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耳鼻喉常用方剂

合集下载

耳鼻喉科验方(近期全国各地中医期刊中精选)

耳鼻喉科验方(近期全国各地中医期刊中精选)

耳鼻喉科验方(近期全国各地中医期刊中精选)1 外耳道炎耳炎灵[药物]枯矾 8 克,黄柏 2 克,黄连、猪胆汁粉各 1。

5 克,冰片 0,2 克。

[用法]上药研为极细末,装入大口瓶中,紫外线照射 45 分钟备用。

使用前用3%双氧水清洁外耳道,拭干后将药末撤于患处,隔天1次。

[疗效]此方治疗外耳道炎症186 例,全部治愈。

一般3~5 次可愈。

[来源]吕韶光,等,陕西中医芩柏滴耳液[药物]黄芩、黄柏各 12 克,枯矾 6 克,冰片 3 克,麻油 500 毫升。

[用法]将黄芩、黄柏放入麻油中浸泡24 小时,置入铁锅煎炸变为黑黄色,取出后研末,与枯矾、冰片细末同时放入麻油煮沸,过滤装瓶备用。

使用时用棉签蘸药液局部涂抹或塞入外耳道,每天 1~2 次。

[疗效]此方治疗外耳道炎 96 例,痊愈 93 例,无效 3 例。

[病例朱××,男,3 岁。

1 天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右耳疼痛,渐加重,夜间烦躁哭闹不能入睡。

检查右耳廓牵拉痛,外耳道急性充血、肿胀,鼓膜边缘充血。

以此方治疗3次后症状消失,检查外耳道皮肤正常。

[来源]谷志平,辽宁中医杂志消炎膏[药物]乳香、没药、血竭、儿茶各 6 克,朱砂 1。

5 克。

[用法]将乳香、没药麸炒去油,与余药共研细末,加适量蜂蜜调匀成膏备用。

使用时,用药棉制成粗细合适的棉栓,蘸此药膏塞敷患处,每天或隔天换药 1 次。

[疗效]此方治疗外耳道疖肿 197 例,有效 139 例,无效 58 例。

2中耳炎桑叶滴耳剂[药物]新鲜桑叶数片。

[用洁]上药洗净捣烂取汁,每次将桑叶汁滴入耳内 1~2 滴,每天 3 次。

[疗效]此方治疗化脓性中耳炎,一般 2~3 天即愈。

[病例]朱××,男,3 岁。

患儿耳内发炎,有脓液流出20天。

诊为化脓性中耳炎。

经此方滴入耳内,3 天即愈。

[来源]朱培忠,等。

四川中医中耳炎方[药物]鲜蒲公英全草。

[用法]上药用清水洗净晾下,剪成碎片,捣成糊状,用双层消毒纱布包住用力拧挤取汁,干净器皿盛接。

中医耳鼻喉民族民间方1

中医耳鼻喉民族民间方1

中医耳鼻喉民族民间方1•·过敏性鼻炎中药偏方2013-12-30•·过敏性鼻炎中药偏方2013-12-30•·皂荚治过敏性鼻炎2013-12-30•·治鼻痒、喷嚏、流鼻涕过敏性鼻炎方2013-12-30•·治过敏性鼻炎脾肺气虚型2013-12-30•·过敏性鼻炎偏方花椒半夏煎剂涂鼻法2013-12-30•·治过敏性鼻炎方2013-12-30•·治过敏性鼻炎经验方2013-12-30•·过敏性鼻炎取嚏法2013-12-30•·过敏鼻炎中药巧治2013-12-30•·治过敏性鼻炎荨麻疹临床应用2013-12-30•·治过敏性鼻炎流大量清水涕2013-12-30•·小儿过敏性鼻炎中医辨治2013-12-30•·治过敏性鼻炎自拟外用经验方2013-12-30•·中医治过敏鼻炎偏方2013-12-30•·疏风通窍治过敏性鼻炎2013-12-30•·治过敏性鼻炎适用三方2013-12-30•·民间预防秋冬过敏性鼻炎2013-12-30•·脱敏止嚏治过敏性鼻炎方2013-12-30•·王琦治疗过敏性疾病的组方经验浅探2013-12-30•·治过敏性鼻炎二偏方2013-12-30•·春季鼻子过敏保健方法2013-12-30•·过敏性鼻炎临床上的几则验方2013-12-30•·药气外治鼻子过敏2013-12-30•·常年性和季节性过敏性鼻炎中药治方2013-12-30•·温补肺脏治疗过敏性鼻炎2013-12-30•·连续打喷嚏过敏性鼻炎一闻二喝三泡脚2013-12-30 •·将鹅不食草研成细末治过敏性鼻炎等各种鼻炎2013-12-30•·路志正治过敏性鼻炎验案赏析2013-12-30 •·鼻流清涕不止中药外用方2013-12-30。

