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羌塘中部蜈蚣山印支期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黑云母 (40)Ar- (39)Ar年龄
藏南邛多江地区二长花岗岩^40Ar-^39Ar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2/$, =’$+(-(7%/, 8%"%/,! 岩石学报
藏南邛多江地区二长花岗岩!" #$%&’ #$ 同位素年龄 及其地质意义
!பைடு நூலகம்
聂凤军! 胡朋! 江思宏! 刘妍 "#$ %&’()*’,+, -&’(,)#."/ 01+2’( 3’4 5#, 63’
#4+$
! ! 邛多江地区位于西藏曲松县境内, 拉萨市东南 "#$%& 处, 其北侧 ’(%& 处分布有我国最重要的铬铁矿床)罗布莎铬 铁矿。区内前震旦系)古生界变质岩和中新生界火山)沉积岩 地层出露广泛, 构造形迹复杂、 各类岩浆岩发育和金属矿化 点 ( 或 异 常) 星罗棋布 ( 西 藏 自 治 区 地 质 矿 产 局, "((’ , "((* !, "(($ ") 。另外, 邛多江与其西部的拉轨岗日 ( 阿马、 总布容和普弄抗日) 、 康马和然巴等短轴状 “ 热穹窿” 共同构 造一条东西长 $$+%&, 南北宽 ,+ - "#+%& 的变质核杂岩带 (中国地调局成都地矿所, #++* ;李德威等, #++’ ) 。从某种 意义上讲, 该区不仅是藏南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 且是了解喜马拉雅后碰撞造山阶段大规模伸展 ( 拆离) 构造 作用过程 的 窗 口。考 虑 到 淡 色 花 岗 岩 即 是 变 质 核 杂 岩 的 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伸展构造环境中岩浆活动的产物, 因此, 淡色花岗岩成岩环境、 物质来源和成岩时代研究历来 为国内外地质学家所关注 ( ./012/ !" #$3 "((4 ;561789 0:; <011=>?:, "((( ;童劲松等, #++’ ;李德威等, #++’ ) 。 从自然地理环境上看, 研究区内群山绵亘、 沟壑纵横和 峭壁林立, 属青藏高原东南部强烈侵蚀和切割的高山地貌, 平均海拔高度为 $+++&, 最高峰为 ,+(#&。受自然地理条件 限制, 邛多江地区花岗岩的综合性研究工作起步较晚, 岩石 学、 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程度较低。#+ 世纪 (+ 年代中期, 人们在本区及外围开展 " @ #+ 万区域地质调查 ( 加查幅和泽 当幅) 时, 曾对加查幅西南角邛多江一带和泽当幅东南部也 拉香波倾日地区分布的变质岩、 拆离断层和淡色花岗岩的空 间分布特征进行过简要描述, 并且将其确定为一处变质核杂 岩 ( 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局, "((* ! , "(($ " ) 。作为拉轨岗日 构造)岩浆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邛多江变质核杂岩主要由 前震旦系)古生界变质岩、 环状拆离断层、 淡色花岗岩和新生 界盖层所构成, 其构造样式、 地貌特点、 岩性组合和变质程度 完全可与康马、 阿马、 总布容和然巴变质核杂岩相对比 ( 李德 威等, #++’ ) 。关于变质核杂岩中淡色花岗岩的产出环境, 物质来源和 形 成 时 代, 人 们 尚 存 在 有 较 明 显 的 意 见 分 歧。 部分学者认为, 藏南高喜马拉雅构造带北侧分布的淡色花岗 岩为后碰撞阶段陆内挤压造山作用的产物, 其形成过程与陆 内俯冲活动有关 ( 涂光炽等, "(A" ;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局, "((* ! , "(($ " ) ;也有学者指出, 后碰撞造山阶段地壳快速隆 升和大规模伸展拆离环境中, 泥质岩通过深熔、 上侵定位和 结晶分异同样可以形成淡色花岗岩 ( 童劲松等, #++’ ;廖忠 礼等, #++’ ) 。聂凤军等 ( #++$ ) 则认为淡色花岗岩很可能是 大规模伸展拆离过程中, 深源岩浆与浅部地壳岩 ( 体) 层相互 作用的结果。从上述简要讨论中不难看到, 研究区范围内 淡色花岗岩的成岩环境和物质来源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 地质难题之一, 同时, 淡色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同样也是地质 学家十分关心的 “ 热点” 问题, 因此, 淡色花岗岩形成时代和 成岩作用等诸多问题的解决, 对阐明区域地壳演化过程具有 重要意义。
