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教案 再塑生命的人3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七年级语文上册《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⑴掌握本文创作的特点,把握人物性格的特点;⑵分析本文的重点语句,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体会再塑生命的含义。

教学重点1.梳理再塑生命的历程。

2.体会并能分析出海伦成功的因素。

教学难点体会到海伦对生命的积极态度。

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达标措施、反馈矫正)一、导入新课一个倔强的小姑娘,可以看出她的坚强:她两眼注视着前方,眼里却看不到景象。

她又哑又聋又失明,却没有因此而失望。

是她的老师莎莉文,用心去哺育她成长。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见证这个奇迹。

二、认识并了解海伦凯勒及莎莉文老师的事迹资料1:19世纪出了两个杰出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

──马克吐温资料2: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

她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1887年3月3日,对海伦来说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

这天,家里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安妮莎莉文。

她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

她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并在繁忙的工作中先后完成了14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

最著名的是其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三、预习检查1、字词学习①觅食(ìshí)惭愧(cánuì)小憩(qì)遨游(á)冥思遐想(íngxiá)搓捻(cuōniǎn)企盼(qǐ)繁衍(ǎn)迁徙(xǐ)花团锦簇(ǐncù)②搓捻:用手指搓。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理清思路,整体把握全文结构。

2.自由诵读,揣摩语句分析人物形象,掌握主旨。

3.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刻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难点1.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梳理再塑生命的历程。

2.深入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刚从小学升上来很难一下子过渡到初中的'思维,课外阅读知识面窄,没有学生会主动去涉猎名著、文学知识,没有阅读课外书的好习惯,也没有写读书笔记、摘抄的好习惯。

这篇课文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自主思维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能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能够体会到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学后能够有所感悟。

课时分配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以“瞎子猜字”这个游戏导入,游戏要求:同桌之间合作完成,一名同学按照幻灯片上所出示的字在蒙上眼睛的同桌手心上写一个字,计算成功率;做完后,两人交换角色,再进行一次。

同学们,世界是美丽的,我们可以感觉到阳光的色彩斑斓,花儿的婀娜多姿,鸟鸣的婉转动人。

但还有一种人,他们生活在没有色彩,没有声音的世界里,他们的生活方式就是“瞎子猜字”,对于他们来说,能生存下来已需要足够的勇气,而要出类拔萃,有所成就,那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今天,我们便来共同见证一个奇迹的诞生,让我们一起走进海伦凯勒的心灵世界。

二、理清“重塑生命”的历程整体感知:朗读课文,注意:朗读时对语气、语速、重音等的把握和处理,然后试着完成下列任务:1.复述课文:莎莉文老师为“我”再塑生命,做了哪些事?明确:主要写了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和文字。

2.从课文中找出具体表现海伦在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前的状况的语句,摘录下来读一读。

3.研读赏析:理清“再塑生命”的历程:(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①生命的原貌:我的生命_______ _(像大雾中的航船,课文第4自然段)海伦来到这个世界上以后,就失去了常人生来具有的视觉和听觉,甚至也无法用自己的嘴说出自己的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心愿。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三单元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三单元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
4.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我成长的重要性,形成积极向上、自尊自信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课文主题的理解: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深入理解《再塑生命的人》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即教育对人的成长和生命价值的重塑作用。教师应通过课文讲解、讨论分析,引导学生把握这一主题。
1.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审美鉴赏能力,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感受作者用词造句的精妙,提高对语文美的感知和鉴赏;
2.增强学生的思维素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锻炼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通过对作者情感变化的剖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
3.强化学生的文化素养,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观念,激发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兴趣和包容性;
-作者情感变化的把握:分析海伦·凯勒在遇到安妮·沙利文老师前后的心理变化,理解她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认识到教育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生字词的掌握:重点讲解和练习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如推拿、救济、慰藉等,确保学生能够正确书写并理解其意义。
-文学手法的学习:分析课文中运用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以及景物描写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教育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三单元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三单元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
1.知识与技能:

七年级语文课文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优秀6篇)

七年级语文课文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优秀6篇)

七年级语文课文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优秀6篇)七年级语文课文《再塑生命的人》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积累重点字词;把握课文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1.在快速默读的过程中,培养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的能力。

2.通过品读与揣摩,理解“再塑生命”的含义;品味课文优美细腻的语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会莎莉文老师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

