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陕北景观格局定量研究

合集下载

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以陕西省韩城市为例

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以陕西省韩城市为例

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以陕西省韩城市为例张海龙【摘要】以陕西省韩城市为例,依据新时期我国农村建设要求,从韩城市农村地区居民点用地特征入手,选取生态条件、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3个方面的16个相关评价指标,建立评价体系,利用生态位理论与模糊物元模型,评价其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将韩城市农村可用作居民点的土地依据适宜性划分为4个等级:高适宜居民点用地、一般适宜居民点用地、不适宜居民点用地和禁止居民点用地.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居民点选址提供参考.%Taking Hancheng City of Shaanxi Province as study area,according to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residential land in Hancheng city,it selected 16 relevant indicators from ecological,productive and living conditions three aspects,to establish the index system for rural residential land suitability evaluation.With the help of niche and fuzzy matter element model,suitability of rural residential land was evaluated,suitability of rural residential land in the district was divided into 4 grades:highly suitable residential land,suitable residential land,unsuitable residential land and forbidden residential land.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selection of residential land of vast rural areas in China.【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7(045)021【总页数】4页(P199-202)【关键词】生态位理论;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韩城【作者】张海龙【作者单位】商洛学院城乡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陕西商洛 72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01.23居民点是人们集聚形成的定居地点。

基于GIS的土地利用类型景观特征定量研究——以江油市为例

基于GIS的土地利用类型景观特征定量研究——以江油市为例

Ab s t r a c t : T a k i n g t h e J i a n g y o u c i t y a s a n e x a mp l e , t h e i n f o r ma t i o n o f l a n d u s e t y p e s f r o m R S i ma g e o f he t
r e s e a r c h a r e a we r e e x t r a c t e d b y u s i ng ERDAS 9 . 2 a n d Ar c GI S 1 0. 0 s o f t wa r e . Th e l a n d s c a p e p a t t e r n i n — d e x wa s c a l c u l a t e d b y us i n g F r a g s t a t s 3 . 3 s o f t wa r e . Th e n 7 i nd e x e s we r e s e l e c t e d. i n c l u d i n g l a n d s c a pe a r .
i t s l a n d s c a p e s h a p e wa s r e l a t i v e l y r e g u l a r .
Ke y wo r d s : GI S, L a n d u s e , L a n d s c a p e p a  ̄ e m, J i a n g y o u c i t y
e a ( C A)i n t h e s t u d y a r e a , a n d he t q u a n t i t a i t v e a n a l y s i s w a s m a d e o f he t s p a t i a l p a t t e r n o f l nd a u s e l a n d —

基于分形地貌的陕北黄土高原城镇空间形态及其规划方法研究以米脂沟壑区为例

基于分形地貌的陕北黄土高原城镇空间形态及其规划方法研究以米脂沟壑区为例

内容摘要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黄土高原典型流域地貌形态具有较高的分形维数,表明 这些地貌形态具有自相似性和尺度相关性。此外,我们还发现地貌形态的类型和 地形起伏也具有分形特征。
内容摘要
在空间尺度转换方面,我们分析了地貌形态分形特征与空间尺度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地貌形态的分形特征在不同空间尺度上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观 察和分析的尺度有关。这一发现提示我们,在进行地貌形态研究时,应注意尺度 转换的影响。
三、基于分形地貌的城镇空间规划方法
针对米脂沟壑区的地理环境和城镇空间形态,我们提出以下规划方法: 1、尊重自然:在规划过程中,充分尊重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保护生态,合 理利用资源。在保留原有地形地貌的基础上,发挥其特色优势,因地制宜地进行 城镇建设。
三、基于分形地貌的城镇空间规划方法
2、整体规划:虽然城镇空间被分割为许多小的区域,但整体上应形成一个有 机协调的整体。通过加强各区域之间的和互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 整个城镇空间的品质和活力。
内容摘要
总之,通过对黄土高原典型流域地貌形态分形特征与空间尺度转换的研究, 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地区地貌形态的复杂性和尺度依赖性,为相关领域的深 入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内容二
内容摘要
黄土高原沟壑区是中国西北地区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以其复杂的地理环境 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闻名。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居环境问题逐渐 凸显,如土地利用矛盾、生态环境恶化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次演示旨在探 讨黄土高原沟壑区人居环境生态化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
内容摘要
应注重典型案例的总结与推广,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完善和优化规划 设计方法。
内容摘要
针对以上研究结果,本次演示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强学科交流与合作,为 黄土高原沟壑区人居环境生态化理论与规划设计提供更为全面和系统的理论支持; 二是提高规划设计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充分考虑当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等因素, 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三是重视典型案例的示范作用,将优秀案例进行总结 和推广,为其他地区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黄河流域(陕西段)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及预测分析

