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差》对聂努达诗歌、革命和爱情的另类转述

合集下载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阅读专项训练:外国小说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阅读专项训练:外国小说

外国小说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巨翅老人【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大雨连续下了三天,贝拉约夫妇在房子里打死了许许多多螃蟹。

刚出生的婴儿整夜都在发烧,大家认为这是由于死蟹带来的瘟疫,因此贝拉约不得不穿过水汪汪的庭院,把它们扔到海里去。

苍天和大海连成一个灰茫茫的混合体,海滩的细沙在三月的夜晚曾像火星一样闪闪发光,而今却变成一片杂有臭贝壳的烂泥糖。

连中午时的光线都显得那么暗淡,使得贝拉约扔完螃蟹回来时,费了很大力气才看清有个东西在院子深处蠕动,并发出阵阵呻吟。

贝拉约一直走到很近的地方,才看清那是一位年迈的老人,他嘴巴朝下俯卧在烂泥里,尽管死命挣孔,依然不能站起,因为有对张开的巨大翅膀妨碍着他的活动。

贝拉约被这噩梦般的景象吓坏了,急忙跑去叫妻子埃丽森达。

老人穿戴得像个乞丐,在剃光的脑袋上仅留有一束灰发,嘴巴里剩下稀稀落落几颗牙齿,他这副老态龙钟浑身湿透的模样使他毫无气派可言。

那对兀鹰似的巨大翅膀十分肮脏,已经脱掉一半羽毛,一动不动地搁浅在污水里。

两人同他说起话来,他用一种难懂的方言却是航海人的好嗓音回答他们。

两人请来一位通晓人间生死大事的女邻居,她只消一眼,便揭开了谜底:“这是一位天使,只不过他太老了,连续的大雨把他打落在了地上。

”贝拉约临睡觉前把老人从烂泥中拖出来,同母鸡一起圈在铁丝鸡笼里,并给他放上一些淡水和食物,想等涨潮的时候再把他赶走。

第二天,大家都知道了在贝拉约家抓住了一个活生生的天使。

天刚拂晓,夫妇二人就看见邻居在鸡笼前围观,毫无虔诚地戏耍着那位天使,从铁丝网的小孔向他投些吃的东西,似乎那并不是什么神的使者,而是马戏团的动物。

贡萨加神父也被这奇异的消息惊动了,他来到铁丝问前,想凑近看一看那个可怜的老人,在惊慌的鸡群中老人倒很像一只可怜的老母鸡。

他躺在一个角落里,四围满是围观者投进来的果皮和吃剩的早点。

当神父走进鸡笼用拉丁语向他问候时,老人几乎连他那浑浊不清的眼睛也不抬一下,嘴里只是用他的方言咕哝了点什么。

“邮差”(原名:Il Postino)和聂鲁达(2009-02-20

“邮差”(原名:Il Postino)和聂鲁达(2009-02-20

邮差”(原名:Il Postino)和聂鲁达(2009-02-20 21:15:37)分类:影评、文化标签:十四行诗邮差情诗诗集聂鲁达地中海杂谈电影邮差剧照前两天晚上睡不着,起来找旧电影看,随手就抽出意大利的十多年前的电影《邮差》(原名:Il Postino),居然一看就到半夜了,喜欢聂鲁达的诗歌,也喜欢这部电影。

在众多的诗人中,曾经在西班牙流亡居住过的智利大师巴布罗.聂鲁达(Pablo Neruda, 1904-1973)的那些以意大利、西班牙的地中海居所为背景的十四行诗最是迷人。

他曾经为自己的恋人玛提尔德写了一本诗集,好像是地中海的浪漫潮汐一样,令人沉醉。

在前言中他说:“我十分谦卑地,以木头为质料创作这些十四行诗,赋予它们那不透明的纯粹物质的音响,传送到你耳边。

在森林里、沙滩上,在隐蔽的湖畔、灰烬点点的地方散步时,你和我曾捡拾天然的材枝,那些随流水和天候来去的木块。

我以小斧头、弯刀和小折刀,用如此柔软的废弃物,打造这些爱的材堆;我以十四块厚木板,搭盖每一间小屋,好让我爱慕歌颂的你的眼睛居住其中。

述说完我的爱情根基,我将这个世纪交付于你:木质的十四行诗于焉兴起,只因你赋予了它们生命。

”我桌面就放了一本聂鲁达诗集,空闲的时候偶然翻阅两页,那是一张气氛,而不是文字,假寐之中,聂鲁达的诗集好像地中海的微风一样在耳边吹拂,突然醒来,好像做了一个好梦一样的舒服。

