?那无数登山贤士早涅末无能。
他们的遗恨难收,空令人黯然神伤。
独有羊祜千年传扬,他的英名如同浩浩汉江千古流长。
注释多景楼:在镇江北固山上甘露寺内。
1164年10月初,出任镇江府通判的陆游陪同镇江知府方兹(即“使君”)登楼游宴,写下此词。
时金兵方踞淮北,镇江为江防前线。
江左:长江最下游的地方,即今江苏省等地。
徐州:指镇江。
东晋南渡,置侨州侨郡,曾以徐州治镇江,故镇江又称徐州或南徐州。
缥缈:似有若无。
危楼,高楼。
鼓角:战鼓号角。
烽火:边防报警的烟火。
水调歌头·登多景楼①古诗词鉴赏答案

水调歌头·登多景楼①古诗词鉴赏答案古代诗歌阅读(6分)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古诗词鉴赏答案水调歌头·登多景楼①杨炎正②寒眼乱空阔,客意不胜秋。
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
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顾诗愁。
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
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
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
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谋!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
注①多景楼:位于镇江北固山。
②杨炎正:南宋词人,与辛弃疾交谊甚厚,多有酬唱。
从全词来看,词人“强呼斗酒发兴”的具体原因有哪些?答案8.①逢秋伤悲,②客居他乡,③山河破碎,④报国无门。
古诗词鉴赏答案:眼儿媚古诗词鉴赏答案在金日作三首(其二)古诗词鉴赏答案饮酒古诗词鉴赏答案塞下曲古诗词鉴赏答案早发古诗词鉴赏答案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古诗词鉴赏答案夜坐有感古诗词鉴赏答案夏日三首(其一)古诗词鉴赏答案雨后池上古诗词鉴赏答案江城子癸酉春社古诗词鉴赏答案竹轩诗兴古诗词鉴赏答案途中见杏花古诗词鉴赏答案谢亭送别古诗词鉴赏答案秋登宣城谢朓北楼古诗词鉴赏答案念奴娇·登石头城①古诗词鉴赏答案落梅①古诗词鉴赏答案金陵驿古诗词鉴赏答案唐多令古诗词鉴赏答案阮郎归古诗词鉴赏答案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①友古诗词鉴赏答案天津桥春望古诗词鉴赏答案南歌子·游赏古诗词鉴赏答案普天乐·秋怀古诗词鉴赏答案唐多令惜别古诗词鉴赏答案踏莎行古诗词鉴赏答案春生古诗词鉴赏答案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其四古诗词鉴赏答案夜上受降城①闻笛古诗词鉴赏答案秦楼月古诗词鉴赏答案咏风古诗词鉴赏答案岁暮归南山①古诗词鉴赏答案与梦得①沽酒闲饮且约后期古诗词鉴赏答案南歌子游赏古诗词鉴赏答案西江月遣兴古诗词鉴赏答案旅夜书怀古诗词鉴赏答案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古诗词鉴赏答案山园小梅古诗词鉴赏答案菩萨蛮黄鹤楼古诗词鉴赏答案宿业师山房待丁公不至古诗词鉴赏答案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和听雨古诗词鉴赏答案别舍弟宗一古诗词鉴赏答案途中见杏花古诗词鉴赏答案采桑子古诗词鉴赏答案柳州开元寺夏雨古诗词鉴赏答案春望古诗词鉴赏答案风雨古诗词鉴赏答案华清宫①(其三)古诗词鉴赏答案禹庙古诗词鉴赏答案鹧鸪天?重阳晚眺遇雨古诗词鉴赏答案。
陆游《水调歌头 多景楼》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小题。
水调歌头·多景楼①陆游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②。
连山如画,佳处缥缈著危楼。
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
千里曜戈甲,万灶宿貔貅③。
露沾草,风落木,岁方秋。
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
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
叔子④独千载,名与汉江流。
【注】①这首词作于陆游镇江通判任上,陆游陪同镇江知府方滋(即“使君”)登楼宴游,时金兵方踞淮北,镇江为江防前线。
②徐州:这里指镇江,东晋南渡,曾以徐州治镇江。
③貔貅:猛兽,喻指勇猛的战士。
④叔子:西晋大将羊祜,字叔子,镇守襄阳,曾登临兴悲。
15.(3分)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由“江左”而“古徐州”,由“连山”而“危楼”,词人的笔触由近到远,最后点题。
B.下片用风露草木点明季节时令,词人从历史过渡到了现实的生活情景,叙写这次宴游。
C.“古愁”启“襄阳登览”,“今愁”慨言当前。
古今之愁纷至,词人心有不平却并不灰心。
D.词人借羊祜的典故劝勉同来登楼的镇江知府,希望他及早为北伐做好部署,建万世之功勋。
16.(6分)本词与姜夔《扬州慢》开篇同样是从地理形势写起的,但两首词在气象和情韵上有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3分)15.A(6分)16.①本词开篇由广阔空间着笔,滚滚长江,莽莽群山,一片苍莽,气象宏大;《扬州慢》开篇用笔从容平缓,追溯扬州昔日的盛况。