黄河流域(陕西段)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及预测分析

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河南科技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总第803期第9期2023年5月收稿日期:2023-03-04作者简介:潘博华(1998—),女,硕士生,研究方向:流域综合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黄河流域(陕西段)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及预测分析潘博华李骏南(长安大学土地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54)摘要:【目的】以可持续发展为准则,分析黄河流域的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特征,为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基于199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计算景观生态风险指数。

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在空间上探索景观生态风险指数与驱动因素的空间相关性。

并设定自然发展、耕地保护、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四个情景,采用Markov-Flus 模型对未来景观生态风险指数进行预测。

【结果】研究区内,榆林市、渭南市以及咸阳市北部的景观风险较高,近年来高风险区、较高风险区逐渐收缩;整体的分布呈现“南冷北热”的特点。

【结论】不同区域的景观生态风险收缩或扩张情况不同,应以可持续发展为准则,在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

关键词: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地统计分析方法;空间自相关中图分类号:X82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23)09-0101-06DOI :10.19968/ki.hnkj.1003-5168.2023.09.022Landscape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and Prediction Analysis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Shaanxi Section)PAN Bohua LI Junnan(School of Land Engineering,Chang'an University,Xi'an 710054,China)Abstract:[Purpose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andscape ecological risks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provid⁃ing scientific basis fo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Methods ]The landscape ecological risk index is calculated based on land use data from 1990to 2020.Conduct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between landscape ecological risk index and driving fac⁃tors.Four scenarios of natural development,farmland protection,ecological protection,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ere set up,and the Markov-Flus model was used to predict the future landscape ecologi⁃cal risk index.[Findings ]In the study area,the landscape risks in Yulin City,Weinan City,and thenorthern part of Xianyang City are relatively high.In recent years,the high-risk areas and relatively high-risk areas have gradually shrunk;The overall distribu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cold in the south and hot in the north".[Conclusions ]The contraction or expansion of landscape ecological risks varies in dif⁃ferent regions,s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hould be taken as the criterion and different methods of pro⁃tection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in different regions.Keywords:landscape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geo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 ;spatial autocorrelation0引言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受到干扰时会通过景观格局结构的变化表征风险受体范围和危害情况[1]。

地理信息系统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摘要:景观生态学是在宏观角度研究景观动态变化过程的一门学科。

尤其在当下,人们越来越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重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景观生态学作为一门重视不同景观因素间相互作用、协调功能以及动态变化的学科,加强对景观生态学理论的研究与应用,对生态生态修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景观生态学;应用引言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始终贯穿HJ19-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准则,是量化生态状况评价和预测的主要技术方法,也是国内外生态研究的热点。

但是,景观生态学的量化一直是生态评价的难点之一。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计算机技术系统,用于收集、存储、管理、分析、处理和显示地理数据和相关数据的输出。

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设计开发的基本思路是研究对象的空间位置、分布和关系,基础研究对象被推广为点、线、面的空间矢量实体,并赋予其属性。

采用空间分析模块、三维分析模块、地理统计分析模块、水文分析模块等GIS系统工具,对评价区域进行了全面直观的评价。

1景观生态学概述严格意义上来说,生态学与景观生态学之间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景观生态学的研究主要是在生态学、地理学等相关理论的支持下完成的。

其内容主要包括物质流、能量流等在地球表层是如何进行传输与交换的,生物、非生物与人类之间的转化关系究竟是怎样的。

除此以外,景观生态学研究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对景观结构、功能等进行研究也是一项主要内容。

现阶段,关于景观生态学在一定空间与实践上空间格局与具体生态过程的研究已然成为有关工作人员的研究重点。

生态学过程与尺度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将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相整合也是景观生态学的重要学科特征和研究优势。

经过最近二十多年发展,人们对景观生态学认识有趋同的倾向,空间异质性被广泛认为是景观生态学核心内容。

2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可以收集、存储和管理相关数据,并在计算机软件信息系统的技术支持下,分析和显示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或面积的地理信息分布数据系统信息。

