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
15种家谱板式

家谱是一种记录家族历史和族谱的文献形式,其板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和传统习惯而有所差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家谱板式:
直系家谱:按照直系血缘关系编排,以祖先为中心,逐代向下展开。
修宗家谱:以宗族为单位编排,分支较多,通常对每一个分支进行详细的记录。
兄弟家谱:以兄弟关系为主线,逐代列出兄弟及其后代。
世系家谱:以世代为单位,逐代编排,按照辈分先后次序排列。
分支家谱:将家族按照不同的分支或后裔进行分类和编排。
族谱兼并:将多个家族或分支的族谱合并为一份家谱。
地区家谱:按照地理区域进行分类和编排,记录特定地区的家族历史。
家族纪事:除了家族成员的血缘关系外,还详细记录家族的重要事件和传统。
图表家谱:以图表形式展示家族关系和族谱信息。
文字家谱:以文字形式逐代记录家族历史,通常起始于祖先。
散文家谱:通过散文的方式,描述家族历史和传统。
编年体家谱:按照时间顺序编排,记录家族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政治家谱:注重记录家族成员在政治方面的贡献和历史地位。
学术家谱:着重记录家族成员在学术领域的成就和贡献。
全面家谱:综合多种类型的家谱板式,涵盖全面的家族历史信息。
这些只是家谱板式的一些常见类型,具体的家谱板式可能根据家族传统、文化背景和个人需求有所差异。
现代家谱范本

现代家谱范本一、家谱的意义家谱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传统之一,它记录了一个家族的血脉相承、世代延续的历史。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家谱不仅仅是家族成员互相了解、联络感情的重要工具,也代表着家族的尊严和荣耀。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的家谱形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因此,制作一份现代化的家谱范本显得尤为重要。
二、现代家谱的外观设计现代家谱的外观设计应该与时俱进,突出简约、大气的风格。
可以选择使用纯色的封面,搭配简洁的线条和家族姓氏的logo。
内页可以采用分册的形式,每一代的信息集中在同一页上,方便查阅与管理。
同时,每一页的排版应该简洁明了,字体和图示尺寸适中,方便读者阅读和理解。
三、现代家谱的信息内容现代家谱的信息内容应涵盖家族成员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等。
此外,可根据需要添加更多的信息,如职业、地址、学历等。
这样可以让不同时间段的家族成员更好地了解彼此的生活情况和发展状况。
对于已故的家族成员,可以在家谱中标注以示纪念,这也是对他们的一种尊重和怀念。
四、现代家谱的电子化处理在电子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将家谱电子化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家谱范本也可以在纸质版之外提供电子版,方便家族成员在手机、电脑等设备上阅读和更新信息。
同时,在电子版的处理中,可以使用搜索功能方便查找特定的人或信息,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
五、现代家谱的传承与更新传统的家谱多由长辈负责维护和更新,而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节奏都发生了巨大改变。
因此,家谱的维护和更新应变得更加灵活,可以由家族的某个委员会或者专业的机构来负责。
可以为家谱制定一个定期更新的计划,定期收集家族成员的最新信息,然后进行更新。
对于家族成员来说,他们可以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主动提供自己的最新信息,这样可以保证家谱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六、现代家谱的互动与分享现代家谱不再是封闭的纸质实体,而是应该成为家族成员之间沟通、联系和分享的平台。
家谱

