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想杂谈--新三国
新三国演义(大结局)_小学生

新三国演义(大结局)
因为水兵全军覆没,所以一百三十万人只剩下七十万了,这时蚂蚁国的士兵也来了,原来它们看螳螂国都能把甲虫帝国打成这样,所以憋不住了,也来进攻甲虫帝国,一位大将军劝它(甲虫帝国的天皇)“大王,我们还是退兵兵吧。
”“退?我们还有那么精锐步骑,它们都愿意为我而死,哪怕是一兵一卒也要战,这就是军威。
”这时甲虫帝国的士兵把军旗一举,一大群甲虫帝国的士兵冲了出去,和螳螂国,蚂蚁国的士兵打了起来。
虽然蚂蚁国和螳螂国兵少但名将很多,这场战争打了三天三夜,甲虫国的天皇正在念它所打败的所有国家的名字,“蜘蛛国灭了,毛毛虫国灭了,蚊子帝国灭了,还有这儿。
”
这时外面的甲虫国士兵只剩下二三十人了,等它只剩下两名大将时才说:“我输了。
”但螳螂国的国王心软了,就说:“你走吧,从那里来就回到哪里去。
”于是带上剩下的两千多人走了,蚂蚁国也带上几百人走了,甲虫帝国的天皇只好带着两名大将走了,但螳螂国的国王不知道放走了甲虫帝国的天皇后的会有灭顶之灾。
后记
蚂蚁国和螳螂国虽然联手打败了甲虫帝国,但甲虫帝国天皇的儿子从新起兵,蚂蚁国,螳螂国先后灭亡,甲虫帝国也统治了昆虫朝代的江山,从此新三国演义也结束了。
新三国电视剧观后感

新三国电视剧观后感引导语:新三国电视剧观后感怎么写?下面是XX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新三国电视剧观后感范文,欢迎阅读!新三国电视剧观后感一新三国终于上映了。
它的上映免不了要和老版的三国演义相比较。
我感觉这两个版本各有千秋。
看了几集感觉新三国在战争场面很气魄。
规模宏大确实把古代战争的残酷表现的淋漓尽致,但在人物刻画方面要比老版要逊色的多。
特别喜欢老版人物,他们的表演出神入化,一个动作,一个表情,都那么到位。
举个例子来说,一,刘备的出场,始终以哭惯穿全书中,你看新三国哪一次刘备有哭的情节。
相反新三国刘备一出场,就表现出他的志向远大。
这一点都被曹操看出。
其他的所谓的英雄没有看出也就罢了,因为他们算不上英雄。
每一次刘备和曹操的对话中,都体现出刘备作为枭雄的一面,城府极深。
刘备的城府在十八路诸侯面前就表现出来了。
我们也知道,曹操他的志向。
他看出刘备的志向,以至于在后来两个煮酒论英雄时说出: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日后我们也知道曹操也强大了,作为强大的曹操,知道刘备是个英雄,也知道会与他争天下,阻碍他事来的发展。
曹操什么都明白,为什么没有刘备成大事前把他杀掉呢,如果我是曹操,我一定会杀掉刘备。
相反,在老版的三国中,刘备除了会哭没有别他,表现的很懦弱,从而骗过了曹操,以至于以后鼎足三分二,曹操为报父仇,进攻徐州,刘备支援徐州,后因吕布在后方给曹操捣乱,曹操做了个顺水人情,让刘备一封信解了徐州之围。
后陶公祖三让徐州,刘备做了徐州太守,之后吕布被曹操打败,前来投靠刘备。
刘备出于仁义收了吕布。
这时,曹操为了消灭刘备和吕布,采用了荀彧的"驱虎吞狼"建议,让刘备出征攻打袁术,在出征前,刘备为防范吕布,商量谁留下守徐州看家。
根据新三国的剧情现在的刘备有三员大将,关羽,张飞,赵子龙。
商量来商量去,结果留张飞在家守徐州,看到这儿我就是感觉刘备的大脑是不是被挤了,为什么留张飞在家?我们知道,张飞向来和吕布不和。
新三国剧情1-50集介绍

第4集
就在曹操在大堂布置剿董方略的时候,华雄已斩杀盟军两员大将。就在大家束手无策的时候,关羽慨然应战。关羽温酒斩华雄,令众诸侯刮目相看。袁绍大喜,颁令刘备为增设的第十九镇统兵将军。然而,袁绍之弟袁术对已经许诺给刘备的兵马粮饷百般推脱,令三兄弟沮丧。帐外,曹操率曹仁带十余车粮草酒肉慰劳刘备。宴席之上,曹刘对话显示出了二人对天下、人生的巨大分歧。此时,袁绍在营帐急怒攻心,原来盟军先锋孙坚正奉命猛攻洛阳,而粮草总督袁术却暗中断了孙坚的粮饷兵援。