中药治疗鼻炎 中药治疗鼻炎配方

中药治疗鼻炎 中药治疗鼻炎配方

中药治疗鼻炎中药治疗鼻炎配方中药治疗鼻炎
引言
鼻炎是一种常见的鼻部炎症,症状包括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等。

传统中药在治疗鼻炎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缓解症状并改善鼻部的功能。

本文介绍几种中药治疗鼻炎的常用配方。

中药配方
1. 桑叶20克,薄荷10克,连翘10克,荆芥15克,紫苏叶15克。

将以上药材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煎煮20分钟后,滤出药液。

每日早晚各饮用一次。

2. 菊花10克,金银花15克,连翘10克,白芷10克,苍耳子10克,中药香囊适量。

将以上药材加入砂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煎煮15分钟后,加入香囊熏吸。

每日使用2次。

3. 白术10克,茯苓10克,黄芩10克,连翘10克,苍耳子10克,天麻10克,川贝母5克。

将以上药材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煎煮30分钟后,滤出药液。

每日早晚各饮用一次。

注意事项
- 使用中药治疗鼻炎时,应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建议。

- 对于个别人来说,中药可能会引发过敏或其他不良反应,应
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 在使用中药配方时,应注意药材的质量和用量,严格按照配
方的要求操作。

结论
中药治疗鼻炎的配方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其效果可能因人而异。

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请及时就医,以获得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中医养生中医药调理耳鼻喉健康的秘方

中医养生中医药调理耳鼻喉健康的秘方

中医养生中医药调理耳鼻喉健康的秘方中医有着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养生经验和调理方法。

在中医传统理论中,耳鼻喉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它们的健康与人体的整体健康息息相关。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医养生中药调理耳鼻喉健康的秘方。

一、中药调理耳鼻喉的基本原则中医认为,耳鼻喉的健康受到气血流通和阴阳平衡的影响,因此调理耳鼻喉健康的基本原则是活血化痰、清热解毒、益气养阴。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药调理耳鼻喉健康的秘方。

二、桑百病饮【配方】桑白皮10克,柴胡6克,旱黄芪15克,甘草6克,大枣3枚。

【制作】将以上药材洗净,加水煎煮。

【用法】每日服用1剂,分2次饮用。

【功效】该方能活血化痰,清热解毒,适用于耳鸣、喉痛等症状。

三、苦参饮【配方】苦参15克,白术10克,柴胡6克,炙甘草6克,大枣3枚。

【制作】将以上药材洗净,加水煎煮。

【用法】每日服用1剂,分2次饮用。

【功效】该方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适用于鼻窦炎、咽喉炎等症状。

四、黄耆养阴饮【配方】黄耆15克,党参10克,熟地20克,白术6克,玉竹6克。

【制作】将以上药材洗净,加水煎煮。

【用法】每日服用1剂,分2次饮用。

【功效】该方能益气养阴,滋养身体,适用于口干咽痛、耳鸣等症状。

总结:中医养生中药调理耳鼻喉健康有着丰富的秘方,通过活血化痰、清热解毒、益气养阴等方法能够改善耳鼻喉相关疾病的症状。

然而,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中药方剂,并在中医医生指导下使用。

此外,中医养生还包括调节饮食、适当运动、保持心情愉快等方面,这些都有助于提升整体健康。

请广大朋友们在关注耳鼻喉健康的同时,重视中医养生,走向健康的生活。

耳鼻喉科常用方剂歌诀

耳鼻喉科常用方剂歌诀

耳鼻咽喉科常用方剂歌诀李凡成编,录自:何宇声主编《临床常用方剂歌诀》(第2版)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308-3201、三蚣散(《奇效良方》)三蚣散内星芷麝,功专搜风又祛痰;口眼歪斜面肌挛,此方当可保安康。