2.学习海伦?凯勒热切求知、热爱生活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研读课文,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海伦?凯勒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教学方法】情境设置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盲人猜字,设置情境。

教师请两名同学做盲人猜字的游戏:一名同学按照卡片上所出示的字在蒙上眼睛的另一位同学手心上写字,另一名同学猜字。

请猜字的同学说说感受。

师:同学们,世界是多姿多彩的,我们可以看到阳光的色彩斑斓,听到鸟鸣的婉转动人。

但还有一种人,他们生活在没有色彩,没有声音的世界里,他们的生活方式就是“盲人猜字”。

对于他们来说,能生存下来已需要足够的勇气,而要出类拔萃,那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今天,就让我们见证一个奇迹的诞生,一起走进海伦?凯勒的心灵世界。

二、整体感知,背景了解。

(一)析字正音,疏通字词。

(二)文题切入,了解背景。

1.初识“再塑生命”的含义。

师:同学们,我们首先来看题目“再塑生命的人”,“塑”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塑造)。

师:同学们觉得“再塑生命”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意指“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

文中指海伦的生命希望和热诚在安妮老师的教育下被唤醒,使她从寂静又黑暗的孤独世界回到了光明和快乐之中。

这里首先引导学生说出字面意思。

)2.初读课文,思考问题。

教师请学生朗读第一段,抓住最后一句中“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要求学生结合大屏幕上出示的问题快速地默读课文:尝试概括文中海伦?凯勒“此前”和“此后”的生活状况。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语】《再塑生命的人》是一篇记叙性散文,选自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海伦·凯勒说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首先要长久地凝视我的老师——安妮·莎莉文。

”安妮·莎莉文开启了海伦·凯勒的智慧,也陪伴着她走过了生命的大半旅程。

本文讲述的是安妮·莎莉文刚刚走进海伦·凯勒生活时的故事。

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课文原文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

那是1887年3月3日,当时我才六岁零九个月。

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

那天下午,我默默地站在走廊上。

从母亲的手势以及家人匆匆忙忙的样子,猜想一定有什么不寻常的事要发生。

因此,我安静地走到门口,站在台阶上等待着。

下午的阳光穿过阳台的金银花,照射到我仰着的脸上。

我的手指搓捻着花叶,抚弄着那些为迎接南方春天而绽开的花朵。

我不知道未来将有什么奇迹会发生,当时的我,经过数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倦不堪了。

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惟恐意外发生。

在未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

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恰恰正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在了我的身上。

我觉得有脚步向我走来,以为是母亲,我立刻伸出双手。

可是,一个陌生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

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第二天早晨,莎莉文老师带我到她的房间,给了我一个洋娃娃。

后来我才知道,那是柏金斯盲人学校的学生赠送的。

衣服是由年老的萝拉亲手缝制的。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把握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

过程与方法浏览圈、精读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点: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揣摩语句,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一个一岁半就失聪失明、生活在无光无语的世界里、连爸爸妈妈都不能认识的孩子,她几乎丧失了生活的能力和勇气。

但她顽强的生活下来了,考入了哈佛大学,后成为一名作家。

用自己的生花妙笔激励他人生存的勇气。

这种奇迹,当然与她自身的努力分不开,但那段困难的日子里,她能走出心灵的障碍,重新塑造生命,却不能不归功于一位伟大的女性——她的老师莉莎文女士。

二、作者简介海伦凯勒(1880-968)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她生于亚拉巴马州,在波士顿柏金斯盲人学校莎莉老师的协助下,她学会了阅读、写作,还学会了说话,上了大学,并且成为有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1900年,海伦进入拉德克利夫学院学习,并于1904年荣誉毕业。

当年她和她的老师莎莉文合著的海伦的自传《我的一生》(又译《我生活的故事》)发表,即引起轰动,成为著名的英文名著。

另著有《我生活的故事》《海伦凯勒日记》《走出黑暗》《老师》。

十九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

——美国:马克吐温人类精神的美一旦被认识,我们就永远不会忘记。

在她的生活和生活乐趣中,凯勒小姐给我们这些没有那么多困难需要克服的人们上了永远不能遗忘的一课——我们都希望这部书有越来越多的读者,让她的精神在越来越广的范围内传播。