青藏高原羌塘中部榴辉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青藏高原羌塘中部榴辉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张修政;董永胜;李才;施建荣;王生云【期刊名称】《地质通报》【年(卷),期】2010(29)12【摘要】羌塘中部榴辉岩主要呈透镜状、块状产于石榴子石白云母片岩中,均为低温型榴辉岩.榴辉岩SiO2为45.83%~48.94%,Na2O+K2O为1.88%~3.91%,Al2O,为10.34%~15.02%,TiO2含量变化较大,大致可分为中Ti和高Ti两种类型,变化范围分别为1.62%~1.87%和3.96%~4.82%.榴辉岩的原岩主要为拉斑玄武岩,部分样品具有碱性玄武岩的特征.原岩为拉斑玄武岩的样品大多具有中等TiO2含量和不明显的Eu异常、较缓的右倾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特征,在大量判别图解上均投在MORB和E-MORB区域,稀土元素标准化配分模式和微量元素蛛网图特征与典型的E-MORB相似而与N-MORB差别很大,其原岩很可能形成于E-MORB环境;少量原岩为碱性玄武岩的样品TiO2含量高、具有相对其他样品更高的∑REE和∑LREE含量,在大量判别图解上均投在OIB区域,其原岩可能形成于OIB 环境.羌塘中部榴辉岩和区域内二叠纪蛇绿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可能是其俯冲消减的产物;样品同时具备E-MORB和OIB的特征,说明古特提斯洋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可能存在地幔柱岩浆和正常洋中脊亏损地幔岩浆的相互作用.【总页数】11页(P1804-1814)【作者】张修政;董永胜;李才;施建荣;王生云【作者单位】吉林大学,青藏高原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061;吉林大学,青藏高原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061;吉林大学,青藏高原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061;吉林大学,青藏高原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061;吉林大学,青藏高原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5.34;P595【相关文献】1.新疆西南天山超高压榴辉岩、蓝片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大地构造意义 [J], 艾永亮;张立飞;李旭平;曲军峰2.青藏高原羌塘中部榴辉岩Ar-Ar定年 [J], 李才;翟庆国;陈文;于介江;黄小鹏;张彦3.青藏高原羌塘中部蓝片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J], 邓希光;AnYIN4.青藏高原羌塘中部不同时代榴辉岩的识别及其意义——来自榴辉岩及其围岩40Ar-39Ar年代学的证据 [J], 张修政;董永胜;李才;陈文;施建荣;张彦;王生云5.青藏高原羌塘中部榴辉岩岩石学研究进展 [J], 王晓赛;杜瑾雪;王根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藏南巴朗地区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地质意义

藏南巴朗地区花岗岩时期学、地球化学及地质意义藏南巴朗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是该地区岩石学和地质构造探究的重点之一。
本文通过岩石化学、岩相学和锆石U-Pb定年等探究方法,对该地区的花岗岩岩石进行综合分析,探讨了其时期学、地球化学及地质意义。
探究表明,藏南巴朗地区主要产出二叠纪晚期至三叠纪早期的花岗岩,主要岩石类型为二长花岗岩和苏长花岗岩。