由蜈蚣、南星、白芷、麝香组成,热酒调服。

搜风祛痰通络。

治口眼歪斜、面肌痉挛、抽搐。

2、三黄凉膈散(《喉科紫珍集》)三黄凉膈治喉痛,芩柏连栀归芍芎;玄草射竹青陈皮,花粉银花灯心送。

由黄芩、黄柏、黄连、栀子、当归、赤芍、川芎、玄参、生甘草、射干、竹叶、青皮、陈皮、天花粉、银花、灯心组成。

清热解毒,利咽止痛。

治邪毒由表入里,咽喉红肿疼痛,恶寒发热。

便泌加大黄。

3、千金内托散(《喉科紫珍集》)千金内托治喉痈银翘桔草朴芍芎青陈蒌灯防花粉五目未溃参归功由银花、连翘、桔梗、生甘草、赤芍、川芎、厚朴、青皮、陈皮、瓜蒌、灯心、防风、天花粉、人参、当归组成。

清热消毒,托里破痈。

治喉痈应溃而未溃,红肿疼痛。

4、化脓汤(《朱宗云经验方》)化脓汤中贝皂甲银翘栀板僵芩花豆根芦根十二味解毒排脓朱氏法由银花、连翘、栀子、板蓝根、山豆根、芦根、黄芩、天花粉、僵蚕、贝母、皂角刺、穿山甲组成。

清热解毒,排脓消肿。

治咽喉痈肿成脓未溃。

5、升麻解毒汤(《谭敬书经验方》)升麻解毒苍芷芩升葛芍草蒲桔腥肺热鼻渊流浊涕欲求特效此方寻由升麻、葛根、赤芍、生甘草、黄芩、蒲公英、苍耳子、白芷、鱼腥草、桔梗组成。

清热解毒,排脓通窍。

治肺热鼻渊,浊涕量多不止,面颊疼痛。

便秘加大黄,尿黄加木通。

6、止衄散(《类编朱氏集验方》)止衄散中用当归黄芪芍药生地随再加茯苓与阿胶益气生血衄可退由当归、黄芪、赤芍、生地、茯苓、阿胶组成。

益气生血、凉血止衄。

治气虚血少,鼻衄时发。

7、少阴甘桔汤(《外科正宗》)少阴甘桔升柴陈羌芎黄芩葱玄参咽痛口糜并腐烂身热脉沉病不轻由桔梗、甘草、升麻、柴胡、陈皮、羌活、川芎、黄芩、葱白、玄参等十味药组成。

疏风解毒,清利咽喉。

治少阴咽痛,或口糜烂及咽喉,脉沉细而身犹热者。

中医耳鼻喉常用方剂

中医耳鼻喉常用方剂

1、三蚣散(《奇效良方》)三蚣散内星芷麝功专搜风又祛痰口眼歪斜面肌挛此方当可保安康由蜈蚣、南星、白芷、麝香组成,热酒调服。

搜风祛痰通络。

治口眼口呙斜、面肌痉挛、抽搐、2、三黄凉膈散(《喉科紫珍集》)三黄凉膈治喉痛芩柏连栀归芍芎玄草射竹青陈皮花粉银花灯心送由黄芩、黄柏、黄连、栀子、当归、赤芍、川芎、玄参、生甘草、射干、竹叶、青皮、陈皮、天花粉、银花、灯心组成。

清热解毒,利咽止痛。

治邪毒由表入里,咽喉红肿疼痛,恶寒发热。

便泌加大黄。

3、千金内托散(《喉科紫珍集》)千金内托治喉痈银翘桔草朴芍芎青陈蒌灯防花粉五目未溃参归功由银花、连翘、桔梗、生甘草、赤芍、川芎、厚朴、青皮、陈皮、瓜蒌、灯心、防风、天花粉、人参、当归组成。

清热消毒,托里破痈。

治喉痈应溃而未溃,红肿疼痛、4、化脓汤(《朱宗云经验方》)化脓汤中贝皂甲银翘栀板僵芩花豆根芦根十二味解毒排脓朱氏法由银花、连翘、栀子、板蓝根、山豆根、芦根、黄芩、天花粉、僵蚕、贝母、皂角刺、穿山甲组成。

清热解毒,排脓消肿。

治咽喉痈肿成脓未溃。

5、升麻解毒汤(《谭敬书经验方》)升麻解毒苍芷芩升葛芍草蒲桔腥肺热鼻渊流浊涕欲求特效此方寻由升麻、葛根、赤芍、生甘草、黄芩、蒲公英、苍耳子、白芷、鱼腥草、桔梗组成。