基于GIS的市域景观格局定量分析与优化

基于GIS的市域景观格局定量分析与优化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景观格局分析 ;景观指数 ;F A T T ;景观格 局优化 R GS A S
中 图分 类 号 :X8 1 2 文 献标 识码 :A 文 章 编 号 : 17 —1 5( 0 8)0 —5 40 6 22 7 2 0 4 15 —6
景 观 生 态 学 中 的 格 局是 指 空 间格 局 ,包 括 景 观组 成 的单 元 类 型 、数 目以及 空 间分 布 与配 置¨。 J 景 观 格局 分 析 主 要 是 定量 研 究 斑 块 在 景 观 中 的分 布规 律 [。 间格 局 分 析 的 目的是从 无 序 的景 观 上 2空 1 发 现潜 在 的有 意 义 的秩 序 与 规律 p。 观 格局 对 其 景 J
块数量最多 ,受人为活动影 响强 烈。天然 草地 , 良草地 ,滩涂表现出萎缩特征。从各类用地的空间组合来看 ,除了城镇相 改
对集 中的城区等几个地方外 ,农村居 民点多为耕地 和林 地景 观所 隔开 , 各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由道路 或水 系连接 。定量分析城
市景观 的空间格 局 , 将有 助于深人研究景观格局的形成机制和理 解城 市景观的格局与过程 。 在此基础. 初步探讨 了基于景观 . h 格局优化 的城市生态 系统 的内部空 间布局 。研究结果对长沙市景观生态规划有指导意义。
中元素流产 生影 响,不 同景观格局或景观格局动 市 景 观格局 定量 分析 基础 之上 ,综 合生 态适 宜性 、 态 演 变 导致 区域 景 观 功 能 发 生 变 化 ,同 时会 影 响 敏 感 性 、生 态服 务功 能 、经 济发展 水平 和景 观格 局 到 物 种 的 丰 富度 、分 布 、和 种 群 的生存 能 力 与抗 整 体 优化 的方法 ,探讨 长沙 市市域 生态 调控 的空 间 干 扰 能力 【 】 以及各 种生 态过程 ,即景观结 构或 景 途径 ,以期 达到城 市 景观格 局优 化 的 目的 ,构建 长 4, 观格局决 定景 观 功能 。因此 如何 优化 景观 中斑块 的 沙 市合理 的稳 定 的 自然 生态系 统 ,引导 区域 及城 市 组成 、空 间配 置 以及 基底 特征 ,从 而最有 利 于生物 用 地和 空间 资源 的合理 配置 ,保 障 区域城 乡生 态 的 多样性 保护 、生 态系统 管理 和景 观 的可持续 发展 , 良性循环 ,为城市 的可 持续 发展提 供保 证 。 是一 个新 的 、颇 有前 景 的方 向【。 o J 1 研 究 区域 概 况 长沙 市 位于 湖南 省东 部偏 北 、湘 江下 游 , 湘 居 城市 地 域 的可 持 续 发 展 必 须 以生 态 环 境 的可 持续 发展 为前 提 和保 障【。城 市 生态 系统 的状 态是 东1地 、湘中丘陵与洞庭湖平原结合部 ( 1。3~ 7 J I I 115’ 由系统 的结构 和功 能所 决定 的 ,系统 的功能 取决 于 14 1' 2 。1~ 84 ) 是湖南省省会, 1。5 , 75。 2 。0 , E 全市现 辖 芙蓉 、天 心 、岳麓 、开福 、雨 花 5个 区和长沙 、 系统 的结 构 。要 改善城 市 生态 系统 的状 态 ,就必 须 宁 个县 及浏 阳市 ,总面积 为 1 895 m2 1.k 。 1 从调整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人手。城市土地既是城 望 城 、 乡 3 市 空间格 局 的地域要 素 ,又 是人类 活 动及其 影 响的 长 沙 市 地质 构 造形 迹 复杂 ,地 层褶 皱 ,断裂 发 育 ; 属 低 山丘 陵 区,东北 、西 北 两端 山地 环绕 ,地 势 高 载体 , 它的利用方式和格局成为调控城市生态系统 结构 的关 键环 节 ,同时决定 了城 市生 态系统 的状 态 峻,向中部倾斜而趋 于平缓 ;南部丘岗起伏, 北部 和功能 (。 剐 平坦 开 阔, 势 由南 向北倾 斜 ;海拔 高程在 2.~ 地 35 1 0 .m 之 间 。 79 6 山地 面积约 占全 市总 面积 的 2 .%, 95 张 惠 元 等 人 的研 究 表 明 , 目前 城 市 生 态 问题 的 主 要 由不 合 理 的 土 地 利 用 方 式 和 利 用 强 度 造 丘 陵 占 1 . 72 %,岗地 占 2 _ 平 原 占 2 .%。从 地 33 %, 53 成 ,主 要 表 现 在 自然 生 境 大量 损 失 ;水 土 流 失 的 型地 貌 特征 来看 ,属 于红壤 丘 陵 区。长 沙市 属亚 热

