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绛县极端气温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极端天气事件对农业产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

极端天气事件对农业产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概述:极端天气事件对农业产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从而威胁着全球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发展。
本文将就极端天气事件对农业产业的影响展开讨论,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以减轻其对农业产业的负面影响。
一、极端天气事件对农业产业的影响1. 气温变化:气温的异常波动,如持续高温、低温、寒冷或酷热天气,对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直接影响。
高温可导致作物水分蒸发过快和蒸腾作用增强,引发旱灾;低温和寒冷天气则会冻害作物,降低产量和品质。
2. 降水变化:降水量的异常变化,如持续干旱或暴雨洪涝,会对农作物种植和养殖产生严重的影响。
干旱会导致作物受水分胁迫,影响其正常生长;暴雨洪涝则容易引发土地冲刷、积水和土壤侵蚀,破坏农作物和养殖设施。
3. 极端气候事件的频率增加:随着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逐渐增加。
暴雨、干旱、台风、冰雹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将使农业面临更大的风险,增加粮食生产不稳定性,进而影响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应对极端天气事件的策略1. 建立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加强气象观测和预警系统,及时掌握气象变化情况。
农业部门可以与气象部门合作,建立农业气象服务网络,向农民提供准确的天气预报和气象信息,帮助其制定适应性农业管理措施。
2.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农业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因此采取节水灌溉技术是减轻干旱和水资源短缺对农业产业的影响的关键。
例如,引入滴灌、喷灌等精准供水技术,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灌溉效率。
3. 优化农田管理措施:采取有效的农田管理措施,如保护和改善土壤质量,减少土壤侵蚀和冲刷,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和抗旱能力。
同时,合理施肥和植保措施,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4. 多元化农业经营方式:发展多种农作物种植和不同类型的农业,降低农业系统的风险。
通过多元化的农业经营方式,可以减少单一因素对农业的影响,并提高农业系统的稳定性。
5. 加强科技创新和农业保险: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农业技术的发展与升级,提高农业生产适应极端天气事件的能力。
新绛县极端气温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新绛县极端气温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新绛县是山西省垣曲县下辖的一个县,位于黄河北岸,地处中国北方半干旱气候区,
气候干燥,降水集中,夏季短暂,冬季漫长。
近年来,新绛县的气温呈现出明显的变化特征。
首先,全年气温年平均值呈上升趋势,尤其是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上升较快。
其次,极端高温频次增加,极端低温频次减少。
最后,夏季极端高温时段提前,冬季极端低温时段延长。
这种气温变化对新绛县的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夏季极端高温时段提前,冬季极端低温时段延长,导致种植农作物的时间窗口缩短,增加了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生
长难度,降低了产量和质量。
其次,极端高温频次增加,使得作物耐热性变差,导致植物
产生凋萎、落叶等现象,影响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最后,气候变化也会影响畜牧
业的发展,因为极端高温会导致家畜的死亡率上升,而极端低温则会影响家畜的正常饲养
和生存。
针对这种气候变化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适应和缓解。
例如,加强农作物
的品种改良和适应性调整,选择适应性强、耐旱性强、耐受高温的品种,提高抗灾能力,
减少灾害损失。
同时,加强畜牧业的管理,提高家畜饲养环境的温度调控,借助技术手段
提高畜牧业的自适应能力,降低家畜的死亡率。
此外,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做好对极端
天气的应对措施,提高抗灾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减轻灾害损失。
这些措施的实施
和落实能够减轻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农业生产健康有序发展。
新绛县极端气温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新绛县极端气温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新绛县地处山西省西北部,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
在该县,极端气温变化是较为常见且重要的气候现象。