第6集
孙坚率军进入已是废墟的洛阳。在大明宫的龙座之内,孙坚得到了有着五百余年历史的传国玉玺。翌日,盟军诸侯聚集洛阳残宫,庆贺讨董大获成功。孰料大殿之上,曹操、刘备、孙权都对盟军表示了失望之情,相继离去。至此,反董联盟土崩瓦解。袁绍、袁术兄弟二人皆对孙坚手中的传国玉玺垂涎三尺,各怀鬼胎。在三津渡,孙坚遇到刘表的拦截,刘表表示无意为害孙坚,做兵败状放其渡江。
分集查询 收起查询 1集2集3集4集5集6集7集8集9集10集11集12集13集14集15集16集17集18集19集20集21集22集23集24集25集26集27集28集29集30集31集32集33集34集35集36集37集38集39集40集41集42集43集44集45集46集47集48集49集50集51集52集53集54集55集56集57集58集59集60集61集62集63集64集65集66集67集68集69集70集71集72集73集74集75集76集77集78集79集80集81集82集83集84集85集86集87集88集89集90集91集92集93集94集95集
第7集
在船上,孙坚中了刘表的埋伏,身中多箭身亡,孙坚尸体也落入刘表手中。年仅九岁的次子孙权毅然用刘表大将黄祖换回了父亲的尸首。自此之后,孙氏兄弟持哀守节,招贤纳士,厉马秣兵,逐渐发展成为一方枭雄。长安宫中,董卓斩杀了暗通袁绍的司空张温,以他的血酒招待众臣下,老臣王允苦不堪言。王允踉跄归府,欲求拔剑自刎,被貂蝉拦下。王允得知貂蝉与吕布暗中相好已久,顿觉除贼有望。
也说《新三国》作品赏析

•••••••••••••••••也说《新三国》作品赏析也说《新三国》作品赏析新版《三国演义》(以下简称《新三国》)播出已经一年多了,观众对它的反应颇不相同:赞誉不少,批评指责更多,真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也是个《三国.》爱好者,学生时代多次拜读原著,每次都有新感受。
后来看了80年代编排的《三国演义》(以下简称《旧三国》),觉得场面宏大,精彩纷呈;最近又将《新三国》啃了两遍,感触颇深,别有一番滋味。
我个人认为,《新三国》的成绩是主要的,但同时也存在各方面的不足。
电视剧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为了增加艺术效果,可以对情节进行艺术加工,经过夸张、虚构,使故事情节更加生动形象,人物性格更加丰满典型。
但艺术虚构不能歪曲史实,不能有损艺术真实,既正史没有记载的可以大胆虚构,而正史有记载的不能随便篡改。
否则就有不负责任,混淆视听之嫌。
《新三国》主要取材于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其主要史实出自《后汉书》《三国志》《献帝春秋》等史书,也包含了大量虚构成分,如《三国外传》、唐宋传奇|、野史轶事等。
.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它熔文学、历史、音乐、美术、服饰、考古、摄影等学科于一炉。
要同时处理好主题的确立、剧情的编写、场景的选择、演员的酌用、服饰的配备等一系列问题。
《新三国》在这些方面均做出了努力,闪现出不少亮点,但也存在不少瑕疵。
一、编排体制的突破《旧三国》完全按照《三国演义》原著编排,按小说的情节结构把全剧分成三大部分:群雄逐鹿,三国鼎立和三国归晋。
各部分又分若干集,每集有小标题。
各个故事之间有解说词。
亦步亦趋,平铺直述,可以说是故事情节的镜头化。
《新三国》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这一编排体制,全剧分95集,没有标题,故事的衔接大多采用直接转换镜头,必要时通过人物台词简单交代,这就使得故事情节前后衔接紧密,浑然一体。
对原著中略述而正史中的重大事件,如曹操追袭董卓、李傕郭汜长安之乱、曹操讨伐袁术、陈琳为袁绍草拟“讨賳檄文”、曹丕曹植为争储明争暗斗等情节,大手笔渲染,符合历史事实,看了令人耳目一新。