——罗斯福夫人三、朗读读学习字词妮莎捡截然感慨nī shā jiérán gǎnkǎi搓捻抚弄绽开唯恐争执cuōniǎn fǔ nòng zhànkāi混为一谈恍然大悟花团锦簇美不胜收hùn huǎng cù惭愧激荡疲惫不堪小心翼翼不求甚解四、复述故事课文写了莎莉文老师为我做的哪些事?(莎莉文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把握紧紧的抱在怀里有意识地给我玩具教我拼写洋娃娃“doll”教我拼写“针”(pin)、“杯子”(cup)以及“坐”(sit)、“站”(stand)、“行”(walk)这些词井房的经历:让我领悟到“水”把以上内容连成一段话,复述故事。

第3单元《再塑生命的人》教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册初一语文(部编版)

第3单元《再塑生命的人》教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册初一语文(部编版)
2.阅读理解:通过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在人生重要转折点上所遇到的“再塑生命的人”及其影响。
3.精读课文,品味精彩语句,学习描写人物、表达情感的方法。
4.掌握课文生字、词语,提高词汇积累。
5.分析课文结构,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培养写作能力。
6.通过讨论、分享,激发学生对生命、成长和帮助他人的思考。
本节课将结合课文内容,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词汇积累和写作技巧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人文素养。
2.教学难点ຫໍສະໝຸດ -深入理解课文内涵:学生需要理解并感受到课文中蕴含的深层次意义,如对生命、成长、教育的思考。
-阅读理解与赏析:指导学生如何从文本中提取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同时学会赏析文本的语言美和情感表达。
-写作技巧的运用:学生需要学会如何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对比、排比、设问等,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词汇的实际运用: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将学到的词汇和短语运用到自己的表达中,做到活学活用。
举例解释:
-在深入理解课文内涵时,学生可能难以体会海伦·凯勒在黑暗与寂静中的孤独与无助,教师需要通过具体描述和情景创设帮助学生感知。
-对于阅读理解与赏析,学生可能难以把握文本中的隐喻和象征,教师需要通过问题引导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逐步深入理解。
二、核心素养目标
《再塑生命的人》核心素养目标-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册初一语文(部编版)
1.提高文化素养: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感受其坚韧不屈的精神,增强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和尊重。
2.培养思维品质:训练学生分析、综合、评价的思维能力,提高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和批判性思考。
3.提升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精彩语句,感受语言美,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用把握关键句子的方式来训练学生感知整体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默读效果。

2.探究“再塑生命”的含义,积累“再塑生命的人”的资料。

3.拓展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来感受海伦凯勒生命的可贵和莎莉文老师的高超的教学艺术。

教学安排:两课时。

一课时感知整体,一课时快速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勾画关键句。

一、海伦.凯勒人物介绍引入你能想象自己完全生活在一片寂静之中吗?如果眼前又是一片黑暗呢?海伦·凯勒,这个不幸的女孩,在十九个月时因患急性胃充血、脑充血而被夺去视力和听力。

享年87岁,却有86年生活在无光、无声的世界里。

但是,请看她的百度词条:美国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

在此时间里,她先后完成了14本著作。

其中最著名的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人生故事》《石墙故事》。

她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了许多慈善机构,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二十世纪美国十大偶像”之一。

连正常人都难以做到的事情,这个盲聋哑的人士怎样做到的呢?除了她自己的努力,不幸的海伦凯勒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

做她的眼睛,做她的耳朵,做她的嘴巴,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就是她的老师安妮莎莉文。

她是再塑海伦凯勒生命的人。

二、快速默读这篇课文。

思考三个问题,并在书中勾画出一些关键句子。

(不同的小组领不同的问题)1为什么生命要再塑呢?2谁来再塑生命?如何做到的?3再塑后的生命有什么不同?三、课堂交流(一)为什么生命要再塑呢?关键句子:1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

这是1887年 3月3日,当时我才6岁零9个月。

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叹万分。

2我不知道未来将有什么奇迹会发生,当时的我,经过数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倦不堪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验文章的感情。

2 理解沙利文老师的境界,理解作者的真挚情感。

3 体会文章表情达意的句子的鲜明真挚和热烈。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一些句子和词语的意思,体会并理解作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作为残疾人的特殊心理,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那份特殊情感。

教学方法:自学导读法讨论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海伦凯勒是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她一岁半时一场重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随之友丧失了说话能力。