本文将对新绛县极端气温变化的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一、新绛县极端气温变化特征1. 温暖过程中的高温极端天气在夏季,新绛县常常会出现高温极端天气,主要表现为连续高温、强热浪和日最高温度突破纪录等现象。
高温天气对人体健康和生产生活带来不利影响,例如容易引发中暑和热带性疾病,影响工作效率和精神状态。
对农业生产来说,高温天气容易导致作物水分蒸发速度加快,土壤水分不足,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极端情况下甚至导致作物减产或死亡。
2. 寒潮过程中的低温极端天气冬季,新绛县常常遭受寒潮侵袭,出现低温极端天气。
寒潮天气主要表现为寒冷、干燥和风力较强。
低温天气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产生不利影响,例如易导致冻疮和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对农业生产来说,寒潮天气会导致农作物冻害,水体结冰,山区道路积雪,妨碍农民的正常生产活动。
低温天气还容易导致畜禽死亡,给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
3. 非正常季节的温度波动新绛县有时会出现非正常季节的温度波动现象,例如冬季突然出现的暖冬和夏季突然出现的酷暑等。
这种非正常季节的温度波动不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影响,也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
例如暖冬会导致冬小麦苗期失温,产量减少;酷暑会使农作物生长发育受阻,甚至发生夏灾。
二、极端气温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 作物生产受到影响极端气温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直接的影响。
在高温天气下,作物容易出现蔫倒、叶片烧伤、花荚疏松等问题,从而导致减产或无法收获。
而低温天气则会导致农作物的生长缓慢,影响花芽分化和结果实,从而影响产量和品质。
2. 水资源供应短缺高温天气会导致土壤水分的快速蒸发,从而使土壤水分供应不足。
这对于种植需要较大水量的农作物来说尤为重要,如水稻、玉米等。
缺水会导致农作物的生长慢、畸形,而且易发生旱灾。
新绛县极端气温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新绛县极端气温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新绛县位于山西省南部,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其气温变化特征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本文将对新绛县极端气温变化特征以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探讨。
新绛县的气温变化特征表现为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昼夜温差大,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气温常常能达到35摄氏度以上,甚至超过40摄氏度,给农作物生长带来一定的压力。
冬季气温常常低于零下10摄氏度,甚至低于零下20摄氏度,对一些温度敏感的农作物如水稻、玉米等造成一定的伤害。
这种极端气温变化对农业生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夏季高温多雨,会导致作物的水分蒸发加快,土壤水分流失过快,从而使得农作物干旱、缺水,影响其生长发育和产量。
高温还会导致作物发育过早,花粉发育受阻,从而影响了结实率。
冬季寒冷干燥,会使得农作物冻害严重,特别是一些不耐寒的作物如柑橘、葡萄等容易受到冻害的影响,从而使得产量下降。
为了应对极端气温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新绛县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加强灌溉设施建设,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水平,保证农作物的灌溉需求。
加强农作物品种改良,选育抗旱、耐寒、抗病虫害等特性的优良品种,以适应高温干旱或寒冷条件。
加强农业生态系统建设,推广绿色农业技术,提高农田的保温、减水蒸发能力,降低农作物遭受极端气温变化的风险。
新绛县的极端气温变化特征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高温干旱和寒冷冻害等极端气候事件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新绛县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应对极端气温变化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挑战,提高农业的抗逆能力,确保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新绛县极端气温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新绛县极端气温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新绛县位于山西省运城市东南部,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域,冬寒夏热,四季分明。
但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新绛县的极端气温变化日益频繁,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
极端气温变化主要表现在夏季的高温天气上。
夏季温度持续偏高,且高温天数明显增多,经常出现超过35摄氏度的高温天气。
这样的高温天气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很多作物容易出现热害现象,产量大幅下降。