清热解毒,排脓通窍。

治肺热鼻渊,浊涕量多不止,面颊疼痛。

便秘加大黄,尿黄加木通。

6、止衄散(《类编朱氏集验方》)止衄散中用当归黄芪芍药生地随再加茯苓与阿胶益气生血衄可退由当归、黄芪、赤芍、生地、茯苓、阿胶组成、益气生血、凉血止衄。

治气虚血少,鼻衄时发。

7、少阴甘桔汤(《外科正宗》)少阴甘桔升柴陈羌芎黄芩葱玄参咽痛口糜并腐烂身热脉沉病不轻由桔梗、甘草、升麻、柴胡、陈皮、羌活、川芎、黄芩、葱白、玄参等十味药组成。

疏风解毒,清利咽喉。

治少阴咽痛,或口糜烂及咽喉,脉沉细而身犹热者。

8、中与汤(《医宗金鉴》)中与汤里八珍配减去地苓加芪桂桔芷排脓姜枣冬补虚托毒藿香替由黄芪、肉桂、人参、白术、炙甘草、白芍、川芎、当归、白芷、桔梗、藿香、麦冬、生姜、大枣组成、补益气血,托毒排脓。

中医五官科方剂

中医五官科方剂

第四章中医五官科方剂一、耳耳聋1、甘遂2分、甘草2分、研、左用甘遂右用甘草、棉花捻。

2、柴胡50、香附50、川芎25、研、口服日三次、一次15g。

3、细辛10、白芷10、冰片1分、麝香1分、研纳入耳中。

耳疮指外耳道的弥漫性红肿疮疡,以外耳道弥漫性红肿、溃疡、渗液等为特征。

相当于西医的弥漫性外耳道炎。

疼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

发病原因一般是挖耳、污水入耳、中耳炎脓液刺激外耳道等。

治疗主要一抗炎止疼及对症治疗。

中医治疗以清泻肝胆,利湿消肿为原则。

主方龙胆泻肝汤(吴谦《医宗金鉴》)加减:龙胆草12、黄芩12、栀子12、夏枯草15、赤茯苓15、牡丹皮15、柴胡10、甘草6、水煎服。

若红肿,糜烂,流脓血水较甚者,可加苦参12、地肤子15。

主方参苓白术散(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党参12、茯苓12、白术10、生薏苡仁30、土茯苓20、地龙干10、蝉蜕6、甘草6、水煎服。