岩石成分中SiO2含量高,Al2O3、Na2O和K2O含量较低,轻重稀土元素呈现明显的负Eu异常,猜测其来源可能为壳源岩浆。
通过结合区域地质构造特征,推断这些花岗岩的形成与古特提斯-强度印支造山带活动、青藏高原隆升、金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等有关。
关键词:藏南巴朗;花岗岩;时期学;地球化学;地质意义正文:一、探究概述藏南巴朗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地貌复杂,地质构造特殊,是岩石学和地质构造探究的重点之一。
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岩相学、岩石化学及结晶学等多种手段,对该地区出露的花岗岩进行了综合探究,并进行了地球化学和时期学分析。
通过探究这些花岗岩的成因及其形成背景,为深度了解该地区的地质构造、文化遗产保卫等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二、野边境质调查本探究分别在巴朗-夏鲁地区、关塔恰和钦曲河流域开展了野边境质调查,主要发现岩石类型以二长花岗岩和苏长花岗岩为主。
依据野外观察及常规岩相学特征,可将其划分为粗粒、中粒及细粒花岗岩等不同变种。
岩性以块状、片状和脉状为主,其中脉状岩体密度稍大,形态更加复杂,易于形成峡谷和裂谷等地质构造。
三、岩石化学特征本文以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为基础,分析了花岗岩的化学组成及其特征。
结果表明,藏南巴朗地区花岗岩样品的SiO2含量均较高,主要在70%以上;Al2O3、Na2O和K2O含量较低,分别在10%左右;CaO和MgO含量都分外低,TiO2含量稍高。
这些数据表明,该地区花岗岩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属于典型的壳源岩浆。
四、锆石U-Pb定年通过锆石U-Pb定年,本文得到花岗岩形成时期为二叠纪晚期至三叠纪早期。
青藏高原羌塘中部榴辉岩岩石学研究进展

青藏高原羌塘中部榴辉岩岩石学研究进展王晓赛;杜瑾雪;王根厚【期刊名称】《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年(卷),期】2017(039)005【摘要】羌塘中部低温高压变质带是青藏高原内部延伸规模最大的高压变质带,是了解青藏高原早期形成与演化的重要窗口.该高压变质带沿龙木错—双湖缝合带出露,主要由多硅白云母片岩、蓝片岩和榴辉岩等组成,其中榴辉岩在片石山、果干加年山、戈木及冈玛错等地区出露.羌塘中部榴辉岩以透镜体状、块状和互层状产出于多硅白云母片岩或变沉积岩中.现有资料表明,榴辉岩变质作用峰期阶段矿物组合为石榴石+绿辉石+多硅白云母+金红石±蓝闪石±石英;部分地区榴辉岩石榴石中发现的盒子状绿帘石+钠云母两相包裹体和传统地质温压计结果均表明,榴辉岩变质作用峰期可能达到了硬柱石榴辉岩相.尽管部分榴辉岩中保留了绿辉石出溶叶片状石英,石榴石出溶金红石、石英、角闪石针状体和磷灰石出溶金红石等疑似超高压变质作用证据,但迄今为止,榴辉岩中还未发现柯石英、金刚石等典型超高压指示矿物,并且石榴石成分“超高压指针”以及传统地质温压计重新计算均表明羌塘中部榴辉岩并未经历超高压变质作用.榴辉岩折返P-T轨迹具有近等温降压的特点,经历了多期退变质作用.%The low-temperature high-pressure (LT-HP) metamorphic belt in central Qiangtang is the largest high-pressure metamorphic belt occurring in Qinghai-Tibet Plateau,and is an important window for understanding the early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Qinghai-Tibet Plateau.The high-pressure metamorphic belt is mainly exposed along Longmu Co-Shuanghu suture zone,and is composed of phengiteschists,blueschists,eclogites and so on.Among these high-pressure rocks,the eclogites in central Qiangtang are found inPianshishan,Guoganjianian