不过聂鲁达去世好多年了,好多年轻人都不知道他,反而是这部在1995年上演的电影《邮差》却使聂鲁达,变得举世皆知。

《邮差》故事内容讲述流亡国外的聂鲁达和意大利位于地中海中间某小岛上一名邮差之间的动人情谊。

这位名叫马利欧的年轻人,受雇为聂鲁达的私人信差,也因此有机会结识诗人,进而走入诗的世界。

电影写得清秀而朴实,其中穿透了聂鲁达的诗作以及政治理念,像一根根透明的丝线,穿行于马利欧的生活和思想,从此他的人生有了重大的改变。

这部影片不但获得了包括“最佳外语片”在内的多项奥斯卡金像奖提名,也唤起了世人对聂鲁达的怀念和兴趣,更掀起了重读聂鲁达的热潮。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外国诗二首》同步练习(word版有答案)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外国诗二首》同步练习(word版有答案)

19*外国诗二首基础知识达标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忧郁.( )瞬.息( )shè()足伫.立() 路jìng() yán()绵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现在却常是忧郁..(忧郁:忧伤愁闷)B.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C.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伫立:长时间地站着)D.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萋萋:形容冷落萧条)3.下列诗句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B.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C.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D.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4.“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中破折号的作用是()A.声音延长B.解释说明C.意思递进D.语意转折5.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是俄国诗人普希金,他的代表作有《自由颂》《致大海》等。

B.《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直抒胸臆,以劝说的口吻、和缓的语气鼓励人们相信生活,相信未来。

C.《未选择的路》的作者是美国诗人弗罗斯特,这是一首具有象征意味的政治抒情诗。

D.《未选择的路》中,诗人抓住林中岔道这一具体形象,寄寓了如何选择人生道路的生活哲理。

6.(乐山中考)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使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你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你。

,。

,只不过你我未处局中,不知其中滋味而已。

①迎难而退、明哲保身固然是一种智慧与生活态度②人生在世,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与挫折③知难而进、努力向前更是一种执着和人生哲学④很多人从表面看来你可能很羡慕他,但人人都有自己的苦恼⑤美学大师蒋勤在《蒋勤劝美》中曾写道:“人生五味,酸甜苦辣咸都要经历才够完美。

”⑥某种程度上说,人活着就是一种态度A.⑥②①③⑤④B.②①⑥③⑤④C.⑤②①③⑥④D.①③⑤⑥④②7.仿照《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续写下面的诗句,表达自己对光明的向往。

《邮差》读后感

《邮差》读后感

《邮差》读后感《邮差》内容概要:诗人们聚焦的身边也许美女围绕的,聂鲁达每天都会寄自世界各地的信件,女士们的占比了大部分,马洛看在眼中,不禁产生了和诗人进一步接触的愿望。

每一次的接触卡德都令邮差马洛和诗人聂鲁达的关系更进一步,不同统治阶级的两个人坐在沙滩上谈论诗歌躲到和生活。

马洛爱上杰伊了旅馆老板娘的漂亮女儿苏西,于是向诗人求写诗一首送给爱人。

聂鲁达回答:“我要写诗一定要有灵感,这个我写不了。

”马洛则反问:“你还拿诺贝尔文学奖呢,怎么会连这么简单的东西都写不出来。

”大海深沉而宁静,爱情在慢慢滋生,诗人和邮差的友谊也在不经意间加深。

次日,大诗人送给邮差一本精致的记事簿,并骑车来到旅馆,当着旅馆老板娘一家的上面及在记事簿的扉页上留言:“送给我的好同志──马洛。

聂鲁达。

”有了诗人的帮助,邮差的生活焕然一新,他开始尝试写诗,而对生活的细微感受和如火的激情则深深打动了挚爱苏西,不久他们携手迈入教堂。

在婚礼上,聂鲁达发出了国内解除其通缉令的消息。

诗人和邮差深情话别,几个人紧紧拥抱在一起……《邮差》读后感,来自卓越亚马逊网友:是的,爱情便是如此简单而美好:我看着她,并且爱上了她。

说实话,我很感动,感动于书中那种诗意的传达,也感动于爱情鼓荡的精华在诗意的鼓荡下会,是那么色彩斑斓如四只迷幻色彩斑斓的蝴蝶,比庄子的蝴蝶蝴蝶更修长的蝴蝶。

我也开始“比喻”了。

呵呵,当然,我更渴望着再来一次恋人。

好久没有读剧作了,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在书店的角落里偏偏看到了这本书,并很好奇的拿出来,翻阅了一下,就下定决心,要将之收入囊中,就好像求神问卜的达官贵人好像们,明目张胆、轻而易举的把路上见到的窈窕的采桑女纳为自己的小妾一般。