若痒甚者,加白蒺藜15克、防风10。

流水多者,加泽泻15、地肤子10。

1、黄连8分、硼砂7.5、冰片1分、黄连水煎过滤加入上药、滴入耳内5~8滴。

2、天竺黄15、冰片5、研、核桃油滴耳。

耳鸣如雷1、磁石12、龙骨12、牛膝12、朱砂1.5、牡蛎10、丹参10、茯苓10、柴胡10、地龙10、菖蒲10、钩藤10。

暴聋1、龙胆草12、黄芩9、栀子9、木通9、车前子6、柴胡9、当归9、生地9、甘草9、磁石15、六曲9、加党参9、白芍9、茯苓9、枣5。

2、生地15、泽泻12、猪苓12、丹皮9、五味子9、葛根60。

药物性耳聋1、龙胆草6、芦荟6、牛黄6、当归6、菖蒲6、硃远志6、研、日二次一次1.5g。

耳廓麻木1、黄芩12、半夏12、陈皮12、茯苓12、竹茹12、僵蚕12、柴胡10、枳实10、菖蒲6、甘草6。

耳衄指血从耳中溢出的病证。

《冯氏锦囊》:“耳中出血,少阴火动所致。

”李东垣曰:“耳中无故出血,名曰耳衄。

乃肝肾相火上逆,迫血而衄。

”有虚实之分:因少阴虚火致者,血出淡红,不疼不肿,脉象细数无力。

免煎中药专病专方-耳鼻喉科

免煎中药专病专方-耳鼻喉科

耳鼻喉科1、鼻窦炎【处方】1:党参10g 桔梗10g 赤芍10g 路路通10g【功效】:健脾益气,宣肺通窍。

【适应症】:鼻塞或重或轻,鼻涕粘白,稍遇风冷刺激则鼻塞加重,嗅觉减退,头昏头胀,自汗畏风。

【处方】2:泽泻10g 夏枯草10g 辛夷6g 川芎6g炒苍耳子9g 柴胡6g 防风10g 鱼腥草30g 【功效】:清胆泻火、化浊通窍。

【适应症】:鼻涕浓浊,色黄或黄绿相间,量多有腥味,嗅觉减退,头痛剧烈,烦躁易怒,寐少梦多。

2、慢性鼻窦炎【处方】:柴胡6g 黄芩10g 炒苍耳子9g 白芷6g茯苓10g 滑石10g 甘草3g【功效】:清热利湿,排脓通窍。

【适应症】:鼻塞,流涕。

3、口腔炎/扁桃体炎【处方】:金银花10g 丁香5g 薄荷6g 檀香3g【功效】:清热养阴。

【适应症】:口舌生疮,疼痛剧烈,吞咽困难,口干口臭,口渴引饮,便秘溲黄。

用法用量:含漱。

上药加60~100ml开水溶解后,待水稍凉不烫舌时,每次喝适量药液含漱30~60秒后吐出,连续3~5次,漱完为止。

一日一剂。

4、声带小结【处方】:赤芍10g 白僵蚕10g 浮海石10g 昆布10g 浙贝母10g 法半夏9g 陈皮6g 枳壳6g 郁金10g 夏枯草10g 【功效】:理气活血,化痰散结。

【适应症】:颈部痰核,结聚日久,按之摁手,不红不痛,但不碍饮食与呼吸。

5、急性喉炎【处方】:瓜蒌皮10g 僵蚕10g 薄荷12g 桔梗10g 浮海石10g 【功效】:宣肺化痰,开音散结。

【适应症】:声嘶日久,讲话费力,喉内异物感或有痰粘着感,常需清嗓,胸闷不舒。

6、慢性喉炎【处方】:桃仁10g 红花5g 当归10g 赤芍10g 地黄10g柴胡6g 桔梗10g 甘草6g 玄参10g 蝉蜕6g 诃子10g 【功效】:行气活血,化痰开音。

【适应症】:声嘶,声带小结或息肉。

7、急性咽炎【处方】:荆芥10g 防风10g 金银花10g 连翘10g 蒲公英10g 玄参10g 桑白皮10g 桔梗10g 甘草3g 牛蒡子10g 浙贝母10g 【功效】:疏风清热,消肿利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1、三蚣散(《奇效良方》)三蚣散内星芷麝功专搜风又祛痰口眼歪斜面肌挛此方当可保安康由蜈蚣、南星、白芷、麝香组成,热酒调服。

搜风祛痰通络。

治口眼口呙斜、面肌痉挛、抽搐。

2、三黄凉膈散(《喉科紫珍集》)三黄凉膈治喉痛芩柏连栀归芍芎玄草射竹青陈皮花粉银花灯心送由黄芩、黄柏、黄连、栀子、当归、赤芍、川芎、玄参、生甘草、射干、竹叶、青皮、陈皮、天花粉、银花、灯心组成。

清热解毒,利咽止痛。

治邪毒由表入里,咽喉红肿疼痛,恶寒发热。

便泌加大黄。

3、千金内托散(《喉科紫珍集》)千金内托治喉痈银翘桔草朴芍芎青陈蒌灯防花粉五目未溃参归功由银花、连翘、桔梗、生甘草、赤芍、川芎、厚朴、青皮、陈皮、瓜蒌、灯心、防风、天花粉、人参、当归组成。

清热消毒,托里破痈。

治喉痈应溃而未溃,红肿疼痛。

4、化脓汤(《朱宗云经验方》)化脓汤中贝皂甲银翘栀板僵芩花豆根芦根十二味解毒排脓朱氏法由银花、连翘、栀子、板蓝根、山豆根、芦根、黄芩、天花粉、僵蚕、贝母、皂角刺、穿山甲组成。

清热解毒,排脓消肿。

治咽喉痈肿成脓未溃。

5、升麻解毒汤(《谭敬书经验方》)升麻解毒苍芷芩升葛芍草蒲桔腥肺热鼻渊流浊涕欲求特效此方寻由升麻、葛根、赤芍、生甘草、黄芩、蒲公英、苍耳子、白芷、鱼腥草、桔梗组成。