浅谈GIS在景观格局变化中的应用

浅谈GIS在景观格局变化中的应用

浅谈GIS在景观格局变化中的应用景观格局变化研究涉及资源、经济、环境和社会等问题,探索人地关系及人类活动方式的调整,促进研究景观功能和动态的协调,需要现代的多元化的方式逐渐相互融合。

本文基于国内外GIS在景观格局变化应用的发展现状,对20世纪90年,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入了发展的鼎盛时期后,GIS在景观格局变化应用领域的发展和应用方式的变化,从单一的GIS到“3S”与研究模型的结合,总结了其实际应用的优缺点,并对GIS,或者是“3S”技术在景观格局研究应用的发展趋势。

标签:景观格局;GIS ;景观生态学1、景观格局景观格局一般是指景观的空间格局,即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景观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是景观异质性的重要表现,包括景观斑块的类型、数量,不同斑块在空间上的组合分布以及景观上生物与非生物的共同作用结果。

景观格局研究起源于欧洲,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 年代。

“景观和景观生态”的名词最早在1939 年由德国生物地理学家Troll 提出,他侧重于研究一个区域不同地域单位的自然-生物综合体的相互关系分析,其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协调统一生态学和地理学这两个研究领域科学家的研究工作。

2、GIS在景观格局动态研究中的应用丹麦的Kristensen S P.采用GIS手段,分析了上世纪1973年以后20多年间农业上活动对Rostrup地区景观格局带来的变化;Syphard等在分析加利福尼亚南部地区景观格局变化规律基础上,运用CA模型预测了该地区2005年-2050年城市景观格局变化的情况;Jerry等以美国堪萨斯州为例,运用Fragstats软件包并结合RS和GIS技术进行景观格局指数计算,对其景观结构进行分析;Burnside、Croissant、Gautam 等通过调查和利用GIS、RS 技术从不同尺度上进行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定量研究,为土地利用规划、农业政策等的编制和制定提供依据。

Mallick 等基于RS 和GIS,对沙地阿拉伯山区的景观动态特性进行了研究,得出流域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主要受人为因素(土地管理、建设和人口压力)的影响,而非自然因素。

景观动态(变化)驱动力研究论文读书笔记

景观动态(变化)驱动力研究论文读书笔记

景观动态(变化)驱动力研究论文读书笔记—GIS0901 赵建平 2009303200901 景观空间格局分析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景观变化不仅影响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而且也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而其驱动力研究对于理解景观变化的实质进而预测景观变化的趋势非常重要。

景观在各种内外部驱动因素作用下其结构和功能随时间推移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征与规律称为景观变化,也称景观动态。

任何景观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绝对稳定或绝对静止的景观在自然界是不存在的。

景观变化的动力来自景观本身,也受自然因子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而促使景观发生变化的各种内外部驱动因素就是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力。

换言之,景观格局变化驱动力是指导致景观发生变化的主要生物物理和社会经济因素。

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因子尽管在特定的时间段内随着研究区域的不同而不同,但仍具有一定的时空规律。

在较大的时空尺度上,地貌与气候等自然因子和人口、文化与区域社会经济环境等人文驱动因子对景观格局变化其主导作用;而在中小尺度上,植被与土壤和技术革新等因子其主导作用。