然而就在那个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竟然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以优秀的成绩从大学毕业,成为一名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和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

“海伦凯勒是个奇迹”是谁创造了这个奇迹?今天,我们学习海伦凯勒口述的一篇文章《再塑生命的人》一起来解决这个谜。

二、讲授新课
1、检查预习,扫除阅读障碍。

搓捻()混()为一谈迁徙()栖()息繁衍()给予( )
接触()小憩()
2、.解释下列词语。

企盼:盼望。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迁徙:迁移。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名,说出。

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

一点不敢疏忽。

3、. 再读课文,了解文章脉落。

一、写莎莉文老师来“我”家任教的第一天,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天。

(1—5)
二、写莎莉文老师教育“我”,使我认识到每一个事物都有名称。

(6—13)
4、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课文。

(1).海伦·凯勒在什么时间,怎样认识了安妮·莎莉文老师?这位老师对她有什么影响?
(2).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
(3)阅读课文1—5段,看看作者在老师出场前铺垫了哪些内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文中有不少描写“我”学有收获后动作或心理活动的语句,画出这些语句,体味“我”学习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

(5)莎莉文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海伦凯勒是一个怎样的学生?
(6)文章为什么以《再塑生命的人》为题?
学生默读课文,讨论交流。

明确:
第l题,1887年3月3日的下午,正值美好的春天。

海伦·凯勒从母亲的手势以及家人匆匆忙忙的样子,猜想一定有什么不寻常的事情要发生。

她站在台阶上等待。

后来,“一个陌生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

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第2题,文中写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事物的文字很多,如莎莉文作为一个陌生人第一次搂抱我,有意识地给我玩具,教我拼写洋娃娃“doll”。

还教我学会了拼写“针”(pin)、“杯子”(cup)以及“坐”(sit)、“站”(stand)、“行”(walk)这些词。

特别具体写了一件事,莎莉文老师让我一只手接触水流,在我另一只手手心里写出“水”这个字,使我终于领悟到“水”这个字就是我手上流过的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从此,海伦·凯勒开始大量认识具体事物。

第3题,铺垫的内容:(1)莎莉文老师到来的时间。

准确地记录时间,意味着重要而深刻。

(2)家人匆匆忙忙的样子,于是这又不寻常的事情发生。

(3)“我”当时的状态:愤怒,苦恼,疲倦不堪。

(4)“我”心里期盼着“光明!光明!”
好处:通过铺垫,可以渲染气氛,形成“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情势,促使读者产生期待、盼望的急迫心情。

这样就大大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

文章通过这一系列的铺垫,更突出了莎莉文老师对于海伦凯勒的重要意义,凸显了文章的主次。

第4题,示例在书本画出。

体味:我们正常人学习,用眼睛看,用耳朵听,完全可以了解学习内容,而既无视觉又无听觉的残疾人海伦只能靠手来感觉,以至连“杯”和“水”这样简单的事物都分不清。

由此可以想象她学习是多么的艰辛。

但每次学有收获都感到快乐无比,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

这体现了海伦乐观的学习态度,她的学有收获与她强烈的好奇心和执着的求知欲望也是分不开的。

第5题,莎莉文老师是一个热爱自己的学生、讲究教育方法、循循善诱、善良和蔼充满智慧和耐心的出色的老师。

海伦是一个聪明、好学、坚毅而又感情丰富、热爱生活的女孩。

第6题,“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但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
1.“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
2.莎莉文老师让“我”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
3.莎莉文老师还教“我”懂得“什么是爱”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
这表达了作者对莎利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三、小结:
本文叙述了莎莉文老师教“我”识字,认识各种事物的过程,,赞扬莎莉文高超的教育艺术,表达了“我”对莎莉文老师由衷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她用自己的知识、能力和爱心点燃了一个心怀苦闷和寂寞的残疾儿童心灵深处的火花,启迪她内心深处的感情世界,帮她走向成功,所以作者称她为“再塑生命的人”。

四、作业
回忆你从小到大对你帮助最大的一个人,这个人可以是你的老师、同学、亲人······他的一句话,一个援助之手或一个眼神都有可能改变你的一生。

题目自拟字数500左右。

五、板书设计
再塑生命的人
海伦凯勒
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事物,爱心博大教育有方
海伦凯勒热爱生活,敏而好学,坚韧不拔(主观努力)
共创奇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