清热解毒,排脓通窍。

治肺热鼻渊,浊涕量多不止,面颊疼痛。

便秘加大黄,尿黄加木通。

6、止衄散(《类编朱氏集验方》)止衄散中用当归黄芪芍药生地随再加茯苓与阿胶益气生血衄可退由当归、黄芪、赤芍、生地、茯苓、阿胶组成。

益气生血、凉血止衄。

治气虚血少,鼻衄时发。

7、少阴甘桔汤(《外科正宗》)少阴甘桔升柴陈羌芎黄芩葱玄参咽痛口糜并腐烂身热脉沉病不轻由桔梗、甘草、升麻、柴胡、陈皮、羌活、川芎、黄芩、葱白、玄参等十味药组成。

疏风解毒,清利咽喉。

治少阴咽痛,或口糜烂及咽喉,脉沉细而身犹热者。

8、中和汤(《医宗金鉴》)中和汤里八珍配减去地苓加芪桂桔芷排脓姜枣冬补虚托毒藿香替由黄芪、肉桂、人参、白术、炙甘草、白芍、川芎、当归、白芷、桔梗、藿香、麦冬、生姜、大枣组成。

补益气血,托毒排脓。

治骨槽风,溃烂日久,时流清脓、死骨,正虚邪恋。

9、六味汤(《喉科秘旨》)六味汤中用荆防桔草薄荷与僵蚕外感风寒咽喉病赶紧煎服保平安由荆芥、防风、僵蚕、桔梗、薄荷、甘草组成。

疏风利咽。

治咽喉病初起,不论风寒风热,皆可随证加减应用。

10、双砂汤(《外科证治全生集》)双砂砂仁与砂糖灵仙草果骨刺康由砂仁、草果、威灵仙、白砂糖组成。

化骨利咽。

治鱼刺、骨鲠在咽喉。

11、玄麦甘桔汤(《方药备要》)玄麦甘桔汤法良养阴清热又化痰慢性喉痹阴虚证此方常服咽喉康由玄参、麦冬、生甘草、桔梗组成。

清咽化痰。

治慢喉痹,咽喉干燥疼痛,小瘰增生,吭喀少痰。

12、半夏散及汤(《伤寒论》)半夏散中桂枝草伤寒咽痛此方好由半夏、桂枝、炙甘草组成。

散寒祛邪,利咽止痛。

治少阴病咽痛(阳气不足,外感于寒,邪客咽喉,咽部淡紫微肿,疼痛不利)。

13、加味二陈汤(《外科正宗》)加味二陈有芩连薄荷六克姜三片清热化痰疗效著消除痰包少花钱由法夏、陈皮、茯苓、甘草、黄芩、黄连、薄荷、生姜组成。

清热化痰。

治耳郭痰包、口腔痰包、鼻唇痰包等,局部肿起,肤色或肌膜色泽不变,微胀,按之有囊状感。

14、加味八脉散(《中医诊疗要览》)加味八脉二苓泽藁杏地栀通知柏利湿化浊治清窍萎缩鼻炎当清热由茯苓、猪苓、泽泻、藁本、杏仁、生地、栀子、木通、知母、黄柏组成。

清热利湿,化湿通窍。

治萎缩性鼻炎,鼻中浊脓量多。

15、加味升麻葛根汤(《潭敬书经验方》)升麻葛根芍草芩二皮二通地麦寻清解肺经与阳明鼻渊鼻窒效验灵精品文档由升麻、葛根、赤芍、甘草、桑白皮、地骨皮、木通、路路通、生地、麦冬、黄芩组成。

清热解毒,通窍止涕。

治慢性鼻渊,鼻塞,涕黄浊量不多,属肺经或阳明郁热者。

16、加味升葛汤(《医学见能》)加味升葛地芩硝枳芷花粉杏银翘肺胃郁热成鼻燥此方服来病即消即升麻葛根汤加味。

由升麻、葛根、赤芍、生甘草、黄芩、生地、芒硝、枳壳、白芷、天花粉、杏仁、银花、连翘组成。

清热生津,升清润燥。

治肺胃郁热,鼻腔干燥少涕。

17、加味导赤散(《中医喉科学》)加味导赤加桔梗玄牛银翘薄连芩燥湿解毒治口糜清热化浊利心经由生地、木通、甘草梢、竹叶、黄芩、黄连、银花、连翘、薄荷、玄参、牛蒡子、桔梗组成。

清心利尿,解毒化浊。

治口糜属心火壅盛者。

18、耳聋左慈丸(《重订广温热论》)耳聋左慈地萸山丹泽苓磁五味菖功专力强治聋鸣耳聪心宁睡眠香由熟地黄、怀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磁石、五味子、石菖蒲组成。