既然是收了这个清水丽人,便一溜烟的与和好如初之终成眷属了一个半小时,一个半小时读一本书,这在我的读书生涯中算是破吉尼斯纪录的长了,嗯,的确不错,的确充满著相见恨晚的感觉——当然不是早点碰到姑娘,而是,为何不是在我年轻的时候碰到这样的姑娘?读完了《邮差》,觉得小说还是得读的,小说里面不仅有生活,校园生活愈来愈有生活的热情和生命的涌动。

笑不出来的轻喜居剧目—《致邮差的情书》导读

笑不出来的轻喜居剧目—《致邮差的情书》导读

钱来 ,最好是三万块 ,以解他 的燃 眉 之急 。 “ 浪漫 ,邂逅 ,奇遇 ,男女之
情 ,华丽而不道德的关系 ,那些对 罗 实际上她对罗 不会有 爱,充其量是 一
种 自 ,一种 闲极 无聊 的恶作剧 。 恋
印家厚面对女徒弟的爱有所 动心 , 但 最后 仍 然 回到 自己的 黄脸 婆女 人 身 边 .感受烦恼 生活的温馨。罗林却 根
罗林是一种对比 , 他们 的故事很容 易
使人想 到鲁迅 在 《硬译 ”与 “ “ 文学 的 阶级性 ” 一 文 中 的话 : “ 》 自然 , ‘ 喜怒哀乐 ,人之情也 ’ 然而穷人决 , 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 ,炼油 大王那 会 知道 北京 捡煤 渣老 婆子 身受 的 酸 辛 ,饥区的灾民 , 大约 总不会 去种 兰 花 ,像阔人的老太爷一样 , 府上 的 贾 焦大 ,也不爱林妹 妹 的。 ”鲁迅强 调 的是文学 的阶级性 , M 但 和罗林之 间 不一定存在着阶级对立 , 鲁敏 的意思 也不会是重提阶级斗争 , 阶级的分 但
三是儿子 ,弄坏 了同学 的 眼镜 ,70 5
种 新出现 的隔膜而深长思之吗? 作为 “ 混搭 ”型小说 ,故事虽然
块, 得赔 。罗林被这些烂事包围 ,还 哪有 心思浪漫 ?罗林渴望的不是什么
婚外情 ,桃花运 ,而是天上 掉下一捆
莉笔下 印家厚 和他 的女徒 弟 (烦 恼 《
人生》 之间 的关 系 ,虽然M比印家 )
是罗林 !虽然罗林没有膨胀 的物质欲
本不理睬M的暗示 ,因为他心 目中压 根儿就没有这种需求 。池莉通过印家 厚宣示 的是一种 民间生活立场 ,一种 乐天知命 的生活态度 ,而鲁敏 的故事 却将读者引 向社会 问题 的思考。M 和
在讽 刺 。一个靠 网络生 存 的时髦 女 孩 ,突然给一个 “ 苦大仇深”的邮差