Mt.,Gemu and Gangma Co,and occur as lenses,blocks and layers in phengite schists or metasediments.Based on the available data,the mineral assemblage of the peak eclogite-facies stage of eclogites in central Qiangtang is garnet + omphacite + phengite + rutile ± glaucophane-±-quartz.The pseudomorphs of box-shapeepidote+paragonite found in garnet and P-T results from traditional geothermobarometers indicate that they have reached the lawsonite eclogite-facies metamorphism.Although some eclogites preserve the evidence of suspected ultra-high pressure metamorphism,such as the quartz lamellae exsolves from omphacite,the rutile,quartz or amphibole exsolve from garnet,and the rutile exsolves from apatite,there is no typical ultra-high pressure indicator mineral (such as coesite,diamond,etc.) in the eclogites."The ultra-high pressure indicator" from garnet compositions and P-T recalculation using traditional geothemobarometers indicate that the eclogites in central Qiangtang do not undergo the ultrahigh-pressure metamorphism.The eclogites in central Qiangtang have a retrograde P-T path characterized by the isothermal decompression,and experience several stages of retrograde metamorphism.【总页数】13页(P620-632)【作者】王晓赛;杜瑾雪;王根厚【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8.3【相关文献】1.青藏高原羌塘中部榴辉岩Ar-Ar定年 [J], 李才;翟庆国;陈文;于介江;黄小鹏;张彦2.青藏高原北羌塘榴辉岩质下地壳及富集型地幔源区--来自新生代火山岩的岩石地球化学证据 [J], 赖绍聪;刘池阳3.青藏高原羌塘中部不同时代榴辉岩的识别及其意义——来自榴辉岩及其围岩40Ar-39Ar年代学的证据 [J], 张修政;董永胜;李才;陈文;施建荣;张彦;王生云4.青藏高原羌塘中部榴辉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J], 张修政;董永胜;李才;施建荣;王生云5.藏北羌塘中部戈木日榴辉岩的岩石学、矿物学及变质作用pTt轨迹 [J], 翟庆国;李才;王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藏高原羌塘中部不同时代榴辉岩的识别及其意义——来自榴辉岩及其围岩~(40)Ar-~(39)Ar年代学的证

Zh n Z, n S, i C, e ,S iJ R , a g Y,W a g S Y. e t c to f t e e l gt s wih d fe e ta e n a g X Do g Y L Ch n W h Zh n n I n i a i n o h co i t i r n g s a d d i f e
第 9卷第 1 2期
2)(年 1 (1 J 2月
地
质
通
报
Vo . 9. o I 12 N . 2 De.2 0 c , 01
GE0 L0 GI CAL BU L LET I F CH I A N o N
青藏高原羌塘 中部不 同时代榴辉岩的识别及 其意义