新三国观后感

新三国观后感新版《三国》观后感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椎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谈笑中。
95集的宏篇史诗,在昨天晚上终于告一段落。
也许是比较熟悉三国的缘故,看到最后一集时,倒没有一种心头无限的感觉,但并不是说不喜欢此剧,每天的生活仿佛有一部分都是为了在期待晚上的到来。
而到了昨天,这样的感觉也终于结束了。
《三国演义》一直是我比较喜欢的故事,所以,有了新版就肯定会看。
以前看过许多剧的翻拍,其中很难容忍的一点就是'改编“,把原故事改得乱七八糟,让人皱眉不止。
而对于四大名著来说,改编恐怕更容易让人无法接受。
但新版的《三国》虽然诸多,却似乎还可以令人接受,只是有一些小的方面令人不太满意而已。
不过改编如此之多,争议也不在少数,却并未影响其收视率,可想而知该剧的播出还是异常成功的。
下面就我个人的一些想法对该剧做出部分点评。
重彩曹操从故事的开头来看,仿佛对曹操表现不少,而刘备倒成了不见得很重要的人物。
曹操在剧中成了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除了诸葛亮外,该剧中大概最有智慧的当属曹操了。
故事开头便以他为起点,而且在当时便有勇有谋,而且颇有政治家的头脑与思想。
他重人才,收民心,可谓是把一个军事家、政治家的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这与老版把他描绘成一个反面人物颇为不同。
但是,有个细节或许我有与其他人的不同观点。
也许有人会横向评论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在下认为,此二战不可同日而语。
虽都为以少胜多,但意义、战况与人物颇为不同。
官渡之战,是诸葛亮与周瑜设下了一连套的计谋,仿佛一盘棋,前面运用了许多让对手根本没看明白的套路,还以为只是一个庸手,然而突然车马炮尽出,一举将死了老帅,让对手防不胜防,却又不得不心服口服,然而,官渡之战则不同,袁绍乃庸才,多次做出错误判断与举动,只需修改其中一个,局面便会有所不同。
加之曹操粮草已尽,若无许攸突然叛投,曹操何来胜利?曹操之胜,有一定运气成份,而在赤壁之败,则更多表现为实力之败。
新三国观后感

新三国观后感引言近期,由某知名游戏公司开发并推出的《新三国》手机游戏在市场上大获成功,吸引了众多玩家的关注。
作为一名游戏爱好者,我也迫不及待地下载并体验了这款游戏。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游戏体验之后,我对该游戏有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本文将分析《新三国》这款游戏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分享我的观后感。
游戏优点1. 画面精美《新三国》的游戏画面华丽精美,采用了高清的技术,在手机上展现出令人惊叹的细腻度。
游戏中的人物形象、场景背景和各种特效都设计得非常到位,让玩家仿佛置身于真实的三国历史之中。
这种逼真的画面效果不仅增加了游戏的观赏性,还提升了玩家的游戏体验和沉浸感。
2. 策略玩法丰富游戏中的策略玩法是《新三国》的一大亮点。
玩家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战略策略,发展自己的势力和士兵,与其他玩家进行对战。
游戏提供了丰富的军事、政治、外交等策略选项,玩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决策,并思考如何最大化利用自己的资源和技能来取得胜利。
这种策略玩法不仅增加了游戏的深度,还培养了玩家的思维能力和决策能力。
3. 社交互动多样《新三国》还提供了丰富的社交互动功能,使玩家可以与其他玩家建立联系和互动。