比喻之书——评斯卡尔梅达的小说《邮差》

比喻之书——评斯卡尔梅达的小说《邮差》

这位姑 娘玩 桌上 足球 游戏会 让他 紧张得 “ 若木 鸡” 像 呆 ,“ 是 处在 某种 催 眠的状 态 ”; 比之下,和另一 位不 起 眼的 相
乡下姑娘 玩游戏 则显得 “ 蜗牛赛 跑一样荒唐好 笑” 像 。 在 诗人 的指 点下 ,马里 奥慢慢 学会 了用比喻 去说话 和 思考,而且也 能偶 尔地 想 到一些 绝妙 的比喻 。但是 ,他在 面对心仪 的姑 娘 时,还 是感 到 “ 哑 巴一样 ,一 句话 也说 像 不 出” 。他请 求聂鲁达帮忙 ,希望诗人替他 写一首诗 ,以打 翻 译 诗 歌 是 一 项艰 难 的工 作 ,而翻 译 《 差 》 邮 这 部小说 —— 由于 它有大 量 诗歌 及 具有 诗 的意蕴 的 缘 故—— 也并 不 容易 ,稍 有不 慎 ,就会 使 读者 错 失 作品的丰韵 。当然, 中形象传神的 比喻 也减 少了这 i J 种危 险—— 通 过 这些 经过 翻译 尚且 充满趣 味和诗 昧 的比喻 ,我们完全 能够想 象原作 行文的优 美和 生动。
种 人 生 的 态 度。

小说 主要 写了邮差马里 奥和 诗人 聂鲁 达的故 事 : 里 马
奥不愿像周 围人 那样 ,成为一 个渔 民,但在 父亲 的逼迫 下, 又不 得不 出去 找工作 。一 个偶 然 的机 会,马里 奥找 到 了一 份往 黑岛送信 的工作 , 而他的服务对 象 , 只有聂鲁 达一 个人 , 因为黑 岛的其他 居 民全 都不识 字。怀 着对诗人 的崇敬 之情 , 马里 奥 欣 然接 受了这份工作 。他 向诗人请 教诗 歌 ,并学 会 了比喻这种 重要 的 “ 说话 方式 ” 。后来 ,马里 奥爱上了一 个 酒 馆女侍 ,他便 向诗人请求指点 。 日久 天长 ,在不 断的 “ 比 喻 ” 中,马里 奥 的爱情 获得 了丰 收 ,他 与诗人 之 间的友情

《看不见的邮差》阅读题答案

《看不见的邮差》阅读题答案

《看不见的邮差》阅读题答案①去前夏天,我给家里接上网线后,第一件事,就是请单位的同事,帮我申请了一个邮箱。

我写的第一封信,是给聂华苓老师的。

在此之前,因为我不上网,几乎每隔半个月,她就要从美国打来,关切地询问近况。

②那天晚上我把信发出去后,有点忐忑不安的,心想鼠标只那么轻轻一点,信就会长着翅膀翻山越海吗?③清晨起来,我奔向电脑,查看是否有回音。

天啊,信箱里果然有聂老师的回信,她的第一句话是:“你也终于用网络了,太好了!”④没花一分钱,一封到美国的信,瞬间就抵达了,这使我觉得网络就是个魔术师,神通广阔。

⑤未上网前,我写好了稿子,假设是短的,便在电脑上打印出来,去邮局寄掉。

假设是长的,就拷在软盘里,寄盘。

我还记得,xx年我在青岛修改完长篇《额尔古纳河右岸》,寄给《收获》杂志的,就是一块薄饼似的软盘。

⑥去邮局,是我最快乐的时光。

寄完稿,我就顺路逛商场、副食店、花店、音像店或是点心铺子。

有的时候懒得做饭了,就赶到饭时出门,找家餐馆,舒舒服服地吃上一顿。

⑦上网后,无论是长稿短稿,都可以用伊妹儿发出了。

报纸的采访,往往需要配发作者照片。

以往我会寄上一张照片,并在后面标记上“用后请奉还”,麻烦得很。

现在呢,请人把照片扫描了一些,放在自己的图片库里,哪里需要,就选一张把它派发到哪里,非常便捷。

而且,新书出版前,你可以事先看到美编设计的封面,有不满意的,能够及时沟通和修正。

而从前,出版社因为我不上网,让我看封面时,只得出一份打样,特快专递过来。

⑧二十多年前,我师范毕业,分配到故土的山村学校教书。

因为爱好写作,常有投稿,所以每天最盼望的,就是邮差的到来。

那个邮差姓田,是个热心人,很善良。

由于他是个歪脖子,头总是拧向一侧,他骑着墨绿的邮车行进在山间公路时,我常担忧他会因为看不到正前方,而被迎面驶来的汽车撞上。

从县城到我们山村,十来公里的路吧,他通常是上午九点多钟到。

如果我的语文课恰好在第一节上完了,我便会在路口迎他。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类文阅读理解题(含解析)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类文阅读理解题(含解析)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类文阅读理解题(含解析)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类文阅读理解题一、现代文阅读1.茅盾为人二三事万树玉①茅盾一生不仅创作宏富,著作等身,而且风范昭昭,德高望重,被文艺界和广大读者称道。