来 自榴辉 岩及 其 围岩4 r3 r O _9 年代 学 的证 据 A A
l i o hn , 00 2 (2: 1 — 8 4 e n fC ia 2 1, 91 ) 8 5 12 t 1
Ab ta t sr c :Th ih p esr tmo p i eti e t lQin t g c ni so co i ,ga cp ae shs a d gr e — so i e hg rsue mea rhcb l n c nr a ga o st felgt lu o h n c i n an t muc vt a n s e t e
作 用峰 期 温 压 条 件 为 T 5 0C, = G a 已获 得 2 0 2 4 锆 石 S RI P = 0 o P 23 P 。 3 - 4 Ma H MP U— b年 龄 和 石榴 子石 L - 等 时线 年龄 . 表 u Hf 代 榴 辉岩 相 变质作 用的 时代 榴辉 岩及 其 围岩在 误 差 范围 内具有 相 同的 A _ r r A 年龄 , 2 0 2 0 , 表 了榴辉 岩及 其 围岩 冷却抬 升 I 为 1  ̄ 2 Ma代 至 近地 表 的时代 果干加 年 山地 区的榴 辉岩 具 有和 片 山地 区榴辉 岩相似 的野 外 产 状 、 物 组合 、 压条 件 和 围岩 。 r A 年代 学研 矿 温 A— r 冤显 示 , 干加 年 山 地 区的 榴 辉 岩在 2 0 左 右 即 已折 返 并 抬 升 至近 地 表 , 变 质作 用峰 期 时代 明显 要早 于 片石 山 地 区 果 4 Ma 其
西藏拉萨岩体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的矿化以铜、铅、锌、钼矿化为主。
研究区主要出露地层有多底沟组、林布宗组、 本次研究以拉萨组。研究区新生代构造 为对象。岩体出露于拉萨市北羊达沟北东面一带,
活动活跃,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发育剪切 呈大岩株产出,主要侵入于中下侏罗统叶巴组和上
变形褶皱为主;第二阶段以发育直立平缓倾伏等厚 侏罗统多底沟组地层。岩石野外地质特征及镜下
72 18%
Na2 O + K2 O = 6 95% ~ 8 44%
均为 7 44% )、较高 CaO(含量为 0 68% ,平均 ~ 2 53% 2 00% )的特点,相对富集 Ba、Rb、Th,亏损 Nb、Ta、P、Ti,
LREE 富集、HREE 亏损,轻、重稀土元素分馏强烈,Eu 负异常明显,是典型的钙碱性 I 型花岗岩。3 件黑云母二长花
岗岩成岩的锆石 LAICPMS UPb 年龄为 57 ± 0 、 5Ma 58 ± 、 1Ma 59 ± 1Ma,表明其为古新世岩浆活动产物。综合研究
认为,拉萨岩体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形成于印度与亚洲大陆主碰撞阶段(65 ~45Ma),为底侵作用产生的大量壳源熔体
与少量幔源熔体混合并发生一定程度分离结晶后的产物。陆内碰撞环境下的岩浆活动及元素的迁移和富集,为冈
开阔褶皱、直立弯滑褶皱及近东西向高角度脆性剪 特征见图 2。
切断裂为特征;第三阶段发育平移断裂、高角度正 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呈灰白色,岩石具糜
断层。
棱岩化不等粒花岗结构,旋转定向构造。主要矿物
2 岩体地质特征
为斜长石(45% ~ 50% ),钾长石(10% ~ 15% ),石 英(35% ~ 40% ),黑云母(5% ~ 10% );副矿物为锆
拉萨岩体为复式岩体,出露面积 192 82km2,是 石、磷灰石、磁铁矿。斜长石呈自形、半自形板状,
藏南错那地区淡色花岗岩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

藏南错那地区淡色花岗岩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一直以来都受到地质学家的关注。
本文以藏南错那地区的错那洞片麻岩穹窿中的淡色花岗岩和库局淡色花岗岩体为研究对象,对它们进行了详细的SIMSU-Pb年代学、<sup>40</sup>Ar/<sup>39</sup>Ar年代学、Sr-Nd同位素示踪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的成岩时代、成因及演化机制。
错那洞片麻岩穹窿淡色花岗岩中的锆石SIMS U-Pb的年龄范围为34.1~16.0 Ma,表明淡色花岗岩岩浆经历了长期的演化,其中年轻的年龄16 Ma代表了错那洞淡色花岗岩的侵位年龄。