玩家可以加入帮派,与其他玩家一起组队作战,共同完成任务和挑战。
此外,游戏中还有世界频道和私聊功能,玩家可以与其他玩家交流心得和对战经验,增进彼此的交流和了解。
这种社交互动的功能大大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和可玩性,也丰富了玩家的游戏体验。
游戏不足之处1. 游戏平衡性问题尽管《新三国》在画面、玩法和互动上都有不俗的表现,但游戏的平衡性问题也较为突出。
在游戏中,一些强力的武将和装备往往只有少数玩家可以获得,而且获取的途径较为困难。
这就导致了游戏中一部分玩家的实力迅速超越其他玩家,形成了明显的强者与弱者之间的差距。
这种不平衡性会让一部分玩家感到挫败和沮丧,影响到他们的游戏体验。
2. 资源获取速度慢在《新三国》中,玩家需要不断获取资源来提升自己的势力和士兵。
新三国观后感

新三国观后感新三国观后感新三国观后感先考虑如何会失败,再考虑如何取胜知人善用,避其短,则其长处而用之。
看过新三国第13、14集,有以上小感。
曹操以兖州为大本营,准备大举进攻陶谦与刘备共守的徐州,有谋士提出,此时进攻徐州,只怕吕布会借机攻占兖州,如果兖州被占领,那我们就失去了大本营,曹操虽然听取了意见,但仍意在攻取徐州,只是加强了兖州的防守。
结果发兵进攻徐州的同时,吕布进犯兖州,此时,曹操果断决定,回防兖州,放弃徐州,随后将吕布军击退,守住了大本营。
曹操虽然先前失误,但最终还算是听取了第一句话。
第14集,刘备之后也遇到类似情况,曹操之后挟天子以令诸侯,密令刘备进攻袁术,刘备担心自己出兵打袁术去了,吕布会趁机反叛,占领徐州,这样很可能会失去大本营。
但最终他还是决定进攻袁术,单派张飞留守徐州,张飞性情单纯,想事情简单,容易冲动,结果留守期间,被吕布攻进城来,占据了徐州。
这里小说一下我对张飞的看法,这样的人可以在别人手下当一个冲锋陷阵的将军,但却不能自己成就大业,最多可以独霸一方,但最终会被人消灭掉。
所以说,这时候,刘备让张飞留守徐州,是刘备的失策,不善用人,一个人具备某项才能,就让他尽最大发挥它的那方面的`能力,而尽量避其短处。
刘备这里就犯了类似错误,导致其徐州失手,失去了大后方,最后只能选择寄人篱下了。
试想如果当初刘备如果不犯这种错误,又怎么用等到后来那么久才有荆州。
有人说,刘备那时如果选择不打袁术,守徐州,袁术或者别人也会来进攻徐州的,但是,你主动进攻袁术对自己却没有好处,只会削弱自己的实力,让别人渔翁得利。
你守而不攻,起码可以不断的壮大自己的实力,静观时局,伺机再动。
《新三国》观后感关羽不如刘备高,蹙眉眯眼多思考;张飞娇憨兼甜美,十八诸侯开心宝。
孙策一口东北音,容貌倒比吕布老;曹公喉中常带痰,人大代表做报告。
新三国有八处超越老三国一、编剧功底更深厚。
老版三国台词过于生硬,每一句都太固定。
多一字少一字都会影响剧情发展;新版三国则不然,台词灵活多变,贴近生活,全是大白话,演员闭着眼睛不看剧本也能对付过去,多几句少几句都无所谓,大大减少了演员负担。
新三国观后感

新三国观后感
新三国观后感
网上有评论说“新三国是一部文化灾难剧:没有英雄情怀,
没有大智大义大勇,没有信仰,多的是勾心斗角,利用与被利用…其实这个时代不缺乏心计,缺乏的是一份纯粹的信仰”,但
是事实上是,在古代,尤其是在战乱时期这种阴谋论最为盛行的
时期,还有的一些信仰,比如荀彧,以死来沽名钓誉,不符合常理,正所谓大势所趋,识时务者为俊杰。
说荀彧为了名誉,不惜
豁出去性命,真的很难说得通。
其实当时绝大多数德高望重之人,都已经忘记汉朝而归顺曹操了。
回到电视剧中人物性格,新三国,在我看来,写的是人心,
并没有太多人性。
曹操豪爽,临终前怒斥曹丕当年的杀弟之举却
最终又用之,体现出了“无情最是帝王家”。
刘备伪善,关键时
候宁当伪君子不做真小人,所以剧情还用了庞统的计谋自杀性死
法去更加证实了刘备伪善伪的高明。
还有孙权的狠毒,从小时就
表现帝王之气的孙权在真正当上江东的王时也不忘真正的权利。
电影中也有感人的泪点,刘玄德死前与孔明再共诵那一曲隆