今年7月4日是茅盾诞辰120周年纪念日,我不禁想起了关于他为人的几件往事。

②茅盾一贯热心于提携奖掖文艺晚辈。

20世纪30年代,初出茅庐的姚雪垠创作了短篇力作《差半车麦秸》,但在武汉受到了退稿冷遇,后为慧眼识珠的茅盾所采用,发表在他主编的《文艺阵地》,并予以公开评价,使之名噪一时,深受青睐。

至70年代中期,已是耄耋之年、患有严重眼疾(左眼已几乎失明,右眼视力仅0.3)的茅盾又孜孜矻矻,替姚雪垠审阅、点评长篇小说《李自成》第二卷书稿,并解答一些文艺、学术问题。

深受教益的姚雪垠多次撰文,由衷地表示,茅盾是他的“恩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茅盾批阅阮章竞等人的诗集、杜鹏程等人的小说共34部,所做评语既翔实又切中肯綮,对他们很有启迪。

1981年3月,他在弥留之际决定捐出25万元积蓄,作为今后长篇小说优秀新作的奖励基金。

有人统计过,茅盾一生点评过的中国作家多达308人,其中绝大多数是当时的文坛新人,所以他在文艺界一向享有“文艺园丁”的美誉。

③茅盾虽是厥功甚伟、蜚声中外的大作家,但他恪守学术民主,从不计较资历、辈分、地位、声望,坚持与人平等地交换意见。

20世纪30年代,他尖锐地批评阳翰笙的小说《地泉》犯了“脸谱主义"和“方程式”的错误。

50年代,他与何其芳、刘大杰就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些问题展开有理有据的热烈争论。