②本词勾勒眼前江山,意在引出历史上的风流人物,昂扬慷慨;《扬州慢》则用扬州昔日的繁华反衬今日的凄凉,萦绕着伤悲气息。
③本词表达收复失地的理想,在悲壮中蕴含着雄健之气;而《扬州慢》通过今昔盛衰的对比表达了黍离之悲。
《水调歌头》阅读答案

The bones should be firm, the air should be soft, the aspirations should be big, the courage should be small, the heart should be vacant, the words should be real, the wisdom should be increased, the good fortune should be cherished, worry is not far, worry is near.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水调歌头》阅读答案《水调歌头》阅读答案1水调歌头沧浪亭①(宋)苏舜钦潇洒太湖岸,淡伫洞庭山。
鱼龙隐处,烟雾深锁渺弥间。
方念陶朱张翰②,忽有扁舟急桨,撇浪载鲈还。
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
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
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拟借寒潭垂钓,又恐鸥鸟相猜,不肯傍青纶③。
刺棹穿芦荻,无语看波澜。
【注】①沧浪亭:苏舜钦得罪免官,隐于苏州,建沧浪亭,自号“沧浪翁”。
②陶朱张翰:陶朱,史载越国大夫范蠡辅勾践灭吴后,弃官泛舟五湖,后居于陶,经商致富,天下称陶朱公。
张翰,西晋人,在洛阳见秋风起,思念家乡苏州的菰菜羹、鲈鱼脍,遂弃官而归。
③青纶:佩系官印的青色绶带,借指官员。
19.简析上阕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4分)20.简析下阕中词人的复杂心态。
(4分)答案:19.(4分)①描写了太湖山水的凄清寂静、烟雾迷蒙、扁舟归晚和落日风雨等不同景象。
②以眼中实景渲染了全词气氛。
③景物描写烘托了作者的心境。
④景物及其意蕴的丰富性,为下阙的抒情议论作了铺垫。
答出1点给1分。
意思相近即可。
20.(4分)①生逢盛世而耻于闲废。
②身当壮年而憔悴已老。
③欲隐而不甘。
④苦闷而无奈。
答出1点给1分。
意思相近即可。
《水调歌头》阅读答案2水调歌头范成大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
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14《水调歌头》作业(含解析)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14《水调歌头》作业(含解析)水调歌头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不知天上宫阙(què)B.千里共婵娟(juān)C.又恐琼(qióng)楼玉宇D.低绮(yǐ)户,照无眠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B.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C.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D.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清酒四顾茫然黄河B.长风苍海扬州病树C.精神大醉宫阙朱阁D.人间无眠圆缺离合4.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行路难》(其一)——李白——唐代B.乐天——刘禹锡——唐代C.《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代D.子由——苏辙——“唐宋八大家"之一5.下列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作者把酒问月,表现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彰显出豪放的气魄和浪漫的情怀。
B.上片一个我欲、一个又恐、一个何似,情感波澜起伏,含蓄地写出了诗人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
C.下片无眠指的是因欣赏中秋明月而不想入睡的人。
D.下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蕴含深刻的哲理:世上难有十全十美的事,不必为暂时的不完美感到忧伤,表现了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6.下面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B.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C.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D.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7.根据提示默写诗句。
(1)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表达对远方亲人美好祝愿的诗句是“___,___。