中三策,总是让人唏嘘不已。
鲁肃死时还是不忘江东大业,一生
奉献,是少有的忠臣。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最感动的一个情节,
是孔明将死前的自嘲“当年,先帝请我出卧龙岗时,水镜先生曾
感叹道,孔明虽得其主,却不得其时啊。
在三国我感到并不是缺少信仰,而是在这个尔虞我诈的世界里,如果要表达信仰,必成为人宰割的鱼肉,就不会有三国纷争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闲想杂谈
端午三天短假,闲来无事(有事不想做)。
真不知,以何种方式过这个节会比较有意义。
吃了一顿具有当地特色的端午饭,桌上有一盘标志性的菜——鸡蛋、大蒜烧红烧肉。
这道菜很合我的口味,在我老家也没有,算是新奇。
如今的端午节基本上没有什么活动,更别说赛龙舟了;要说赛龙舟,在很多年长人的记忆中,那是大集体时的事。
连包粽子也不必了,超市里都有,且花样繁多。
随着时代的发展,粽子不但形状变了(记得小时候是五角星的,现在怎么变形四边形的了),连里面的陷都是五花八门的。
想想屈原还是楚文化的代表人物,身为荆楚大地上的儿女,关于他的事迹,吾辈人又知多少?本来还想追思一下,读一读他的《离骚》,却是有心无力。
《离骚》没读,却是看了连续剧版的《三国演义》。
记得一个多月前,大学QQ群里看到了一张图片,何润东(吕布)一本正经的样子,下面是一句台词:“小姐是我的命根子,我离不开她”。
看完后觉得这句话太雷人了,甚至有些搞笑。
于是觉得这个三国不怎么样,再加上集数太多,一直没有看。
我太主观臆断了。
看了几集后,觉得这片子还不错,剧情紧凑,叙事性很强,导演绝对是那种很会讲故事的人。
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把魏蜀吴之间的关系说的非常清楚,它们相互牵制、利用,孙刘联盟是假的,那是自保下的权宜之策。
把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从多角度勾画出来,表现的淋漓尽致;曹操疑心很重,有大志、足智多谋,他不时还慷慨陈词,具有浪漫色彩;刘关张的义气、豪气尽显无遗;诸葛亮不再是神一样的人物,他也会慌张失色。
剧中人物个个形象真切,这就像黄仁宇先生说的那样:“整个三国时代,是英雄豪杰风流人物浮沉起伏的期间。
因为战事连绵不断,皇帝威信又名存实亡,很多舞台上的角色已不受道德上的约束,于是趋炎附势。
他们自述胸襟怀抱,慷慨真切,全无腐儒气味,做起是来,也是畅快淋漓。
”
谈谈他们的造型吧!个人觉得刘备的“仁义”有点过,倒是有些虚伪了,看上去呆板木讷、不苟言笑,且沉默寡言,但胸藏大智,也
许这就是大智若愚吧,他很得曹操赞赏。
关羽到是沉稳,却像一个老实吧唧的人,也没有感觉到“美髯公”就是他的别称。
张飞很活泼,说话声音有些尖细,没有雄浑之感,胡子很多很凌乱,也不觉得粗犷,反而脸有点白。
曹操的奸猾体现在语言上,不想老版的三国那样,一个独特眼神就知道了;他可能是个卷发之人,胡子都卷在一起了,也不清理下,看上去很不舒服。
让何润东演吕布,感觉不是特别合适,他那身形有些单薄啊;吕布,古之大将,武艺超群,身材魁梧方有大将之风才是。
貂蝉很漂亮就不肖说了,尽管此人是个悲剧,诸葛亮也很帅,嘿嘿。
作为一个老百姓,应该很狠王允那个老家伙,因为他很坏!本来吕布貂蝉自由恋爱,他老人家偏要横插一棍子,因为我们期望着,就像海子说的: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是就我——一个平民老百姓,的简单想法。
他利用了人性的弱点,分别使出了苦肉计,美人计和离间计。
哎,真是自古红颜多薄命啊!古之四大美女都是生活在战乱时期,国力衰弱时期,带着政治的因素,加之后人的吹捧,使她们声名大噪、流芳千古。
多少人艳羡她们的倾国倾城之容,沉鱼落雁之颜,但背后的辛酸委屈又有谁知?为了乞和,西施被迫做了吴王夫差的女人,昭君远嫁边寒苦楚之地匈奴,称之为“和亲”;杨玉环身为贵妃,成了“安史之乱”的导火索,最后不知道是自尽了还是被遣唐使带到东洋去了。