例如作为该地主要经济作物的小麦,在高温天气下往往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早熟和减产现象,严重影响了农民的收入。
冬季的极端低温也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冬季的寒冷程度增强,明显感觉到冰冷的气温。
对于一些冬季果蔬种植来说,寒冷天气严重影响了其正常生长发育,导致果蔬的品质下降,甚至出现大面积死亡的情况。
例如该地的梨树,由于冬季寒冷天气,很容易在枝条上结冰,导致树木的受损情况增多。
这样一来,果树的产量和品质都大幅度下降,对农民的经济收入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极端气温变化还对农业生产中的水资源利用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由于高温天气的增多,农田中的水分蒸发速度加快,土壤中的含水量减少,加剧了土壤干旱的状况。
这对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使农民需要增加灌溉的频率和水量,增加了水资源的消耗量。
而在冬季的低温天气下,农业用水管道容易受冻,对农田的灌溉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针对以上问题,新绛县政府和农业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极端气温变化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
加强农业气象监测,及时掌握气象信息和趋势,通过科学合理的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减少受高温天气影响的作物种植面积,提高抗旱、耐寒品种的种植比例。
通过加强农田管理,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减少水分蒸发量,切实节约用水资源。
为了提高作物的抗逆能力,新绛县农业部门加大了新品种的引进和培育工作,推广应用抗旱、耐寒的新品种,提高农作物的适应力和抗风能力,减少受极端气温变化影响的风险。
极端天气事件对农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极端天气事件对农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近年来,全球各地频繁发生各种极端天气事件,如高温、暴雨、干旱、冰雹等。
这些天气事件对农业产生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探讨极端天气事件对农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一、高温对农业的影响高温天气会导致大量作物凋谢、晚熟、降产或失收。
高温对植物生长和发育影响较大,会使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强,而导致根部吸收水分不够,非必需元素吸收减少,从而加快水利用效率降低的速度。
此外,高温还会影响植物光合作用速率,降低植物光合效率,减少光合产物的合成,导致作物凋零。
对策:在农业生产中,可采用不同的技术措施来减缓高温发生的影响。
水肥的合理施用可以减小高温的不利影响,同时也可以增加产量。
此外,通过灌溉、增施有机肥料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措施增强植物耐热能力,对抗高温天气。
二、暴雨对农业的影响暴雨容易导致农作物倒伏,农田洪涝,进而引发腐烂、萎蔫、长吃草莓,降低作物产量。
同时,也会导致病虫害频发,清水例如蚜虫和白粉菌的繁殖量都会显著增加。
对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注重排水,及时清理积水,以保证地质的通畅。
同时,还应该加强合理灌溉,保持田地的适宜湿度。
对于病株的防治,应该及时应对,做好防病治虫工作。
三、干旱对农业的影响干旱对农作物生产影响很大,严重干旱会导致作物生长停滞,及时种植也可能受到影响。
对策:在生产中应该加强水肥管理,轮作旱地,增加植物的耐旱能力。
应用生物技术的方法,利用植物、土壤、水的相互作用,控制旱害、保持水土资源的稳定和生态平衡。
四、冰雹对农业的影响冰雹对于农作物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尤其是在生产中,多年来屡屡遭遇冰雹。
冰雹会很快损坏农作物的表皮,导致作物受伤,引起作物的萎枯,甚至死亡。
对策:在生产中,农民需要加强防灾意识,及时掌握天气的变化情况,以便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可加强田块间的遮阳、遮雨和增加覆膜等措施来减少冰雹所造成的伤害。
总之,农业生产发展良好,需要不断增强农业的保护意识,加强天气预警和防范措施的研发。
新绛县极端气温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新绛县极端气温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新绛县位于中国山西省东南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极端气温变化是该地区长期以来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对农业生产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新绛县极端气温变化特征的主要表现是昼夜温差大、季节性温差大和年际变化大。
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新绛县夏季白天温度高,晚上温度会快速下降,造成昼夜温差较大。
春、秋季节也存在着明显的温差,早晚温度相差很大。
年际变化也很大,可能会出现2019年夏季极端高温,而2020年夏季却较为凉爽的情况。
这种极端气温变化对农业生产有着明显的影响。
昼夜温差大会引起农作物生长发育的不适应,对一些作物的花芽分化、蕾形成和抽蕾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