”(2)任何事都不可能圆满,人生本来就充满了悲苦与欢乐,正如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所写:“_____________,"。
(只写三句中的前两句)二、课内古诗词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各题。
古代诗歌赏析《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阅读练习及答案

(节选自(二)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10~11题。
(两题,共8分)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南宋]程珌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中原一恨杳难论。
却似长江万里,忽有孤山两点,点破水晶盆。
为借鞭霆力,驱去附昆仑。
望淮阴,兵冶处,俨然存。
看来天意,止欠士雅与刘琨①。
三拊当时顽石②,唤醒隆中一老,细与酌芳尊。
孟夏正须雨,一洗北尘昏。
【注】①士雅与刘琨:均为东晋爱国将领。
②顽石:指当年诸葛亮堆成八阵图的石子。
10.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起头两句以问句开头,点明“中原一恨”的原因是南北分裂,为全词奠定感情基调。
B.“却似”三句是说长江本如水晶盆那样完美,却因两点孤山而白璧有瑕,暗指金瓯有缺。
C.“看来”两句是说天意不让我们拥有士雅和刘琨这样的将领,表达了对收复大业的悲观。
D.词人借拊顽石,想象与诸葛亮这样的战略家酌酒细论,其对统一大计的关切溢于言表。
11.“孟夏正须雨,一洗北尘昏”的精妙之处表现在哪里?请简要分析。
(5分)10.C C项,词意是天意向宋,就缺优秀的爱国将领,也没有悲观的情绪。
11.①该句意思是说,初夏正需一场及时雨,以清洗从北方刮来的尘土。
(2分)②用了比喻的手法。
“雨”比喻宋军,“北尘”比喻金人的统治。
(2分)③形象地写出了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北方人民,亟待宋军挥师北上,把他们从金国的统治下解救出来的心情。
(2分),有删改)6.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B.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C. 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D.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进士,指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礼部举办的会试考试者。
水调歌头诗词阅读原文附答案

水调歌头诗词阅读原文附答案《水调歌头》诗词阅读原文水调歌头杨炎正①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
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
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
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
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
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②,去作钓鱼翁。
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①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
②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水调歌头》诗词阅读题目8.词的上片如何表现“愁”?请简要赏析。
(5分)9.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6分)《水调歌头》诗词阅读答案8. 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如“暮江千顷”,千顷大江,又值黄昏,营造出空旷辽远的意境,烘托了词人的愁绪。
(或:“无处”一句,写离愁满江,竟连飞鸿立足栖息的地方都没有,极言愁之多,强化愁情。
或:上片最后两句写暮色苍茫,唯有阑干的一角还可见一线天光,营造了灰暗沉重的意境,烘托词人的惆怅心情。
而词人倚着阑干,借酒浇愁,愁怀难遣。
)或:以乐景衬哀情。
上片第三、四句写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突然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以此反衬愁怀,颇为沉郁。
②使用比喻(夸张)来写愁。
上片第六句以“万斛”之江水喻愁,将抽象无形之愁写得形象生动可感,表现愁情之多。
(每一点写出手法得1分,具体分析得2分。
答出两点得满分。
)9. ①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愁思。
②岁月蹉跎、青春不驻的悲慨。
③离别故土的愁绪以及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恋。
④欲归隐田园之心情。
(任意答出三点得6分。