长房(天德)排行:天、大、贵、贤、(单名)、明、祖。
(单名)、其、永、同、仕、国、明。
二房(天刚)排行:天、爵、德、健、应、之、海。
弘、秉、正、文、元、明、良。
三房(天爵)排行:天、弘、应、子、(单名)、朝、龙。
君、(单名)、元、宗、正、仕、兆。
前面14个字之后有了更多的字辈排行:应、其、永、宗、正,天、文、福、字、平。
其,永,同,国,可,以,维,宗。
国、应、明、良、家、守、人,定、成、永、世、庆、荣、昌。
君、(单名)、元、宗、正,仕(单名)、兆、国、泰、平。
元、宗、正、仕、国,永、世、在、朝、廷。
明、良、大、作、显、文、章,永、相、朝、廷、百、世、昌。
启、后、承、先、家、必、发,洪、开、漠、运、庆、龙、光。
明、良、喜、起、际、平、康,盛、德、传、家、定、久、昌。
世、代、相、承、为、继、述,云、初、衍、庆、沐、恩、光。
启、登、万、国,仕、子、文、章,诗、书、正、德,世、应、朝、纲,石、占,应、(单名)、宗、培、荣、世、泽。
永、同、国,仁、同、仕、智,正、大、光、明。
清、登、其、万、诗,开、国、德、培、文。
其、永、同、仕,国、正、朝、能、扶,远、大、志、登、高。
启应洪亮茂,灯(登)大显光明,元德永兴胜,安邦定国强,丕振嘉(家)深远,万代留宗长。
真应世崇国,齐万永明庆,汝承正守大,瑞龙腾天庭。
远天友大云德顺永嘉兴文仕崇先正超宗起示承恩隆思祖泽俊彦显朝庭传家延久长兴国继书香友志自成仁康泰应吉祥太康寿得明世元何龙成宗一永远昌盛文运联开志仕荣登守义履正汝化敬遵本源应立学继思承培修际懋锡庆希亨兴文宗正大、光玉家之祖;孝以为仁本、成建思纯武;同富保满仓、百世福其古其司万維德,裔应天兴启,国正大有福正大光明兴万事成全盛第一种(应户天开朝永得),(仲思登子洪荣星),(必国文明告发宗),(議世伦光第安帮),第二种(仲思登子洪荣星),(必国文明告发宗),(永世天开朝义得),(万仕伦光定安帮),自、从、天、恩、启,希、图、运、国、昌,明、君、登、大、位,三、多、茂、德、芳道行公平、乐易流芳、起国光荣、万景孔如。
家谱的世系录

家谱的世系录
家谱的世系录是一种记录家族世系的文献资料,用于追溯家族的来源、世系和血统。
家谱通常包括了家族的祖先、子孙后代、世系分支、重要成员的生卒年月等详细资料,以及家族的起源、发展历史和传承文化等信息。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谱世系录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被视为家族的重要财富和文化传承的载体。
家谱的世系录不仅仅是一种家族血统的记录,更是家族文化、价值观念、传统习俗的重要体现。
通过家谱,人们可以了解自己的家族历史,传承家族文化,感受祖先的智慧和成就,促进家族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凝聚。
在家谱世系录中,通常会按照世系顺序,从祖先开始,逐级记录后代的姓名、字辈、辈分、生卒年月、成就等资料。
家谱编制需要严谨的态度和精湛的文字功底,因此家谱编纂往往是由家族中的长者或专门的家族史学家担任。
随着时代的变迁,家谱的世系录也逐渐数字化,并有专门的机构或个人进行家谱的编纂和保存,以便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家族文化。
关于家谱的介绍

手足干戈,我民忧伤。愿我族姓,
怡怡雁行,通以血脉,泯厥界疆;
汝归和睦,神亦安康,引而亲之,
处于家也,可表可坊;
仕于朝也,为 忠为良,神则佑汝,汝福绵长。
岁岁登堂,同底于善,勉哉勿忘。
家规家训
敬祖宗,敦孝悌; 睦宗族,端伦常; 友昆仲,和夫妇; 教子孙,尚勤俭; 恤孤寡,戒唆讼; 安生理,勿非为;
引证解释
《宋史· 艺文志三》:‚
寮(liao)家谱》一卷。‛
司马光《宗室世表》三卷,《臣
[明]叶盛《水东日记· 范氏家谱世系》:‚吾家唐相履冰
之后,旧有家谱。咸通十一年,一枝渡江,为处州丽水 县丞,讳隋 。‛
[清]龚自珍《序》:‚由是胪而为家谱,则史表之遗也;
广而为家乘,则史传之遗也。‛
赵树理《三里湾· 从旗杆院说起》:‚有些人听汉奸
刘老 五说过,从刘家的家谱上查起来,从他本人往上数, ‘举人’比他长十一辈。‛[1]
家谱的起源
关于中国家谱的起源问题,历来就有几种说法:
一说起源于周代,一说起源于战国秦汉时期, 一说起源于宋代,更有一说起源于周以前的甲骨文、金 文家谱甚至更以前的口头家谱和结绳家谱。 我们认为,根据历代文献记载和本世纪殷墟出土的甲骨 文字考证,中国家谱起源于商、周时期比较可信。 尊重家谱是尊敬祖先的表现,中国人有很朴素的祖先信 仰,不仅中国,而且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受中国传统 文化影响比较大的国家,也都存在浓厚的祖先信仰。韩 国保存了很多完好的家谱,他们的总统卢武铉、卢太愚 都曾经到中国山东来认祖寻根。
李姓名望
纵观人类历史五千年来唯有李氏之帝国、王朝、共和国
政权接连不断,帝王、总统、国父连绵不绝,是唯一有 过多个国家统一政权,帝王、士族、将相最多之姓,所 以自古具有‚李天下‛之荣称。当今历史学家、社会学 家在评价及总结李姓这伟大姓氏时,李氏以其政权之多、 帝王之最、士族之首、将相之伟、杰才之盛、影响之广 被誉为‚万姓之首,帝王之尊‛。
如何编撰家谱