季节性温差大会影响到一些耐寒作物的生长,使得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变长,产量减少。
年际变化大会导致农作物生长条件的不稳定,如果农作物没有适应能力,可能会引起大面积的减产甚至绝收。
为了应对新绛县极端气温变化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通过科学合理的灌溉管理,提高土壤保湿能力,减轻高温对土壤的蒸发作用。
选用耐旱、耐寒和抗病虫害的品种,提高农作物的适应能力。
加强农田的防护工作,如搭建遮阳棚、风力发电机和水泵等,以减轻极端气温对农作物的直接伤害。
加强农业科技的研发和推广,提高农民的科学种植技术水平,以提高农作物的生长效益。
新绛县极端气温变化对农业生产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了解和应对这种变化,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保护农民的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和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减轻极端气温变化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极端天气事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研究

极端天气事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研究一、极端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近年来,全球气候异常,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
极端天气是指在一定地区和一定时期内,气象要素数值达到或超过常年同期极值或达到一定的极值指标,对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常见的极端天气事件有暴雨、干旱、台风等。
极端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十分严重。
干旱天气会导致土地枯竭,农作物无法生长;暴雨天气会造成水涝,导致农作物大量死亡;台风会摧毁农田和种植设施,给农业生产带来极大的损失。
二、应对极端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为了应对极端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农业部门制定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1.建立灾害防范体系建立早期预警、快速响应、科学应对、救灾救援等系统工作机制,组织台风、地震、干旱、水旱等自然灾害的应急指导意见和物资储备计划,加强与其他部门、地方政府联防联控工作。
2.科学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通过科学制定农业生产计划,调整作物结构,选择抗旱、抗洪、抗台风的优良品种,提高农作物抵抗力,使其能够适应气候变化,增强农业生产的抗灾能力。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灌溉、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土地条件,防止水涝和土壤水分过多过少,提高农作物的生长质量和产量,增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加强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加强科技研发和创新,开发高新、高产、抗旱、抗病、抗灾的新品种,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增加农业产值。
5.加强灾后恢复和重建加强灾后恢复和重建,有针对性地组织各种补贴和捐助等活动,以保证农民受灾后能够快速恢复生产,减少经济损失。
三、结论极端天气事件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不容小觑,应对措施也不能不做出相应的调整。
只有加强科技研究和创新,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灾后恢复和重建,才能更好地适应和抵抗气候变化,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与环境科学现代农业科技2019年第10期
1资料与方法
本文气象数据主要来源于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气象局,主要为1980—2018年的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观测数据资料。
季节的划分主要参考常规标准[1]:春季为3—5月、夏季为6—8月、秋季为9—11月、冬季为12月至翌年2月。
温度变化特征分析主要采取常规的线性趋势法[2]。
2结果与分析
2.1年平均气温变化特征
通过分析1980—2018年新绛县年平均气温年际变化趋势可知,新绛县近39年来年平均温度主要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
年平均气温变化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 =0.0595x +
12.382,气候倾向率为0.595℃/10a ,即每10年新绛县年平均温度增加0.595℃,且该趋势达到了显著性检验水平,这充分表明新绛县近39年的年平均气温上升趋势较为显著。
由新绛县年平均气温统计资料还可以获悉,历年平均值为13.6℃,年平均气温最大值为14.9℃,出现于2013年;最小值为11.8℃,出现于1984年;二者之间相差3.1℃。
此外,由曲线图还可以看出,新绛县近39年平均气温大致可以分为2个时期:偏冷期和偏暖期。