王允手中的王牌就是“我是你义父”,带着“父”,那是很大的亲情。
不知古人的“三从四德”(未出嫁,从父)是什么时候有的,在东汉三国时期,至少是有“孝”的名义吧。
果然貂蝉不依,于是他就用绝食相要挟,据说是九天不吃不喝。
现代科学证明,不吃不喝只消三到五天就可以让你魂归西天,他个老家伙,居然还能扛九天?只有一种解释,他偷吃偷喝,虚伪至极。
涉世未深而又单纯美丽的貂蝉果然相信,在“义父”的苦肉计下,她终究答应了。
王允心中窃喜,尽管面露羞愧之色,毕竟大计完成了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这样一个思想龌龊,道德卑劣之人,岂是孔孟圣贤书教出来的?此乃人之初,性本恶。
站在理性一点的角度上想,综合分析(吕布貂蝉的故事),可以得出两点。
首先吕布貂蝉其实是不可能在一起的。
有两个障碍,第一个就是貂蝉的义父王允。
虽说他有些迂腐、懦弱,但毕竟是个维护皇室正统的忠臣。
面对董卓的无礼、无道、擅权,他恨不能将其杀之而后快,饮其血、寝其皮,还皇帝权威。
而吕布是董卓的义子,是他政治敌人的儿子,他是断然不会接受吕布这个女婿的。
反过来董卓权大,也许会接受这样一个亲家(前提是董卓是个正常人)。
但第二个障碍就是董卓。
董卓乃好色之徒,淫乱宫女嫔妃,乃滥交之人,原始冲动远远没有受到道德的控制。
对于貂蝉的美貌,他是断然不会舍让;他不会直截了当的回绝吕布,霸占貂蝉,但会以种种名义阻扰,并想方设法占为己有。
因为他们两人所处的环境以及背后的政治势力,说他们两人能在一起,也许是因为我们心中的那个美好愿望!
其次王允没有我刚才说的那么坏。
如果我们以后人的眼光去考量1800年前的人物,这是一种狭隘的历史观,甚至会觉得每个历史人物不是迂腐、愚忠,就是大奸大恶。
每个时代的人都会受到他们所处时代的局限,少有一部分有远见的人,就成了当时的风流人物。
我们所说的远见,那也必须是站在历史的高度,以十年百年之后的视野看待当时的“所谓的长远眼光”。
皇权在秦得到确立,西汉初在董仲舒和汉武帝的努力下,形成了皇权依存的哲学和相应的社会道德伦理规范。
当时的最高学府——太学是高官子弟学习的地方,是培养官员的另外一种途径(途径之一是察举制),是教育这种思想的圣地。
经过200多年的传播、发展,皇权地位巩固,其信条教义深入每位学子的心,成为了他们的道德准则。
维护皇权是每位下到平民百姓,上到王公大臣的光荣使命,同时还要忠于它;当忠孝不能两全时,国为大。
我们21世纪的人不需要接受这样的教义,故对此看得比较轻。
这种教义有它的好处,它造就了王允这样的维护皇权的忠臣;但也有例外,造就了董卓那样的乱臣贼子,以及中间状态的曹操(曹操一生没有称帝,也许有这样的心,但他没有这样做,这就是政治伦理的约束)。
东汉末年,皇权微弱,董卓打着清理宦官的幌子,进兵洛阳,然后架空皇帝,开始了他的擅权专制。
作为接受传统教育的王允
来说,他必以匡扶汉室,扬皇威为己任,他是那个时代的楷模和代表。
为了消灭董贼,他也会不惜一切代价。
他不是不爱他的义女,在“天地君亲师”的排位里,“君”在前“亲”在后;尽管个人感情很挣扎很受煎熬,但更充分的理由是,我这毕竟是为了圣上,为了对浩荡皇恩的报答,于是他义无反顾。
他不是孤独的,他的官僚同仁们是不会反对和指责他的,反而还会赞颂他。
这样的现象延续了很多个世纪,也许直到现在。
上高中时,很为一个人的好坏而争吵不已。
当问及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时,却哑然了。
现在看来,“好人”就是“那个人的行为符合我心中的道德规范”,反之就是“坏人”。
但刨根问底,还是道德信仰的问题。
道德有无好坏之分呢?我没有深究,道德大概是中立的吧,是一种评判标准。
至于说何以判断这种评判标准的合理程度,以及正确、适时与否,不好意思,我无法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