补肾聪耳。

治肾阴亏虚,耳鸣耳聋,睡眠多梦。

19、当归芍药汤(《五官科学》)当归芍药用八珍荑蒲芩菊易地参再加地龙通络脉慢性鼻炎去病根由当归、赤芍、川芎、白术、茯苓、甘草、辛荑、薄荷、黄芩、菊花、地龙组成。

益气活血,清热通络。

治鼻窒夹郁热之邪,鼻黏膜红肿色暗,时流少量浊黄涕,不闻香臭。

20、全真一气汤(《冯氏锦囊秘录》)全真一气参麦味术附牛膝熟地随温肾壮阳降虚火咽痛口疮功效魁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白术、附子片、牛膝、熟地黄组成。

温阳益气,降火利咽。

治阳虚火升浮之口疮、喉痹。

21、会厌逐瘀汤(《医林改错》)会厌逐瘀汤芍地桃红柴玄草枳桔热病余毒入络脉咽肌麻痹功效奇由当归、赤芍、生地、桃仁、红花、柴胡、玄参、甘草、桔梗、枳壳组成。

活血化瘀,通络利咽。

治热病伤阴,瘀血阻络,咽肌麻痹,饮水即呛。

22、苏叶散(《冰玉堂方》)苏叶散中辛芷风桂枝荜茇草姜葱风寒牙痛受不住赶紧煎服快风功由苏叶、细辛、白芷、防风、桂枝、荜茇、甘草、生姜、葱白组成。

祛风散寒止痛。

治风寒牙痛。

23、抗渗耳方(《谭敬书经验方》)抗渗耳方柴芎香术苓芩泽芪归菖银花水蛭穿山甲解毒化瘀治耳胀由柴胡、香附、川芎、石菖蒲、白术、茯苓、银花、黄芪、当归、黄芩、水蛭、炮山甲、泽泻组成。

健脾利水,化瘀通络,清热解毒,行气通窍。

用于渗出性中耳炎,证属脾虚湿热兼气滞血瘀者。

24、丽泽通气汤(《兰室秘藏》)丽泽通气羌独苍麻黄椒芷防葱姜升葛芪草配红枣益气解表鼻病安由羌活、独活、苍术、麻黄、川椒、白芷、防风、葱白、生姜、升麻、葛根、黄芪、甘草、大枣组成。

辛温散寒,益气解表。

治体虚不足,外感寒邪,久病鼻窍窒塞不利,不闻香臭。

25、连理汤(《张氏医通》)连理汤用理中方参术苓草连炮姜燥湿解毒培中州脾虚湿热口糜安由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黄连、炮姜组成。

治脾胃不足,湿热上蒸之口糜。

26、辛夷散(《证治准绳》)辛夷散中羌芷芎藁防升草细辛通祛风散寒利清窍头痛鼻塞建奇功由辛夷、羌活、白芷、川芎、藁本、防风、升麻、甘草、细辛、木通组成。

祛风散寒,通窍除涕。

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清涕不收。

27、辛夷清肺饮(《外科正宗》)辛夷清肺芩栀杷知膏麦合草升麻肺胃蕴热痰浊结鼻中息肉一见化由辛夷、黄芩、栀子、枇杷叶、知母、石膏、麦冬、百合、甘草、升麻组成。

清肺利气。

治肺胃郁热,痰浊凝结所致鼻中息肉,色紫质硬,鼻窍不通。

28、羌乌散(《丹溪心法》)羌乌散中用细辛二乌羌草与黄芩风寒犯头眉骨痛此方服下笑吟吟由羌活、细辛、川乌、草乌、甘草、黄芩组成。

疏风驱寒,温经止痛。

风寒犯头所致眉骨痛。

29、枇杷叶丸(《外科正宗》)枇杷叶丸枇杷尝芩草花粉酒泛丸食后盐汤茶汤下赤鼻一退美面王由枇杷叶、黄芩、甘草、天花粉、白酒组成。

清泻肺经郁热。

治齄鼻属肺经郁热者。

精品文档30、奇授藿香汤(《外科正宗》)奇授藿香汤猪胆配藿香清热化湿浊专治慢鼻渊由藿香、猪胆汁组成。

清热利胆,芳香化浊。

治慢性鼻渊因于胆经蕴热者。

31、肾热汤(《千金要方》)肾热汤用地芍冬磁蛎术草大枣葱育阴潜阳利耳窍久病聋鸣脓亦终由生地黄、赤芍、麦冬、磁石、牡蛎、白术、甘草、大枣、葱白组成。

治阴液不足,虚火上炎,耳鸣耳聋,慢性脓耳。

32、栀子清肝汤(《外科正宗》)栀子清肝归芍芎柴芩连膏牡丹充牛子甘草十一味清肝降火耳痛松由当归、川芎、赤芍、柴胡、栀子、黄芩、黄连、牡丹皮、煅石膏、牛蒡子、生甘草组成。