激光阶段加热白云母<sup>40</sup>Ar/<sup>39</sup>Ar定年结果为13.93 ±0.16Ma,表明错那洞淡色花岗岩在14Ma时冷却到450℃。
错石U-Pb 和白云母<sup>40</sup>Ar/<sup>39</sup>Ar定年结果共同表明错那洞淡色花岗岩在16~14 Ma时经历了快速地冷却抬升,冷却速率约为119℃/Myr,与藏南拆离系的活动有关。
库局淡色花岗岩的锆石SIMS U-Pb定年得到的年龄在14.6~18.4Ma之间,并不能很好地限定岩体的侵位年龄。
<sup>40</sup>Ar/<sup>39</sup>Ar定年中白云母的年龄为8.7Ma,黑云母的年龄为7.8Ma,表明该岩体在9~8Ma之间时经历了快速地冷却抬升,冷却速率约为111℃/Myr,与南北向裂谷的活动有关。
石英流体包裹体<sup>40</sup>Ar/<sup>39</sup>Ar定年的年龄结果为4Ma,表明4 Ma时东喜马拉雅错那-沃卡南北向裂谷的构造活动对该地区产生了一定影响。
浅析黑云母在各类岩石中的标型特征及地质意义

浅析黑云母在各类岩石中的标型特征及地质意义摘要同一种矿物在不同的地质时期和地质条件下,在成分、形态、结构等方面有不同的特性,能反映矿物生成条件的这些特性,就是矿物的标型特征。
黑云母是最主要的造岩矿物之一,对科研和生产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在不同形成条件下具有不同的矿物学、岩石学特征,对于岩石鉴定、分类命名、火成岩岩相与成因分析、沉积岩沉积期后作用研究、变质岩类型划分、变质作用机理及原岩恢复都有重要意义。
有学者用热差分析法研究黑云母的物质来源进而研究花岗岩的成因;将黑云母与白云母、石榴子石等矿物一起组合研究地质温度计、地质压力计;通过研究花岗岩中黑云母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而研究岩浆流体特征黑云母的地质意义可见一斑。
关键词:黑云母标型特征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1黑云母的化学成分、结晶特点、光性特征黑云母是一种层状结构的铝硅酸盐矿物。
单个晶体呈假六方板状、片状,集合体为叶片状、鳞片状、放射状。
黑云母分子式K{(Mg<0.67,Fe>0.33)3[AlSi3O10](OH)2},其中K可被Na1+、Ca2+、Ba2+,Si可被较多的Al3+代替,Fe2+可被Fe3+(含量高时呈绿色),Ti2+(含量高时呈红褐色、红棕色)可被Mn2+、Li1+代替。
2火成岩中的黑云母2.1深成岩中的黑云母黑云母在中酸性火成岩(花岗岩、花岗闪长岩、正长岩、闪长岩、英安岩、安山岩)中是主要的镁铁矿物之一。
在基性岩(辉长岩、辉绿岩)含量很少和超基性岩(橄榄岩、苦橄岩)中一般不会出现黑云母,而是金云母等镁质云母。
岩浆在地壳深部冷凝,黑云母矿物结晶中心很少,但是能量相对聚集,晶体迅速生长,形成较粗大的晶体。
图3。
2.3火山岩中的黑云母岩浆喷出地表或近地表,黑云母常呈斑晶产出,具有暗化边、熔蚀湾,或结晶程度差,晶体细小。
图5。
2.4火山碎屑岩中的黑云母火山碎屑岩中,黑云母作为晶屑产出,或者是出现在岩屑中。
图6。
火成岩的矿物特点,是其形成时物理化学条件的重要标志,矿物成分与形成条件之间的有机联系称为矿物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图分 类号 : 5 81 ; 5 5 P 9  ̄ P 8 . 1 P 9 ; 5 7. 2 3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 6 1 2 5 (O 20 — 8 3 0 1 7 ~ 5 22 1 )6 0 4 — 9
l u P Y, S l Li C, u L,Z a g H Ge c e c l n 帅 一 h n Y. o h mia d Ar r io o e c r n l g c lc a a t rsi so u o g h n I o Ch - a s t p h o o o ia h r c e itc f W g n s a nd - i
1 C l g at S ine J i U i ri, hn c u 3 0 1 Jl , hn ; . ol eo r c c, in nv sy C a gh n10 6, in C ia e fE h e l e t i
2 C iaU i r o esine, e n 0 0 3,hn . hn n es fG oc c sB  ̄ g1 0 8 C ia v e i f