)[解析]8.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这是一道手法题,诗歌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直接、间接),直接抒情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怀古伤今、托物言志,一般用于整首诗歌;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渲染、铺垫、动静、虚实、抑扬等,主要用于某一联的赏析;第三是修辞。
水调歌头诗词阅读答案水调歌头阅读答案_0

水调歌头诗词阅读答案水调歌头阅读答案水调歌头范成大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
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
老子个中不浅,此会天教重见,今古一南楼。
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
敛秦烟,收楚雾,熨江流。
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
想见姮娥①冷眼,应笑归来霜鬓,空敝黑貂裘②。
酾酒问蟾兔③,肯去伴沧洲④?注:①姮娥:嫦娥。
②黑貂裘:用苏秦典。
“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战国策·秦策》)。
③蟾兔:传说月亮中有蟾兔,常用来借指月亮。
④沧洲:水滨,此借指隐者所居之处。
8. 上阕前四句写了作者怎样的经历和感受?在整首词中有什么作用?(5分)答:9. 下阕借月抒情,作者抒发了哪些复杂的情感?(6分)答:参考答案:8.经历:漂泊不定(四处奔波)(1分)感受:凄凉之感和惊喜之情(2分)。
作用:为下文写登楼赏月的兴致和望月抒发的悲情做了铺垫(2分)。
9.①山河破碎的无限惆怅,②蹉跎岁月、壮志难酬的沉痛感慨,③退居归隐的衷情。
(意思对即可,一点2分)查字典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如有什么问题或建议请加查字典语文网的QQ群315水调歌头诗词阅读答案357333沟通交流。
岁月的酒,岁月的诗形容岁月静好的古诗词雨,下了好久。
这样的雨是温柔的,抱着书穿过这样的雨帘,我以为是它在抚摸我的脸,凉凉的,在我的脸上绽出透明的花,纷纷扬扬的洒下,洒向我的枯涸的心田,就是在这样的雨天,我离开了她们,一颗颗雨珠溅起关于我们的回忆,在我的双眸里闪呀闪。
如果你哭了不要告诉我,那样子我就不会担心你了她有些难过的说,我点点头,千言万语道不尽的苦涩。
在也不能和她鼻子对鼻子的做鬼脸了,在也不能和她小声的在耳畔说悄悄话了,在也不能携手穿过那一条条街,看最美的风景,说无良的笑话了。
我们一个向左,一个向右,我在想如果把地球绕了一圈,一左一右会不会也能擦肩而过呢?我们的友谊很简单,简单到一个微笑,一第一文库网个眼神也能抓住彼此心底那一种声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常德市一中备课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水调歌头·多景楼①陆游
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
连山如画,佳处缥缈著危楼。
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
千里曜戈甲,万灶宿貔貅②。
露沾草,风落木,岁方秋。
使君③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
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
叔子④独千载,名与汉江流。
【注】①多景楼:在镇江北固山上甘露寺内。
1164年10月初,出任镇江府通判的陆游陪同镇江知府方滋(即“使君”)登楼游宴,写下此词。
时金兵方踞淮北,镇江为江防前线。
②貔貅:猛兽,喻指勇猛战士。
③使君:古代州郡长官所称,此处指方滋。
④叔子:西晋大将羊祜,字叔子,镇守襄阳,曾登临兴悲。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上阕前四句写景,由近及远,由小到大,运用比喻、衬托的手法,写出烟云缥缈之中似有若无地矗立着的高楼胜景。
B.上阕“鼓角”五句,追忆孙刘联军破强曹往事。
烽火明灭,戈甲耀眼,而以“连空”、“万灶”点染,画面雄浑辽阔。
C.下阕换头处由江山历史过渡到现实生活情景,以九字为三顿,节奏峻急,露草风枝,绘出秋容惨淡,情绪稍转低沉。
D.下阙最后五句以“不见”二字领起,一气贯通,直至终篇,既呼应了上文的“孙刘”,又写及羊祜,以浇心中块垒。
15.下阕是如何抒发“古今愁”的?(6分)
14、A
15.(6分)⑴借景抒情。
露珠结在草上,风吹落黄叶飘荡,用风露草木点明季节时令,词人登高望远,山河破碎,自己壮志难酬,君国身世之愁,纷至沓来。
⑵借事抒情。
烽烟未息,知府方滋就携群僚登楼谈笑风生,这种乐观情绪,洗尽了词人心中的万千忧愁。
⑶直抒胸臆。
“遗恨”,直接抒发了自己不能亲手克敌完成恢复大业而黯然神伤。
⑷借典抒情。
借对羊祜“名与汉江流”的赞美来表达自己力主抗金的政治态度,借羊祜劝勉方滋,希望他能象羊祜那样,为渡江北伐作好部署,建万世之奇勋,垂令名于千载,寄予一片希望。
以历史上包括羊祜在内的无数登楼“游人”“遗恨黯难收”,来表达自己对收复难望、志不得伸的忧虑。
(每个要点2分,答对3点给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