清肝降火,活血止痛。

治肝炎上攻,耳疖、耳疮、耳肿痛。

33、荆芥连翘汤(《杂病源流犀烛》)荆芥连翘归芍芎枳桔芷栀草防风柴胡黄芩清少阳养肝疏邪耳痛松由荆芥、连翘、当归、赤芍、川芎、枳壳、桔梗、白芷、栀子、甘草、防风、柴胡、黄芩组成。

疏风清肝,消肿止痛。

治耳疖耳疮,急性鼻渊属肝胆风热者。

34、茜根散(《景岳全书》)茜根散用芩柏叶阿胶生地甘草得功能清热兼补益一剂而下止鼻血由茜草根、黄芩、侧柏叶、生地黄、阿胶、生甘草组成。

清热凉血止血。

治肺热,鼻衄时作。

35、星夏汤(《杂病源流犀烛》)星夏汤中用细辛苍曲芷草黄连芩清热除痰散结滞鼻中息肉可消平由胆南星、法夏、细辛、苍耳子、神曲、白芷、黄连、黄芩、甘草组成。

清热除痰散结。

治脾胃湿热积滞,痰浊上乘,鼻息肉窒鼻不通。

36、养金汤(《杂病源流犀烛》)养金汤中知白皮地胶沙杏麦与蜜肺阴不足声嘶哑此方服下歌如笛由知母、桑白皮、生地黄、阿胶、沙参、杏仁、麦冬、蜂蜜组成。

滋阴清热。

治阴虚肺燥,虚火上炎,咽喉干痛,声音嘶哑。

37、钩藤汤(《方药备要》)钩藤熄风蝎蚣蚕地龙南星天麻蝉口眼口呙斜久不愈此方拈来赶紧尝由全蝎、蜈蚣、僵蚕、地龙、胆南星、天麻、蝉蜕、钩藤组成。

搜风通络。

治口眼口呙斜,日久不愈。

亦治热甚而肝风内动、惊厥、高血压脑病。

38、选奇汤(《兰室秘藏》)选奇汤中用羌活防风黄芩炙草着驱风散邪功专擅眉棱骨痛此方酌由羌活、防风、黄芩、炙甘草组成。

驱风散邪。

治风邪上壅,眉棱骨痛。

39、复音汤(谭敬书经验方)复音汤中参术茯芪归棱莪半夏枯蝉桔山楂与海藻声带肥厚息肉无由党参、白术、茯苓、黄芪、当归、三棱、莪术、半夏、夏枯草、蝉蜕、桔梗、山楂、海藻组成。

健脾除痰,益气活血,软坚散结。

用于声带肥厚、小结、息肉,证属脾虚痰瘀结聚者。

40、眉棱骨痛方(谭敬书经验方)眉棱骨痛苍芷芎芍草芩腥夏皂蚣桃仁木通制草乌鼻窦化脓服之松由苍耳子、白芷、川芎、赤芍、生甘草、黄芩、鱼腥草、半夏、皂角刺、大蜈蚣、桃仁、木通、制草乌组成。

逐瘀化痰,清热解毒,祛风止痛。

用于急慢性鼻窦炎,证属瘀热痰浊风毒互结,眉棱骨痛者。

<DD last">41、桔干汤(《类证治裁》)桔干汤中荆防牛翘玄竹草山根求痰热上壅气道窒疏风清肺利咽喉由桔梗、射干、荆芥、防风、连翘、牛子、玄参、竹叶、甘草、山豆根组成。

疏风清肺,利咽化痰。

治肺热上壅盛,咽喉肿痛,痰涎壅盛,气息不利。

42、益气清金汤(《医宗金鉴》)益气清金参草苓竹麦牛贝薄栀芩陈苏桔梗理肺脾化痰散结功效灵由人参、甘草、茯苓、竹叶、麦冬、牛蒡子、浙贝母、薄荷、栀子、黄芩、陈皮、苏叶、桔梗组成。

益气清肺,化痰散结。

治脾胃不足,肺金郁热,痰浊上乘,结滞为瘤,形如圆眼,阻于咽喉。

43、凌霄花散(《世医得效方》)凌霄花与栀子配清肺凉血齄鼻退由凌霄花、栀子各等份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