摘 要 : 松 错 岩 基 是 羌 塘 中部规 模 最 大 的 花 岗岩 复合 岩 基 , 本 面积 超 过 10 k , 石 炭 纪 、 叠 纪 和侏 罗 纪 3个 不 同时代 的 花 岗 80 mz由 三
岩 岩 体 组 成 , 录 了羌 塘 中部 不 同 时 期 的 岩 浆 活 动 , 研 究 羌 塘 盆 地 构 造 演 化 的 重 要 窗 口 。 蜈 蚣 山 花 岗 岩 位 于 本 松 错 复 合 记 是
岩 基 北 部 , 人 认 为 其 时 代 为侏 罗 纪 , 是 近 期 在 蜈 蚣 山 地 区侏 罗 纪 花 岗 岩 中发 现 有 少量 印 支期 花 岗 岩 出 露 . 性 主 要 为 前 但 岩
花 岗 片麻 岩 和 二 长 花 岗岩 , 能 为 侏 罗 纪 花 岗岩 的 捕 虏 体 。地 球 化 学 研 究 表 明 , 长 花 岗岩 属 菏钾 钙 碱 性 过 铝 质 花 岗岩 , 可 二 形
e t p c s S tcnsrea e h wcs o td ig tetco i et go a ga gb s . u o gh n ga i s lctdi h n o h ,O i a ev Sak y so aefrs yn etn cstn f n tn ai W g n s a n t ,o ae te e u h i Qi n r e n
第 3 卷第 6 1 期
21 0 2年 6月
地
质
通
报
V o _1. O. 13 N 6
GE0 Lo G I CAL BU L LETI F CH I A N O N
J n,02 u . 1 2
青藏 高原 羌塘 中部蜈蚣 山印支期花 岗岩 的地球 化学
特 征 和 黑 云母 卜 3 r 龄 9 年 A
n r f e s n c o b toi , r rvo s o g t O h v en fr d i J r s ; e ete s af Id — hn s g i s ot o no g u a l we p e i l t u h ae b e me ua i n v r l s w n o C ie nt h B h t h e uy h t o n sc h e, e er e c mp sd ma l o n o a i n r icg e s r rc nl fu d i u o g a ra whc y b c s n f ua i o oe i y f n mo z g n e a d ga t n i e e e t n W g n s n a , i ma e i l i so J r s r t ni s we yo n h e h n uo sc
n s rnt e t l in tn , ie nPae u G oo i l uli fC ia 2 1, 16:4 - 5 eeg a i si cnr a ga g T b t lta . e l c l t o hn, 0 2 3 () 3 8 1 e n aQ a g a B en 8
胡 培 远 李 才 , ,苏 犁 。 张 红 雨 ,
H U i ua Pe—y n ,LIC a U ZH AN G o g u i ,S Li, H n —y 1 吉林 大 学地 球 科 学 学 院 , . 吉林 长春 10 6 ; 3 0 1
2 中 国地 质 大 学( 京) 北 京 1 0 8 . 北 , 00 3
A sr c : e s n c ob to t cu is n ae o v r1 0 k n egets gai lpeb toi e  ̄ a ga g b ta t B no g u a lh o c pe a ra f e 8 0 m2 d i t ra t nt mu l a l i cn a Qi t . h i o a sh e r e d h t n h l n n I c ni s f a i s f h e iee t g s( a o i ru , r s c n rsc a dp s s s ae a rc rs f g tm f ie- t o st o nt r df rn a e C r nf o s T a i a dJ a i n os s tr l eod ma s o  ̄ r s g r e ot e b e i s u s) ee m i o ma i d
岗岩 年 龄 相 近 , 测 花 岗片 麻 岩 是 印 支期 花 岗岩 受后 期 侵 入 的侏 罗 纪 岩 浆 改 造 后 的 产 物 , 松 错 复 合 岩 基 应 当是 中酸 性 岩 推 本
浆 岩 多期 侵 入 的产 物 。
关 键 词 : 藏 高原 ; 塘 ; 松 错 复 合 岩 基 ; 青 羌 本 同碰 撞 花 岗岩 ; 同位 素 年 龄