偏冷期为1980—1996年,该时间段除了1994年和1995年之外,其他15年平均气温均低于历年平均值,气温异常偏冷年份有1980年、1983年、1984年、1985年、1992年、1993年、1996年;偏暖期主要为1997—2018年,该时间段除了2003年和2009年,其他20年平均气温均高于历年平均值,气温异常偏暖年份有1999年、
2006年、2007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
总体来看,新绛县1980—2018年各年代偏冷期为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20年代90年代末期以及
21世纪以来的年份以偏暖期为主。
2.2极端最高气温变化特征
通过分析1980—2018年新绛县年极端最高气温变化年际变化可知,新绛县近39年来年极端最高气温呈波动性上升的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2℃/10a ,即每10年新绛县年极端最高温度增加0.22℃。
此外,由新绛县极端最高气温
统计资料还可以获悉,近39年新绛县极端最高气温气候平均值为39.3℃,年极端最高气温最大值为41.6℃,出现于2017年(7月21日);最小值为36.8℃,出现在1983年(7月16日),两者之间相差4.8℃。
总体来说,新绛县1980—2018年极端最高气温处于36.8~41.6℃之间,主要出现于5月下旬至8月上旬。
2.3极端最低气温变化特征
分析1980—2018年新绛县极端最低气温变化趋势能够看出,新绛县的年极端最低气温整体上呈现出上升的变化趋势。
新绛县年极端最低气温变化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 =0.1065x -15.683,气候倾向率为1.065℃/10a ,达到了显著性
检验水平,这充分表明新绛县近39年的年极端最低气温增温趋势比较显著。
此外,由气温统计资料分析还能够获悉,近39年新绛县极端最低气温的气候平均值为-13.6℃,极端最低气温最大值为-9.1℃,出现于2015年(7月30日);最小值为-21.3℃,出现在1990年(7月15日),两者之间相差12.2℃。
总体来说,1980—2018年新绛县极端最低气温处于-21.3~-9.1℃之间,主要出现于12月至翌年2月。
3结论与讨论
分析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新绛县年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均呈增暖趋势。
此趋势导致一些异常气象灾害频发,会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3-4]。
极端最高气温不断加剧,极有可能出现高温热害,引发干旱灾害,还会加剧作物病虫害,在很大程度上抑制农作物的正常生长,使得玉米、棉花等作物的生长发育以及产量均会受到不利影响。
此外,极端低温会给作物带来严重冻害,同样不利于作物的生长[5-6]。
4参考文献
[1]杜军,路红亚,建军.1961—2010年西藏极端气温事件的时空变化[J].
地理学报,2013,68(9):1269-1280.
[2]闫俊霞,张建峰,张春玲.1961—2008年华南地区极端温度变化趋势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879-13880.
[3]王鹤龄,张强,王润元,等.气候变化对甘肃省农业气候资源和主要作物栽培格局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7,37(18):6099-6110.
[4]杨轩,王自奎,曹铨,等.陇东地区几种旱作作物产量对降水与气温变化的响应[J].农业工程学报,2016,32(9):106-114.
[5]崔曜鹏,谭政华,吴荷,等.近60年桓仁地区极端气温变化特征及其趋势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5(8):240-243.
[6]司鹏,罗传军,任雨.极端温度事件对我国华北农业气候资源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5(29):223-230.
摘要本文主要选取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气象局1980—2018年的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以及极端最低气温等观测数据资料,对新绛县近39年来的温度变化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新绛县近39年来年平均温度主要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595℃/10a ;偏冷期为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20年代90年代末期以及21世纪以来的年份以偏暖期为主。
极端最高气温呈波动性上升的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2℃/10a ,即每10年新绛县年极端最高温度增加0.22℃。
极端最低气温整体上呈现出上升的变化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065℃/10a ,达到了显著性检验水平,这充分表明新绛县近39年的年极端最低气温增温趋势比较显著。
在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新绛县年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均呈增暖趋势,导致一些异常气象灾害频发,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关键词气温;变化特征;农业生产;影响;山西新绛中图分类号P42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9)10-0162-01
新绛县极端气温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杨英
(山西省新绛县气象局,山西运城043100)
作者简介
杨英(1967-),女,山西新绛人,工程师,从事气象局综合业务工作。
收稿日期2019-02-01
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