他也坦率承认,自己30年代创作的小说《三人行》是公式化概念化的产物。

在争论中,他坚持以理服人,摈斥以势压人,双方相持不下时,则采取求同存异、允许保留的态度。

如在讨论小说《李自成》的通信中,针对姚雪垠对李自成的思想根源分析,茅盾提出了不同看法,双方各抒己见,都无法说服对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7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973年,美国出资支持的智利右翼反动武装头目皮诺切特发
动政变,阿连德战死。悲恸至极的聂鲁达数日后病故。 帕斯:“在20世纪,捍卫诗歌有时和捍卫人类自由和解放的
革命是分不开的,诗人们对这个世纪动荡的政治事件的关注 乃至参与正是由此而来。”
聂鲁达的哥们儿们
关于聂鲁达:诗歌
20岁时写的《20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以罕见的辞强度直面 性爱在年轻人身上注入的强力和阴影,成为20世纪用诗歌处理性 爱问题的经典;
居住在亚洲期间写的《大地上的居所》具备高度的超现实主义特 征,直面孤独、混乱、死亡和边缘化的生存;
从1937年《西班牙在我心中》(神奇的版本)开始,把奇谲的想 象力有意识地当作革命热情的大推力运载火箭,“革命”开始蜂 拥着进入他的诗歌;
英国导演迈克·雷德福(Michael Radford) (在1984年翻拍过乔治·奥维尔的小说 《1984》)1994年利用斯卡尔梅达的小 说拍摄了国际化班底的《邮差》:英国 导演,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演员在意 大利演绎一个和智利诗人有关的故事, 电影的原声大碟里美国好莱坞的一线影 星齐刷刷上阵朗诵聂鲁达诗歌的英译本 。
此片在获奖之后在原本是聂鲁达死对头 的美国掀起了一股“重读聂鲁达热”, 聂鲁达的很多诗作被重译,尤其是他的 爱情诗,一时间成了北美图书市场的畅 销读物。
观影时需要思考的问题
电影是怎样把聂鲁达波谲云诡的诗歌、革命、爱情压缩在和一个 普通人的平凡故事里的?
被邮差“遭遇”到的聂鲁达的诗歌、革命、爱情“三位一体”对 这个底层的人产生了什么影响?从20世纪文学上、政治上的精英 和大众关系来看,这种影响有什么隐喻意义?影片的挽歌基调包 含了对这种影响的一种怎样的历史反思?
诗歌 ◎聂鲁达
就是在那个年月……诗歌跑来找我。 我不知道, 我不知道它来自何方,来自冬天还是来自河流。 我不知道它是怎样、它是何时到来的, 不,它们不是声音, 它们不是词语,也不是寂静, 但是,从一条街道上传来对我的召唤, 从夜晚的枝条上, 极其突然地从他人身上, 在猛烈的火焰或返程的孤独之中, 它触到了我,而我 没有面孔。
1973年《鼓动刺杀尼克松总统并赞美智利革命》,语言本身变成 了孤绝和愤怒的刺客。
关于聂鲁达:爱情
一生中诗歌的产量、革命 的热情和性爱的盲动交相 辉映;
从麦秸剁里的“人民性爱” 到仰光的女仆;
从善妒的“缅甸怨妇”到 第一任妻子玛鲁卡;
第二任妻子、革命大姐 “蚂蚁”黛丽娅;
让洛尔卡“把风”的轶事;
《邮差》:对聂努达诗歌、 革命和爱情的另类转述
电影中的20世纪文学第七讲
关于聂鲁达:革命
20世纪最重要的诗人之一,1904年出生于智利的一个铁路工 人家庭,曾在诺奖获得者、女诗人米斯特拉尔任校长的中学 就读。17岁赴首都圣地亚哥读大学,23岁远赴仰光、新加坡、 爪哇等地任领事。
1934年以后任驻欧洲各国的外交官,受左翼文学友人的影响, 在西班牙内战期间政治态度急剧左转。1940年代回国,当选 为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参议员并加入了智利共产党。
1950年,20世纪最重要的长诗之一《漫歌》(又译《诗歌总集》 问事)出版,以革命版惠特曼激情歌咏美洲大陆的神奇和苦难, 其中的《马丘碧楚之巅》使得20世纪诗歌雄吞万物的气势发展到 了极致;1952年,匿名出版的《船长之歌》在欧洲问世,缔造了 一种新的心智成熟的情诗范式;
1960年《爱情十四行一百首》继续把成熟的情诗路线推向顶峰; 写给卡斯特罗的《丰功伟绩的颂歌》是古巴革命之后第一本题献 给这一历史事件的狂飙突进诗歌;
长期作为情人的第三任妻 子玛蒂尔德;
关于电影《邮差》
根据聂鲁达与玛蒂尔德1952年在流亡期 间在意大利卡普里岛的隐居生活为真实 的故事依据加以虚构;
小说《聂鲁达的邮差》作者为智利作家 斯卡尔梅达,拉美“爆炸后”一代最重 要的作家,皮诺切特的军政府执政期流 亡到英国,智利海外抗议运动的主要倡 导者之一;
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我的嘴无法命名事物 我的眼睛顿失光明, 而某种东西,热病或是丢失的翅膀, 在我的灵魂里起身, 我找到了自己方式 去破译那火焰
并写下了第一行懒散的诗, 懒散得没有筋骨,只是胡言乱语, 只是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人 的智慧, 突然间,我看见脱了壳的、敞开的 天堂,行星,颤动的森林, 镂空的阴影,箭矢组成的谜语, 火焰和花, 席卷一切的夜晚,万物。
根据邮差对“隐喻”的认知变化(从无知到不自觉的把握再到自 觉的使用),谈谈你对诗歌中“隐喻”手法的理解;电影中有一 个邮差提出的问题,聂鲁达始终没有回答。邮差问“这么说,整 个世界都是一个隐喻么?”聂鲁达把这个问题悬置了起来。导演 为什么这么处理?
在聂鲁达和邮差的故事里,包含了怎样一种对文学社会功能的反 思?谈谈你看完此片后的认识:诗能做什么?好的诗除了好还能 起到其他作用吗?仅仅是可以用来泡妞么?诗歌、革命、爱情之 间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而我,无限小的存在, 在布满星辰的巨大空虚中、 在相似物和神秘的影像之中沉醉, 我感觉自己纯粹是深渊的一部分。 我随星辰的滚动而前行, 我的心从风中松绑而去。
(胡续冬 译)
1949年被背信弃义的智利总统魏地拉通缉,流亡海外,其间 积极投身国际和平运动,与各“东方阵营”的国家交好。 1952年回国,积极声援古巴革命,为矿工、农民的疾苦四处 奔走。
1970年,全力辅佐智利人民联盟候选人萨尔瓦多·阿连德当 选为智利总统,并协助其推行非暴力的“智利社会主义道 路”,清除美国对智利采矿业的垄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