引起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因子可归纳为自然因子和人文因子两类。

自然驱动因子中的气候、水文、土壤等被认为是主要的自然驱动力类型;人文驱动因子包括人口变化、技术进步、政治经济体制的变革、文化价值观念变化等因子。

在景观格局演变的过程中,这两种驱动因子往往在不同的时空尺度上发挥不同层次的功能。

景观格局演变的驱动力系统存在着主导驱动力与非主导驱动力的区别,对其进行判别是总结景观格局演变驱动机制的基础。

目前所运用的判别方法主要是典型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

这几天在佃老师的要求下我阅读了几篇有关景观动态(变化)驱动力研究论文,现在选择三篇总结如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IQ! 研 究 区 概 况 陕北地 区 是 黄 土 高 原 的 一 部 分!东 以 黄 河 为
界!西北两面 以 省 界 为 线!南 以 北 山 与 关 中 平 原 相
接 "!#!行 政 上 包 括 延 安 $榆 林 两 市 !土 地 面 积 %I"’j
’") TB!!占 陕 西 省 总 面 积 的&%I$!d !人 口 为(!#j
:930, ,F@<=>L5G<=’#]9 X@<=!
!’T3%;&’9CF&’@?&’’+’(!=’P%?>&’>:,CU+D,!,’>,C#3%;&’)&""’)#.%F,+#!;+’&&!T:D;==?=7 A&C>;:D+,’D,P&’RS,P=%CD,PH&’&(,J,’>#!;&’((&’9’+U,CP+>4#0+(&’*’""()#:;&&’M+#!;+’&"
’I!I!! 景 观 空 间 格 局 分 析 景观空间格局分析是指用来研究景观结构组
近年来!随着(乌金三角)能 源 基 地 的 建 设 和 矿 成特征和空间配置关系的分析方 法!是 景 观 生 态 学
区开发!这里又成为地处 农 牧 工 矿 的 过 渡 带% 生 态 研 究 的 基 本 内 容"&)#% 笔 者 通 过 3Q/*-0X\$
! !收 稿 日 期 "!!""(>’">"( ! !基 金 项 目 "! 教 育 部 科 学 技 术 研 究 重 点 项 目 !’")’*(" ! !作 者 简 介 "! 黄 广 生 !’$%’c "#男 #四 川 广 安 人 #从 事 城 市 规 划 咨 询 $地 理 信 息 系 统 应 用 研 究 %
过 渡 性 正 说 明 了 其 环 境 的 脆 弱 性$多 样 性 和 复 杂 3Q/D-_] 等 ,-.软件对景观图进行处理后!采用
性%随着人口 的 持 续 增 长 和 人 类 不 合 理 经 济 活 动 景观分析软件 XQ3,.U3U. 从 斑 块 类 型 和 景 观 !
的不断加剧!人为负效应进 一 步 加 速 了 自 然 环 境 的 个水平上计算了景观格局指数!以 便 揭 示 研 究 区 内
! !1830+l %"+’"&j’""d 式中$+l’!(!’ 为 斑 块 类 型 序 号)" 为 景 观 总 面积#
%&&最 大 斑 块 指 数!8@J=GL?1@?K5-<NGa%简 称 81-&!反 映 最 大 斑 块 对 整 个 类 型 和 景 观 的 影 响 程度#
! !81-l *B@a%&+* &’"+j’"" 式中$+l’!(!’ 为斑块类型序号)*l’!(!& 为 斑 块序号)&+*为斑块+* 的面积)" 为景观总面积#
景观分类是景观格局分 析 的 基 础!景 观 分 类 有
缘的处理!由 于 格 网 化 的 地 图 中!斑 块 边 缘 总 是 大 于实际的边 缘!因 此!栅 格 版 本 在 计 算 边 缘 参 数 时 会产生 误 差!这 种 误 差 依 赖 于 网 格 的 分 辨 率"&)#%
多种体系%笔者以’$$%年’e(" 万 陕 西 省 土 地 利 在计算 陕 北 地 区 景 观 指 标 时!选 用 XQ3,.U3U.
第!%卷 第&期 !""# 年 $ 月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S;FJ<@E;M_@J?5.KCG<KGL@<N_<OCJ;<BG<?!
D;EI!%0;I& .GH?I! " " #
基于 W5>的陕北景观结构
黄 广 生’,吴 ! 方!
!’I武汉市城市规划咨询服务中心#湖北 武汉 )&""’)&!I长安大学 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陕西 西安 *’""()"