如何编撰家谱博涵国家写史,地方修志,家族编谱,这是我国史学的三大支柱。
时逢盛世,史、志、谱的编修已成当今社会兴起的一股热潮,蔚然成风。
家谱亦称谱牒、家牒、家传、世传、宗谱、族谱、世谱、世牒、家乘、家志、谱录·····等二十几种称谓,通俗称家谱。
而帝王的家谱则称玉牒,这是专用称呼。
下面我就编撰家谱的一些基本知识要点简述如下:家谱的由来与发展史据历史资料记载,家谱产生于三千多年前有文字记载以来的上古时期,完善于中古时期,流传至今留存的家谱有两万余种,另一说有三万余种。
我国最早的家谱是三千二百年前殷商武丁(第十世二十三任商王)时期完整的甲骨文·卜辞,它完整地记载了库氏家族世系:“儿先祖曰吹,吹子曰?,?子曰?,?子曰雀,雀子曰壹,壹弟曰启,壹子曰丧,丧子曰养,养子曰供,供子曰御,御弟曰?,御子曰?,?子曰?”其父子关系11代人,兄弟关系2人,可以说这是华夏家谱的雏形,仅是一个世系表而已。
?号表示甲骨文字剥蚀不清无法辨考。
从殷商开始,至周至秦至汉,王室就开始有意识地记录自己的家族谱系。
如汉司马迁在编《史记》的同时,还编写了《五帝本纪》(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五帝),《夏本纪》,《殷本纪》,《周本纪》,《楚世家》和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君的《十二诸侯年表》等帝王家谱。
那时,家谱是统治阶级王室、诸侯、公卿家庭最先使用的,也是独有专用的一种记录其家庭血统渊源传承的史料,用以显示本族血统的纯洁与贵气。
唐代前,政府设“谱局”专门机构编修官民家谱,百姓禁涉,立档保管,徭役、征兵、抽税依此而行。
家谱记载的方式,有结绳记述,如鄂伦春、锡伯族;有口头代代传述;有铜鼎金文铸述;有碑文记述和图书记述等。
商、周、秦、汉时,仅帝王家族才撰谱,到魏晋南北朝时,扩展到官家、贵族、士大夫阶级撰谱,再到隋、唐、五代时,逐步传到民间百姓。
于是,宋元明清几乎是全民撰谱,官谱、民谱并存,但要经官家查验。
家谱序言文档

家谱序言一、背景介绍家谱作为一种记录家族血脉关系、荣誉和传统的文献形式,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
它记录了家族的起源、发展、辉煌与衰落,是了解自家历史和传承家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本文档将就家谱的重要性、编写家谱的目的以及如何编写一份传世的家谱进行详细阐述。
二、家谱的重要性家谱作为家族历史的见证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传承家族精神家谱记录了家族的发展历程、家训、先祖的故事等,是家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通过研读家谱,后代可以了解到先辈们的智慧、品德和奋斗精神,从而引导后代子孙发扬家族传统,传承家族精神,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后代。
2. 了解家族的历史家谱中记录了家族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可以让后代了解到自己家族的历史渊源和重要事件。
通过阅读家谱,后代可以了解到家族成员在历史上的地位、成就和贡献,增强家族凝聚力和自豪感。
3. 维系家族关系家谱记录了家族的血脉关系,是维系家族成员亲情关系的桥梁。
通过研读家谱,后代可以了解到自己的亲戚关系,扩大家族成员的交流和合作,增强家族的凝聚力和亲密度。
三、编写家谱的目的编写一份传世的家谱有以下几个目的:1. 保护家族记忆随着时光的流逝,珍贵的家族记忆渐渐被遗忘。
编写家谱可以将这些记忆记录下来,传承给后代。
家谱中记录的家庭照片、先辈的事迹和故事,都能让后代更加真切地了解和感受家族的历史与文化。
2. 促进家族互动与交流编写家谱不仅是记录家族历史的过程,更是促进家族成员之间互动和交流的机会。
编写家谱可以让家族成员聚在一起,共同回忆过去,思考未来,增进相互的了解和感情。
3. 传承家族精神家谱是传承家族精神的载体,是后代了解和学习先辈们智慧的重要途径。
通过了解家族的历史和家训,后代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家族的价值观和精神传统。
四、如何编写一份传世的家谱编写一份传世的家谱需要严谨的调查研究和精细的编辑工作。
下面是编写家谱的基本步骤:1. 收集相关资料首先要收集家庭成员的基本资料,如姓名、出生日期、籍贯、婚姻情况等,以及家族历史、家训、家族产业等相关信息。
家谱的范本

家谱的范本一个家谱有很多种,具体如下:1、欧式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
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
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葬地、功绩等。
2、苏式苏式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
苏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3、宝塔式宝塔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
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竖线永远处在横线的中间,这对人多的大家族来说,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页纸上,兄弟之间长幼关系不清,会为写谱、看谱带来很多不便。
此种图谱最迟在南宋时期出现,其特点是将始祖置于上方正中位置,后世子孙按辈分依次排列,每一父辈必置于字辈的上方正中,这样家庭成员的亲疏、血缘关系表现的非常明了。
但宝塔式的缺点是,当家族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无法将世系在一张纸上画出,而且由于各支系子嗣多寡不一,难以保持图谱整体上的均衡,容易给人一种不整理的感觉,另外宝塔式图谱在附记履历时由于篇幅有限也受到较大的限制。
4、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
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如: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藏地、功绩等。
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纸张。
牒记式家谱类似于每位家庭成员的简历汇编,其起源大约是源于欧式图谱,大致相当于欧式图谱后面的传记部分。
其优点是世系固定,依次分明,因此,有不少家谱采用这一图谱。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等。
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
皇帝的家谱称玉牒,如新朝玉牒、皇宋玉牒。
它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由正史中的帝王本纪及王侯列传、年表等演变而来。
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就其内容而言,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礼》云: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
家族之谱,犹一国之史,以之流源,理世系,辩
昭穆,传以昭示子孙。
族谱编辑本段又称家谱、家乘、祖谱等。
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
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
族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在汉族有悠久的历史,后来在民族融合中。
逐渐在各民族中开始出现族谱。
族谱是中
华民族的三大文献(国史,地志,族谱)之一,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
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我们薛氏家族百年来便一直传有族谱。
由家中族谱记载,我们薛氏祖先,于明初自河北枣强县迁至高密西河套,至今有
六百余载,世世代代,繁衍生息,人丁兴旺,枝叶繁茂。
族谱在咸丰八年时首修,老家河套祭祖,17年我因高中学业紧张没有去参加祭祖,爷爷们回来后带回来了新修的族谱,他们告诉我祭祖时宴席是最大的一次,往年也就不到一百桌,而当天却达到了
三百桌!我也着实是吃了一惊。
薛氏族谱的修订、续谱路程着实艰辛。
民国期间几位薛氏元老欲续修族谱,但因
当时战乱频繁、民不聊生而搁置。
1949年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忙于生计,无暇顾及,续修之事因此又被推迟。
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又遇到三年自然灾害,万家无隔
夜之粮,民众食不果腹,无人顾及续修族谱之事。
文革期间,谱碟被视为“四旧”之物,必收之俱焚。
族人中有几位勇者,藏匿了数本,为以后续修族谱留下了考证之物,真是“实乃幸哉”!
1960年因受峡山水库的影响,政府开始组织移民迁居,至1974年后,河套村原始居
民已全部迁出,现在薛氏族亲主要分布在六大居民居住区域:山东高密、吉林辉南、
诸城百尺河团结村、凉台新村、程戈庄友谊村、林家村新建村等。
我和我的家人现在
就在程戈庄区域内。
家谱在我国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经形成有独特内涵、浸润着民族情愫
的谱牒文化,它对民族的心理素质、价值取向、行为模式都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说过:“中国人民说王道是顺乎自然,换一句话自然力
便是王道,用王道造成的团体便是民族”。
中华民族就是在自己独特的环境中,经过
几千年的蕴酿由众多族源融合、自然形成的以汉族为核心的多元一体的伟大民族。
相
对独立共同生活的地理生态系统,漫漫历史长河的共同创造,彼此密切交往不断分化
和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也产生了千枝一本,万水同源的民族凝聚力。
今天炎黄子孙已经走向世界,遍布五大洲168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人已经超过5500万。
“我们是相同的血缘共有一个家,黄皮夫的旗帜上写着中华。
”尽管他们之
中已有不少人入籍于所在国,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国籍认、政治认同的改变,并没有改变他们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