"!引言
*景观生态 学+一 词 由 德 国 著 名 植 物 地 理 学 家 UJ;EE/ 于’$&$年首次 提 出 来 的#其 目 的 是 为 了 协 调统一生态学和地理学这两个领域中科学家的研 究工作 % ,’- 景观生态学的 产 生 与 发 展#给 传 统 生 态 学与地理学带来了活力#其 研究方 法 与 成 果 为 资 源 开发和环境生态保护提供了新的科学方法和决策 依据%景观格局分析是景观生态学研究任务之一#
’"%
地 球 科 学 与 环 境 学 报 ! ! ! ! ! ! ! ! ! ! ! ! ! ! ! ! ! ! 第 !% 卷
景观指标时!选 用 斑 块 数 目"斑 块 所 占 景 观 面 积 的
比例"最大斑 块 指 数"景 观 形 状 指 数 ) 个 指 标# 在 景 观 水 平 上 分 析 景 观 指 标 时 !选 用 ’" 个 指 标 $
第&期!!!!!!!!!!!!!!!黄广生!等+基于 ,-.的陕北景观结构
’"*
在 此 基 础 上 将 研 究 区 域 进 行 景 观 分 类!共 分 出 草
’! 研究区概况和研究方法
地$耕地$独立工矿企业$城 镇 和 农 村 居 民 点$林 地$ 沙 地 $水 域 $盐 碱 地 $园 地 $ 类 景 观 &图 ’’%
;/GBE*HB)U@TC<=?5GE@<NFLG@K?F@EB@H@L?5GN@?@V@LG#?5CLH@HGJKE@LLCMCGL?5GE@<NLK@HG;M<;J?5GJ<.5@@<aC @<NB@TGLC<?;?5GE@<NLK@HGKE@LLCMCK@?C;<B@HFLC<=3Q/’-0X\#3Q/D-_] @<N;?5GJ,G;=J@H5CK-<M;JB@?C;< .PL?GB HJ;MGLLC;<@EL;M?[@JGI9LC<=?5GE@<NLK@HGH@??GJ<@<@EPLCLL;M?[@JGXQ3,.U3U.#?5CLH@HGJK@EKFE@?GL JGEGO@<?H@J@BG?GJL@<NE@<NLK@HGC<NCKGL;<H@?K5K@?G=;JP@<NE@<NLK@HGEGOGE#@<NJGOG@EL?5GE@<NLK@HGH@??GJ< @<N?PHGK5@J@K?GJ;M?5G [5;EGJG=C;<2F@<?C?@?COGEPIU5CLH@HGJGL?@VECL5GL?5GM;F<N@?C;<M;J?5GNGGHGJJG> LG@JK5C<=@<N?5GJGOG@EC<=;MGK;E;=CK@EHJ;KGLLC<?J@<LC?C;<JG=C;<LI-?5@LL;BGJGMGJG<KGO@EFG;<?5GC<?GJJGE@> ?C;<VG?[GG<?5GJGVFCENC<=;MJG=C;<E@<NLK@HG@<NMF<K?C;<HJ;KGLL#M;JGK@L?C<=E@<NLK@HGNP<@BCKK5@<=C<=@<N L;;<I %&DP0E@G)E@<NLK@HGGK;E;=P&E@<NLK@HGH@??GJ<&E@<NLK@HGC<NGaGL&,-.&<;J?5GJ<.5@@<aC
%)&景观形状 指 数!8@<NLK@HG.5@HG-<NGa%简 称 8.-&!反 映 最 大 斑 块 对 整 个 类 型 和 景 观 的 影 响 程度#

!!8.-l%.,+O&’! ;8" Ol’
式中$,+O为景观中斑 块 类 型+ 和O 之 间 的 边 缘 总 长 度)’ 为景观中斑块总数)" 为景观总面积#
%’&斑 块 数 目’块!0FBVGJ;M1@?K5GL%简 称 01&!表 示 景 观 的 破 碎 化 程 度 #
01l’j+ 式中$+l’!(’ 为 斑 块 类 型 序 号)’ 为 景 观 中 斑 块 总数#
%!&景 观 比 例!1J;H;J?C;<;M8@<NLK@HG%简 称 1830+&!表 示 斑 块 所 占 景 观 面 积 的 比 例 #
[ 关 键 词 ]! 景 观 生 态 &景 观 格 局 &景 观 指 数 &,-.&陕 北 [ 中 图 分 类 号 ]!1!"%&^’)$![ 文 献 标 识 码 ]!3![ 文 章 编 号 ]!’#*!>#(#’!!""#""&>"’"#>"(
<*+@GH*I&M*BB&E+0L:0EBJ&E+>J**+’"Y*G&@0+W5>
’") % 陕 北 地 区 是 一 个 典 型 的 多 层 次 生 态 过 渡 带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